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次供水系统技术规范(初稿)2016年1月前 言为加强二次供水管理,规范并提高我公司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水平,保证使用二次供水设施用户的供水水质、水压和供水安全。根据四川省二次供水管理办法、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2010、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制定本技术实施细则。本细则主要制定内容有: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水质、水量、水压; 5系统设计;6设备设施;7泵房;8自动控制与保护;9施工;10调试与验收;11. 设施维护与安全运行管理。目 录前 言11 总 则42 术 语63 基本规定74 水质、水量、水压85 系统设计95.1 一般规定95.2 系统设计原则95.3 系统工艺105.4 流量与压力115.5 管道布置116 设备设施116.1 总体要求126.2 水箱126.3 压力水容器156.4 水 泵166.5 变频控制装置176.6 控制柜/开关柜186.7 管道与附件186.8 消毒设备206.9 监测仪表207 自动控制与保护207.1 一般规定207.2 系统设备控制要求227.3 保 护258 泵 房269 施 工279.1 一般规定279.2 设备安装279.3 管道敷设2810 调试与验收2810.1 调 试2810.2 验 收2911 设施维护与安全运行管理3011.1 一般规定3011.2 设施维护3011.3 安全运行管理30311 总 则1.0.1 为保障供水安全、卫生和社会公众利益,提高二次供水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满足用户对水量、水质、水压的需求,制定本细则。1.0.2 本细则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住宅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验收及管理。1.0.3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引用而成为本细则的条文。本细则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以此为有效,二次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除应符合本细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5.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6.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7.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8.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9.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1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1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1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3. 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14.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5. 钢制压力容器GB1501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17.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1218.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GB1976219.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20. 电气控制设备GB/T379721. 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GB/T1250122. 用电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454923. 布线系统载流量GB/T 16895.1524.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25. 泵房设计规范GB/T5026526.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7. 数字集成全变频控制恒压供水设备应用技术规程CECS393:201528. 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JB/T809729.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JB/T80983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 术 语2.0.1 二次供水 当民用与工业建筑生活饮用水对水压、水量的要求超过市政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管网能力时,通过储存、加压等设施经管道供给用户或自用的供水方式。