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PPT 70页).ppt_第1页
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PPT 70页).ppt_第2页
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PPT 70页).ppt_第3页
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PPT 70页).ppt_第4页
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PPT 70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世界市场价格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将系统分析价格形成的基础具体商品价格形成的因素价格对贸易利益和政策的影响价格与贸易条件的关系等目的是使学生了解 掌握世界市场价格构成与变化的原因及其对贸易双方的影响 第二节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 一 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轴 一 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 一 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 影响供给的因素 生产成本生产技术自然条件政府的政策影响需求的因素 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人们的嗜好和偏好政府政策 一般在国际市场上 商品都按质论价 优质优价 劣质劣价 包装装潢 付款条件 运输条件 销售季节 商标牌号 成交数量 消费者的喜好 广告宣传的效果 服务质量的好坏等也影响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七 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 自然灾害 战争 政治动乱及投机等非经济因素对国际市场价格也会带来影响 例如 两伊战争导致石油价格的上涨 八 其他因素 1975年 第一次石油冲击1980年 第二次石油冲击1980年后 新的节能技术带来的需求减少 导致1980年以后油价长期下降1990年 第一次海湾战争1999年后期 石油卡特尔减少石油供给 2003年 伊拉克战争 三 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 2 代表价格种类成交价格交易所价格拍卖价格开标价格参考价格 二 企业市场营销价格1 出口报价2 国外市场定价3 协议报价4 调拨报价5 倾销报价6 垄断报价 三 国家和集团干预价格1 国家垄断价格或管理价格国家机构对商品市场的单方面干预政府间贸易协定2 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 第三节当代世界市场价格变动趋势 一 价格变动的表示方法国际上多用指数表示世界 国家进口价格与出口价格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出口量指数 进口量指数 单位出口额和单位进口额指数 贸易调节指数 出口购买力指数价格指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市场上价格变动的趋势 二 各类价格指数的变动 一 出口量指数与进口量指数1 出口量指数含义 扣除价格变动因素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出口价格变化出口量指数 式中 为总计的符号 q1为报告期的出口货物量 p1为报告期的出口货物价格 q0为基期的出口货物量 p0为基期的出口货物价格 出口量指数 2000年 100 2 进口量指数含义 扣除价格变动因素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价格变化 进口量指数 2000年 100 又称 对外贸易价格指数 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及影响程度的动态相对数 二 单位出口值指数与单位进口值指数 二 单位出口值指数与单位进口值指数1 单位出口值指数含义 扣除价格变动因素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出口产品值变化 二 单位出口值指数与单位进口值指数1 单位出口值指数含义 扣除价格变动因素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出口产品值变化 单位出口值指数 2000年 100 2 单位进口值指数含义 扣除价格变动因素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单位进口产品值变化 单位进口值指数 2000年 100 三 贸易条件指数1 含义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 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2 净贸易条件指数含义 指出口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单位价格指数之比计算方法N 100 净贸易条件指数计算举例 例如 假定以2000年为基准年 基期 进出口价格指数均为100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也是100 2010年底该国的出口价格指数下降5 为95 进口价格指数上升10 为110 那么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为 T 95 110 100 86 36T 100说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恶化 大类国家和地区的净贸易条件 大类国家和地区的净贸易指数 2000年 100 按主要类别分 3 出口购买力指数含义 出口额指数与进口单位价格指数之比计算方法N Qx 出口购买力贸易条件指数计算举例 例如 假定2010年底该国的出口价格指数比2000年下降5 为95 进口价格指数比2000年上升10 为110 如果该国的出口量指数从2000年的100上升到2010年的120 则该国的出口购买力贸易条件指数为 I 95 110 120 103 63结果表明 尽管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了 95 100 1 但由于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收入的增加 该国2010年的进口能力还是比2000年提高了3 63 即该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改善了 大类国家和地区出口购买力指数 大类国家和地区出口购买力指数 2000年 100 按主要类别分 4 单项因素与双项贸易条件 1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指数含义 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 考虑出口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计算方法S Zx其中 S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Zx 