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共沸物.doc_第1页
常见的共沸物.doc_第2页
常见的共沸物.doc_第3页
常见的共沸物.doc_第4页
常见的共沸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的共沸物共沸物 组分的沸点(度) 组成(w/w) 共沸点(度) 水乙醇 10078.5 595 78.15水正丙醇 97.2 28.871.2 87.7水异丙醇 82.4 12.187.9 80.4水正丁醇 117.7 37.562.5 92.2 水异丁醇 108.4 30.269.8 89.9 水叔丁醇 82.5 11.888.2 79.9水异戊醇 131.0 49.650.4 95.1 水正戊醇 138.3 44.755.3 95.4 水氯乙醇 129.0 59.041.0 97.8水乙醚 35 1.099.0 34水乙腈 81.5 14.285.8 76水丙烯腈 78.0 13.087 70.0水甲酸 101 2674 107水丙酸 141.4 82.217.8 99.1 水乙酸乙酯 78 9.091 70水二氧六环 101.3 1882 87.8水氯仿 61.2 2.597.5 56.1水四氯化碳 77.0 4.096 66.0水二氯乙烷 83.7 19.580.5 72.0水苯 80.4 8.891.2 69.2 水甲苯 110.5 2080 85.0水二甲苯 137140.5 37.562.5 92.0 水吡啶 115.5 4258 94.0水二硫化碳 46 2.098.0 44 甲醇二氯甲烷 64.741 7.392.7 37.8甲醇氯仿 56.2 1288 55.5甲醇四氯化碳 77.0 2179 55.7甲醇丙酮 56.2 1288 55.5甲醇苯 80.6 39.160.9 57.6甲醇/甲酸甲酯/环己烷 17.8/48.6/33.6 50.8 乙醇乙酸乙酯 78.378.0 3070 72.0乙醇苯 80.6 3268 68.2乙醇氯仿 61.2 793 59.4乙醇四氯化碳 77.0 1684 65.1乙醇/苯/水 78.3/80.6/100 19/74/7 64.9乙酸乙酯四氯化碳 78.077.0 4357 75.0乙酸乙酯环己烷 4654 71.6 乙酸甲酯环己烷 8317 54.9氯仿丙酮 61.256.4 8020 64.7甲苯乙酸 101.5118.5 7228 105.4请问有什么方法把甲醇与水分开得到99以及的甲醇,直接精馏可以吗可以,我给山东寿光做过一台甲醇精馏塔,可以做到塔底连续出甲醇含量不大于0.1%,塔顶连续出甲醇含量大于99.9以上的,属于连续精馏塔,连续进料,塔径根据你的处理量而定,联系方式:02128304561华东理工大学徐承中课题名称:低能耗制备无水乙醇工艺条件探索申请人:徐承中职称:高工核定所需学生数:3课题完成时间:2008.12实验室:实验十楼224 联系人:徐承中联系电话系地址:华东理工大学实验十楼220课题背景:无水乙醇常用于工业有机合成,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基本原料,使用量很大。近年来它被大量用于制各汽油醇(gacoho1)和取代抗爆剂四乙基铅。随着其它工业的发展酒精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国内工业生产无水乙醇主要用两种方法:共沸脱水法和加盐萃取精馏法,这两种方法采用的进料都是95的乙醇。即先用普通塔精馏得到95的乙醇水共沸物形成共沸物的过程耗能较太。以节能为目的来研究无水乙醇的分离技术越来越多,目前国外所研究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精馏法、膜法和吸附法。 本课题主要对上述3种分离方法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经济性评估,通过实验室实验的方法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节能措施。创新点: 通过实验室实验的方法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经济性评估,这样得出的结论具有生产指导意义,可进行技术转让。要使温度达到零下四十多度,请问乙二醇与水的配比是多少?乙二醇水型,因为乙二醇的沸点高,使用中不宜蒸发损失,且冰点低,含水95%时可达-50。闪点高,不易着火,安全性好,既适合严寒地区,又适合高负荷发动机高温工作的要求,且原料易得,是目前广发应用的防冻液。乙二醇型;浓度配比为:55%液45%水、沸点:107;冰点:-40。 根据所需预防的温度,可以配入13倍的水,通常当水按1:1的比例混合使用时,将使冷却液的冰点降至-36.7。2009-2012年乙腈行业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乙腈最主要的用途是作溶剂。如作为抽提丁二烯的溶剂,合成纤维的溶剂和某些特殊涂料的溶剂。在石油工业中用于从石油烃中除去焦油;酚等物质的溶剂。在油脂工业中用作从动植物油中抽提脂肪酸的溶剂,在医药上用于甾族类药物的再结晶的反应介质。在需要高介电常数的极性溶剂时常常使用乙腈与水形成的二元共沸混合物:含乙腈84%,沸点76。乙腈是医药(维生素B1),香料的中间体,是制造均三嗪氮肥增效剂的原料。也用作酒精的变性剂。此外,还可以用于合成乙胺;乙酸等,并在织物染色;照明工业中也有许多用途。