2.0.2 二次供水设施 为二次供水设置的泵房、水箱、水泵、阀门、电控装置、消毒设备、压力水容器、供水管道等设施。2.0.3 叠压供水 利用城镇供水管网压力直接增压的二次供水方式。2.0.4 引入管 由市政供水管网引入二次供水设施的管段。3 基本规定3.0.1 当住宅生活饮用水用户对水压、水量要求超过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时,必须建设二次供水设施。3.0.2 二次供水不得影响市政供水管网正常供水。3.0.3 新建二次供水设施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3.0.4 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方案须经本区域公共供水企业确认后方可实施。3.0.5 房屋开发建设单位应按批准后的二次供水工程设计文件和审查合格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安装,不得擅自修改设计。3.0.6 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3.0.7 二次供水设施应独立设置,应有建筑围护结构,并需在报规划部门审批前征询供水企业的意见。3.0.8 二次供水设施应具有防污染措施。3.0.9 二次供水设施应有运行安全保障措施。3.0.10 二次供水设施中的涉水产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有关规定。3.0.11 二次供水设备应有铭牌标识和产品质量相关资料。4 水质、水量、水压4.0.1 二次供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有关规定。4.0.2 二次供水水量应根据小区及建筑物使用性质、规模、用水范围、用水器具及设备用水量进行计算确定。用水定额及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的有关规定。4.0.3 二次供水系统的供水压力应根据最不利用水点的工作压力确定。5 系统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应与市政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和用户的用水需求相匹配。5.1.2 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安全使用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并应符合环境保护、施工安装、操作管理、维修检测等要求。5.1.3 不同用水性质的用户应分别独立计量,住宅供水应计量到户,一户一表,水表出户,宜采用远传水表。5.1.4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分区应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规定设置,并考虑入户管给水压力不大于0.35Mpa。5.2 系统设计原则5.2.1 安全可靠:二次供水系统设计首先应满足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电气、机电、自控设备应选用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可靠、运行稳定、环境适应性好、使用耐久的优质名牌产品。变频控制系统应进行模块化、标准化、简单化设计和制作,使变频控制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维护简单、故障恢复快速等特性。5.2.2 标准化设计:为了今后泵房的统一管理和维护,所有增压泵房的设计、施工、硬件配置、数据传输等方面强化标准,同型号设备之间在机械尺寸、电气特性上具有较高标准化程度。5.2.3 1对1变频调速和控制:所有的增压泵都宜配置独立的变频控制系统,采用1控1变频调速控制方式,各泵配置的独立变频控制系统可以相互通讯,保证泵及泵组能在流量的大动态变化时具有足够宽的调速范围,保证泵组的工作运行处于高效区,泵组中的变频调整应考虑整体运行控制,平均分配总运行比率,所有工作泵可以全频同步调速控制泵组的流量增加或减少。5.2.4 节能高效:泵房系统应按实际工况合理设计泵组配置。泵组内各泵并行运行、增压扩流时,不仅应考虑控制单台泵的高效运行,同时还要考虑并网后的泵组的高效运行。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泵、电机以及变频器等设备的运行参数相互匹配性,保证其运行均处于各自的高效区稳定运行。5.2.5 对外通讯:增压泵组变频控制系统设计必须考虑提供远程自动化控制信号通讯接口,现场设备控制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之间应采用工业以太网通讯协议或GPRS无线通讯协议进行数据通讯,满足增压泵房无人值守自动运行以及远程控制、远程数据传输等各项要求。5.2.6 安全防范(可选项):为了今后增压泵房的无人值守管理,增压泵房必须单独考虑安防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该系统可自动记录人员进出的数据信息和图像信息,防止非法闯入,当出现人员非法闯入时可进行现场声光报警、语音传输及远程中控报警,保障增压泵房内的设备安全和水源安全。5.2.7 泵的合理配置:一般泵房二次增压系统应根据楼层高度配置多个增压泵组,分别对应不同扬程需要的供水区域,每个泵组除了设置稳压罐(气压水罐)外还应考虑低流量供水时泵的配置。