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纳米微球技术产品和新型表面活性剂产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高科技纳米微球技术产品和新型表面活性剂产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高科技纳米微球技术产品和新型表面活性剂产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高科技纳米微球技术产品和新型表面活性剂产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高科技纳米微球技术产品和新型表面活性剂产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概述11 总则51.1 评价依据51.1.1 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51.1.2 地方政府及相关规划文件51.1.2 技术规范性文件61.1.3 建设项目文件、批复及工程有关资料文件61.2 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71.2.1 评价目的71.2.2 评价原则71.3 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81.3.1 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筛选81.3.2 环境影响识别81.4 评价标准91.4.1 环境质量标准9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101.5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21.5.1 环境空气121.5.2 地表水环境131.5.3 地下水环境131.5.4 声环境141.5.5 环境风险151.6 环境保护目标161.7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71.7.1 评价内容171.7.2 评价重点182 建设项目概况192.1 项目名称及性质192.2 产品方案192.3 项目建设内容192.4 原辅材料及生产设备212.4.1 主要原辅材料及用量212.4.2 主要原辅材料物化性质222.4.3 主要生产设备252.5 公用工程262.5.1 供水、排水262.5.2 供电、供热和供风272.6 劳动组织272.7 平面布置272.8 项目投资及进度273工程分析283.1 施工期工艺流程分析283.1.1 工艺流程分析283.1.2 污染影响因素分析283.2 高科技纳米微球技术产品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分析293.2.1 工艺原理293.2.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303.2.2 物料平衡323.2.3 水平衡333.2.4 污染物源强核算343.3 新型氟碳表面活性剂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分析343.3.1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343.3.2 物料平衡363.3.3 水平衡373.3.4 污染物源强核算373.4 超低界面张力驱油剂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分析393.4.1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393.4.2 物料平衡403.4.3 水平衡413.4.4 污染物源强核算413.5 环保型螯合剂(交联剂)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分析423.5.1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423.5.2 物料平衡433.5.3 水平衡443.5.4 污染物源强核算443.6 低伤害表面活性剂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分析453.6.1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453.6.2 物料平衡463.6.3 水平衡473.6.4 污染物源强核算473.7 运营期污染源强核算483.7.1 工程废气污染因素产排情况分析483.7.2 工程废水污染因素产生情况分析523.7.3 工程固体废物污染因素产生情况分析543.7.4 工程噪声污染因素排放情况分析553.8 非正常工况下污染源汇总563.9 项目污染源汇总56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74.1 自然环境574.1.1 地理位置574.1.2 地形地貌574.1.3 水文574.1.4 气象特征584.1.5 生态环境584.1.6 土壤594.1.8资源594.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94.2.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594.2.2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614.2.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65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6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665.1.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665.1.2施工废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665.1.3施工噪声影响分析675.1.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675.2 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685.2.1 预测方法685.2.2 有组织排放影响分析685.2.3 无组织排放影响分析705.2.4 非正常工况排放影响分析715.2.5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735.3 营运期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55.3.1 正常情况下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755.3.2 非正常情况下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755.4 营运期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55.4.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755.4.2 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805.4.3 正常情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815.4.4 非正常情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815.4.5 预测评价结论855.5 营运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55.5.1 噪声源强分析855.5.2 预测内容865.5.3 预测模式865.5.4 声环境影响预测875.5.5 达标分析875.6 营运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876 环境风险评价896.1总则896.1.1评价目的896.1.2评价内容896.1.3评价工作程序896.2 风险识别906.2.1物质风险识别906.2.2生产及储运过程风险识别926.2.3重大危险源辨识926.2.4评价工作等级936.2.5 评价范围946.3风险事故源项分析946.3.1国内外事故类比分析946.3.2 本项目典型事故956.3.3 最大可信事故概率分析966.3.4 事故源项分析966.4 环境风险事故后果预测966.5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986.6. 事故应急预案997 工程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007.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007.1.