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语言学名著导读作业.doc_第1页
古代语言学名著导读作业.doc_第2页
古代语言学名著导读作业.doc_第3页
古代语言学名著导读作业.doc_第4页
古代语言学名著导读作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語言學名著導讀作業09人文班2009300000014三、釋親31父之黨為宗族,母與妻之黨為兄弟。【注】此總釋三黨之稱號也。【疏】父黨為宗族者,即大傳云:“同姓從宗合族屬”是也。母與妻黨為兄弟者,即大傳云:“異姓主名治際會”是也。母黨兄弟,若舅之子,為內兄弟;妻黨兄弟,若妻之晜弟,為婚兄弟。皆有兄弟之名。故曾子問云:“某之子有父母之喪,不得嗣為兄弟。”大司徒三曰聯兄弟。鄭注;“兄弟,昏婣嫁娶也。”鄭知兄弟為昏婣者以上云。族墳墓是同宗,明此兄弟是外親,故引此文而云“兄弟之名施於外親”為正是其義也。古者兄弟與晜弟別。此篇宗族皆稱晜弟是矣。然宗族亦有稱兄弟者,若曾子問云:“宗兄宗弟喪服。”傳云:“小功以下為兄弟”者,母黨亦有稱晜弟者,若上文云“從母之子為從母晜弟”皆其證也。詩:“兄弟無遠。”鄭箋:“兄弟父之黨,母之黨。”此則父黨母黨俱。稱兄弟也,又知兄弟晜弟其實皆通名矣。32婦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謂為婚婣,兩壻相謂為亞。【疏】詩曰:“瑣瑣婣亞。”今江東人呼同門為僚壻。上文已云:“壻之父為婣,父之婦為婚。”此又兼言母者,嫌與父異稱,故覆釋之也。據士昏禮,壻有見婦之父母之禮;又據曾子問,父喪稱父,母喪稱母,是婚婣。兩家父母皆相接見,通慶弔即,彼此通問,則必有其禮。與其詞也云“兩家父母相謂為婚婣”者“婚婣”二字實亦通稱。故詩云:“婚婣之故。”士昏禮云:“某以得為外婚婣。”是皆以“婚婣”通舉為文也。亞者,釋名云:“兩壻相謂曰亞。”言一人取姊一人取妹,相亞次也。又曰:“友,壻言相親,友也。”按,友壻即郭云“僚壻”,其義同。33婦之黨為婚兄弟,壻之黨為婣兄弟【注】古者皆謂婚婣為兄弟。【疏】此申言婚婣之黨皆為兄弟也。不言母黨,明其義同。詩云:“宴爾新昏,如兄如弟。”婚兄弟也。穀梁宣明十年傳云:“公娶齊,齊繇以為兄弟。”反之婣兄弟也。34嬪,婦也。【注】書曰:“嬪于虞。”【疏】嬪者,詩大明傳及周禮序:“官九嬪。”注:“竝云:嬪,婦也。”大宰注:“嬪,婦人之美稱也。”曲禮注:“嬪,婦人有法度者之稱也。”竝與爾雅合說文:“嬪,婦。”竝云:“服也。”嬪訓服者,嬪與賓同釋。詁云:“賓,服也。”釋名云:“嬪,賓也。”大宰注:“嬪,故書作賓。”35謂我舅者,吾謂之甥也。【疏】男子謂姊妹之子為出,又謂甥者。甥之言生,與出同義,故釋名云:“舅謂姊妹之子曰甥,甥亦生也。出配他男兒生,故其制字男作生。”按上文云:“舅姑之子,妻之晜弟姊妹之夫俱相為甥。”彼謂敵體,此則同名而異實也。喪服傳云:“甥者,何也。謂吾舅者,吾謂之以緦也。報之也。”然則妻之父謂外舅壻,亦為甥,其服以緦,亦與舅為甥同。釋宮第五1宮謂之室,室謂之宮【注】皆所以通古今之異語,明同實而兩名。【疏】說文云:“宮,室也。室,實也。從宀從至,所止也。”考工記匠人云:“室中度以几,宮中度以尋。”此是對文,至於散文則通。故詩定之方中傳:“室猶宮也。”