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楼与城市空间关系研究.docx_第1页
摩天楼与城市空间关系研究.docx_第2页
摩天楼与城市空间关系研究.docx_第3页
摩天楼与城市空间关系研究.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摩天楼与城市空间关系研究曾德珩1 何庆,400044 )荥2( 1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 400044 ; 2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摘要】通过回顾摩天楼在西方城市空间中的演进历史,提出中国的摩天楼需要实现“本土化”,并从城市功能、城市景观、城市环境三个方面论述了其在城市中的作用。 最后,以山地城市重庆为例,总结了摩天楼在重庆城市空间中的发展历程与分布状 况,并就其对山地城市景观的影响及其与城市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关键词】摩天楼; 城市空间;【中图分类号】TU971 ; TU972城市功能; 山地城市【文献标识码】A的教堂与 市 政 厅 让 位 于 摩 天 楼。 摩 天 楼 成 为 为 城市中心天 际 轮 廓 线 的 新 主 角。 摩 天 楼 一 度 被 认 为 是城市性质转变的产物与西方现代性的表达,它代 表着商业的成功与个体的富裕,是传统工业文明与 资本权力的象征。 在柯布西耶的当代城市模型中, 摩天楼成为城市管理的中枢,水平的城市功能被垂 直化、有序地分布在摩天楼中,城市密度下降,城市 居民获得了 更 多 的 绿 地、阳 光 与 自 由 空 间,摩 天 楼 成为社会 秩 序 与 自 我 解 放 的 工 具4。 但 在 库 哈 斯 眼中,摩天楼 则 代 表 着 一 种“拥 塞 的 文 化 ”,它 将 室 内外空间分 离,成 为“城 市 中 的 城 市”,建 筑 技 术 为 重复空间提供了从极端人工到极端自然的可能5。 而在真实的 环 境 中,不 会 存 在 理 想 状 态 的 摩 天 楼, 它与城市的关系则一直处于主动或被动的调整中。在传统历史城市中,摩天楼数量的增加会逐渐 改变城市的 肌 理,加 大 城 市 尺 度,对 历 史 街 区 与 相 邻建筑造 成 负 面 影 响。 限 制 摩 天 楼 的 高 度 与 建 设 区域,完善其 配 套 设 施,成 为 将 它 与 城 市 融 合 的 重 要手段。1915 年,因摩天楼影 响相邻建筑采光,间 接导致财产价值下降与地方不动产税收减少,纽约 出台限制建筑物高度法令。1916 年,纽约颁布分区 制条例,将摩天楼 建 造 限 制 于 CBD 区 域 内,以 便 形 成明显的空 间 聚 落。20 世 纪 70 年 代,美 国 通 过 限 制建造高层建筑法令,规定建筑高度与占用土地比 例,要求新建高层建筑时必须在建筑周围建立公园 与广场。 欧洲国家也出台了类似限高法令,如最早 的维多利亚女王高层建筑法令,一些城市还配有专 门的高楼管理机构,如德国城市管理部门设有高楼引言近三十年 来,中 国 摩 天 楼 建 设 热 潮 迅 速 蔓 延。按照高于 152 m 的高 度 指 标,2012 年 中 国 的 摩 天 楼 总数已经超过 350 座,与 美 国 相 当。 至 2016 年,其 总数将达到 800 座以上,是美国的 4 倍1。 这一席 卷全国的浪潮被形象地描述为“超高层建筑将插满 中国 200 万以上人口,GDP 3000 亿以上地区的重要 城市”2。 不 少 城 市 管 理 者、建 筑师对此到感到忧 心忡忡。 张 开 济 先 生 曾 说: “北 京 没 必 要 盖 那 么 多 高楼,超高层 建 筑 破 坏 了 北 京 的 古 都 风 貌,破 坏 了 城市天际线,造价也高”,前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更 直言地方对超高层建筑的追求是“贪高比傻”。摩天楼的争 议 来自于对其功能与意义的不同 表达与评价,正如 Frampton 所认为的: “现代建筑的 历史不仅是自身物质意义上的,也是对其重新认识 和争辩的历史”3。 摩天楼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的 重要图腾,但它对城市的作用却值得思考。 