5.2.8 市政管网压力保护:泵组增压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考虑避免泵组抽水增压时对市政管网的过量抽取,水泵运行时应考虑使用水箱作为增压系统的调蓄水源,保证二次增压时不会造成对市政直接供水用户供水的影响。5.2.9 远程监控:泵组控制系统应考虑满足远程监控的设计需要,可通过相应的通讯接口及通讯协议和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数据通讯,可以实时远程监控现场设备的运行情况、压力变化情况、故障报警情况、历史数据记录等,同时满足远程控制的功能要求。5.2.10 智能化控制:变频控制系统应具有控制所有水泵自动变频运行,效率均衡分摊运行,水泵自动轮换,变量变压供水,无水自动停机和报警,故障自动诊断报警和中文显示,超压保护,爆管保护,来水自动开机等功能,并应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满足增压泵房的运行全自动化智能控制的要求,正常运行过程中无需人员现场操作。5.2.11 水质监测与保护(可选项):泵房根据设计需要配置在线水质浊度、余氯监测仪,对水箱内的水质进行在线监测。泵房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水箱内水质,应实现储水定时更换,水箱中水的停留时间不得超过12h。 5.3 系统工艺5.3.1 二次供水增压泵房系统采用罐式变频管网叠压供水方式时。5.3.1.1供水系统运行原理1 当市政管网压力高于最低允许压力时,通过叠加市政管网压力向用户供水。2当市政管网压力低于允许压力或市政管网停水时,设备停机。5.3.1.2罐式变频管网叠压供水系统组成要求罐式变频管网叠压供水系统包括稳流罐、防真空(负压)装置、水泵机组、变频控制装置、管道过滤器、成套阀门及管件附件等。5.3.2 二次供水增压泵房系统采用箱式变频管网叠压供水方式时。5.3.2.1供水系统运行原理1 当市政管网压力高于最低允许压力时,通过叠加市政管网压力向用户供水。2当市政管网压力低于允许压力或市政管网停水时,市政管网进水阀门关闭,单独由水箱向用户供水,当水箱水位达到最低点时水泵停止运转。3 当水箱水停留时间达到系统设定值时,系统由叠压供水切换到水箱供水。当水箱液位下降至下限时,由市政管网向水箱补水并切换至叠压供水模式。5.3.2.2箱式变频管网叠压供水系统组成要求箱式变频管网叠压供水系统包括不锈钢水箱、水泵机组、双水源切换装置、变频控制装置、消毒设备、管道过滤器、电动水力控制阀、成套阀门及管件附件等。5.3.3 二次供水增压泵房系统采用低位水箱变频恒压供水方式时。5.3.3.1供水系统运行原理当水箱有水时,通过水泵机组由水箱吸水向用户变频增压供水,当水箱无水时,水泵机组自动停机,水箱蓄水恢复时自动开机。5.3.3.2低位水箱变频供水系统组成要求低位水箱变频恒压供水系统包括不锈钢水箱、水泵机组、变频控制装置、管道过滤器、消毒设备、电动水力控制阀、成套阀门及管件附件等。5.4 流量与压力5.4.1 二次供水系统设计用水量计算应包括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之和应按最高日用水量的812计算。5.4.2 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5.4.3 罐式变频管网叠压供水系统的设计压力应考虑市政供水管网可利用水压的50%。5.4.4 箱式变频管网叠压供水系统的设计压力应按由水箱标高点吸水增压时的供水压力考虑,即按最不利点的供水水头计算确定。5.4.5 低位水箱变频恒压供水系统应按由低位水箱标高起始点至最不利点的供水水头计算确定。5.5 管道布置5.5.1 小区二次供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环状管网应设置阀门分段。5.5.2 二次供水泵房引入管宜从居住小区给水管网或条件许可的市政供水管网单独引入。5.5.3 室外二次供水管道的布置不得污染生活用水,当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的规定。5.5.4 小区和室内二次供水管道的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5.5.5 二次供水的室内生活给水管道宜布置成枝状管网,单向供水。5.5.6 二次供水管道的伸缩补偿装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执行。6 设备设施6.1 总体要求6.1.1 设备设施制造厂商应具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地,拥有土地使用证或产权证。二次供水设备、设施的选型必须质量合格,并有齐全的生产许可、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质量保证文件,具备有资质的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出具的检测合格报告书。水箱、压力水容器、自控系统、水泵、管道与附件、消毒设备等应设有规范标牌,并标明下列内容:生产厂家、注册商标、生产日期、出厂编号。水箱、压力水容器应标明有效容积和材质。管道、阀门还应标明口径、材质。二次从水设备其核心部件水泵和变频控制系统宜采用同一品牌制造商产品。6.2 水箱 6.2.1 水箱材质与质量水箱应选用食品级不锈钢材料,水箱内部拉筋和支撑应选用与水箱材质相匹配的不锈钢板折制角钢,焊接材料应与水箱材质相匹配,焊缝应进行抗氧化处理。不锈钢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不锈钢冷轧钢板GBT32802007要求,钢号、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要求见表1、表2。 