楚辭招魂篇注:“宮,猶室也。”古者宗廟亦稱宮室。公羊文十三年傳:“*公稱世室,群公稱宮。”詩云:“公侯之宮。”又云:“宗室牖下,皆宗廟也。”貴賤皆稱宮室,故詩斯干序云:“宣王考室也。”內則云:“由命士以上,父子皆異宮。”詩云:“入此室處。”又云:“上入執宮功。”爾雅釋文:“古者貴賤同稱宮,秦漢以來,惟王者所居稱宮焉。”書泰釋正義引李巡與郭同。2、戶之間謂之扆【注】窗東戶西也。禮云:“負扆者,以其所在處名之。”其內謂之家【注】今人稱家,義出於此。東西墻謂之序【注】所以序別內外。【疏】釋名云:“扆,倚也。在後所依倚也。”書設黼扆綴衣,牖間南鄉,不言戶者,省文耳。牖間,即牖戶之間。故正義引李巡曰:“謂牖之東戶之西為扆。”觀禮云:“天子設斧依于戶牖之間。”鄭注:“依如今綈素屏风也。”明堂位注:“斧依為斧為斧文屏風於戶牖之間。”釋器云:“斧謂之黼。是黼與斧,扆與依并音同字通也。”右經尚書殘碑作“黼”“衣”,即“扆”字之省。魏書李謐明堂制度論引鄭氏禮圖說:“扆制曰縱廣八尺,書斧文於其上,今之屏風也。”然則屏風與扆形制同,但屏風不盡為異。古者屏風通名為依,故詩:“既登乃依。”鄭箋:“公劉既登堂,負依而立。士虞禮記云:“佐食無事則出戶負依南面。”是皆屏風稱依。依即扆也。唯天子畫斧文於上,故獨名黼依耳。家者,說文云:“居也,居處也,其內謂之家者,內謂牖戶以內也。”詩緜正義引李巡曰:“謂門以內也,門即戶。”不言牖者,亦省文也。序者,說文云:“東西墻也。”書顧命正義引孫炎曰:“堂東西墻,所以別序內外也。”御覽一百八十五引舍人曰:“殿東西堂序尊卑處。”按,東西堂即東西廂,義見下文。舍人本蓋作廂,故書正義及文選後漢書注御覽并引爾雅作“東西廂。”從舍人本也。郭從孫炎作墻,與說文合。3、西南隅謂之奧【注】室中隱奧之處西北隅謂之屋漏【注】詩曰:“尚不媿於屋漏。”其義未詳。東北隅謂之宦【注】宦見禮,亦未詳。東南隅謂之窔【注】禮曰:“掃室聚窔。”窔亦隱闇。【疏】奧者,說文云:“宛也。(系轉:宛,深也。)室之西南隅。釋名云:“室中西南隅曰奧,不見戶,明所在秘奧也。”論語皇侃疏云:“奧,內也,謂室中西南角室,向東南開戶,西南安牖,牖內隱奧無事,恒尊者所居之處也。”書堯典正義引孫炎云:“室中隱奧之處也。”郭注同。釋文:“奧,本作隩。”屋漏者,釋名云:“西北隅曰屋漏。禮每有親死者,輒撤屋之西北隅,薪爨竈煮沐,供諸喪用,時若值雨則漏,遂以名之也。”御覽一百八十八引舍人曰:“古者徹屋西北厞以炊浴。汲者,訖而復之。故謂之屋漏也。”詩抑箋云:“屋,小帳也。漏,隱也。禮祭于奧既畢,改設饌於西北隅,而厞隱之處。”此祭之末也。按,釋言云:“厞漏,隱也。陋漏聲同,是鄭所本。”鄭箋引孫炎曰:“屋漏者,當室之白日光所漏入。”然則諸家之說,劉熙孫炎以漏射為義,鄭君舍舍人主厞隱為言。金鶚屋漏解云:“屋之西北隅有向,向北出牖也。日光自牖中漏入,故名屋漏。不得如鄭破屋為幄及借釋言漏隱為說。”余按借漏為陋,鄭義為長。宦者,說文云:“養也。室之東北隅食所居。”按,宦與頤同。釋詁:“頤,訓養也。云食所居者,古人庖廚食閣皆在室之東北隅,以迎養氣。”故御覽引舍人曰:“東北陽氣始起,萬物所養,故謂之宦。”釋文引李巡義與舍人同。郭云:“宦禮見禮者,今未聞。”曲禮正義引孫炎云:“宦日側之明,蓋日在西南為昃,反照東北隅而益明。”是孫義乃謂宦之所在。正當日昃之明,非即以明訓宦。正義誤會,而便以宦為明,則謬矣。