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 巫溪一代巫文化.doc_第1页
巫 巫溪一代巫文化.doc_第2页
巫 巫溪一代巫文化.doc_第3页
巫 巫溪一代巫文化.doc_第4页
巫 巫溪一代巫文化.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巫我是从巫溪的一个小山村里走出来的。外公是村子里的文化人。所谓文化人,是那个时候能看书写字的先生,哪家要写信,春节贴对联,总是少不了外公在场。最重要的是,外公还通晓“看期”“掐算”等异术。因此,外公在村子里也算是小有名气。村子里经常可以看见他严肃的面孔穿梭其间,面容严肃,嘴巴紧闭,胡子微翘,身躯挺拔。小时候,我是留守儿童大军的一员,所以常常跟在外公身后东家走,西家串。那真的是小时候,四岁还是五岁吧,我还很调皮,经常气得他抿嘴瞪我,胡子微微上翘,很是威严的样子。即使调皮如我,也知道惹恼外公的严重后果。所以每当这时候我就很识相地本分下来,以免挨罚。外公的戒尺可不是好惹的。这是那时候的我的全部认知。直到现在,外公留给我的最深印象仍是板脸抿嘴瞪着我的样子。因为在我还没来得及记住更多的时候,灾祸已经悄然降临。这一场意外,连带着那个特地请来的“端公”,联手带走了永远板着面孔的外公。外公意外重伤。在那个闭塞的穷困小村里,生病发热要么任其“自然康复”,或者请略通医术的“赤脚医生”开贴草药就算,再严重些就要请端公这样的“能人异士”来驱邪治病,因为进城就医需要走几里的山路,再骑2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外公显然等不到进城,所以家里请来了端公。据说这位端公“法力深厚”,绝对“人到病除”。于是,简单的包扎止血后,外公康复全部的希望就寄寓在这端公身上。对于“跳端公”的具体过程,由于时隔多年,当时年纪也小,实在没有什么深刻印象,只是,到最后,情理之中地,外公还是去世了。全村的人都前来吊唁,或可惜外公壮年早逝,或疑惑端公竟然也“不显灵”,到底好生热闹了一阵子。后来,我们举家搬迁到南方临海的城市,只逢年过节偶尔回去探亲。一次国庆时候,我回去了,正巧见证了一场“跳端公”。有一个老人病重,家里人无法,就请了端公来做法事。前面我提到过,端公可以妙手回春。那端公不高,穿黑色镶边道袍,随身带了很多道具,符咒,桃木剑,卦,蜡烛等等。施法要在夜间。所以端公临近夜晚才来,开始设神坛,摆道具,然后到请师尊,所谓“跳端公”就正式开始了。他嘴里念念有词,听不清楚内容,只最后以“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结束。“请”来了师尊,端公首先将一只事先准备好的活公鸡砍掉鸡头,将鸡身抛上房顶(农村的房屋都是一层的土瓦房),以趋邪秽镇门宅。大家深信,老人之所以病重,必定是染上了某种“不干净的东西”。做完这些,端公迅速念着咒语抽出一张符咒,串在桃木剑上烧了,先在病人床前手舞足蹈地念咒语:“跺一脚啊,哼一声,大病退三分”其他大约也听不明白。一会儿又开始念:“伍二哥你听我说,对面崖口炖的猪脑壳,我吃肉来你把汤来喝,你快”然后在房屋各个房间追赶“不干净的东西”,一边跑一边念念有词,突然大喝一声奔出门去,在漆黑的夜里抓了一只蚂蚱回来,封在罐子里,贴上符咒,然后在附近林子里的某棵树下,挖坑埋好,并且嘱咐大家务必要远离那附近的区域。这样,跳端公就算大概结束了,历时约3个小时。接下来,端公要送师尊,领酬金,吃晚饭,就该回家了。端公这一行的规矩是,不论多晚都不能留宿,必须在当晚回到家中,否则法事便不作数,端公本身也可能会有灾祸。不知是法事究竟起了作用还是如何,那位老人的病倒也好转了不少。据文献记载,端公治病也是有迹可循的。大概分为两种: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所谓心理疗法,即是借助巫咒祈祷神灵,趋避邪秽,激发病人与疾病对抗的内在潜力;而药物疗法就是用丹砂等草药或内服或外用,有镇心养精,益气明目,除中恶,通血脉等功用。