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电路论文(本科作 业)(定稿) 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摘要我要将电路元件的范围及其相应的分析方法进行拓展,引入对非线性二端元件的分析和总结。 非线性二端元件就是接线端自变量和接线端的函数具有非线性关系的元件。 下面对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和总结关键词非线性电路直接分析法数值分析法图形分析法分段线性分析法小信号分析法0引言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过若干种线性元件的电路,也学习过这些元件构成的线性电路分析法。 本文将就非线性问题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 1.直接分析法此方法一般应用于对非线性二端元件的函数关系较简单时使用,结合并运用线性元件电路的分析方法和一些定理,同时列写出非线性的补充方程,最后通过求解数学问题并结合电路实际解答的方法。 我们首先用直接分析法求解图1.1所示的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 假设图中非线性电阻的特性可表示为下列v-i关系2,00,0DDDDKvviv?=?常熟K大于零。 Di图1.1该电路的求解过程(D v-E)/R+Di=0(1.1)补充方程Di=KD v2(1.2)注意该元件在D v大于零的时候才能工作。 如果D v0则Di=0用原件的非线性v-i关系替换式(1.1)中的Di就得到了用节点电压表示的节点方程(D v-E)/R+KvD2=0(1.3)化简式(1.3),得到下列二次方程RKD v2+D vE=0求出D v并选择正解,即1142DRKEvRK?+=(1.4)对应的iD表达式可通过将上式替换式(1.2)得到,即Di=1142RKEKRK?+小结这类分析方法很有局限性,通常只适用于函数关系较简单的非线性求解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问题,下面我将讨论到。 2.数值分析法当所求非线性的函数关系不是简单的函数关系时,已经不能用已有的公式去求解,这是就需要在误差精度允许的范围内,运用计算方法学的知识寻求所需的解,下面介绍常用到的计算方法电路基理论础中给出的3种方法前向欧拉法(Forward Eulermethod):(以后本论文均以(,)f yxdydx=ky+=ky+h f(表示dydxky,kx))1其中h为积分步长后向欧拉法(Backward Eulermethod)1ky+=ky+h f(1ky+,1kx+)梯形法(trapezoidal method)1ky+=ky+0.5f(ky,kx)+f(1ky+,1kx+)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梯形公式还有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辛普森公式(Simpson)也作抛物线公式ky+=ky+16牛顿(Newton)法(也作切线迭代法)1f(ky,kx)+4f0.5(ky+yk+1),0.5(kx+1kx+)+f(1ky+,1kx+)2该公式多用于复杂的函数的求根运算,设f x()f xy=1nx+=nx-()()nnf x拉格朗日差值n次型对于无法求出具体表达式的非线性函数,在已知图像上若干点的情况时,可以用n次多项式进行近似的拟合,我所学过的有牛顿型差值公式和拉格朗日型差值,下面只介绍拉格朗日型差值公式,牛顿型差值比较类似。 已知非线性图像上的n个点(()(ix?ox,x0y),()+?1x,x?1y),()i=0,1,2?n nx,ny)011011)()()()()iiniiiiiinxxxxxxl xxxxxxxx?+?=?拉格朗日差值多项式0011()()()()ni inny lxy lx1ky lxy lx?=?+k+?龙格-库塔方法(R-K方法)ny+112121122(,)(,)nnnnnykhf xykhf xhyk=+=+此为二阶R-K方法小结运用计算方法可以将复杂的计算和函数变成相对简单的运算。 运用数值分析法解题的例子如图2.1,设3ia=,sinsut=,试分析写出用向前欧拉法,向后欧拉法和梯形法计算响应()t的迭代公式,步长为h。 Ri Ru图2.1此题是我们的一道作业题,详解见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364页,这里就不多做解答了。 3.图形分析法许多非线性电路无法用直接分析法求解,而又不需要具体的数据作支持时,通常我们需要在计算机上用尝试并求误差的方法求解这样的问题。 这种解法可以提供答案,但通常不能su对电路的性能和设计给出深入的分析。 另一方面,虽然图形法牺牲了一定的精度,但可得到对电路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因此现在我用图解法解答图3.1所示的电路。 为了使问题具体化,我假设E=3V,R=500?,来确定Rv,Di和D v。 