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十三章 中心城区城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简介第一节 五一西路新建工程五一西路是益阳市最早新建的城市主干道。1952年,市人民政府开工修建从向仓路至汽车路的五一西路。该路长1525米,宽8米,面积12200平方米,为泥结碎石路面,于1953年基本完成。1954-1956年,修建从向仓路到新石路的五一西路西段(长707米),是利用原有的街巷改建的,道路线型有拐弯,路面宽度也不一致(35米),面积2828平方米。1963年至1965年,对汽车路至向仓路的五一西路进行沥青表处理,它与河南路一起,成为益阳最早的两条柏油路。1973-1975年,市人民政府拓宽从汽车路至新石堤路的五一西路,同时将车行道改造成沥青表处理路面。道路扩宽情况:自新石堤路至向仓南路,路宽由3-5米扩到6米(其中车行道宽5米),面积增加到4242平方米;自向仓路至三益街的路段,长230米,宽由8米扩到20米(其中车行道宽12米),面积增加到4600平方米;从三益街至汽车路的路段,长1295米,路宽由8米扩到30米(车行道扩宽到14米),面积增加到38850平方米。道路改造情况:道路结构,底层为25厘米厚的块石层,中层为8厘米厚的泥结碎石层。从汽车路至建新里的五一西路路段(长1798米,面积10788平方米)改造成沥青路面,其中,自人民路至建新里(长273米),沥青砼厚2.5厘米,其余部分沥青砼厚3.5厘米;自建新里至大水坪学校路段(长434米,面积2604平方米)为泥结砾石路面。工程完成后,五一西路全长2232米,道路面积47692平方米,其中,车行道面积24425平方米。第二节 河南路(现滨江路)新建工程1954年特大洪水过后,中共益阳市委、益阳市人民政府为避免水患,作出城市重点向河南地区发展的决策,并决定采取水灾后以工代赈的办法,新建从裴公亭至新堤嘴的河南路(现滨江路,下同)。与河南路新建作为一个项目一起开工的还有与河南路相接的两条支路:一是从大港口至长益公路的大桃北路,二是从资江南岸至资江瓷厂大门的瓷厂路。领导机构与工作班子:工程领导机构是市人民政府,工作班子是市人民政府成立的市河南道路修建工作组,工作组由市人民政府建设科牵头,有干部6人。工程概况:(一)勘测、设计:从裴公亭至新堤嘴的河南路,长3260米。工程由市建设科2人担任勘测、设计以及工程业务。其设计原则是:便利交通,引导城市发展,并能防止一定高程的水患,道路尽量做到直、平、高。其宽度、侧坡、高程各段不同:从大渡口至新堤嘴路段,长1560米,路面宽12米,填方部分侧坡为11。从裴公路至大渡口路段,长1700米,路面宽10米,填方部分侧坡为11.5,路面高度为海拨36米,最大纵坡5%;挖方部分侧坡为11,道路最大纵坡为7%,路面高度为海拨37米。(二)土方工程:全线开挖土方和填土方共86201立方米。其中,从裴公亭至大渡口路段全部为填方,平均填高2.6米左右,地势较高路段填土11.5米,地势最低的陈家垸子水塘填土深度(最深)为3.5米。陈家垸子段淤泥深度为0.50.6米,不清淤,以填土压力将淤泥挤出路基之外,通过一定时间的压实、沉降稳定路基,采用块石护坡。从大渡口至新堤嘴路段既有填方,又有挖方。(三)路面工程:全线铺3.5米宽的碎石路面。同时,将原西流湾路拆下的麻石,重新铺在新路基路面上。(四)桥梁工程:改建木桥1座,即将粟公港上原有木桥向上游位移30米,架设于新建路基上。木桥仍为原有建筑式样。(五)涵洞工程:工程共计大小涵洞10道,其中较大的5道,分别修建在裴公路、白鹿路、中梅小学门口、中梅小学下面、医院上面,为箱式水涵,全长75米。每道箱涵长15米,宽0.40.6米,高0.81.2米,块石底板,用124三沙和块石砌筑的箱墙,上盖0.130.15厚的麻石。(五)拆迁:工程共拆民房50栋,计2300平方米;占用民田24.39亩。由郊区镇公所、派出所、办事处组织工作组(由干部、户籍警、人民代表组成),以基层干部为基础民主评议确定补偿,房屋每平方米补偿18000元的标准之内,根据实际情况评定,发给补偿费。先拆迁骨干、积极分子的房屋,后拆迁群众的房屋。全部拆迁的房屋19栋,112间,32户,134人;部分拆迁的房屋7栋,12间,7户,30人;退让的房屋11栋,55间,11户,40人。(六)田土补偿:根据1953年政务院颁发的国家建设及地方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和占用田亩面积、占用田户情况,分公私的不同,发给补偿费。私有土地以3年生产收入价值进行补偿,每亩田按全年收入300斤稻谷计算,补偿3年计900斤稻谷;公有土地以现有生产收入价值进行补偿,折合为每亩补偿88000元。对生活特殊困难者,另行照顾。施工:1954年8月17日,集中干部6人组成市河南道路修建工作组,领导该工程施工,至12月23日基本竣工,历时128天,实际工作日103天,2支线未全部完成。土方工程完全靠人工挖土、肩挑、平整、压实,每日平均出工421人,共计工43275个,平均运距120米,人日平均工效1.99立方米,先后参加修堤的人数1434人。(一)民工组织:民工由各街道办事处组织,每个办事处组成1个民工大队,一、二、三、四个办事处和郊区办事处共组成5个大队,大队长由办事处指定1名干部担任。大队下设中队、小队,由民工自选小队长1人;3小队为1中队,由办事处指定中队长1人;民工50人以下的办事处设领工员1人,100人以上设领工员2人,领工员由办事处指定,其工资由公家额外开支,领工员负责财经和思想等方面的工作。(二)民工人数:从8月19日开工至22日,各办事处出工人数逐步增加,其中8月22日各办事处出工人数:一办事处146人,二办事处113人,三办事处75人,四办事处109人,郊区办事处70人,合计513人。(三)民工工作时间:民工每天上午530开工,下午430收工,每日工作9小时(中间休息2次)。(四)民工报酬:采取“包工计件”,实行多劳多得:民工中,上等劳动力占总数的10%,中等劳动力占总数的55%,下等劳动力占总数35%。按上、中、下劳动力分别编组,按等发工资。挑土工贯彻标准担(1担80斤以上),按挑土运距长短规定每人每天挑土数,必须有规定的担数,才能记上1个工。不足担数,按实数打折。挖工方面,根据运距远近,规定1挖几挑,按挑土工的担数相应记工。