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1007.1.2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1007.1.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017.1.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1027.1.5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027.2 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1027.2.1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037.2.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037.2.3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047.2.4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分析1067.2.5 噪声防治措施分析1077.3 环保措施投资估算1088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108.1 环境损益分析目的1108.2 经济效益分析1108.3 社会效益分析1108.4 环境效益分析1108.4.1 环保投资与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hj)1108.4.2 环保费用(hf)1118.4.3 环境代价(hd)1118.4.4 环境系数(hx)1129 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计划1139.1 环境管理计划1139.1.1 环境管理目的1139.1.2 环境管理机构1139.1.3 环境管理内容1139.1.4 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立1149.2 环境管理要求1149.2.1 施工期环境管理1149.2.2 运营期环境管理1169.3 污染物排放管理1169.3.1 污染源清单1169.3.2 污染物排放总量1199.3.3 管理要求1199.3.4 排污口规范化管理1199.3.5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1209.4 环境监测计划1219.5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建议清单12110 评价结论与建议12310.1 建设项目概况12310.2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2310.3 本项目污染源及防治措施12310.3.1 废气12310.3.2 废水12410.3.3 噪声12410.3.4 固体废物12410.4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12410.5 环境风险影响12510.6 公众参与评价结论12510.7 环境影响评价综合结论12510.8要求和建议12510.8.1 要求12510.8.2 建议126附件:附件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件2、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天正石油技术有限公司高科技纳米微球技术产品和新型表面活性剂产品项目备案的通知;附件3、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用地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附件4、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天正石油技术有限公司高科技纳米微球技术产品和新型表面活性剂产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附件5、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 127概述1、项目实施的背景高科技纳米微球产品和新型表面活性剂产品是石油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助剂。高科技纳米微球产品是目前油田市场提高采收率、提高原油产量的一种新产品,该产品解决了低渗透油田、超低渗透油田通过调驱来提高采收率的问题。新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类特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该产品具有高表面活性(超低表界面张力)、高化学稳定性、高热稳定性,同时还具有卓越的憎水、憎油、防污功能及低成本。该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采油、钻井、原油降粘降凝、原油破乳脱水、消防灭火、集油及炼油等各种生产环节,对于提高采油率、保证钻井安全、提高原油质量、保护原油运输设备、减少环境污染等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几年国内外对油田助剂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其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利润空间较大。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加强,产品使用范围的扩大,以及国际市场需求的旺盛,未来产品的市场价格会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天正石油技术有限公司决定投资10685.71万元,在市工业区建设高科技纳米微球产品和新型表面活性剂产品项目。该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可以长期保持市场竞争力,并且可填补我国油田西部市场和省市场空白。2、项目的特点本项目属于精细化工类产品生产项目,生产过程中会有工艺废气和废水产生,本项目最主要的环境影响为生产工艺废气产生的影响。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部分原料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如管理不当,会产生一定的环境风险。根据项目特点,本次评价工作的重点内容为:工程分析、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3、项目相关判定(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产品属于石油开采中使用的助剂,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2013修正),属于鼓励类“十一、石化化工”中第14项“环保催化剂和助剂,纳米材料等新型精细化学品的开发与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目前已取得市发展和改革局核发的省投资项目备案确认书(项目代码:2018-610481-26-03-008662)。(2)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规划符合性分析见表1。表1 项目规划符合性分析名称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提升主城区和西吴新城区的核心主导地位,以装备工业园区、化工工业园区、食品工业园区、纺织工业园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建设为支点,加速西吴新城区建设,加快新城与主城联动步伐。本项目属于精细化工,位于市化工工业园区符合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关中地区按照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严格控制火电、水泥、钢铁、焦化、煤化工、冶炼、制浆造纸、果汁等项目,切实降低污染负荷。本项目不属于需严格控制的行业符合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经济开发区包括三大园区:装备制造工业园、化工园、食品园。做“新”装备、做“精”化工产业、做“大”食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食品精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强市崛起。