窔者,說文作冟,云:“戶樞聲也。室之東南隅。”穴部窔云:“冟,窔深也,是冟,爾雅假借作窔。”故釋名云:“東南隅曰窔。窔,幽也,亦取幽冥也,與說文合。”爾雅釋文:“從宀作窔,誤矣。”郭引既夕禮云:“掃室聚諸窔。”釋文誤與爾雅同,別作穾。漢書敘傳云:“守穾奧之熒燭。”應劭注:“引爾雅東南隅謂之穾,又或作突。”御覽引舍人曰:“東方萬物生,蟄蟲必出。(必畢同)無不由戶突。”是舍人本窔作突。據突穾二字,俱從穴。4、柣謂之閾【注】閾門限。棖謂之楔【注】門兩旁木。楣謂之梁【注】門戶上橫梁。樞謂之椳【注】門戶屏樞。樞達北方謂之落時【注】門持樞者,或達北檼以為固也。落時謂之【注】道二名也。【疏】閾者,說文云:榍,通作柣。”詩丰正義引孫炎曰:“柣,門限也。”按,榍從屑聲,古音同切。爾雅釋文:“柣,郭干結反。”即切字之音。古謂門限為切,故考考工記輪人鄭眾注:“眼讀如限切之限。限切即門限也。”漢書外戚傳云:“切皆銅沓黃金塗。”集注以切為門限,切通作砌。廣雅云:“柣,砌也。”匡謬正俗云:“俗謂門限為門蒨,蒨是柣聲之轉耳”然則柣切聲同,切蒨聲轉。今登萊人亦有門蒨之言矣。棖者,釋文及詩正義引李巡曰:“棖謂梱上兩旁木。”玉藻云:“大夫中棖與闑之間。”鄭注:“棖,門楔也。”論語皇侃疏云:“門左右兩橽旁邊各豎一木,名之為棖,棖木以御車過恐觸門也。”然則棖訓為觸。文選祭古冢文注:“南人以物觸物為棖,是其義也。”楔者,說文櫼楔互訓。繫傳引爾雅而申之云:“即今府署大門脫限者,兩旁斜柱兩木於橛之耑是也。”據繫傳說是楔訓為柱,其音當先結切。如禮家楔齒之讀,而義亦如此。釋文:“楔,古黠反,讀如楔荊桃之楔。”恐非矣。楣者,說文作“*”云“門樞之橫梁”。繫傳云:“門楣,橫木門上,樞鼻所附,或亦連兩鼻為之,以冒門楣也。”按,說文以楣為梠,即下文檐謂之樀,其門上之楣,橫木為孔以貫樞。*之言冒,冒在門上,今登萊謂之門梁,江浙謂之門龍,皆是此物。經典*俱作楣,故公食大夫禮云:“公當楣北鄉。”喪服四制云:“高宗諒闇(注:諒古作梁)。”鄭注并云:“楣謂之梁,是許鄭義異。”釋文兩存其字,故云楣忘悲反,又云或作,亡報反。*楣聲亦相轉。樞者,說文云:“戶樞也。”又云:“門樞謂之椳。”淮南原道篇注:“樞,本也。”御覽一百八十四引孫炎曰:“門戶扇樞開可依蔽為椳也。”然則椳之言偎,偎薆亦依隱之義。樞達北方者,戶在東南,其持樞之木或達於北方者名落時。落之言絡,連綴之意。郭云:“達北檼以為固者,檼復屋棟也。”者說文*本作戺,同音俟。玉篇:“戺,牀巳切,砌也。”引爾雅曰:“落時謂之戺,戺亦作。”按,戺訓砌,蓋別一義,釋文或作扈。5、垝謂之坫【注】在堂隅坫也。牆謂之墉【注】書曰“既勤垣墉”。【疏】垝者。說文云:“毀垣也。”是垣亦名垝。釋文垝本又作庋。按,庋,閣也,置也,音義與祭山曰縣之同。坫者,說文云:“屏也,屏猶障也。累土以為障蔽也。”禮坫有五,明堂位云:“反坫出尊。”此反爵之坫也。又云:“崇坫康圭。”此亢圭之坫也。二坫皆在廟中兩楹之間。既夕記云:“設棜于東堂下,南順齊于坫。”士冠禮云:“執以待于西坫南。”鄭注:“坫在堂角。”此二坫皆在堂之東西隅,內則說閣之制云:“士于坫一,此庋食之坫,近於庖廚,當在室之東北隅。”爾雅:“垝謂之坫。”實兼諸義而言。郭氏但主堂隅之坫,疏矣。云坫者,釋文作,達結達計二反,云高雅貌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