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_第1页
广东省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_第2页
广东省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_第3页
广东省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_第4页
广东省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目 录一、2017年地质灾害概况1二、2018年度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4三、2018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5四、重要地质灾害预防区、地段、隐患点6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7六、切实履行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与应急处置责任14附表:1.广东省2018年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表152.广东省2018年地质灾害重要危险地区(段)一览表163.广东省2018年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17为了指导全省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印发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粤办函2011672号)、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国土资源工作的意见(粤发201222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粤国土资地环发2016126号)等有关要求,结合我省近年来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成灾规律,以及广东省2018年气候预测成果,编制广东省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2017年地质灾害概况 (一)地质灾害灾情。2017年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154起,其中,滑坡49起、崩塌90起、泥石流2起、地面塌陷11起、地面沉降2起,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86.3万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均明显减少,分别减少了28%、91%和73%。汛期(410月)发生地质灾害144起,占全年地质灾害总数的94%;全年导致人员伤亡地质灾害2起(其中滑坡1起、崩塌1起),占全年地质灾害总数的1.3%。2017年是我省历史上地质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最少的年份,也是地质灾害灾情最轻的年份。(二)地质灾害隐患。截止2017年底,全省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081处,威胁总人口27.02万人,潜在经济损失80.90亿元,其中,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447处,威胁人口17.09万人,潜在经济损失44.70亿元,威胁10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51处,威胁人口8.90万人,潜在经济损失24.15亿元。2017年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055处,新增加地质灾害隐患点1225处,净减少830处,其中,消除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111处,新增加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56处,净减少55处。(见附表1、附表3)。(三)2017年地质灾害发生主要特点。1.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相对集中。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广州、韶关、梅州和潮州等4个市,共发生地质灾害128起,直接经济损失1076.9万元,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全省的83%和91%;造成人员死亡的地质灾害发生在梅州(1起,死亡2人)。2.地质灾害发生时间比较集中。主要发生在5月至7月之间,共118起,占全年地质灾害总数77%。3.地质灾害灾情等级以小型为主,类型以崩塌、滑坡居多,引发因素主要为自然因素。灾情等级为小型153起,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9.35%;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90起、滑坡49起,崩塌、滑坡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0.26%;属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144起,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4%。(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效果分析。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地人民政府和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1.最大限度减少了地质灾害死亡人数。2017年汛期以来,我省先后遭受了多次台风及强降雨袭击,省国土资源厅及时部署防御工作,要求各地加强会商研判,做好隐患排查,加密监测预警,强化应急值守,提前组织做好人员避险工作,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了地质灾害死亡人数,实现了全省因地质灾害造成死亡人数创历史最低记录,防灾减灾成效显著。2.大力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从2011年开始,我省部署实施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治理专项行动,要求每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搬迁的比例不低于上年末在册数的15%、其他地区不低于10%。2017年,全省通过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共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952处,其中,完成工程治理831处,完成搬迁避让121处,减少受威胁人员36170人。3.地质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初步建立。近年来,省国土资源厅坚持以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创建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进全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2017年全省共有38个县(市、区)完成了高标准“十有县”创建任务,并经国土资源部审核通过,我省是2017年全国完成创建数量最多的省份。目前,全省共有18807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基本实现了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控全覆盖。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已全面建成了市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为开展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提供了保障。4.地质灾害防治破难题补短板研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省国土资源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和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为立足标本兼治,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开展了“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破难题补短板的工作思路。二、2018年度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一)2018年降雨、台风趋势预测。根据广东省气候中心2018年气候趋势预测:2018年属于偏差年景,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可能为旱涝急转、台风灾害重,阶段性、局地性气象灾害突出。预计2018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2200毫米,大部分市县较常年偏少1成左右。登陆或严重影响我省的台风偏多,大致为57个。