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标准及法规l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l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l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l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l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l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l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l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l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l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l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2003年版)l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l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l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l 民用闭路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l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l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l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116-98l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l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l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l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l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l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l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l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3年版,建质200384号6.2 设计范围本工程电气设计包括如下内容:6.2.1 10/0.4kV变配电、自备发电系统6.2.2 动力配电系统6.2.3 电气照明及控制系统6.2.4 防雷接地系统6.2.5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6.2.6 公共/应急广播系统6.2.7 会议系统6.2.8 综合布线系统6.2.9 通信网络系统6.2.10 计算机网络系统6.2.11 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6.2.12 安全防范系统6.2.13 停车场管理及车行导向系统6.2.14 信息发布系统6.2.15 可视对讲系统 6.2.16 三表自动抄送系统6.2.17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6.2.18 各弱电子系统的集成(BMS)6.46.56.66.76.8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6.8.1 本系统主楼按火灾报警系统特级保护对象设计,其他区域按火灾报警系统一级保护对象设计。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6.8.2 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漏电报警、煤气泄漏报警、消防设备联动控制。消防安防总控室设于地下一层夹层,其隔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3h ,楼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2h ,并与其它部位隔开和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6.8.3 整个系统设4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分别负责公寓、群楼、塔楼办公区、塔楼酒店区的火灾报警信号监控、消防设备自动控制。公寓的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置于公寓6层(转换层)的值班室;酒店区的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置于塔楼68层酒店安保控制室;消防安防总控室内置群楼、塔楼办公区的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装置、彩色图型显示装置、电梯运行监控盘、消防专用电话、火灾应急广播控制盘,负责整个区域的火灾报警信号、消防设备的集中监控和消防指挥及与市消防系统的联系。