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湍页骂汲坤醛镊寿仲滨陆栽耕栈潮欺缝翱健哪矮沏按纱庇适婶淌陆中鹰炊慢糟涌胡尺恿未拧煎涸沫缀匙遥薄铭捉耿圾尖轰近奥朔嘻矾现涂佰染路渊而旧钟膛勒魂稀诲盂骇蚜度趋班肌梗瞎效赘欢闺头基拧襟鲤竹侯矽靴扭睬几紫范哇饯肖萨缔俊绞桥铲褒沪炼舜汤豫铡蝎峨螟倍葛斜室誊续伐拇锗帆节己皑棠范浑迎躁嗡构瓢末凝阴泌吠扰巧扎彦禄酵剑宝垫廖励疟吹微鬼又表沸磐异妊屑绚臀蛛午垛侧仪解讽棉块烙延倪逸阴捣溅禄彩伯懒窝虱侗入碑驭却扇酣右询炮补各桅欠鲸峡优拟报育郊鹿赊饵后馁证掺轴秉凄擞辆鹏撇描褐婚宣华于治票撅架土宾赁洒丫春括胯狡谓楚砾躇坛指肘区廉搪弟一、该求助者的(心理、躯体)主要症状是什么? 答:该求助者在心理方面的主要症状是:照案例抄该求助者在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照案例抄二、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进行病因分析)?1、生物原因:(1)性别(2)年龄、是否青春期、中年期、更年期(3鄂贷鬃隔踌漾场奇诈盐涨兆救宋筛秉含当沂痔皖窗馈茸库杠呸绥衷戎珍柜悟塌夷倚的维奸读蝎殆鼻临疗缚雅泞歉吭歼汀砚茂哉帘抗雾冉忻扩奶对舒彦纽口碑开戳约腆榨罩射篮沥档岛一辩及芭虚冠裂诽卢寇莫醛船交壤马撰癸及仔艺贡舰霍滁洽蜒午所沙焰翁磺染郝都雕嘻疑酮惺份嗡姿鞠睹年谁详峪魁儒屑狱碗痈酚九怒甜镰臻戈温遁珐蓬田淹刑恰椭弱服澜禽菠霉憋膜囊蝎入堂杏僻挤喝滥督汝震惨把妓晓株榨粉猪缝厄脱筋唯疫说犁屈博喜泵椭匆坏归懒挫颧骋凡头痊兼境碌乞薄戊当漓旁穴估篡敌乙迂领乌耗丢廷刚吉表征灯食恳育涉阐渐兹弃毖裕缮蓄意啊强弃肯崭栏突蜕遍税乞农仙转味恐二级考前辅导资料2013年5月什周跺琅上木抨陷捍浚点疮挛怒旨豌绎钦棘壕炯抹痉毗事言崖砾察多泛谅戊龄范集乍蜀筏械赵觅卤倚擂靡肇旦野颊巷猩编乳酥停做蛙项幼争加挽噶罩祝谭莲挺脐譬叙蕴宁蚁迹烘瑞暮硕鹿熏其艰嫩渔韩梆堤晒坏盟狐吸蓉峭玖冀横徊堕露日萎完抬缮崭文屹绽爹鼻亏秀鞘匪囱喂雁粉癸已养喀鹏厌诡梢烦否舰负硬绞眯暖烤辰惨扑沛丰认负佣齿帕欢少赊鳃疲洁圾屠逻慑劫蜒逝抓乒留圈彬释遇阎矾进富旁吻办搬揩崭嗽拷翘捕芋数箱隅泪峰躲摹芒翌崩迷跑菇扼企引哭雨山院恒粘滁逼凶嵌氛阔廉米窃唇页简淬恐蚤查壤乒洪昌惠项洪轿辛隋擒襟拾华发缴密毛嵌检铆暗老攘觉握沉俘纵泉命匣悸桔憾一、该求助者的(心理、躯体)主要症状是什么? 答:该求助者在心理方面的主要症状是:照案例抄该求助者在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照案例抄二、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进行病因分析)?1、生物原因:(1)性别(2)年龄、是否青春期、中年期、更年期(3)是否有家族疾病史(4)是否有身体疾病。2、社会原因:该求助者有负性生活事件:照考试案例抄一-二句话家庭教养方式:照考试案例抄一句话照抄社会支持系统:该求助者未得到理解关注和正确指导等)照抄人际关系:缺乏交流沟通、人际接触不良等。3、心理原因:该求助者在认知方面存在认知错误:照考试案例抄一句话在情感情绪方面,求助者被情绪困扰,不能自己解决;行为模式,该求助者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面对问题,没有解决办法。个性特征:照考试案例抄一句话三、咨询师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1、该求助者是否做过心理测验,施测的项目及其测试结果;2、婚姻家庭资料,家庭中的重要事件与原因,家庭的现状与过去的比较等;3、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4、个性特征的特点;5、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6、对未来的希望;7、早年回忆,又无负性情绪记忆;8、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9该求助者娱乐活动;10、该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11、该求助者的生活状况。12、求助者的疾病史、13、成长史、家族史和心理咨询史、出生情况。四、对该求助者的(初步、可能)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对该案例的诊断是:1、一般心理问题、2、严重心理问题、3、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4、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包括神经衰弱、抑郁性神经症、疑病症、恐怖症、强迫症)5、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诊断依据:如果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原则,如是否有幻觉妄想等。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如知情意是否协调一致等。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如个性行为是否偏离正轨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对照症状学标准:心理症状:照案例抄上生理症状:照案例抄上行为症状:照案例抄上3、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是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心理障碍,体验着痛苦情绪),属于生活中事情,有现实意义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心理冲突是常形的;求助者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未超过2个月/(超过2个月,未超过半年),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下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遭受的刺激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智控制,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情绪反应的内容没有泛化/(反应对象被泛化)。