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看看韩国教育.doc_第1页
咱们看看韩国教育.doc_第2页
咱们看看韩国教育.doc_第3页
咱们看看韩国教育.doc_第4页
咱们看看韩国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看看韩国教育(一):老师的影子也不能踩序言: 韩国有句古语,“即使是老师的影子也不能踩”。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反映出韩国人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程度,也是韩国民族长期以来兴办教育的一个原则。过去韩国人称大学生是“牛骨塔里的人”,因为在过去,即使是再贫苦的人家,父母宁肯自己挨饿也要将子女送到学堂读书,许多农民为了送孩子上学将耕地的牛卖掉也在所不惜。 韩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过去前百年是这样的情况,即使进入现代社会的今天也是这样。韩国有句古语,“即使是老师的影子也不能踩”。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反映出韩国人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程度,也是韩国民族长期以来兴办教育的一个原则。过去韩国人称大学生是“牛骨塔里的人”,因为在过去,即使是再贫苦的人家,父母宁肯自己挨饿也要将子女送到学堂读书,许多农民为了送孩子上学将耕地的牛卖掉也在所不惜。在韩国人看来,再苦再累送孩子读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已在韩国这个国家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如今,韩国上下,大到政府,小到家庭又是如何推行制度,把握尺度,把教化孩子、培养人才进行到底的呢?本系列文章为您一一道来。韩国的学校系统包括: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高等教育,学院或附有旨在培养博士的研究生课程的大学4年,另外还有两年制的专科大学及职业大学。1997年,韩国有5,721所小学,在校学生有378万名,教师总数则达到138,670名。小学的基础课程由8个主要科目组成:伦理学,国语,社会学,算术,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和实用美术。在一,二年级时,有些课程混合编排教授,从三年级起增设英语和实用美术。小学教师必须是四年制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小学毕业后,年龄在12岁至14岁的少年允许进入初级中学,学习七年级至九年级的课程。在过去的30年中,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比率大幅度增加,从1969年的61.8增至1997年的99.9。至1997年为止,全国有2,720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总数达218万名。自1969年废除初中入学考试以来,初级中学招生便改为按区域抽签分配的制度,不给学生选择学校的余地。这一改变旨在消除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之间的差别,从而使所有的初级中学都能给学生提供同等质量的教育,并免除学生入学考试的压力。初中课程包括11门基本的或必修的科目,若干选修科目,以及课外活动。技术及职业课程包括在选修科目之内,以供那些毕业后准备谋职的学生学习。高中入学制度也于1974年加以修订,经国家会考合格的学生可以按区域通过抽签办法决定自己就读的高中。这种修订废除了每个学校自己主持的考试,以使高中教育具有同等的质量。结果初中毕业后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比率也随之增加。1997年,有234万名学生在1,892所高级中学上学,在职教师总数为104,404名。高级中学大部分分为两类: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截至1997年,全国共有774所职业高中申请进入职业高中就读的学生必须具备初中毕业条件,并须参加道一级的预试职业高中的课程通常是普通课程占40一60,职业课程占60一40而且理论与实践并重韩国有很多各种类型的高等院校:有四年制的学院和大学(医学院和牙医学院则为六年制),四年制的师范学院,两年制的专科,广播函授大学,电视大学,以及二至四年制相当于大学的各类学校,诸如护士学院和神学院等。到1997年,韩国共有908所高等院校,其中包括大学和学院161所,在校学生人数为138万人;研究生院592所,在校学生151,358人;初级职业学院155所,在校学生724,741人。这些院校80是私立的。