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中心免蒸压文章.doc_第1页
研发中心免蒸压文章.doc_第2页
研发中心免蒸压文章.doc_第3页
研发中心免蒸压文章.doc_第4页
研发中心免蒸压文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蒸压无余浆混凝土预制桩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来源:建华管桩集团技术中心 苟德胜 李斌斌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2012/11/13建华管桩集团技术中心苟德胜前言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由于其技术先进、生产工业化程度高、质量稳定、施工周期短和资源消耗少等技术、经济优势,在国内外得到较快发展,已成为基础工程的重要桩基材料。目前预制桩企业主要生产工艺流程:配料搅拌布料合模预应力张拉离心成型倒余浆常压蒸养脱模高压蒸养成品。其中“倒余浆”的过程,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率,同时产生了大量不易处理的废弃浆体。“高压蒸养”的过程需要用到特种设备“蒸压釜”,不仅成本投资大,而且因其属于压力容器,必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此养护过程时间长、需蒸汽量大,影响了效率,浪费了能源。本文所述的一种免蒸压无余浆技术生产PHC预制桩的技术,将有效的省去“倒余浆”、“高压蒸养”这两个工艺环节,从而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此项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具有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 技术路线混凝土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要求大于C80,属于高强混凝土。现有技术一般通过添加磨细砂,在1.0MPa,150以上的条件下激发其活性,与水泥水化形成的Ca(OH)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强度很高的托勃莫来石。而直接采用常压蒸汽养护的方式使管桩达到C80等级的要求,那么胶凝材料的水化过程必须在100以下的条件和较短的时间内要尽量快速、完全的反应。同时胶凝材料应该拥有较好的粘聚性与保水性,且在较低水胶比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管桩在离心后“无余浆”。目前免蒸压高强混凝土的技术虽还没有大规模的在社会上进行推广应用,但是相关性的试验研究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们在进行。从结论上看,要达到高强的免蒸压混凝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比如:(1)掺入一种免蒸压掺合料,其主要成份是粉煤灰、矿渣和极少量的激发剂。在一定配合比,水胶比0.260.30,掺量为30%35%时,蒸养14h,抗压强度达到86.5MPa,劈裂抗拉强度达到4.4MPa,达到管桩出厂要求1 。(2)通过一定的配合比:水胶比为0.250.30,S95 粒化高炉矿渣粉掺量为10%40%,胶凝材料用量为470550kg/m3。再配合一定的养护工艺,3d后可达到出厂要求2 。(3)掺入一种自制特种掺合料由矿渣微粉、硫酸盐、活性二氧化硅、氧化钙和粉煤灰组成,且其占混凝土总重的20%40%。通过一定的配合比、高效减水剂及在8085的条件下蒸汽养护6小时,然后自然养护37天即可达到出厂要求3 。从以上论文及专利观点不难看出,要达到高强免蒸压混凝土的技术途径包括:(1)需要有较高的胶凝材料比例; (2)需要具有一定激发作用的活性掺合料; (3)需要高性能减水剂;(4)需要有0.3以下的低水胶比;(5)需要有一定的蒸养工艺及自然养护时间。综合以上结论,笔者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可以使管桩免蒸压且离心后无余浆的技术路线,即:(1)研制一种高活性增效剂GM-01;(2)设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混凝土配合比;(3)设计符合免蒸压混凝土的最佳蒸汽养护工艺。2 试验过程2.1原材料(1)水泥: 江苏小野田生产的PII52.5级硅酸盐水泥,其性能指标见表1。(2)矿粉:江苏伊兰特S95级矿渣微粉,其基本性能见表2。(3)掺合料:自制高活性增效剂GM-014 。(4)减水剂:高效萘系减水剂,含固量20%。(5)细骨料:江西赣江砂,细度模数2.83.0,含泥量1.0%。(6)粗骨料:碎石,粒径为525mm连续级配,压碎值不大于10%,针片状不大于10%。(7)拌合用水:自来水。2.2 配制高活性增效剂GM-01为了使混凝土能达到C80等级且能够应用于实际生产的要求,笔者认为高活性增效剂GM-01应具有下列特性:1.激发胶凝材料活性的功能;2.能够促进早期强度的发展;3.保证混凝土拥有较好的和易性;4.增效剂本身具有较强的减水功能。根据查阅相关资料及研究经验,选取相应“激发剂”以使矿物掺合料在较短时间内能激发其潜在活性,加速其反应。同时掺入了新型“纳米级”高活性硅质材料,在C-S-H体系中迅速参加反应,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并在混凝土反应较快的情况下,改善其和易性,控制较低水胶比。考虑到高活性增效剂GM-01会使胶凝材料反应加速,导致混凝土塌落度损失较快,最终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实际操作性能,我们在以上材料的基础之上,又复配并掺入具有一定“缓凝效果”的材料,以起到使混凝土缓凝的效果,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增强改性作用,为混凝土提供了较好的工作性能。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内部最薄弱的部位在骨料与水泥的胶结面上,这个界面也被称为水泥浆与骨料的过渡区。