如:运距100米,1人挖配4人挑,土质为生黄土,个别为硬黄土,中等劳动力日运100担(每担重100斤,40担为1立方米),每日工资6800元;运距40米以内的,每运土1立方米,工资2800元;运距100200米的,每运土1立方米,工资3850元;运距200米以上的,每运土1立方米,工资5600元;运距200250米的,每增加10米,增加175元。第三节 河南大堤新建工程民国时期,西流湾沿河无挡水堤,汛期西流湾、秀峰湖一带遭水淹。益阳建市以后,资江以南地区得到迅速发展。1956年冬,中共益阳市委作出修建河南沿河大堤的决定,后又经益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出相应决议。工程于1957年12月开工,至翌年4月底竣工。领导机构:领导机构是市委、市人民委员会于1957年12月20日成立河南大堤修筑指挥部,指挥部由副市长仇甬夫任指挥,市人民委员会农林水利科科长黄道生和桃花仑乡乡长李汉成任副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4人)、政治组(3人)、工程组(5人)、卫生组(益阳人民医院负责)、财务组等。工程概况:从白鹿湾至易家村渡口的河南大堤,长1522米。该大堤由建设科和养路段设计。设计在河南路的基础上修建,堤面海拔标高38.6米,堤基础平均宽20米,其中,最宽为粟公港桥处为52米,堤面宽8米,全堤要在河南路原有基础上平均加高2.5米,其中,加高最多在粟公港段,须加高8.5米,最少的地方加高2.4米。该工程共填土方6.5万多立方米。大堤工程包括在粟公港新建防洪闸3座。施工组织:1957年12月20日成立河南大堤修筑指挥部,12月26日完成了29户24栋民房的拆迁工作以及开工前的所有前期准备工作。由于市委书记、市长亲临工地指导,有关各单位的有力支持,12月27日有100名民工上堤,29日完成大堤基础清理。从12月30日起有180名民工上堤,以后每天上堤的民工均在180人以上。同时,市里各机关、部队、工矿企业、学校、居民委员会等均组织人员上堤担运土方。据不完全统计,前来参加挑土修堤的共有49个单位、21640人次,其中,最多的一天达3357人次。在参加运土的人群中,有市委书记、市长,有60多岁的老人,有大学生,有幼儿园的保幼员,有带病上工地的病人,有解放军官兵。投工的单位和个人,有的早晨5点钟到工地,有的一连干8小时不休息,有的还经常加夜班。参加建设的共9.38万人次,其中各单位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共投入义务劳动89000人日,其余4800人日的是以工代赈民工的投入。工程造价:本工程主要是由广大群众投入义务劳动建成的,广大群众共投入义务劳动89000人日,占本项目投入总工日数量的94.89%。政府的投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专项工程款36000多元,其中,水闸26000元,房屋拆迁费7500元,路面铺修2000元,其它500元。二是民工4800人日的以工代赈投入。工程效果:河南大堤建成后,使金银山村440亩农田和880亩甩亩免遭洪水袭击,保证西流湾地区居民不再爱水淹之苦,确保了长益公路(桃花仑路)的畅通。第四节 河北大堤新建工程 自古以来,益阳城区无挡水堤防。1959年初,市委、市人民委员会作出修建从栅栏巷至西门口城墙的河北防洪大堤(长3964米)的重大决策,并成立市河北大堤修建工程指挥部,领导修建河北防洪大堤。工程于1960年1月13日开工,至同年6月底基本完成。挑运土方是工程的主要内容,土方工程完全是由全市各单位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上堤挑土作贡献完成的。当时正是“大跃进”时期,河北防洪大堤是“大跃进”的产物,也是群众运动的产物,该工程市里的财政投资8208元,其余的费用不是由各单位分担的,就是群众的无偿投入(义务劳动)。河北大堤建成后,城区水患根除,生产生活有了保障。工程情况:未修河北防洪大堤以前,资江以北城区,沙头巷以上的接城堤高约37米,沙头巷至水府庙(即将军庙,下同)堤高36.5米左右,从水府庙至西门口沿河有一街为河街,河街路面高在35米左右,其中,最低的是贺家桥,只有34米左右。(一)1960年新建的河北大堤从栅栏巷至西门口城墙,长3964米(其中,栅栏巷至水府庙堤长766米,水府庙至临兴馆堤长1000米,临兴馆至广法寺堤长1648米,广法寺至西门口堤段长550米),堤面设计标高海拔37.5米(1955年最高洪水位38.32米,一般年的洪水在36米以下),堤面宽度1.38米,其中,栅栏巷至将军庙段,宽1.31.5米;将军庙至大码头、广法寺至西门口城墙段,宽3米;大码头至广法寺段,宽8米。大堤外坡11.5,内坡13。(二)房屋拆迁和安置,从水府庙至西门口,沿河原有河街,工程的拆迁量大。房屋拆迁和安置由各街道办事处包干完成。共拆迁房屋163栋(涉及598户),建筑面积2.3536平方米。其中,在1960年2月14日前拆迁房屋155栋、21039平方米,涉及539户、2189人。整个拆迁工程只用了28天就完成了任务。(三)开工前,清理基础,扫除障碍,清除草根、树根、垃圾、杂物。并对新建大堤范围内原来沿河所有流入资江的下水道阴沟(140处),一律拆出其麻石及砖块后,并填塞土方。(四)大堤土方工程79144立方米(市建设科1960年工作总结说是15万立方米)。(五)堤面工程,大堤土方工程完成后,在大码头至广法寺堤段堤面上铺设0.28米厚的碎石,使之成为我市临河马路。(六)大堤的配套工程配套有:(1)按防洪大堤的要求整修了从东门口至西门口的沿河城墙和从街口子至栅栏巷原有的接城堤,使之与新修的防洪大堤达到相同的防洪标准。(2)在贺家桥新建封闭式砖石结构涵洞1个。修建涵洞的石料来源:原贺家桥涵洞和原广法寺后涵洞拆出的石料。(3)新建大堤泊岸、护坡257米,整修原有泊岸190米。(4)建渡口码头5个,挑水(生活)码头21个。工程完成后,形成了从接城堤街口子至东门口接长春防洪大堤的河北沿江防洪大堤(长5260米)。发动群众修堤:河北大堤主要依靠各单位业余劳动作贡献完成的。这年1月13日,市委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2月12日,市委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各战线、各部门负责人会议,再次进行动员。