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x_第1页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x_第2页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x_第3页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编号 :1004 - 115 X (2009) 03 - 0060 - 043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杜宇 ,刘俊昌(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100083)摘要 :从自然 、经济 、社会 、政治 、文化 5 个角度设计出包含 34 个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框架 ,来衡量人与自然 、人与人 、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过对不同指标进展情况进行监测 ,可以找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 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而为制定有关决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 : F205 文献标识码 : AStudy on the Index System of Eval u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 izationDu Yu , L iu Junch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Be ij ing Forestry Un iversity , Bei Jing100083 , China)Abstract :In t hi s pap er , a n eval uatio n system de signed wit h 34 indexes wo uld estimate t he sit uatio n a mo ng nat u2 ral , p eople a nd societ y. By mo nito ring , it ca n find o ut wea k link s and deficiencie s , a nd t hen supply scientific evi2 dence fo r ma king policy a nd mea sure s.Key words :Ecolo gical Civilizatio n ; Index System ; Synt hetic Eval uatio n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 、不断完善的过程 。评价指标体系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 量化的标准 ,引导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 、完善 、扩 展和提升 。解决其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和薄弱环 节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 、持续发展 ,不断提升社会的生态化水平 。下 ,只有保持系统的相对平衡状态 ,才能形成系统内外的正常运转 ,才能使自然 - 人 - 社会相互制约协 调 ,维持生态文明系统内部的结构稳定2。因此 ,均 衡态是生态文明的最基本特征 。11 2 生态文明系统稳定的自控态一个处于稳定的生态文明系统 ,对外部因素变 化的干扰以及内部因素的变异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 我调节能力 ,即生态文明的平衡自控能力 。通过这 种自我调节能力 ,可以使偏离生态文明本质的逐渐 恢复到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 ,自控态是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杠杆 。11 3 生态文明系统变化的进化态由于生态文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和相互作用 ,使得生态文明系统处于不停地运动变 化之中 。因此 ,生态文明不仅意味着系统处于数量和质量上的静态平衡 ,而且还在于其表现出日趋完1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的内涵 ,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 ,推进社会 、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 、精神与制度成果的总和 ;是指以人与自然 、人与人和 谐共生 、全面发展 、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 形态1。生态文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1 1 生态文明构成的均衡态由于生态文明是自然 、人以及社会构成的一个 整体性的有机系 统 , 因此 , 在 相 对稳 定的 外部 条 件收稿日期 :2009 01 18作者简介 :杜 宇 (1983 ) ,女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统计 ,数量经济 。3第 3 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61善和成熟的进化功能 。正因为如此 ,生态文明才能显示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所以 ,进化态是我们衡 量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 。总体层(1 项)系统层(5 项)指标层(34 项)单位序号综合评价 A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城市绿化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D3D42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环境质量指数可再生资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新技术产业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消费率单位 GDP 综合能耗降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单位 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环保产值占 GDP 的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卫生服务总费用占 GDP 的比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D521 1全面系统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涉及政治 、经济 、文化 、社 会 、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大的复合系统 ,因此 ,所建立 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标准必须从系统整体出发 ,科 学地体现生态文明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21 2可测度 、可比较原则可测度包括可以数量化和数量变化的显著程 度 。可比较是建立定量化评价指标的目的 ,可比较包括纵向比较 (自身进步) 和横向比较 (世界位置) 。21 3尽可能选择客观指标和最终成果指标原则生态文明指标体系作为一种绩效评价体系 ,其 目的在于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 。一般情况下 ,尽可能选择最终成果指标 ,而不选择动因性 、措 施性和对策性指标 。同时 ,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一般选择具有客观性的指标 。21 4代表性原则所选指标应该具有代表性 ,并使指标体系简明 扼要 ,有说服力 。%D6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B2元%D7D8%D9%D10%D11%D12%D13%D14社 会 和 谐 有序 B3%D15%D16岁%D17D18%D19D20%D21D22D23D24D25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3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 A31 1指标体系构成生态文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 ,在一定 的社会形态中 , 社会 的基 本 要素 包括 人 口 、自 然 环 境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和思想文化因素等五大类基 本要素 。社会有机体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其中的任 何一个要素 ,同时这些要素都渗透在社会各类整体 性层次和社会单位中 。从生态文明的基本构成要素 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生态 文明建设应当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构成要素 : 生态文 化 ,绿色政治制度 ,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模式 ,社会 和谐有序以及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的生态环境 。具体指标体系设计见表 1 :3m / 人 日%绿 色 政 治 制度 B4政府绿色采购比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每万人拥有律师数环境指标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每千人互联网使用人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研究与发展实验 ( R &D) 占 GDP 的比例每万人口专利授权量D26%D27个/ 每万D28D29生态文化的发展及普及 B5%D30人/ 千人%D31D32%D33项/ 万人D34表 1Ta b 3 - 1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Hiera rchy of Ecolo gical Civilizatio n注 : 代表核心指标 , 代表参考指标或替代指标31 2指标释义31 21 1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人均耕地面积 指区域总人口人均占有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土地总体层(1 项)系统层(5 项)指标层(34 项)单位序号m2 / 人m3 / 人生态文明建设资源 节 约 、环境友好 B1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淡水资源量D1D262科学管理研究第 27 卷面积 ;反映了区域处理耕地资源不足矛盾的力度和效果以及自我供给能力 。