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交通职院新校区总体规划说明.doc_第1页
湖南交通职院新校区总体规划说明.doc_第2页
湖南交通职院新校区总体规划说明.doc_第3页
湖南交通职院新校区总体规划说明.doc_第4页
湖南交通职院新校区总体规划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交通职院干杉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省交通厅管理的一所高等职业学院,现有占地面积226亩,分为南北两个校区。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达到6000余人,校区容量已严重超负荷,远远不能满足学院的发展要求。根据学院发展需求并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长沙市以东长沙县干杉乡征地41.37公顷(620.2亩),建设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近期规划学生人数为6000人,远期规划为10000人。新校区建设用地呈不规则形状,被100余米宽的拿塘水库分为东西两块,东侧地块约120亩,西侧地块约500亩,均属低丘陵地带,山地占95%以上。场地最高海拔标高为68.00米,最低海拔标高为45.00米,植被条件良好。基地东面是即将改造并拓宽为25米的现有乡镇主干道,南临长沙市城市道路香樟路的延长线黄江路约500米,北距秋江路400米,离机场高速出口7公里,距长沙市区25公里,交通通达便利。 二、主要设计依据1、湖南交通职院干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设计招标书2、关于核准湖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扩建项目的批复(湘发改投资2005980号)3、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4、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5、甲方提供的1:2000电子文档地形图以及其他相关资料。6、国家、省、市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标准等。三、规划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人.建筑.环境和谐共生, 将校园文化与山水文化相互渗透融合,营造符合人体尺度的校园环境,创造富有文化品位的室内外空间,并用全新的建筑风格塑造特色鲜明、功能合理的建筑群。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布局科学、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既体现交通职业教育特色和湖湘文化内涵又具有现代气息的校园。四、规划原则1、现代化校园 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性,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职业教育转化。2、信息化校园总体布局采用有利于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细胞生长模式系统化布局,以整体集中、个体独立的方式满足学科交叉,高效便捷的要求,又满足局部功能相对独立的要求。3、生态化校园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原始地形地貌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生态体系,注重校园的环境景观设计,体现校园的花园化、生态化。4、地域化校园 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并考虑老校区的文脉延续,在规划上体现湖湘文化和校园文化所独具的风貌。5、可持续发展的校园采用动态的原理进行规划,不仅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行性,做到远近结合,并根据节约用地的原则,给远期发展留有余地,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五、总体规划布局1、总体构思:“天地交而萬物通也”-易泰,这是古人对“交通”最原始最朴素的理解,在这句精简的哲语中,我们试图探求“交通”的最本质的意义,挖掘出交通职院的校园之根、校园之魂。本方案以“三轴相交定乾坤,天地人和之意境”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力求体现出校区的“交通”文化特征和“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在规划布局中汲取汉字篆书“交(交)”的形与神,结合以教育为本、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等规划基本原则,将天、地、人三轴于地块中心圆环处相互交汇融合,再辅以北部的一条东西走向的生活轴线,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篆书“交(交)”。三轴交而定乾坤,形成“天地人.