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传承.doc_第1页
传统文化的传承.doc_第2页
传统文化的传承.doc_第3页
传统文化的传承.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编者:李爱萍【学习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涵义。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 分析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联系实际,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3. 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重点难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业。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预习案】(20分钟)一、教材助读(在预习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勾划并标注好课本重点问题)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表现?2传统文化的继承(1) 传统习俗的含义和地位?(2) 传统建筑的含义和地位?(3) 传统文艺的含义和地位?(4) 传统思想的含义和地位?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二、回归教材自己动手列出本框知识框架【课堂探究案】(30分钟)一、合作探究、讨论质疑(在充分预习自学记忆的基础上,回顾预习收获,先独立思考作答,切忌照搬课本,以提高课堂合作探究的效益)【情景探究1】向前追溯几十年,人们经常为看一出京戏不惜排长队,求人购票,出现了很多戏迷“追星族”。但在今天,许多年轻人不再喜欢京剧,认为京剧节奏慢,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像京剧的遭遇一样,其他地方剧种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有人认为,戏曲如果不进行改革就会消失。1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为什么今天依然存在?2戏剧作为传统文化,我们如何看待它的作用?3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情景探究2】中国传统的安身立命观念是注重个人的自我德行修养。其中,儒家的修养理论影响最为深远。在儒家道德的熏陶下,中华民族的无数崇道贵德的志士仁人躬身践行,以“仁爱”为核心,不断衍生出许多道德性规范,如宽恕、节俭、礼让、廉耻、信义等。试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三、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与探究过程中的疑惑梳理、记录下来,提示自己在合作探究时质疑,寻求解决【当堂检测案】(15分钟)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说明了我国 ( )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 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 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清除 各民族间是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A B C D2我国西北地区有丰富的人文、经济资源,在历史上经济贸易曾经十分繁荣,茫茫草原、巍巍高山对民族性格和当地文化的影响巨大,大部分西北民歌粗犷高亢,自由奔放,极富阳刚之气。西北地理环境与西北民歌风格之间的关系说明 ( )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气质 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文化气质 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性 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具有稳定性A B C D3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下列具有继承性的是( )传统思想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A B C D4我国很多地区普遍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5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赋、散文、楹联、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6 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根据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以上两种观点加以评述。(14分)传统文化的继承探究案答案【探究1】提示1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2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3继承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探究2】(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传统思想的继承。(2)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3)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当堂检测案答案1-5 DCDCD6 (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2)观点一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一面,但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财富则是不科学的。(3)观点二认为传统文化中有保守的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是正确的。但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则是不科学的。(4)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