根据韩国教育法及有关法令,不论公立或私立的高等院校都必须接受教育部的监督。教育部负责处理如控制学生名额,审核师资,课程设置及批准学位授予条件以及规定统一课程等事务。韩国的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的人数受到严格限制,由于招生人数与报考人数之间的差异,每学年又增加了许多重考的考生,因此造成了入学竞争自1981年起,大学的入学制度经历了激烈的变革。1993年采用了新的制度,对考生高中的学业成绩及国家会考的分数进行通盘考虑后确定其入学资格。目前,约有30所高等院校仍然举行附加的人学考试。在决定考生是否被录取时,其高中毕业成绩占一定的比率,这个比率根据每所大学和学院各自的录取标准而有所不同。看看韩国教育(二):均衡发展公平教育和英才教育 序言:英才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英才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创意的启发性教育。英才不象体重、身高那样容易辨别,也不是靠一次性辨别认出确定。具有评价与判断标准,需要家长、教师和专家共同努力发现和培育。英才不会自发产生,需要培育,需要适宜、完备的环境条件。英才在恶劣或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生长环境中有可能被扼杀与泯灭。没有教育财政与行政支持,英才教育是难以实现的。 韩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过去前百年是这样的情况,即使进入现代社会的今天也是这样。韩国有句古语,“即使是老师的影子也不能踩”。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反映出韩国人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程度,也是韩国民族长期以来兴办教育的一个原则。过去韩国人称大学生是“牛骨塔里的人”,因为在过去,即使是再贫苦的人家,父母宁肯自己挨饿也要将子女送到学堂读书,许多农民为了送孩子上学将耕地的牛卖掉也在所不惜。在韩国人看来,再苦再累送孩子读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已在韩国这个国家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如今,韩国上下,大到政府,小到家庭又是如何推行制度,把握尺度,把教化孩子、培养人才进行到底的呢?本系列文章为您一一道来。 一、韩国与日本在公共教育改革上的不同点早在上一世纪60年代末期,日本废除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实行学区教育,1977年实行“宽余教育”,韩国也在1968年废除小学升初中考试,1974年实行“平准化教育”,因此,有不少人常常把日本的“宽余教育”和韩国的“平准化教育”相提并论,认为这两个国家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成效也差不多,问题的严重程度也类似,就是基础教育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下滑,这两国都在恢复考试,但实际上有很大不同,也不能说都在全面恢复升学考试,而是恢复全国学力摸底考试。韩国与日本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改革是各有千秋的:(1)在教育公平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改革,成效显著,在综合学习时间(即研究性学习)、因材施教、小班化、创新与实践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在大学法人化改革方面日本比较成功,成效开始显现,但问题也比较多。在教师评价改革方面,日本和韩国都在尝试,但日本的成效不显著,韩国正在实施,但在全体教师中抵触很大。(3)在高中特色、创新教育方面,韩国比较成功,尤其“特目高”的改革成效凸显,令人瞩目,这是韩国版的英才教育。我们在学习和借鉴日本、韩国的教育公平政策的同时,还要关注在发展英才教育方面的成就和教训。二、韩国版的教育公平:“平准化教育”韩国自1968年废止小学升初中考试制度,1974年实行“平准化教育”,高中通过推荐、书面材料、区域配置等方式招收学生。据2002年统计,韩国高中阶段“平准化教育”改革已在首尔等23个城市占全国高中数的57%、学生总数的74%的范围内施行。日本与韩国基础教育不能简单比较的理由在于日本实行“学区教育”和“宽余教育”的普及率远高于韩国,韩国的“平准化教育”则借鉴各国经验,由各地因地制宜,如离首尔一小时距离的江原道就没有全面执行。主张教育改革的社会人士,包括国会议员、甚至下届总统候选人都在不同场合批判“平准化教育”,因此很多国内人士也认为这一改革是失败的。实际上,韩国国家权威教育研究机构和大学研究人员进行过多次调查研究和民意测验,至今都没有得出失败的结论,因此,韩国总统卢武铉说:在韩国没有使学生学习能力下降的“平准化教育”。