和”的意境。2、规划结构体系:本规划采用“一心-三轴-五区”的规划结构布局“一心”-即以和”之主题广场为中心的教学、实验区布局,通过圆形道路及连廊获得环状交通轴,形成内敛的空间效果,烘托出和谐校园的教学氛围。“三轴”-“天轴”“地轴”“人轴”,“天轴”-指以南大门为起点指向教学区中心雕塑的景观轴线,以交通技术发展为主题;“地轴”-指以东大门为起点指向教学区中心雕塑的景观轴线,以校史文化为主题;“人轴”-贯穿校园南北的校园主轴,以湖湘文化为主题, 是整个校区的重要人文景观轴。“五区”-本规划将整个校园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即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职业培训及办公区和驾培区,各功能分区按园林空间进行组合,做到布局合理、动静分离、流线清晰、环境优美。3、平面规划布局:根据学院特点,结合地块特征进行总平面布置。校园以舒适的步行尺度为依据,以山水为结构,形成以教学、生活、培训并重的多中心布局。各中心以三条主轴将整个校园连成一个整体。a. 教学区 以集约式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组成“中央建筑”组团,位于基地中部,与生活区、运动区、职业培训办公区、驾培区直接联系。学院楼建筑群按细胞单元模式成组布置,由圆心向外发散。中心自然围合成一个广场,设置以“和”为主题的大型雕塑,成为校园的核心空间。b. 生活区生活区布置在地块北侧,通过绿带水系与教学区相望。生活区以食堂为核心,沿环形道路布置学生宿舍、二期食堂、后勤及教职工单身楼和住宅群等建筑,其中教职工单身楼和住宅群通过道路、绿化和水系与其他建筑分隔,形成一个独立的教职工生活区, 为教职工提供了一个清新幽雅的生活环境。学生宿舍楼单元遵循细胞生长模式,有序扩展。生活区建筑单体轻松活泼,让人产生归属感。c. 运动区根据社会化要求和学生活动就近考虑,运动区分为南北两块,北侧运动区以篮球场、排球场等小型球场为主,靠近学生生活区,方便学生使用。南侧运动区以大型体育场馆为主,与教学区一水相隔,紧邻规划的城市道路和一期校区大门,成为校区的“脸面”。同时,体育场馆沿城市道路布置也便于向城市开放,实现资源共享。d. 职业培训及行政办公区根据职业培训区和行政办公楼的有方便对外交流的布置要求,将两者通过连廊组成一组建筑,靠近校区南侧大门布置,职业培训区布置在校区边缘,相对独立,自成一体。行政办公楼靠近校区中心一侧布置,与校区形体上联系更紧密,同时也方便与社会交流联络。e. 驾驶培训区根据驾驶培训区主要为社会服务的特点,结合地形地貌,将驾驶培训区布置在校区东侧大门以北,紧邻规划的城市道路布置其办公楼、教学楼和车库,并在教学楼和车库之间设独立出入口,地块内侧则布置驾驶培训场地,兼做工程机械驾驶场,该地块通过水系和绿带与教学区和运动区隔岸相望,形成一个与校区既联系又分隔的区域。f.生态绿带以行政办公楼北侧的原生态山地为起点,沿中心环形道路,从南向东向北再向西围成了一条弧形的生态绿带,其中部分用地在用地红线以外,但考虑到建设方的征地计划,现将这块用地进行统筹规划,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绿化生态体系。同时,大面积的生态绿化用地也为校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土地资源保证。g、校区出入口结合用地现状和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校区共设东、南、北三个出入口,其中靠近东侧规划道路上设近期校区大门,南侧由于城市规划道路还未确定,可作为远期校区大门,而北侧地块现状有一条约3m宽的土路,近期即可改造为校区的次出入口,远期则可通向规划道路。东侧校门做成一片片书页的造型,体现“开卷有益”的校园文化特征,从校门向里看,一座悬索虹桥飞架水面,直通气势恢弘的教学核心区。而南恻校门入口设大型校前文化广场,用宏大的半圆形柱廊形成围合,呈王者气势,如展开的怀抱,吸引莘莘学子迈入知识的殿堂。六、道路交通规划根据新校区各功能分区的布局与要求,综合考虑校区内的人流、车流、消防,合理规划校园内部交通道路体系,做到既快捷,又不导致各功能分区之间发生交叉干扰。同时,校园内设计必要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1、本规划在教学区和生活区分别设置两条12m宽的环形主道, 通过两条道路相连。另外,分别从东、南入口处引入两条主道与教学区环道相连,形成一个“三轴相交”的特色鲜明的路网结构形式。2、考虑平时人车分流,在用地周边设置部分外围车行环道;在主入口附近设公共停车场,将平时车辆引导在校园外围,为师生创造人性、安全的校园环境。、设计中对于教学、实验楼的内院,均考虑消防车的进入与环通。、设计在主入口广场、体育馆临街面、行政办公楼、后勤服务楼等处结合绿化和环境设计,均设置室外停车场。在教学楼和宿舍的底层以及运动场的南端,分别设有自行车停车场地和自行车棚。、校区道路分级:校区内的道路分为入口景观主道4250m、主干道12m、组团路(46m)、宅前路(3m)四级,道路分级明确、功能清晰、线形简洁流畅。七、竖向设计场地竖向设计从景观规划和交通组织出发,尽可能保留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制高点、俯瞰点;保持和维护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强化边界线;构筑美好的城市天际轮廓线。结合外部城市道路的标高和坡度,结合原始的地形地貌,确定各主要界点的标高。