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苍南民间八仙戏苍南农村向有演大戏迎新春的习俗。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村村镇镇锣鼓声不断,京剧、越剧、瓯剧、婺剧等唱腔把苍南农村闹腾得红红火火。苍南人演大戏时,在第一天演正本大戏之前,打过头通,还要“打八仙”(即演八仙戏),以讨个吉祥的彩头。何谓八仙戏八仙戏,民间百姓称“打八仙”、“八仙庆寿”,温州一带艺人统称之为“八仙”。“八仙”是一种吉祥小戏,也是在正戏开演之前演出的折子小戏,分“大八仙”和“小八仙”。苍南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民族民间艺术普查中,发现龙港镇戏剧协会主席高福玉先生保存了15套“八仙”剧本,其中“大八仙”有三张桌(又名文武会)、天官八仙、七星八仙、赐福、上寿、狮子鹤八仙、拾福、堆仙(又名奉蟠桃)等剧目;“小八仙”有万道金光、三星、抬寿、富贵长春、一文钱、上台盘、送子等剧目。不论“大八仙”还是“小八仙”,八仙戏的形式皆为神仙聚会,亦唱亦舞,主要内容是祈求赐福、庆寿、加官、送子、魁星点斗、财神进宝等。演出此类小戏,主要是为了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旧时凡遇庙会、修祠、圆谱等活动,或者地方上有喜庆之事,必打“八仙”,而戏曲演出团体如不会“打八仙”,就无人下订单请戏。为此,演出团体对此颇为重视,任何班社招收艺徒学艺,首先要学会“打八仙”中的跳加官。八仙戏的渊源八仙戏源于宋元杂剧和南戏,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称:“宋官本杂剧,即有宴瑶池爨。”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院本名目中载有瑶池会、蟠桃会、八仙会、王母祝寿等多种名录,元钟嗣成亦著有宴瑶池王母蟠桃会。明朱有炖著有新编福禄寿仙官庆会、群仙庆寿蟠桃会、新编瑶池会八仙庆寿等。刻于明代的一本戏剧和散曲合集风月锦囊(在我国失传已久、但在西班牙埃斯科里亚尔的圣洛伦索皇家图书馆保存着一种重刊本)第二十卷保存着朱有炖的八仙庆寿。清无名氏选编的千家合锦也选录了明传奇长生记中的八仙庆寿一出。明代教坊编演的群仙庆寿剧中,有众群仙庆赏蟠桃会、祝圣寿金母献蟠桃等剧目。日本的古典戏剧“能乐”剧本谣曲中,也保存着西王母、东方朔等剧目。此外,在明清小说中常有演出“八仙”戏的描述: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中,描述梁山好汉受招安后,皇帝大宴梁山好汉时,教坊司、礼乐司出演八仙庆寿的情景。明末小说鼓掌绝尘第三十九回中,描述五月十三日关圣生辰时,在三义庙正殿前搭戏台演戏,当正戏千金记开演前则先演了八仙庆寿。清乾隆年间进士赵翼檐曝杂记卷一“大戏”条中有一段文字:“有时鬼神毕集,面具千百,无一相肖者,神仙将出先有道童十二三岁者作队出场,继有十五六岁、十七八岁者,每队各数十人,长短一律,无分寸参差。举此则其他可知也,又按六十甲子,扮寿星六十人,后增至一百二十人,又有八仙来庆贺,携带道童不计其数”记述的便是“八仙庆寿”的内容。如今浙南一带流传的“八仙”戏与宋、元时期的“八仙”戏有渊源关系,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宋、元时期的“八仙”戏表现的是“神仙道化”和“隐居乐道”内容。到了明初,蟠桃会、八仙庆寿、仙官庆会等戏,则主要表现神仙庆寿和献瑞、驱邪,成为歌舞升平的吉祥戏了。从苍南得以保存的“八仙”剧本看,角色上仍沿用南戏的“生、旦、净、丑、外、末、贴”七种,但剧本本身几乎看不出有何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仅是一种展演式的短本。从苍南现仍在表演的“打八仙”形式来看,内容上虽表现了西王母庆寿的热闹场面,但仅是一种热闹的吉祥戏,借其热闹的排场来烘托节令气氛,兼具祈福除煞的内容。特别是“八仙”中的“大八仙”,场面盛大,气氛异常热烈,需剧团的全班人马上场,也有向观众亮行头、亮角色、亮实力的作用。可见现仍在演出的“八仙”是从明代以后开始演变的吉祥戏。剧目和程式在苍南得以保存的15套“八仙”戏剧本中,主要唱腔曲牌套数有:点绛唇、新水令、油葫芦、天下乐、神鹤令、混江龙、步步娇、折桂令、雁儿落、侥侥令、收江南、园林好、喜迁莺、沽美酒、清江饮、刮地风、醉花荫等。