在汛期到来前,市委还发出关于火速修好河北大堤的紧急通知,要求全民动手,大干快上,雷厉风行投入修筑河北大堤的战斗。指挥部将任务下到各街道办事处和市直各单位。各单位积极响应市委提出“人人修堤,个个出力,高速度完成大堤任务”号召,在保证完成正常生产任务的前提下,组织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上堤挑土;各街道办事处组织街道居民参加修堤。据不完全统计,从1960年1月13日至5月31日止,全市共投工463456人日,出动人数最多的一天达8000余人。声势大、速度快,是河北大堤工程的特点之一。动工之初,指挥部广泛宣传,召开两次全市广播大会动员。全市13万人民,不论男女老幼,居民群众齐出动,学校师生充先锋,部队职工齐上阵。指挥部组织开展评比竞赛,工地上 “红旗飘飘,战鼓隆隆,人山人海,场面沸腾”。青年学生是修建河北大堤的突击队。3月30日,大雨倾盆,寒风刺骨,全市7个中学的学生,高举红旗,敲锣打鼓,从资江南北汇集到汽车路渡口工地。一中的共青团突击队,益阳师范的女子卫星队,二中赤膊队,医士助产学校的白衣战士队等,展开竞赛,10多支雄纠纠、气昂昂的队伍,坚持“三快一满”。市一中38班团支部书记温吉生领导的共青团突击队,益阳师范女子卫生队的刘三元等同学,都是修建河北大堤中最突出的分子。机关干部涌跃上堤,市公检法三单位的同志,在老红军、市检察长张文秀、公安局副局长姜松青的带领下,苦战3天,完成土方300多立方米,超额完成了任务。以后,他们还利用业余时间来上堤,共完成土方700多立方米。广大市民热情高。三圣殿居委一支老奶奶修堤队,其中13个是55岁以上的奶奶,3月4日那一天,她们从上午9点一直干到下午4点,每人平均挑土1立方米多。郊区的农民,在春耕生产紧张时期,仍利用晚上时间完成修堤任务。工业战线的职工,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也都加班完成了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工程完成后,市委召开了竣工总结表彰大会,市委、市人民委员会表彰奖励了1000余名先进模范人物。施工管理:根据指挥部安排,民工分两班施工,每班5小时,第一班是上午7点至中午12点,第二班是中午12点半至下午5点半,每班每人完成0.35立方米土方。大堤土方分层压实,每层不超过0.30米,人力压实,办法是打硪23遍。未达到夯实标准,不准在上面填土。为此,民工打硪时规定飞硪过头顶(飞硪必须超过人的头顶),抬硪过膝盖,打硪密度是一步三夯。飞硪由指挥部统一分配、调度。指挥部设工程质量检验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3人,技术干部2人,另每个居委配工程质量管理员1人,负责管理工程质量。第五节 1967年扩建河北大堤工程1967年以前的河北沿江防洪大堤,堤面标高37.2米(黄海高程),面宽不一,最宽处7米,最窄处0.8米,一般宽3米。因修建时清基不彻底,填土质量差,大堤隐患很多,水位超过36米,防汛就十分紧张。1967年,扩建从接城堤至清水潭长春防洪大堤的河北沿江防洪大堤(全长6667米)。扩建工程于同年12月开工,至1969年5月完工,历时1年半,总投资167.8万元。其工程包括:加高加宽大堤,堤面标高由原来的37.2米提高到39米,堤面宽扩至1.57米(一般为4米)。从栅栏巷至西门口堤段,堤外侧加砌0.6米高的挡浪墙,并用块石护坡;堤内侧下半截砌挡土墙。西门口至东门口堤段,加高加固旧城墙,用水泥砂浆堵缝止漏,堤外侧用块石护坡。新建从东门口城墙至永丰村垸大堤的堤段。加高加固原永丰村垸大堤。在将军庙码头、向家码头、大码头、汽车路轮渡口、大南门、小南门6处修建大堤防洪闸门,其中,大码头和汽车路渡口闸门跨度各8米,其它4处闸门跨度各4米。各闸门采用内外两层木板中间填土。建大小码头40处。拆迁房屋2.25万平方米。共填筑土方19万立方米、砌筑块石4.9万立方米。第六节 资江一桥新建工程1930年长常公路建成,1932年在汽车路建成汽车渡口,人、车过资江均赖渡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汽车路过渡的人流、物流逐渐增加。1974年,中共益阳地委、益阳行政公署在此建成的资江大桥,是益阳横跨资江的第一桥,也是湖南省4座500米以上特大双曲拱桥之一。工程概况:资江一桥位于益阳市裴公亭东侧山麓及北岸汽车轮渡码头上首100米处,飞架资江南北,贯通319国道(长常公路),把位于资江南北的益阳市区连为一体。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悬练空腹式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大桥全长618米,由4孔72米共长323米的主桥和6孔28米、4孔24米共长295米的引桥组成,加上南岸接线362米和北岸接线277米,建筑总长度1257米。矢度:主桥18,引桥16。桥高23.74米,桥面净宽13米,其中,车行道宽9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桥面纵坡2.2%。大桥沥青路面1.13万平方米。大桥南岸接线有一段跨径20米的跨线桥,跨越滨江路(原名河南路);北岸引桥有两空分别与资江路、五一路立体交叉。在资江路南侧,从地面至桥面间设有钢筋混凝土悬梯式踏步;在五一路北侧,从地面至桥面间设有花岗岩梯式踏步,供行人上下桥。大桥载重等级:汽20拖100(大桥荷载20吨,挂拖100吨)。桥位水面宽300多米,通航标准为三级航道(桥下通航净高8米,净宽60米)。资江大桥工程由省交通规划勘测设计院设计。领导机构:1972年3月1日,中共益阳地委、益阳行政公署成立益阳资江大桥工程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这是新建资江一大桥的领导机构。指挥部由地区革委会副主任李登川兼指挥长,军分区副参谋长曲华任政委,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副组长王东克、地区交通局局长毕吉林等任副指挥长。