本文将 从摩天楼与城市空间关系的角度,去探讨二者间的 互动与 影 响,为 摩 天 楼 的 本 土 化 融 合 提 供 有 益 的 借鉴。摩天楼在西方城市空间中的历史演进119 世纪工业 化 所 带 来 的 建 筑 技 术 发 展 为 摩 天楼的建造提供了可能,城市产业的变化则推动了摩 天楼在城市中心区的大量出现。 在纽约、芝加哥等 新兴城市,金 融、贸 易与商业等第三产业取代政治 与工业成为城市的主宰,原本属于城市中心制高点62城市发展研究 20 卷 2013 年 3 期 Urban Studies Vol 20 No 3 2013等评估。20 世纪 90 年 代 以 后,随着西方后城市化 时代的来临,摩天楼的城市功能,从单一的办公、宾 馆向旅游、娱乐、居住等综合功能转变,摩天楼的分 布则呈现出部分郊区化的现象,向城市副中心与边 远城区转移,如 华 盛 顿 的 罗 思 里 区、洛 杉 矶 橙 县 欧 文区等。从欧美城市中摩天楼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越 是具有历史传统的城市,其摩天楼的建造越是受到 限制,而新兴 以 商 贸、金 融为 产业基础的城市受到 的束缚要少一些,建设越发达。 摩天楼曾经对城市 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 20 世纪 70 年 代 以 后, 摩天楼已经不再是欧美城市现代化的标志,环境与 经济的均衡发展被视作城市现代化的真正内涵。段。 从中国城市现状看,除上海、北京、广州等少数城市外,大多数城市仍处于核心区聚集摩天楼的阶 段,城市副中心还缺乏吸纳摩天楼的能力; ( 4 ) 摩天 楼作为现代化的象征符号,在中国城市中被不同程 度地放大与 强 化 了,似 乎 没 有 高 耸 的 地 标 性 建 筑, 城市就与富强、文明等无缘。 而事实上摩天楼更多 地被认为是传统工业文明与资本权力的象征,在后 工业时代其文化象征意义已显得陈旧。摩天楼在中国城市中的角色,不能脱离中国城 市的环境 而 存 在。 现 阶 段 抑 制 摩 天 楼 建 设 的 热 情 是困难的,实 现 摩 天 楼 的 本 土 化,将 它 与 城 市 融 合 才是可行 的 路 径。 本 土 化 的 出 发 点 来 自 于 中 国 城 市的真实需求,来自于城市的空间扩张与结构调整 的实际需要,而不是决策者与投资商非理性的决定。摩天楼在中国城市中的角色23摩天楼与城市空间的关联分析摩天楼作为外来产物,在中国的大规模建设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 二是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今。 第一阶段的摩天楼 建设更多的是城市中富裕个体炫耀的表达,它被作 为“摩登”与“新奇”的象征引入这个新兴的东方 大 都市5; 第二阶段则已持续了 30 余年,从最初的外 交公寓与涉外宾馆,到后来的办公楼、城市综合体, 从一线城市 向 二、三 线城市逐步蔓延,在 中 国 城 市 中越 发呈现出多样化 的 建 筑 功 能与迥异的角色 定位。对于摩天楼在中国城市中的角色,需要厘清几 个基本的事 实: ( 1 ) 摩 天 楼 建 设 的 背 景 是 中 国 快 速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的快速集聚,初衷是解决城市中 人多地少的问题,通过高度的增长换取更多的使用 空间,但是当 建 筑 物 高 度 超 过 一 定 限 度 时 ( 通 常 认 为 300 米) ,其已经不再具备省地的作用; ( 2 ) 摩 天 楼是中国“引进”而不是“创造”的产品。 它 不 是 中 国建筑技术发展的结果,只是对西方建筑技术的再 生产过程。 西 方 更 关注摩天楼建设中新技术产生 的可能性,将 它 作 为技术发 明与发展的动力,而 中 国更关注的是技术的应用与使用,将其作为外在表 现的手段; ( 3 ) 摩天楼建设与城市的 发 展 水 平 有 密 切关系。 第 三 产 业 的发展程度 决定了摩天楼建设 的规模,城市发展的阶段决定了它的分布。 从西方 摩天楼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其分布规律是先向 城市中心集 聚,再 向 城市副中心扩散,与 之 对 应 的按照结构主义者的观点,决定因素是形式内部的组织 关 系,而 不 是 其 构 成 的 元 素。 