任何剧种的“八仙”戏声腔均以昆腔为主,故上述“八仙”戏的剧曲除在宫廷及民间演出流传外,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及昆曲巨篇集成曲谱、遏云阁曲谱、六也曲谱等书中均有载录,而且大多曲谱都将赐福、上寿列为卷首。堆仙所用的新水令、水仙子、雁儿落、沽美酒、清江饮等曲谱,被乾隆年间刊行的缀白裘列入杂剧部。“八仙”诸剧的表演大同小异,或简或繁,离不开仙官赶赴蟠桃会等情节。但各类剧目中出场的仙官并非全都是以铁拐李为首的中八仙,而是以福、禄、寿三星和文昌星唱主角的较为普遍,赐福八仙则以下八仙之一的东方朔唱主角,只堆仙(又名奉蟠桃)一剧,由吕洞宾等中“八仙”为主角,表演时,八位仙人的戏服和冠帽皆有固定的色彩配搭,制作精美。这八套服饰,被称为“八川一堂”。文武会是最常见的“大八仙”,是旧时剧团的必备剧目,演出程式较为讲究,至少要有25名以上演员才能完整表演,主要布景是场上寿字摆开三张桌子,桌上再摆三张靠背椅子,桌前、桌后各摆一排长凳,搭成三层莲台。品字摆开的三张桌主要演出程序是:“蟠桃会”、“跳魁星”、“跳加官”、“跳财神”、“拜堂”共五项内容。全场戏中最精彩的部分是“跳魁星”、“跳加官”和“跳财神”。演出中的魁星、财神、文武加官都是戴面具上场,其表演动作与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多有不同。“跳加官”像是一种独特的舞蹈,“跳财神”又像一出现代的哑剧小品表演,虽有固定的表演程式,但生动活泼,又不一定完全受程式所局限,表演时,双脚成大八字,双膝弯屈半蹲,一步一跳,这种表演形式可追溯到傩舞、傩戏时期。最先出场的功曹身后紧跟着魁星的文昌君蟠桃会 先是值时、值日、值月、值年四功曹奉王母娘娘之令,打马上场,赴四方提调诸路神仙赶赴蟠桃会,亮相后下。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上场,赶赴蟠桃会,亮相后下。天聋、地哑引文昌上场,周仓、关平引武帝君(关羽)上场,仙姑引麻姑上场,福、禄、寿、禧四星上场,亮相后下。功曹引各路神仙赴蟠桃大会,西王母在宫女的引路下驾祥云上场,各路神仙行礼。王母在欢快的唢呐声中登上正中的高台就坐,文昌、武王向王母祝寿后,分登左右两边高台就坐。众仙向王母祝寿毕,两边左右排列。全场人员摆成“寿”字状的莲花形高台,刘海出场贺寿。蟠桃会毕,各路神仙各自归去。仙女启、闭门户后安歇。 醉酒的财神喜庆的神仙会八仙戏中“寿”字的排场很是讲究,古时“八仙”分“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各有不同人物角色,文武会中没有出现吕洞宾等“中八仙”,所以民间的一般传说刘海是寿字中的一点,刘海上场后可作移动表演,方见这寿字是个活的。堆仙中的主角是以吕洞宾为代表的“中八仙”,故民间称铁拐李为“寿”头,东方朔为“寸”,即寿字下边的“寸”;但如果班主姓方,或者到姓方的大乡里演出,则要倒置过来,由东方朔做“寿”头,铁拐李作寸。原因是东方朔的姓名中,有一个“方”字,如果把带有方字的的神仙屈尊为寸,有辱姓方的尊严,所以,到姓方的大乡里演出,只好让铁拐李屈尊去作“寸”了。 跳魁星 “魁星”叫文曲星,因是北斗七星之首而得名,俗说魁星主管文场、文状元、四鼎甲、进士、解元、秀才全由他点出。在明清时期,科举乡试后,地方长官要操办鹿鸣宴,宴请主考官、学政、各执事官暨新科举人,庆贺国家考选得到贤才,这种鹿鸣宴上就有跳魁星舞的仪式。八仙戏中的跳魁星,魁星一般由丑角(或三花脸)演员扮演,演员武相打扮,戴蓝面壳,左手捧斗,意斗量天下文章;右手持笔,意笔点状元。踩“魁星锣”(专用锣鼓)锣经矮步上场。出场亮相后,由后场乐手代为高声念道(因演员的面壳是用嘴咬住,自己无法开声):“魁星出华堂,提笔写文章,麒麟生贵子,必中状元郎!”面向三方观众表演连点三元,舞、旋、踢,集优美、滑稽、力量为一体。把笔题空时,伴随后场棒锣声响,并由后场人员代为高喊:“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舞毕下场。 跳加官 据严长明秦云撷英小录云:“金元间始有院本,一人场内坐唱,一人应节赴焉。今戏剧出场,必须扮天官以导之,其遗意也。”跳加官里包含天官,这种表演形式源于金元的院本。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及孟称舜二胥记第三出也记述了“跳加官”的内容,吴梅村鸳湖曲有:“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鸲鹆”句,清人王芝祥解云:“即谓跳加官。加官面具,粉白如雪,故云雪面”。男加官面具财神面具魁星面具“跳加官”先后有“跳男加官”和“跳女加官”。男加官有“文加官”、“武加官”之分,一般只跳“文加官”,但逢开台或正月初一时必跳“武加官”。