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doc_第1页
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doc_第2页
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doc_第3页
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doc_第4页
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通力合作,协调一致,是教育成功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当前家庭教育中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需要家长不断学习提高,相信学校教育,依靠学校教育,在学校及老师的大力引导下,解决好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种种错误与误区,从树立目标、培养兴趣、制订计划和掌握方法等四个方面入手,齐抓共管,和谐努力,共同培养起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是否一致,是决定学生能否顺利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等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学校”,家庭成员及其一言一行,无疑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第一教育”,始终对孩子的心智、性格、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难以替代的作用。在整个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承担着主导作用,而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保障、重要补充和效益延伸,是学校教育成果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一致、不配合,两者之间双向形成的教育作用力和影响力必然相互削弱,甚至相互抵触、抵消,教育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或者根本就是做无用功,而于受教育的孩子来说,对其未来的憧憬,只能是一幕令人倍感灰暗而叹惋的悲剧。家校配合,通力协作,建立一种即时、顺畅、互动、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尤其在家庭教育方面,及时树立全方位、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时刻关注孩子学习兴趣的种种变化,积极重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教育成功的根本前提和保证,也是老师,特别是家长们务必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 一、当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家庭教育还存在“重身轻心的抚养方式,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重鱼轻渔的培养方式,重说教轻示范的实践方式和重他律轻自律的行为养成形式”等诸多问题;“部分家长因受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或其它原因,认为督促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完成了家庭教育,更有的家庭甚至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出现了家庭教育的空白区。”这些都是当前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重大误区。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 1、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凡事都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各种要求,无论是否合理、必要,一律给予满足,甚至采取“保姆包办”的办法,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情,如做作业、写作文、值日扫地等等。无视孩子的各种谎言危害和种种缺点,想方设法帮孩子“圆场”或遮掩错误,竭力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铺得平平顺顺的,以为这样就能保证孩子幸福健康的成长。如此溺爱,极易使孩子养成任性、懒惰、盲目自大或缺乏自信的性格,成长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2、有的家长过度放任,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认为孩子的教育有学校管着,既然已经把孩子托付给了学校和老师,何以还要当家长的多操心、多过问;对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认为“树大自然直”,眼下孩子还小,等长大了、懂事了,也就好了,不必大惊小怪。因而只顾忙于自己的生意、工作或玩乐,自己懒于学习,对孩子的成长也放弃了应有的监护和教育职责,放任自流。如此放任,极易使孩子产生冷漠、孤僻、抑郁、多疑等人格障碍和性格缺陷,成长为一个责任心不强、自控能力低下的人。 3、有的家长过于简单,对孩子问题粗暴相向。只要孩子学习上稍为出现一点问题,就没完没了地唠叨、埋怨、讽刺、挖苦和谩骂,拿出家长的“权威”,在人前横加指责孩子怎么就这么“笨”、这么“傻”,这也不如人、那也不如人等等,使孩子诚惶诚恐,无比拘谨和压抑。有的父母之间,相互抱怨对方的教育方式落后,而不自省,或干脆把责任一致推给学校,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或与学校、老师发生冲突,让孩子无所适从。更有甚者,对孩子“不打不成材”,动辄大发雷霆,体罚,虐待,毒打,让孩子十分恐惧。如此简单粗暴,极易使孩子心中的积郁和不快长期得不到宣泄,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呆板、精神不振、神经失常等,成长为一个唯唯诺诺、胆小迟钝、或逆反、轻生的人。 4、有的家长过高要求,脱离实际搞拔苗助长。不顾孩子的个人潜质和兴趣爱好,背离社会需要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将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孩子的身上,为孩子设立许多高不可攀的目标和要求,一味督促孩子超前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和进行各种课外辅导、智力训练等,使孩子疲于应付,长期生活在家长营造的巨大学习压力之中,难以自拔。如此拔苗助长,极易使孩子在重重压力之下,迫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反而产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成长为一个厌学、叛逆的人。 “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教育存在着问题。这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对北京1800多名家长近三年的跟踪调查得出的结论。”如今,上述四大类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当中,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养成,是许多学生学习效果长期不佳或学习成绩起伏不定的根本原因。二、家校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无数实例证明: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最重要的人。身为家长,当我们抱着“孩子教育,我的责任。我改变了,孩子一定会改变”的态度去思考和实践时,在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也致力于不断的自我学习提高之中,坚持与学校交流,与孩子沟通,与社会同步,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种种学习难点问题、不良习惯问题也都不难解决了。 (一)家长应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相信学校教育,配合学校教育,时刻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家庭教育虽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但孩子最终长大成人,完成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大部分时间和主要阶段还是在学校这一“主战场”交互进行的。学校教育担负着教育、培养下一代,为国家输送栋梁之材的历史重任,是保证孩子获取知识、健康成长的重要而难以逾越的环节。家庭教育只是素质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其价值作用不可小觑,但也不可盲目夸大,“唯学校教育论”和“唯家庭教育论”都是失之偏颇,极其错误和十分危险的。家长应经常与学校取得联系,与班主任、课任老师密切交流,时刻保持对孩子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学习目的、学习难点、学习情绪等各种学习表现的动态关注、适时了解和准确掌握。要相信孩子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的“第二父母”,会如亲骨肉般善待每一个学生,包括自己的孩子,会尽心尽责地关心每个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对学校教育中老师对学生错误采取的一些批评与惩戒措施,和教学工作难免存在的一些不足与失误,不要过于惊讶,和采取过激的举动,要时刻牢记“父母的人格会影响孩子的人格,父母的举动恰是孩子的榜样”,因而,要以平常心对待,给予必要与充分的理解,协助校方抓好孩子的适时教育与教法改革等工作。要结合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长抓不懈,使孩子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校应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加强家庭教育的方向引导,帮助家长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技巧。学校应切实改变只注重排名和分数、教育是应对考试需要、教学不是面对全体学生,而是面对少数尖子学生、教法机械老套,偏重死记硬背,不善灵活启发和紧密联系实践运用等现实存在的许多突出问题,全面关注在校的每一名学生,因材施教,因人制宜,适时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反馈给家长,把学生在家需父母、长辈配合完成的学习任务告知给家长,从而真正把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贯穿与落实到日常的教书育人工作中去,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 在不断改进教学工作的同时,应大力加强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帮助、引导工作,要把办好家长学校作为落实好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事项和关键环节来抓,像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中所写的那样“向学生的父母说明,学校在这个时期怎样对学生实施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以及我们希望家庭给予哪些协助”、“告诉家长,怎样给子女灌输这样的信念:劳动不仅是一种神圣的义务,而且也是一种欢乐”、“建议家长们,对于孩子们提出的跟他们对家庭收入和社会生产的劳动贡献不相称的要求应当加以限制”,以及“全体教师确定了一个家庭应有的最低限度藏书目录,以便供家长、学前儿童、学龄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学生阅读”、“为了使学校和家庭在美育方面保持一致,我们首先设法使每一个家庭具有基本的审美素养”等等,以此真正达到“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影响的一致”,培育更多的“学习型家庭”,使每一位家长都成为孩子素质达标、习惯养成的“领航员”或“守护神”。(三)、家校配合,应合力帮助孩子养成哪些必要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家校合力,应致力于培养孩子的以下四大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1、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目标是实现梦想的阶段性指标,是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阶段性任务。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是成功的开始;没有明确的目标,进步就无从谈起。因此,养成良好习惯,走向成功,首先要启发孩子学会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要结合孩子的学习特点,帮助孩子制定适宜的当前、中期与长远目标。要学会把大的目标进行分解,然后分期、逐步实现。要把目标设定为孩子各项能力的养成和对知识全面掌握的程度,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分数的高低。要定期总结和调整目标的执行情况和补充新的内容,使孩子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产生新的动力,激发并保持学习的热情。“看得见”目标才能真正完成。 2、培养学习兴趣,自觉热爱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使孩子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孩子兴致勃勃地思考与钻研。兴趣的培养,要立足于给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不能强求孩子只能读教科书,而剥夺孩子对课外读物的渴求与好奇。要经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给孩子讲些生动有趣的学习故事,把枯燥、抽象的课本知识和理论说教,转化为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和消化的精神食粮。要使孩子养成当天的学习内容当天消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乐于每天坚持反复预习和复习、善于利用零星时间强化学习等自觉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要让“兴趣”帮助孩子缓解情绪,集中心力,激发智慧的潜能,并成为孩子最终实现理想、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3、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 制订学习计划,是为了实现目标,通过计划来保证目标的完成。帮助孩子制订好科学的学习计划,可以使孩子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消除无所适从的现象;使孩子增强紧迫感,促使孩子立刻行动;使孩子减少时间、精力上的浪费,赢得宝贵的时间。制订学习计划表,要列出目标清单,按时间先后,分别写出每个目标的内容、完成方法、操作步骤、完成时限,必要时写出目标完成的主要障碍及其克服方法。合理安排好学习后,应帮助孩子把学习计划,放在醒目的位置,经常督促孩子“照章办事”,随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适时调整,并鼓励孩子“坚持就是胜利”,养成顽强坚韧的毅力与恒心。 4、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传授给孩子知识,不如传授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孩子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后,不再依赖老师灌输式的学习,家长也不必再为孩子每天的学习而疲惫不堪,心力交瘁。帮助孩子掌握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