除了教师外,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多数成员还是持有肯定的态度,还需要继续观察和分析。至于政治家的诸多批评,还是一种社会需要,这些人士等上任后多半还是通过不断改进来兑现原来的承诺,不可能全盘否定,因为教育改革是根据国民的处境、判断、选择与社会舆论循序渐进完成的。三、韩国独特的“特目高”学校韩国借鉴了美国、日本的中小学教育,一是注重创意教育,即重视培养“会思考、会学习、会实践”的“三会”学生。二是没有全面实行在日本有争议的“学区教育”和“宽余教育”,三是积极发展“特目高”。“特目高”就是以特色、特性化目的举办的高中,目前韩国有56所这种高中,能招收11905名学生,仅首尔就招收2450名,在56所“特目高”中,有29所外语高中、18所科学高中、2所国际高中、6所“自律型私立高中”,首尔就有8所,其中外语高中6所,科学高中2所。外语高中的升学比率为6:1,而科学高中为3.8:1。可以说,这些“特目高”就是韩国在缓解学生与家长对高中学校教育的“择校”热与争议,防止因“宽余教育”和“平准化教育”学生学习热情与能力下降的办学探索和具体践,找到了教育公平与英才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可以说是找到了解决公共基础教育中最大难题的一条路径,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这些“特目高”的办学特点为:一是小班化,一个班10多名学生,外语均由原语言国家的“原住民”来讲授,外语高中基本都用外语授课,在学校内要讲外语。二是允许1、2年级提前学完全部课程,允许提前毕业后升入大学或研究机构,如韩国科学院或浦项工业大学等。三是根据学生特性安排高水准的教学设施,如语音、视听、计算机设施、实验室、大学水平的图书馆等。外语高中以培养外语外交人才为主,科学高中培养科学家,国际高中培养国际化人才,私立高中培养特色化人才。根据最新统计,韩国接受英才教育的人数,比2002年增长4倍,达到42725名。这些“特目高”在招考科目和比重,还是与公共基础教育相衔接,如本校综合考核成绩占82%-97%。2008年3月开学的首尔国际高中不看托福等成绩或等级证书,而语文、外语、数学、科学、社会等常设科目的成绩占绝对比重(300分中占280分,面试与学科比较占20分,深度面试50分)。四、韩国英才教育制度韩国教育开发院自1996年开始,受教育部委托设立英才教育研究组,现在已经设置了英才教育研究中心。韩国政府于1998年制定英才教育振兴法,并先后修订和制定了这一法律和相关实施法令。2000年1月28日,韩国颁布了英才教育振兴法,正式确立了英才教育的国家法律体系和教育体系。2002年11月29日,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发表了由7部委联合制定的英才教育振兴综合计划。2006年6月12日,以总统令第19513号颁布修订的英才教育振兴实施令。韩国专家、学者们研究制定英才教育的相关法令和发展计划,出于这样一个基本认识:英才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英才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创意的启发性教育。英才不象体重、身高那样容易辨别,也不是靠一次性辨别认出确定。具有评价与判断标准,需要家长、教师和专家共同努力发现和培育。英才不会自发产生,需要培育,需要适宜、完备的环境条件。英才在恶劣或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生长环境中有可能被扼杀与泯灭。没有教育财政与行政支持,英才教育是难以实现的。2006年8月29日,为修改英才教育振兴法实行令,韩国教育开发院发表了如下研究成果:(1)国家竞争力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决定了英才教育的本质。(2)英才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创意性启发教育。(3)需要行政与财政支持。(4)英才教育需要规范和培育。(5)需要开发英才教育基本课程、深化课程、选择课程、急需课程。(6)需要建立英才教育体系和基地,大学建立英才教育院,高中建立英才年级或班级。(7)系统开展对英才教育的研究,大学设立英才教育研究院。(8)培养英才教育教师,设计英才教育项目。(9)英才教育的选拔、评价机制。(10)制定中长期英才教育发展计划五、韩国公共基础教育的政策走向韩国总统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学生及家长对教育的最大分歧在于:(1)学生与家长主张对学校与教育的自主选择权;(2)学校主张的办学自主权;(3)政府教育部门主张的学校及公共教育的公益性和统一性;(4)国民对教育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人性化要求,以及教育发展特性与规律;(5)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一体化对教育和国家竞争力的要求;(6)公共基础教育发展的滞后性。