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一起畅游延寿溪.doc_第1页
带你一起畅游延寿溪.doc_第2页
带你一起畅游延寿溪.doc_第3页
带你一起畅游延寿溪.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陪您一起畅游延寿溪入住万辉小区三年来,我养成一个新的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后,必然要端着一杯白开水走到阳台上,眺望延寿溪,溪两岸层叠的树林被晨霭罩着,像穿着一件灰白的薄纱,朦朦胧胧的;溪面非常平静,只偶尔见到几只白鹭戏水弄起的涟漪,不断荡漾开来,一直连到我的心里,犹如自己插上脱离凡尘俗世束缚的翅膀,心灵回到最初的纯真与平淡,让每一天这样开始新的旅程。S-+L| 我不善于表达此时此刻的美景与心情,还是引用友邻才女脉脉在新居的第一天的一段描写:“小城还没有从夜的沉睡中醒来,笼罩在层层薄纱之中,延寿溪上雾气氤氲,一叶捕鱼小舟飘荡在河上,不远处早起的妇人在河边洗衣。小溪两旁的树林、民居瓦房在云雾里若隐若现,呈现出一片与天地混融的黛青色,宛若一幅古朴淡雅的中国水墨画”。入住万辉很美,但更吸引我的是万辉边上的这条延寿溪,记得刚买房子时,售楼小姐带我们夫妻看房,阳台上能眺望延寿溪是我们做出快速决定的最大理由。搬进新家,万辉美景初现,满怀喜悦,自撰乔迁对联:“万辉城里万物生辉,延寿溪畔延年益寿”。如今,这里将建成集休闲、娱乐、运动为一体的最具特色的城市中心综合性的绶溪公园,规划总面积233公顷,据说今年“五一”节即将对外开放,我是好客之人,届时,必定会邀请很多亲朋好友来我家,逛公园,畅游延寿溪。想到这些,一时雅兴突发,赶紧上网整理有关延寿溪历史文化,当好东道主,陪友人畅游延寿溪,领略两岸美景,共叙文献名帮千年文化,不亦乐乎。延寿溪 - 诗情画意延寿溪,是莆田三条大溪之一, 旧志称此溪“十里无湍激声,萦绕九华山下一碧如带”,故亦名“绶溪”。延寿溪发端于九鲤湖。它的上游,原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北濑飞泉”。“北濑飞泉今化龙”(郭沫若诗),而今,这一景点已被烟波浩渺的东圳水库所取代。延寿溪来源于溢洪道水,出古“泗华陂”,泗华陂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宋代水利工程。 溪有潭名“徐潭”,潭有石露水中名“钓矾”,是晚唐诗人徐寅所吟的:“归来延寿溪头住,终日无人问一声”的隐居钓游之处。“绶溪钓艇”便是莆田廿四景之一。诗云:“春流新涨溢平堤,钓艇家家泛寿溪。钓罢扣弦歌一曲,半山落日卖鲈鱼。”历史上的延寿溪,正是名人寄情山水,修身养性之所,过去文人雅士多乘游艇垂钓,赋诗取乐,观黑鳗赤鲤,浮沉于绿水之中,白鹭青鸟,出没于清波之上;望樵夫单肠径往,牧童牛背而归,歌萱斗草,曲唱采莲,别有一番韵味,此情此景,借助词家无限精神,引发诗人不尽灵感。其下游与木兰溪汇聚,滚滚东去,注入兴化湾。 每年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把九华山峰峦倒映溪中,月到中天,一朵九莲恰好嵌在延寿桥两座桥墩之间,仿佛一渔翁驾舟垂钓。延寿桥似长虹雄踞溪流之上,水光潋滟,丹荔飘香。延寿溪 - 悠远历史唐神龙间(705-706)吴兴于溪白杜塘筑堤遏流开新沟大小60多条,造北洋溉田万余顷,建泗华陂,又于上游开“长生港”以分洪,于杜塘开水道达海埔,利用天然壅河为塍,遏水入洋,水大涨则自流,冲刷河塍入海,水减仍循旧道,河则复聚如故,故名“儿戏陂”。