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计算举例 例如 假定2010年底该国的出口价格指数比2000年下降5 为95 进口价格指数比2000年上升10 为110 而出口部门的生产率从2000年的100上升到2010年的130 则该国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为S Px Pm Zx 95 110 130 112 27指数分析 在这个例子中 尽管从2000年 2010年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 100 86 36 13 64个百分点 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了 但是由于同时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提高了 130 100 30个百分点 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幅度大于净贸易条件指数下降的幅度 因此其要素贸易条件还是改善了 规律性认识 通过分析 我们可知 商品净贸易条件下降不一定导致一国贸易利益的减少 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 一国主动地降低商品贸易条件 还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 获得更大利益 如果一国商品净贸易条件下降的幅度超过了要素生产率上升的幅度 贸易利益就会减少 这时 随着贸易量的扩张 实际收入水平反而会下降 出现 贫困化增长 荷兰病 一个行业的增长扩张导致其它行业的萎缩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荷兰和欧洲其它国家的情况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 荷兰大规模开发和出口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 使得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向石油和天然气行业 从而造成荷兰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变得相对萎缩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 荷兰病 DutchDisease 这种情况后来也在挪威 英国等国发生过 二 当今世界财富观的转变人们一般认同 一个国家拥有财富的多少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自然资源的占有 资源越多 相对财富占有的越多 但荷兰病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这一观点 20世纪60年代荷兰北海一带发现大量天然气 随着天然气的大量开采和出口 荷兰经济暂时出现了繁荣 可由于过分依赖天然气的出口 而忽视其它产业的和谐发展 荷兰并没有真正的发展经济 增长理想的社会财富 人们逐步把这种综合病症称作荷兰病 荷兰病的经典模型是由W M Corden和J PeterNeary在1982年给出的 两位作者将一国的经济分为三个部门 即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 可贸易的资源出口部门和不可贸易的部门 主要是一国内部的建筑业零售贸易和服务业部门 假设该国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如果突然发现了某种自然资源或者自然资源的价格意外上涨将导致两方面的后果 一是劳动和资本转向资源出口部门 则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现在不得不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吸引劳动力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首先打击制造业的竞争力 同时 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带来外汇收人的增加使得本币升值 再次打击了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 这被称为资源转移效应 在资源转移效应的影响下 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衰落下去 二是自然资源出口带来的收入增加会增加对制造业和不可贸易部门的产品需求 但这时对制造业产品需求的增加却是通过进口国外同类价格相对更便宜的制成品来满足的 这对本国的制造业来说又是一个灾难 不过对不可贸易部门产品的需求增加无法通过进口来满足 我们会发现一段时间后本国的服务业会重新繁荣 这被称为支出效应 荷兰病说明 一国拥有了天赋的自然资源 并不等于就拥有了真正的财富 我们至少可从三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 当天赋资源过剩时 经济体就会缺乏创新 增长的动力 特别是意外财富则更容易使人变懒 当荷兰人突然发现盛藏天然气时 接下来是大量的开采 使荷兰一夜间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 其它工业则逐步萎缩 创新的动力也逐渐消失 至使荷兰最终在多方面失去国际竞争力 第二 运输技术与能力的进步使自然资源的运输费用大大降低 其结果是虽然一个国家缺乏自然资源 只要它有好的加工与制造技术 那么它可从资源丰富的国家运来所需的原料 加工制造后再把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 2O世纪60 70年代 缺乏铁矿石等资源的日本和韩国能一跃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出口国 就主要得益于由批量造船技术而带来的运输费用的减少 它们的故事成为 进口 加工制造 再卅口 这一模式的典范 第三 一国财富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索必然依存于其制度机制以及相应的金融创新环境 以美国为例 尽管它的石油 天然气 金属矿石等各类资源储藏也很丰富 但实际上从80年代开始 美国的许多矿山 油田已相继关闭 大多数钢铁厂等重工业企业也都停产 到2002年 美国GDP的7l 来自服务行业 包括金融 保险 证券业等 比毫无自然资源的新加坡更依赖服务业 因此 从实际效果上看 美国自二战后的财富增长主要来自其制度机制所提供的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能量 而不是来自美国的自然资源 这也说明一个国家最好的财富已不再是其天赋资源 而是其可以让自由市场正常运作的制度支持体系 2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指数含义 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 考虑进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计算方法D Zx Z 100其中 D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Zx 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Zm 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计算举例 