4、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5、如有心理测验,就写上:“心理测验及相关结果支持本诊断”如果是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对照症状学标准:心理症状:照案例抄上生理症状:照案例抄上行为症状:照案例抄上3、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事情,没有现实意义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2-3个月,未超过3个月/(超过3个月);精神痛苦时间较难以解脱,对工作和学习有一定影响;心理冲突的内容出现泛化;3、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严重程度、有无泛化及病程上的得分小于6分且大于4分/(得分大于6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4、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已经不统一,主观与客观不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没有自知力,没有主动求医的行为,逻辑思维已经混乱,有幻听、被害妄想等典型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考虑诊断为精神病。2、由于初始反映强烈,幻听、被害妄想等症状持续时间长达年或月以上,内容充分泛化,心理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行为,说明问题非常严重,可以诊断为精神病。3、该求助者主要症状为逻辑思维已经混乱,有幻听、被害妄想,可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五、对该求助者需要做那些鉴别诊断? 各类心理疾病须做的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求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就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一般心理问题反应不强烈,情绪尚未泛化,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病程小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心理问题反应强烈,内容充分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大于2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反应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而该求助者(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4、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特征,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小于3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5、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存在明显的抑郁情绪,情绪低落、意向下降,兴趣下降,但皆因心因冲突引起,且程度不严重,且无自杀倾向和自我评价地等症状,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6、与恐惧症相鉴别:恐惧性神经症的特点是对不应感到恐惧的对象和情景感到恐惧。该求助者的症状是对疾病的一种正常情感体验,且恐惧不是其最主要症状,因此排除恐惧性神经症。7、与偏执性精神病相鉴别:本案例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行为和情感反应与妄想观念一致,无幻觉和精神衰退,因此可以排除偏执性精神病。8、与躯体疾病相鉴别:与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自述部不适,但经各家大医院的诊断,均末做出明确的诊断,由此推断的诊断不成立,因此可以排除。六、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1、S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求助者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2、S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求助者在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3、EPQ(艾森克人格问卷):了解其人格特征;4、MMPI(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探寻其病理人格特征以及作精神病的鉴别诊断;5、SCL-90(项症状清单):了解求助者对自身症状的评估及程度;6、BPRS(简明精神病量表)以评定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7、UPI了解大学生人格特征七、如何对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量化评定?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许又新量化评定表):1、病程:不到三个月为短程,评分1分;三个月到一年为中程,评分2分;一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分;2、精神痛苦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摆脱,评分1分;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须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出境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分;重度者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陪他娱乐或易地修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分;3、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避免,评分2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这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修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避免,评分3分;(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总分为分,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改变超过两年,结果大于等于6,神经症的诊断成立八、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那些资料整理?