人均淡水资源量 指区域内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利用的地表水 、地下水的总量与区域总人口之比 。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与国土面积之比 ,此指标是衡量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指标 。森林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是指有林地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森林覆盖率越高 ,生态平衡状况越好 ,同时 还说明野生动物 、植物生活环境越好 ,人与动物 、植 物的相处就越和谐 。环境质量指数 环境质量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也是衡量经济集约度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可再生资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 可再生自然资源在现阶段自然界的特定时空条件下 ,能持续再生更新 、繁衍增长 ,保持或扩大其储 量 ,依靠种源而再生的资源7。此指标是衡量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 ,增长方式转变 ,发展可再生能源产 业和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 。31 21 2 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模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 (一般指一年) 内国内生产总值 ( GD P) 与年中总人口比 。人均 GD P 是目前全世界通用的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富 状况的重要尺度 。高新技术产业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指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表明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 ,反映区域经济结 构的质量 。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与支出法 GD P 之比 ,也成最终消 费率 。它是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衡量一国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 ,是与投资率相对应的概念 。单位 GD P 综合能耗降低 指区域内单位 国内 生产 总 值 ( GD P) 所消 耗 的能源数量 ,反映区域能源利用效率及经济发展的可 持续性 , 也 是 衡 量 中 国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转 变 的 主 要依据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指工业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的水量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百分率 。单位 GD 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指每万元 GD P 中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它是 衡量生产安全的逆指标 。环保产业产值占 GD P 的比重 指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GD P) 之比 。该指标反映了区 域绿 色科 技 的发 展 水平 ,指标越高则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服务业增加值占 GD P 的比重 服务业增加值与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31 21 3 社会和谐有序(1)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是衡量社会保障程度的重要指标 。 (2) 卫生服务总费用占 GD P 的比重(3)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4) 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 这个指标所反映的是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程度 。(5) 城镇登记失业率 本指标反映城镇居民失业状况 ,具有一定的国际可比性 。(6) 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城镇 (农村) 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收 入的比例 ,联合国粮农组织判定 , 恩格尔系数 60 %以上为贫 困 , 50 % - 60 %为 温饱 , 40 % - 50 %为 小 康 ,40 %以下为富裕 。(7) 基尼系数 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基尼系数一般介于 0 -1 之间 “, 0”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 1”表示收入绝对不 平均 。按照国际惯例 ,通常把 0 . 4 作为收入贫富差 距的“警戒线”。(8)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是指按城镇居住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但计算时要注意人口指标应选用城镇 常住人口 。(9)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生活污水占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比例 。(10)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 理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率反映区域生活垃圾资源化第 3 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63程度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反映区域对生活垃圾二次污染的防治程度 。(11) 城镇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 指区域内每天居民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与人口总数之比 。31 21 4绿色政治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 指实际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项目数量与应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项目数量之比 。该指标反 映环保部门环境管理力度 。环境指标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要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 ,将环境指标纳 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 ,环保参与综合决策 。考 核标准 :考核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档 ,环境指标纳入 党政领导干部政 绩考 核 的为 合格 , 否 则 为不 合格 。 合格的满分 ,不合格的不得分11。每万人拥有律师数 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律师总人数与人口总量的比值 ,它反映了一定时期 、区域内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 的人力情况 。政府绿色采购比例指区域内各级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 、团体组织等 利用财政资金进行采购时 ,优先购买对环境影响较 小的环境标志产品占全部购买产品的比例12。31 21 5生态文化的发展及普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 P 的比重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 、教育费附加 、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 P ( 生产法)的比重是衡量一国政府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每千人互联网使用人数 互联网普及率是衡量信息化惠及程度的重要指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即指已入学人数 (无论年龄多大) 与适龄人口之 比 ,主要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比较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研究与发展实验 ( R &D) 占 GD P 的比例 指一定时期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GD P 之比 。每万人口专利授权量反映 拥 有 自 主 知 识 产 权 的 科 技 和 设 计 成 果 情况 。结束语4本文根据生态文明内涵和其建设基本原则 ,初步建立了一套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了 解和把握实际进程中各方面的情况 ,从而有利于协 调发展过程中的各方面的关系 ; 对不同指标进展情况进行监测 ,可以找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薄弱 环节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而为制定有关决策措 施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顺利实 现 。希望能对其加以完善 ,使其更好的为生态文明 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傅先 庆 . 生 态 文 明 的 理 论 内 涵 与 实 践 方 向J 1 福 建 论坛 ,1997 , (12) :56 - 5912汉斯 萨克塞 1 生态哲学 自然 、技术 、社会M1 文韬 等译 1 北京 :东方出版 199113赫尔曼 戴利 1 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M1 褚 大建译 1 上海 :上海文出版社 ,20014黄志斌 1 论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