之前在1部分中我们已经得到了式子(1.1)和(1.2),为了方便起见,进行少量变动后重写如下DDvEiRDv?=?(3.1)/ (1)thVDsiI e=?(3.2)Rv D v图3.1为了能够用图形法求解上述方程,我将其画在同一个坐标下,并寻求交点。 假设已经获得了非线性函数的图形(如图3.2),现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式(3.1)所示的线性表达式画在这张图上,如图3.2所示。 式(3.1)的线性约束通常称为“负荷线”。 Di D v根据式(3.1)绘出的直线斜率为-1/R,与D v轴的交点为D v=E。 斜率的大小并不表示电阻对于该图的特殊值来说,从图中可以看出Di大约为5mA,D v大约为0.6V。 一旦我们知道Di是5mA,立刻就可以计算出3510=5002.5RDvi RV?=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如果E增加为现在的3倍,则二极管的电压仅增加少量的数值,约为0.65V。 这说明了从图形分析中可以得到对电路本质的认识。 小结这种图形法不仅能用于这道题的求解。 对于包含任意电阻和电源,但只有一个非线性元件的电路来说,除那个非线性元件以外的其他电路元件都是线性的。 因此,无论电路如何复杂,我们总可以利用戴维南定理将从非线性元件看过去的线性元件简化为图3.1所示的形式。 对于包含两个非线性元件的电路来说,这种方法的作用比较小了,因为它涉及到用一个非线性特性来描述另一个非线性特性的问题。 4.分段线性分析法实际生产和应用中,有些非线性的研究不可能或没必要达到百分之百的精确,也找不出它的具体函数表达式,因此不能列写非线性电路方程,也就不能求解析解。 这是可以采用分段线性分析法或折线法,在误差允许范围值和要求精度之内我们可以将端口非线性关系在局部近似的看作线性的来处理,在每一个讨论的区间中进行线性分析,然后对所得出的解进行筛选和取舍。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二极管的三种等效模型cu+?sU R u图4.1在作题目中也经常遇见这种方法,求解这类题目一般分过两个过程;首先确定动态路径,再次计算静态工作点,求解位于各段的响应,要用到分类讨论的思想。 下面列举一道有关的例题电路及非线性电阻的电压电流关系如图4.1和图4.2所示,设C=1F, (0)7,V U10csuV?=。 画出t0时的动态轨迹并求电压R u。 Ri AoP BRuV O图4.2解()cRRsRdududiCCduUuCdtdtRdt=?=? (1)du由式 (1)可知,当Ri0时,dt0,Ru单调减小;当Ri0,R u单调增加。 (0) (0)3RsCuUuV+=?=,响应的初始点对应oP。 根据动态轨迹,分段计算如下AB段直线的方程为4RRui=?+,由此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公式得4,V1Rpus=?/ (0) (0)+ (4)ttRRpRRpuuuuee V?+=+?=?1 (0)tt时,Ru将位于OA段,对应直线方程RRui=。 线性等效电路可求解为1()2t tRueV?=1()tt5.小信号分析法小信号分析法也称增量分析法。 在电子电路的许多应用场合中,非线性元件仅在很小的电压电流范围内运行,比如在许多传感器和大多数音频放大器中。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确定一种分段线性的模型以确保能够在很窄的范围内获得很大的精度。 这种很窄运行范围内线性化模型的过程被称作增量分析或者小信号分析。 小信号分析的好处是小信号变量满足KVL,KCL以及窄范围内的线性v i?关系。 我们将用二极管做例子进行小信号分析。 假设希望确定图5.1所示电路中二极管电流Di的值。 该电路中有一个二极管和两个电压源。 其中一个电压源tV具有固定值0.7V,而另一个1v?则是幅值为1mV的正弦电源。 这种形式的输入(一个是DC值叠加一个小的随时间变化的成分)在实际情况中经常出现,因此需要找到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求解这种输入类型的响应。 我们当然可以用直接分析方法求解,即(0.70.001sin()/t VV (1)THVDSiI e+=?(5.1)但这样会导致复杂的运算很难看出输出的形式。 Di1v?Di D v D I1V DVV=D v图5.1我们放弃上述的直接分析方法,而是以稍微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分析。 显然,对于给定的输入来说,这种情况二极管仅在非线性v i?特性曲线中很有限的范围内运行。 二极管上总有一个很大的正DC偏置电压(由1V给定)。 此外,由于有小信号1v?叠加在DC输入电压上,因此二极管电路仅在D I附近很小的范围内变化(如图5.1所示)。 因此在二极管特性曲线的D I附近用直线段进行建模是一种合理的方法,即用图5.1中与(1V,D I)点相切的一小段直线来表示,而不考虑曲线的其余部分。 泰勒级数展开dfyf xf Xdx这是分析这个电路的数学原理。 上式就是x2221()()()()2!oooooXXd fxXxXdx=+?+?+?(5.2)y与的函数关系在点(,(fX)ooX附近展开的结果。 