场地的原始地貌比较复杂,从南到北有几座山体和几处水塘;标高变化较大。规划中拟保留中南部较大的山体,并改造几处水面,利用地形将水系引入的教学区的图书馆基地,并将其有机地融入校园环境之中,形成良好的景观和生态效果。设计中尽量减少采用挡土墙,将挡土墙、护坡、踏步和梯道等室外设施与建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运动场的场地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竖向设计,保证运动场排水顺畅、正常使用。校区内的道路坡度均小于7%,满足车辆通行和消防扑救的要求。场地地面排水坡度不小于0.3%,确保地面水迅速排放。八、绿化景观规划1. 景观规划以“天”、“地”、“人”三轴为主线,在各景观轴上布置体现其主题的小品、雕塑、展廊等,充分展现校园深厚的文化氛围。“天轴”-指以南大门为起点指向教学区中心雕塑的轴线,在其景观主道两侧设置以交通技术发展为主题图腾柱及浮雕墙,展示“交通”的起源,发展,变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体现学校的“交通”特色;“地轴”-指以东大门为起点指向教学区中心雕塑的轴线,在其景观主道两侧设置以校史文化为主题文化展廊,体现自身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人轴”-贯穿校园南北的校园主轴,设置以湖湘文化为主题的小品、雕塑等, 是整个校区的重要人文景观轴。三轴交汇处,设置以“和”为主题的大型雕塑,体现出“天地人.和”的意境2. 校园环境及绿化设计结合建筑布局、交通流线进行统一规划。校园绿化从点、线、面整体考虑并结合地形特点,力求将新校区建成校园广场文化、山体文化、水体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和谐统一,独具山水特色的园林式学校。 室外绿化设计以草皮、花木为主,地形高差处尽量采用自然放坡,以争取更多的绿化面积,硬地以精美的广场砖铺装图案,辅以重点部位的乔灌木群落。在建筑庭院、周边也配有大面积的绿化、花台、花池、种植观赏性乔木,提供清新幽雅的庭院环境。校区入口设置绿化广场,在其中设置雕塑小品、花坛、休闲步道、坐椅、景灯、喷泉、水池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九、分期建设 校园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规划应该为校园分期建设和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做到“一次规划,滚动实施”,为学校未来的发展留有必要的空间。因此,确定校园的建设时序和分期建设步骤就非常重要。 考虑到校园建筑分期建设可实施性及学校发展的灵活性等因素,本校园规划力求形成具有弹性的发展模式,是校园建筑成为可持续发展、可有机生长的自然结构。 一期工程:图书馆,一期教学楼,一期试验实训楼,体育场馆,一期食堂,一期学生公寓,单身教师公寓,后勤,行政办公楼,职业培训楼和驾驶培训基地。 二期工程:二期教学楼,二期试验实训楼,二期食堂,二期学生公寓,教职工住宅十、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原则适宜总体布局要求,强化整体意识、强化主轴概念,与周边环境有机融为一体,并考虑湖湘建筑的地域特色,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突出“以人为本”原则,统一规划建筑空间,做到流线合理、静动分离。同时充分预测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教学方式改革的影响,在建筑结构柱网、管线布置、家具设置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超前考虑。以多层为主,注重形体塑造与色彩搭配,使建筑与环境相融合、与城市相融合,建筑风格既有文化品味,又有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一所交通职业学院特有的人文环境。2、建筑单体设计1)图书馆作为校区标志性建筑,图书馆采用椭圆形布局,获得飘逸的建筑感受,同时结合屋顶环形装饰板,形成荷叶造型,与水面交相辉映,共同构成“荷塘月色”的美好意境。2)教学楼成组对称布置于教学核心环内,与实验楼共同围合成环抱状,产生“接纳”、“安定”的感受。平面为内廊式布局,以分班普通教室为主,在联廊部位设有楼梯和卫生间。尽可能加大楼间间距,以取最佳程度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周全考虑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室内留有计算机网络接口、有线电视接口、全校广播系统接口、班级广播系统接口,以及合理设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位置。3)实验实训楼实验实训楼采用内廊布局,根据交通职业教育的特色,将有一定噪音干扰的实训修理车间设置在外围实验实训楼的底层,底层的层高6米,可通过大型车辆。其屋顶布置绿化并设通风采光罩,使大进深修理车间得到较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建筑的上层通过连廊与中心组团建筑相连,形成一个整体。4)体育馆位于校区东侧,与操场毗邻。体育馆北面出入口通过架空平台与北部操场看台连为一体。看台底部设置自行车棚。