(二)2018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2018年全省降雨趋势预测,结合近年来我省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特点,2018年我省地质灾害总的趋势是:前汛期(46月)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接近常年或偏少,特别注意“龙舟水”期间(6月)降雨集中期,可能引发群发性突发性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后汛期(79月)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接近常年或偏多,特别注意台风带来的持续性暴雨,可能引发群发性突发性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全省枯水期(13月)和平水期(1012月),由于降雨偏少,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应注意粤北、粤西等可溶岩地区发生岩溶地面塌陷,特别要注意防范重大地下工程施工(采矿、地铁)抽排地下水的叠加影响,引发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预测2018年全省地质灾害接近常年或偏多,局部灾害性强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68月份可能是我省全年地质灾害最严重时期,应特别注意粤北、粤西、粤东山地丘陵区强降雨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三、2018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我省410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此时段是“龙舟水”和台风暴雨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因此,我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期为4月15日至10月15日,其他时期应加强防范人为工程活动诱发的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加强各类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导致地面塌陷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特别要高度重视地铁等重大工程可能引起的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重要地质灾害预防区、地段、隐患点2018年全省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地区为粤北、粤东和粤西丘陵山区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特别是农村削坡建房地段;珠江三角洲工程活动强烈地区;公路、铁路、水利工程、学校、油气管道、矿山、旅游景区、城市轨道交通、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等重要工程和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地段,要以本方案所列出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段)作为省级预防重点,未列入本方案的其他地质灾害隐患点,各地应分别在市、县(市、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予以明确。2018年全省重点地质灾害预防区、地段、隐患点包括:(一)地质灾害重点预防区:包括全省51个重点防范山区县(市、区)(见附表2)。(二)地质灾害重点预防地段:包括正在施工建设的广州市、佛山市、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珠海市地铁沿线及轻轨交通网,以及6处主要矿山(见附表2)。(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447处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威胁1000人以上的5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应作为重点防范对象(见附表3)。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各地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应对地质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各地政府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及早对2018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考核制度,落实责任制,明确具体负责人,做到领导到位、任务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各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周密部署,靠前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必须按照防灾责任制的要求,制定应急防灾预案,落实所在地区、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责任,并明确专人负责;各责任人必须上岗到位,强化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各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群测群防、灾情趋势分析研判、灾害现场应急调查、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地要认真组织实施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认真落实年度目标和任务,全面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和应急防治体系建设,抓紧编制印发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专家论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实施。(二)制定年度防治方案,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各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城乡规划、建设、水利、交通和农业等有关部门,结合本行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认真组织编制和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本地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地区和具体防灾措施,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单位、监测预警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确定避灾方案和紧急疏散路线。各市、县(市、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在4月15日前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作为当地政府组织指导当年本行政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依据。对违反规定或不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三)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各地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要求,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防体系,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力量建设。县级以上政府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粤办函2011672号)等要求,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各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着力提升基层国土部门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水平,积极加强与本行政区内地质部门和地质队伍的沟通协调,制定合作方案,推进地质队伍技术人员派驻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挂职或提供技术服务,切实解决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问题。(四)加强技术支撑,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各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协作,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机制,加强异地会商,切实做到早预警、早准备、早撤离,最大限度地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地要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本地区地质灾害成灾原因分析,摸索防御规律,努力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精度和预警信息发送到位率,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预警水平。