具体如何,还有待科学调查。而发展到现在,从事端公行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我也再没有见过“跳端公”。但,看期、掐算之类的事情,在那个小村庄里,依然很常见。伯伯就是我们村能掐会算的先生的典型。伯伯今年五十多岁了,在村里做了几十年的会计,早年随着外公学过一段时间的画符、看期、掐算之类的本事。后来外公去世,他自己就开始做起这行。时不时,谁家丢了钥匙,请伯伯帮忙算一算,到底是掉在哪里,还能不能找回来;或者谁家要移动家具,请伯伯帮忙看看,有没有什么忌讳;又有谁家的孩子受伤流血了,请伯伯帮忙画一个止血符,血也能马上止住;或是过年了,特地来请伯伯写一副吉利的对联贴在门上;最多的,还是谁家有喜事,会带点好酒过来,请伯伯帮忙看看哪个日子最合适,还要请他做“总管”,也讨个好彩头。慢慢的,伯伯的声名也响亮起来,谁家有急事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但有一点,关于白事的“日子”伯伯不看。这是他给自己订的规矩。有时候,从某种意义上,我似乎从他的身上看见了昔日外公奔走于村里的情形。我没法说清楚这之间到底有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但我确实亲身经历过这种神奇的超科学的“法术”。小村庄坐落于高耸的山峰上,山路蜿蜒狭窄,杂草丛生,和路过的蛇鼠邂逅是常事。记得小时候,在路上被突然出现的蛇吓着了,晚上做噩梦说胡话,伯伯就会来帮我“喊黑”在我睡着后,会在家门口念:“天惊,地惊,鬼惊,神惊,念念惊,本师来收惊,本师来收惊,吾奉太上老君敕,XX(我的小名)莫怕,XX回来,急急如律令!”然后会有人在家里面代回答说:“回来啦,回来啦。”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真的再也没有做噩梦。我有一个姐姐,比我大两岁,一起寄住在伯伯家里。因为从小生活在一起,感情虽好,小摩擦也难以避免。有一次我们为了件小事打架,我被打得流鼻血,怎么也止不住。伯伯回来看见,赶紧念念有词地画了一个止血符:“人见我忧,鬼见我愁外血流不入,内血流不出,不流不流真不流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然后,血便止住了,也没再流过鼻血。因为当时年纪还小,并不能理解是这些法术生效了还是心理作用,再或者是刚好凑巧而已。纵观巫溪的民风民俗、生活习惯,巫文化的影子无处不在祭祀中有巫文化,每月初一、十五,人们总是要烧香拜神,以求得神灵保佑,而且诸神平等。医疗中有巫文化,除上文所提及的跳端公、画止血符外,还有画九龙水,或讨水治病等等皆属此类。农事生产中有巫文化,人们深信戊日不动土,为避免蛇咬,有归蛇法。禁忌中有巫文化,村里女人的禁忌尤其多,不能跨火,跨水井,内衣不能晾晒在太阳下面,正月忌头,腊月忌尾。民间文艺中有巫文化,上文有提及婚丧嫁娶要看期,还有小孩子拜干爹少病痛,山歌多有涉及鬼神以劝诱人们行善积德,如有劝孝歌歌词“岂知这样忤逆子,大有伤于天地心受冻受饿还受病,定做路死路埋人”。总之,举头三尺有神明,该注意的都必须要注意。对于巫溪的命名,史籍并无记载。巫溪县这个名字是在民国三年的时候,因与山西大宁同名而改名为“巫溪县”,现在那条河仍然叫大宁河。而巫山的名字来源,有史料考证,得名于巫咸。所以有学者推论“巫溪”也源于此。中国古代对“巫”字的解释“上面一横代表着天,下面一横代表着地,中间一竖为通天达地,两旁的人字即一男一女”,本身就富含神秘色彩。现今社会,巫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我在此并非是要将巫文化重新“发扬光大”,而是希望我们辩证地接受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