拆迁安置:1972年3月25日,地委召开地、县、市领导和地区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资江大桥建设动员会议。会后,益阳市组织桃花仑、汽车路两个街道办事处,在2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大桥建设用地上8个居民组和17个企事业单位的拆迁,共拆迁居民261户,拆迁房屋17821平方米。其中,包括唐代所遗裴公亭旧址,因引桥无法改道,也在拆迁之列。施工资江一桥工程建设专业队伍是省交通工程公司,包括其第二、第三工程队以及测设大队、钻二机组、吊装队等,民工队伍有益阳县4个民兵连、益阳市3个民兵连,参加建设的人员有省、地、市、县共计160多个单位的1356人,还有上万名益阳城区的群众参加了修建大桥的义务劳动。该工程于1972年5月2日开工,至1974年底主体工程全部结束(12月30日举行通车庆典),历时2年8个月,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2年11月至1973年12月,为基础和下部构造施工阶段。首先施工的是桥墩基础工程。枯水期桥位处资江水深9米以上,施工难度大。全桥15个墩台,从各墩位的地质、水文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设备条件,分别采取明挖、钢木围囹、钢丝网水泥混凝土薄壁沉井、重力式沉井、钻孔灌注等五种不同的施工方法。其中,应用于2号墩和3号墩两个深水基础的钢丝网薄壁浮运沉井,工艺先进,难度较大,是由王东克、张中庸、丁祖吉、凌有缘、黄梦云等,根据四川泯江桥的实际经验,结合本桥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的,为湖南省内首创,曾受到国家有关专家的重视与支持。这两个用于深水作业的钢丝网薄壁浮运沉井,是指挥部组织地区机械厂、地区工程公司、414地质队、市线路金具厂等20多个单位与大桥民兵四连的民工,在益阳船舶厂预制的,每个长18.6米、宽9.5米、高9米,重30吨。2号墩上游一侧,曾传说河底有“阴河”,经勘测,实为一条宽34米的泥质板岩与砂质板岩交错的断层粉碎带。因受桥位限制,不能避开这断层。对此,设计者在沉井下部断层部位加注4根直径各1米的钻孔钢筋混凝土桩,桩上设承台,桩与承台连为一体,保证了基础的牢固。在2 号墩基础施工时,工程三队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深入到直径1.2米、深度17米的钻孔中,孔内黑暗窒息,随时有生命危险。三班长身先下空,率领全班人员分批下孔作业,终于完成了任务。该墩耗资47万元。在断层破碎带建墩,在全区、全省尚属罕见。10号墩沉井下沉到5.8米时,潜水员发现泥沙中埋有十多根竖立的大木材,沉井无法继续下沉。工程三队技术员苏国民提出用竹管装炸药用电引爆,获得成功。桥墩基础以上用花岗石砌筑,有地方特色。其次是桥墩的混凝土浇注,这是大桥施工的硬仗。1973年1月27日,大桥工程指挥部召开抢修“三墩一台”过春节的动员大会,仅浇注主桥1号墩水平面以下大体量的混凝土,指挥部组织大桥专业队伍以及49个单位的有关人员共4446人,投入12台搅拌机、几百辆翻斗车,通过8条导管同时不停灌注。地委书记刘亚南也亲临工地,参加劳动。原计划72小时完成的任务,在20小时30分钟的时间内按质量要求完成,共浇注水泥混凝土950立方米。第二阶段,从1974年1月至同年9月,为上部构件施工阶段。上部构件施工主要是大拱吊装。按原设计采用40米高的铁塔架吊装大桥大拱,可能导致渡口停渡,需拆除附近个别厂房、民房,影响过江高压供电线路安全。指挥部集思广益,优化施工方案:将南岸铁塔架改为高35米,耸立于距零号桥台50米的路基上,北岸铁塔架改为高30米,立于四号桥台上,缆索净跨为360米,能保证拱肋运至零号桥台缆索下起吊有必要的回旋余地。这样,既能有效起吊,顺利吊装,又不需要停渡、停电、拆房,是最佳方案。此经验后受到专家的肯定,整理成文刊登在省公路工程通讯同年14期上。1974年4月4日,主桥拱肋开始吊装。预制的主桥拱肋分3段,两端的两段各长24.7米,重16.8吨,中段长27.58米,重18.21吨。经过15个半工日的努力,完成了主桥72节拱肋的吊装,于8月20日全部完工。第三阶段,从1974年10月至同年12月,为桥面施工阶段。桥面铺装工程历时2个多月。桥面基础采用石灰、黏土、鹅卵石混合后,逐层压实。桥面表层,是按4次摊铺骨料,3次洒油,逐次碾压,灌成的沥青路面。共铺设沥青路面11300多平方米。并完成了两侧护拦、路灯、人行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在南北两岸立交桥处分别建成悬臂式踏步和实体式踏步。第四阶段,从1975年1月至同年8月,为竣工扫尾阶段。人民群众为建设大桥所作的贡献。益阳地、市、县积极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及社会各界群众参加建设大桥的义务劳动。据不完全统计,在大桥建设过程中,群众投入的义务劳动达26万多个,仅1972年5月2日至6月15日的一个半月时间内,地、市、县共有176个单位、14744人参加了建设大桥的义务劳动。群众义务劳动共完成砂卵石转运15万多吨、完成工程土方6万多立方米,配合专业队伍完成混凝土灌注2万多立方米。工程造价:本工程造价597.6万元(未含26万个人民群众的义务劳动工日造价),平均每延长米9700元。全部工程共完成钢筋混凝土和片石混凝土体积24200立方米,沥青路面12500平方米,路基土石方84500立方米,共用钢材688.6吨、水泥8976吨、木材2153立方米、劳动工日98万个(含义务劳动工日26万个)。第七节 桃花仑路扩建工程桃花仑路原是长(沙)益(阳)公路的城区段,原名长益路。1975年,中共益阳地委、益阳行署组织益阳市和中央、省、地区、益阳县驻市各单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扩宽资江一桥南至七里桥的桃花仑路段(长5040米),路基由7.5米扩宽至30米,道路红线宽按36米控制,车行道由5.5米扩宽至20米,道路底层为厚20厘米的块石基础,中层为厚30厘米石灰土,面层为双表倒装式沥青路面,路沿石为椅式水泥砼预制件。