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沧源翁丁佤族旅游村活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doc_第1页
云南沧源翁丁佤族旅游村活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doc_第2页
云南沧源翁丁佤族旅游村活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doc_第3页
云南沧源翁丁佤族旅游村活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doc_第4页
云南沧源翁丁佤族旅游村活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沧源翁丁佤族旅游村活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昆明大学学报2008,19(2):1518JournofKunmingUniversityCN531144/G4云南沧源翁丁佤族旅游村活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潘璐璐(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与技术科学系,云南临沧677000)摘要:对民族村寨旅游活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是目前旅游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选择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为研究对象,经细致的调查,缜密的分析,试图对翁丁村佤族旅游活态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建立佤族活态文化旅游村是翁丁佤族村旅游发展的最佳途径.关键词:翁丁村;佤族活态文化;保护与开发;活态文化旅游村中图分类号F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56(2008)02001504云南佤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世居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镇康,永德等县,一部分散居在保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佤族有396610人,云南省的佤族人口为383023人,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96.57%,其中,沧源佤族自治县的佤族人口为133639人,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33.7%.佤族的语言,服饰,建筑,饮食,婚嫁,宗教,艺术,体育,节庆都独具特色,是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目前,对佤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据此,本文以云南省沧源县勐角乡翁丁佤族村作为研究对象,从旅游学的角度,对翁丁村的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做一次深人的研究和探讨,以期探索出对佤族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开发的思路.一,翁丁村佤族旅游活态文化保护与开发现状(一)翁丁村佤族旅游活态文化概述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位于沧源县西北部勐角乡翁丁村公所驻地,海拔1500米,位于东经99.O599.18,北纬23.1023.l9,距沧源县城33公里,距临沧市临翔区233公里.由于封闭的地理位置以及佤族原始宗教崇尚自然的理念,翁丁村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翁丁佤族属布绕支系,是从缅甸佤邦绍帕,绍兴等地搬迁而来,居住此地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村民均使用佤语,该语系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有的也会讲傣语以及沧源方言.翁丁村辖老寨,新寨,永榕,大寨,桥头寨,新牙寨6个村民小组,其中,大寨就是平时所指的翁丁村,共有98户,457人.翁丁村由于地理区位的封闭,其独具特色的佤族原始文化得以较为完整的保留下来,这些传统文化通过口耳相传仍然活生生的呈现在翁丁村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通过收集和整理,翁丁村佤族旅游活态文化资源主要包括:1.神话传说:主要有两部即:司岗里和达赛玛传说.2.谚语:佤族称”洛西迪”,意为教育人的话.佤族谚语大致分为:智慧,勤奋,致富,神话,传说,历史,爱情,婚姻,家庭,生产,节令,经验等12个方面的内容.3.音乐: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应用宫,商,角,徵,羽等多调式,一个乐段多次重复,并出现滑音,装饰音,颤音,使之富有山野特色.4.歌舞:从形式上佤族的歌曲可分为情歌,儿歌,劳动歌,节庆歌,祭祀歌等.情歌,儿歌,劳动歌,节庆歌在日常生活中口头传唱,祭祀歌则是魔巴们在祭神时唱.翁丁佤族民问舞主要有:木鼓舞,甩发舞等,舞蹈有两种功能,一是用于祭祀活动,二是自娱自乐.5.乐器:主要有吹管乐,打击乐.吹管乐以葫芦笙为主,打击乐器以木鼓为主.6.体育:翁丁佤族喜好的体育项目主要有摔跤,拔腰,打鸡纵陀螺,射弩等.7.雕刻绘画:在翁丁寨门房顶,寨桩和悬挂的白布幡上,均会出现佤族原始的如人形木雕,飞鸟等雕刻和绘画传统工艺.8.服饰:翁丁村男女都包黑包头,男子上身穿黑色圆领斜襟长袖衫或立领对襟长袖衫,下着肥短黑色大裆布裤,腰系一条黑色或红色的布带.妇女上身穿斜襟圆领长袖短上衣或圆领中袖套头衫,收稿日期:2008032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BJY071).作者简介:潘璐璐(1978一),女,四川富顺人,讲师,主要从事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辅导教育研究.16昆明大学学报第l9卷下身着黑色长裙或短裙,小腿裹一块黑布,颈戴银项圈,手腕戴银手镯.9.