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具有与集成管理系统(IBMS)的通信接口,并提供通信协议。6.8.4 本工程选用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和联动控制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报警/控制回路采用二总线环型连接方式,每个系统部件上内置短路隔离器,回路断路、短路时系统仍能正常工作。报警与联动控制各回路的地址点数量预留有不少于15%的余量。6.8.5 按防火分区及使用功能划分报警区,并按环境特点设置相应类型的探测器。高度超过12米的区域装设红外线对射感烟探测器;公共区域、商场、餐厅、一般用房、走廊、一般机房(除水泵房、发电机房)采用感烟探测器保护;车库、水泵房、变压器室、洗衣房、锅炉房、厨房等采用感温探测器保护;发电机房、油罐间、网络中心采用感烟加感温探测器联合保护;厨房、洗衣房、锅炉房等还设置煤气泄漏探测器。6.8.6 在消火栓处设编码的消火栓按钮及警铃(群楼由于人员密集,为了避免人群惊慌,不设警铃),主要通道及出入口处设手动报警按钮及紧急电话插孔。在同一防火分区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按钮的距离不大于30m。6.8.7 消防安防总控室应能显示所有火灾报警、故障报警部位、显示保护对象的重点部位、疏散通道及消防设备所在位置的平面图或模拟图。联动控制系统能够自动和手动地启动和停止各种消防设备,接受返回信号,监视其运行状态。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等重要消防设备,除可通过总线编码模块控制外,还在消防安防总控室设硬线直接控制装置,即使在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失灵的情况下也能在消防安防总控室启、停这些重要消防设备并接收其反馈信号。6.8.8 公寓、群楼的喷淋系统和消火栓系统是常高压系统,不需控制。水流指示器及其信号阀、湿式报警阀等器件通过监视模块接入报警回路,消火栓按钮采用带地址的直接接入报警回路。高度超过12米的采用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该系统自带控制器,控制器的火灾报警信号及其它相关信号连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设置由消防控制室确认后喷水灭火。6.8.9 气体灭火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单独配置所需的灭火控制器,可独立完成整个灭火过程,系统要求同时具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应急操作三种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要求消防控制室能显示系统的自动、手动工作状态;能在气体灭火系统报警、喷射各阶段有相应的声光信号,并关闭相应的防火门、窗,停止相关的通风空调系统,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阀。6.8.10 系统在接到火灾报警后应停止有关部位的空调送风;联动相应防火分区内的加压风机动作;联动相应防火分区内的排烟风机动作;关闭防火分区的防火卷帘,并接受各种反馈信号。6.8.11 火灾确认后,消防安防总控室发出消防广播和控制警铃报警,指挥疏散;联动控制各种灭火设施系统;指挥切除非消防用电电源,接通火灾应急照明灯和智能应急疏散指示逃生系统,并接受各种反馈信号。6.8.12 在每个层间箱内设漏电开关,消防回路及重要设备回路的漏电开关仅为报警,其它回路的漏电开关报警加跳闸,报警信号及开关状态通过模块接入报警回路以实现漏电火灾报警。6.8.13 在消防安防总控室设置电梯监控盘,显示各电部梯的运行状态:正常、故障、开门、关门及所处楼层位置显示;火灾发生时,根据火灾情况及场所,由消防安防总控室电梯监控盘发出指令,指挥电梯按消防程序运行:对全部或任意一台电梯进行对讲,说明改变运行程序的原因并将电梯均强制返回首层或指定楼层且将轿箱门打开;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盘及相应的控制电缆由电梯厂商提供。电梯的火灾指令开关采用钥匙开关,由消防安防总控室负责火灾时的电梯控制。6.8.14 消防安防总控室通过消防电话与变电所、水泵房、主要空调机房、冷冻机房、电梯机房、建筑设备监控中心、值班室等重要部位联系,还以专线电话直接与消防部门联系。6.8.15 导线、电缆的选择及敷设方式:信号导线、电缆均选用铜芯,阻燃型以杜绝电气线路引起的火灾。硬线控制采用矿物绝缘电缆敷设。主干线采用桥架敷设,分支线穿扣压式薄壁钢管(kBG)保护在天花、墙、柱、板中暗敷。所有明敷金属管或金属桥架外涂防火涂料。6.8.16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主供电源为消防电源,专用回路双电源在末端配电装置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此外还有直流备用电源,直流备电由厂家成套提供。6.8.17 消防安防总控室设置专用接地极,用BV-135mm2的导线穿硬质塑料管40保护引至接地装置。