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要及时把汛期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快速传送到各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各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相应的地质灾害预警等级,按照广东省国土资源系统地质灾害预警响应工作方案要求,做好预警响应和值守工作,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预警响应能力。(五)强化隐患排查,继续推进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评价工作。各地要按照广东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征认定和灾害分级标准(试行)的有关规定,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巡查工作。汛期前,各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技术力量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汛期中开展巡查和应急调查,并根据全省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预警预报工作;汛期后进行复查与总结。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均要制定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防范措施,明确责任人,发放明白卡,竖立警示牌,确保隐患点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及时部署落实本地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今年将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分别在南雄市、新丰县、东源县、博罗县、海丰县、台山市、阳春市、遂溪县、化州市、佛冈县、普宁市、云浮市云城区等县(市、区)开展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珠江三角洲有关地区要落实专项资金,推动尚未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县(市、区)开展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各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管理工作,对通过调查和排查出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纳入“广东省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完善隐患点的有关信息,确保所有隐患点均纳入系统中。对通过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等防治措施后已经消除威胁的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因其他原因已经消除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在管理系统中进行核销。(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与治理工作。各地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本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与治理工作,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每年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与治理的比例不低于上年度末在册数15、其他地区不低于10的目标,确保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地要逐步探索地质灾害隐患的分级治理机制,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计划率先在河源市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试点示范工作,探索可复制、能推广的地质灾害分级治理经验。各地要将地质灾害防治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作。各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中央和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标准和管理办法。各地要及时将因素法分配的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安排方案、项目实施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对于中央和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各地和有关单位要严格把关,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做到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截留和挪用。(七)夯实基础,继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要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着力提升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组织协调管理、项目经费保障、防治措施落实、避让灾害风险等能力,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343号)要求,深入推进以县(市、区)为单元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和群众防灾避险意识,最大限度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实施与验收方案的要求,精心组织,落实措施,加快推进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工作。(八)加大监管力度,依法查处涉及地质灾害的违法违规行为。各地政府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通过公示、督查、告知等手段,严格执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三同时”制度,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审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和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依法查处违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规定的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要注重预防山区城镇建设、农村建房和山体过度开发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力度,指导矿山企业做好矿区防灾减灾预案,最大限度地避免矿山建设生产活动引发突发性地质灾害。各地要按照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削坡建房整治管理的通知(粤建村函2017)3404号)的要求,根据职责分工做好削坡建房整治工作,切实强化削坡建房监管责任。(九)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各地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张贴宣传画、派发公益广告、举办培训班和宣讲团等方式,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深入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村入户、进学校上课堂”。应充分利用“3.19(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颁布纪念日)”“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土地日)”等重要纪念日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强化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知识普及,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防灾避险意识。各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举办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班,重点培训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特别是镇、村一级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要积极组织和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重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每年至少要举行一次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活动,检验和完善防灾预案,提升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综合协调、应急处置能力。