本项目属于精细化工,位于市化工工业园区符合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对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占用的基本农田和耕地,需按照国家规定的土地政策进行土地复垦,争取做到“占补平衡,对占地面积较大,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的重点项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同时,根据规划方案制定详细的拆迁安置计划,妥善进行拆迁安置。本项目不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符合园区管委会要严格把好项目引进关。要求入园项目应符合规划,且有助于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鼓励引进轻污染或无污染的项目;严格禁止引进“两高一资”型企业以及排放持久性污染物、重污染物等企业入园。本项目符合化工工业园区规划,不属于“两高一资”型企业,不排放持久性污染物、重污染物符合针对该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设置园区发展目标,提高园区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园区企业排水水质,降低对渭河影响。专项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经评审批复后论证报告作为用水水源规划的依据。本项目生产用水循环使用,不外排符合(3)环境管理政策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环大气2017121号)、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咸阳2018年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1+3+35”方案、2018年铁腕治霾“1+3+33”行动方案相关要求相符性分析见表2。表2 环保规章和技术要求相符性分析相关环境管理政策与项目有关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气十条,国发 201337 号),2013年9月10日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本项目使用的大部分有机物原料沸点较高,不易挥发。少量挥发的vocs经集气罩收集、活性炭吸附处理后达标排放符合“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环大气2017121号)新建涉vocs排放的工业企业要入园区。新改、扩建涉vocs排放项目,应从源头加强控制,使用低(无)vocs含量的原辅材料,加强废气收集,安装高效治理措施。符合加快推进化工行业vocs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化工企业有组织工艺废气和非正常工况等源项整治,加强无组织废气排放控制符合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控。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家具、电子制造、工程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符合咸阳2018年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1+3+35”方案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符合2018年铁腕治霾“1+3+33”行动方案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符合(4)“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见表3。表3 项目分析判定相关情况结果表序号分析判定内容本项目情况符合性1生态保护红线项目位于市化工工业园区,根据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案(陕环函2017914号),本项目建设不涉及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案(陕环函2017914号)划定的生态红线区域。符合2环境质量底线根据项目质量现状监测报告可知,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地下水、声环境均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良好,未超出环境质量底线。符合3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所需资源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电能资源,项目土地利用性质为建设用地(见附件),不涉及土地利用上线;本项目用水量为34.3m3/d,不涉及水资源利用上线。符合4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项目未被列入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内符合经过以上分析判定,该项目可进入环评程序。4、评价工作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以及省环境保护厅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017年10月16日,天正石油技术有限公司委托中环国评(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高科技纳米微球技术产品和新型表面活性剂产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本项目的现场进行了踏勘和调查,收集了相关的基础资料,同时委托环境监测部门进行了相关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在工程污染因素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大气环境:关注项目产生的废气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水环境:关注项目产生的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声环境:关注噪声源对厂界的影响。固体废物:关注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场所及外委处置的合理性。6、评价结论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良好,项目投运后基本不会改变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且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在落实设计和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严格遵循“三同时制度”后,各项污染物经处理后可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公众认为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无人反对本项目的建设;正常生产运营期间,严格执行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可达到区域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因此从满足环境功能区划及达到环境质量目标方面分析,项目建设可行。1 总则1.1 评价依据1.1.1 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正),2015年4月24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正),2018年1月;(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修订),2017年7月16日;(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修正;(9)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1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344号,(2002年1月);(12)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安监总局【2006】8号,(2006年9月2日);(13)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1999年10月1日);(14)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8月1日);(15)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0日);(16)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2015年4月2日);(17)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2016年5月28日)。