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如何编写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如何编写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如何编写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如何编写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编写教学设计? 包河区教育局教研室 王一枝目前,招考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两种:一种是单独写教案,纳入总分,是一篇规范的教学设计,要求是详案。另一种是考前抽取课题,临时写教案,提炼出一份提纲式的简案,供上课时作提示与参考之用。有详案和简案之分,都是考查教师的基本功。因此,对于新教师考核,教案的撰写和设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教学设计的意义。它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目的、计划、经过充分准备和缜密的考虑所设计的关于课堂教学的一切具体措施和设计方案。它包括对这些措施实施效果的评价,是备课工作的具体化、深入系统化的重要结果,是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握学生情况和选择教学方法的总体现。二、 教学设计的作用。编写教案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能力,其作用不可低估。特别是新教师要明确以下几点:1、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更有效、更快地提高教学水平。2、可以让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计划的多种教学活动(如师生的互动活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的设想使之条理化、科学化,明确地写在教学设计的文字中,这使教师备课更加系统、准确和深刻。3、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思维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丰富教育理论,促进教育教学研究的开展。4、是决定一堂课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好的教学设计,再有比较好的表达能力和讲课艺术以及对教材内容体系的熟悉掌握,就能保证上好一节课,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条件。现在不少地区的各类考试、评比中都将其列入其中。三、规范的教学设计程序及步骤:(十大环节)(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材依据 :说明版本、章、节等名称。 (三)设计思想 :说明本课题的教学指导思想、设计理念,结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即从新理念、新思想的角度出发,看是否能体现一定的教学理念,是否能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思想。(四)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科要求,设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主要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学习现状和兴趣爱好等情况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所涉及的教学目标的设置。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这无疑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教学目标设计要把握三点:抓住关键点、突出重要点、写出具体点。(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教学重点的确立及实施,不光有知识、能力,还要有先进的理念和富有思辩的方法,强烈地情感态度、人生的价值观体现、民族精神的融合,就一节课来讲要至少要突出一个重点。(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教学难点的设计及突破,看是否能够深入浅出、符合学生接受心理,课堂容量是否适当。(七)教学准备:包括资源的收集、课件的制作、活动的准备等。 (八)课时安排:说明属于第几个课时。(九)教学过程:也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本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应把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用教法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等考虑。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体现三种特性:1、逻辑性;2、连贯性;3、节奏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要求:(1)目的明确,自然入题;(2)引起兴趣,与教学内容密切。方法:直接导课、故事导课、创设情境导课、悬念导课、新旧知识联系导课、解释题目导课、演练导课、设疑导课等。设计导语要新颖、活泼、精当、简洁。(二)讲授新课 。要求:(1)准确性、科学性、生动性;(2)启发性、感染性;(3)灵活性、逻辑性。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考虑好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要有详细步骤和时间安排。(三)巩固拓展。要求:(1)时机恰当、自然(2)真诚、灵活、有效;(3)方式多样。做法:1、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有效拓展?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与创新空间,“迁移延伸”这个板块并不是一个“花瓶”式的摆设,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理论与实践中间的一座桥梁。(四)结课。结课的要求:体现教学目的;要注意首尾呼应;要做到适可而止;要注意形式多样。1怎样进行结课?如何设计结课语?结课的技能:(1)教学过程的升华;(2)突出要点;(3)产生成功感、引起期待。(五)作业。练习的要求:(1)深化教学内容;(2)重在能力培养;(3)方法掌握。技能掌握主要是:1、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是否有提示语指导?3、学生是否参与作业的设计和策划?师生共同完成作业布置的活动中来。另外,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板书设计问题,许多人忽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环节,其实这也是教师教学思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要注意板书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新颖、有创意,是否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教学思路,把握学习重点,获得美感享受,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小看。(十)教学反思:新教师要注意两方面:1、反思的意识,教师在写好教案并进行实际检验后,应该有教后反思的意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2.反思的内容:主要是对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看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看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看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看教学设计是否恰当,看课堂教学流程是否简化,看教学内容是否进行提炼和整合,看多媒体运用是否形象、直观和恰当,看是否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发展学生的智力,看是否正面积极中肯评价、激励学生。当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必须对整个课堂教学预设的方案、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重建。