饮食:翁丁佤族以大米,包谷,糯米为主食.翁丁佤族的主食以鲜香为主,而菜肴则以香,酸,辣为主.除了主食和菜肴,翁丁佤族喝自己种植加工的茶.翁丁无酿酒习俗,一般到集市上买来喝.男女普遍有吸自己种植的草烟的习惯.10.房屋建筑:翁丁佤族民居全部是传统杆栏式楼房,房顶用稻草片覆盖,主框架用木头,围墙和地板用竹篾,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或养家畜.房屋有院子,各家的院子用石块围起来.11.手工制作:翁丁佤族自己织布,自己印染.布以大麻树皮为原料,织出的料子可缝制筒帕,衣裙或垫单.布织成后,用紫梗,衣果,山李子汁,麻栗树皮同煮的水浸染上色.竹子在佤族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用盖房外,翁丁佤族还会用竹篾编制背箩,簸箕,凳子等实物.12.礼仪习俗:翁丁佤族崇拜神灵,认为万物有灵,神灵公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他们以信誉为大.同时,他们认为尊重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和谅解,谦让是对别人的尊重和宽容.13.天文历法:佤历和农历基本一样,以农历12月为岁首,农历11月为岁末.一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一年360天.14.宗教信仰:翁丁佤族主要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崇拜自然,神灵和祖先.15.节日庆典:翁丁佤族一年中主要的节日庆典有:春节,护寨节,把牙节,新米节,撒谷节,取新火节,拉木鼓.16.婚恋习俗:翁丁佤族自古以来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女从恋爱到结婚要经过”串姑娘”,定亲和婚礼三个阶段.17.丧葬习俗:人去世,由家属主持葬礼,死者人棺下葬,下葬时和下葬后要念丧葬词,其意是让死者走好,活着的人活得好.(二)翁丁村佤族旅游活态文化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1.交通状况差翁丁大寨位于沧源至孟定(沧孟线)的交通要道上.沧孟公路现已实现了油路化,但公路等级低,路面窄,弯道大,从沧源到翁丁需要1个多小时的车程.目前,沧源县客运站没有直达翁丁大寨的班车.2.村民的旅游收益低下翁丁村2001年开始进行旅游开发,旅游收益按参与旅游服务的工分进行C-J”配,1工分可换1元人民币,村里每年工分最高为200工分左右,较低的为70工分左右.由此可见,对于大部分村民而言.旅游开发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利益少得可怜,这样的低收益无疑会给本来积极参与的村民对旅游开发的看法发生改变,导致参与佤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积极性不断降低.3.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翁丁村距沧孟线还有3公里,路面全部是弹石路,道路较为颠簸,通行能力差,乘座舒适度差.村内道路狭窄无序,凸凹不平.卫生状况较差,基本没有环卫设施,村里基本没有绿化.没有可供游人居住的家庭旅馆,目前村里只有一家由村民自己开的餐馆,就餐条件差,服务水平低.4.资金投入少沧源佤族自治县因地处边疆,经济不发达,从建国以来,一直被国家列为受援县.沧源县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所占比重较大,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财政收入有限.因此,沧源县对旅游的投入十分有限,资金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翁丁村旅游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力度.5.文化传承人缺乏目前翁丁村佤族文化的传承人只有四人,均为中老年人.村里的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些佤族文化,有一定文化的人更愿意到外面赚钱养家,翁丁村的佤族文化无人继承.面临失传.6.受教育程度偏低,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翁丁村目前非常缺乏即懂佤族文化又具备旅游管理知识的人才,村里的旅游服务人员由受过一些学校教育的年轻人组成,但这些年轻人大多只接受过小学或初中教育,总体素质不高,无法保证旅游接待的质量.7.旅游产品缺乏深层次挖掘民族工艺品品种少,手工粗糙.民族服饰没有体现出翁丁佤族服饰的特色.民居建筑均为竹木结构,每年都需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维修,村民难以承担.民族节庆仍处于政府出钱,百姓出力的阶段,没有形成稳定的,有规模的庆典特色.二,翁丁村佤族旅游活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思路:活态文化旅游村(一)建立翁丁活态文化旅游村对现存佤族活态文化的保护功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指出:”保护”就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从公约中可以看出”保护”的对象是具有生命力的活态存在,”保护”的本质在于对这种生命力的延续和发展.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活态文化的理解和把握,笔者认为建立活态文化旅游村对翁丁村佤族文化的保护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活态文化旅游村可以完整的保留翁丁村佤族活态文化遗产村寨是相对完整的社会生活单位,它能全面,系统的展现一个民族的全部文化事项.建立活态文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2)第2期潘璐璐:云南沧源翁丁佤族旅游村活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l7化旅游村的宗旨在于保护和延续翁丁村现存的佤族文化,在政府的引导下,可以对现存的佤族文化进行细致的收集和整理,从而实现对翁丁村现存佤族活态文化的完整保留.2.建立活态文化旅游村能将翁丁村佤族活态文化展现出来由于民族文化的开发不当所带来的对少数民族文化毁灭性的影响,使得一些地区的民族文化逐渐消亡.