按 照 这 一 观 点,摩天楼在 城 市 空 间 中 的 作 用 问 题 的 关 键,取 决 于它与城 市 的 关 联 性7。 本 文 将 这 种 关 联 分 为 三 个层面: 城市景观、城市环境与城市功能。3. 1 摩天楼与城市景观的关联首先,摩天楼与城市景观的关联来自城市天际 轮廓线。 天际线是城市整体面貌的垂直空间投影, 反映了城市的总体轮廓。 平原城市中,摩天楼的高 度与密度 将 直 接 影 响 天 际 线 的 轮 廓。 好 的 摩 天 建 筑群,如巴黎 的 拉 德 芳 斯 与 上 海 浦 东,天 际 线 会 呈 现出在核心 区 集 聚 后,向 外 部 逐 渐 蔓 延,起 伏 绵 延 的态势。 反之,散落分布的摩天楼却会使天际线呈 现出突兀、割裂、无序的印象。 山地城市中,山脉的 走势本提供了天然的天际线,摩天楼对天际线的影 响是一种破坏性的重建,形成山体与建筑相结合的 天际线 态 势,但 过 度 开 发 会 造 成 遮 山 挡 水 的 负 面 效果。其次是 摩 天 楼 对 城 市 景 观 视 廊 的 影 响。 不 同 城市格局中的景观视廊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无论是 何种形式,摩天楼与原有景观视廊的整合应产生强 烈互动。 在历史街区中,统辖周边的是具有形象特 征与文化意义的历史建筑,摩天楼只是处于随从的 地位,不强调个性,不突出体量,谦逊地融合进周围 的景观。 在 新 兴 城 区,脱 离 了 历 史 文 化 的 束 缚,突63城市发展研究 20 卷 2013 年 3 期 Urban Studies Vol 20 No 3 2013身将成为景 观 的 主 题,以 生 机、活力与繁华的姿态 强化城市新景观的可识别性。3. 2 摩天楼与城市环境的关联摩天楼与城市环境的关联,集中于城市文化环 境、城市物理环境两个方面。 摩天楼所承载的文化 表达,不同人 眼 中 会 有 不 同 的 评 价,无 论 是 用 继 承 还是颠覆的表现手法,都需要考虑到这座建筑对城 市原有特 质 的 长 期 影 响。 当 今摩天楼设计中出现 了地域主义的趋势,通过特定场地的文化元素去调 和全球化 文 化 的 影 响。 例如 金茂大厦密檐式塔造 型、101 大厦的竹节造型等,均是将本地域的建筑元 素放大,形成与当地文化间强有力的联系。摩天楼与城 市 物理环境的关联是保障其功能 的物质基础,交通、采光、温度、风力等都与此有关。 摩天楼所带来的人口集聚,如同在城市中竖立起一 条垂直的街 道,保 障 人口的顺畅流动,提 供 足 够 的 环境空间,降低热岛效应、峡谷风效应、采光不足与 幕墙光污染 等 的 负 面 影 响,都 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生态化设计 的 理 念 将 摩 天 楼 视 为当地生态环境的 一个综合组 成 部 分,通过主动与被动的方式,如 建 筑外形与朝 向 的 调 整、服务核的布置中,综 合 绿 化 的利用,自然 采 光 与 通 风 的 使 用 等 等 措 施,实 现 对 周边环境最小的影响。对于城市外部功能的满足,表现在提高城市形象、促进 城 市 竞 争 力、招 商 引 资、促 经 济 发 展 等 方 面,是现实中城市管理者最关心的内容。 每个城市 需要满足的外部性功能并不相同,千年古都与新兴 城市要求是不一样的。 中国城市中,发展经济是政 府的头等大 事,摩 天 楼 快 速 改 造 城 市 形 象 的 作 用, 使得城市管理者很难仔细地思 考 城 市 真 正 的 外 部 性功能。 将 自 身 城 市 的 特 点 作 为 思 考 摩 天 楼 与 城 市外部性功能的起点,是实现摩天楼与城市功能融 合的关键。山地 城 市 空 间 中 的 摩 天 楼 以 重 庆 主城区为例4平原城市是在一块平地上 通 过 建 筑 来 构 成 城市空间,山地城市则是在自然已经形成的空间中构 建二次空 间 或 多 次 空 间。 重 庆 主 城 区 位 于 两 江 交 汇处,山水 合 抱,是 典 型 的 山 地 城 市。 由 于 山 河 的 空间限制,高差大、面积小,使重庆市主城区形成了 高层建筑密集的空间形态。4. 1 重庆摩天楼的发展历程与空间分布重庆摩天楼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表 1 ) 。 