还是根据前面的例子 已知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T 95 110 100 86 36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Zx 130 现在 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2000年到2010年期间从100上升到105 则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为 D 95 110 130 105 100 106 92在此例中我们可以知道 虽然商品贸易条件为95 110 100 86 36 但由于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上升的幅度 130 大于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提高的幅度 105 因而抵消了商品贸易条件恶化 获得了双项要素贸易条件的改善 三 影响价格指数变动的原因 一 经济发展状况 二 初级产品价格的提升 三 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 央行对未来中国通胀风险作出四点解析 其一 主要经济体将进一步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升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CRB现货价格指数已超过危机前最高水平 其二 当前国内货币信贷环境仍较宽松 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M1增速已连续9个月接近或超过30 前期货币信贷高增长的时滞效应还将持续 近期货币信贷增长逐渐回归正常 M2增速高位回落 但仍明显高于2000年至2008年16 3 的平均水平 其三 明年粮价上涨压力较大 虽今年粮食丰收在望 但种粮成本提高 工业用粮需求增加 再加上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预期影响导致的惜售现象 粮食价格仍可能继续上涨 其四 收入分配及资源价格改革可能推高明年的物价 三 世界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平衡经济增长和非平衡经济增长 福利恶化性增长只是一种可能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在经历经济增长时 会面临两种效应 一种是经济增长对福利的直接效应 即增长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生产更多的产品 这种增长的直接效应一定增加国家的福利 另一种是增长对福利的间接效应 增长会导致价格的变动 使得该国的贸易条件即出口进口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假如贸易条件减少 这种增长的间接效应将减少国家的福利 福利恶化性增长是否发生 依赖于增长的间接效应是否大于直接效应 小国的经济增长福利分析 经济增长增加小国的福利 O 大国的经济增长偏向进口竞争行业 大国的偏向进口竞争行业的经济增长提高了它的福利 O 大国的经济增长偏向出口行业 图中显示福利恶化性增长 immiserizinggrowth 该大国虽然经历了经济增长 但是经济增长却没有使它获利 反而减少了它的福利 0 荷兰病 与 福利恶化型增长 一般来说 不管是哪一类的经济增长 都会给社会或多或少带来利益但在某种特殊条件下 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会给本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荷兰病 一个行业的增长扩张导致其它行业的萎缩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荷兰和欧洲其它国家的情况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 荷兰大规模开发和出口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 使得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向石油和天然气行业 从而造成荷兰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变得相对萎缩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 荷兰病 DutchDisease 这种情况后来也在挪威 英国等国发生过 荷兰病 是罗勃津斯基定理在实践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福利恶化型增长 ImmiserizingGrowth 美国经济学家巴格沃蒂 JagdishN Bhagwati 提出 福利恶化型增长 名称 福利恶化型增长 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条件的恶化 如果增长后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利益损失超过增长本身带来的利益 就会出现 恶化增长 中国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且是出口大国 由于劳动力要素的过度增长使其出口能力大增 过度的出口使大米的价格下降 贸易条件恶化虽然中国比以前生产了更多的大米和钢铁 比较S2和S1 但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使其实际消费水平 C2 低于增长前的状况 C1 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也不如以前 比较U1与U2两条社会无差异曲线 贫困化增长的国家特点 该国是生产 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该国是国际贸易含义上的大国世界其他国家对于该国这种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很低该国具有单一经济的性质 强烈依赖于这种初级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济发展 课后阅读 从荷兰病看当今世界财富观的转变 财富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由于这种理解不同 也就有了不同的财富观 早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之前 重商主义者把财富等同于货币或金银 认为只有金银等贵金属货币才代表真正的财富 一个国家是穷是富 决定于它握有的金银有多少 因而尽可能多地积累金银 便是一国致富的唯一途径 而重农主义者认为 货币不是财富 甚至工业和商业活动也不创造财富 只有农业中的土地产品才是财富的源泉 而且只有 纯产品 即农业总产品扣除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费用后的剩余部分的增加 才意味着一国财富的增长 后来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威廉 配第 亚当 斯密 李嘉图等都对财富的概念进行了阐释 但他们都把一切物质产品看作是财富 从而奠定了传统财富观的基础 直到荷兰病产生之前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人们一直认为地大物博就是财富 