因此,如何原生的展现当地民族文化,这是旅游学者和开发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翁丁建立活态文化旅游村,通过政府引导和专家规划,可以更好的将佤族文化原生态的展现出来.3.建立态文化旅游村能更好的保护翁丁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翁丁村佤族活态文化的存在离不开群山环抱的自然环境,只有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fN:了特有的民族文化.通过建立活态文化旅游村,可以使村民们意识到只有保护好现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才有可能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建立活态文化旅游村可以促进翁丁村村民自觉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翁丁活态文化旅游村的建立可以为一些村民提供就业的机会,提高家庭的经济收益,这将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继续留在村里学习和传承佤族文化.同时,通过对村民的教育,可以加强翁丁村村民对佤族文化的认识,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自觉自愿的加人到民族文化保护的队伍中来.(二)翁丁活态文化旅游村佤族活态文化保护与开发原则翁丁村的佤族文化目前仍然存在于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当地村民正在利用这种活生生的文化生存和发展着,由于缺乏传承人,目前翁丁村的佤族文化正面临着失传的窘境.如何保护和开发翁丁村的佤族活态文化?如何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保护现有的佤族活态文化?笔者认为首先应该遵循活态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基本原则.1.政府引导保护开发原则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和完善,旅游业开始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对民族村寨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而言,政府的主要作用应该体现在引导开发者在开发民族村寨的同时积极保护现存民族文化,引导村民正确理解旅游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以及旅游发展与经济收益的关系.2.原生性保护开发原则活态文化是由生活于特定区域的人创造并延续下来的,它的”原汁原味”体现了不同人群的历史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正是吸引无数旅游者前往民族村寨旅游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民族文化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民族文化的原汁原味.真正做到不歪曲,不模仿,不创造,只有这样才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保护.3.生态性保护开发原则生态资源主要指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自然生态资源,第二个方面是文化生态资源,两者之间具有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关系.文化生态资源以自然生态资源为根基,民族文化资源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反之,文化生态资源的创造.又为自然生态资源提供保护.佤族原始宗教崇拜神灵,在他们的观念中动物,植物,山川,河流都有灵魂,正是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使得沧源县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保护完好.4.动态性保护开发原则任何民族文化都不可能是静止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民族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冻结式的保护.由此,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应该注重对民族文化与当前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而不是将民族文化孤立和固化起来进行保护和开发.5.本土性参与保护开发原则从旅游开发的经验来看,居民是否能真正参与到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来,让他们的意愿和利益得到满足,这关系到旅游地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关系到旅游活动真实性的实现,更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未来发展.要实现旅游带来的社会,环境,文化,经济的协调发展,就需要旅游地居民的积极配合和参与,通过参与来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认同.(三)翁丁活态文化旅游村佤族活态文化保护与开发对策1.尽快对翁丁村佤族活态文化资源进行大普查目前,翁丁村佤族文化的传承人缺乏,如果不尽快的将现存的这些佤族活态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挖掘的话,这些佤族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走向消亡.因此开发者应该组织成立翁丁村活态文化普查小组,对翁丁村的佤族文化进行细致普查,并将结果造册登记下来,形成翁丁村活态文化资源的详细文档资料.2.尽快出台保护翁丁村活态文化相关的规章制度翁丁村应该尽快出台与保护活态文化相关的村章村规,首先在规章制度上形成保护翁丁村佤族文化的制度支持.