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车间应急预案修改稿.doc_第1页
动力车间应急预案修改稿.doc_第2页
动力车间应急预案修改稿.doc_第3页
动力车间应急预案修改稿.doc_第4页
动力车间应急预案修改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力车间应急预案修改稿 台州仙琚药业有限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ESW-Y-401-201-A动力车间应急预案编制日期xx年9月17日审核日期xx年9月17日批准日期xx年9月17日受控状态实施日期xx年10月20日 1、应急机构1. 1、车间办公室负责制定本车间的预防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管理制度与技术措施,组织事故发生时的自救工作,组织应急措施的教育培训工作。 1. 2、车间安全员负责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和治安工作,善后设备、仪器的抢修工作。 1. 3、车间主任负责制定本车间的预防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管理制度与技术措施,组织事故发生时的自救工作。 1. 4、车间内员工应按所属工段编制,听从本工段工段长的统一指挥和领导。 1. 5、车间义务消防队名单队长朱华龙副队长李卫仙、郭建敏队员郑中伟、张培江、王伟平、吴天兵梁明宇、方凯正、吴柳军、徐伟倪 2、应急设施与应急物资表2-1动力车间消防器材登记表干粉水带、枪头/套备注35kg8kg5kg4kg冷冻工序73空压工序62总配电43CO2灭火器2Kg共12只车间外31冷冻、冷水泵房21消防泵房3循环水泵房3发电机房15文件标题动力车间应急预案页码共10页第1页文件编号ESW-Y-401-201-A修改状态第0次修改实施日期分发部门动力车间类型数量位置表2-2应急设施与应急物资设施与物资现有数量用途存放位置备注空气正压呼吸器2医疗救护空压冷冻值班室防毒口罩/个人防护各工序砂土/应急吸附车间外 3、报警及联络3. 1、厂内报警程序事故现场作业人员按下报警按钮指挥部或保安值班室。 3. 2、事故现场作业人员向(保安值班室)报警模式“我是动力车间(姓名),动力车间发生火灾(泄漏)事故,请求救援”。 3. 3、厂内报警电话保安值班短号667678)EHS部(指挥部)85588905生产部85588910车短号667378) 4、应急响应和措施4. 1、车间火灾爆炸事故车间发生火灾事故,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将造成十分严重的环境影响。 因此,对于车间火灾事故,必须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有效控制。 具体应急措施如下4.1. 1、现场应急流程如下文件标题动力车间应急预案页码共10页第2页文件编号ESW-Y-401-201-A修改状态第0次修改实施日期分发部门动力车间图5-1车间火灾事故应急流程3文件编号ESW-Y-401-201-A修改状态第0次修改实施日期分发部门动力车间文件标题动力车间应急预案页码共10页第4页车间火灾爆炸事故经警拉警铃事故现场发现者1.失火详细地点2.着火物质类型3.人员受伤情况4.人员被困情况5.将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告诉119指挥中心灭火器材扑救值班室 报告领导打救援电话119动力车间主任 公司指挥部 (85588905)启动公司事故应急求援预案各应急救援小组赶赴事故现场实施救援救援结束清点人员组织自救4.1. 2、应急措施4.1.2. 1、报警发现者在第一时间按报警按钮,并报总指挥或其他主要负责人,如需要可直接报 110、 119、120急救电话。 厂内发布紧急警报,通知有关人员,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各指挥部成员迅速赶往指挥部所在位置,各应急小组应马上取用各相应的应急抢险物资,快速到达事故现场,同时应与指挥部保持不间断联系,接受指令后立即按职责、分工各自行动。 4.1.2. 2、接到警报后,车间其他单元应立即进行停产,并切断相应的阀门、电机开关。 发生事故的单元,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泄漏部位和原因,车间人员(车间义务消防队成员)应迅速自救。 若事故情况已无法控制的,由车间义务消防队配合公司设备抢修组具体实施堵漏或抢修。 4.1.2. 3、公司设备抢修组在接到警报后,组织电工在车间设备员带领下切断车间事故区域的电源,夜间负责架设临时照明灯,并组织机修人员切断车间事故区域与其他区域相连管路上的阀门。 同时组织人员关闭生产性用水,以保证消防用水。 抢修人员需进入火场进行抢修的,须配戴好消防服或重型防化服。 4.1.2. 4、公司抢险组根据现场泄漏情况拟定堵漏方案。 4.1.2. 5、公司应急消防组在接到报警时,做好消防车接引工作。 各消防人员立即取用各车间及厂区各处水带,佩戴好消防服等防护用具,至事故现场后接入消火栓立即进行火灾扑救,其他消防人员携带上述各处灭火器材到事故现场配合灭火。 事故现场内有人员被困、受伤或衣物着火的,应优先组织抢救、脱困或转移,并对事故单元内的人员进行清点排查,需进入火场的消防人员,须配戴好消防服或重型防化服,并用水淋湿。 4.1.2. 6、现场灭火以水枪为主,实行“先堵漏,后扑灭”原则。 