工程于是年9月开工,于第二年8月完成。第八节 五一东路新建工程1983年,益阳市人民政府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益阳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新建五一东路。从汽车路至市纺织印染厂的五一东路,长2411米,设计道路红线宽25米,其中,车行道宽14米。路沿石为水泥混凝土预制件。道路中心线位置宽9米的路面经沥青表处理,沥青面层厚2.25厘米,其余为泥结石路面。在中医院、贺家桥、市三中该路穿过长春防洪大堤处,各建防洪闸一座(从接城堤至清水潭的长春二线防洪堤及其防洪闸已于2008年拆除)。与道路配套的排水系统同时完成。工程于1984年4月动工,于1985年竣工。工程总投资340万元,其中,省人民政府拨款200万元,其余140万元是由市里集资和群众搞义务劳动解决的(群众义务劳动完成约10万立方米的路基土方工程)。1983年,长春乡仍属益阳县,五一东路的建设用地有约12的部分在益阳县辖区内。为加强对五一东路工程的领导,1984年3月14日,益阳行政公署发出益署发(1984)17号文件,成立五一东路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部由益阳行署分管领导任指挥长,由益阳市分管副市长和益阳县分管副县长任副指挥长。具体工作主要由益阳市人民政府负责。1984年4月16日,中共益阳市委、益阳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加快五一东路工程建设的决定(益市发198412号),将该工程列为全市重点建设项目,要求各施工单位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要求全市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都要根据指挥部安排,组织群众积极参加修建五一东路的义务劳动。同年7月2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动员全市人民参加五一东路建设工程义务劳动的通知(益市政办发198458号),将各单位义务劳动需要完成的土方任务下达到每个单位。1985年1月7日,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加速五一东路、河北大堤工程建设的紧急通知(益市政发19852号),要求各单位按时完成义务劳动任务。第九节 朝阳路(现益阳大道)新建工程1985年,中共益阳地委、益阳行署决定,从长益路(现桃花仑东路)毛家塘至金山路江家坪,修一条319国道的过境公路,命名为朝阳路(即今益阳大道,下同)。工程概况。朝阳路是益阳市资江以南城区的主要交通干道,也是全省第一条城区一级过境公路,长5116米,设计道路红线宽48米,建筑红线宽为60米,三块四带路面结构,其中,机动车道宽16米,两条非机动车道宽各6米,两条绿化分隔带各宽2.5米,两侧人行道各宽7.5米,两侧各预留宽6米的绿化带。路层结构:底层为18厘米厚的石灰、炉渣、卵石基础,中层是厚8厘米的炉渣、石灰和黄土混合层,表层是沥青灌入式表处理。工程于1985年4月动工,1987年10月机动车道建成通车,整个工程于1988年基本完成。共拆迁民房10693平方米,开挖土石140万立方米(其中挖方71万立方米,填方69万立方米),修建涵洞24处,跨度为56米的桥梁1座,绿化植树2356株,安装排水管道10450米、检查井324座、雨水井344座,路沿石27300米。该路路面面积230220平方米,其中,车行道面积143248平方米,人行道面积61392平方米,隔离带面积25580平方米。朝阳路的建成,扩大了城市的骨架,为城市提供了大量近期建设用地;并实现了过境车辆的分流,缓解了城区交通的压力。该路建成后,当时的中共益阳地委书记何晓明撰朝阳路志,以记其事。领导机构。该工程由益阳行署领导。1985年2月27日,行署成立朝阳路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先后由行署常务副专员李纯臣、分管建设工作的副专员汪国忠任组长,益阳市委副书记魏福贵和益阳县委副书记罗凯权任副组长。益阳市和益阳县分别成立朝阳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分别由分管建设工作的副市(县)长任指挥长。工程投资。地委、行署规定,按属地原则,从金山路至莫子坡的路段在原益阳市境内,由原益阳市投资建设。市境内的朝阳路段工程,长2228米,计土方65万立方米(挖方33万立方米、填方32万立方米),拆迁房屋3463平方米,总投资327万元。从莫子坡至长益公路(今桃花仑东路)的路段在原益阳县境内,由原益阳县投资建设。县境内的朝阳路段,长2872米,计土方75万立方米(挖方38万立方米、填方37万立方米),拆迁房屋7230平方米,总投资473万元。朝阳路新建工程总投资约800万元,除省交通部门负担路面工程投资216万元外,其余均由市、县自筹解决。自筹办法:一是工程土方任务主要由群众参加修路义务劳动解决,市区段工程土方量为65万立方米,均是群众参加义务劳动完成的。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6月14日发出益市政发(1985)66号文件关于下达朝阳路工程义务建勤土方任务的通知,将义务建勤任务下达到全市各单位,每个在职人员义务建勤任务为8立方米土方,每台机动车义务建勤2个工作日(台车建勤日价为64元)。义务建勤任务可由单位包干自行完成或由单位委托指挥部发包完成。凡单位委托指挥部发包完成的,按每立方米土方2.25元折价付款给指挥部,由指挥部完成。二是地区和益阳市、益阳县发动单位和个人赞助,至1987年底,共收到市区404个单位和几百名个人及近百个体户的赞助款83.42万元,其中,地区有131个单位赞助,共赞助39.3213万元;益阳市有162单位赞助,共赞助35.6421万元;益阳县有131个单位赞助,共赞助8.1631万元。地区单位赞助最多是地区麻纺厂和缝纫机厂,分别赞助73653元和27952元;益阳市单位赞助最多的是内衣厂和达人袜厂,分别赞助27477万元和19248万元;益阳县单位赞助最多的是县委机关和县丝绸厂,分别是5780元和5348元。