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综述.doc_第1页
老舍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综述.doc_第2页
老舍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综述.doc_第3页
老舍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综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舍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综述摘要:对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类即“贤妻良母型”、“悍妇型”、“自由女性型”、“风尘女子型”并且对她们的形象分别进行了分析探讨。老舍虽然是现代主义作家,但是却带有浓厚的传统意识,在对女性的描写更注重传统美德和传统品性,对丧失掉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的女性进行了批判。关键词:女性形象;传统美德;批判老舍在我怎样写赵子曰中说道:“我怕写女人”1,老舍也从不写“关于女人”,“女人是什么”的文章,甚至有人说:“老舍的题材是贫苦大众,不写女人”,而事实却正好与老舍的自述相反,女性作为人类社会成员组成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充斥在老舍作品,并且都有着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在他数百万言的作品中,生动地描写和揭示了生活在城市中间不同阶层,不同地位,不同文化,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妇女的遭遇和命运,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城市妇女的人物画卷,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城市妇女的系列形象,如悍妇虎妞,温柔体贴型的小福子等。本文就是对关于老舍女性形象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综述。在老舍作品中描写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女性,也有学者对老舍作品中某一类女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湖南师范大学李华秀的论老舍小说中的悍妇形象对老舍相关作品中的悍妇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所以笔者根据根据学者们对关于老舍女性形象研究的文献对老舍作品中所涉及描写的女性分成了四类,即一为贤妻良母型,二为悍妇型,三为自由女性型,四为风尘女子型。以下即是对这五类研究观点的相关论述。一、贤妻良母型老舍自幼丧父,他是靠母亲给人家洗衣服和缝缝补补带大的。他的母亲是一位温柔娴淑,善良可亲,无私奉献的传统女子。他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因此在他的生命里母亲对他的影响是极大的。他在我的母亲2中写道:“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他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他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他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老舍继承了他母亲的性格,也在他潜意识里形成了他对女性该有品性的设定。因此在他作品对这一类女性有着偏爱和赞赏。但是由于她们受着封建传统伦理意识“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影响,让她们没有了自我,甘愿屈居于封建大家庭,接受封建宗法制度的鞭笞的悲惨命运。袁桂娥,张景霓在论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兼谈老舍的女性观3中写道:“老舍笔下的那些温柔贤惠的女性,她们既是媳妇,也是母亲。四世同堂里的韵梅,全部人生价值就在于伺候好公婆,善待丈夫,抚养儿女,唯独不为自己而存在。这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心理不言自明,无怪乎鲁迅说中国女子只有母性而无妻性。正红旗下里的大姐,象是夫家的家奴,连走娘家的自由都没有,更令人深思的是大姐的母亲,为了讨好大姐的夫家,倾其所有发送女儿,千方百计善待姑爷,目的是为了让人家对女儿好一点。这里我们不能不为伟大的母爱而赞叹,但同时又透出传统女性多么鲜明的自卑心理和奴性人格。”他们认为这类女性有着愿意为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一切人牺牲和风险的伟大品质,他们有着母性,有着女儿性,就是没有自我,没有。而这种性格悲剧应归结于封建婚姻道德规范以及封建伦理意识对这类女性的戕害。致使她们丧失了最基本的自身人格尊严以及自我人性。