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毕业论文 定稿 目录摘要2关键词2 一、体态语言概述2(一)体态语言的含义2(二)体态语言的分类3 二、小学语文课堂使用体态语言的意义3(一)运用体态语言,可以丰富语文课堂4(二)运用体态语言,有利于情感传递4(三)运用体态语言,易调控课堂气氛5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体态语言的合理运用6(一)体态语言教学要以师生共意为前提展开6(二)体态语言教学要与口语、书面语的教学结合7(三)体态语言应适度运用,切忌滥用体态语言7注释8参考文献9英文题目9英文摘要9英文关键词9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杨奕摘要体态语言教学是一门教学艺术。 我们把具有一定社会普遍性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手势、步势、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称作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包括情态语言、身势语言、空间语言等。 运用体态语言,可以丰富语文课堂,情感传递,调控课堂气氛。 教师运用体态语言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只有以师生共意为前提,与口语、书面语的教学结合,坚持适度运用的原则,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其教学任务。 关键词体态语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扬子晚报曾登载过一篇学生为何不领老师的“情”的文章中谈到95%的教师认为自己“喜欢学生”,却只有20%的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喜欢”。 其原因多是教师对学生表达情感的方式不恰当,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最看重的是一些教师并不在意的小细节。 例如摸摸学生的头、拍拍肩膀、帮学生红领巾、关心学生生活中的小变化等。 教师生动的眼神、亲切的微笑、一个充满尊重和鼓励的手势,优雅不俗的气质、饱满的精神状态,都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学语言的运用,而且要重视体态语言的研究和运用,尽可能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更完美的教学艺1术。 一、体态语言概述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的交际和非语言的交际。 在交际中,一个人的仪态和举止所提供的信息量往往超过其谈吐所提供的信息量。 美国艾伯特梅宾发现,“在一条信息传递的全部效果中,只有38是有声的,有7是语言,而55的信号是无声的。 美国伯德惠斯特尔教授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人们交际信50是无声的”。 也就是说,脱离了非语言的配合,孤立的语言行为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 其中,体态语言是非语言交际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经过长期研究,语言学家将这种用以加强说话或表达某种特定意思的无声语言,称为体态语言。 (一)体态语言的含义什么是体态语言?顾名思义,体态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体态、手势和步势等动作,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手段,所以,我们把具有一定社会普遍性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手势、步势、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称作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在它自身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更新和提高,成为人们交际的重要辅助工具。 实践证明,了解体态语言,不仅有助于理解别人的体态语言,而且有助于调控自己的体态,使体态语言有效地发挥作用。 体态语言是身体局部或全部的任何反射与非反射的运动形式,是一个人把感情信息传递给外界的一种媒介。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是主体,教师传道、授业、解惑,除靠其本身的身教、言教外,也要靠体态语言来辅助,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是在向学生传递某种信息。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有效的课堂交际,体态语言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体态语言的分类体态语言是心灵的外露,具有直观性、模糊性、敏感性、辅助性,是对口头语言的补充和完善,有时它比口头语言更具体、丰富、感人。 2研究者对体态语言的分类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态语言,是指人脸上各部位动作构成的表情语言。 如目光语言、微笑语言等。 人的面部表情只是整个人类的体态语言中一个细微的组成,但面部表情却是最丰富,也是最富有表现力的,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荧光屏”,面部的眉毛、眼睛、嘴巴、鼻子、舌头和面部肌肉的综合运用,可以向对方传递自己丰富的心理3体育学的创立者伯德惠斯特尔指出,在人类70万种肢体语言中,我们活动。 的脸部可做出大约2.5万种不同的表情。 这种语言可以把我们具有各种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以最灵敏、最生动的特点展现出来。 如将我们内心世界的高兴、悲哀、痛苦、畏惧、愤怒、失望、焦虑、烦恼、疑惑、不满等感情最充分地表达出4来。 身势语言,亦称动作语言。 指人们身体的部位作出表现某种具体含义的动作符号,包括手、肩、臂、腰、腹、背、腿、足等动作。 在人际交往中,最常用且较为典型的身势语言为手势语和姿态语。 手势语是通过手和手指活动来传递信息,能直观地表现人们的心理状态,它包括握手、招手、摇手、挥手和手指动作等。 手势语可以表达友好、祝贺、欢迎、惜别、不同意、为难等多种语义。 比较而言,握手是人际交往中用得最频繁的手势语。 姿态语,是指通过坐、立等姿势的变化表达语言信息的“体语”。 姿态语可表达自信、乐观、豁达、庄重、矜持、积极向上、感兴趣、尊敬等或与其相反的语义。 人的动作与姿态是人的思想感情5和文化教养的外在体现。 空间语言,是一种空间范围圈,指的是社会场合中人与人身体之间所保持的距离间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 空间距离是无声的,但它对人际交往具有潜在的影响和作用,有时甚至决定着人际交往的成败。 人们都是用空间语言来表明对他人的态度和与他人的关系的。 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很多,包括性别、年龄、关系远近和文化背景等。 Hall将个人之间的距离分为四种:亲密距离、个人6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 二、小学语文课堂使用体态语言的意义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普及性的特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知识能力自然也是基础性的。 