6.9 公共/应急广播系统6.9.1 本系统参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的语言和音乐兼用扩声系统二级技术指标来设计,并要求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公共广播兼作应急广播,属于以语言广播为主,播放背景音乐为辅的具有多个业务播点的综合系统,采用集中控制,分区播放的方式。系统把音乐广播、业务性广播、呼叫广播和应急广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优先控制、分区选择、故障检测与自动功放备份等功能。系统按防火分区和使用功能要求划分广播分区,任何时候都可以根据需要对独立的范围进行广播。广播分区不跨越防火分区。6.9.2 本系统公共/应急广播控制和消防控制系统共用一个控制室。群楼、塔楼办公区的公共/应急广播控制系统置于地下一层夹层的消防安防总控室;公寓的公共/应急广播控制系统置于公寓6层(转换层)的值班室;酒店区的公共/应急广播控制系统置于塔楼68层酒店安保控制室。6.9.3 系统采用数字化的广播系统,具有以太网和RS-232接口,通过电脑软件可实现自动定时定区播放,实现不同音源,不同区域同时播放,可实现背景噪声拾取和自动音量控制。系统具备对功率放大器、广播呼叫站、扬声器线路等监测功能,可显示系统内各设备的状态、通道占用、故障状态等。6.9.4 公共/应急广播系统平时进行业务及背景音乐广播。在消防安防总控室、值班室、管理处等地点设置广播呼叫,各个呼叫按事先设定的优先级别和呼叫范围进行广播。消防安防总控室具有最高级别的优先权,消防安防总控室应能监控用于应急广播的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并设置备用功率放大器,具有功放备分自动切换功能,备用功率放大器容量为系统20%及不小于火灾时需同时广播的扬声器最大容量总和的1.5倍。消防控制室能强制进行应急广播,应急广播能自动和人工播放,自动播放时能用汉语和英语报出火灾地点,疏散指引等信息。6.9.5 系统要求有足够的声压级,声音应清晰,声场应均匀。6.9.6 系统声源包括AM/FM调谐器,激光唱机、录音卡座、MD录音机、有线传声器。系统的设备互联时,阻抗电平及输出状态等方面应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的电气配接优选值。6.9.7 公共/应急广播采用100V定压传输,功率传送回路为三线制,广播线路根据相应的消防分区及功能来设置,馈电线采用阻燃聚乙烯绝缘3芯绞合多股铜导线,主干线采用桥架敷设,分支线穿扣压式薄壁钢管(kBG)保护在天花、墙、柱、板中暗敷。所有明敷金属管或金属桥架外涂防火涂料。6.9.8 大空间设置20W30W壁挂音柱;车库车道、商场、餐厅、公共走廊等按水平间隔68米设置36W扬声器,有吊顶场所采用天花喇叭,无吊顶场所采用壁挂式扬声器吸顶安装。室外每隔20米左右设置30W防水音箱,并尽可能与照明、摄像机合用立杆或采用草地音箱。6.9.9 多功能厅、会议室按语言和音乐兼用扩声系统一级标准另设专用扩声系统及会议管理中央控制系统,但受应急广播控制。6.10 会议系统6.10.1 本系统综合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扩声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构造一个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安全可靠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可互连性、可管理性的会议系统。6.10.2 系统由中央控制系统、数字会议系统、音响系统、视频系统、照明控制系统及窗帘系统等组成。6.10.3 中央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及网络化系统,可对会议厅内的相关设备进行集中控制,整套系统应由软件模式控制及执行,控制系统需同时控制数字会议系统、音响系统、视频系统、照明控制系统及窗帘系统。控制系统应配有最少6个预先设定模式。6.10.4 数字会议系统采用先进的全数字技术,可包括会议发言、投票表决、同声传译、会议签到、摄像自动跟踪功能;系统具备网络控制功能,可实现远端集中控制;系统具备“热插拔”功能,以防止会议过程中,因人为因素造成线缆断开而导致整个系统瘫痪;系统需具备“双机热备份”功能,当正在运行的系统主机出现故障,硬连接在系统上的备用主机立刻自动启动,使得会议不会中断;系统具备报警信号接入口,当消防系统发生报警信号,本系统立刻收到信号,同时自动切断系统音源输入,保证会场内人员能清晰的听到报警系统广播。6.10.5 音响系统参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的语言和音乐兼用扩声系统一级技术指标来设计。其主要功能是为会议发言扩音服务,具备抑制声反馈功能,对具有多功能应用的扩声系统考虑音乐扩声的需要,并设有录音设备,可记录下全部会议的内容。 6.10.6 视频系统主要功能是把会议发言人的发言材料、发言人的影像显示在视频显示设备上。系统采用视音频矩阵切换器控制,多媒体投影显示系统,系统具有数字、模拟信号接口,高质量的解析度和足够的亮度。6.10.7 照明控制系统及窗帘系统主要功能是为会议创造各种合适的场景。6.10.8 本系统具体设置如下:A. 多功能厅2间(可分隔成4间),每间设中央控制系统;音响系统(1支有线麦克风、2支无线麦克风、16路调音台、数字音频处理器、线性阵列音箱);视频系统(包括2台100英寸正投投影、矩阵切换器、视频展示台、视频幻灯机、4台高速云台摄像机);照明控制系统及窗帘系统。B. 会议中心1间,设中央控制系统;数字会议系统(450台会议发言、投票表决、8路同声传译、摄像自动跟踪功能);音响系统(1支有线麦克风、2支无线麦克风、16路调音台、数字音频处理器、音箱);视频系统(2台120英寸光学背投、矩阵切换器、3台高速云台摄像机、1套放映设备及幕布);照明控制系统及窗帘系统。