今北洋尽垦,一望平原为田,远离海线。与此相呼应,延寿溪畔流传吴兴斩蛟龙的悲壮神话,不少村名都与这一传说有关。相传吴兴倡起筑陂,化荡为田,开辟了北洋。为了保护泗华陂,他提刀入水,斩了蛟龙,壮烈牺牲。后人为了纪念他,称其斩蛟处为“吴公”,刀落处为“吴刀”,发现蛟龙头的地方叫“流头”(今漏头)。延寿溪 - 远古渡口 延寿溪畔的“店仔头”古渡口,是古代往山乡、通闽府的必由之径。为了方便行人,传说宋建炎二年(1127)邑人李富,在溪南延寿村,发起并捐资兴建一座长三百余尺的延寿桥。宋建炎五年(1130),在方天贶(生卒年不详)助建下,大桥竣工。这座青石板桥,横卧于粼粼的碧波之上。桥下,渔舟溪艇穿梭于十三门桥孔之间。桥南溪北,各踞参天榕树一棵,俨若两位忠于职守的护桥将军。宋龙图阁学士陈宓题写的“延寿桥”碣石,依然伫立在桥头。 店仔头是在溪白村企溪自然村西南隅,地处延寿下游,与延寿村隔溪相望,宋时就有一条临溪狭长的小街市墟,旧时就是白杜一处繁荣的溪畔商业小埠头。早在宋建炎间延寿桥建成之前,店仔头就是延寿溪一处古渡口,当时闽南一带上福州的古驿道都要在此过渡,历代为西天尾、梧塘、萩芦、广业、山区通往莆城必经之地。 延寿溪 - 状元文化大凡名胜古迹,总是以自然景观为躯体,以人文景观为灵魂,延寿溪也不例外。游览延寿溪,总会想起福建第一位状元-徐寅,唐末举进士,唐朝灭亡后,其于梁太祖时再试进士,廷试第一名。梁太祖朱温认为他的人生几何赋中“三皇五帝,不死何归”句对帝王不敬,要求改动,但徐寅回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因而触犯龙颜,被削去状元名籍。徐寅在仕途上几经波折,始终不能施展抱负,晚年回到家乡延寿溪畔垂钓游览,读书交友,过着幽闲的隐居生活,直到七十多岁时去世。在莆田方言中,“延寿”的读音为“寅寿”,有人说就是来源于徐寅之名。徐寅之后,延寿徐氏以诗书传家,历代科甲鼎盛。 延寿桥西有一口八角水井,人称“状元井”,井面横截一石,左浊右清,相传是北宋状元徐铎家的。徐铎是徐寅的七世孙,由于渊源家学承传,小时候徐铎与兄长徐锐便在风景如画的延寿溪畔读书。兄弟俩志向高远,聪明好学,博通经史,学问才识长进很快。熙宁九年(1076年),兴化举子相约往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参加丙辰科省试。这一科共录取进士422人,其中莆田有13人,徐锐、徐铎兄弟双双同登进士第。而在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中,徐铎又一举夺魁,成为莆仙有史记载的首位文状元。故咏莆阳盛事者,有云:龙虎榜头孙嗣祖,凤凰池上弟联兄。”同年,仙游薛奕中了武状元。神宗帝题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特指兴化府“一科两状元”(徐铎中文状元,薛奕中武状元)的科甲佳话。后民间又传说,文武状元同时回乡,为谁的船只该先行争执不下,最后决定以作对子决输赢,薛奕出上联“二舟同行,橹速(鲁肃)哪及帆快(樊哙)”,意即“文不及武”。徐铎无法对出,薛奕也不忍为难他,两人遂并舟齐进。十余年后徐铎终于对出下联“八音齐奏,笛清(狄青)怎比箫和(萧何)”。遗憾的是,薛奕已为国捐躯多年。延寿溪 - 万卷书楼 “壶公山下千钟粟,延寿桥头万卷书”。南宋理学家朱熹为莆田徐氏题诗中的名句。