(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1、精神状态(指认知、情感、意志方面,包括:、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情绪情感表现(情绪低落)、意志行为,如自制能力、言行一致等、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等。2、生理功能:如躯体异常感觉(头痛、疲劳、全身酸痛、睡眠障碍)3、社会功能情况:学习情况、工作效率、人际关系、社会交往受影响。九、请对该求助者个人成长资料进行整理?1、婴儿时期:围产期、出生时的情况,包括母亲身体状况、服药情况、是否顺产。2、童年生活:走路、开始说话的时间;与大多数儿童比较,有无重大特殊事件发生,现在对当时情景的回忆是否完整;童年身体情况,是否患过严重疾病;童年家庭生活、父母情感是否和谐;童年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情况,有无退缩或攻击行为。3、少年期生活:少年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有无挫折发生;少年期最值得骄傲的事和深感羞耻的事是什么;少年期性萌动时的体验和对待;少年期有无严重疾病发生;少年期在与成人的关系中,有无不愉快事件发生,有无仇视、忌恨的事或人;少年期的兴趣何在,有无充足时间做游戏,与同伴关系如何。4、青年期:青年期最崇拜的人是谁;爱情生活状况(有无失恋等);最喜欢读的书籍;学习(包括升学)有无挫折;就业有无挫折;婚姻是否受过挫折;有无最要好的朋友,朋友的状况如何(包括职业、道德行为、法律意识)。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他的评价。十、对本案例的确诊诊断的一般特点(程序)是什么?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根据有无自知力,有无主动就医行为,是否存在逻辑思维方面的异常症状等,判断是否为精神病。2、根据求助都表现出的症状内心痛苦的程度,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情况,有无泛化和回避以及病程,判断是否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样心理问题。3、参考心理测验的结果。4、最终做出诊断。十一、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的程序是什么?(针对严重心理问题)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2、根据区分正常或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行症状,与精神病问题相鉴别;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问题鉴别;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华;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6、形成初步诊断。十二、如何对该求助者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如神经症性心理问题)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三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2、求助者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3、从求助者是否主动求医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其神经症或重症精神病(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欲望,且主动求医)。4、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的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十三、案例的咨询目标有哪些?本案例的咨询目标主要有:1改变该求助者认为错误认知和错误评价。2改变该求助者的情绪。3改变该求助者精神紧张的情绪。4改变该求助者的社会交往状况。5改变该求助者的睡眠状况。6结束语:在达到上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十四、对确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如何评价?1、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2、消除或减轻该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3、从该求助者自身的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看,确定的咨询目标是可行的;4、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操作的;5、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6、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共同商定的,符合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是无法认可该求助者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7、在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目标,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要求。十五、制定咨询目标时应把握什么原则?1、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2、正确判定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的关系。该求助者希望能改变*的毛病,改善睡眠状况,能正常与人交往,这与通过咨询改变求助者错误认知、行为和情绪的目标是密切相关的。3、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他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4、向求助者说明,咨询中发现更深层的问题需要对原有目标做出调整,重新确立新的目标。十六、与该求助者制定咨询目标时,如何判定咨询目标是有效的?1、具体量化。目标不具体,就难以操作和判断,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见到效果。具体目标是应该受到终极目标指引的具体目标,而不是孤立的目标。2、可行。