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爱玲的爱情观.郭玉玲 结业.doc_第1页
浅析张爱玲的爱情观.郭玉玲 结业.doc_第2页
浅析张爱玲的爱情观.郭玉玲 结业.doc_第3页
浅析张爱玲的爱情观.郭玉玲 结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张爱玲的爱情观 专业: 09 中文 姓名: 王珊珊 学号: 2094051960摘要: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却没有常人想象得那么美好。她所描写的爱情是那样可望而不可及。她在爱情观上持悲观的态度不论小说中人物对命运是积极抗争还是消极无奈。他们都难有如意的未来,没有心想事成的美好结局。张爱玲的爱情观是悲观的,在她的爱情故事里,常常是用悲凉的语调,书写出情爱世界中情感的千疮百孔,隐喻着世事沧桑、爱情无望的答案。这种爱情观的形成,又源于她的生活经历,以及其对所处社会的经济、文化的理解。关键词:张爱玲 爱情观 小说 张爱玲曾说过:“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时更朴素也更放恣的。”但是,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却没有常人想象的那么美好。她不是单纯地局限于伦理道德层面去探讨爱情她也很少演奏飘逸轻奇、灵思飞动的情感乐章。她笔下的爱情无论呈现为何种状态,往往都表现出一种虚无和消解的倾向。张爱玲的爱情观是悲观的在她的爱情故事里常常是用悲凉的语调,书写出情爱世界中情感的千疮百孔,隐喻着世事沧桑、爱情无望的答案。这种爱情观的形成。又源于她的生活经历,以及其对所处社会的经济、文化的理解。一、张爱玲悲观的爱情观 虽然社会经历了几十年的风云变化,但翻开张爱玲的书,依旧让人怦然心动,就好像张爱玲说的:“三十年前的月亮已经落下去,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统观张爱玲的小说,我们认为她在爱情观上持悲观的态度。不论小说中人物对命运是抗争还是因无奈而消极面世也不论这些人物的身份地位如何。他们都没有如意的未来。没有心想事成的美好结局。 1无力自主 就半生缘这篇文章而言,整篇文章围绕一个“缘”字,缘起缘灭,缘来缘去。缘的本质是偶然,以及偶然带来的各种命运感。顾曼桢和沈世钧的爱情表现出人无力自主的命运。他们两个本来有机会可以走得很近。可是由于命运,却总是擦身而过。 顾曼桢是一个表面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子。清贫的环境造就了她那倔强、坚怨、执着的性格。在姐姐出嫁后的日子里,她担起了赡养家人的责任。却遭到了姐姐无情的出卖了。几年间沈世均和顾曼桢一次又一次的擦身而过。14年后,当顾曼桢再见沈世均时已物是人非,只有一句“回不去了”冷冷地收场。也许爱既不是热情,又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地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这沉默也就成为一种答复了,只要对方幸福,两人默然、深沉的爱在时间里慢慢沉淀,任由缘尽,留下的只有伤痛。 顾曼璐是个令人痛恨却又让人同情的人物。从一个单纯少女到妖媚舞女,最后沦落为无耻毒妇,悲剧的开始源于为了家庭的生计开始了舞女生涯。然而她最爱的还是那个与她从小结亲的张豫谨,最不能辜负的最后还是辜负了的张豫谨,她选择了离开,默默地离开,逃进了灯红酒绿。一个舞女被后辈抢饭碗的哀怨,一个韶华渐逝的女人拼命想抓住一点东西的急切,让她抓住了祝鸿才这根救命稻草。原以为会就此平静可不曾想一段畸形的孽缘开始了。面对情变,她变得愈加泼辣。甚至残忍,因不能生育而失宠的她心生毒计,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妹妹送给祝鸿才这头“禽兽”而张豫谨在此时选择了死心明智地找了另一个女人过平静的生活。顾曼璐走了,张豫谨的女人也在六安沦陷时丧生。当初的有情人,一个堕落、离世,一个选择离开故土是解脱,是逃避? 在半生缘中,爱情显得那么的卑微,她终究逃不脱命运的捉弄。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悲剧是崇高的,是美的。也许正是凶为张爱玲讲述的是一个被毁灭的爱情悲剧,才能让人如此柔肠百转、唏嘘不已。出生豪门却身处乱世的张爱玲面埘满目疮痍的乱世曾说过,她想到许多人的命运。连她在内的,都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身世之感也许意味着自伤自怜的意思。 2自足封闭 倾城之恋也是一部比较集中表现张爱玲爱情观的作品。书中对于纯粹的爱情和永恒的想象。