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PLC的小功率负载驱动电路设计.pdf_第1页
基于虚拟PLC的小功率负载驱动电路设计.pdf_第2页
基于虚拟PLC的小功率负载驱动电路设计.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务l 訇 似 基于虚拟P L C 的小功率负载驱动电路设计 Desi gn of l o w po w er I oad dr i v e ci r cui t base d on vi r t uaI PLC 黄永飞 何汉武 胡兆勇 梁致祥 HUANG Yo n g f e i HE Ha n wu HU Zh a o y o n g L I ANG Zh i x i a n fl 广东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广州 5 1 0 0 0 6 摘 要 针对虚拟P L C 控制小功率负载的问题 论文研究了虚拟P L C 与小功率负载间的通讯 在此基础 上设计了一块驱动电路板 为虚拟P L O 控制小功率负载提供接口 该电路板包括输入模块 主 芯片模块和输出模块三个模块 输入模块负责外部输入信号的采集 主芯片模块负责将输入 模块采集的信号传输到虚拟P L C 同时解析虚拟P L C 传来的信号准备输出 输出模块负责接收 并转化控制信号使之能够控 U g t 部负载 最后 以四层电梯控制实验为案例 验证所设计电 路板能够驱动小功率负载 关键词 虚拟P L C 小功率负载 驱动电路 控制 中图分类号 T P 9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0 1 3 4 2 0 1 4 0 2 下 一 0 1 3 8 0 3 O o i 1 0 3 9 6 9 l J is s n 1 0 0 9 0 1 3 4 2 0 1 4 o z 下 3 9 0 引言 小功率负载一般 是指额定电压在2 2 0 V以下 功率在4 5 0 W内的负载 一般在P L C 实验室 中所 用到的外部负载都是小功率 负载 基于虚拟P L C的 小功率 负载 驱动 电路板为虚拟P L C提供输入输 出 端 口 使虚拟P L C能够驱动小功率负载 在P L C 教 学培训 中有比较重要的应用 不仅可以脱离真实 P L C 节约成本 并且可以使P L C 程序编辑和调试同 时进行 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在P C机基本普及的 情况下 为P L C技术推广提供 了一个新的思 目前 国内外也有不少关于基于虚拟P L C 的负 载驱动 电路研究 比如 张波进行了软P L C 技术在 海洋馆水环境控制中的应用的研究 4 王洪利等对 基于CAN总线和软P L C的船舶锅炉控制 系统 进行 了研究等 论文是在本实验室基于V i s u a l C 开 发的面向三菱F XN系 1 P L C的虚拟P L C软件 的基 础上 设计一块驱动电路板 建立起虚拟P L C 平台 和小功率负载间的通信通道 从而达到驱动小功 率负载的 目标 1 设计总体框架 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设计一个基于虚拟P L C的 小功 率负载驱动 电路 根据 电路 图画P CB图最后 制作 出一块电路板 使虚拟P L C 借助电路板驱动控 制小功率负载 总体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设计 总体 框架 图 本文所设计电路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模块 1 输入模块 其 为外部输入提供端 口 连接 外部输入设备并 接收控制信 号 本文所设计 电路 板共有8 个输入端 口 P X 0 0 0 X0 0 7 2 主芯片模块 其是电路板 的核心 负责将 输入模块采集的控制信号传 回虚拟P L C 同时 也 负责对虚拟P L C传来的信号进行解析 并发送给输 出模块 实现双向数据传输 3 输 出模 块 其 为 虚 拟 P LC控 制 小 功 率 负 载 提 供 端 口 连 接 并 控 制 外 部 小 功 率 负 载 本 文所设 计 电路板 共 有 1 6 4 输 出端 口 即 Y0 0 0 Y0 1 7 2 输入模块设计 输入模块相当于真实三菱P L C的x端 口 本文 设计的电路板中共有8 个输入xO 0 0 一 X0 0 7 用于采 集输入控制信号 输入电路原理图如图2 所示 收稿日期 2 0 1 3 0 9 2 