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ppt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ppt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ppt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ppt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第17课 19世纪40年代 20世纪20年代 本课重 难点知识 1 中国近代政体的艰难演变过程2 中国近代政体演变的原因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救亡图存 有感 1896年 谭嗣同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一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19世纪40 19世纪末的探索 林则徐 魏源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王韬 薛福成 马建忠 郑观应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林则徐 魏源 人无弃才 不如夷 地无遗利 不如夷 君民不隔 不如夷 名实必符 不如夷 开眼看世界 师夷之长技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冯桂芬 1809 1874 江苏吴县人 曾做李鸿章的幕僚 对清朝腐朽统治有所不满 多次建议改革时政 重视经世致用之学 主张学习西方 采西学 制洋器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本 19世纪40 60年代 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的失败 中国人首先看到了西方的般坚炮利 地主阶级从抵抗派到洋务派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 科学技术 这一时期地主阶级对西方的认识仅停留在物质文明的层面 鸦片战后 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对西方的认识怎样 有何特点 郑观应 郑观应 1842 1921 广东香山 今中山 人 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 参加洋务运动的活动 在 盛世危言 中大力宣扬西方议会制度 力主中国应实行政治制度的变革 实行君主立宪制 他的思想对后来康有为等维新派有很大的影响 开始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 主张设议院 开国会 进而学习西方君民共主制的政治制度 这一时期维新派对西方的认识已经由技术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 从物质文明上升到政治文明 19世纪70年代后 早期维新派对西方的认识怎样 有何特点 为什么会发生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变 这些思想家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 原因 首先看到了西方的坚船利炮 但是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不能解决中国贫弱问题 后来开始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 转而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使民族资产阶级初步成长起来 他们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以发展资本主义 想一想 为什么会发生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变 这些思想家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 理解 他们认为中国专制政治使君民上下相隔 西方政体万民共苦 上下一心 君民一体 而实际上 西方的议会制的本来意义是对君主 对政府权力的限制 约束 显然 他们没有真正了解西方政体的实质 材料一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 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 以国会立法 以法官司法 以政府行政 而人主总之 人主尊为神圣 不受 适合 责任 而政府代之 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 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 国安得不强 立行宪法 大开国会 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行三权鼎立之制 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898年 材料一中康梁维新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主张建立何种政体 立宪法 开国会 三权分立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 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 而采天下舆论 取万国之良法 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 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 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 三曰设待诏所 许天下人上书 康有为 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反映了康有为变法的方式是什么 与材料一相比思想主张有何不同 不再提开国会 设议院 转而主张尊崇君权 材料一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 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 以国会立法 以法官司法 以政府行政 而人主总之 人主尊为神圣 不受 适合 责任 而政府代之 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 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 国安得不强 立行宪法 大开国会 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行三权鼎立之制 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898年 行动比思想落后 维新派前后两种主张有什么不同 前者主张兴民权 设议院 开国会 定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制 后者主张有所缓和 不再提兴民权 设议院 开国会 定宪法 转而主张尊崇君权 主张 以君权变法 实行开明君主制 这是政治上的 倒退 吗 康有为为什么这样做 是政治上的倒退 主要是为换取光绪帝对变法的支持 但他们缺乏政治经验 认为只要依靠光绪帝这个明君 就能变法 且能快变 所以放弃了立宪的主张 实行开明君主制 与君主立宪比 确是一种倒退 二 清政府怎样走宪政之路 问题1 清政府是怎样走上宪政之路的 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 预备仿行立宪 1908年 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 皇族内阁 清政府的宪政举措 问题2 清政府实行宪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利用宪法维护君主专制 骗局 清政府怎样理解宪政的 中国规制未备 民智未开 先行预备立宪 然后根据进步的迟速 再确定立宪 预备立宪应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他们钟情于日本的立宪政体 大权归于朝廷 庶政公诸舆论 主张通过清廷颁布的宪法 限制民众与社会团体的自由 清政府理解的宪政是加强君主制的宪政 可称之为 钦定宪政 三 民国政府如何理解宪政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章 总纲 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人民 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 阶级 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人民得享有人身 居住 财产 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 通信 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 参议院 规定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 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 规定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 总揽政务 公布法律 第六章 法院 规定 法官独立审判 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问题1 临时约法 体现了哪些思想 维护中国的何种政体 比较 钦定宪法大纲 与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异同 异 1 从目的上看 前者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后者限袁权力 维护共和制度 2 从其内容看 前者强调皇权至上 君主专制 为加强君主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后者强调主权在民 实行内阁制和三权分立 确保民主共和政体 同 从实施的结果来看 两者均没有很好地实行 没有发挥其作用 四 为宪政流血 想一想 袁世凯为什么要刺杀宋教仁 宋教仁想通过组建国民党 召开国会 重组责任内阁 限袁权力 实行政党政治 民主宪政 妨碍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洋务派 地主阶级 物质文明 政治制度 早期维新派 君民共主制 维新派 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 民主共和制 封建君主专制 抵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