表1材料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牌号CSiMnPSNiCr其他06Cr19Ni10(S30408)0.081.002.000.450.038111820/022Cr17Ni12(S31603)0.031.002.000.450.0310141618/019Cr19Mo2NbTi(S11972)0.0251.001.000.040.03117.519.5(Ti+Nb):0.204(C+N)0.80表2材料的力学性能牌号屈服强度Rp0.2MPa抗拉强度RmMpa断后伸长率A/%硬度冷弯06Cr19Ni10(S30408)20551540HBW201HRB92HV210/022Cr17Ni12(S31603)17048540HBW217HRB95HV220/019Cr19Mo2NbTi(S11972)27541520HBW217HRB96HV230d=2a(a代表材料厚度)6.2.2 水箱规格尺寸和允许偏差1 水箱板水箱板厚度偏差10,板厚如表3所示。水箱板中间有圆形或长圆形凸起,四周有凹筋和折边,规格尺寸和允许偏差见表4和表5。2 水箱底板成型的水箱底板,每平方米中间有一至两个凸起,边长偏差见表4,平直度和凸面高度偏差见表6。装配时根据要求可以裁剪。水箱底板也可以用平板拼接。表3组合式不锈钢水箱板厚度理论容积板厚(mm)顶板底板侧板(从底到顶)侧一侧二侧三侧四V501.22.01.51.5/50V1001.22.02.01.51.51.5100V5001.52.52.52.01.51.5500V10002.03.03.02.52.02.0表4水箱板规格尺寸和允许偏差规格(长*宽)mm折边长度mm边长偏差mm折边高度偏差mm折边角度偏差mm1500*1500301511000*1000271511000*50025151表5水箱板规格尺寸和允许偏差规格(长*宽)mm加工减薄量mm平直度偏差(每1000mm)mm凸面高度偏差mm1500*15000.15251000*10000.15251000*5000.1525表6水箱底板规格尺寸和允许偏差规格(长*宽)mm平直度偏差(每1000mm)mm凸面高度偏差mm1500*1500232000*1000233 水箱底架组装后水箱底架水平度偏差:每1000mm长度2mm。对角线偏差见表7。表7水箱底架对角线长度允许偏差水箱底架长度(L)mm对角线允许偏差mm1L200032000L500055000L80008800010表8水箱尺寸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水箱长度偏差每1000mm长度2mm水箱高度偏差每1000mm长度2mm水箱垂直度偏差每1000mm长度2mm水箱直线度偏差每1000mm长度2mm水箱对角线长度偏差每1000mm长度2mm管口位置偏差5mm接管法兰水平或垂直偏差小于或等于法兰外径的1%4 水箱接管孔水箱的接管孔应在开孔后翻边,翻边高度小于3mm,接管装入翻边孔内的承插间隙不大于1mm。6.2.3 外观要求1 水箱宜独立设置,且结构合理,内外表面应当光洁、无明显划痕、无污垢、箱板件的缝隙均匀、焊缝应连续、均匀、平直、无气孔、成型饱满,不渗漏。2 机压加强筋应平滑一致,不得有弯曲和凹凸现象,加强筋间隔焊接要对称。3 箱体和底架有连接板和连接螺栓连接,底架和基础应有固定螺栓连接。所有紧固件连接牢固,无松动。4 按图纸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配置内外爬梯、溢流管、放空管、人孔、通气孔等附件。6.2.3 焊接1 不锈钢水箱箱体的装配采用钨极氩弧焊,焊接规程参照压力容器焊接规程NBT470152011,不锈钢焊条需送有资质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所进行检测。2 焊接工作应有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氩弧焊特种作业操作证件的焊接人员担任,且证书颁发单位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6.2.4 水箱容积生活水箱应充分发挥调蓄的作用,以保障二次加压供水用户的水量、水压安全。在计算水箱有效容积时,普通居民住宅每户按照3.5人考虑,人均生活用水定额按照150180L(人天)考虑,规定水箱的容积:小区生活水箱按照规划、设计的加压供水人数最高日用水量的1520核算;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箱按照规划、设计的加压供水人数最高日用水量的2025核算。6.2.5 其他及附属设施1 水箱距污染源、污染物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2 水箱应设置在维护方便、通风良好、不结冰的房间内。室外设置的水箱及管道应有防冻、隔热措施。3 当水箱容积大于50m3时,宜分为容积基本相等的两格或以上,并能独立工作。4 水箱高度不宜超过3m。当水箱高度大于1.5m时,水箱内外应设置爬梯。5 建筑物内水箱侧壁与墙面间距不宜小于0.7m,安装有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1.0m;水箱与室内建筑凸出部分间距不宜小于0.5m;水箱顶部与楼板间距不宜小于0.8m;水箱底部应架空,距地面不宜小于0.5m,并应具有排水条件。6 水箱应设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通气管、人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进水管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2) 出水管管底应高于水箱内底,高差不小于0.1m。(3) 进、出水管的布置不得产生水流短路,必要时应设导流装置。(4) 水箱进水管应安装具有机械和电气双重控制功能的电动阀;水箱人孔应设置锁紧装置;溢流管应设置单向阀(板);通气帽应设置空气过滤装置,水箱需设置水位监控和溢流报警防范装置。