附:中共益阳地委书记何晓明朝阳路志全文:“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朝阳路的开辟修建,就是在克服重重困难中奋然而成的。一九八五年,益阳地、市、县党政领导鉴于益阳市区交通日益拥挤之现状及长远发展之需要,决然动议兴建此路。然工程浩大,资金短缺。幸此举深得各机关、企业、团体和群众之拥护,并得到上级有关部门之支持。各方赞助,群策群力,自是年七月破土动工至一九八七年十月机动车道竣工,历经两年又三个月,劈开山丘五座,开挖土石140万立方米,修建涵洞24处,终成这一长5116米,宽45米,连接益阳县、市的通衢大道,使益阳市区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给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为城市发展拓开了新的领域。睹工程之宏大,叹群众之伟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何愁事之不成。特立此碑,彰表为兴建此路作出贡献的团体、个人,并示后者。第十节 秀峰公园新建工程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益阳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秀峰公园规划面积45.6公顷(其中水面13.9公顷、陆地31.7公顷),由东西两大片区组成,秀峰渠以东的东片区以山地为主,秀峰渠以西的西片区以秀峰湖水面为主。1985年1989年实施的第一期工程,建成秀峰湖水上游乐区(包括水面及水面周围约20米以内的区域),面积约16公顷。工程由益阳行政公署和益阳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共耗资130余万元,除市城市建设维护费安排20万元外,其余的均由单位赞助和群众捐献(含投工)。金银山村献湖献地,城区广大干部、职工、居民慷慨解囊,纷纷为建设秀峰公园损款。为动员地直单位损款,益阳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于1988年1月12日发出地直单位赞助秀峰公园建设损款的情况通报(益署办函19882号)。通过地、市、县三家共同努力,捐款逾百万。损款最多的地区苎麻纺织印染厂损35000元。同时,地、市、县机关干部踊跃参加建设公园的义务劳动。工程于1989年9月竣工,建成水上游览区对外开放。主要建筑有:公园西大门和北大门;水上游览区围墙;在湖心建有人工岛,丁步桥,曲桥,蘑菇亭,柳堤桥,环湖路,船坞,相思阁等景点;修筑横贯湖心的游路1条,路基两侧用青石砌垒;路中心点处建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西式茶厅,厅前建圆形花坛,坛中央塑群雕;自茶亭往北,建有玉带拱桥1座和3座蘑菇亭,亭内设石桌石凳;路东入园处建三角形花坛;湖四周建有环湖路,路面满嵌卵石,路边遍植垂柳;湖面设游艇。登上秀峰湖东面的秀峰山巅俯瞰湖面,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小桥飞越碧水,恰似彩虹;沿湖路垂柳成荫,郁郁葱葱;台榭楼阁,倒映湖中,不啻天然图画。每当工余节假日,游人如织,或划船于湖面,或品茗于茶肆,或漫步于柳堤,或留连于亭阁,均让人逸兴遄飞,心旷神怡。该公园建设用地没有办理征地手续,建成后,由当地所在村(金银山村)负责经营和管理。第十一节 河北大堤全面整修工程1984年10月,市人民政府成立河北大堤整修指挥部,对河北大堤进行全面整修。整修工程由益阳地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勘测设计,堤面高程在1955年益阳最高洪水位38.32米的基础上加高1.5米,即堤面高程由原来的39米增高至39.82米(吴淞高程),并在堤面上建1 米高的防浪墙,使大堤接近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堤身采用黄泥砂浆灌缝;其临江面坡比为11.5,全部用50号水泥砂浆砌青块石护坡;在临江面堤面以下56米处修建平台,平台宽24米;平台外侧建高34米的挡浪墙,挡浪墙由75号水泥砂浆砌花岗岩块石建成,基础深埋1.52米,挡浪墙体与大堤堤身之间以粘土夯实,并做好反滤排水;拆除大码头和大南门两处防洪闸门建堤;改造将军庙、向家码头、汽车路渡口、小南门4 处防洪闸门,由原来内外两层木板中间填土,改为安全可靠的钢结构“人”字型闸门。扩建贺家桥和东门口2座排渍泵站,使其装机容量各增加至265千瓦(每秒排水量同为2.5立方米),新建鹅关池排渍泵站(装机容量110千瓦, 每秒排水量为0.5立方米)。工程由市政工程管理处和市大堤大桥管理所承包施工。1985年开工,1992年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300多万元。大堤整修工程完成后,提高了防洪标准,挡住了1988年9月10日38.2米、1995年7月8日 39.04米、1996年7月18日39.35米3次特大洪水。第十二节 三水厂新建工程工程概况:1987年,益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河南城区选址新建第三水厂。三水厂坐落在康富路以西、益阳大道以南、海棠路以北的位置,设计日供水能力30万吨,占地110亩,在康富路与资江河道相交的资江南岸边建泵房(一泵房)取水,泵房离三水厂约3000米。原水由一泵房提升沿康富路送进三水厂。该工程分三期:第一期工程日供水10万吨的规模,于1989年开始建设,1993年竣工试产;二期工程于1995年开始前期工作,至2002年竣工。第三期工程还未实施。三水厂是益阳市第一个按正规程序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中型水厂,其先进程度当时在全省名列前茅。