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的中医诊疗规范.doc_第1页
锁骨骨折的中医诊疗规范.doc_第2页
锁骨骨折的中医诊疗规范.doc_第3页
锁骨骨折的中医诊疗规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锁骨骨折的中医诊疗规范一概述锁骨位置表浅,弯曲是“S”形,内侧半凸向前,外侧半凸向后,内端与胸骨相联构成胸锁关节,外侧与肩峰相联构成肩锁关节,横架于胸骨和肩峰之间,是肩胛带与躯干唯一联系支架。锁骨骨折易发生于中1/3与外1/3交界处,断端重迭畸形、近侧骨折端易向上移位,远侧骨折端常向下移位。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骨折后脉络受损,气机凝滞,不通则痛,故骨折后均存不同程度的疼痛、压痛;骨折后局部经络损伤,营血离经、阻塞络道,淤滞于肌肤腠理,而出现肿胀。由于机体失去支柱作用及疼痛,筋肉痉挛、组织破坏、故活动功能障碍。二、临床表现(一)症状:受伤后锁骨部疼痛,肿胀、畸形,伤臂功能障碍。(二)体征:锁骨部肿胀,压痛,可触及骨擦感闻及骨擦音,可摸到骨折端突出畸形。患肢不能上举,患肩低于健侧并向前倾斜头偏向患侧。(三)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及观察骨折移位方向。三、诊断要点: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学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法标准(一)有外伤史(二)局部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功能障碍。(三)骨折处有明显压痛,有骨擦感。(四)X线检查。三、中医诊疗方案(一)手法复位:膝顶挺胸整复法。1、患者正坐于方凳上,双手叉腰,抬头挺胸,助手一足踏于凳,将膝顶住患背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牵引,使患者挺胸伸肩。术者用一手拇指按压在骨折端前方,余指在背后推挤,使凸出部复平,矫正重迭畸形。2、夹缚固定助手保持姿势不变,术者取塔形纸垫一个放置于骨折处,用二条胶布作“X”形固定。继在腋下放置棉花垫,然后用绷带作单肩或双肩“8”字包扎固定。将患肢屈肘70,胸前悬吊。固定后注意检查固定情况,34周后解除固定。(三)分期分型治疗(内服中药)1、初期:由于筋骨脉络的损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机凝滞,经络受阻。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方药:活血止痛汤加减;当归12g 川芎6g 乳香6g 苏木5g 红花5g地鳖虫3g 陈皮5g 甘草3g 痛甚者加柴胡l0g 元胡6g肿胀严重者加苡仁10g 瓜萎根10g2、中期:此期肿胀消退,疼痛明显减轻,但瘀肿虽消未尽,骨尚未连接,治法:接骨续筋为主方药:新伤续断汤加减:乳香6g 没药6g 丹参12g 自然铜(醋煅)12g 骨碎补12g 泽兰12g 续断15g 甘草3g疼痛加:地鳖虫3g 元胡6g肿胀加:当归12g 红花6g3、后期:一般已有骨痂生长。治法: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为主。内服:八珍汤加减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川芎6g 当归10g 熟地10g 白芍10g 甘草3g 疼痛加地鳖虫3g 元胡6g (四)外治法1、初期:专科特色中药外敷消肿散方药:制乳香6g 制没药6g 虎杖6g 大血藤6g 天花粉12g 大黄12g 苏木12g研抹凡士林调敷患处2、中晚期专科特色中药外敷接骨散 方药:制乳香6g 制没药6g 自然铜(煅淬)15g 滑石15g 大黄9g 赤石脂9g 醋或黄酒调敷患处3、后期中药熏洗化瘀通络洗剂方药:骨碎补12g 桃仁6g 红花6g 续断l0g 苏木10g 桑寄生lOg 伸筋草12g水煎熏洗患处。五、疗效分析:患者经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及中药内服外用,治疗三至四周后,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经x线检查,骨痂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