语文:七年级全册文言文高效训练(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语文:七年级全册文言文高效训练(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语文:七年级全册文言文高效训练(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语文:七年级全册文言文高效训练(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语文:七年级全册文言文高效训练(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资源网七年级全册文言文高效训练七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1.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练习检测:一、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项为之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捉虾蟆,鞭数十(4)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5)徐喷以烟 二、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蹲其身,使与台齐。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 );(2)( );(3)( )(1)、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 B、蹲其身(其中的)C、以丛草为林(把) 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2)、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3)、A、细察其纹理(细小)B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C、方出神(正)D、徐喷以烟(慢慢地)四、简答题1、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_。2、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答: _3、本文第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丰富想像:_ 仔细观察:_4、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 5、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6、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一、(1)通“僵”,僵硬(2)被(3)鞭打 (4)观察 (5)慢慢地二、遇见细小的东西必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事物之外的乐趣。 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意思符合即可) 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三、(1)B (2)A (3)A四、1、本文记述了观飞蚊、观草木、观虫斗三件趣事 2、这些小事之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象,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像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少年。3、丰富想像的语句如: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仔细观察的语句如:见二虫斗草间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4、观蚊如鹤 神游草丛(花台) 鞭驱虾蟆(观虫斗,驱虾蟆)5、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像力。6、 示例: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理由:正当“我”看得格外入神时,癞虾蟆破坏了“我”的兴致。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这充分地写出了“我”儿时的天真活泼和独特的生活情趣。2.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练习检测: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 (4)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全品中考网(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4。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5。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7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9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全品中考网10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1。(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2。(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3(4)4。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5。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6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7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回答即可。 示例: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8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9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10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等回答即可。 3、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是无信 / 是进亦忧,退亦忧 B、太丘舍去 / 屋舍俨然 C相委而去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D、下车引之 /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出发了,离开家后朋友才到。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只好丢下朋友一个人出发了,离开后朋友才到。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七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1.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练习检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贤于材人远矣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通人 B未尝识书具 默而识之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异之 D忽啼求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5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答案: 1(1)文采和道理;(2)胜过、超过。 2C 3(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4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5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2.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练习检测: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或以钱币乞之 B若 孰若孤 若毒之乎C.过 及鲁肃过寻阳 人恒过,然后能改 D见 见往事耳 有时见日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宋何罪之有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D肃遂拜蒙母 遂与外人间隔4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1)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5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成语: 启示:6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 。7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8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答案: 1. A 2.D3D(A【用】【来】B【认为】【把作为】C【这么】【提宾标志】D【于是】【于是】 )4.示例:(1)因为吕蒙现在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