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学应有世俗的烟火味四川省成都市温江二中(温江柳台大道) 王松林 (邮编 611130)关键词: 语文 阅读教学 人文关怀正文部分:吴晗的谈骨气在人教版教材中曾经是保留多年的传统名篇,这的确是一篇弘扬民族精神的好文章。但我每次读到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时,却总不免有几分不寒而栗。齐国穷人虽然用生命捍卫了我们欣赏的气节,但在生与死的选择上,那点面子就那么重要吗?“嗟,来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说:“嗟,感叹词。”中国寓言故事200篇通俗地解释为“喂,来吃”。虽然说不上是个礼貌用语,但也不是侮辱性的词语。即或黔熬施舍时候语气神态有富人的傲气,但他毕竟是在做善事,并没有践踏你尊严的过分言行。如果这个穷人有父母妻儿,他想过自己的亲人吗?再说你的人生已走入低谷,衣衫褴褛步伐都不稳,除了让人同情,又有什么值得人尊敬的?总之,我对他的穷酸是敬不起来的!我奇怪的是:千百年来那些热衷于宣扬这个故事的道德家们如此漠视生命,津津乐道于齐国穷人并不太具有普遍意义的死亡行为,真是有些残忍。我想如果是他们自己,会学齐国穷人为面子而轻生吗?如果他们有儿女会狠心让儿女学齐国穷人吗?保持骨气可学的例子很多,为什么要做那种非生即死的残酷选择?如果生命不在,那点面子还有多大意义?这样的道德经,看似崇高却掩藏着冷酷。漠视生命,其冷酷远甚于黔熬的那点傲气。自己都不易做到的事(做了其实也没有多大社会意义),却鼓吹别人去做,真是有些虚伪。由此我们看到有些看似崇高的道德观含着陷阱,是不宜提倡的。与文本对话,涉及到世界观人生观,尤其是生死观时,应允许平等的对话主体学生与老师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有充满人文关怀带着世俗烟火味的对话,才是尊重生命关注学生发展的对话,才是民主平等的对话。一、直面生活中的鲜活作者 对情绪化的思想保持一份警惕我们面对的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静态呈现,它有可能是作者的躬身实践的人生理想,也有可能是作者在特定时期的情绪发泄或自我宽慰。尤其是我国文人儒道思想并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内心是积极与消极并存,春风得意时积极入世,身处低谷时消极遁世。思想总是随不同的人生际遇而改变,因此要了解作者真实的心态和创作意图,师生都应多一份客观的评价。避免把那些情绪化的牢骚无限扩大其意义,当成作者终其一生的人生理想向学生鼓吹,制造现代迂夫子。比如陋室铭历来被奉为安贫乐道、节操高尚的道德经典,作者真的甘心隐居陋室独善其身吗?中学语文教学(2005.1)刊载了汪兆龙陋室铭的写作缘起,为我们揭示了原来这是气出来的名作!文中披露:“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贬官和州,势利知县有意刁难,先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到北门,住房由原来的三间房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到城中。半年中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刘禹锡愤然写下此文,并请名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难怪文章在收尾处反问一句“何陋之有”,愤愤不平缘于此。其实联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也不难看出,刘禹锡贬官之地,在作者看来是在“凄凉”之地,自己是被朝廷“弃置”不用了,在荒僻之地生活了23年后,已成了“沉舟”和“病树”,是时代的落伍者了。“安贫乐道”实是负气之声,并非本意。揭开了名文的盖头来,是否就贬了其价值?我看不是,当我们面对真实的刘禹锡时,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悲悯情怀,另一方面也学会了以微笑面对苦难,身处逆境也要活出逆境中的精彩,坚强与乐观更让人钦佩。人生失意时,道家的出世思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调节方式 。如果不明背景,让意气风发的学生去学那份安贫乐道的清高,那是无视学生的成才需要,关起门来学语文。二、挺直腰身,与作者平等地直面文本世界作者无论是叙事抒情,还是议论说理,都有描写和议论的客观对象。作者有自己的评价,我们师生也可以有自己的认识,不必拜倒在大师脚下,一味地认同和唱赞歌。无论是求同还是存异,师生都应经过自己的思考,就算求同,那也是一种认同,是在审美世界里对自己现实人生的一种观照。对话是与文本作者心与心的交流,是师生借助文本对相似情境的现实人生的一次探讨,是充满生命气息的互动,是思想的碰撞、精神的盛宴、人格的升华。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对文本作者就算是大师的评价,我们也要有说不的勇气。五柳先生传那位带着陶渊明身影的五柳先生,身处穷困,有骨气有才气有傲气,虽也穷得潇洒,但终究让人觉得那是黄莲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我们欣赏他,但不一定都要去学他!试想家徒四壁衣不遮体缸无粒米,连自己最爱好的美酒都保障不了,不知他是否真的超越了人间烟火?不知他的妻儿能否忍受?其实生活中的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他不甘心老死林泉,“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内心深处哪得平静?生活的贫困又成了他不得不面对的痛苦:“夏日抱长饥,寒冬无被眠。”乞讨的狼狈更是斯文扫地:“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杂诗)五柳先生实在是作者贫困中的精神自慰,那并不是自己最高的人生境界。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把连陶渊明自己都很矛盾的思想当作一种人生修养的极至,向学生鼓吹呢?他们有几个愿过那种成就精神而虐杀肉体的生活呢?