C. 会议厅1间,设中央控制系统、数字会议系统包括(200台会议发言);音响系统(1支有线麦克风、2支无线麦克风、16路调音台、数字音频处理器、音箱);视频系统(100英寸正投投影、矩阵切换器);照明控制系统。D. 小型会议室10间,每间设音响系统(1支有线麦克风、2支无线麦克风、音频处理器、全频扬声器)、视频系统(80英寸正投投影、矩阵切换器)。6.11 综合布线系统6.11.1 本工程利用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实现各种语音、图像、数据信息交换传递的基础。按综合配置设计,整个综合布线系统呈现三级星拓朴结构。6.11.2 数据建筑群配线架CD置于地下一层夹层的计算机房,语音建筑群配线架CD置于地下一层的电信机房。设置4个建筑物配线架BD,计算机房内置群楼、塔楼办公区的BD。公寓的BD置于公寓6层(转换层)的值班室;酒店区的BD置于塔楼68层酒店的计算机房。地下二层设置5个弱电间,负责地下四层至地下一层夹层;群楼一至五层每层设置3个弱电间;公寓每4层每边各设置1个弱电间,负责上下4层。楼层配线架FD置于每个弱电间,服务范围为至每个布线点的距离不超过90米。6.11.3 从CD至每个BD光纤传输主干采用2条12芯50m室内多模光纤及1条12芯室内单模光纤,从BD至每个FD光纤主干采用1条12芯50m多模室内光纤,语音主干采用五类25对大对数铜缆。6.11.4 至工作区的水平系统采用六类低烟无卤阻燃非屏蔽双绞线和六类信息插座,能够满足高速数据及语音信号的传输,传输带宽达到或超过250MHz。面板或信息模块自带防尘盖板,信息模块应使用不同颜色以区分数据点或语音点,并应有明显的语音及数据的标识。信息面板要求采用防火阻燃型86系列标准面板。对于光纤到桌面,可采用小型光纤连接头SFF,光纤信息插座应预留存线空间,面板应具有对光纤模块的保护装置。6.11.5 地下车库出入口、功能房、设备房等设1个双口信息插座,重要的设备房设1个光纤插座;会议室、多功能厅每间设2个双口信息插座,1个无线网络接入点、1个光纤插座;商场、餐厅等按每50100平方估算设置1个双口信息插座,预留在弱电间,待装修时才配置;公寓每户配置2个语音点,1个数据点,引入户内的弱电综合配线箱。6.11.6 系统中所有配线架采用六类配线架,系统满足千兆以太网及ATM等运行要求。并要求具有配线管理系统。6.11.7 本工程的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均纳入综合布线系统,根据用户的需要设置为语音或数据接口。6.11.8 本工程采用联合接地,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并用专用接地干线引至接地体。6.11.9 本工程群楼和公寓共设光纤信息点约12个、数据信息点约1000个、语音信息点约1300个,无线接入点约6个。6.11.10 垂直干线沿弱电井桥架明敷。支线利用槽式桥架明敷或穿扣压式薄壁电线管沿楼面垫层或顶板、墙、柱暗敷。6.12 通信网络系统6.12.1 通信系统是为满足用户对通信容量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通信系统分为固定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通讯网络纳入综合布线系统。6.12.2 固定通信的设备将放置地下一层的电信机房内, 群楼和公寓固定通信的语音点数约1300门。6.12.3 移动通信系统是指手机用户的无线网络的覆盖系统,无线移动通讯系统主要由中继收发通信设备、信号传输网络、信号接收和发送天线组成。西塔建筑空间大,地下层及上部其他区域由于屏蔽效应可能出现移动通信盲区,应设置移动通信中继收发设备(移动通信直放站),保证建筑内的移动用户能在90%以上的区域、99%以上的时间内可与外界进行通信。馆内设置专用的移动通信机房,主要用来放置通讯设备,室内天线根据建筑的内部具体布局放置各处。6.12.4 地下三层设有电讯机房,分别提供给移动运营商、联通运营商、小灵通运营商、3G运营商等使用。6.12.5 通信系统的具体设备及方案由各运营商负责,设计院仅负责配合利用综合布线系统预留通路。6.13 计算机网络系统6.13.1 计算机网络系统能为西塔的管理者及各个使用者提供高速、可靠、安全、有效的信息服务。它将分散在西塔内的所有计算机、信息终端、数字监控设备、工作站、服务器等设备通过网络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操作管理软件控制下,实现互相通信、资源共享和分布处理的目的。数据网络系统是整个西塔各智能化子系统实现相互通信的基础通信平台,同时也是与西塔外信息网络进行通信连接的通信平台。它是各种信息流的支撑系统,应利用先进、成熟的网络互连技术,构造高速、稳定、可伸缩的计算机网络平台。6.13.2 网络系统主要为分三个部分:硬件平台部分、软件平台部分和网络安全部分。硬件平台包括:网络设备、负载均衡、服务器、存储设备、工作站等;软件平台包括:基本软件、网络管理等;网络安全包括:防毒软件和网络备份等。6.13.3 网络系统物理功能上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组成。网络系统应采用标准的网络协议,实现统一的网络管理。6.13.4 由于该系统与使用者、运营者的使用功能有关,本设计利用综合布线系统预留管线,网络设备由运营后配置。6.14 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6.14.1 本系统有线节目源由城市有线电视网信号和卫星接收信号组成,卫星接收天线置于公寓屋顶,前端设备置于公寓屋顶的有线电视机房。设计为860MHz带宽的双向高隔离度的邻频传输系统,并可平滑升级到1000MHz带宽,为用户提供视频宽带网的服务。