建筑高 度经历了 100 m、100 150 m、200 m 三个阶段,结构 形式由单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向钢结构、钢管混凝 土等多结构类型发展。 从空间分布看 ( 见图 1 ) ,逐 渐由原核心区( 渝中半岛) 向城市 CBD 及其周边副 中心转移,但 仍 然 处 于 集 中 分 布 的 状 态,未 表 现 出 向城市外围副中心转移的趋势。4. 2 摩天楼对重庆城市景观的影响山地城市景观塑造的基础是自然地理环境,绵延 的群山孕育了城市的竖向轮廓特征,使之具有相对的 稳定性与连续性。人造建筑则在不同时期为城市的 竖向轮廓增添了不同风貌特色要素。重庆市主城核 心区坐落在以枇杷山、鹅岭为主体的渝中半岛的两江 台地上,相 对 高 差 约 220m。1949 年 以 前,以“吊 脚 楼”为代表的川东民居,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地分布于 山体之上,塑造了极富层次感的城市竖向轮廓。1949 年以后,厂房与板式多层住宅的兴起,逐步改变了传 统低矮的城市轮廓。1980 年以后,高层建筑以其高 耸的体量,使城市天际轮廓线逐步由自然山体轮廓线 向超高层建筑轮廓线转变。由于摩天楼大多集中于 地势最高的解放碑一带,从最低处的江面开始向上建摩天楼与城市功能的关联摩天楼与城 市 功能的关联体现在城市区域功 能的优化、城市运行效率的提高与满足城市外部功 能三个方 面。 城 市 区域功能的优化体现在摩天楼 与城市核心区、副中心与卫星城区对产业层次的匹 配,摩天楼建 设 需 要 配 合 区 域 功 能 的 变 迁,实 现 产 业、人口等转移的对接。 由于摩天楼的选址对整个 城市的商务中心具有牵引、分裂、阻滞和位移作用, 需要慎重地对待其选址和定位,尽可能地将摩天楼 集中布置,以适应城市整体发展的需要。城市效率的 提 高表现在摩天楼依靠内部多种 功能的综合化、功能组织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建筑交 通的一体化,提 高 城市内部 系统的运行效率,改 变 城市居民 的 工 作 生 活 方 式。 由于摩天楼具有空间 不可移动性,生 命 周 期 长 的 特 点,其建设必须具备 一定的 超 前 性,要 考 虑 到 未 来 城 市 生 活 与 工 作 环 境、方式的 改 变。 历 史 上,摩 天楼设计中出现的功 能多样化、智能化、生态化等潮流,都是对当时社会3. 364城市发展研究 20 卷 2013 年 3 期 Urban Studies Vol 20 No 3 2013表 1重庆市主城区摩天楼各发展阶段的典型建筑建筑名称竣工时间高度 / m会仙楼重庆市急救中心西南经济区协作大厦19821986198956. 593. 690. 4第一阶段: 1980 1989渝中区商业大厦彩电中心 大都会广场 中天大酒店1991199719981999105125133148第二阶段 1990 1999世界贸易中心浪高凯悦大厦 未来国际大厦 保利国际广场 联合国际大厦英利国际金融中心 重庆天地嘉陵帆影200320042007201020102011在建283258236287285288468第三阶段 2000 至今规划中,为实 现 景 观 与 城 市 环 境 的 改 善,超 高 层 建筑被集中布置,分布于开敞式绿地周边,1 /3 以上的 土地被用 作 绿 化 景 观 建 设。 同 时 将 就 业 人 口 控 制 在 20 万人,居住人口 5 万人 8 万 人,以 保 证 环 境 的舒适度。4. 2 重庆摩天楼与城市功能的关系从城市 功 能 角 度 来 看,摩 天 楼 主 要 服 务 于 金 融、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且主要为 CBD 及其周边 区域服务。 目前,CBD 及其周边区域摩天楼数量占 重庆市摩天楼总量的 90 % ,有效地满足了该区域商 务、会展、办 公、居 住 等 功 能 的 要 求。 例 如,从 重 庆 摩天楼的业态分布看 ( 见表 2 ) ,其中纯酒店建筑占8 % ,纯写字楼占 28 % ,含写字楼功能建筑占比高达86 % ,含住宅功能建筑占 20 % ,这与 CBD 的产业与 功能定位基本对应。摩天楼主 要 分 布 区 的 第 三 产 业 发 展 从 另 一 个 角度反映了它与城市经济功能的关系。 