对于我们的Di与D v关系来说,有()DDif v=我们需要得到在(1V,D I)(其中()DDIf V=)点附近的展开。 在这个例子中,电源电压1V和1v?直接加在二极管上,因此对应的二级管电压为1DVV=,1D v?v=?。 于是用二极管参数来表示的在(1V,D I)点对()Dd fDifv=2进行泰勒级数展开得到221()()()()2!1V,DDDDDDDDDDDD I)点展开二极管方程VVdfif vfVvVvVdvdv=+?+?+?(5.3)在二极管例子中,从数学上讲,我们希望在(()/ (1)DDTHVvVDSiI e+?=?(5.4)用电路术语表示就是当电压DDDvVv=+?施加在二极管上时(图5.1)计算响应Di。 电流Di的形式为DDDiIi=+?式(5.4)的泰勒级数展开并化简得到/22111 (1)()()()2!DTHDTHVVVVDSSDDTHTHiI eIevvVV=?+?+?+?(5.5)现在如果假设在DC工作点(1V,D I)上的偏移很小,因此D v?比起THV来说很小(在这个例子中,THV的典型值为0.025V,给定的Dv?=0.001V),我们可以忽略展开表达式方括号中的第二项和更高次数的项,因此得到/1 (1)()DTHDTHVVVVDSSDTHiI eIevV=?+?(5.6)已知输出由DC成分D I和小扰动Di?组成。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1 (1)()DTHDTHVVVVDDSSDTHIiI eIevV+?=?+?(5.7)将对应的DC项和增量项取等号得到/1 (1),()DTHDTHVVVVDSDSDTHII eiIevV=?=?(5.8)注意D I仅为DC输入电压DV对应的DC偏置电流。 由于工作点值D I和DV满足式D I=/ (1)DTHVVSI e?所示的二极管方程,因此式(5.8)等号成立。 式(5.7)中消除了DC项以后就得到了式(5.8)所示的增量关系。 因此如果Dv?足够小,则电压DDVv+?所示的电流将包含两项一个大的DC直流电流D I和一个小的与Dv?成正比的电流。 将该结果用图形进行解释是很有帮助的,如图(5.1)所示,式(5.7)表示DC工作点(1V,DI)上曲线的切线。 如果加入式(5.5)中被忽略的高次项(即二次项,三次项等)则可在更广的范围内改善其精度。 经过上述的数学证明,可以根据()DdfDIf V=关系直接得到小信号关系为DDDDVivdv?=?推广到一般情况可定义在小信号模型下的动态电阻,动态电容,动态电感分别为uduRi?dCudu?dLidi?小结这种忽略了泰勒级数展开式高次项只保留线性部分的近似,从几何意义上来讲,RRRRdRqRiIdidq=?=CCCuU C=?=LLL iIdL?=可以看作是在非线性图像上某点在微小波动范围内的切线的近似,其切线的斜率即为该点的动态电阻(如下图,(a)动态电阻,(b)动态电容,(c)动态电感)Ri RIRi?Ru?RU Ru(a)动态电阻或电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文化娱乐用地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护栏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耐用链条生产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老爷车修复工作坊体验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宠物环保零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营销传播数据分析工具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DB41T 2919-2025土地储备计划编制指南
- 地理广东中考试卷及答案
- 道治中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二讲民族危亡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2025年版
- 夜间红外成像算法优化-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基础知识测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 酒类酿造产品品质追溯体系建设方案
- 电焊车间卫生管理办法
- 书店服务礼仪培训课件
-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离心压缩机的变工况特性与调节规律深度剖析
- 党建知识应知应会测试题库(附答案)
- 设备点巡检基础知识培训
- 2025年度河北省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模拟卷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辽师大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