6.14.2 采用以光缆为传输干线,以同轴电缆为入户分配网的双向HFC方式。6.14.3 用户分配网络星形分布,支线传输线路采用75四层屏蔽射频同轴电缆。信号源经过光的收发与分配设备为公寓、群楼、塔楼办公区、塔楼酒店区各配出一条4芯光纤,再在计算机房进行光电转换,转换成四层屏蔽射频同轴电缆布线。6.14.4 系统载噪比(dB)44,交扰调制比(dB)46+10lg(N-1)(N为电视频道数),载波互调比值(dB)57, 回波值7。系统输出口频道间载波电平差:任意频道间10dB,相邻频道间2dB,频道频率稳定度25KHz,图像/伴音频率间隔稳定度5KHz。放大器输入电平为755dBV,输出电平为100dBV,用户出口电平为644dBV。图像清晰度应达五级。6.14.5 配器的空置端口应接上75终端电阻,防止信号反射。6.14.6 干线利用槽式桥架敷设,支线利用金属线槽明敷或穿钢管沿楼面垫层或顶板、墙、柱暗敷。6.14.7 本工程共设有线电视终端点约800个。6.15 安全防范系统6.15.1 采用集成式联网型安全防范系统,主控中心设于地下一层夹层消防安防总控室。6.15.2 本系统由闭路电视监控、门禁及防盗报警系统、保安巡更、残疾人紧急呼叫系统和安防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组成。6.15.3 安防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通过统一的系统平台将安全防范各个子系统联网,实现控制中心对整体信息的系统集成和自动化管理,及时、准确地发现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和判断其发展的趋势,快速、有效地消除不安全因素和控制其发展。安防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能对安全防范各个子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联动控制,能对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报警信息等进行显示、记录、和存储。门禁及防盗报警系统报警发生时联动闭路监视系统把镜头对准报警区域,安防总控制室主屏自动切换到该画面,使安防中心的工作人员能及时地观察到现场的图像信息。安防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具有标准、开放的通信接口和协议,以便进行IBMS系统集成,并留有与公安110报警中心联网的通信接口。6.15.4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采用联网式数字硬盘录像机加计算机工作站控制方式,具备与计算机通信的接口和编程控制的接口, 有分级控制功能。系统可设置操作员权限,被授权的操作员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监控范围和系统参数。系统具有视频报警功能,当画面指定位置图像信息与指定内容不相符时,应立即发出报警信息,且控制工作站自动切换到该画面。数字硬盘录像机可三工工作,可同时记录、回放和观看/控制实时图像,可实现按计划或按报警前后时间段录像,图像格式高于640480,每路摄像机信息均由数字硬盘录象机进行记录,以便日后查看;监视器图像画面的灰度不应低于8级,图像清晰度应达五级。 6.15.5 消防安防总控室配置群楼、塔楼办公区的安防系统,公寓的安防控制置于公寓6层(转换层)的值班室。其中消防安防总控室群楼部分设14台16路数字硬盘录象机,10台21彩色监视器、1台千兆交换机(12个10/100M端口、2个千兆以太网接口)及1台计算机工作站配21监视器、硬盘刻录机。公寓的安防控制部分设15台16路数字硬盘录象机,15台21彩色监视器、1台24端口千兆交换机(24个10/100M端口、2个千兆以太网接口)及1台计算机工作站配21监视器、硬盘刻录机。6.15.6 彩色摄像机采用高密度电荷耦合器件(CCD),分辨率不低于480TV线,信噪比大于48dB。有自动增益控制、逆光补偿、自动白平衡等功能,固定摄像机带自动光圈镜头,一体化全方位球型摄像机带大于16倍光学变焦镜头,并带相应的防护及支架。摄像机的设置如下:A 在电梯前室、出入口、楼梯口等位置设半球型彩色摄像机,共327支。B 电梯轿箱体积小,视角范围大、故选用视角范围大的彩色迷你半球摄像机。在客梯及货梯每个轿箱设1支,共24支。C 在车库出入口、重要设备房门口等地方设固定日夜转换彩色/黑白摄像机,共28支。D 在大堂安装一体化球型摄像机,共8支。E 室外设置6支室外一体化球型摄像机,8支室外固定摄像机,并尽可能与照明、音箱合用立杆。6.15.7 门禁及防盗报警系统采用联网式的系统,主要功能有:1)有效卡的识别(持卡人的权限、有限的时间内)只有有效的卡才能放行。2)时间功能,可以定义某一时间内某些门全开或全关(所有的卡都不能刷卡进出口入)。3)多人制规则,只有多人同时按规定的顺序刷卡时才允许人员进入。4)非法入侵报警。5)无效卡进入报警。6)可根据需要随时增减控制器,控制器能独立工作,维持本区域的正常运行。系统能对设防区域位置、出入对象及出入时间等进行控制和实时记录,能对设备运行状态和信号传输线路进行检测,当探测器或线路被破坏时,能及时发出报警并指示故障位置,系统能显示和记录报警部位、报警数据,能与其它系统联动。6.15.8 门禁及防盗报警系统设置用在主要出入口、设备用房、会议室等场合。控制主机设放置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主机同一间控制室,并与CCTV系统进行联动。6.15.9 保安巡更系统采用离线式巡更系统,随时随地根据需要设置巡更点及巡更路线。6.15.10 供电方式采用控制室或弱电间集中供电的方式,控制室或弱电间统一供给摄像机、监视器及其它安防设备所需的电源。