1.1.2 地方政府及相关规划文件(1)省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环境评估工作的通知(陕环函2006第232号),2006年7月20日;(2)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4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 国水法办法,2006年8月18日;(3)行业用水定额(省地方标准 db61/t 943-2014);(4)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2005年4月4日;(5)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6)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和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工作细则(暂 行)陕安监管发【2007】110 号,(2007年9月10日);(7)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条例;(8)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9)咸阳市建筑施工扬尘治理管理办法;(10)咸阳市“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碧水”行动计划;(11)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2)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13)省铁腕制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1.1.2 技术规范性文件(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石油化工建设项目(hj/t89-2003);(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9)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331号);(10)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11)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 号);(12)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1.1.3 建设项目文件、批复及工程有关资料文件(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天正石油技术有限公司高科技纳米微球技术产品和新型表面活性剂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省投资项目备案确认书;(4)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高科技纳米微球技术产品和新型表面活性剂产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1.2 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1.2.1 评价目的根据项目的性质和特点,结合项目所处地区的环境特征和污染特征,分析预测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避免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措施;从环保的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工程设计和项目建成后的环境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环境保护审批提供依据,以实现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1)通过实地调查并开展必要的环境现状监测,了解厂址周围自然环境、环境质量现状,确定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功能要求。(2)通过对工程资料的分析,确定各类污染物排放源强,采用适宜的模式和方法,预测评价项目污染物排放可能给环境造成影响的范围和程度。(3)以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稳定达标为原则,分析本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的技术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4)分析本工程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程度,提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5)减少直接外排大气的废气污染物量,确保达标排放,并预测对当地环境空气的影响程度和范围。(6)通过各专题的评价工作,论证本项目在环境方面的可行性,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为项目的工程设计、施工、建成投产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1.2.2 评价原则(1)评价工作体现 “达标排放”、“污染预防”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2)针对本项目的特点及有可能产生的环保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并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分析,阐明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给出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明确结论。(3)评价工作要坚持严肃、认真和科学的态度,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真正体现评价工作意义。1.3 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1.3.1 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筛选根据本项目的建设内容,通过初步的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项目所在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确定本项目评价因子见表1.3-1。表1.3-1评价因子表序号类别要素评价因子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现状tsp、pm10、so2、no2、甲醇、非甲烷总烃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k+、na+、ca2+、mg2+、co32-、hco3-、cl-、so42-、ph、氨氮、耗氧量、甲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大肠菌群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现状厂界昼夜laeq2环境影响分析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颗粒物、甲醇、vocs(以非甲烷总烃计)地下水影响预测及评价cod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厂界昼夜laeq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3环境风险分析环境风险影响分析物料泄漏影响及次生co影响1.3.2 环境影响识别在工程污染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自然环境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建立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矩阵,见表1.3-2。