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总结草稿范文.doc_第1页
归纳总结草稿范文.doc_第2页
归纳总结草稿范文.doc_第3页
归纳总结草稿范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纳总结草稿范文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 一、简介生物医用材料是用于和生物系统结合、治疗或替换生物机体中的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 在此方面,纳米材料在生物医用材料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在本世纪很可能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的核心材料,颗粒在1-100nm范围内的材料被称为纳米材料。 纳米颗粒的粒径比毛细血管通路还小一至二个数量级,因而可用磁性纳米材料作定向载体,通过磁性导航系统将药物输送到病变部位释放,增强疗效,被称为“生物导弹”;纳米微粒用作药物控制释放和基因转染的载体,能直接将基因或药物输送到癌细胞和器官进行治疗,特殊的纳米粒子还可进入细胞内部结构从而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用纳米生物传感器可对疾病进行早期检测,纳米微机械可修复人体细胞和组织,纳米人工器官的排斥率大大降低;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尽可一展身手;而将纳米微粒与其它材料相复合制成各种各样的复合材料更可以产生许多新奇的优良特性。 简而言之,纳米生物医用材料即一类使用先进纳米技术制备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特殊功能材料,它能与生命系统接触和发生相互作用,并能对其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诊断、治疗、替换修复或诱导再生。 二、分类从材料类别的角度来看,纳米生物医用材料包括硅酸盐和磷酸盐等无机材料;天然与合成高分子等有机聚合物材料;不锈钢、钛和钛合金等金属材料,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 而从临床应用的角度,纳米生物医用材料又可分为组织修复材料,即骨、牙、关节等硬组织材料和皮肤、乳房、韧带等软组织材料;心脏、血管、胆管、尿道等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医用材料;血液净化、肾透析等医用膜材料;药物载体、基因载体等药物缓控释载体材料;介入与微创治疗材料;临床诊断及生物传感器材料等。 三、实际例子纳米SiO2微粒很容易将怀孕8星期左右妇女的血样中极少量的胎儿细胞分离出来,并能准确地判断是否有遗传缺陷;利用纳米微粒进行细胞分离技术很可能在肿瘤早期的血液中检查出癌细胞,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用纳米微粒去检查血液中的心肌蛋白,可帮助治疗心脏病。 光照条件下,TiO2纳米粒子具有高氧化还原能力,能够分解组成微生物的蛋白质,从而杀死微生物,因此TiO2等将其用于癌细胞治疗,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射10min后TiO2微粒能杀灭全部癌细胞。 颗粒尺寸分别为23和32nm的Al2O3和TiO2对成骨细胞的附着力大大高于尺寸为62nm的Al2O3和200nm的TiO2。 这样,它们与活细胞有较好的相互结合性能,可以成为矫形科和牙科手术的良好材料。 10-50nm的Fe3O4的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涂覆高分子外部再与蛋白结合可以注入生物体中,目前这种技术已通过了动物临床实验,这种载有高分子和蛋白的磁性纳米粒子作为药物的载体,经过静脉注射到动物体内,在外加磁场下通过纳米微粒的磁性导航,使其移向病变部位,达到定向治疗目的。 纳米人工骨是国家支持的攻关项目。 它与原有传统人工骨材料的最大区别在于,修复后的骨头和人体骨完全一样,不会在体内留下植入物。 植入纳米人工骨就好像藤会沿着支架不断生长一样,人体的骨细胞会慢慢爬进多孔的生物材料内部,破骨细胞一边吃掉纳米人工骨,成骨细胞一边巩固阵地,并在纳米人工骨的内部生长起来,直到完全取代纳米人工骨,并被人体吸收。 四、未来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1.用纳米生物医用材料或器件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和疾病治疗;2.药物的纳米化、药物的器官靶向化和药物的细胞内靶向化将会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3.纳米生物材料将会使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向微型、微量、微创或无创、快速、功能性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4.纳米生物材料作为药物的控释系统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作为基因载体也将是今后很长时间的研究重点;5.纳米生物复合材料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如竹、贝壳、骨和牙齿)中,但目前人工合成的纳米复合生物材料还较少,其发展潜力很大。 模拟人体组织成分,结构与力学性能的纳米复合生物材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材料研究所所长刘昌胜看来,由于我国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历程比较短,绝大多数技术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产业化相对较弱。 特别是一些纳米涂层材料、纳米检测技术等,真正进入实用化阶段的还很少。 目前,国内整个纳米生物医用材料领域还普遍存在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