关于对这类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石兴泽在从女性形象塑造看老舍文化心理的传统走向4也写道:“把女性定位在家庭关系和家庭生活中,从处理家庭关系和居家过日子的角度看取女性,是老舍塑造女性形象的突出特点。老舍认为,“人生本来是非马即牛,不管是贵是贱,谁也逃不出衣食住行,与那油盐酱醋。”(老舍全集婆婆话。以下引文均出自老舍全集,只注篇名)他从男性中心的角度出发,认为女人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操持家,照料孩子,解决吃、喝、性欲、繁殖等实际问题这些生命根源上的问题。(婆婆话)远在伦敦时期,即使在世界现代文化和文明空气弥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他就借作品人物表现出这样的愿望:“爱情的底下,含藏着互助,体谅,责任!我不能爱一个不能帮助我、体谅我,替我负责的姑娘,不管她怎么好看,不管她的思想怎样新”几年以后,老舍结婚成家,有了家庭生活体验之后,仍然坚持这一观点,他以“过来人”的资格劝告未婚男人:姑婚,不一定要求妻子对丈夫的事业有多大帮助,“要娶,就娶个能作贤妻良母的”(婆婆话)妻子。他热情歌颂如韵梅那样的贤妻良母,说她虽然“没受过什么学校教育,但从治家与教养小孩子来说,她比那受过学校教育,反对作贤妻良母,又不幸作了妻与母,而把家与孩子一齐活糟蹋了的妇女,高明得多了”(四世同堂)。作者认为也许是因为从小受着母亲待人处世的影响,在老舍心中形成了他对女性理想形象的划定即安分守己、恪守妇道、温柔善良的贤妻良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符合三从四德规范的贤妻良母。他对这类女性似乎特别的钟爱和欣赏,但是她们而却没有好的结局,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伦理意识的吃人的本质。二、悍妇型在老舍的童年中少不了这样以为女性,她就是老舍的姑母,这在我的母亲5中老舍有所赘述,他说:“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这位蛮横的姑母与贤良温柔的母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舍对这位姑母是没有任何好感的,并且这位姑母在老舍的心灵中留下了浓重阴影。姑母的好逸恶劳,刁难母亲,还曾经用烟锅敲过老舍的头。处于老舍自身对女性传统的价值判断和潜在的厌恶情绪,对类似于这一类悍妇型的女性给以了无尽的嘲讽和贬低。女性貌美一直中国传统的审美价值标准,是对女性自身价值评定的一个重要的砝码。“男才女貌”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封建传统观念的男性话语,也体现了老舍自身的文化心理结构。他对这类悍妇的刻画采取了富有漫画效果的修辞方式,极具讽刺效果。李珍在老舍笔下泼妇形象谈从虎妞说起6写道:“虎妞“像个大黑塔”,大赤包“是个大个子,鼻子上有许多雀斑,爱穿大红衣服,一举一动都颇像西太后。”作者认为老舍对这类女性的外貌极尽的进行丑化,甚至于接近男性化的倾向与中国传统对于女子的描述都是极尽的纤细与苗条的鲜明对比,这种趋于男性化的描述更体现了老舍对这类女性的厌恶。再对这类女性的性格方面进行分析,这类女子都是气势强盛,泼辣凶悍,恶毒愚蠢的。这类性格给男性群体造成了性格上的压抑,如在虎妞强势压迫下无可奈何,过着悲惨生活的祥子,柳屯靠泼辣野蛮凌驾于夏家之上以及冠小荷的胆小怕事造就了大赤包的“成功”。在这些悍妇面前,男性自尊遭到了践踏与破坏。因此,老舍在作品中对这类悍妇进行了最后的报复与惩罚。李珍在老舍笔下泼妇形象谈从虎妞说起7写道:“无论是骆驼祥子里的虎妞,柳屯的中的“柳屯的”,四世同堂里的大赤包,胖菊子等等,都反映出老舍意识中一直存在着的对泼妇型女性的恐惧和厌憎,甚至这些女性就是恶女人的象征。”这些证明了反映了老舍对女性男性化倾向粗鄙化倾向的厌憎。从对悍妇外貌和性格上的塑造中,我们又可以察觉到老舍创作中浸透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男权意识对女性角色的价值规范和内在欲求。我们不难发现,老舍在描写这类形象时,在嘲讽与挖苦中表现出过多的厌恶以及批判与谴责,其原因在于老舍先生是从传统的男权中心出发,对虎妞所代表的一类女性,做出了彻底的否定性的道德评价。三、自由女性“五四”以后,思想解放,追求男女婚姻恋爱自由以及个性解放,人们开始追求个性自由,婚姻解放的等。“五四”也发现了“人”这个作为主体存在个体,当然也包括女性。但是在老舍的小说并没有单纯地表现婚姻自由与个性解放,甚至对这类宣称“我是我自己的”的新女性进行了嘲讽。这一部分要归于老舍本身对女性的传统品行与道德的认定,他认为女子应当是操持家务,相夫教子的传统女子。对这类女性的研究,袁桂娥,张景霓在论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兼谈老舍的女性观8写道:“在他的笔下,即使那些坚决追求婚姻解放、个性自由的女性,也只不过是仰仗男性钱财而维持自己有限的“自由”。象四世同堂里的胖菊子,虽自命新潮,悖于妇道,但当丈夫不能满足其物质享受时,转而嫁给蓝东阳,不为爱情,而是为物质享受和“处长太太”的头衔所诱惑。善人中的穆女士,最讨厌别人叫她“汪太太”,而自称“穆凤贞女士”,在她看来这个称号本身意味着“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她的所谓布施,只是靠“老实不客气”的花丈夫的钱,不难预想,这种寄生在丈夫掌心里的“自由”是决不会长久的。老舍对当时流行的西方个性解放思潮表示一定程度的怀疑和批判。”