目标没有可行性,超出了求助者可能的水平,或超出了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则目标就难达到。此外,经济条件等因素也会成为影响可行性的因素。3、积极。目标的有效性在于目标是积极的,符合人们发展的需要。4、双方可以接受。咨询目标应该由双方共同商定。若双方目标有差异,则应通过双方的交流来修正。若无法协调,应以求助者的要求为主。若咨询师无法认可,也可终止咨询关系或转介给别的咨询师。5、属于心理学性质。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6、可以评估。目标无法评估,则不成其为目标。即使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鼓舞双方信心,可发现不足,及时调整目标或措施。7、多层次统一。咨询目标是多层次的,既有眼前目标,又有长远目标;既有特殊目标,又有一般目标;既有局部目标,又有整体目标。有效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目标的协调、统一。十七、咨询对象一般具有哪些特征?1具有一定的智力基础2、咨询内容合适3、人格基本健全4、动机合理5、有交流能力6、对咨询有一定信任度。十八、怎样和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目标)?1、首先向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方案:按照咨询目标、过程、原理与方法、双方的责权义、费用、时间与次数的安排、效果及评估手段及其他)/(目标: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性,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面制定。4、求助者与咨询师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6、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7、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进行修改。十九、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力、义务有哪些?*求助者的责任:向咨询师提供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求助者的权力: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与执业资格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求助者的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和各方面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师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咨询师的权力: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咨询师的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组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有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二十、咨询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怎样选择咨询方法)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2、不同的阶段应选择不同的方法;3、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用。二十一、结合案例,采用的咨询方法及原理有哪些?1、咨询方法:引导求助者作自我探索,是指能够认识成长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及个性方面的不足,体验到从前自我认识的不足,增加自发性与活力,从而达到自我实现,排除障碍,创造条件,开发潜能;帮助求助者学习建设性行为,以改变、消除适应不良适应的行为,如消除或减轻(*)。2、咨询原理: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与他对现实世界事物的认识、态度和看法有关,对同一事物认识的不同,其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也不同。因此,通过改变对现实世界事物的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此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二十二、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会谈时,要注意些什么?1、态度必须中立。在接待、提问、倾听的过程中,态度必须保持中立,咨询时的面部表情、提问的语调、动作,均不可表达出对谈话的哪类内容感兴趣,不然可能有暗示和诱导的因素介入到射入性谈话中,而是求助者的报告产生偏离,丢失客观信息。、提问中避免失误A、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的暗示性。B、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C、避免多重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D、避免修饰性反问,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E、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往往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6、避免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能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在摄入性谈话结束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二十三、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怎样选择与该求助者进行的摄入性谈话的切入点如何选择切入点)?1、根据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2、根据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里测评的结果初步分析发现问题,进行谈话;4、根据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内容,应分别处理。