造型方面利用现代建筑的设计形式,获得动感的体育建筑意象,充分表达竞技体育中蕴涵的力量、速度、技巧与激情5)学生宿舍“以学生为本”,简洁与实用共生。学生宿舍设计为内廊式布局,宿舍每间6人,床铺高架,下面为写字桌及储藏空间。每间宿舍均带有卫生间和阳台,均有独立的学习空间。屋面为局部种植屋面,设有屋顶冷热水箱6)、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及与商务、医疗楼食堂位于轴线上,是生活区的核心,分为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和商务、医疗两栋建筑,商务、医疗楼与食堂在功能布局上没有联系,但通过其顶上的挑板连为一个整体。食堂形体由圆柱和矩形组成,一二层为厨房和餐厅,3层为学生活动中心。十一、无障碍设计本工程设计考虑残疾人的需求以及其他要求特殊设施的人的需要,如孕妇及儿童,为此设计中以无障碍设计标准为基础。包括:卫生间、预留电梯、交通、特殊标志和照明、警告装置、标志图解等。残疾人可以到达所有公共空间,并为他们提供方便。在近入口处有设有专用坡道,方便残疾人的出入。十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1.用地平衡表项 目面积(ha)比例 (%)教学区6.1214.79学生生活区7.8318.93教工生活区2.235.39体育运动区5.8014.02行政及后勤区1.433.446道路广场5.3012.81水体及绿化9.0521.88职业培训中心1.102.66驾培实训基地2.516.07 2. 主要规划指标表项 目单位数 量总用地面积m2413696总建筑面积m2282800学生总人数人10000建筑密度%16.8容积率0.68绿地率%48.2地面机动车停车位辆4203、单体建筑一览表建筑物名层数建筑面积(m2)备注教学楼5631000其中一期21000m2实验实训楼5668000其中一期43000m2图书馆510000行政办公楼68000体育馆26000学生公寓681000其中一期46000m2食堂、学生活动中心2311000含学生浴室食堂(二期)36000含学生浴室商务医疗楼楼34000后勤楼44000其他辅助用房1800含变电站、垃圾站等教工单身宿舍65000教工住宅627000200套交通教育职业培训中心510000架培实训基地511000合计282800十三、投资估算项目种类项目名称建设量(m2)建设造价(元/m2)总造价(万元)教学设施教学楼3100012003720实验实训楼6800012008160图书馆1000015001500行政办公楼800013001040生活设施学生公寓810008006480食堂、学生活动中心1700010001700体育馆60001400840商务医疗楼楼4000800320后勤楼4000800320其他辅助用房80080064教工单身宿舍5000800400教工住宅270008002160运动场地400m操场16,000,000600篮球场2050,000100排球场830,00024网球场1100,00010其他设施交通教育职业培训中心1000013001300架培实训基地1100012001320配套设施道路景观等3130001504695土石方工程挖方568000181805填方435000总计36558注:体育场地建设量单位为“个”,建设造价单位为“元/个”; 土石方建设量单位为“m3”,建设造价单位为“元/m3”;相关专业说明 给水排水设计一 设计范围本设计包括湖南交通职院干杉校区工程室内外给水、排水、消防设计。二 给水系统 1.用水量湖南交通职院干杉校区工程最大日用水量为2490m/d,最大小时用水量为306 m/h。室外消防水量:Q1=25 l / 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Q2 =15 l / s;湖南交通职院干杉校区消防用水按最大一栋计算:湖南交通职院干杉校区火灾按一次考虑,详细说明见消防专篇。 2水源 湖南交通职院干杉校区水源从市政给水管接入二根DN300给水管,经室外水表(总表)计量后入小区,作为本校区的室外给水水源。3水压 入户给水管水压不大于为0.35MPa。 4水质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室内给水系统湖南交通职院干杉校区多层建筑,小区建筑为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采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给水管道均采用UPVC给水管,明装。三 排水系统1污水系统 交通职院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与洗浴废水合流)设置室外校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交通职院生活污水排放量:Q=1800 m/d。 2雨水系统交通职院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就近排入雨水管道,各道路雨水会合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雨水系统排放量根据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重现期:场地采用二年;屋面采用三年;降雨历时:屋面采用5分钟; 室内排水管道采用U-PVC排水管,粘接;雨水管及冷凝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粘接;室外排水管道采用UPVC双壁波纹排水管,承插连接。