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学的境遇 春秋时期 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 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 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 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 正统思想 第二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 汉武帝的 贤良对策 1 背景 汉武帝 吸取秦亡短期而亡的教训 西汉前期的皇帝都比较重视人才汉武帝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但存在许多社会问题 北方和南方经常边境不宁 王国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国家统一 迫切需要人才 背景 第二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 汉武帝的 贤良对策 1 背景 2 贤良对策 贤良对策 汉武帝令中央有关部门和各郡县 推荐既贤良又有才能的知识分子 汉武帝亲自拟定有关的时政问题进行策问 第二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 汉武帝的 贤良对策 1 背景 2 贤良对策 3 作用 作用 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政治 经济和军事的发展 董仲舒等人通过这一途径进入政府官员行列 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第二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 汉武帝的 贤良对策 二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 董仲舒的生平 董仲舒生平 生活在西汉文 景和武帝朝代博览群书 专心致志三次应对汉武帝策问 天人三策 受赏识 为官汉代儒学代表 大学问家创制新儒学思想晚年著 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 书影 第二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 汉武帝的 贤良对策 二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 董仲舒的生平 2 新儒学体系的形成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实质文化专制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儒学披上神学外衣 仁政 限田 薄敛 省赋役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三纲五常 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糅合道家 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和仁政思想 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 董仲舒的 新儒学思想 第二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 汉武帝的 贤良对策 二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三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 汉武帝的措施 措施 思想上 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上 汉武帝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教育上 汉武帝兴办太学 让天下文士学习儒家经典 第二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 汉武帝的 贤良对策 二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三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 汉武帝的措施 2 教育状况 儒家经典 五经 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 教育被儒家垄断 兴办太学 太学生学完五经考试合格后到政府任职 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为官的局面 大大提高了儒学地位 汉武帝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 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教育状况 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结果 儒学为什么能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思考题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统治思想 主要是因为 a 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b 儒家提出了 君权神授 的理论c 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d 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天命观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其一 相信神灵经常关心并干预包括自然进程和社会人事在内的世界事务 其二 相信神灵具有必要的智慧 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显示他的意愿 其三 相信神灵具有实现其安排和意图的超自然力量和权能 一 传统观念中对 天 的敬畏 对 天 的敬畏维护了人的道德 人命关天 的观念维护了对生命的珍视 天人合一 的观念则有效的保护了自然 二 天命观 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在对天的敬畏中派生出 天命观 以及 善恶有报 认命 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 现在被某些人理解成 面对困境的消极与无可奈何 事实上 认命 的真正意义是 尽人事 听天命 或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孔子提出 死生由命 富贵在天 却仍然在54岁时辞去鲁国大司寇的职位 周游列国14年 推行王道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里并无消极避世的含义 在个人生活中 认命的思想并不否认个人奋斗 仅仅是对人生中不可抗力的解释 易经 有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种观念让人努力行善 为自己今后的生活乃至子孙后代积累功德 相信命运与报应 让人能够努力行善 看淡欲望 顺天而行 不会为逞一时之强而不计后果 这种思想更让人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何谓 天人合一 天 指宇宙万物 人 就是指人类 合 就是相互联系 相互融合 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状态 一 就是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 思想告诉我们 人是宇宙万物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 人应遵循客观万物的运行规律 儒家所讲的 天 一直保存了西周时期 天 的道德含义 天 具有道德属性 道家所讲的 天 则是指自然 不具有道德含义 儒家的 天人合一 大体上就是讲的人与义理之天 道德之天的合一 道家的 天人合一 就是讲人与自然之天的合一 董仲舒认为 天与人交相感应 所以人的道德或不道德都会从天那里得到赏或罚 董仲舒认为 天和人同类相通 相互感应 天能干预人事 人亦能感应上天 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 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 不仁不义 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 如果政通人和 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三纲五常论 三纲 是指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要求为臣 为子 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 父 夫 同时也要求君 父 夫为臣 子 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 父子 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 即仁 义 礼 智 信 是用以调整 规范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和仁义礼等伦理道德观念 孟子进而提出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的 五伦 道德规范 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 贵阳而贱阴 的阳尊阴卑理论 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认为 在人伦关系中 君臣 父子 夫妻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 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 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 君为主 臣为从 父为主 子为从 夫为主 妻为从 亦即所谓的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这三纲 孔子提出 仁 义 礼 孟子延伸为 仁 义 礼 智 董仲舒扩充为 仁 义 礼 智 信 后称 五常 这 五常 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 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三纲五常 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 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 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 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 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 起着规范 禁锢人们思想 行为的作用 2000多年来 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 当然 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 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三从四德 所谓的 三从 是指 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 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 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 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 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 孝敬长辈 教育幼小 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 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 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 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这里的 从 并不是表面上的 跟从 之意 而是有工作性质的 从事 之本质 所谓的 四德 是指 德 容 言 工 就是说做女子的 第一要紧是品德 能正身立本 然后是相貌 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子竞技行业电竞赛事与电竞全球化研究报告
- 2025年生物科技行业生产技术革新及产品应用分析报告
- 2025年教育科技行业在线教育AI辅助教学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医学中医诊断治疗常识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要点考察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国家电投集团吉电股份招聘1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湖南高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派遣员工1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国家管网集团福建公司秋季校园招聘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甘肃省“带编入企”引进高层次人才257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校园安全防骗培训课件
- 2025建筑二次结构木工劳务合同范本
- GB/T 46105-2025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核算指南
- 李光平-哈工大-机械工程材料单元1课件
-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以XX小区为例
- 第一讲-决胜十四五奋发向前行-2025秋形势与政策版本-第二讲-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2025秋形势与政策版本
- 红楼梦第九回课件
- 学堂在线 现代生活美学-花香茶之道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民航西藏空管中心社会招聘14人(第1期)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2025年职业病医师资格认证考试
- Unit4《Lesson 3 I am proud of my father》教案-2025-2026学年冀教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5年川教版(2024)小学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附目录P11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