表1.3-2环境影响识别矩阵环境因素工程活动自然环境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声环境施工期土建工程-1s-1s-1s设备安装-1s运输-2s-2s运营期原料运输-1l-2l生产-2l-1l-1l-1l-1l绿化+2l+2l注:表中+、-分别表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数字1、2、3分别表示影响的程度轻微、中等和较大;s、l分别表示影响时段的短期和长期。1.4 评价标准按照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高科技纳米微球技术产品和新型表面活性剂产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本次评价采用标准如下:1.4.1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tsp、pm10、pm2.5、so2、no2大气污染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甲醇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19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的限值。各污染物浓度限值见表1.4-1。表1.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摘录)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ug/m3)标准来源tsp年平均200日平均300pm10年平均7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日平均150so2年平均60日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no2年平均40日平均801小时平均200甲醇一次值3.0mg/m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1979)日平均1.0mg/m3非甲烷总烃1小时平均2 mg/m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2)地表水渭河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各污染物浓度限值见表1.4-2。表1.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摘录) (单位:mg/l)序号项目名称类浓度限值1ph(无量纲)692cod303bod564氨氮1.5(3)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类标准,各污染物浓度限值见表1.4-3。表1.4-3 地下水质量标准(摘录)序号类别标准值1ph值(无量纲)6.58.52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mg/l)3.03nh3-n(mg/l)0.54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0.35氯化物(mg/l)2506硫酸盐(mg/l)2507总大肠菌群(mpnb/100ml或cfuc/100ml)100(4)声环境质量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区标准,标准限值具体见表1.4-4。表1.4-4 声环境质量标准(摘录)类别昼间(laeq:db)夜间(laeq:db)3类6555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扬尘施工厂界扬尘排放限值(db61/1078-2017)。表1.4-4 施工厂界扬尘浓度限值序号污染物名称监控点施工阶段小时平均浓度限值(mg/m3)1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拆除、土方及地基处理工程0.82基础、主体结构及装饰工程0.7运营期颗粒物、甲醇、非甲烷总烃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具体见表1.4-5。表1.4-5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序号污染物名称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1颗粒物1205.9(20m)2甲醇1908.6(20m)3非甲烷总烃12017(20m)(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废水排放执行黄河流域(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中二级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的相关标准限值要求。具体排放标准值见表1.4-6。表1.4-6 污水排放标准(摘录) (单位:mg/l)序号污染物db61/224-2011中二级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1ph(无量纲)/692codcr3005003bod51503004nh3-n25/5ss/400(3)噪声项目营运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具体排放标准值见表1.4-7。施工期厂界噪声排放限值标准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详见表1.4-8。表1.4-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leqdb(a))夜间(leqdb(a))适用范围3类6555厂界表1.4-8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施工阶段噪声限值(leqdb(a))昼间夜间各施工阶段7055(4)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中有关规定,一般废物贮存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中有关规定。1.5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5.1 环境空气(1)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有关规定,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划分依据见表1.5-1。表1.5-1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级)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各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的计算:pi=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本项目主要污染物源强见表1.5-2。表1.5-2项目污染源参数统计表排放源主要污染物标准限值(mg/m3)排放量(kg/h烟气量(m3/h)排气筒参数高度(m)直径(m)烟气温度()活性炭吸附器排气筒颗粒物0.90.000410000200.520甲醇3.00.032vocs合计2.00.36生产车间颗粒物0.90.028无组织车间长108m,宽20m,高10m甲醇3.00.024vocs合计2.00.267各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的计算结果见表1.5-3。表1.5-3污染物地面浓度占标率pi计算结果一览表序号排放源污染物排放量(kg/h)最大地面浓度(mg/m3)空气质量浓度标准(mg/m3)pi()d10%(m)1活性炭吸附器排气筒颗粒物0.0028.9110-60.90.02甲醇0.0320.00073.00.023vocs合计0.360.0082.00.404生产车间颗粒物0.1360.00870.90.97/5甲醇0.0240.0073.00.25/6vocs合计0.2670.0832.04.15/由表1.5-3可知,该项目污染物中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最大的为生产车间无组织排放的vocs,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值为4.15%,小于10%,根据导则要求,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2)评价范围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以生产车间为中心,半径为2.5km的圆形区域,见图1.6-1。1.5.2 地表水环境本项目生产废液外委处理,不外排;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进入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后排入渭河。