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始终流露出张爱玲对于两情相悦、天长地久的渴望。就是所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古典诗词中表述的爱情。但是这种爱情并无社会性,因为张爱玲并不认为爱情的实现需要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进步和女性的解放相联系。与之相反,张爱玲在为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实现时,恰恰是以香港的沦陷为前提的,用张爱玲的话来说就是香港的沦陷恰恰成全了白流苏和范柳原两人的爱情。也就是说爱情的实现是以国土的沦陷为前提的。这就是张爱玲的爱情观的自足封闭性。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张爱玲非常喜爱的一首诗,也是她在倾城之恋中多次引用的一首诗陷折地表达了她对爱情的理解,有向往,有渴望。可她同时又说:“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分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这又表达了这位一生少爱的女作家对爱情的无望与无奈。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有倾国倾城的关貌,“那娇脆的轮廓,眉与眼,美得不近情理。美得渺茫”。但最让范柳原动心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有着东方女性那一低头的温柔。他曾经是希望与白流苏精神恋爱的,只求让她在精神上懂得他,“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一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白流苏本来是有希望的,但在白流苏这里重要的不是她是否爱范柳原,而是他是否爱她,她关心的也只是与她有关的那一部分范柳原想不想娶她。至于范柳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真心是什么,她统统不懂也不想去了解。最后,一场“倾同倾城”的战争成全了她与范柳原的婚姻算是一个圆满的收场。虽然这“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但“流苏还是有点怅惘”。这正是因为即使是被冠以“倾城之恋”美名的一场婚姻,也是毫无爱情可言的。在张爱玲的眼里爱情就是女性求得经济保障的一种手段。一种女性对男性经济的依附关系,在世俗的婚恋中是没有爱情可言的。同样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爱情终是神话。 无论是白流苏还是范柳原。是顾曼桢还是沈世钧,无一例外,生来就被卷入男女情感。时间在爱情面前显得那样无奈如同自然景观对于纷繁复杂的情欲只能是一种屈服立场。对那种刻上时间烙印的损伤我们看到的是对命运的无奈、挣扎,以及挣扎后的无奈。无时无刻的悲,无处不在的悲。二、张爱玲爱情观的成因 张爱玲爱情观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这既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有关又与她出生并成长于其中的家庭有联系。还受到特有的人生经历。特别是爱情婚姻经历的影响。 1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 张爱玲始终把婚娴问题放在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去考察,她笔下的爱情与婚姻大多数是经济问题、生存问题;婚姻不是作为纯粹的爱情结果而存在,而是作为经济需要而存在。在婚恋问题上她们受到封建意识的奴役,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奴性心理使她们生活在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狱里,自觉自愿屈居于男性的脚下。原来悲苦的女性历史,其中有一半是她们甘愿为奴的。无论是社会地位低下的霓喜还是以歌女为业的顾曼璐:无论是出身大家的白流苏,还是家开麻油店的曹七巧这些女性全被代代相传的封建意识扼制住了喉管屈从甚至是期盼着男性世界的控制,从未想过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就注定了她们在婚恋中的女奴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金钱是人能长期自立并追寻尽可能多的自由的物质基础。