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的缙云旅游点导游词推荐.doc_第1页
2019年最新的缙云旅游点导游词推荐.doc_第2页
2019年最新的缙云旅游点导游词推荐.doc_第3页
2019年最新的缙云旅游点导游词推荐.doc_第4页
2019年最新的缙云旅游点导游词推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最新的缙云旅游点导游词推荐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收集整理的缙云导游词,仅供参考。 缙云导游词(一) 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山间早霞晚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观云雾之奇,称“赤多白少为缙”, 故名缙云山。 景区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是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饱览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葱茏,森林面积达13平方公里,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246科,922属,1966种,其中有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伯乐树、无刺冠梨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5种;有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黄芩等特色植物38 种,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和植物物种基因库。山上竹林茂密,品种多达十余种。 有节肢动物2纲,20目,147科,1264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1目,51科,189种。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野外实习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重庆市环保教育基地”、“重庆市绿色教育基地”等称号。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其中玉尖峰 缙云山最高,海拔1050米;狮子峰最险峻壮观,其余各峰亦各具风姿。 缙云山系全国自然保护区。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猴欢喜、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珍稀植物。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此树是1.6亿万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种。 素有“小峨嵋”之称的缙云山,堪称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以及观赏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的绝佳去处。 缙云山又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山中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寺内现存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寺外石照壁上“猪化龙”浮雕,为六朝文物。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梁或北周作品。 缙云导游词(二) 丽水缙云仙都位于浙江省丽水地区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以观光、避暑休闲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一个山明水秀、景物优美、气候宜人的游览胜地。 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 相传在唐天宝年间有许多缤纷彩云回旋于此山,山谷乐声震天,山林增辉。当时有刺史苗奉倩上报玄宗。玄宗听后惊叹地说:“这是仙人荟萃之都也!”并亲自写下“仙都”二字。仙都盛名由此传到今天。 仙都景色美在天然,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她有桂林山水之秀又有雁荡奇峰怪石之神韵。 仙都山,古称“缙云山”,与黄山、庐山并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三天子都之一道教典籍称仙都为玄都祈仙洞天,属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十九。仙都道教兴盛,佛教发达,景区内建有黄帝祠宇(玉虚宫)、黄龙寺、栖真寺、妙庭观、缙云堂、南宫寺、乌伤侯庙、独峰书院等人文古建筑,其中“黄帝祠宇”规模最大,是炎黄子孙祭祀朝拜中华民族始祖的圣地。 缙云导游词(三) 缙云县位于浙江省南部腹地、丽水地区东北部,具有“一山四季,山前分明山后不同天”的垂直立体气候。是“革命老区县”、“中国麻鸭之乡”。县境内有著名的仙都风景名胜区,仙都风景区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的美誉,其中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是世界最高大柱石,堪称“天下第一峰”。 仙都,在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有奇峰一百六、异洞二十七,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的美誉。仙都风景名胜区由小仙都、黄龙寺风景区、铁城、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六大景区组成,由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峡、黄帝祠宇等三百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为166.2平方公里。 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170.8米,是世界最高大柱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 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相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架鼎炼丹,跨龙升天时,鼎塌成湖,故称“鼎湖”。 倪翁洞又名初阳谷,相传是老子学生、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计倪,嫉俗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洞中留有唐、宋、明、清等历代摩崖石刻达60多处,是仙都风景区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于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个篆字,是出时任缙云县令、李白族叔、著名小篆书法大家李阳冰所题,最负盛名。 小赤壁,悬崖陡壁上,断断续续地横亘着一条天然栈道,离地面几十米,长数百米。栈道高二三米,最宽处三米,最窄处一米。人们在虎迹岩处,从古人凿成的石级攀援辗转而上,然后沿栈道缓步前行,其险无比,其趣无穷。坐憩其中,只见对岸山村,华屋农舍,鳞次栉比;炊烟袅袅,鸡犬相闻;转而引颈俯视,那练溪昆潭,瀑谩涛细;数那奇峰异石,如龙首峰、姑妇峰、螺喾峰、插剑石、舅轿岩、 好山、玉甑岩、仆头石、青莲石,尽收眼底,分外妖娆。 芙蓉峡,从鼎湖峰沿好溪上行三四公里,渡溪入山谷,两侧峭壁通体漆黑,整座山体又如钢铁铸成的石城堡。越往里走,峭壁愈高,山谷愈窄。最狭处,中裂如门,仅容一人穿过,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故叫铁门峡。电影阿诗玛中,阿黑张弓射穿山崖的镜头就取于此。入内又是一洞天,四周高崖围立,中间绿草成茵,叫紫芝坞,相传是东海八仙饮山泉尝紫芝之处。坞内有屋基一座,是明代四位高人结庐隐居的遗址。 缙云导游词(四) 云县是浙江省丽水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浙江省南部腹地、丽水地区东北部。缙云县东临仙居县,东南靠永嘉县,南连青田县,西接丽水市,西北界武义县,东北依磐安县,北与永康市毗邻。东西宽54.6公里,南北长59.9公里,县界全长304.4公里。总面积1503.52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五云镇,北距杭州175公里(公路262公里)。 主要景点:仙都鼎湖峰黄帝祠宇步虚山、仙水洞、倪翁洞、仙女照镜、老鼠偷油、独峰书院、小仙都、黄龙寺、猕猴摘桃、飞舟、灵芝洞、角锥岩、八角洞、一线天、路堂洞。 仙都,在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有奇峰一百六、异洞二十七,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的美誉。仙都风景名胜区由仙都、黄龙、岩门、大洋四大景区组成,由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峡、黄帝祠宇等三百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为166.2平方公里。其中,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170.8米,是世界最高大柱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 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相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架鼎炼丹,跨龙升天时,鼎塌成湖,故称“鼎湖”。 黄帝祠宇作为仙都风景名胜区最主要的人文景观,与陕西黄陵遥相呼应构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倪翁洞又名初阳谷,相传是老子学生、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计倪,嫉俗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洞中留有唐、宋、明、清等历代摩崖石刻达60多处,是仙都风景区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于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个篆字,是出时任缙云县令、李白族叔、著名小篆书法大家李阳冰所题,最负盛名。 缙云导游词(五)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是7000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千米,海拔350米951米。缙云山景色宜人,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北有缙云、南有石笋之美誉。 20xx年12月17日住建部公布执法检查结果,缙云山风景名胜区为不达标等级,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1 。 20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