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5 1 2 7 5 0 9 4 省部产学研结合项 目 2 0 1 2 B 0 9 1 1 1 3 1 顺德区科技计划项 目 2 0 1 1 0 2 0 2 0 5 1 顺德区政府采购招标项 目 S D1 1 1 4 4 作者简介 黄永飞 1 9 8 8一 男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虚拟P L C 仿真系统 1 3 8 1 第3 6 卷第2 期2 0 1 4 0 2 下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l lI8 似 C 0 M XO 0 0 X 001 X 0 02 X0 03 X 00 4 X 0 05 X0 0 6 X O0 7 图2 输入电路原理图 当一个按键按下时 按键对应的P口引脚就会 直 接接地 即P口电平变为低 电平 主芯片根据P 口的电平判断 出哪个按键被按下 每个按键对应 着虚拟P L C运行平 台中的一个输入触点Xn 通过 按 键的按动可 以改变虚拟P L C运行平 台中触点Xn 的状态 从而改变P L C程序的执行逻辑 实现按键 输入信号传递给 虚拟P L C 程 序中对应的输入触 点 Xn 3 主芯片模块设计 主芯片模块作 为电路板上 的核心元件 不仅 需要实现虚拟P L C与小功率负载之间的信号传输 而且要求主芯片能够稳定运行 具 有较好 的实 时 性 和可扩展性 根据 以上要求 本文选用型号为 S T C8 9 C 5 2 r c 的单片机作为 系统的主芯片 它在满 足 内存 速度 稳定性等要求 的同时 还有价格 便 宜等优点 其具有4 0 个引脚 能够提供3 2 个I O 口用于驱动外部对象 能够满足 电路版设计8 个输 入端 口和 1 6 个输出端 口的需要 P C机 与单 片机之 间的连接 主要 有RS 2 3 2 RS 一 4 2 2 RS 4 8 5 和US B四种方 式 分析 各种连 接方式 的优缺点 考虑到本 电路对数据传送实 时 性 双 向性等方面 的要求 并且随着笔记本 的不 断升级有些 电脑 只保 留了US B接 口 最终本文选 用US B口作 为P C机 与 电路板 的连接 端 口 它提 供了一种单一的 易于操作的标准接 口 支持热 插拔和即插即用 且US B可 以直接为本文选用 的 S T C 8 9 C5 2 r c 供电 减少了额外的电路开销 采用US B 连 接方式从P C机传回的US B 信号需 要转变为串 口通讯信号 同时还要经过调压 电路 转为标准的T T L电平才能与单片机进行通讯 本文 选择 在US B 数 据线和 电路板之 间连接一个US B转 串口数据转换接头 它的主要芯片是P L 2 3 0 3 h x 它能够 同时满足转 串口和调压两个要求 而且独 立于电路板 大大简化了电路设计的复杂性 选定好整个主 芯片模块硬件后 需要针对选 定硬件进行相关软件设计 驱动 电路信号传输在 P C机中的虚拟P L C平台和单片机之 间完成 因此 软件设计也包括虚拟P L C 程序设计和单片机程序设 计两部分 虚拟P L C 程序设计主要负责Y口数据的 获取 串行通讯 的初 始化 串行数 据的发送与接 收 单 片机程序设计 主要包括 串行通 讯相关 寄存 器 的设置 串行 口工作模 式的选择设置 波特率 的选择设置 延时程 序设计 键盘 扫描程序设计 和 串行通讯数据 的处理设计 同时考虑数据传输 大小 速度和稳定性 等问题 在软件设计时尽量 优化数据 提高通讯性能 整个主芯片模块的信号传递框图如图3 所示 虚拟P L C I 控制数据的 C o m m 件接口 l 接收 l J s B 数 据 线 1 I U S B 通讯协议 的 l T I R 去目 目 n 打包 l 软 标准T T L 电平转为 U S B 接口电平 一一 图3 信号传递框 图 4 输出模块设计 输出模块相当于真实P L C的Y端 口 本文搭建 的系统 中共有1 6 个输 出Y0 0 O YO 1 7 用于 向外部 输 出设备提 供P L C控制 信号 每个Y端 口对应一 个输 出组 件 输 出组 件 由输出状 态寄存器 功 率 放大器 继 电器隔离输 出接口电路3 部分组成 主 芯 片发送 出的数据存 入输 出状 态寄存器 中 功率 放大器将 寄存器 中的信 号经过放大 用来驱动继 电 器 从而控制外部负载 输 出电路原理图 如图4 所示 图4中电源直接 由US B接 口提 供 主芯 片发 出的信号存储在锁存器7 4 HC 5 7 3 中 作为状 态寄 存器准备输 出 本文所要 驱动 的是小功率 负载 而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