张爱玲的母亲留学法国后,姨太太的百般刁难让张爱玲更相信钱的重要性。继而她笔下的女性大多为金钱物质所困,不惜以爱情、婚姻作抵。她关于女人的看法: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通的妇女职业。为了谋生而结婚的女人完全可以归在这一项下。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如此,金锁记里曹七巧亦如此。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张爱玲不幸的两次婚姻。如果说与胡兰成的结合是一种女人对男人单纯的爱,那么和赖雅再婚就似乎带着某种利益色彩。而这一切的经历都为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性格和命运悲剧埋下了伏笔,没有温情,只有婚姻。为此,连环套中的霓喜一生都在为一纸婚书苦苦挣扎;半生缘顾曼璐为了生存也只有嫁给一个小瘪三;倾城之恋中的自流苏与范柳原在婚姻的城池大战中。终于以攻破范柳原的婚恋之战而告捷;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用她一生的时光换来了一把黄金枷锁。这些女性群体在经济上对男性的过度依赖,注定她们要被囚禁在婚姻的经济锁链中。 2自身婚姻经历的影响 早在40年代横空出世之时,正值年少的张爱玲说过:“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从中张爱玲的人生理想和爱情观可见一斑了。她渴望爱情,认为两情相悦的爱情生活是人生理想的和谐境界,是一种积极美好的人生过程。但她又是如此悲哀,达到这样和谐的人生境界何其不易,普通的芸芸众生能够实现这样的理想吗?张爱玲用自己的情感经历来麻验了她的表达。在与胡兰成的恋爱中,张爱玲以为他是懂得她的,将整颗心都捧了出来,“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最终她跨越了年龄的鸿沟,抛却了各种非议和忌讳,与胡兰成在上海秘密签订了婚约。婚书文曰:“胡兰成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可胡兰成这个生性多情的政治流氓并没有给张爱玲带来现世的安稳,外逃期间,仍拈花惹草,带给张爱玲的只是无尽的痛苦。婚后三年,张爱玲给胡兰成写了决绝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小劫),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来得突然。来得惊心动魄,而崩溃又是那样决绝,其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只不过张爱玲表现痛苦的方式有点像冒着烟的火山。表面看没有喷射。而内在的熔岩却在剧烈地燃烧。这场恋爱的结局也就如张爱玲小说一样:伤感而苍凉。 3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张爱玲笔下的婚姻爱情总是充满磨难。有着或多或少的缺憾,所以作品中遍布着不完美甚至谈不上真诚的恋爱和婚姻。爱情反而是有利可图的实现婚姻的终极目标。在连环套里霓喜和不同的男人调情,生活,却始终没有结果。半生缘中有真挚动人的爱情描写,但不过是一场梦,经不起现实的轻轻撕扯便会破裂。倾城之恋中,香港的沦陷成就了白流苏的婚姻,但并没有成就她的爱情。小说结尾写道:“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读罢掩卷,有几分哀艳,几分惆怅,几分宿命,几分悲凉袭上心头。金锁记中曹七巧对儿女的婚事百般阻挠。使曾对婚姻爱情充满希望的儿女走向和她同样的婚恋悲剧结局。变态的灵魂、虚假的情爱、无爱的婚姻、琐碎的生命、扭曲的人性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写尽了人间百态、人世沧桑。张爱玲对人性的弱点,人生的苦难,以及婚恋的不完美进行了深度的解剖,笔下不同的婚姻状态却产生了的相似结果,婚姻是金钱交易。是女人对男人的依附。反映出五四运动思想解放在女性思想解放上的不彻底性。三、小结 走进张爱玲的小说世界,如同走进一座座苍凉、独异而富有个性、散发着迷人艺术魅力的文学宫殿,读者会不有自主的随着她得悲伤而悲伤。 我从不怀疑爱情能让人奋不顾身,我只质疑的是所谓纯爱结成的婚姻的长久性。毕竟轰轰烈烈的爱情总是在柴米油盐和面包面前慌乱了阵脚。参考文献:1. 中国现代文学馆 张爱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