四、教学设计思路如何创新?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导入研读讲解巩固作业的机械模式。新课程设计注重三维目标的渗透和实施,教学设计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求灵活展现,所以要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 (一)教学设计要有新意:余映潮老师对“狼”一课就从多种角度来设计,选取的切入点都很巧妙。如: 1、从“思路清晰”的角度;2、从“重点突出”的角度;3、从“线条简洁”的角度(听读朗读欣赏表达);4、从“情境生动”的角度(让心情激荡让发现闪光让想象飞扬)。再如案例:以春酒为例谈教学设计五大板块:1、认真地搜寻 “家乡味”:作者的“家乡味”中都有哪些美好的回忆呢?2、用情地诵读“家乡味”:希望你能读出一个“哟”字的情味。希望你能读出两个“呀”字的情味。希望你能读出三个“呢”字的情味。希望你能读出你喜欢的段落的情味。3、细腻的品味家乡味:抓住文本的语言特点来品味。4、精心的拍摄 “家乡味”:窗外,海天之际,几只海鸥向着温暖的夕阳飞去,越飞越远,越飞越小(背景)5、精巧的结课“诗情味”:年年岁岁,花开花落,任世间万象纷繁变迁,唯一不变的是我们这方水晶般透明的心灵家园。以上这个案例,就是一篇比较简洁、新颖、明晰的教学设计的案例,不妨借鉴。(二)教学设计要有精美。 我们看到许多年轻教师不太注意研究教学设计,在能写出一篇完整、规范的教案时,还要琢磨如何写的更简练、扎实、精美一些。下面以社戏为例来探讨:1、创意说明:社戏之美,美在真诚 自然的人性,美在如诗如画的乡村风景,这些皆是在乡愁蛊惑下绘制出的理想故乡的图景。本设计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知的教学思路,教给学生一种以整体感知为主的阅读方法。 2、设计思路: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与空间。在阅读活动中,学生要开展思维,要体会、理解、感悟、思考,这一切都有赖于对文本的充分阅读。3、设计理念: 课文教学重在培养能力,掌握读书的方法。本课设计“粗读细读精读”的阅读活动,主要是在阅读方法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从课内走向课外。4、 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感知并欣赏洋溢于全文的自然美是本设计的特点。5、选点切入,聚点成面是本设计的特点。本设计正是将独立阅读与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以展示个性阅读为主。6、对比阅读,深入挖掘文章美点是本设计的特点。比较阅读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阅读方面。该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式的研究,通过比较阅读,深入地理解。7、问题解决模式教学设计:第一步:阅读 第二步:查证要点;第三步:查找资料思考;第四步:质疑(讨论)要点;第五步:记录。由此可见,设计者注重新课改理念的领悟和落实,教学过程要有预设,还要有生成的教学情景,教学时间要充分留给学生,让他们有必要的时间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尊重学生,活动充分,积累丰富,课型新颖,努力追求语文课的“真实为本,朴实为妙,扎实为绝”的境界。(三)教学设计要精巧 以雪为例,下面是一篇原初的教学设计,看看存在哪些问题?雪 (第一稿 )教学目标1、把握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3、理解雪的象征意义及文章深刻的主旨。教学重难点1、通过江南与北方雪景的对比,体会作者的态度和感情倾向。2、品读关键性语句,理解文章深刻的主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1924年12月30日,北京纷纷扬扬地落了一场大雪,引起了鲁迅先生辽远的遐想。18天之后,鲁迅先生把他的深沉思索,凝结成了雪这篇文字优美而又意蕴丰富的散文诗。(二)读准字音,读顺语句。(不必为了检查而检查,可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相机了解字、词的掌握情况)(三)整体把握,初观雪景。文章描绘了两幅雪景,各有什么特点?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北方的雪:蓬勃奋飞(四)分片解析,感悟雪情1、你喜欢哪一幅雪景?(提问缺少技巧,问题问的较模糊,不够具体、明确)2、边听朗读,边把你印象深刻的描写划下来。(应点出重点的语句)(1)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花草色彩斑斓 雪人洁白明艳 蜜蜂忙碌喧闹 孩子欢快活泼(朗读不足,语言品味没有重锤敲打)小结:江南的雪是如此美丽、充满生机、给人们带来欣喜,它完全不同于人们印象里寒冷沉寂萧条的冬天。(2)蓬勃奋飞的北方的雪。与江南的雪对比小结:这就是北方的雪,它在那无边的旷野上和凛冽的天宇下,显得那样孤独和苍凉,但它却傲然奋飞,奏响了一曲雄浑豪迈的独奏!(这个环节和安排有平分秋色之意,对文本阅读应更深入一些,重点突出,侧重在品读北方的雪部分)(五)深入探究 领悟雪意探究“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象征意义。 请注意:(无结课语,无作业,无板书)评析:1、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两部分教学比例失衡,影响了学生对主旨的理解。应删减江南的雪的教学篇幅,从江南的雪过渡到北方的雪时,不够巧妙、自然,应将重点放在北方的雪上,通过品读语言,感受北方雪的孤傲,并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态度和感情倾向,使主题水到渠成。2、朗读目的性不强,层次不分明。争取一读一问一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读时有所思考,读后能有感悟。 3、设计问题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注意主要的问题与细节问题结合,力求问得明确具体,又有所启发性。4、语言品味不深不到位。将由学生零散寻找,改为具体分析几个关键句,品味几个关键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下面是通过第一稿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可知,存在以上诸多不足,再次做了修改,就是一篇比较规范、较为科学、合理的、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设计。雪教学设计(修改稿)教学目标:1、把握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读关键性语句,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3、理解雪的象征意义及文章深刻的主旨。教学重点:通过江南与北方雪景的对比阅读,品味关键性语句,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理解文章深刻的主旨。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咏雪歌。(吟诵与雪有关的诗句)1924年12月30日,北京纷纷扬扬地落了一场大雪,引起鲁迅先生辽远的遐想,一篇文字优美而又意蕴丰富的散文诗就诞生了。(二)整体把握观雪景(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两地雪景各有什么特点?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北方的雪:蓬勃奋飞(2)学生朗读,读出相应的语气。(柔美 刚劲)(三)解读探究品雪情。1、江南的雪(1)找出能体现江南雪的春意和生机的句子,读一读。 色彩斑斓的花草, 忙碌喧闹的蜜蜂, 欢快活泼的孩子,洁白明艳的雪人。(2)重点品读。“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2、北方的雪(1)找出能体现北方雪孤独的状态的句子。 遍地枯草 荒无人烟(2)重点品读。“蓬勃地奋飞” “旋转而且升腾”“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齐读,读出悲壮的气势。(四)深入主题悟雪意。1、你认为作者对江南的雪、把北方的雪变得孤独的严寒以及北方的雪是何态度?2、重点品读。“灿灿的生光” “闪闪地旋转升腾” “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第3自然段和“但是”的作用(五)拓展延伸颂雪魂。 谁都向往春意昂然、生机勃勃的理想境界,但若置身于严酷的现实之中,我们是像那脆弱的雪人,轻易地消逝了我们的梦想,还是像那北方的雪一般,不屈不挠、义无返顾?鲁迅先生的文章已经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