2008年全球乙腈价格逆势暴涨,2008年下半年大部分化工产品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幅跳水,乙腈价格出现了逆势上扬。从08年中期的2万元吨上涨到08年年底的6万元吨,2009年1月更是从6万元吨迅速上涨到了12万元吨。全球丙烯腈减产是乙腈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乙腈是利用丙烯腈废水提取的副产品,而丙烯腈是腈纶纤维和ABS树脂等的主要原料,世界丙烯腈主要下游产品腈纶对丙烯腈需求增长缓慢,世界丙烯腈产能由2002年的640万吨/年降到了2007年的586.6万吨/年。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国外的丙烯腈大量减产,乙腈的原料供应出现问题。乙腈的下游71用于制药行业,10用于农药行业,其他主要是溶剂和试剂。目前医药和农药对乙腈的需求保持稳定,导致乙腈需求和供应出现缺口,因此价格大幅上涨。2009年3月,乙腈价格快速下跌,3月中旬跌至68000元/吨,与最高时期的127000元/吨相比下降了46.45%,其价值有望逐渐回归。而此前,乙腈市场供应不足的局面十分突出,由于能替代乙腈的产品还没问世,因此导致乙腈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从2008年初的1.75万元/吨一路逆市上涨到年底的6万元/吨,并创下2009年1月12万元/吨的天价水平。虽然有业内人士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乙腈市场供求紧张的局面会有所缓解,但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乙腈供应短缺还应引起业界的关注。全球约70%的乙腈产量用于制药行业,用来合成维生素A、可的松、碳胺类药物及其中间体,还用于制造维生素B1和氨基酸。一些市场观察员表示,乙腈被用来将食品和药品等产品分解成各种组分,以检测它们的安全性或效力,其供应紧张令人担心。国内的乙腈价格从2008年中期的2万元/吨上涨至2008年底的6万元/吨,春节过后更是飙升至12万元/吨以上。在价格大幅飙升的过程中,其原料价格却出现了大幅下挫,可见乙腈生产的利润有多大。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乙腈的上游产品丙烯腈的生产商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削减丙烯腈装置开工率,一些装置的开工率甚至降到50%。丙烯腈产量的大幅削减导致了乙腈产量的大幅减少。2008年,全球丙烯腈需求比2007年下降了约15%,这是丙烯腈历史上需求降幅最大的一年。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丙烯腈下游市场需求疲软,从而导致2008年全球丙烯腈需求下挫至约440万吨/年。据称,2008年全球丙烯腈装置的平均开工率为75%,到了第四季度开工率甚至下降至55%的低位;2009年第一季度开工率比去年第四季度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仍远低于满负荷生产的水平。由于需求复苏和库存降低,亚洲丙烯腈生产商正加紧提高装置开工率,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乙腈的产量,从而缓解当前乙腈市场供应短缺的局面。本研究咨询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化学工业协会、国内外多种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提供的大量内容翔实、统计精确的资料和数据。报告立足于我国乙腈行业现状,从乙腈行业的发展环境、进出口状况、竞争格局、行业内主要企业发展情况以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等多方面深度剖析,全面展示乙腈行业现状,揭示乙腈的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同时对我国主要的乙腈公司的发展情况、财务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乙腈市场各细分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行业发展策略。本报告是乙腈生产行业、经营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乙腈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中证网讯 安信证券最新的分析报告显示,乙腈价格逆势暴涨:08年下半年大部分化工产品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幅跳水,乙腈价格出现了逆势上扬。从08年中期的2万元吨上涨到08年年底的6万元吨,近期更是从6万元吨迅速上涨到了12万元吨。报告预计,乙腈价格上涨可能持续到2009年年底。报告认为,全球丙烯腈减产是乙腈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乙腈是利用丙烯腈废水提取的副产品,而丙烯腈是腈纶纤维和ABS树脂等的主要原料,世界丙烯腈主要下游产品腈纶对丙烯腈需求增长缓慢,世界丙烯腈产能由2002年的640万吨/年降到了2007年的586.6万吨/年。