一期工程:该工程由湖南省建筑设计院编制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1989年3月18日,湖南省计委下达关于益阳市三水厂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湘计基8941号);1989年12月18日,湖南省建委以湘建(1989)设字第28号文件批准三水厂初步设计。土方工程由常德土石方公司承包,共完成填、挖土方40万立方米。供水系统主体土建工程由益阳地区工程公司承包,电气系统工程由益阳电力局劳动服务公司承包,管道安装、设备安装、净化场配套等由市自来水公司自营施工。1990年完成建设用地的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从1991年8月,资江边一泵房(取水泵房)、取水头部、原水管道工程相继开工。原水管道管径为1200,从一泵房起,沿着康富路至三水厂厂区,长度3000多米。沿康富路是铺设在东侧慢车道下面。1992年开始净化场建设,先后建成平流沉淀池、虹吸滤池、清水池、集水井2组、二级泵房、投药间等项目。1993年7月1日,三水厂新建第一期工程试车送水。以后陆续完成了容积为1万立方米的高位水池和给水车间(加矾加氯间)等土建项目。至1993年底,三水厂建设一期工程全部完成。二期工程:1995年1月,湖南省计委以湘计投(1995)7号文件同意进行益阳市三水厂二期工程建设:在一期10万吨基础上新建10万吨规模,形成20万吨的生产能力。同年7月开工,主要分项目有:(1)康富路原水管道和供水管道工程,这是首先开工的项目,即配合康富路的扩宽改造工程,沿康富路安装第2条原水管道和一条供水管道。原水管是直径1200MM的水泥管,供水管是直径800MM的水泥管。两管分别沿康富路西侧和东侧的人行道安装。(2)第二条河底过资江的供水主干管工程,该干管直径为800MM,全长1300米,其中水下部分长470米,岸上830米,1996年底开工,于第二年下半年竣工通水。过江管道南接康富北路,从一泵房上游约300米处下水过资江,从江北学门口上岸,穿过资江路,与五一东路的供水主管相连。其水下为直径800MM的螺纹钢管;岸上为直径800MM的水泥管。(3)厂房建设工程,1998年完成了三水厂新办楼的建设,1999完成新车间及食堂等配套设施的建设。(4)二期净化场工程,其建设用地已于1993年底经有关部门批准,与一期工程用地连片整体征用29.8亩。净化场工程完成土方(填方)6000立方米,新建与一期工程同规格的净化场构筑物,即5万吨平流沉淀池(含混合反应池)2组,5万吨虹吸滤池2组,5000立方米清水池2座。于2000年6月开工,第二年9月竣工通水调试。(5)二期一泵房、二泵房工程,于2002年5月竣工。新建二泵房一座,与一期工程二级泵房连接,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设三机位,装机三台组。一泵房新装机组一台,容量为1000KW。新二级泵房的装机型号与原设计有较大变更。因为朝阳开发区地区地势比老市区平均高20米左右。因此,总公司将朝阳开发区定为高压供水区,其供水压力比其他地区提高0.2MPA。高压供水由新二级泵房承担。考虑到市朝阳开发区的用水量在近10年内不会增加到10万吨,故在保证压力的前提下,暂时安装压力减半的220KW机组,减少电力损耗。为确保高压区供水的压力均衡,同时又能节约电力,在三台机组中设一台自动衡压调速机组。2002年7月1日,举行了三水厂二期工程竣工仪式。第十三节 资江三桥新建工程工程概况:益阳市资江三桥(以下简称三桥)既是319国道的交通桥,也是沟通益阳中心城区资江南北两大部分的城市桥,是全省的重点工程项目。三桥位于资江一桥与二桥之间,西离一桥2800米,东距二桥1050米,桥南引线在三里桥广场同时与十洲路、龙洲路相接,桥北除直接白马山路外,还通过五一立交桥与五一路相连。大桥全长1136.52米,其中,南北引桥共27孔,为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桥;副孔4个,每孔跨径60米,为上承式箱肋拱桥;主桥主孔3个,跨径分别为102、114、102米,为中承式钢管砼拱桥,主桥最大跨径114米,是我省当时跨径最大的钢管拱桥。桥宽24.5米,其中车行道20米,人行道22.25米,钢管拱部分桥宽27.1米。大桥设计荷载:汽车超20,挂车120,人群3.5KN/m2。设计洪水频率:1/300。通航等级:2级。通航孔径70mx10m。抗震等级为7度。设计最高通航水位:37.29m(黄海基准)。工程总投资27610万元,其中,桥梁工程投资18493万元,配套工程(主要是两端接线工程)投资9117万元。三桥工程于1998年10月28日开工,2002年1月10日建成通车;于2002年4月10日交工验收,于2005年11月3日由益阳市人民政府组织竣工验收。领导机构及工作班子:1997年3月至1998年3月,领导机构是市资江三桥前期准备工作领导小组(副市长赵小明任组长),工作班子是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以下简称筹建办,由姚国文兼主任),完成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从1998年3月至大桥建成通车,领导机构是市资江三桥建设工程指挥部,由副市长夏继双任指挥长,先后由副指挥长姚国文(1998年3月至2000年7月)、曾宪军(2000年7月至2001年8月)、刘发端(2001年8月至三桥建成通车)主持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筹措建设资金:筹措建设资金是该项目的关键,姚国文等从四个方面为该项目筹集资金24700万元,其中,争得省政府支持,由省交通厅补助5000万元;在省建设银行贷款5500万元;利用国债资金5700万元;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8500万元。征地、拆迁和安置:该项目征地、拆迁、安置完成投资3574.9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2.95%。征用建设用地56811.3平方米(其中,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发用地约400亩,以弥补建设资金)。