6.15.11 线路敷设:监控系统传输线路采用-75视频同轴电缆及双绞信号控制线,距离较长的室外干线采用光纤。门禁系统一般传输线路采用六类线缆。室内水平干线利用桥架敷设,垂直干线沿弱电井桥架明敷。支线利用槽式桥架明敷或穿扣压式薄壁电线管沿楼面垫层或顶板、墙、柱暗敷。220V电源线不得与六类线缆、视频线、控制线共管敷设。6.15.12 接地:本系统接地采用联合接地体,现场设备应可靠按地,现场设备分逻辑地和安全地,逻辑地预留接地端子采用BVV25穿PVC32沿墙及柱暗敷接到共用接地体。安全地预留接地端子通过结构钢筋接到共用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室外在建筑物防雷保护网外的设备应有一定的防雷措施。6.16 停车场管理系统6.16.1 系统对整个车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收费。本系统采用中央管理、出口收费模式,长期卡和临时卡(IC和条码票)同时使用,并具有图像对比、区域车位引导功能。6.16.2 本系统设置为3进3出,通过验证出入卡,票和图像识别等,识别各进出车辆,从而防止车辆被盗。6.16.3 中央管理系统具有多出入口的联网与管理功能,可在线监控整个停车场系统;收支的记帐与报表;停车场系统的当前状况及历史记录;票卡数据库管理等。采用基于以太网的中心联网管理,各出入口与中心机数据进行远程传送,数据共享。具有标准、开放的通信接口和协议,以便进行系统集成。6.16.4 在停车场入口处设入口控制机、车辆探测线圈及电动道闸等,具有辨别卡号和自动出票功能,并设有满位显示,图像监控等。在停车场出口处设收费电脑、出口控制机、车辆探测线圈及电动道闸等,具有自动记费和收票功能,能进行图像对比、车辆确认。6.16.5 停车场内设区域车位引导,通过车辆探测器自动计算该区域可停车位,并通过LED显示屏显示。6.16.6 系统支持羊城通卡,对持羊城通卡的车辆直接刷卡进场,离场时刷卡扣停车费。6.16.7 控制线路采用双绞线穿扣压式薄壁电线管沿垫层暗敷。6.17 信息发布系统6.17.1 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是建立一个互动的多媒体资讯平台。该信息资讯平台可提供即时信息、资讯、政府公告、天气报告、广告等。A 系统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控制中心对在指定的时间,将指定的信息显示给指定的人群;B 多媒体动态广告、静态广告、网络广告,多种广告相结合方式,同时为广告主提供更多的广告形式的选择;C 实时信息显示:播放实时视频信号(如电视台模拟或数字节目)及其它视频信号,在所有等离子显示器及LED全彩屏上显示;D 多语言支持。由于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观众,因此必须支持播放预定义的中英文信息,紧急信息可以优先覆盖预定义的播放信息。紧急信息可以手动清除;E 互动查询系统(针对触摸屏),来客可透过触摸屏获得他的所需的各种指南;F 网络传输:该系统必须基于TCP/IP通讯网络,无论是在网络设计还是系统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到系统将来的扩展性;6.17.2 在大堂、主要出入口、餐厅等设置50”等离子显示器;在电梯前室设置17”液晶显示器,;在大堂、主要出入口、公共场所等需要的地方设置触摸屏。6.17.3 系统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把各种信息分配到各种信息產業显示终端与查询终端。6.18 住宅可视对讲系统6.18.1 本系统采用彩色可视对讲系统,包括管理主机,门口可视对讲主机,副机,电锁,闭门器,电源,室内可视对讲分机等部件。实现可视传呼对讲,遥控开门,与值班室联络等功能。6.18.2 公寓大堂出入口设电控防盗门及可视对讲主机,公寓次入口设电控防盗门及可视对讲副机,防止外来人员随便进入。并在公寓6层(转换层)的值班室设置联网管理主机,该管理主机可与任一门口可视对讲主机、副机、室内可视对讲分机实现互相呼叫、对讲、监看等功能。6.18.3 系统主干线为RVV8X0.75+SYV-75-5至层间盒,从层间盒均接一条RVV8X0.3+SYV-75-5至分机,导线利用金属线槽明敷或穿阻燃PVC管沿楼面垫层或顶板、墙、柱暗敷。 6.19 三表自动抄送系统6.19.1 本系统对水、煤气、电三种计费表进行自动抄表,以避免入户抄表,干扰用户,方便运营管理。水、煤气、电三表要求采用通过相关部门认可的脉冲仪表。6.19.2 公寓物业管理处内设置管理电脑主机,管理软件及区域管理器,公寓南、北两翼6层(转换层)的弱电间内置中继器,每层设置信号采集器以采集三表信息。6.19.3 系统应具有自动抄表、分类统计计量、自动积算计费、预付费管理、收费单据打印、余额不足通知、欠费切断电源、设备维护管理等功能。系统应具有故障的灾害恢复重设功能,数据应能在管理电脑主机、中继器、信号采集器等多处实时储存、备份,数据同步刷新时间不得大于5s。系统应具有时钟管理器,具有防电磁干扰能力。6.19.4 系统主干线为RVVP2X0.75+BVV2X1.5至信号采集器,从信号采集器均接一条RVV3X0.5至每一脉冲表。导线利用金属线槽明敷或穿阻燃PVC管沿楼面垫层或顶板、墙、柱暗敷。6.20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6.20.1 利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建筑内所属设备的运行、安全状况、能源使用状况及节能等实行综合自动监测、控制与管理,以达到安全、节能、舒适和优化管理的目的,满足展会和日常管理的要求。