渝中区、江 北区是摩天楼最集中的两个城区。2010 2011 年, 江北区是重庆主城区中第三产 业 增 加 值 增 速 最 快 的城区,年均 增 速 达 到 37 % ,同 期 重 庆 市 的 年 均 增 速仅为 11. 4 % ; 渝中区是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最 大的城 区,达 到 94. 4 % 。 从 2000 2012 年 的 摩 天 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关系可以看到,每一栋摩天 楼建成后 2 3 年 内,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均 会 有 15 %图 1 重庆主城区摩天楼( 152 m 以上) 分布图另一方 面,由 于 缺 乏 合 理 规 划、布 局 和 有 效 的空间管制,“江不见江,山不见山”的现象频频出现。 大量江景房 耸 立 于 长 江、嘉 陵 江 沿 岸,山 体 制 高 点 枇杷山、七 星 岗 逐 步 被 建 筑 所 湮 没。 由 于 场 地 狭 窄,难以理想 化 地 排 布 建 筑,无法形成向周边递减 的建筑高度,使 得 渝 中半岛 缺乏明确的空间 序 列, 形成建筑群秩序感不强,甚至混乱的视觉印象。 此 外,由 于 大 多 数 摩 天 楼 都 采 用“裙 房 + 塔 楼 ”的 形 态,建筑近地层面的不断增厚和板块化带给人们心 理的直观感受是城市越来越拥挤,建筑间绿地与广 场变成了 处 于 建 筑 阴 影 区 中 的 城 市 盆 景。 为 避 免 上述问题的再次出现,在新开发的江北嘴 CBD 区域图 2 渝中半岛城市天际线的演变65城市发展研究 20 卷 2013 年 3 期 Urban Studies Vol 20 No 3 2013是被第三产业所推动,还是其建设拉动第三产业的增长,摩天楼与第三产业间存在相互伴随的关系。面影响。 现实语境下的城市管理者、建筑设计者与房地产企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 建 好 适 合 本 土 城 市 的摩天楼 的 问 题。 将 摩 天 楼 置 作 为 城 市 生 命 体 的 一部分,更多地从社会、文化、环境的角度去看待摩 天楼,也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参考文献】1 摩天城市研究组 中国摩天城市排行榜R 摩天城市网站,北 京,2011 2 陈哲 绿地董 事 长 张 玉 良: 做房地产要懂 政 府N 经 济 观 察 报,2012. 7. 17 3 Kenneth Frampton 现代建筑: 一部批判的历史M 上海: 三联 书店,2004 4 博奥席耶,等 勒柯 布 西 耶 全 集M 北 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5 5 Rem Koolhaas Delirious New York: A Retroactive Manifesto forManhattan M New York: Monacelli Press 1991 6 李欧梵 上海摩登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 梅洪元,梁静 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互动关系研究J 城 市 建筑,2008 ( 10 ) 8 龙灏,唐崭 重庆城市形态发展演变研究J室内设计,2011 ,47( 5 ) 9 邱强 山地城市竖向轮廓风貌特色塑造研 究J 现 代 城 市 研 究,2009 ( 1 ) 表 2重庆市摩天楼业态分布业态数量 / 栋最低高度 / m最高高度 / m酒店写字楼 酒店 商业写字楼 商业 写字楼 住宅写字楼 住宅 商业 写字楼 酒店 商业写字楼 酒店 住宅 商业4144614116196155161161/184226165258300210270258207468338注: 含建成、在建及已立项的所有摩天楼。同时,重庆的新建摩天楼通常与立体交通枢纽 距离较近( 见图 1 ) ,如公交、轻轨、地铁等换乘中心。 摩天楼与公共交通系统的短距连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