其实生活中可学的榜样多多,像巴蜀怪才魏明伦,为求宁静避世宾馆(而不是陋室),一边冥想中华世纪坛赋、锦绣中华赋,一边拿着丰厚的稿酬;文化学者余秋雨一边著书立说,一边打击盗版行为以维护自己不菲的稿酬收入,一边还在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频频亮相指点青年,多风光!既能奉献精神产品,又能享受知识的价值,恐怕这样的人生更是当今学生们倾慕的吧?三、打开书窗,让世俗的声音也登入对话的大雅之堂我国的文化传统中有崇高清高的一面,把人格的完善和现实的生活相对立,无视世俗人生,傲着头在内心世界去追求人性的完美。视富贵如云烟,弃功名如粪土,树了一大堆道德标兵,却没有几个人真正去学也没有几个人真正做得到。这本也正常,因为有些追求本来就不是唯物主义的。在现实生活面前注定行不通,谁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谁也免不了俗世的生活。受此影响,我们语文教学也存在着这种清高风气,对下层人民和他们子弟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感关注不够,或者说生活中我们关心,可在与文本对话的“大雅之堂”似乎就不屑于谈及那些“凡人琐事”了。老师和学生都有意无意没讲或不敢讲真话,在神圣的大师面前,在文本的洪钟大吕之声中,那“太俗”。与文本对话心口不一言行不一,课堂内外两片天两副脸。有形无形的面具让师生疲惫,崇尚虚假的崇高,严重影响了师生的心灵,扭曲了师生的人格。如学习传统名篇爱莲说,我们完全拜倒在大师的脚下,仰着脖子瞻仰周敦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精神标高,在审美的大雅之堂,我们都暂时把世俗人生当作成杂念抛开,“高雅”了一回。但当我们走出课堂,融入为生活奔波的人流时,我私下自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爱莲花的同时也爱牡丹呢?为什么要违心地鄙弃名利呢?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生存竞争已延伸到学业竞争,读书的功利性愈加明显,知识和命运紧密相连。对广大百姓子弟而言,读书就是要考个好学校,挣个好前程。只要不损人利己,靠智慧靠汗水去追求于己有利于与国有益的名利有何不可?人人都去清高,社会怎么进步,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又如何交待?何况文中鄙弃的牡丹今天已成为国花,象征国运昌盛繁荣富强,激励人们跨小康奔富裕,传统的审美观都与时俱进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固守封建文人的清高?今天与传统文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了,要建功立业不需要羞羞答答,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博取功名。那些学业优秀者,都是人生追求很明确的学生,而那些让老师家长头痛的学生,大多恰恰读书目的不明方向不清,看不清知识和命运的紧密联!我们的老师又何尝不是,教书的成绩与职称工资相联,优秀者从农村调向城市,甚至孔雀东南飞,奋斗也在改变教师的命运,这就是我们的现实人生啊,我们为什么不让这些真实而积极的世俗声音汇入对话的“大雅”之堂呢?真理归于极致是朴素,雅之于极致也是“俗”!摘下清高的面具,让我们在对话中以真心相见,以诚心交流,让多元化价值观在这里碰撞,这就要有宽容的胸襟。要学陶渊明的,你就别怕穷;要学周敦颐的,你就尽管去清高;要学李白的,你就去挂云帆济沧海!学生正值风华正茂,当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候,相信他们会有自己的选择。 我们老师不要硬去充当学生的精神教父,只要引导学生把握住道德的底线就行!当然对于那些真正代表民族精神的东西,我们仍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攀登人类精神文化的高地,这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的崇高使命。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主张涉及到对传统文化中儒道思想的态度问题,我认为在国家政治清明的盛世,应引导今天的学生积极入世,要警惕道家思想的消极作用。同时,就算吸取积极的传统文化,也应关注世俗人生,充满人文关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总结合集7篇
- 铝电解筑炉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劳动力及材料机具配置保证措施
- 电子陶瓷薄膜成型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机关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流程指南
- 烧碱生产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塑料模具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医院医护人员职业道德与爱岗敬业演讲
- 中学物理复习课期末测试题及解析
- 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试试卷及解析
- 月骨脱位与月骨周围脱位-课件
- iOS面试题面试手册
- 《招标采购专业实务》培训课件
- 岩土工程词汇中英文对照大词典(很全)
- GB/T 41776-2022法庭科学弹药鉴定方法
- LY/T 2787-2017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
- GB/T 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 三级安全教育档案模板(完整版)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详解 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第三卷车体-第一分册70a-ccd sa02.半永久车钩
- 露天采石场供配电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