小学语文既是一门基础性、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又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语文是一门社会学科,生活中,人们用丰富多彩的体态语表达着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情,作为反映生活的文章,也自然将它写到文章中,并刻意求工,以求文章的生动与深刻。 而语文教学的责任,却要把文章还原为生活,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学习其写作艺术。 然而文章中很多体态语的描写是很微妙的,理性的分析有时很难讲清楚,而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常是“课堂控制者”,而在我国传统的背景下,学生更多的是处于一种“受控制”的地位,扮演的是“受抑制角色”。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师生处于不均等的地位,老师的主控色彩较为浓厚,这就要求教师借助于体态语去复活文章的描写,从而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微妙,只有这样,文章的分析才是透彻的。 再说,体态语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它对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有极大帮助。 所以,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只是利用语言手段,他(她)还会借助于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体态语言,可以丰富语文课堂教师的体态语言一般是随着有声语言发出的,它对有声语言起着辅助作用。 体态语言可以补充、表达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语言表达更加光彩和富有成效。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讲解、示范的同时,辅之以恰当的体态语言,就能增强信息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态语言尤其显示出明显的辅助性。 小学生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难于长时间地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 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 教师可用体态语言,把课堂变得轻松、活泼、生动,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授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师可运用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表达那在孤帆点点,碧水蓝天无尽头的情景下,对友人恋恋不舍的意蕴。 教师就能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快速掌握知识点。 因此,语文教师除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显示语言魅力之外,还须善于运用形象的体态语言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二)运用体态语言,有利于情感传递近年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而建立融洽的、理解的、交流的师生关系更成为这一热门话题中的焦点。 在课堂师生关系的构建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当教师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教学方法和技能进行课堂教学、建立师生关系时,教师除了使用言语手段外,还会使用大量的非语言手段。 心理学家R.Brooks(布鲁克斯)也认为,占很大比例的课堂交流是非语言性的。 但长期以来,人们大多重视对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研究,而忽视了对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的研究,尤其是缺乏对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的质化研究。 因此,关于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师生亲疏关系的影响研究是十分重要而必要的。 非语言行为是指不借助语言符号、但与人的身体密切联系的一系列行为,体态语言就包含其中。 与言语行为一样,体态语言是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它有着言语行为所不能代替的独特功能。 教师的体态语言不仅能代替、补充、加深有声语言,而且具有重要的情感传递功能。 教师的点头、微笑、皱眉、挥手,甚至是瞬间的眼神闪动,无不是其心迹的外露、感情的外化。 在教学中,教师恰当的体态语言的使用,有利于教师正面积极的情感的传递,促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情感体验及回馈,师生之间逐渐建立起理解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当教师使用模糊而消极的体态语言时,学生接受到消极信息,并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师生关系趋于误解和对抗。 例如:我看到的一篇小学生的作文里这样写道:教室里乱哄哄的,大家都在议论着新来的语文老师,有的说他很高很高,有1米8;有的说他很厉害,喜欢用教鞭敲打学生;还有的忽然,大家都不说话了,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只见教室门口站着一位中等个子的男老师,他圆圆的脸,脸上笑眯眯的,笑得眼睛成了一条缝;但从那缝里,我们仍能感觉到亲切、和蔼的目光;他的额头很宽阔,一看就是很有智慧的样子;只是他的头发很少,稀稀地梳向一边,大概是用脑太厉害了吧,所以头发掉得多。 老师像个弥勒佛一样,站在教室门口望着同学们,同学们也都打量着他。 忽然,不知谁笑了,顿时大学都笑起来,教室里充满了欢快的笑声,老师竟哈哈地笑了,他大步走上讲台,朝大家挥了挥手就这么短暂的一会儿工夫里,我们全班同学便都喜欢上了新来的语文老师。 7这位新语文老师仅用一双笑眯眯的眼睛,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成功地获得了学生的喜欢,营造了一个融洽、宽松的学习氛围,也为他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师生间运用不同的“眉目传情”,有利于沟通,促进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形成“教师活动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的体态语言调整后的教师活动”交流反馈关系。 (三)运用体态语言,易调控课堂气氛课堂控制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一位老师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他的课堂驾驭能力上。 “老师的能力首先依据课堂控制而被评价,他们的成功也以课堂控制为基本的前提条件。 在这个意义上,课堂控制是基础的。 教师对课堂控制的实现,事实上就是对自己权威的一种再实现,是在学生忽略或漠视教师的存在时对彼此双方的一种提醒和强调。 教师实现课堂控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教师不采用激烈的言辞去直言批评学生,而是通过自己的体态语言的示意,给学生某种程度上的警示。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一个有效的动力调控机构,它能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教师可充分利用体态语言的暗示性来调控、制止课堂上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样既可保持课堂的正常气氛,又可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升级和负作用的扩散,避免口头批评带来的负效应。 当然,教师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体态语言,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所在。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注意把自己的体态语言和学生在体态语言方面反馈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调控功能。 上课铃声响后,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从课间活动中转移到课堂上来,学生可能会叽叽喳喳,嬉笑耍闹,吃东西、做作业等。 这时,教师面带微笑,用眼睛扫视教室,让学生明白老师在期待他们安静,期待他们从课间活动的兴奋中转移到新一堂课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如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搞恶作剧,这时,教师可边讲授课程,边用手摸该学生的头,或敲桌示意,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了。 每一个做学生的人都或多或少地能记起学生时代与教师目光遭遇的一些场景,而且,大多是在自己犯错误的时候能充分地感受到老师目光的威严。 无论是中小学低年级还是在高年级,对于课堂上“越轨”学生,教师都会用目光来创设一种威严的气氛,以目光表示自己对学生忽视课堂,忽视教师的不满,以目光来强化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当然也就强化了师生在自愿或不自愿的基础上,已经达成共识的二者的行为规范,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体态语言的合理运用体态语言作为一种交际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其作用的确不可低估。 语文教学中的非言语表达更为重要,更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影响着学生心理和教学效果。 虽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言语表达是教师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但它不是唯一的工具,“言之不尽,辞不达意”的时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体态语言倒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常常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生动的语文课堂教师丰富恰当的体态语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就要善于灵活运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的教学有其特殊性,要求教学运用适宜于体态语言教学的特殊策略。 体态语言运用得当,会使有声语言增色生辉,但运用不当,也会削弱或破坏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 因此,语文教师课堂体态语言的运用应该讲究技巧,注意方法。 概括地说,运用体态语言应该适度、自然、协调。 (一)体态语言教学要以师生共意为前提展开师生之间的顺畅交流,表现在体态语言方面就是教师有意识地、目的明确地发出非言语信息,相应地,学生也能在观察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后,清楚而准确地理解教师的意图,及时地加强、修正或削弱自己的某些具体行为。 简单的说,教师通过课堂体态语言的使用促使教师教育意图的发出到学生实际行为的改变这一完整链条顺畅实现。 学生“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即理解教师使用得体态语言,是教师开展合理的体态语言教学的前提。 教师利用学生的这种理解方式,巧妙的“一言不发”,却“事半功倍”。 这种情况下,教师正向的教育目的被学生感知,并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为。 相反,教师的教育目的没有通过他对学生的体态语言教学准确地传达到学生那里,也没有达到对学生某种行为的加强或削弱的作用,因此,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中断的。 教师与学生处于误解状态之中,导致误解的师生关系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可见,教师的体态语言应带有学生特色的理解方式,才能达到教学预期的效果。 (二)体态语言教学要与口语、书面语的教学结合体态语言教学要与口语、书面语的教学结合,使体态语言与口语、书面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收到不同内容与形式间自然藕联的整体效应。 表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就是要求体态语言与语文教学中有声语言的配合统一。 无论是在两者表达的内容上,还是时间上,它们都应是完美配合。 例如教师讲“掰”字时,借助于手势,用两手抓住一件东西,用力一“掰”,这一动作对学生识字解义十分有帮助,学生很容易心领神会,而且记忆长久。 准确、有力而得体的体态语言,如同画龙点睛,使师生间的交流顿时生辉。 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人的潜能,发挥手、眼、耳等多种感官的效能,让体态语言在课堂上淋漓尽致的展现,一定会使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真正得到创新,增强教学效果,语文的魅力也就自然流露出来。 其次是各体态相互之间要配合一致。 优秀的教师在表达某一内容时,会用身体各种态势,进行流畅自然的表达,从而更强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 例如,老师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时,可用抬手型手势,并配以亲切的目光和鼓励性的微笑,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最后是体态与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相配合、相协调。 