(5) 溢流管管径应大于进水管管径,宜采用水平喇叭口溢水,溢流管出口末端应设置耐腐蚀材料防护网,与排水系统不得直接连接并应有不小于0.2m的空气间隙。(6) 泄水管应设在水箱底部,管径不应小于DN50。水箱底部宜有坡度,并坡向泄水管或集水坑。泄水管与排水系统不得直接连接并应有不小于0.2m的空气间隙。(7) 通气管管径不应小于DN25,通气管口应采取防护措施。(8) 水箱人孔必须加盖、带锁、封闭严密,人孔高出水箱外顶不应小于0.1m。圆型人孔直径不应小于0.7m,方型人孔每边长不应小于0.6m。6.3 压力水容器 6.3.1 压力水容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150及有关标准的规定。6.3.2 压力水容器宜选用不锈钢材料,焊接材料应与压力水容器材质相匹配,焊缝应进行抗氧化处理。6.3.3 具有变频调速的二次供水应配置胶囊式气压水罐。6.3.4 气压水罐的有效容积应与水泵允许启停次数相匹配,但其最小有效容积不小于单台主工作泵5S的供水流量。6.4 水 泵 6.4.1 水泵主要部件要求1 水泵电机:水泵电机应采用F级绝缘或以上的风冷电机,IP55防护等级设计,电机能效等级符合GB18613-2012二级或以上能效等级要求,轴承使用静音轴承,电机具备频繁启动停止,连续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2 水泵过流部件:导叶、叶轮、导流器、叶轮隔套、耐压筒、进出水段等所有过流部件均为SUS304食品级不锈钢,材质不低于奥氏体不锈钢06Cr19Ni10。3 传动轴:电机轴和泵轴通过联轴器直接连接,材质不低于AISI316不锈钢材质。水泵轴承:不低于YG6钨钢材质,使用寿命在50000h以上,品牌不低于瑞典SKF、日本NSK、日本NTN高精轴承。4 轴封:采用集装式免维护机械轴封,品牌不低于德国博格曼、约翰克兰、丹东克隆。5 水泵底座、泵与电机连接支架等:采用铸铁部件,为防止对水质污染,表面应采用电泳或无铝水基环氧树脂黑色涂层浸涂。不是普通电镀及喷漆处理,安有注水塞及排气螺塞。6 联轴器:联轴器采用高强度碳素钢,采用对开式联轴器,与轴之间应有定位销,安装后无需重新定位。7 泵应在泵壳的最高点配有放气阀,在最低点配有排水阀。铜管或合适的塑料管应从空气阀和排水阀处引出,接到带有密封盖的漏水斗中。6.4.2 水泵选型要求1 在现场条件下,泵在要求的出水流量工作条件下能长期运行。“扬程流量”特性曲线稳定,从工作点到闭水扬程应有足够的上升曲线以避免水压小的变化而引起输出流量的改变。主泵并联联接,将自来水增压至出水点所需压力,主泵机组配用的水泵采用低噪声、节能型的立式多级不锈钢离心泵。2 在满足供水需求的情况下,每个加压分区水泵的选型应按照能耗最低的方式进行组合,合理确定水泵的组合数量,每个加压分区宜采用相同规格型号的泵组。推荐单台工作水泵的供水流量小于30m3/h。采用变频调速控制时,水泵额定转速时的工作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的末端。3 各加压分区组合、配备的水泵的流量应达到该分区加压供水人数设计秒流量(每户取3.5人,人均生活用水定额取220300L人天)的要求。4 泵组的组合应根据该分区供水水量、水压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启该分区水泵的数量,工作泵应设置2台或以上,并且单独设置备用水泵,备用泵的供水能力不应小于最大一台运行水泵的供水能力,备用水泵与工作泵应自动交替运行,实现相互备用。水泵运行根据设定的时间轮流开启,不命名固定的备用泵组。6.4.3 水泵的安装要求1 水泵基础高出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0.1m。2 水泵机组的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当电机额定功率小于11Kw或水泵吸水口直径小于65mm时,多台水泵可设在同一基础上;基础周围应有宽度大于0.8m的通道;不留通道的机组的突出部分与墙壁的净距或相邻两台机组突出部分的净距应大于0.4m。3 水泵机组应采取防振措施。4 多台并联水泵的出水总管上,应装设压力表(含电接点压力表),各泵出口装有止回阀和检修阀门,出水总管必要时需设置水锤消除装置。5 水泵吸水口处变径应采用偏心管件,水泵出水口处变径应采用同心管件。6 水泵应采用自灌式吸水。7 每台水泵宜设置单独的吸水管。6.4.4 质量及品牌要求居住建筑二次供水设施选用的水泵,噪声应符合行业标准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JB/T8098-1999中的B级要求;振动应符合行业标准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JB/T8097-1999中的B级要求;同时应考虑水泵连续使用15年以上,电机连续使用10年;单泵10m3/h的增压泵其效率不小于70,所有水泵的效率指标不低于GB19762节能评价要求,品牌参考:丹麦格兰富、德国威乐、德国凯士比、杜科(DOOCH)(或更高等级)的全不锈钢立式多级离心泵(含配套电机)。6.5 变频控制装置6.5.1 变频控制系统可选类别:1 变频与控制集成于一体的集成式全变频控制系统2 PID数字集成控制系统加通用变频器的控制系统;3 PLC系统加通用变频器的控制系统。6.5.2 数字集成全变频控制器数字集成全变频控制器应采用二次供水专用变频控制器,集控制与变频于一体,采用一对一变频控制,实现泵组效率均摊、节能降耗、安全稳定的运行。应采用丹佛斯E系列、丹佛斯Hyrdro系列、韩国dooch、德国威乐等国际知名品牌。6.5.3 PLC采用PLC作为主控制器时,其PLC应选用不低于西门子S7-300、施耐德ModicomQuantem、GE PACsystems技术等级的国际知名品牌。二次供水系统,要求每个供水机组(一般三台水泵为一个机组,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设置一用一备双控制系统。