拆迁各类房屋面积147560余平方米,拆除建设用地上的各类电力、电讯、有线电视线路及自来水管道共30余条。在拆迁的各类房屋总面积中,80%以上为村(居)民住房,涉及到5个乡(镇)、13个行政村(居委会)。其余不到20%的总拆迁房屋面积,涉及到齿轮厂、市房地产管理局、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益阳工程公司等17个企事业单位。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市资江三桥建设工程征地拆迁工作的通知(益政发199816号),确定了资江三桥建设工程的征地拆迁标准和办法。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实行属地负责的原则,即拆迁对象隶属哪里,就由哪里包干负责。属资阳区、赫山区的由两区包干负责,市属单位由三桥指挥部直接抓。采取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原则,先后由政府出资征地兴建了三里桥安置新村及若干个由乡(镇)、村集中安置的安置点。这项工作从1998年9月开始,于2001年底结束,没有发生因征地、拆迁、安置工作而影响工程建设的现象。工程招标:该工程采取公开招标,在湖南日报刊登的招标公告,有省路桥总公司、省建筑六公司等四家施工单位报名参与投标。根据评标结果,并报市人民政府领导批准,选定湖南省路桥总公司中标。工程监理通过招标,由湖南大学建设监理中心中标。接线工程:资江三桥接线共长10052米,其中桥南接线长6044米,桥北接线长4008米。桥南的接线工程有:桥南引道(长548米)新建、桥南两侧辅道(共长954米)新建、三里桥广场新建、龙洲北路(长848米)改造、银城北路(长1430米)配套和十洲路(长2264米)新建等工程;桥北的接线工程有:白马山路(长1489米)新建、五一东路(七鸭子路至三桥,长628米)新建、五一东路(资阳中医院至七鸭子路,长1891米)改造、五一立交桥新建等工程。接线工程投资91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02%。第十四节 奥林匹克公园(益阳体育中心)新建工程益阳奥林匹克公园(以下简称公园)是益阳市承办2002年湖南省第九届运动会、接待2003年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部分竞赛项目、建设益阳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为契机,于1999年10月决定建设的大型体育主题公园。她的建成,为宣传推介益阳打出了亮丽的体育文化品牌,为满足广大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需要创造了优越条件,已成为益阳一重要形象标志。工程概况:公园按照益阳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和建设,是一个自然与人工交融、现代建筑与丘陵景观有机协调、独具环境特色及文化韵味的多功能体育运动中心和体育主题公园,是益阳市跨世纪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公园位于城市中心,邻梓山湖生态风景区、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益阳会议中心及市委市政府办公新区。公园总用地面积为33.35公顷(497亩),整体地幅呈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国网吉林省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6国网辽宁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6国网北京市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甘肃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附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储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6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秋季招聘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6年许昌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6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储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6届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本科金课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
- 大巴车车辆技术知识培训课件
- 手机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内分泌外出进修后回院汇报
- 2025年小学诗词大会题库(含答案)
- 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处理中国专家共识
- 医院护工消毒隔离培训
- 2026版高中汉水丑生生物-第三章第1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 关于辩论的教学课件
- 2025中小学STEAM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服务合同
- 鱼塘安全工作方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