语文教师运用体态语言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准确再现教学内容和创设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 例如,教科幻小说或童话寓言时,教师要善于用表情、目光、姿态、手势创设出一种充满遐想的意境,使学生有无穷的期待和意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境界。 (三)体态语言应适度运用,切忌滥用体态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勿滥用体态语言课堂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课堂气氛很重要。 活跃、热烈、高昂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冲破种种顾虑,主动参与、大胆发言,教学效果会超出教师的预想。 这样的课堂气氛,是每个教师所希望的,但并不是每个教师所能营造出的。 这除了需要师生平时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外,教师的语言、体态语言的巧妙、适时的运用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体态语言的运用,要有一个整体观念,作到适度。 这个“度”,就是服从有声语言的表达需要,为表达内容服务。 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课堂体态语言不可不用,更不可滥用。 不用,会使语言表达呆板;滥用,就会喧宾夺主,削弱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 语文教师的课堂体态语言是教师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这就要求体态语的运用不能故作姿态。 有经验的教师,并不刻意地去营造,而是顺其自然,把握最佳时机。 有些教师,求成心切,频繁地借用体态语言来夸张,结果却适得其反,教师忙了半天,学生却无动于衷,甚至拧起了眉头,觉得老师太显轻浮,有失庄重,为此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一般来讲,体态语言大多出现在表达意义或情感过程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分,这样,就不能要求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都要附之以体态语言。 其次,体态语言教学要与言语实践相结合。 体态语言为语言交际活动不可或缺,但并非任何一种体态语言都可以引进课堂。 要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言。 在语文课堂上体态语言是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它不是人类交流的唯一工具。 体态语言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受制于有声语言的。 总之,体态语言的运用,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有效地运用体态语言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有助于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率,它对教学效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把语言与非语言二者有机的协调、配合起来,会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45分钟的课堂教学也会立刻生动起来。 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体态语言能把学生带进“角色”中,使其身临其境,自我陶醉并乐在其中。 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相结合,更具体、更真切地传递所要表达的含意,势必会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1樊雪梅,浅谈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xx (5):105.2蒋平,张茂生.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J.文学教法,xx, (1):3233.3曾丽舞,教师的仪表和姿态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美育,xx, (4)7981.4刘伟,肢体语言比说话更有效的沟通技巧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xx.13.5刘丹宁,体育比赛中体态语初探J.体育科研,xx, (3)1517.6肖建章,谈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的构成和运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xx, (1)2224.7转引自庄锦英、李振村著,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164.【参考文献】1庄锦英、李振村,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2李杰群,非言语交际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3耿二岭,体态语概说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8.4(美)利贝卡鲁宾,艾伦鲁宾,琳达皮尔著,黄晓兰等译,传播研究方法M.华夏出版社.2000.1.5(美)洛雷塔A马兰德罗、拉里巴克著,孟小平等译,非言语交流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7.6刘玄恩、刘永发,实用体态语M.华文出版社.1995.1.7张艺华,体态语言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8.8素质教育全书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5.9李密、孙元涛,新世纪教师教学艺术策略M.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为奥运助力活动方案策划
- 北京大数据营销方案策划
- 医院单位团建活动策划方案
- 农村电影活动服务方案策划
- 新都建筑维修方案设计团队
- 药厂能源管理课件
- 季节班幼儿活动方案策划
- 老鸭粉丝汤创业计划书
- 心理咨询预算方案
- 寺庙建筑配色方案设计意图
- 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1-8单元教材分析
- 海运订舱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高级)考前点题卷一
- 人力资源管理SOP标准化流程手册
- 2025-2026学年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37)
- 2025-2030中国家政服务业社区化发展与本地化服务模式探讨
- 2025年翼状胬肉试题及答案
- 2025年Q2起重机司机模拟考试题库(附答案)
- 道路绿化监理规划方案(3篇)
- 沥青混凝土供货方案及保障措施
- (高清版)T∕CES 243-2023 《构网型储能系统并网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