五消防专篇交通职院消防设计分为消火栓给水系统及灭火器配置二部分。 1 消防用水量及水池室外消防水量:Q1=25 l / s,T = 2h,总用水量为180m ,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室外消火栓按小于120m的间距设置。室内消火栓用水量:Q2 =15 l / s,T = 2h,水量为108m ;消防系统在屋面设消防一座水箱,消防水箱有效容积为18 m,以满足初期消防用水要求。2 室外消防给水从市政给水管接入二根DN300给水管入大楼,作为生活、消防用水给水水源。室外给水管在大楼周围布置成环状管网,并沿校区消防车道按小于120米间距均匀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3 室内消火栓系统交通职院建筑高度小于24m,静压小于1.00MPa,消火栓系统不分区。根据消防规范要求,交通职院室内消火栓间距采用不超过30米,消火栓箱设在电梯前室、楼梯间、走道等明显易于取用的地方,以保证同层两个消火栓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消火栓水枪充实水柱采用大于10米,在栓口动压超过0.50MPa,其消火栓则采用减压消火栓,消火栓系统火灾延续时间为二小时。消火栓系统采用SG21/65型单出口消火栓 。所有室内消火栓均采用暗装。消防给水管均连成环状,并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室内消火栓系统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和法兰连接。开始十分钟水量由屋面水箱供水。4 灭火器配置对各设备间及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设置的场所,以三个为一组,设置手提式灭火器。电力设计 一 电源1. 交通技校的电力方案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即高压电源引自两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当一个电源或线路发生故障时,另一电源不致受损,正常时,一路主供电源向本工程供电,当主供电源发生故障时,由另一路备用电源供电。供电电源电压10kV。2.由市网提供的二回路独立的10kV电源,采用电缆线路进线,室外电缆采用电缆沟敷设。 3.二回路独立的电源要满足消防用电设施,应急照明及电讯负荷等重要负荷的供电要求。二 电力负荷本工程主要建筑为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培训楼及教工宿舍,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以及辅助用房等。故用电性质主要为动力,照明,空调负荷和生活用电。本工程用电负荷总装机容量约为12000kVA。采用12台SCB9-1000/10 1000 kVA 型干式变压器。设二个变电所。在教学、办公区设1#变电所,其装机容量7000kVA变压器。在教工宿舍,学生公寓区设2#变电所,其装机容量5000kVA变压器。在低压侧集中设无功补偿,将功率因数补偿到0.9以上. 补偿电容器应能自动投切。 三 供配电1.1#,2#变电所尽量设于一层设备房内,布置原则:(1)靠近负荷中心;(2)占地少;(3)维修管理方便。在电气设备房内设置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 2.高压母线不分段运行,正常时一路主供电源向本建筑物供电,当主供电源中断后,备用高压电源手动投入。二路电源设机械和电气连锁,以确保安全.3. 在教学、办公区设1#变电所,设7台1000kVA干式变压器。在教工宿舍,学生公寓区设2#变电所,设5台1000kVA干式变压器。4.低压配电系统均采用放射式或干线式分别向各用电点供电。5.规划区内沿主干道设置电缆沟。电缆从电缆沟进户采用穿管直埋方式。四. 计量变配电所高压侧设计量装置。为核算方便,在相关低压出线或末端处装设计量装置,根据实际需要装设,照明与动力分别设计量装置.五. 景观及室外照明1. 景观照明灯光的设置应能表现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特征,并能显示出建筑艺术立体感。景观照明通常采用泛光灯和投光灯。2. 路灯照明光源采用金卤灯,安装高度不低于4m。路灯间距为1530m,进入弯道处的灯杆间距应适当减少。3. 本工程的庭院路灯、夜间景观照明灯在门卫室手动控制。手动控制可任意启动照明回路单独运行。4.庭院路灯、夜间景观照明灯的电缆,穿PVC管埋地暗敷设。5.庭院道路及草坪绿化区的庭院灯、草坪灯和射灯分层次照明,体现植物的色彩和千姿百态,可改善视觉环境,丰富空间内容,使人们有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六. 防雷接地 本工程为三类防雷建筑物,在屋面及四周设避雷带,作为防直击雷装置。 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采用TN-C-S系统,与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本工程建筑物内、外的金属管线,设备及灯具金属外壳,水管,风管,金属门窗等均作总等电位联结。弱电设计 一、概述: 本设计为湖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