他们认为老舍所圈定的真正妇女解放,自由女性在于人性意识的复归,有着强烈的个体意识,而不是多叫几个男朋友,多叫几声达令儿就自动标榜为具有自由意识的新女性。王桂妹,郝长海在传统品格的坚守与重塑论老舍小说中的女性观9写道:“汪太太(善人)为显示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而要人称她为穆女士,而她自己则毫不客气地大把花着丈夫的钱。为标榜自己在国外读过书,受过新思潮的洗礼,向往平等、自由、博爱,连家里的丫头也取名自由、博爱。为表示对穷人的关心,她极力劝告人们每天“多吃牛乳、黄油,而不要吃五六个窝窝头,四大碗黑面条,并且还要坚持沐浴。这些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人物”接受西方文化,只取皮毛,成为肤浅而怪诞的中西混合物。”他们认为老舍对这类女性的批判,更进一步体现了他对传统女性美的追求与赞赏。石兴泽在从女性形象塑造看老舍文化心理的传统走向10写道:“他对那些有个性意识和自由倾向的摩登女性及其浪漫追求的动因、过程和结果都表示了极大的保留和怀疑,在他笔下,她们似乎并没受到封建礼教和男权思想的压迫,因而她们的追求并不具备反封建意义,其浪漫追求也只是寻求刺激、填充寂寞、满足肉体享受而玩耍的恋爱游戏或放荡行为。在二三十年代那个提倡解放妇女、倡导个性自由的大环境里,老舍自然赞成男女平等、妇女解放,但在意识深处,他的平等和自由都表现出男性中心的传统倾向。他始终把女性定位在家庭生活中,只希望她们在家庭生活中尽到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而不相信、也不奢望她们在社会上有多大作为。他笔下确有几个活跃在社会舞台上的女性,但她们的活动大都缺乏严肃的社会内容,有的甚至很荒唐。”作者认为老舍在作品中断然地否定有知识的摩登女郎,是因为她们是造成家庭悲剧和不幸的根源,认为在老舍的潜意识里始终住着一个理想的美好女性,其原型就是他的母亲。他认为只有这样勤勤恳恳,终于家庭的女性才会家庭生活幸福。像这种伪自由的新型女性附庸这种解放思潮自我进行标榜,并没有实质上的变化,反而更丧失掉了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好品德。四、风尘女子老舍在作品也有描写生活在底层社会的女子的悲惨生活和悲惨命运,并且给予了极大地关注和深切的同情。按照传统的观念和封建道德标准,卖身是被千夫所指的勾当,是伤风败俗的,是没有羞耻心是下贱的事情,而老舍却在作品中对这类风尘女子表达了最大的宽恕与同情。他认为她们虽然为生活所迫而沦为风尘女子,但是她们却有着最纯洁伟大的灵魂。她们为生存,为亲人而牺牲掉自己。就如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看看醉猫似的爸爸,看看自己,看看两个饿得像老鼠似的弟弟,小福子只剩了哭。眼泪感动不了父亲,眼泪不能喂饱了弟弟,她得拿出更实在的来。为教弟弟们吃饱,她得卖了自己的肉。搂着小弟弟,她的泪落在他的头发上,他说姐姐,我饿!姐姐!姐姐是块肉,得给弟弟吃!”,小福子很清楚死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她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责任,为自己的家人,为了两个嗷嗷待哺的弟弟,她必须活着。她牺牲掉了自己,因此作者认为她们有着天使般纯净,善良的品质与灵魂,她们也曾经为生活努力过,挣扎过,但是社会的黑暗致使她们不得不沉沦,因此她们是值得被原谅的。尽管作者在对她们的结局安排上并不圆满,甚至可以说是悲剧性的,但是死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就像小福子所说的“我不怕死”一样。因为活着已经是炼狱了。对这类女性的研究,石兴泽在从女性形象塑造看老舍文化心理的传统走向11写道:“对这些风尘女子,老舍大都送她们走向死亡,如小福子,微神中的“她”,甚至连尤桐芳也不让她活下去;月牙儿中的“我”虽然没死,却被关进监狱。老舍不让她们活在世上,并不是对她们的惩罚和诅咒,因为死,对这些人来说,是耻辱、痛苦和悲剧的结束,是解脱,远比活着好。因此,这里所表现的仍是宽容和同情。”作者认为这些风尘女子其实都是心地善良的传统女子,她们有着对家庭,对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们是好女儿,好姐姐,好教师。 也正是为了家人牺牲掉了自己,所以她们是可以被原谅的,尽管她们最后的结局不是死亡就是进监狱。作者认为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她们得到最好的归宿,心灵得到最好的安置。作者认为这是老舍受西方基督教精神的影响,因为在现实世界中的痛苦无法排解,只有寄托来世,寄托于天堂,这又何尝不是给她们最好的结局?五、结语虽然众多学者对老舍作品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探索,但是仍没有形成对作品中女性的完整的系统的认识。有关女性形象研究的作品也没有很多,所以笔者在此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有更多的学者对老舍作品中的女性研究有更多更好更深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我怎样写赵子曰,老舍研究资料(上)第529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2、5我的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