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队队长先进典型材料.doc_第1页
扶贫工作队队长先进典型材料.doc_第2页
扶贫工作队队长先进典型材料.doc_第3页
扶贫工作队队长先进典型材料.doc_第4页
扶贫工作队队长先进典型材料.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扶贫工作队队长先进典型材料山高、路险、天寒、地薄。多年来,这贫瘠的大山、险峻的地形,一直让保康县xx镇xx村的村民与“贫困”紧紧连在一起。 2011年,随着一个人的到来,这个大山里的小山村,开始蜕变。村里水泥道路从村村通到组组通、户户通、基地通。村民们居住的房屋,从低矮潮湿的土平房到一栋栋小洋楼,村里从苦无发展门路到如今家家有产业。 这个为xx村带来巨大变化的人,xx村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市政协机关扶贫工作队队长、市政协副秘书长杨才举。 硬化公路完善水电 驱车自平坦的水泥公路蜿蜒而上,一座漂亮的村庄浮现在记者眼前,通户的道路,高大的水塔,新架的电线次第从眼前掠过,看得出,这个村庄的基础设施已相当完善。 xx村党支部书记xx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组组通硬化公路、户户通公路的村子,在全省都很少见。我们村里这些变化,全是因为杨秘的到来。 2011年,初任市政协机关扶贫工作队队长的杨才举来到xx村后,看到这个高山林立,深沟纵横的小山村,因道路、供水、供电等问题制约村里发展后,决定将扶贫工作的第一枚棋子,落在完善基础设施上。 针对村民行路难问题。杨才举经过多方筹措,最终争取到各项资金82万元,为村里新修了4.7公里水泥路,让村里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其中2.4公里水泥路还直接通到了该村核桃种植基地。 由于身处大山,人畜吃水问题一直是xx村的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杨才举带领村里人翻山越岭到处找水。2012年9月的一天,让村支书xx记忆犹新。记得那一天,烈日炎炎,杨才举带着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终于在一座山的山顶下方,找到了一股清冽的山泉。杨才举又到处筹措资金11.2万元,在此处修建了3个蓄水塔。今年又筹资7万多元对3个蓄水塔及6000多米的沟渠、管线进行了维修加固,彻底解决了45亩水田灌溉和全村人畜饮水问题, 得知村里电压不稳,杨才举想方设法争取到农村低压线路改造资金30多万元,改造了村里1500米老旧线路,完成了三个村民小组的农电改造。 2012年“86”暴雨灾害,得知村里有桥梁受损,影响养殖大户生产经营,杨才举又第一时间,带着筹来的8000元现金赶往现场疏通、修复桥梁。 xx镇驻该村干部彭天明告诉记者,要细说杨才举给xx村人办的好事,那可是一天一夜都说不完,每逢杨秘来村,村民们都争着抢着请他到家里做客,去年听说要更换扶贫工作队,村民们便自发联名上书,要求杨秘不要走。看到记者似信非信,彭天明急得只说,你要是不信,可以到村里随便打听打听,我说的一点都不夸张。” 培育种植养殖产业 身处xx村,栋栋清爽的小楼静依路边,秋风拂过,山间的核桃林簌簌作响,令人心旷神怡。村支书xx指着路边那一栋栋小洋楼对记者说,过去村子里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低矮平房,这些小洋楼都是这两年盖起来的。这一切,都源于村里有了致富产业。“长抓核桃短抓烟,高山土豆套中间,山鸡山羊满山跑,黑毛山猪要过千”这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就是杨才举自己编写的,也是xx村如今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说起xx村各种产业的发展,杨才举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xx村特殊的地理环境虽然制约工业经济的发展,但却是生态种植养殖的天然宝地。所以这几年,我们把扶贫重点放在了培育xx村种植养殖产业上。 在该村绿生源核桃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理事长戴正军一提到杨才举便显得格外亲热,“他呀,三天两头就到我这儿看看,来了也没什么套话,就让我说有啥困难。前段时间干旱,因为基地在山顶上,水塔的水上不来,还没等我找他呢,他就带着卡车帮我运水来了。” xx是xx村的核桃种植大户,有一座山的核桃林,去年,戴正军又在杨才举的建议下,在山上养了300只山羊,到了年底一算账,养羊净收入竟达到20万元。尝到甜头的戴正军,今年打算扩大养殖规模,还准备发展生猪、土鸡养殖。 在该镇益农原生态黑毛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永安说起杨才举为他做的好事,更是滔滔不绝。原来,杨才举有一次在外地考察中发现,养殖黑毛猪很适合xx村的实际,于是他便引导本地村民转变发展方式,专业饲养黑毛猪。 记者在xx的养殖场看到,放养的黑毛猪悠闲地在山上晒着太阳、拱着草地。张永安说,“黑毛猪由于常年在山上跑,不仅生态无公害,而且肉质紧实,根本不愁销,价格比以前养的大白猪要高出许多。我现在每年的净利润可以达到50多万元,这都是托了杨秘的福。” xx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通过杨秘的牵线搭桥,与润通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今年计划出栏黑毛猪800头,社员们一年可增收240万元。 而种植业则按照“长抓核桃短抓烟,高山土地套中间”的思路,鼓励家家种核桃,目前该村已发展核桃3320亩、烟叶250亩。2012年,xx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58.5万元,人均纯收入54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14.7%。 特困户住进水泥房 大部分村民富裕了,可那些五保户、特困户以及身有残疾,失去劳动能力的村民怎么办村党支部书记xx告诉记者,这些杨秘早就考虑到了。 记者在新建成的居民点看到,一家刚搬进新居的特困户正在请客“燎锅底”,虽然是粗茶淡饭,气氛却异常热闹,看到记者到来,乡亲们热情地邀请记者一起吃饭。 双腿残疾的村民xx,原来和他70多岁老父亲居住在破旧的茅草房里,每逢下雨,外面大下,里面小下。姜加才对记者说,他和父亲是前两天刚刚搬进居民点的,现在这两室一厅的水泥房,比他家以前的茅草房好太多了。 见记者在看他家里的生活用具,姜加才激动地说,“现在家里的床、茶几等生活用具都是村集体给买的,粮食也是村里发的,他和父亲每月还有220元的低保金”。采访结束时,他拉着记者的手一个劲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感谢杨秘给我们盖了水泥单元房。 xx镇镇长xx告诉记者,这个居民点是村里专门用来安置五保户和特困户的地方,不仅住宿不要钱,稍有工作能力的居民,还能在村集体的核桃基地做些管理类的轻活,挣些零花钱。建设居民点的60多万元资金,都是杨才举到处筹措的。目前这个居民点已建成10套住房,可供全村10户13名五保、低保和孤、残老人无偿居住。 可这些村民以后的生活靠什么维系呢?褚应康告诉记者,“以后主要靠集体经济。”“这两年,在杨才举的帮助下,xx村村集体依靠回购流转荒山,开发了350亩核桃基地,虽然目前核桃还没到丰产期,但每年也可为村集体创收10多万元,等核桃到了丰产期,村集体每年仅靠种植核桃,纯收入就可达到90多万元。到那时,村里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就能彻底解决。”村党支部书记xx高兴地说道。 村支“两委”是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带领农民致富的基础力量。为了改变村委会之前的形象,杨才举带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