相关研究论文指出:在同一混凝土的截面上Ca(OH)2的结晶程度与所在的环境的空间有关,结晶比较完整的Ca(OH)2一般在过渡区和混凝土中的气孔中5 。高活性增效剂GM-01中的“纳米级”SiO2在早期就可与混凝土中的Ca(OH)2发生快速完全的反应,使得Ca(OH)2数量明显降低(一定掺量下,理论上可以完全消除Ca(OH)2)。Ca(OH)2转化为内表面积大、胶结力强的C-S-H凝胶,使得胶体的强度提高,混凝土中过渡区的富集的Ca(OH)2降低,改善了过渡区的结构。同时混凝土气孔中的Ca(OH)2也得到转变,增强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如此,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可以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为了保证预制桩离心后“无余浆”,免蒸压混凝土应拥有良好的粘聚性与保水性。由于高活性增效剂GM-01含有大量“纳米级”SiO2,其平均粒径远远小于水泥粒子的平均粒径且具有极高的活性,它们能填充于水泥粒子之间的空隙中,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当“纳米级” SiO2达到一定数量时,其比水泥更容易形成絮凝结构,包裹一定水分,使得水泥浆变的粘稠。由于“纳米级”SiO2属于非晶态玻璃体结构,虽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水泥净浆的稠度,但由于其自身晶体结构所带来的“滚珠”效应,使得混凝土整体和易性能得到改善。对于管桩的生产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免蒸压混凝土因具有以上特性,经离心工艺成型方后出现“无余浆”或“极少量余浆”。试验初期笔者设定了混凝土基准配合比及蒸养工艺进行试验,确定了掺合料各成份的基本范围。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结果进行了极差与方差分析,确定了增效剂的最佳配比。2.3 免蒸压无余浆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考虑到在混凝土中加入矿物掺合料,可以降低水化热,改善工作性,增强后期强度,并可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提高抗腐蚀能力。是高性能(不仅高强)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笔者认为在免蒸压混凝土中同样也需要掺入活性矿物掺合料,如粒化高炉矿渣粉、火山灰质材料、粉煤灰、硅灰等。根据现有原材及工艺设计了基准配方见表3。2.4 最佳蒸汽养护条件的确定在预制桩生产过程中,蒸汽养护阶段一般分为静停阶段升温阶段恒温阶段降温阶段。见表4。通过对比试验,可以看出:1.升温时间过短,不利于强度的发展;2.恒温时间越长,越利于强度的发展;3.恒温温度越高,越利于强度的发展。由以上结论,结合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效率,最终确定M5为免蒸压蒸汽养护制度。2.5 试验结果根据初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免蒸压混凝土的试验工作分别在试验室与生产车间进行。(1)试验室主要进行GM-01及混凝土配方的优化工作,优化混凝土试配强度见表5。(2)在生产车间进行中试试验采用试验室中的优化方案在车间进行试桩,整个试桩过程中,免蒸压混凝土平均塌落度35cm,和易性能良好,拥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试桩混凝土强度见表6:从试桩结果可以看出,免蒸压桩混凝土水胶比普遍较低,1d强度已满足C80等级要求,且后期强度呈持续稳定发展趋势。(3)试桩内壁成型由于试桩过程中,水灰比控制稳定,试桩离心后“无余浆”,内壁成型良好。见图1。3 性能试验3.1免蒸压桩力学性能试验随机抽取4009512m AB,4009509m B两根试桩,进行抗弯试验,见图2。3.2 免蒸压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根据标准GB/T 50082-2009对免蒸压混凝土进行抗冻试验,抗氯离子渗透试验,抗硫酸盐侵蚀试验。实验结果见表7。4 工程应用4.1 静压沉桩2010年9月,在扬州某房地产桩基现场进行了免蒸压桩的实际应用。现场采用静压方式进行压桩,抱压600吨,桩长19m,送桩7m。配备12套4009509 B桩,每套桩长为19m,共计228m。整个压桩过程与普通桩操作无异,且试验桩没出现任何质量问题。现场施工情况见图3。4.2 锤击沉桩2011年2月,在扬州某企业生产厂房工程中使用了免蒸压桩,现场采用锤击沉桩的施工方法,配备20套50012514 AB,每套桩长28m,共计560m。锤击过程采用D60锤型,锤击数1253,免蒸压桩全部顺利打入,贯入度满足设计要求,桩身全部完好。5 总结(1)通过采用有机与无机材料复合的技术,在混凝土中掺入10%20%自主研发的GM-01增效剂,结合免蒸压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的常压蒸汽养护及离心工艺,可以生产出1d强度83.5MPa,离心后无余浆的C80等级混凝土预制桩。(2)经检测,免蒸压桩的力学性能及混凝土耐久性能优于同级别常规预制桩,且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表现出低脆性、高耐打性的优越性能,用户反映良好。(3)企业使用免蒸压无余浆技术生产高强混凝土预制桩,可以节约蒸汽60%以上,减少大量原煤使用,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让利于客户和社会。据不完全预算,此技术的应用使企业一年将新增利润1500万左右。具有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 卢迪芬,胡海鸥,王秀龙,徐志芳.免蒸压高性能混凝土管桩掺合料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7,(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