六、切实履行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与应急处置责任各地国土资源、民政、教育、住房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安全监管、旅游、气象等有关部门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粤办函2011672号)和广东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粤府办201287号)的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责任,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综合治理与应急管理工作。对威胁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路、铁路、水利设施、学校、旅游景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分别由所在地安监、城乡建设、城乡规划、交通、水利、教育、旅游等有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巡查、险情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汛期前,各相关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地段、区域)进行全面检查,落实防灾、避灾、救灾的组织机构、资金和物资准备。在强降雨期间,对明显威胁到居民人身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当地县(市、区)、镇(乡、街道)人民政府、村民(居民)委员会以及有关单位要组织开展监测巡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应采取强制转移措施,安排受威胁人员进入避险场所。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各地要迅速启动协调联动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机制,形成快捷、高效的抢险救灾合力,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一方平安。附表1 广东省2018年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表序号单位2016年底地质灾害隐患点(处)2017年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处)2017年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处)2018年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 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情况其中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总数其中威胁100人以上总数其中威胁100人以上总数其中威胁100人以上总数(处)威胁人数(人)潜在经济损失(万元)总数(处)威胁人数(人)潜在经济损失 (万元)123456789101112合计全省691150220551111225566081270219809016.55447170882447034.951广州65020110310716471589952379.718505418151.62深圳340801604238989420003珠海14912601501381383839311501504汕头46119170443615966910289864705佛山1912272160180234510592.780006韶关5074388172824472298890922.69281247053943.27河源495705271874614004686432.08703188763452.388梅州2126661272197648161837517102116.2552038953340.69惠州109142331319910895534281292253355810汕尾11122143187115827927059.52661412100011东莞3651551403141017673300012中山9411710077810821700013江门5111117047690858100014阳江4610503044112813729210103853493215湛江22643101910703858346069516茂名449356664294252070798649.58381061329656.517肇庆42156889503382273752763.37471637241587.8718清远538427962414832058443499.6537116421708719潮州157545425107182101533825524.2247963714363.820揭阳229333541622102067836102.9831145693001621云浮121141201401231195137860.814899028631附表2 广东省2018年地质灾害重要危险区(段)一览表区段市重要危险区(段)灾害种类预防要求及防治对策应急防灾责任人重点县市区有关地级以上市五华县、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梅江区、梅县区、平远县、蕉岭县、龙川县、紫金县、东源县、和平县、连平县、始兴县、翁源县、乐昌市、乳源县、曲江区、南雄市、仁化县、新丰县、连山县、连南县、阳山县、英德市、连州市、佛冈县、清新区、信宜市、高州市、云城区、新兴县、云安区、罗定市、郁南县、封开县、高要区、广宁县、德庆县、怀集县、阳春市、从化区、潮安区、饶平县、南澳县、海丰县、陆河县、惠东县、龙门县、揭西县、普宁市自然形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以及居民削坡建房诱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加强监测预警,汛期设立专门机构,明确责任人,开展经常性巡查,在暴雨期间发现险情,应及时撤离涉险人员,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同时尽快落实重大隐患点搬迁或彻底治理措施。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人主要矿山韶关市始兴县石人嶂钨矿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加强监测预警,设立专门机构,明确责任人,开展经常性巡查,发现险情,应及时撤离涉险人员,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加强地质灾害动态巡查工作,落实搬迁或彻底治理措施。矿山负责人韶关大宝山铁矿韶关凡口铅锌矿云浮市云浮硫铁矿崩塌、滑坡、泥石流茂名市茂名高岭土矿场崩塌、滑坡河源市东源县瓷土场 轨道交通广州市、佛山市、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珠海市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惠州市、珠海市地铁沿线及轨道交通线网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加强监测预警,设立专门机构,明确责任人,开展经常性巡查,发现险情,应及时撤离涉险人员,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地铁及轨道交通企业负责人附表3 广东省2018年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序号隐患点(片)位置灾 害 类 型坐 标灾害体规模灾害特征威胁对象监测人联系电话预防要求及防治对策稳定性危害性威胁人员(人)潜在经济损失(万元)1广州市越秀区登峰街道白云山西坑浦涧路后山村边坡崩塌1131748.023938.0大型差中型150500李文查监测2广州市海珠区官洲街道北山村北山岗边坡崩塌1132156.02359.0大型差大型7602000莫敏查监测3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大岗镇大岗村佛岗山崩塌1132443.0224749.0大型差大型7272000郭辉程治理4广州市白云区白云湖街道夏茅村地面塌陷1131448.0231343.0大型较差小型3812661.6李静查监测5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夏良村龙归硝盐矿区地面沉降1131828.4231735.1特大型较差大型12001200彭松查监测6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后山滑坡1131448.2231645.2大型较差大型200500黄宝查监测7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金盆村九曲径路10-40号西南侧边坡崩塌1132314.0231936.0大型较差大型1201200陈章程治理8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华坑村二巷6号-十巷7号西北侧边坡崩塌1132745.023190.0大型较差大型1021300陈章程治理9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良口镇团丰村东洞社西北侧边坡滑坡1134028.0234742.0大型较差大型297500黄伟查监测附表3 广东省2018年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序号隐患点(片)位置灾 害 类 型坐 