1 PLC采用最新的技术制造,PLC产品的供应厂应具有本地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2 PLC具有模块化供电电源,应具有限流装置和过电压保护装置。2 控制系统支持快速内存升级技术,处理器、I/O模块、网络模块都能通过软件升级至最近版本3 CPU模块I/O模块必须是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模块4 I/O模块余量不得少于12一205 PLC编程软件,必须与PLC是同一厂家同一系列的应用软件。6.5.5 数字全变频控制器应选用安全防护等级不低IP54的品牌产品,并与同品牌水泵成套配置。采用变频控制柜形式时,其安全防护等级不低于IP44,主控制器与品牌水泵成套配置。6.5.3 通用变频器1 采用PID数字集成控制系统加通用变频器和PLC系统加通用变频器这两种控制装置时,通用变频器应选用ABB 、SIEMENS、施耐德技术等级或以上国际知名品牌,宜采用原装进口件。采用一对一配置通用变频器,保证泵及泵组能在流量的大动态变化时具有足够大的调速范围,保证泵组均能够实现变频启停。6.6 控制柜/开关柜6.6.1 电气控制柜/开关柜的尺寸应符合GB/T3047.1高度进制为20mm的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的规定。6.6.2 电气控制柜/开关柜的防护等级应符合GB 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的规定,且应不低于IP30。6.6.3 电气控制柜/开关柜内主要电气元器件,必须选用具有CCC认证的产品,如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接线端子、指示灯、按钮、转换开关等,应性能可靠,运行稳定,环境适应性高,使用耐久。应选用施耐德、ABB、LS、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品牌6.7 管道与附件6.7.1 二次供水设备之间的连接给水管道材质不低于SUS304食品级不锈钢,根据其直径大小,壁厚36mm,承压能力不低于2.5Mpa;管路需进行防腐处理,内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并做表面处理工艺;管路管径大小需满足设备最大供水流量。管道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监测合格并出具有效的监测报告后方可投入使用。6.7.2 管道、附件及连接方式应根据不同管材,按相应技术要求确定。6.7.3 二次供水管道应有标识,标识宜为蓝色(除增压设备本体)。6.7.4 严禁二次供水管道与非饮用水管道连接。6.7.5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明敷的二次供水管道应采取隔热或防冻措施,室外明设的非金属管道应防止曝晒和紫外线的侵害。6.7.6 应根据管径、承受压力及安装环境等条件,采用水力条件好、启闭灵活、耐腐蚀、寿命长的阀门。公称压力不得低于PN10(或根据工程设计需要选定)。阀芯采用不低于SUS304的食品级不锈钢材质。水泵前后端均配置闸阀、球阀或蝶阀;水泵后端配置止止回阀,公称压力不低于2.5Mpa;所有阀门过流部件必须不低于SUS304食品级不锈钢。管道及其他设备上应采用明杆闸阀、球阀或蝶阀,以便观察阀门开启程度,避免误操作而引发事故。6.7.7 阀门应设置在易操作和方便检修的位置。6.7.8 室外阀门宜设置在阀门井内或采用阀门套筒。 6.7.9 二次供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阀门:1 环状管段分段处;2 从干管上接出的支管起始端;3 水表前、后处;4 自动排气阀、泄压阀、压力表等附件前端,减压阀与倒流防止器前、后端。 6.7.10 当二次供水管道的压力高于配水点允许的最高使用压力时,应设置减压装置。6.7.11 二次供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自动排气装置:1 间歇式使用的给水管网的末端和最高点;2 管网有明显起伏管段的峰点;3 采用补气式气压给水设备供水的配水管网最高点;4 减压阀出口端管道上升坡度的最高点和设有减压阀的供水系统立管顶端。6.7.12 电动水力浮球阀的浮球、连接杆应采用耐腐蚀材质,电动执行装置应采用220V或380V电源驱动。6.7.13 倒流防止器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宜选用低阻力倒流防止器。6.7.14 供水管道的过滤器滤网应采用耐腐蚀材料,滤网目数应为20目40目,下列部位应设置供水管道过滤器: 1 自动水位控制阀等阀件前;2 供水设备的进水管处。6.7.15 阀门压力试验标准采用通用阀门压力试验(GB/T13927-92),阀体需进行1.5倍额定高压力的强度测试,无变形,阀门密封进行1.1倍额定高压力的双向密封测试,双向止水,无渗漏。6.7.16 阀门电动装置应符合普通型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JB/T8528-1997)要求。电动装置应成套配备启动器,有开度显示行程开关(阀全开、阀全关),过力矩行程开关(开过力矩、关过力矩),并提供进线端子。其防护等级为IP67,电动机绝缘等级为F级,工作电压380v/220V,50Hz;二次控制电路为220v,50Hz。6.8 消毒设备 6.8.1 二次供水设施的水箱应设置消毒设备。6.8.2 消毒设备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臭氧发生器消毒接口,其设计、安装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8.3 当用臭氧消毒接口时,臭氧发生器应设置尾气消除装置。