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doc_第4页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单元测验第1章 :机械运动一选择题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2.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3. 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4.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B甲在乙前面12米处C乙在甲前面06米处D乙在甲前面12米处5.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6. 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7.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9.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10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 、2.58 cm、2.58 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 )A、2.58cm B、2.57cm C、2.576cm D、2.577crn11.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耍的时间是( )A60s B50s C40s D20s 1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A、10:3 B、3:10 C、8:15 D、15:8二填空13.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选填“静止”或“运动”)。如果战斗机在2s内飞行了0.4km,则它的速度是_m/s。14.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 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_ _15.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的,卡车是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16.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 m,这个物体在最后100 m的路程中的速度是_ _m/s,所用的时间是 _ _s.17.单位换算:54 km/h=_m/s 5 m/s= _km/h18.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判定最先达到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19.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信息二: ;信息二: 。 (18题) (19题) 20、某同学进行测量时记录的数据如下:32.56cm,则他的数据中准确数字是_,估测数字是_;从记录结果中可以判断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21、四个人用同一把毫米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0.230m、2.3dm、23cm、230mm,则以上记录中错误的是_。22、在下面的测量数据后面填上恰当的单位:(1)一支钢笔的长度是: 0.13;(2)地球的半径是: 6400;(3)一根头发的直径是: 70; (4)一本书的厚度是: 18.5。三实验题20.如图4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21.如图3停表的读数是_分_秒。 (20题 ) (21 题 ) 2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和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选填、=)四简答与计算23.右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莆田需要多少分钟?24. 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25. 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则:(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26(2011昆明)小红带表弟去超市购物,超市有两架并排的自动扶梯(如图),一架向上运动,另一架静止初到省城的表弟对扶梯很好奇,在运动的扶梯上跑上跑下小红发现表弟上楼所需要的时间比下楼的时间要少,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小红让表弟先后做了四次测试(扶梯上、下端的间距为S)并用手表记录了时间,结果如下:若扶梯向上运动的速度为v1;表弟在扶梯上跑动的速度为v2;扶梯向上运动的同时,表弟向上跑动,此时表弟的合速度为v3;扶梯向上运动的同时,表弟向下跑动,此时表弟的合速度为v4请你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测试内容时间/S表弟站在运动的扶梯上不动,随扶梯上楼30表弟沿静止的扶梯跑步下楼20表弟沿运动的扶梯跑步上楼12表弟沿运动的扶梯跑步下楼60(1)v3与v1和v2的关系是 依据是:(要求写出数学分析过程)(2)v4与v1和v2的关系是 依据是:(要求写出数学分析过程)27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是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情形,显示时间格式是“时:分:秒”(1)本实验原理是(2)分析图中甲乙丙位置时间,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3)该实验所用测量工具是28.如图,从上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在沿运动过程中,小东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请你将小东设计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顶端A点到底端B点之间距离记为s,长度记为l,则运动距离为(2)把挡板放在B点,让从上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前端撞上挡板,测出(3)表达式:v=29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利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刻度尺来测量细铁丝的直径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面的表格线圈长度(cm)线圈圈数铁丝直径(cm)如果测量时缠绕的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0(2013咸宁模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可以看出纸锥在做(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31小东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陡”或“缓”)些(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BC= cm tBC= s vAC= 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或小) 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A 2.B 3.D 4.A 5.B 6.A 7.C 8.D 9.B 10.A 11.A 12.D二,填空题13.静止 20014. 每秒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15米15.静止 运动 长途汽车16. 4 2517. 15 1818.路程 时间 速度19. 他们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骑车者15分钟运动200米;跑步者25分钟运动200米;骑车者速度是跑步者速度的5/320、32.5 cm,0.06cm,1mm。21、0.230米、2.3分米、23厘米、230毫米。22、(1)m。(2)km。(3)m。(4)mm。骑车者15分钟运动200米;跑步者25分钟运动200米;骑车者速度是跑步者速度的5/3三 实验题20. 1毫米 3.8021. 3 37.522. 刻度尺 停表 , v=s/t,变速,v3v1v2四计算题23. (1)标志牌的含义:12km代表从此地到莆田的路程是12km;40代表从此地到西大桥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2)根据 v= s/t得 t=s/v=12km/40km/h=0.3h=18min24.已知:V1=8m/s,t1=500s,V2=20m/s,t2=100s,(1)根据速度公式得S1=V1tl=8m/s500s=4000m,(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答: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4000m,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10m/s25.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10:45-10:15=30min=0.5h;(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s=120km-70km=50km,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V=S/t=50km/0.5h=100km/h;(3)由图可得轿车从B地到南宁的路程s=70km,轿车从B地到南宁的时间:t=S/V=70km/100km/h=0.7h答:(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0.5h;(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0.7h26.V3=V1+V2V4=V2-V127. 解:(1)在该实验中,测出小车的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用的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因此该实验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2)以小车的左轮与刻度尺的接触点为参考点,由图可知,从甲到乙,小车的路程s1=90cm-64cm=26cm,t1=5:06-5:04=2s,平均速度v1=s1/t1=26cm/2s =13cm/s从乙到丙,小车的路程s2=64cm-0=64cm,运动时间t2=5:10-5:06=4s,平均速度v2=s2/t2=64cm/4s=16m/s由此可见,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与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不等,因此小车全程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3)该实验测量小车的路程用刻度尺,测小车的运动时间用数值钟故答案为:(1)平均速度公式;(2)小车全程不做匀速运动,因为速度不断变化,不是定值;(3)刻度尺;数值钟28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