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由车间义务消防队配合公司设备抢修组负责搬运至安全地带。 灭火器用于扑灭地面流淌火。 所有水枪以雾状水形式对燃烧贮罐进行灭火,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抢救人员。 火势控制后,可抽调一支水枪对邻近罐进行冷却。 火灾扑灭后,水枪继续对燃烧后贮罐及邻近贮罐进行喷淋冷却,同时稀释泄漏液体浓度。 4.1.2. 7、公司医疗救护组应及时接应外部120急救车,在急救车未到之前,对消防人员抢救转移出的伤员进行紧急救护,将伤员转移至事故上风向地区。 对昏迷者,应进行人工呼吸,严重者应采用有氧呼吸机进行补充氧气。 对于化学品沾染皮肤者,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物、文件编号ESW-Y-401-201-A修改状态第0次修改实施日期分发部门动力车间鞋袜,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30分钟(与水起强烈反应的物质不可),头面部受污染时,应首先注意眼睛的冲洗,对于心跳停止者,采用心肺复苏术抢救。 4.1.2. 8、公司现场治安组在接到警报后,迅速赶往现场布置安全警戒,划定危险区域,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的隔离,并保持急救道路畅通;事故对厂区内外人群(包括友邻单位人员)安全构成威胁时,由现场治安组立即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系,配合引导人群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4.1.2. 9、应急监测组根据指挥部命令,事故结束后组织对大气、水体环境质量的取样监测,未具备监测能力的,应及早委托有关单位进行。 4.1.2. 10、事故应急结束后,由应急消防组对受污染的设备、墙壁、地面、雨水沟等进行清水清洗,收集的洗涤废水和泄漏液体应进入污水站进行处理。 设备抢修组对泄漏容器内的剩余液体和围堰内的液体进行收集,能回收的送生产部门进行回收,不能再利用的进入污水站进行处理。 4.1.2. 11、事故扑灭后,由调查联络组组织事故调查,事故发生的过程、应急处理措施、人员伤害状况、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应急监测数据、事故处理效果、事故处理的遗留问题等应详尽。 事故处理结果及事故原因调查应形成书面文件,并应及时上报县政府、环保局、安监局等单位。 4.1. 3、注意事项4.1.3. 1、扑救中尽量减少前方作战人员数量,特别注意灭火人员自身安全。 所有救援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4.1.3. 2、储罐泄漏实行“先堵漏,后扑灭”原则。 4.1.3. 3、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各部门查明事故起因,并编写汇报材料。 4.1.3. 4、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4.1.3. 5、如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花费一定时间,为防止泄漏出来液体蒸气达到爆炸极限,在用水枪稀释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重新点燃恢复燃烧,再重新组织灭火,直到堵漏成功。 4.2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措施文件标题动力车间应急预案页码共10页第5页文件编号ESW-Y-401-201-A修改状态第0次修改实施日期分发部门动力车间4.2.1液氨泄漏应急措施液氨泄漏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且会造成周边大气严重污染。 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措施如下4.2.1. 1、现场应急流程图6文件编号ESW-Y-401-201-A修改状态第0次修改实施日期分发部门动力车间文件标题动力车间应急预案页码共10页第7页液氨泄漏事故经警拉警铃事故现场发现者1.泄漏详细地点2.泄漏物质类型3.人员受伤情况4.人员被困情况5.将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告诉119指挥中心用水稀释值班室 报告领导打救援电话119动力车间主任 公司指挥部 (85588905)启动公司事故应急求援预案各应急救援小组赶赴事故现场实施救援救援结束清点人员组织自救4.2.1. 2、具体应急措施4.2.1.2. 1、少量泄漏4.2.1.2.1.1开启车间内的水喷淋系统,使其与水互溶后形成氢氧化铵(氨水),减少气体挥发。 4.2.1.2.1.2抢险人员应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化学防护服等,最好抹上肥皂液。 抢险人员应站在上风向。 4.2.1.2. 2、大量泄漏4.2.1.2.2.1报警发现者在第一时间按下报警按钮,并报总指挥或其他主要负责人,同时报 110、 119、120急救电话。 厂内发布紧急警报,通知有关人员,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各指挥部成员迅速赶往指挥部所在位置,各应急小组应马上取用各相应的应急抢险物资,快速到达事故现场,同时应与指挥部保持不间断联系,接受指令后立即按职责、分工各自行动。 