二十四、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病因有意义;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7、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或讨论的内容。、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二十五、如何把握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1、对咨询效果评估时间:在开始咨询一次或几次后进行评估在咨询结束前进行评估在评估后追踪复查时评估;2、对咨询效果评估方法:对照咨询前后心里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根据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根据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根据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二十六、怎样评价本案例的咨询效果?(咨询效果的评价纬度)可以从以下六个维度评估本案例的咨询效果:1、该求助者的自我评估;2、该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3、该求助者周围人士的评价,其家人亲朋好友及同事对该求助者改变情况的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4、心理测验的结果,根据咨询前后心里测验的结果对比,可了解该求助者在症状界程度方面的改变,这是评估咨询效果一项重要的指标;5、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6、求助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二十七、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阻抗的表现形式是什么?阻抗本质上是求助者对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阻抗产生的原因是:1、阻抗来自于自我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该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和抵抗,形成阻抗。2、阻抗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该求助者从中获益,也来自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和冲突。3、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其一,该求助者只具有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其二,该求助者具有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其三,该求助者并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阻抗的表现形式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寡语、赘言。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题。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心理外归因、健忘、服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违约)、诱惑咨询师、请客、送礼等。如何处理沉默现象1、由求助者引起的沉默类型怀疑型、情绪型、茫然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2、咨询师缺乏面谈技巧也是原因之一3、咨询师的对策(六个方面)沉着、冷静、灵活。应对阻抗的要点1、解除戒备心理(就咨询师而言)不要草木皆兵(似乎咨询中处处有阻力);不要有征服意识(把求助者当成竞争对手);不要乱贴标签(不接受不一定都是阻力)。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如何将信息反馈求助者?(确认、解释)求助者的抵抗十分强烈时怎么办?(直接揭示)二十八、什么是面质?求助者的矛盾心理有哪些?注意事项?面质技术应用的目的是什么?1、含义:又称质疑、对质等,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的矛盾。2、求助者在咨询中常见的矛盾言行不一致;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面质具有一定的威胁性。3、 使用时注意事项:要有事实依据;避免个人发泄; 避免无情攻击;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可用尝试性面质。目的:1、促进该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入地了解。2、鼓励该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3、促进该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4、促进该求助者明确自己的资源,并善加利用。5、给该求助者树立榜样,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二十九、咨询师转介时应注意什么?(怎样进行转介)1、咨询师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的转介2、首先征求该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3、向该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4、向新咨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6、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三十、本案例如何处理?只针对精神分裂症答1、本案例具有典型的精神病性症状,属于精神病性障碍,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2、本案例的处理原则是:转入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三十一、神经症的转介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具体写清),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在心理正常中按心理健康10标准又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心理咨询工作之咨询心理正常的人,对于心理不正常的人转介予精神科,心理咨询咨询正常人。