6.20.2 系统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甲级标准设计,采用实时监控、集中管理、分布控制的系统,管理主机设于地下一层夹层消防安防总控室,并在公寓6层(转换层)的值班室、塔楼68层酒店安保控制室、空调值班室及其它需要对系统进行控制的场所设工作站或控制屏。系统应支持多种通信接口和协议,并具有接口开放和开发功能,可以直接集成各类系统和设备。考虑到本工程的规模、重要程度以及工艺要求,该馆的电力监控、冷冻机房群控、智能化照明监控、垂直电梯监控、自动扶梯监控均自成独立子系统,并以网关集成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6.20.3 系统应建立标准、统一的数据库,并具有标准的开放接口,便于被集成信息的利用和更高层次的信息集成,为建筑内的综合管理与调度提供基础平台。6.20.4 控制器(DDC)采用现场控制方式,控制器之间采用点对点通信。控制器具有独立的监测和控制能力,可根据需要随意增加减少总线上的控制器,而通信线故障不会影响控制器的现场控制功能。每个控制器点数预留10%15%的余量以备扩展。6.20.5 系统主要控制设备及控制功能:A. 冷热源监控主要功能: 根据季节转化冷热源,联动控制冷水机组系统和板式换热器系统。根据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及回水流量,计算出系统实际所需的负荷,自动控制冷水机组的运行台数,以达到节能效果。 按程序进行系统的联锁控制和保护,根据暖通专业要求,启停不同的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风机,火灾时关闭系统。启停顺序为:先开启冷冻水电动阀及冷冻水泵,再开启冷却水电动阀及冷却水泵,然后开启冷却塔风机,最后开启冷水机组。停机顺序反之。水泵启动后,水流开关检测水流状态,发生断水故障,自动停止相应机组。 根据冷却水的供、回水温度控制冷却塔的运行台数,并通过控制旁通阀开度,调节流入冷却塔的水量,以达到节能效果。 根据热水的供、回水温度及回水流量,计算出系统实际的耗热量,自动控制水泵的运行台数,以达到节能效果。根据换热器供水温度,调节一次热媒侧电动阀的开度,供水泵停止运行,一次热媒侧电动阀关闭。 根据事先安排的工作及作息时间表,定时启停系统,监测及记录各设备运行参数,累计工作时间,实现同组设备的均衡运行,提示定时维修,形成各种报表等。B. 空调系统监控主要功能:环境参数监控;排烟兼排风机、排风机、送风机等按程序进行风机、风阀的联锁控制和保护,如属于消防设备,优先受消防控制;空调末端设备分区启停管理;根据事先安排的工作、作息时间表及环境参数,启停系统,监测及记录各空调设备运行参数,累计工作时间,提示定时维修,形成各种报表等。C. 给水系统监控主要功能:水泵的启停控制、水位检测,监测及记录各设备运行参数,累计工作时间,提示定时维修,形成各种报表等。6.20.6 电力监控是对全部中压回路、变压器、直流屏、EPS和低压回路实现变配电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在中压开关柜采用微机综合保护测控单元,低压配电柜采用数字式全电量测量仪。微机综合保护测控单元和数字式全电量测量仪直接分布式安装在开关柜面,其中中压回路部分除实现相应的保护功能,同时要求具备独立测量回路,可以采集中压回路的电压、电流、功率、电能、频率、功率因数、跳闸电流、跳闸记录、开关状态等。所有低压回路具有三相综合数字表计显示功能,具有遥测、遥信、遥控、远方参数设置及网络通讯一体化功能;可以采集这些低压回路的电压、电流、功率、电能、频率、功率因数、跳闸记录、开关状态等。为保证供电系统的可靠运行,还采用分布式光纤感温在线故障预警系统。6.20.7 系统内部集成: BAS通过网关与电力监控系统进行通信,获取厂家提供的标准内部数据。 BAS通过网关与冷冻机房群控系统进行通信,除获取厂家提供的标准内部数据外,还可以根据权限设定内部参数,控制机组运行模式。 BAS通过网关与智能化照明监控系统进行通信,除获取厂家提供的标准内部数据外,还可以根据权限设定内部参数,控制照明运行模式。 BAS通过网关与垂直电梯监控系统进行通信,除获取厂家提供的标准内部数据外,还可以设定内部参数,控制电梯运行模式。 BAS通过网关与自动扶梯监控系统进行通信,除获取厂家提供的标准内部数据外,还可以根据权限设定内部参数,控制扶梯运行模式。6.20.8 软件要求:标准的开放接口、模块化的设计、图形化操作软件,具有报警管理程序、能源供应管理程序、主动节能控制程序、报表生成程序等功能。6.20.9 连接各个控制器,协议转换器等智能控制器的控制总线采用ZR-RVVP-21.5双绞线,穿焊接钢管沿楼面垫层或顶板、墙、柱暗敷。控制器到各个控制点和状态采集点之间的开关量连线采用ZR-BV1.5电线,模拟量连线采用ZR-RVVP-21.5双绞线,控制器至现场各种传感器、变送器、阀门等的控制线、信号线、电源线等根据现场情况穿管或采用线槽明敷。6.21 各弱电子系统的集成(BMS)6.22 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把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只监视不控制)、公共/应急广播系统、会议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住宅可视对讲系统、三表自动抄送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具有完整功能的独立子系统整合成一个有机体,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软件为核心,通过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系统的信息共享,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提高系统维护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提供综合信息管理及运营管理服务。