但荷兰病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这一观点 一 世界财富观的一般认同 地大物博历史演变的事实说明 地大物博 幅原辽阔是决定一国财富的根本因素 这种财富观不仅是我们的普遍观念 而且实际上一直主导着人类的历史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仍是如此 比如 1492年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时 他的目的很明确 那就是为西班牙帝国寻找黄金 因为黄金就是财富 随后的二百年里 也是为了那里的黄金与各类资源 西班牙征服 统治了南美洲多个殖民地国家 当一个国家的财富是由其所控制的自然资源而决定时 那些强大的国家就必然要靠战争征服更多的国家 特别是资源丰富的国家 来增长其财富 葡萄牙帝国与西班牙帝国如此 后来的大英帝国 法国等也是如此 针对地大物博财富观以及由此而引伸出的靠战争发财的行为模式 一种经济学解释是 这是由运输成本与交易成本而决定的 就如我们所知道的 铁路运输主要是在19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 空运主要发展于二战之后 在那之前海运技术虽然已经成熟 但海运能力受到实质上的限制 因为毕竟主要的矿藏与能源资源并非都靠近海岸 真正有规模的运输至少需要海 陆运输配合 当海 陆运输容量有限时 大规模运输的成本自然很高 于是 经济上最理想的安排必然是 自然资源被开采后 最好是就地加工 制造成终极产品 然后以成品运出去销售 因此 哪个国家拥有的自然资源越多 哪国就有了开采 加工 制造业的优势 工业就更易发展 相比之下 那些资源贫乏的国家不仅没有天赋财富 而且也不具备发展工业的自然条件 因此 在历史上 地大物博的确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的贫富 我们可从各国的实际国民收入跟其自然资源的相关性证实上述结论 由于许多国家早年并没系统地收集经济资料 我们只能以过去29年的资料为参考 为了说明我们的论点 不妨以各国的人均石油与天然气储藏价值之和来表达一国自然资源的高低 计算方法是 石油总储藏量乘石油价格 加上天然气总储量乘天然气价格 再将总和除以该国的人口 尽管这种近似并没包括其它诸如黄金与贵重金属储藏这些天赋资源 但这种近似估算并不影响我们的整体结论 按照人均石油与天然气储藏值 我们把1975年 2004年资料齐全的45个国家分成三等份组 人均储藏最高组 中等组与最低组 然后计算每组国家在1975年的人均国民产值 GDP 很容易看到 石油与天然气储量最多的国家 其人均GDP平均为4027美元 中等组国家平均为3419美元 而石油与天然气储量最低的国家的人均GDP为2562美元 从总体上看 如果把没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39个国家也包括进来 共84国 那么到1975年 人均石油天然气储藏与人均GDP间的相关性仍高达42 因此 直到1975年为止一国的自然天赋还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其财富水平 二 当今世界财富观的转变从上述可以看到 人们一般认同 一个国家拥有财富的多少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自然资源的占有 资源越多 相对财富占有的越多 但荷兰病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这一观点 20世纪60年代荷兰北海一带发现大量天然气 随着天然气的大量开采和出口 荷兰经济暂时出现了繁荣 可由于过分依赖天然气的出口 而忽视其它产业的和谐发展 荷兰并没有真正的发展经济 增长理想的社会财富 人们逐步把这种综合病症称作荷兰病 荷兰病的经典模型是由W M Corden和J PeterNeary在1982年给出的 两位作者将一国的经济分为三个部门 即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 可贸易的资源出口部门和不可贸易的部门 主要是一国内部的建筑业零售贸易和服务业部门 假设该国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如果突然发现了某种自然资源或者自然资源的价格意外上涨将导致两方面的后果 一是劳动和资本转向资源出口部门 则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现在不得不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吸引劳动力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首先打击制造业的竞争力 同时 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带来外汇收人的增加使得本币升值 再次打击了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 这被称为资源转移效应 在资源转移效应的影响下 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衰落下去 二是自然资源出口带来的收入增加会增加对制造业和不可贸易部门的产品需求 但这时对制造业产品需求的增加却是通过进口国外同类价格相对更便宜的制成品来满足的 这对本国的制造业来说又是一个灾难 不过对不可贸易部门产品的需求增加无法通过进口来满足 我们会发现一段时间后本国的服务业会重新繁荣 这被称为支出效应 荷兰病表现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最终使得制造业衰落 服务业繁荣 国际上最新的研究如Sachs等人已经通过比较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对价格的变动来验证这个命题 问题在于 一旦制造业衰落 就长期而言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大势已去 因为制造业承担着技术创新和组织变革甚至培养企业家的使命 而自然资源开采部门缺乏联系效应以及外部性 甚至对人力资本的要求也相当低 所以一旦制造业衰落 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是必然趋势 Gylfason等人的研究已经证实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倾向低估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价值 因此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也相对少的多 荷兰病说明 一国拥有了天赋的自然资源 并不等于就拥有了真正的财富 我们至少可从三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 当天赋资源过剩时 经济体就会缺乏创新 增长的动力 特别是意外财富则更容易使人变懒 当荷兰人突然发现盛藏天然气时 接下来是大量的开采 使荷兰一夜间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 其它工业则逐步萎缩 创新的动力也逐渐消失 至使荷兰最终在多方面失去国际竞争力 第二 运输技术与能力的进步使自然资源的运输费用大大降低 其结果是虽然一个国家缺乏自然资源 只要它有好的加工与制造技术 那么它可从资源丰富的国家运来所需的原料 加工制造后再把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 2O世纪60 70年代 缺乏铁矿石等资源的日本和韩国能一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