6.8.4 紫外线消毒器应具备对紫外线照射强度的在线检测,并宜有自动清洗功能。6.9 监测仪表6.9.1 二次供水设施的相应位置应设置在线监测仪表。6.9.2 在线监测仪表包括电磁流量计、压力传感器、电接点压力表、电流电压表、电度表、液位仪、浊度仪、余氯仪等。(根据项目要求选用相应仪表)6.9.3 监测仪表应满足如下要求:1 电磁流量仪应为分体式,二次仪表需安装在仪表保护箱内。2 必须具有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3 输出全部电隔离。1路420mA DC模拟电流输出、1路频率/有源和无源脉冲输出、1路继电器输出。4 传感器和变送器可以成套实现在线标定,并且转换器可完全互换,用户无需再次校准即可保证精度;转换器通过读取集成芯片的存储器单元的参数可实现无需再次用户标定和设定参数。6.9.4 压力传感器形式应为传感器变送器一体化。设备出口应设置双传感器一用一备,故障时自动切换;应选用E+H、西门子、瑞士keller等国际知名品牌7 自动控制与保护7.1 一般规定7.1.1 泵房应单独设置安防系统,包括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语音对话单元。(可选项)1 安防系统设备应单独安装在一个机柜内,其报警信号应接入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将报警信号传送给远程中控平台服务器的同时可通过控制系统硬盘录像机进行报警录像。2 控制系统及安防主机系统必须具有UPS电源在线提供断电后的电源供给,保证系统的通讯和数据传输,UPS在线维持供电时间大于1小时。断电后应及时通过控制系统向中控平台发出断电报警。3 安防系统中所有报警设备均应具备声光报警功能。4 泵房内应设置红外报警与开门报警设备,实现门开合状态的实时监视。5 门禁信号和图像信号应传输至远程中控平台,使门禁信号、视频图像均可在门禁远程监控软件的电子地图上以及远程图像监控计算机上予以报警和显示。6 视频监控系统图像应以现场保存为主,可远程同步存储、监看、回放视频监控系统。当泵房内触发相应报警时,摄像系统可自动调用预置位摄像机对现场情况进行联动报警录像。视频监控系统应能提供不低于D1画质的信号,摄像点附近应安装应急照明灯7 语音对话单元应由扩音器及麦克风组成,其音频信号通过嵌入式硬盘录像机传送,为现场和远程中控平台建立实时通话环境。7.1.2 自控设计中应考虑系统整体的模块化、标准化、智能化,以实现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以及节能高效运行,根据水泵配置台数1对1配置变频控制系统,变频控制系统宜按照CECS393要求配置。系统中涉及的设备均应选用工业级产品。7.1.3 控制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的有关规定执行;2 应有现场控制和远程控制两种模式,通过现场控制系统上的选择开关或者远程开关进行切换。两种控制模式均应能实现手动和自动控制两种形式。优先级从高到底分别为:现场手动控制、远程手动控制、现场自动控制、远程程控控制。3 应具有数字式电流、电压、电量、运行比率、频率、旋转方向等必要的参数、状态和信号显示功能;4 备用泵可设定为故障自投和轮换互投,按时间计数交替运行。7.1.4 二次供水设备宜有人机对话功能,界面应汉化、图形化全彩色、显示清晰、便于操作。应可输入、修改、显示相应的系统运行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具备分级密码保护以及重要参数二次确认功能。7.1.6 变频调速装置应具有以下功能:瞬时断电保护、控制信号设定、调整和调试、联锁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变频器报警自动复位、各泵间变频调速装置相互通讯、多泵变频调速时的效率分摊均衡设置、故障信息的显示和储存、机封和轴承寿命预测报警、自诊断以及业主要求的其它功能。7.1.7 变频调速控制时,设备应能自动进行小流量运行控制,为了防止水泵低效运行,宜设置气压水罐、小流量泵等小流量运行控制,以达到节能的目的。7.1.9 变频器功率因素应达到0.95以上,效率达到95%以上;过载能力不低于:120%,1min;150%,5S;200%,3S。7.1.10 二次供水设备应有水压、液位、电压、频率等实时检测显示。7.1.11 叠压供水设备应能进行压力或流量控制。 7.1.12 检测仪表的量程应为工作点测量值的1.5倍2倍。7.1.13 二次供水控制设备应通过公共光纤网络或宽带网络组成二次供水VPN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提供标准的通讯协议和接口,并设置备用通道应急传输主要数据。7.1.14 每一泵房可视为泵房远程监控系统中的一个节点,该节点的输入/出网络带宽不应低于2 MB。7.1.15 在自控设计中应考虑泵房无人值守运行为主要运行模式。7.2 系统设备控制要求7.2.1 系统设备控制基本要求自动控制系统应考虑整体的模块化、标准化、智能化,实现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以及节能高效运行。要求可以满足以下功能:1 成套设备具有自动恒压供水,泵的控制应保证泵出口流量的一致性,压力控制误差不应超过0.01MPa,可实现正常运行的轮换、故障轮换、泵的增加投入、泵的减少投入、泵的调速控制等各种控制模式。2 具有手动供水、压差式自动供水、变频自动供水及远程控制(可选)四种模式,手动模式优先级高于自动模式,远程优先级最低;手动模式分两档,分别实现控制系统故障下的变频器恒频运行以及控制系统外置PID调节的恒压运行(将压力值采集到变频器上时);压差式供水是在变频器故障的情况下由控制系统自动切换到利用出水口压力与系统设置压力差的工频自动运行;手动、压差式自动、变频自动、远程四种运行方式,通过转换开关或控制系统自动切换。