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国外的丙烯腈大量减产,乙腈的原料供应出现问题。乙腈的下游71用于制药行业,10用于农药行业,其他主要是溶剂和试剂。目前医药和农药对乙腈的需求保持稳定,导致乙腈需求和供应出现缺口,因此价格大幅上涨。报告预计,乙腈价格上涨可能持续到2009年年底:美国、西欧、日本(三者合计丙烯腈产能占全球的60%以上)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艰难,那么其自身的丙烯腈产量将难以恢复至危机以前。我国的乙腈产量也从07年的2.5万吨下降到08年1.9万吨。而2007年全球乙腈的总消费量为7万7.5万吨,产量的下降短期难以恢复。我们预计乙腈价格高位可能持续到2009年年底。报告认为,上市公司里拥有乙腈产能的主要有大庆华科和上海石化。大庆华科拥有3000吨产能,上海石化拥有4000吨产能,大庆华科由于原料市场化定价,完全成本在4万元吨,上海石化由于是内部结算,完全成本在8000元吨。大庆华科如果其他化工业务不亏损,乙腈产量达到2000吨,贡献EPS达到0.94元股左右。上海石化目前拥有丙烯腈产能13万吨,丙烯腈全年平均开工率按70%计算,全年可贡献净利润约5个亿,上海石化总股本72亿,将增加EPS约0.07元。但报告也提示:随着乙腈价格的暴涨,丙烯腈的开工有可能恢复,同时已经有合成乙腈的装置计划在2009年底投产,乙腈的价格将逐步回归理性。我国异丁醇市场缺口长期存在 未来仍需依赖进口 我的钢铁 2007-10-12 08:24:59异丁醇生产和消费向亚洲转移2006年世界异丁醇生产能力为47.3万t/a,亚洲是最大的生产地区,生产能力占世界总能力的30.2%。近年来,由于西欧丁辛醇生产过剩使得世界一些生产厂商大幅减产或转产,如欧洲羰基化学品公司2006年关停3.0万t/a异丁醇装置。预计到2008年前美国、西欧等地区新增异丁醇生产能力可能性不大,国外异丁醇生产能力将维持在47.3万t/a左右。亚洲和一些中东地区由于缺口较大,需求增长快,将有一定新增产能,而异丁醇原料异丁醛供应问题也将成为这些地区扩大异丁醇产能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印度安得拉(Andhra)石化公司(APL)考虑到国内增长的需求,计划将羰基合成醇生产能力增加87%,其2002年停产的异丁醇装置也将重新投产并扩能。2006年全球异丁醇消费量约为45万t,美国、西欧、日本、韩国和东南亚5个地区是世界主要的出口地区;亚洲等地区的异丁醇需求增长较快、产能不足,是主要进口地区。在美国,异丁醇主要用于生产润滑油添加剂,占总消费量的35%,其余用于表面涂料、粘合剂等复合溶剂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由于欧洲国家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限制,羰基醇生产逐年下降,德国是最大的异丁醇出口国,异丁醇主要用于生产乙酸异丁酯。预计未来几年,随着亚洲经济的稳步增长,羰基醇需求量将呈现增长趋势,但由于近期欧洲一些羰基醇装置的停工,预测2008年异丁醇的供应情况仍将十分紧张。供需矛盾日益凸现未来仍需依赖进口原料瓶颈制约新增产能速度缓慢近年,随着下游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及羰基醇新建装置的增多,我国异丁醇生产能力有了一定的增长,2006年为8.15万t/a,产量6万t左右。主要生产企业情况见表1。2010年前后,中海油计划利用渤海重质原油在天津建设1500万t/a大炼油项目,渤海化工集团将为乙烯下游配套,建设23万t/a丁/辛醇装置,届时,我国的异丁醇生产能力将会有进一步的增长。近几年,在国际丁/辛醇市场火爆的情况下,国内羰基醇生产装置通过优化,或调节装置正异构比的方法,均力争多产正丁醛,而异丁醇生产原料异丁醛的产量较少,同时国内新戊二醇的生产又占用了一定比例的异丁醛原料,因此异丁醇原料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状态。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原料供应难以自给自足的矛盾日益明显。当前我国异丁醇主要用于生产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占总量的50%62%,其他用于生产乙酸异丁酯,并可替代正丁醇用于家具、汽车喷漆、塑料涂膜等领域。2006年国内异丁醇表观消费量约21万t,预计到2008年将达到26万t,市场缺口巨大,2010年前后随着渤海化工集团羰基醇装置的建成,异丁醇供需矛盾将有一定改善,但对于快速增长的需求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市场缺口仍然存在。俄罗斯产品主战国内市场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异丁醇消费国,每年都需大量进口,2006年我国共花费外汇1.4976亿美元进口异丁醇14.57万t。进口货源主要为边境小额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