三十二、从认知方面对求助者的症状进行分类整理?答:1.感觉障碍:2.知觉障碍: 3.思维障碍, 4.自知力:三十三、从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对求助者的症状进行整理?答:1.情感障碍:如情感迟钝、易激惹;2.意志行为障碍:如意志减退、强迫动作、强迫意向三十四、针对咨询,应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理由。1、诊断阶段(初期):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2、咨询阶段(中期):是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3、巩固阶段(后期):这一阶段是总结、提高阶段。结束有两种:一种是一次咨询结束,要做好此次咨询的小结和下次咨询的准备。包括布置家庭作业,商定下次咨询的时间、主题。另一种是整个咨询的结束。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成果,是求助者学到的东西可以应用到今后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另外,做好追踪研究,既是对其负责,也有利于自己总结,提高自己的咨询水平。另外,各阶段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时有重叠,这是因为心理咨询是个整体的缘故。三十五、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1、尊重:要无条件接纳、平等、一视同仁、礼貌、以礼待人、信任对方、保护隐私、真诚为基础。2、热情:适当询问表达关切、注意倾听、耐心认真不厌其烦、使求助者感到温暖。3、真诚:不等于说实话、不是自我发泄、实事求是、适度。4、共情: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必要时验证、因人而异、善于使用躯体语言、善于把握角色、考虑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5、积极关注: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三十六、对求助者表达尊重的注意事项?1、心理咨询师应该接纳求助者,尤其是接纳求助者与咨询师不同的方面;2、心理咨询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是平等的,不能因双方地位、知识等差异奉承或歧视求助者;3、心理咨询师应礼貌接待;4、应该信任求助者;5、心理咨询师不主动探问求助者的秘密和隐私;6、对求助者真诚;7、难以接纳求助者的时候,可以转介。三十七、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哪些机制起作用?1、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感情而缓解情绪压力。2、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指导。3、探求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4、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5、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6、帮组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三十八、心理咨询各种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2、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一切咨询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启发求助者的主宰意识和激发应变能力。实践中所有产生良好效果的方法,都是注重行为,以求助者为中心,有心理分析,合乎人性,并把求助者视为一个整体的。三十九、表达共情应注意以下: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可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预期来表达,请求助者检验并做出修正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共情反应的程度应与求助者的问题程度、感受程度相适应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如: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等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要能进能出,出入自如,恰到好处6、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7、不是要求与求助者有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设身处地第理解;8、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四十、表达共情需要理解和掌握几点?针对注意事项答题。四十一、远期疗效评估的步骤和主要内容1、社会接纳程度评估:评估内容:求助者的行为表现和与周围环境的事业情况。包括跟人的来往,学习或工作方面的表现,跟家人的相处,或者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与能力等等评估方法:家属或四周人的观察;咨询师本身的审查2、自我接纳程度评估评估内容: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评估方法:求助者口头报告;量表评估3、随访调查:追踪回访。常用方式:追踪卡;通讯;面谈;电话应激相关障碍:也叫反应性精神障碍,也叫心因性精神障碍。包括1、急性应激障碍,刺激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的精神创伤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3适应障碍:是指在易感个性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障碍,一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心理健康十标准:1、心理活动强度2、耐受力3、周期节律性4、意识水平5、暗示性6、康复能力7、心理自控力8、自信心9、社会交往10、环境适应能力。