文加官一般由老生演员扮演,戴“九龙吊”头盔,着红蟒衣,执朝笏、条幅,戴白面三须脸带笑容的面具,踏粉蝶儿锣(俗称加官锣)上场,至台口即向观众拱手长揖恭贺新禧。三拜后,拿起预先置放桌上的条幅向观众展示,条幅一般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或“天官赐福”、“指日高升”、“恭喜发财”、“合境平安”、“五谷丰登”等颂词。示毕,舞步下场。关于文加官的说法民间传说不一,有人说扮演的是魏征,一次酬神演出唐明皇命杨贵妃唱花旦,自己演小花脸,独缺老生,特请三朝元老魏征扮演。魏征见圣命难违,又怕朝臣们认出自己,特戴上面具上场。因年老行动不便,在台上只是出示预先写好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条幅。表演逗乐了皇帝,唐明皇一高兴,就将在场的人都加官一级,所以,后来称之为跳加官,旨在祝福国泰民安,祝愿仕子飞黄腾达(其实魏征去世70余年后明皇才登帝位,此说时间上差误较大);有的说扮演的是五代冯道,此人滑稽诙谐,浮沉宦海,自命长乐老,故面带笑容。武加官由武行演员扮演,不戴面具,头戴簪缨帅盔,身穿长靠,足蹬高靴,手执朝笏,伴大锣上场舞蹈。天官魁星点斗据传武加官扮的是唐朝郭子仪,因其上场有“驱魔除邪”的功能,又因他是所谓富贵寿考宁五福俱全的人物。“跳男加官”所戴面具,艺人称为“加官壳”,面具的背面横置一藤条,出台时演员以口咬住,因为这段表演没有唱词道白,不用开口,更主要的是,过去演出中间,如遇达官贵人莅场,台上演出就停下来,演跳加官,遇有这种情况,演员把面具咬上,便可出台,演完后,也便于卸下。女加官由旦角扮演,不戴面具,头戴凤冠,着红女官衣,执朝笏,伴“百家春”(横笛曲牌)曲上场,有的剧团表演时配有执官灯掌扇的宫女相随。据传,女加官扮演的是杨玉环,其披开手卷上的祝辞有“一品夫人”、“荣华富贵”、“福禄寿全”等,也有视喜庆内容和东道主的不同身份而选定。男加官致颂辞女加官致颂辞跳财神 财神一般由二花脸演员扮演,戴财神面具,头戴大帽,穿黑色或绿色蟒袍,手捧金元宝,伴大锣大鼓踏财神步上场。见桌上有酒,大喜欲饮,又担心酒后误事丢失金元宝,急将金元宝藏起。藏好金元宝便畅怀大饮,酩酊大醉后,忘了藏宝处,又惊又急,手忙脚乱地四处寻找,终于找到,最后还是一一“送”给观众,在唢呐曲中下场。据传,财神是赵公元帅,真名叫赵公明,因玉皇大帝封其为正一玄坛元帅,又称赵玄坛,陕西终南山人,秦时避世山中,修炼得道成仙,除瘟禳灾,主持公道,凡求财者均能让其称心如意。拜堂 “打八仙”的最后一出戏是“拜堂”,由生、旦二人拜团圆。旦凤冠霞帔,生宫花纱帽、红官衣向观众行拜堂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生态休闲地产项目合作开发与生态旅游合同
- 2025版智能招聘管理系统软件许可合同范文
- 2025年特色主题代驾服务合同
- 2025版新型围墙施工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度电信网络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合同
- 2025年度光纤通信管材采购及系统集成服务合同
- 2025版商场公区电梯轿厢装饰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5年度套装门市场调研委托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电脑节能降耗改造与维护服务合同
- 2025版奶牛养殖项目施工合同规范
- 创新方法教程题库题库(449道)
-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2-2023学年小升初数学自主招生备考卷含答案
-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
- D500-D505 2016年合订本防雷与接地图集
- 北邮社电机拖动与调速技术教学包课后题解
- 学校门卫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
- JJG 1105-2015氨气检测仪
- GB/T 8118-2010电弧焊机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7421.7-2016机床检验通则第7部分:回转轴线的几何精度
- 呆滞物料预防与处理(精益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