学生及家长不管其实际水准如何,对学校和教育本身始终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学校强调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主张因材施教和自主办学,国家教育部门主张教育的公益性和统一性,难免有整齐、划一和垄断色彩,导致公共基础教育发展的滞后性,满足不了学生及家长对教育日益增长的要求,如英语教育、英才教育、国际化教育等。国家经济、社会领域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求,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但僵化的教育管理体制如跟不上社会变革进程,必将遭到社会批判。归根结底,如何通过教育改革,最大程度地适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家长和学校发展要求,成为分歧与改革焦点。最近韩国政府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主管教育的副总理,以及韩国总统卢武铉都出面一再强调为公共基础教育设置防线和基本路线,即“三不政策”:不允许高中分等级,大学不各自举行入学正规考试(在全国统一考试后,可以组织进行小论文考试、面试) ,不允许靠捐资大学后其子女按一定标准入学的“贡献入学制”。但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的争议与批判声音一直不断,主要问题是公共教育满足不了韩国学生与家长对个性化、特色化、人性化教育的不同需求,社会上的各种课外辅导与补习热不减,早期出国留学现象愈演愈烈。对此,韩国政府主要通过教育改革来解决,如公立学校举办课外辅导和补习,加强农村教育,加强外语和职业教育,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实行校长“公募制”,增加就业率,举办开放型“自律”(自主)公立学校和“特目高”,大学改革,都是通过公共教育的主线和平台解决教育难题,满足学生和家长的不同需求,支持学校自主办学,但是问题诸多且积累太深,能否在短期内见效,还需要继续观察和分析。看看韩国教育(三):改造“英语难民”Ohmmy综合: 尽管韩国投入了这样庞大的资金,但韩国人的英语水平却不甚理想。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评价说,在61个国家中,韩国人的外语能力排名第35位。另据资料说,韩国是在亚洲主要12个国家中英语沟通最难的国家。很多韩国人即使在国内获得了博士学位也因英语会话能力差而无法在海外尽情发挥。 韩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过去前百年是这样的情况,即使进入现代社会的今天也是这样。韩国有句古语,“即使是老师的影子也不能踩”。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反映出韩国人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程度,也是韩国民族长期以来兴办教育的一个原则。过去韩国人称大学生是“牛骨塔里的人”,因为在过去,即使是再贫苦的人家,父母宁肯自己挨饿也要将子女送到学堂读书,许多农民为了送孩子上学将耕地的牛卖掉也在所不惜。在韩国人看来,再苦再累送孩子读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已在韩国这个国家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如今,韩国上下,大到政府,小到家庭又是如何推行制度,把握尺度,把教化孩子、培养人才进行到底的呢?本系列文章为您一一道来。 韩国是个经济全球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极为重视英语教育。韩国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英语课。在就业市场上,英语实力成为就业的必备条件,在升职和确定年薪时,反映英语能力的职业占7080。韩国三星集团的经济研究所发表的英语经济学的报告指出:2006年,韩国在英语教育方面投入了15万亿韩元。这一数值相当于韩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合当年韩国教育预算30.1万亿韩元的47.5。需要指出的是,这15万亿韩元中,绝大部分(14.3万亿韩元)是学生家庭投入的课外辅导费。然而,尽管韩国投入了这样庞大的资金,但韩国人的英语水平却不甚理想。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评价说,在61个国家中,韩国人的外语能力排名第35位。另据资料说,韩国是在亚洲主要12个国家中英语沟通最难的国家。