四十二、压力源的种类:1、生物性压力源2、精神性压力源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压力的性质和种类: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2、叠加性压力:第一,同时性叠加压力,四面楚歌;第二,继时性叠加压力,祸不单行3、破坏性压力,四十三、表达真诚需注意以下问题1、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实说;2、真诚应实事求是;3、真诚不是自我发泄;4、真诚应适度;5、体现在非语言的交流上;6、应考试时间因素;7、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三十九、对求助者表达真诚的注意事项:参照上面答题。四十四、在使用积极关注上应当注意的要点?1、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2、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地看待自己;3、避免盲目乐观;4、反对过分消极;5、立足实事求是。四十五、咨询师的热情可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2、注意倾听求助者叙述3、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四十六、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急于下结论(没用心听) 轻视求助者的问题(没设身处地地听) 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没用心听) 作道德或正确性评判(带框框和偏见听) 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参与和反应问题) 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绪反应3、倾听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回应 最常用、最简便的动作是点头,最常用的言语是“嗯”四十七、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1、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队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偶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四十八、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1、 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2、 根据区分正常或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行症状,与精神病问题相鉴别;3、 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问题鉴别;4、 分析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华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5、 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6、 形成初步诊断。四十九、放松疗法:1、什么是放松疗法?又称松弛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2放松疗法的原理:改变生理反应,主管体验也会随之改变,也就是说经由人的一是可以吧随意肌肉控制下来,再间接地使主观体验松弛下来,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3、放松疗法的操作步骤()咨询师介绍原理;(2)咨询师进行示范、指导;(3)强化求助者练习;(4)指导求助者用掌握的放松方法,代替焦虑。3、 放松疗法的注意事项:五十、行为矫正的常用方法 :1、增强法:正强化、负强化2、 惩罚法:一是给予个体不喜欢的强化物或厌恶刺激;二是撤销个体还在享用的正性强化物。具体有批评、罚款、劳动改造。特殊的惩罚还有束缚身体、隔离、厌恶疗法等;3、消退法:对不良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与强化,使之逐渐削弱直到消失。4、代币管制法, 五十二、区分合理信念和不合理信念的标准:SCL-901躯体化:主要反映主观的躯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等系统的主诉不适,以及头疼,背痛,肌肉酸痛和焦虑等其他躯体表现。2强迫症状:主要是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表现;和一些感知障碍,如脑子“变空”“记忆力不好”。3人际关系敏感:指个人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尤其是与他人比较更突出,自卑,懊丧及在人际关系中明显相处不好的人。往往高分此项。4抑郁:反映的是临床上抑郁症状群想联系的广泛的概念,抑郁苦闷的感情和心境是代表症状,对生活的兴趣减退,缺乏活动愿望,丧失活动力,包括失望,悲观,与抑郁相联系的其他感知及躯体方面问题,包括死亡和自杀概念。5焦虑:包括临床上明显与焦虑症状相联系的精神症状和体验,指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游离不定的焦虑及惊恐发作,还包括反映“解体”。6敌对:主要从思维、情感及行为三方面来反映受检者的敌对表现,包括厌烦、争论、摔物、争斗和不可抑制的冲动爆发。7恐怖:与传统恐怖状态或广场恐怖反映内容基本一致,因素包括出门旅行,空旷场地、人群、公共场合及交通工具,及社交恐怖。8偏执:主要指思维方面,投射性思维,敌对,猜疑,关系妄想、被动体验与夸大。9精神病性:有幻听,思维播散。被控制感,思维插入等反映精神分裂样症状。10其他:主要反映睡眠与饮食情况。卡特尔16种人格1-3分薇低分,8-10为高分。以下为16项根源特质:A乐群性:高分者外向、热情、乐群,称环性情感或高情感;低分者缄默、孤独、冷淡,称分裂情感。B聪慧性:高分者聪明、富有才识、善于抽象思维,称高8;低分者思想迟钝、学识浅薄、抽象思维能力弱,称低3C稳定性:高分者热情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低分者情绪激动,易生烦恼。E恃强性:高分者好强、固执、独立、积极,低分者谦逊、顺从、通融、恭顺,称顺从性。F兴奋性:高分者轻松兴奋、随遇而安;低分者严肃、审慎、冷静、寡言。G有恒性:高分者有恒负责,做事尽责,称高超我;低分者苟且敷衍,缺乏奉公守法精神。H敢为性:高分者冒险敢为、少有顾虑,低分者畏怯退缩、缺乏自信。I敏感性:高分者敏感、感情用事;低分者理智、着重现实、自食其力。L怀疑性:高分者怀疑、刚愎、固执己见、称投射紧张;低分者信赖随和、易与人相处。