4.2.1.2.2.2应急消防组利用水枪、消防栓等设备对液氨产生的氨气进行喷淋,并开启事故池收集消防废水;4.2.1.2.2.3设备抢修组指定二名组员穿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戴好手套,迅速进入泄漏现场抢修,开启车间水喷淋设施。 若液氨罐瓶阀泄漏时,拧紧六角螺帽;瓶体焊缝泄漏时,用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箍紧。 4.2.1.2.2.4抢修组指定人员负责切断事故现场总电源。 4.2.1.2.2.5医疗救护组对现场伤员进行应急救护,首先将伤员转移至空气未受污染地区,对昏迷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严重者应采用有氧呼吸机补充氧气;眼部受到伤害者采用清水洗眼,并使用少量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涂敷。 并接应外部120急救车。 4.2.1.2.2.6现场治安组迅速赶往现场布置安全警戒,划定危险区域,根据现场氨气浓度检测结果负责设立警戒线,小泄漏初始隔离150米,大泄漏初始隔离750米,并在各路口派保卫人员设岗执勤,实行交通管制,阻止无关人员及车辆进入,并保持急救道路畅通。 禁止一切机动车辆及火源进入警戒线,并收管危险区内人员BP机、手机等,危险区内电话拔掉线源,不准使用。 同时转移周边1000米范围内群众,至上风向。 4.2.1.2.2.7应急监测组立即根据指挥部命令,用便携式氨气检测仪对现场周围500米外进行氨气监测,并联络当地环境监测部门协助监测。 文件编号ESW-Y-401-201-A修改状态第0次修改实施日期分发部门动力车间4.2.1.2.2.8事故应急结束后,由应急消防组对受污染的设备、墙壁、地面、雨水沟等进行清水清洗,收集的洗涤废水和泄漏液体应进入污水站进行处理。 4.2.1. 3、注意事项4.2.1.3. 1、若氨气泄漏并导致火灾,不可盲目地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必须遵循“先堵漏,后扑灭”的原则。 4.2.1.3. 2、事故应急池中消防废水进入氨处理单元,处理达标后外排。 4.2.1.3. 3、医疗救护时,忌用口对口人工呼吸,特殊情况下与病人隔数层水湿纱布。 4. 3、恶劣自然条件应急措施恶劣自然条件下突发环境事故是指台风、强暴风雨条件下引发的液氨泄漏事故。 在恶劣自然条件下应急措施如下4.3. 1、车间管理人员积极关注当地气象预报,在台风、强暴风雨来临之前1-2天,全面停止生产活动;4.3. 2、台风、强暴风雨来临前1-2天,做好车间的断电工作。 4.3. 3、关严车间门窗,防止应强风造成门窗破损或进水。 4.3. 4、安排值班人员定期巡查,若发现异常情况情况,则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召集应急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4.3. 5、若由恶劣自然条件导致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具体应急按照上述各种事故应急措施进行。 5、应急监测车间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由车间通报公司EHS部,由EHS部负责相关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6、现场清洁净化和环境修复当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应对事故发生后现场进行清洁和净化工作,主要如下8文件编号ESW-Y-401-201-A修改状态第0次修改实施日期分发部门动力车间文件标题动力车间应急预案页码共10页第9页 (1)化学品泄漏,车间火灾、爆炸等产生的消防废水,全部收集至事故应急池中,预处理后排至污水站,然后处理达标后外排; (2)参与应急救援行动人员应及时清洗皮肤、衣物等,保证个人健康安全。 7、事故应急终止 一、应急终止条件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经过处理后,符合下列条件后可宣布应急终止 1、泄漏、火灾等得到控制,事故发生条件已经清除; 2、泄漏或火灾造成的危害得到清除; 3、应急救援行动已经完成,无继续行动的必要; 4、采用了必要的防护措施,周边人群的危害降至较低水平,并无二次危害可能。 二、应急终止程序 1、应急指挥部确定应急终止时机,由总指挥发布应急终止信息; 2、应急救援指挥部向应急救援队伍下达终止信息; 3、应急终止后,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事故调查、总结工作,直到所有污染物浓度降至规定水平。 8、应急信息报告和发布应急信息的发布由应急指挥部负责。 车间负责提供及时、准确的相关信息。 9、应急培训和演练9. 1、应急培训为了确保车间建立快速、有序、有效的应急反应能力,车间员工必须熟悉公司的突发事故类型、风险特性,并掌握正确的应急措施,必须对全车间员工进行应急培训。 9.1. 1、应急人员的培训内容 (1)如何紧急启动报警系统; (2)各类化学品泄漏处理措施; (3)火灾爆炸处理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