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对民族活态文化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有利于杜绝盲目开发和掠夺开发,保护民族文化资源,为民族文化的适度开发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3.合理分配旅游收益,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整体性分配和参与性分配两种形式.整体性分配方式针对翁丁村门票收人和保持传统文化资金,门票收人按月或按季度进行结算,然后平均分配给村民.政府应该每年为村民们发放保持传统文化资金,这一资金主要用于引导和鼓励翁丁村村民保持传统建筑,服饰和生活习惯.参与性分配方式纠沙爱霞.宁夏纳家户民族生态旅游村的建设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l8昆明大学学报第l9卷对在翁丁村举办的各种旅游活动取得的收益,这些收益应该按照村民参与的多少和程度的高低进行分配.4.加强对当地旅游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加强对翁丁村管理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素质,使他们在旅游管理的过程中树立保护翁丁佤族文化的意识,从管理上遏制无规划,不合理开发的发生.其次,应该大力加强对翁丁村村民的旅游知识和旅游服务培训,提高他们对旅游的认识,使他们能真正参与到旅游保护与开发中来,从而实现佤族文化保护开发与经济收益间的良性循环O5.进一步改善翁丁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虽然翁丁村目前已经进行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但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说,还远远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要求.在不破坏原有村寨环境的基础上,翁丁村应该引进投资,进一步改善翁丁村的基础设施,并聘请专人负责这些设施的维护和管理.6.加大对翁丁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翁丁村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要能体现翁丁佤族特色文化,深层次挖掘其文化精华.一方面,要根据旅游者个性化和体验性需求,设计出具有唯一性和参与性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要对翁丁村佤族活态文化资源进行深层挖掘,推出更多的佤族文化旅游项目.7.保护翁丁佤族活态文化赖以生存的载体活态文化的载体,指的是与其相关的民俗活动及开展这些活动的环境和条件.首先,活态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承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要保护活态文化,就必须保护活态文化赖以存在的环境,这些环境是翁丁佤族活态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其次,必须加大力度培养翁丁村佤族活态文化的传承人,使活态文化得以一代代传承下去.8.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旅游市场翁丁村应该继续加大对佤族原始村落的宣传力度,依托临沧市目前大力发展佤族文化,打造佤乡品牌以及沧源佤族自治县筹建原始生态民族文化村落走廊的背景,改变重开发轻宣传的局面,将翁丁村佤族活态文化推出去,努力提升翁丁村佤族特色文化的知名度.综上所述,沧源县勐角乡翁丁村是佤族聚居村,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翁丁村佤族的文化传统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这些佤族文化通过口头的形式代代相传,沿用至今.在信息化社会中,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翁丁村佤族文化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要实现对佤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双赢,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探索找到最佳解决的办法和途径.目前,如何对翁丁村的佤族活态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是政府和学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保护开发不当必然会造成翁丁村佤族文化资源的毁灭性破坏.在借鉴其他学者在活态文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省沧源县勐角乡翁丁村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在翁丁村建立活态文化旅游村是保护性开发民族村寨的有效模式.l参考文献j1薛群慧.民俗旅游村:活态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一种载体J.思想战线,2007,(3).2胡敏中.论非物质文化J.河北学刊,2005,(5).3晏鲤波.云南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与文化传承D.云南大学,20o5:29.4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2).5沙爱霞.宁夏纳家户民族生态旅游村的建设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6王光荣.论少数民族活态文化的抢救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王公山.活态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经济的发展J.集团经济研究2006,(7).8李淑敏,李荣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J.船山学刊,2005,(3).ProtectionandDevelopmentofthe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