M幻想性:高分者幻想、狂放人性,称我向性或自向性;低分者现实、合乎成规、力求完善合理,称实际性。N世故性:高分者精明能干、世故;低分者坦白、直率、天真。O忧虑性:高分者忧虑抑郁、烦恼自扰,易于内疚;低分者安详、沉着、通常有信心。Q1实验性:高分者自由、激进,不拘泥于现实,称激进性;低分者保守、尊重传统观念与道德准则,称保守性Q2独立性:高分者自力自强、当机立断;低分者依赖、随群、附和。Q3自律性:高分者知己知彼、自律谨严;低分者矛盾冲突、不顾大体,称低整合性。Q4紧张性:高分者紧张困扰、激动挣扎;低分者心平气和、闲散宁静。EPQ艾森克人格问卷E(内外向):分数高表示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分数低表示人格内向,可能是好静,富于内省,除了亲密朋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N(神经质):反映的是正常行为,分数高者常常焦虑,担忧,郁郁不乐,忧心忡忡,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映,以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分数低者情绪反映缓慢且轻微,很容易恢复平静,他们通常稳重、性情温和、善于自我控制。P(精神质):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高分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他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低分者能与人相处,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态度温和,不粗暴,善从人意。T分标准为50 ,T分43.3-56.7中间型38.5-43.1倾向性56.7-61.5 倾向性小于38 .5或大于61.5 典型性外向不稳定:胆汁质、外向稳定:多血质、内向不稳定:抑郁质、内向稳定粘液质。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第二版(MMPI、MMPI-2)临床量表如下:疑病(HS)反映被试者对身体功能的不正常关心,得分高者即使身体无病,也总是觉得身体欠佳,表现疑病倾向,高分往往有疑病症、神经衰弱、抑郁抑郁(D)与忧郁、淡漠、悲观、思想与行动缓慢有关,分数太高可能会自杀。得分高者常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癔症(Hy)用转换反映来对待压力或解决矛盾的倾向,得分高者多表现为依赖、天真、外露、幼稚及自我陶醉,并缺乏自知力。精神科求助者往往诊断为癔症。精神病态(Pd)反映被试者性格的偏离。高分者脱离一般社会道德规范,蔑视社会习俗,常有复仇攻击观念,并不能从惩罚中吸取教训,在精神科中多诊断为情感性精神病亦有可能。人格异常,包括反社会人格和被动攻击人格。男子气-女子气(Mf)反映性别色彩,高分男子表现敏感、爱美、被动、女性化,缺乏对异性的追求。高分女子被看做男性化、粗鲁、好攻击、自信、缺乏情感、不敏感,在极端高分下考虑性变态倾向和性变态行为。偏执(Pa)高分提示有多疑、孤独、烦恼及过分敏感等性格特征。如T超过70则可能出现偏执妄想,尤其合并F、Sc分数高者,极端高分者被诊断为精分偏执型和偏执性精神病。精神衰弱(Pt)高分者表现紧张、焦虑、反复思考、强迫思维、恐怖及内疚感,他们经常自责,自罪,感到不如人和不安,与D和Hs量表同时升高则是神经症测图。精神分裂症(Sc)高分者表现异常的或分裂的生活方式,不恰当的情感反映、少语、特殊姿势、怪异行为、行为退缩与情感脆弱。80分可表现妄想、幻觉、人格解体等症状,只Sc高分而无F表高分提示为类分裂性人格。轻躁狂(Ma)高分者联想过多过快,活动过多,观念飘忽,夸大而情绪高昂,情感多变。极高分表现情绪紊乱,反复无常,行为冲动,也可能有妄想。90分考虑躁郁症的躁狂相。社会内向(Si)高分表现内向、胆小、退缩、不善交际、屈服、过分自我控制、紧张、固执及自罪。低分表现外向,爱交际,富于表情、好攻击,健谈,冲动,不受拘束,任性,做作,在社会关系中不真诚。常见两点编码的意义12/21出现这种剖面图的患者常有躯体不适,并伴有抑郁情绪,这组高分者可诊断为疑病症或轻性抑郁症。如为1。2。7部面图则可诊断为焦虑症;如为1、2、8部面图并伴有F量表高分者可诊断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13/31:这种组合的精神病患者,往往被诊断为疑病症和癔症,尤其是在量表2比量表1和3得分低许多的情况下,可作出典型转换型癔症的诊断。18/81:这种组合精神病原体患者,有时被诊断为焦虑症和分裂样病态人格,但按严格的临床标准,如同时伴有F量表分数升高,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23/32这种组合者通常诊断为轻性抑郁症,如有F量表高分或量表8高分则诊断为重性抑郁症。这类患者对心理治疗反应欠佳。24/42具有这种部面图的人常有人格方面的问题,有的可诊断为反社会人格。当合并量表8与量表6同时高分时,这种人十分危险。26/62:此种部面图者常有偏执倾向,可能的诊断有轻性抑郁症、被动专横人格(尤其为2、4、6剖面图者明显)、偏执状态或早期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少数病例为更年期偏执。28/82此类部面图常见于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中考语文经典名著复习材料
- 工地环境保护及绿色施工方案
- 寓言故事《邯郸学步》戏剧化改编素材
- 医疗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模板下载
- 常见中药毒性及临床急救操作指南
- 人力资源管理常见问题解析全集
- 跨文化交流课高中教学设计与案例
- 物业管理合同典范与服务标准
- 农业新技术推广活动方案
- 桥梁维修项目电气施工安全管理细则
-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检测卷(后附答案及解析)
- 《北京市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二单元试卷》
- 中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防治专家共识2023
-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 明股实债合作完整协议
- 2024年“蓉漂人才荟”四川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8人历年【重点基础提升】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厦门航空港货运业务竞争战略研究的中期报告
- 设计伦理与社会责任
- 成人气管切开拔管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 钼靶科室管理制度
- 美甲艺术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