6.21.1 系统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甲级标准设计,以综合布线系统为物理支撑,以IP网络为核心,建立基于OPC的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所有子系统都应提供OPC标准接口,以便于集成。6.21.2 系统网络结构及集成系统软件应有成熟可靠的性能及先进的技术,支持多个控制中心和功能中心,以及远程和互联网访问。应提供满足系统运行功能、二次开发、维修维护以及符合开发系统标准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应用编程软件包等全套软件。6.21.3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分布式控制,系统将拥有事件驱动顺序以及优化结构装配,以便系统能在正常巡检控制的同时及时响应处理实时情况与紧急任务。具有开放性、标准性和可扩充性,支持各种主流开放协议。6.21.4 系统必须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6.21.5 系统采用实时多任务多用户操作系统,采用中文化菜单,图形动态符号界面,提供生动、实时、交互式的良好的人机对话操作界面,有多种权限设置功能。6.21.6 各子系统进行分散式控制,保持各子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固有控制功能,以分离故障,分散风险。6.21.7 以各集成子系统的状态参数为基础,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联动。系统应具有以下必要的联动功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动作联动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应急广播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动作联动照明控制系统、公共/应急广播系统。弱电部分序号名 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备 注消防自动报警系统1火灾自动报警主机45回路套1包括联动柜、电源等2彩色图形显示装置及软件、打印机套13智能温感探测器套9204智能烟感探测器套22005红外对射光束探测器套606带电话插孔的手动报警按钮套10007消防栓按钮套10008单输入单输出模块套7009双输入双输出模块套47010单输入模块套21011双输入模块套142012火灾自动报警复示屏套2513隔离模块台8014消防电话台3015非编码输入模块套60016非编码烟感探测器套330017非编码温感探测器套240018警铃套100019缆式线型感温电缆探测器套2520煤气泄漏探测器套14121气体灭火控制器套822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控制器套5公共/应急广播系统1网络控制器套22电脑服务器及专用系统应用软件套13网络功率放大器500W套514备用功率放大器500W套185网络功率放大器2*250W套186网络功率放大器4*125W套97光纤界面套168呼叫站套119天花扬声器30W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妆专利转让合同范本
- 牛羊制品供货合同范本
- 神秘顾客调研合同范本
- 礼品加工定做合同范本
- 网红签约开店合同范本
- 物业转供电合同协议书
- 美容院合同范本协议书
- 租凭合同部分终止协议
- 炸鸡店整体转合同范本
- 第一单元第1节 计算机的前世今生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粤教清华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2025湖北随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拟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备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卷
- 2025年宁夏交建投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230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非洲猪瘟安全培训课件
- 2025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招聘120人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卷带答案解析试卷2套
- 2026中国人民大学管理职员和教师以外专业技术人员招聘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北京海淀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和答案
- 幼小衔接阶段教育衔接策略与效果评价
- 口风琴上课课件
- 2025版哮喘病症状解读及护理要点
- 储罐施工安装施工方案
- 人工智能赋能高职化学翻转课堂的创新模式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