状元徐铎在延寿桥畔建“万卷书楼”,万卷书楼哺育了徐寅、徐铎等历史名人,出现过“兄弟五刺史,祖孙三状元”的兴旺景象,吸引了郑樵等学者到此楼借阅。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至今令人思接千载,纵观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学者都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与古代的藏书楼密切相关。莆田不少地方有乡贤的“藏书楼”,现在城里的书仓巷也因建有万卷藏书楼而得名,这是一个十分美丽的文化景观。另有一说,从宋代起,延寿徐氏逐渐分为延寿徐和东陇徐,宋代理学家朱熹历莆评云:“延寿溪徐东陇徐,一徐分为两处居,壶公山下千钟粟,延寿桥头万卷书。”意指居东陇者富,居延寿者贵。明代莆田状元柯潜在东陇徐氏万卷书楼记中提到,朱熹以聚居地来划分徐氏富贵并不恰当,因为东陇徐氏历代也人才辈出,屡有进士及第者。 劝学歌中又有“书中自有千钟粟”句,由此推理该联上下句均可指莆田当时的藏书盛况也无妨。兴化兴盛的藏书风直接促成科考的兴盛,而营造科考环境的正是这“千钟粟”与“万卷书”。顺便提一下上一段明代莆田状元柯潜,柯潜幼愚,以至于不知“天”之对“地”,在旁人暗示中竟出现“天对鸡屎”的笑话。塾师怒而离去,柯潜不舍,出门撞见壶公山雾散景象,一时“聪明花”大开。先生想给柯潜一个机会,恰逢一村姑挑橄榄路过,便出上联“女子独行随橄榄”,柯潜见先生挎包上有一石榴图案,便对曰“先生欲去挂石榴”。不但对仗工整,且按官话中的“谁敢拦”与“我实留”也能相对。柯潜因此留住了先生,后高中状元。这是我从小在乡下听到老者津津乐道的故事,此典虽不可深信,但对子有谐音双关的意趣,故人们宁信其有并乐为传布。 苍海桑田,曾经的喧嚣渐渐化作宁静。当年徐寅的垂钓处钓矶石、徐寅、徐铎的读书处景祥寺、徐家的藏书楼万卷书楼旧址,连同徐家的水井右清左浊的“状元井”,都成为游人寻幽怀古的景致。延寿溪 - 状元红时至今日,延寿溪畔徐氏的聚居处仍保留着“欧徐尾”的古地名,徐寅手培的荔枝品种“延寿红”依然年年红艳枝头,我记得当年与郭沫若诗句“荔城无处不荔枝”相配的画面就是延寿溪两岸的红荔枝了,每到盛夏,这里将是一道最美丽的景观。前段时间我带一位海归博士拜访三棵树洪总,欣闻该公司每年都举行荔枝文化节,感觉很有清新自然的味道。 位于荔城区新度镇下横山荔枝王“状元红”,系北宋莆田状元徐铎所植,故称“状元红”。又因徐铎祖籍为延寿村,亦为“延寿红”。 徐铎老家延寿是荔枝之乡,他衣锦还乡后,造访下横山村学友,感念当时在此读书习文之情,特地从家乡带来荔枝苗(延寿红)种植于下横山兰水旁,后人就把这株荔枝称为“状元红”(也称荔枝王)。1984年,“状元红”列进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又列为国家一级古树名木保护。如今,“状元红”树龄已达930多年,树高13米,树干周长6.8米,依然生机勃勃,树冠覆盖面积达1亩多。延寿溪 - 动人传说 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每当初夏时节,明月朗照“钓矶”,隐约可见一个披蓑戴笠、蹲坐而钓的老者。村人都说那是徐寅的化身,其实可能是九华山的倒影。但刘克庄却郑重地记下这么一件事:有一次自己作“门外青山皆我有,从今不必呼徐潭”诗,当晚即梦见徐寅拊其背,因而惊叹千古才人固不与草木同腐,数百年之后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