标灾害体规模灾害特征威胁对象监测人联系电话预防要求及防治对策稳定性危害性威胁人员(人)潜在经济损失(万元)10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良口镇胜塘村一社文竹窝黄灿新、邓阳春宅南东侧边坡崩塌1134424.0234524.0大型差大型135350徐石查监测11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鳌头镇山心村高丰队高社明宅南侧、西侧崩塌1131821.0233833.0大型较差小型130400高记查监测12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温泉镇龙新村水口一社边坡崩塌1134123.0233316.0大型差大型187600李雪查监测13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良口镇和丰村张洞21号东侧边坡滑坡113421.0234824.0大型较差小型115500黄清查监测14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吕田镇鱼洞村二社罗发波宅北东侧边坡滑坡113119.0234646.0大型差大型106260罗发查监测15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从化市温泉镇中田村沈山下社南侧边坡崩塌1134310.023376.0大型较差大型104500郑勇查监测16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和睦村大岭围南西侧边坡崩塌1133813.0233424.0大型差大型140380黎国查监测17广州市从化区从化市江埔街长和化工厂边坡滑坡1133536.023322.0大型差大型100300周志查监测18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海塱村大灶佛南东侧边坡(G105国道旁)崩塌113357.0233426.0大型差大型1003000钟榕查监测附表3 广东省2018年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序号隐患点(片)位置灾 害 类 型坐 标灾害体规模灾害特征威胁对象监测人联系电话预防要求及防治对策稳定性危害性威胁人员(人)潜在经济损失(万元)19珠海市香洲区狮山街道珠海市第二中学学生公寓(男生)后山北西侧边坡崩塌1133433.022164.0大型较差大型150150冯健划治理20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官坑滑坡1162050.0232527.0中型差大型820800邱俊程治理21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莲新居委石门山仔雷滑坡1163655.0231126.0中型较差中型250300李桂查监测22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徐寮大坑崩塌116215.0232416.0中型较差中型250300许仁查监测23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头埔村中寨后洋地面沉降1162515.023213.0中型较差中型159100创查监测24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溪美寨后洋地面沉降1162424.0231951.0小型较差小型125130翁秋查监测25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新厝寨外北洋地面沉降1162355.0231939.0中型较差中型100300黄雁查监测26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鹤丰村地裂缝1162525.0231342.0大型差大型4901500倪儒迁避让27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鹤联村地裂缝1162154.0231132.0大型差大型3981000庄汉迁避让附表3 广东省2018年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序号隐患点(片)位置灾 害 类 型坐 标灾害体规模灾害特征威胁对象监测人联系电话预防要求及防治对策稳定性危害性威胁人员(人)潜在经济损失(万元)28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水美村东侧山体滑坡1161911.02374.0大型较差大型2001800李和程治理29汕头市南澳县深澳镇圆山村崩塌117334.0232646.0大型差大型106240王财查监测30韶关市武江区西联镇光华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装配车间西侧滑坡1133122.0244636.0大型较差中型280 3000陆弈程治理31韶关市武江区西河镇广东省核工业华南高级技工学校滑坡滑坡1133434.0244634.0大型差中型250 300林远查监测32韶关市武江区重阳镇妙联村委会观音山村滑坡1132638.0244952.0中型较差中型228200刘明查监测33韶关市武江区西河镇松菀小区后山崩塌崩塌1133436.0244847.0中型较差中型100 500伍神查监测34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马鞍山东部太子城后山崩塌崩塌1133547.0244118.0特大型差大型1000 10000潘永查监测35韶关市乐昌市坪石镇金鸡村金鸡岭崩塌崩塌113249.0251721.0大型差大型300021000李和查监测36韶关市乐昌市黄圃镇东村村海堂岭组滑坡1131130.025277.0大型较差大型2221000邓土查监测附表3 广东省2018年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序号隐患点(片)位置灾 害 类 型坐 标灾害体规模灾害特征威胁对象监测人联系电话预防要求及防治对策稳定性危害性威胁人员(人)潜在经济损失(万元)37韶关市乐昌市白石镇水井村茶坳背滑坡滑坡1131448.0252915.0中型差大型133 210张文查监测38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鲜明八一小学滑坡滑坡1131642.0244612.0大型差大型1100 200潘启查监测39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必背村委必背口村滑坡滑坡1131641.025042.0特大型差大型1080 10000邓伟查监测40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岭溪村朱屋组滑坡滑坡113150.024462.0中型差大型230 700张亚查监测41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东田村委会红星村小组滑坡滑坡1131234.0245334.0小型差小型186 253.5赵天查监测42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桂坑村委甲田一、二村滑坡滑坡1131821.025111.0小型差小型162 600盘才查监测43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桂坑村委桂坑尾滑坡滑坡1131817.0245929.0中型差小型144 300盘天查监测44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大塘坑一村后山滑坡113231.025027.0中型差大型132 600盘才查监测45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大塘坑村二村滑坡隐患点滑坡1132323.02508.0中型差中型123 96盘兴查监测附表3 广东省2018年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序号隐患点(片)位置灾 害 类 型坐 标灾害体规模灾害特征威胁对象监测人联系电话预防要求及防治对策稳定性危害性威胁人员(人)潜在经济损失(万元)46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健民村委青岗村丽宫温矿泉有限公司员工宿舍滑坡滑坡113175.0244438.0小型差小型117 150张查监测47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钨英村牛婆洞组滑坡滑坡113211.0243049.0小型较差中型103 350李土查监测48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民族实验小学崩塌崩塌1131624.0244613.0中型差中型288 500袁振查监测49韶关市南雄市界址镇大坑村松山村小组滑坡滑坡1144126.025164.0中型差中型208 500叶逢查监测50韶关市南雄市澜河镇上澜村牛麻坑滑坡滑坡114713.0251225.0中型差中型192 250曾庆查监测51韶关市仁化县丹霞街道仁化中学宿舍楼后山滑坡1134428.02553.0大型差大型18001200何国程治理52韶关市仁化县扶溪镇扶溪镇扶溪中学滑坡1135116.0251310.0中型较差大型517 450刘季程治理53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五一村贵地地面塌陷地面塌陷1133821.025620.0特大型差小型139 576邓诗查监测54韶关市仁化县周田镇平铺村扦菖扶滑坡滑坡1134828.0245753.0中型差中型123152张继查监测附表3 广东省2018年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序号隐患点(片)位置灾 害 类 型坐 标灾害体规模灾害特征威胁对象监测人联系电话预防要求及防治对策稳定性危害性威胁人员(人)潜在经济损失(万元)55韶关市仁化县红山镇鱼皇上围坑崩塌(隐患点)崩塌113377.0251420.0小型较差小型106 380袁远查监测56韶关市新丰县黄礤镇黄沙坑村东坑坝泥石流泥石流114652.024103.0大型较差大型330 121.7潘振查监测57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涝洲水李屋削坡建房滑坡滑坡114116.0245944.0中型差中型177354李四查监测58河源市紫金县黄塘镇锦口村黄屋嶂滑坡1145522.023415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