变频自动方式下,应具有无负压、“休眠”与“唤醒”(叠压、气压供水)、无水自动停机、有水自动开机、自动恒压、小流量保压、机泵定时自动轮换、自动巡检、自动节能停机、超压自动停机、过流过压过载自动保护等功能。3 PID或PLC变频控制柜用于增压泵房所有外部设备的控制,采用集成式变频控制系统时,由集成式变频控制器实现增压泵房所有外部设备的控制。设备数据的采集由单独设置的采集模块负责采集泵房供水系统各运行设备的运行状态信号和实时运行数据,并将采集的各种信号及数据组态显示在触摸屏上。如电动阀门开启关闭状态、压力传感器(市政总管输入压力和水泵出口总管压力)、水箱液位等模拟信号数据及压力表、液位开关等无源开关量信号采集和显示。同时负责将采集的各类信号和数据通过VPN网络传输给远程中控平台并可接受远程中控平台的管理。4 系统变频柜的核心是各台泵(组)的变频器或集成式变频控制器,变频器或集成式变频控制器与PLC之间采用MODBUS通讯协议进行数据交换。PLC作为主控制装置时变频器的频率由PLC给出,在PLC故障的情况下,可通过旋钮实现变频器恒频运行,或依托压力反馈实现变频器PID调节的恒压运行(将压力信号采集到变频器),以实现应急供水。PID集成变频控制时,变频器的频率由传感器直接读取,在任一台PID控制器故障情况下,其他非故障PID控制器通过内部通讯自动切换控制驱动相应的变频控制系统正常变频运行。5 泵组变频启停控制成套设备启动方式为自动变频软启动,水泵从零开始缓速启动;设备停止方式为速度缓速降到零。用水量较小时,单台泵变频运行,随用水量增大,水泵转速稳定增大,一台泵(两用一备及以上)满足不了用水需求时,启动另一台水泵开始变频运行,直至两台泵都增速至工频运行。要求实现水泵与变频器一对一变频运行、一对一控制,要求各泵效率实现均摊,同时同频运行,自行分配流量以实现压力、流量和能耗的最佳平衡状态。6 防负压功能(叠压供水设备)当供水管网供水量小于用户用水量,供水管网压力下降趋向最低服务压力时,设备应能够采取降速运行或停机等手段,防止设备对市政造成抽吸。9 “休眠”和“唤醒”(叠压)自动运行状况下当供水管网的压力大于所需设定压力时,设备应延时“休眠”,进入待机状态;当所需设定压力跌到唤醒只时,设备“唤醒”恢复工作。10 变频器报警自动复位设备运行期间发生变频器报警,导致设备停机,主控制系统自动对报警变频器实施复位,自动重启正常供水。11 故障报警及处理(1)各个泵故障、变频器故障、缺水故障、超压故障、低压故障、压力信号开路故障、频率信号开路故障、进口压力低于限定压力报警等,关键参数的梯度报警,如进出口压力、液位。有完善的变频器保护和异步电机保护功能,能进行自动诊断。系统中发生故障时及时发出声光报警,发送报警远程信号到总控制室等,并能存储故障信息以便检修分析。(2)一台泵出现故障,设备报警但并不停机,而是将故障泵退出,启动备用泵继续运行,有效保证用水安全(备用泵功率不低于泵组中的任何一台)。12 保护功能(1)当水泵故障、水源故障、电源故障、变频故障(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过流、过载、过压、缺相、过热、欠压等等不适合设备工作的情况时,设备能自动切转换到保护状态,以保护设备不受到损坏。并对可恢复的故障、装置能自动或手动消警,恢复正常运行。(2)变频恒压供水系统应自动检测水箱(水池)水位和水位低限报警停机功能,防止水箱(水池)抽空。(3)当出水口压力超过设定压力一定值(可调)后,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设备超压停机。既使自动系统故障,系统也可以利用硬件控制超压停机,实现超压二级保护,确保设备绝对可靠。当出水压力小于设定压力后,设备可以自动起机,恢复运行。(4)当晚间用水量小时,设备自动停机保压,进一步节能。13 人机界面及显示功能对于影响系统整体安全或经常需要调整的参数,应在人机界面上设置权限,授权后方修改。如:进水总阀控制、恒压压力设置、检修泵的设定以及水箱高低液位等。当前日期、变频运行频率、出口压力、设定压力、每台泵累积运行时间、报警信息、自来水压力、限定压力、水箱液位参数以及设定功能等进行实时的跟踪显示,可以直观的显示运行状态。设备在报警保护状态时,显示器直接将报警保护内容在显示器中显示出来,通过显示器可以直接对设备进行操作和设定功能,方便管理和操作,使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眼科病例分析训练试题答案及解析
- 农发行内江市威远县2025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农发行重庆市渝中区2025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医学检验(师)题库检测试题打印(综合卷)附答案详解
- 北京市2025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事业单位招聘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物业管理中的信息保密措施
- 大力水手的海洋航行冒险规定
- 仪表工业标准化认证细则
- 医院净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调解与仲裁协议
- 2025广西公需科目真题续集(附答案)
- 洗胃机的使用课件
- 混播草草坪施工方案
- GB/T 33881-2017罐车用铝合金板、带材
- GB/T 2951.2-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2节:热老化试验方法
- 安全生产知识题库(2000道)
- 完形填空完整版教学设计
- ICU患者的人文关怀课件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教案
- 放射培训考试习题及答案
- DB33∕1050-2016 城市建筑工程日照分析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