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低于3级,仅作依托可行性分析。1.5.3 地下水环境(1)评价范围本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可采用公式计算法确定评价范围。l=kit/ne式中:l下游迁移距离,m; 变化系数,一般取2; k渗透系数,m/d,根据市水文地质资料渗透系数考虑最不利因素取最大值7.53m/d; i水力坡度,无量纲,根据市水文地质图计算,取2.3; t质点迁移天数,取值不小于5000d,取5000d; ne有效孔隙度,无量纲,项目区处于一级阶地全新统q4,岩性为中粗砂、砂砾石夹黏土层,取21。计算得,l=825m。地下水评价范围确定为以项目场地为中心,北侧(地下水上游)415m、南侧(地下水下游)825m、东侧和西侧各415m,面积1.24km2。(2)评价范围内居民饮用水调查根据现场调查,评价范围内居民饮用水来自市政自来水,无居民饮用水源。(3)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属l石化、化工中的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定依据及判定结果见表1.5-4和表1.5-5。表1.5-4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分级类项目类项目类项目敏感一一二较敏感一二三不敏感二三三表1.5-5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敏感程度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本项目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项目周边无分散居民饮用水源,不在水源保护范围内,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属“不敏感”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它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1.5.4 声环境(1)评价工作等级项目处于3类声功能区,且项目建设后环境敏感点噪声影响增加量在3db(a)以下,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中评价等级的划分依据,项目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表1.5-6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依据(hj2.4-2009)所处声环境功能区级别项目建设前后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受影响人口数量评价工作等级0类标准以上或增高5 db(a)以上或显著增加一级1类、2类标准或增高35 db(a)或增加较多二级3类、4类或噪声增高量3d(b)a以下且变化不大三级该项目情况3类区或噪声增高量3d(b)a以下变化不大三级评价级别三级(2)评价范围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厂界外200m范围。1.5.5 环境风险(1)评价工作等级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有关规定,根据本项目所涉及的危险物质、功能单元和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建设项目周边的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来确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根据物质火灾爆炸危险性和毒性,本项目可能引发环境风险的物质有丙烯酰胺、甲醇、乙醇、异丙醇、乙二醇单丁醚。危害物质的储存量、临界量及重大危险源判定见表1.5-7。表1.5-7 评价因子和等级判断单元危害物质实际量q (t)临界量q (t)qn/qn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评价工作等级原料库丙烯酰胺单体605000.12否二级乙二醇单丁醚850000.0016乙醇105000.02甲醇85000.016异丙醇55000.001合计/0.1586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标准中规定的等级划分表可知,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2)评价范围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的相关规定,风险评价范围为以项目车间为中心,半径3km的区域内。1.6 环境保护目标(1)环境功能区划项目区环境功能区划见表1.6-1表1.6-1 环境功能区划表类别本项目环境功能区划区划依据地下水工农业用水类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声环境工业区3类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环境空气一般工业区且处于农村地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2)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拟建厂址位于市工业集中区。经现场调查,评价区内除少数村庄外,无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等环境敏感点。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评价区范围内受项目影响的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及居民点等。本项目环评通过对评价范围内的人群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确定了环境保护目标,具体见表1.6-2和图1.6-1。表1.6-2主要环境保护对象及目标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方位距厂界距离(m)规模保护目标大气环境和环境风险市区n89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及人群健康尹村ne2080560 户 1760 人大阜村ne1340600 户 2360 人正东村e1800700 户 2700 人正东小学e2422800 人正西村e1280600户 2300人南佐村se19101200 户 4950 人东高墙s1030300 户 1200 人范王s1910200 户 1000 人惠址坊村sw800400 户 1406 人西高墙sw1000280 户 980 人八里席sw2100350 户 1300 人南安王村sw112090 户 476 人北安王村w81040 户 200 人周村w1260650 户 1950 人贾家庄w1400100户 420人王庄村nw500730 户 2200 人小阜新村nw5801200 户 4800 人市东城一中nw5401500 人南郊中学nw8801200 人官庄村nw2100250 户 1200 人市职业教育中心sw270400人市中心敬老院sw560约50人市气象局sw80025人环境风险窑头村nw2500580 户 1750 人人群健康金龙村sw2600550 户 2100 人万址坊村w2550400 户 1800 人地下水第四系潜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类标准噪声厂界及厂界外200m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要求1.7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7.1 评价内容根据本项目建设特点及厂址所在区域环境特征,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见表1.7-1。表1.7-1评价内容序号项目内容1区域环境现状调查自然环境2工程分析营运期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4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环境空气、地表水、噪声、固体废物、地下水5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主要针对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控制措施进行论证6风险评价按照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明确本项目的风险源、分析风险源存储量、可能造成的最大影响范围和影响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