很多韩国人即使在国内获得了博士学位也因英语会话能力差而无法在海外尽情发挥。韩国民众都异口同声将这种尴尬归咎于现行的韩国英语教育制度,正是这种失败的制度培育了大量的所谓的“英语难民”,从小学三年级起到高中毕业,学生们虽然学习了10年的英语,但是却难以用英语与外国人沟通。因为学生及家长不满足于校内英语公共教育,各种校外英语补习班就应运而生。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索性送孩子去英语国家就读。近几年在韩国掀起了一股中、小学生低龄留学的高潮与此大有关系。改革英语公共教育是韩国上下的呼声。新当选的李明博总统曾以此作为他的竞选纲领之一。李明博认为,英语在全球化时代非常重要,但韩国国内英语公共教育不理想,不能再对此置之不理,不能继续把这个责任交给课外教育,让学生家长承受这个沉重的经济负担。他承诺,国家将负起责任,加强公共英语教育,要把英语课外教育费用缩减一半。韩国媒体评论说,“李明博把英语公共教育视为必须推进的第二个清溪川事业。”李明博当选总统后,幕僚们根据他的指示,设计了一个英语公共教育正常化方案,其核心内容是强调“用英语讲英语课”,计划在未来五年里共投入4万亿韩元(约合328亿元人民币)全面改编教育课程、教科书和教师制度。按照该计划,从2010年开始,全国所有高中将用英语进行英语课程。并引入被称为“韩国型托业考试(TOEIC)”的国家英语能力测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孩子们通过从小学到高中的义务教育也能掌握英语读写和会话”,使他们提高英语能力的自信,“打开耳朵能听,张开嘴巴能说英语”。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总统接管委员会决定在2013年前额外聘请23万名可以用英语讲英语课的英语教师。接管委还决定从2009年起每年派3000名在职英语教师前往海外进修,进而推进自2010年起在小学(36年级)将英语授课时间从每周12小时增加到3小时的方案。新政府推行加强英语教育计划符合了时代的需求,然而在实行这一计划之前需要解决招聘英语老师等很多问题。韩国目前小学、初中、高中的英语教师共达33万人。然而可以使用英语讲课的英语老师只占58,最近5年期间系统进修过6个月以上的英语老师仅占64。上述英语公共教育改革方案在韩国闹得沸沸扬扬。在有学者、教授、教师及学生家长参加的“英语公共教育完成计划实践方案听证会”上,一线教师们表示强烈的担忧:认为各地的学生水平有差异,人数也很多,这个改革方案实际上很难推进。此外,与“降低补习费负担”和“消除两极化”的政策目标不同,很多学校指出,此方案反而有可能增加学生课外英语补习费的负担。总统接管委员会推出的“英语教师三振出局制”(教师达不到一定标准就淘汰出局),导致了英语教员人人自危。韩国媒体指出,英语教育不是土木工程,不可能像李明博当年复原“青溪川”一样立竿见影。也许是李明博考虑到了,“不能让英语公共教育问题成为政治争论点。”更担忧此方案在4月份的韩国国会选举中,有可能成为对执政党减分而对在野党增分的话题,1月31日,李明博停止了推进此方案。看看韩国教育(四):斯巴达式教育序:尽管韩国没什么影响世界的著名教育,但注重天性开放和意志力培养的教育方式,颇具民族特色。他们认为,教育者必须对孩子灌输不畏困难、一往无前的进去精神,任何怜悯、姑息都不应该有,受教育者即使饿了、累了、病了都不能打折扣,必须完成预定任务,这是一种斯巴达式的教育方式。 韩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过去前百年是这样的情况,即使进入现代社会的今天也是这样。韩国有句古语,“即使是老师的影子也不能踩”。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反映出韩国人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程度,也是韩国民族长期以来兴办教育的一个原则。过去韩国人称大学生是“牛骨塔里的人”,因为在过去,即使是再贫苦的人家,父母宁肯自己挨饿也要将子女送到学堂读书,许多农民为了送孩子上学将耕地的牛卖掉也在所不惜。在韩国人看来,再苦再累送孩子读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已在韩国这个国家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如今,韩国上下,大到政府,小到家庭又是如何推行制度,把握尺度,把教化孩子、培养人才进行到底的呢?本系列文章为您一一道来。 韩国儿童看上去有模有样,个个好似圣诞树上挂着的小天使:穿着手工缝制的民族服,头发修剪得齐刷刷,身边总有不少最新型的玩具,可是当你与这些天使有过哪怕5分钟的接触,定会产生换一种名称喊他们的念头:捣蛋鬼、小强盗 有一次,我在堵塞、拥挤的首尔公交车中,筋疲力尽,心烦意乱,干脆平心静气、闭上眼睛。此刻身后忽然传来“呜呜、虚虚”刺耳的声音。原来并排站着一个约五六岁的孩子正在学吹竹笛。天啊,在下班高峰的公交车上竟没一个人出来阻止。我只得朝他投去不悦的一瞥。难以置信的是,他父亲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