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概概试题集【提交稿】.pdf_第1页
航空概概试题集【提交稿】.pdf_第2页
航空概概试题集【提交稿】.pdf_第3页
航空概概试题集【提交稿】.pdf_第4页
航空概概试题集【提交稿】.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航空概论 习题集 航空概论 习题集 内部资料 请勿转载 航空工程系 马高山 编 2014 年 5 月 一 基础部分 一 基础部分 一一 单项选择单项选择题题 1 首次乘坐航空器飞行的伟大壮举是由两个法国人在 年完成的 A 1788 B 1852 C 1783 D 1899 2 莱特兄弟于 年 12 月 17 日 驾驶带有动力的滑翔机飞行者 1 号 完成了人 类历史上第一次持续而有控制的动力飞行 从此开创了动力飞行的新纪元 A 1899 B 1903 C 1909 D 1911 3 飞机诞生之前 在操纵稳定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的是 A 美国的莱特兄弟 B 德国的李林达尔 C 美国的兰利 D 英国的凯利 4 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 的航行活动 A 高空 B 大气层内 C 宇宙 D 大气层外 5 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比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更早的进入使用 中国早在五代时期就出现了 孔 明灯 这就是现代 的雏形 A 飞机 B 热气球 C 直升机 D 飞艇 6 轻于空气的航空器靠 升空 A 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升力 B 推力 C 空气的静浮力 D 拉力 7 重于空气的航空器靠 升空 A 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升力 B 推力 C 空气的静浮力 D 拉力 8 飞机动力装置的核心是 A 推进剂 B 发动机 C 燃烧系统 D 固定装置 9 滑翔机是指没有 的重于空气的固定翼航空器 A 动力装置 B 燃油系统 C 操纵系统 D 液压燃气系统 10 轻型直升机一般采用 A 浮筒式起落架 B 轮式起落架 C 滑轨弹射器 D 滑橇式起落架 11 多数直升机采用 A 浮筒式起落架 B 轮式起落架 C 滑轨弹射器 D 滑橇式起落架 12 具有隐身性能的直升机为 A 美国的黑鹰 B 美国的阿帕奇 C 法国的超黄蜂 D 美国的科曼奇 13 美国 研制的 V22 鱼鹰属于 A 波音 直升机 B 洛克希德 倾转旋翼机 C 洛克希德 旋翼机 D 美国贝尔 倾转旋翼机 14 人类关于飞行的许多探索和试验都是从 的飞行开始的 A 模仿蜻蜓 B 模仿蜜蜂 C 模仿苍蝇 D 模仿飞鸟 15 中国春秋时期出现的 被看成是现代飞机的雏形 A 竹蜻蜓 B 木鸢 C 孔明灯 D 风筝 16 两个法国人乘坐蒙哥尔费气球 在 1000m 高空的空中 飞行了 12km 完成了 人类首次乘坐航空器飞行的伟大壮举 A 1883 年 10 月 5 日 B 1783 年 11 月 21 日 C 1683 年 10 月 5 日 D 1583 年 10 月 5 日 17 的莱特兄弟驾驶他们自己制造的飞行者 1 号飞机飞行了 4 次 实现了人 类最早的持续动力可控飞行 A 1901 年 11 月 17 日 美国 B 1903 年 12 月 17 日 美国 C 1901 年 11 月 17 日 美国 D 1903 年 11 月 17 日 英国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机枪射击协调装置首先在 的福克单翼飞机上获得了使用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法国 19 活塞式发动机和螺旋桨推进的飞机是不能突破声障的 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A 内燃机 B 蒸汽机 C 涡轮喷气发动机 D 电动机 20 1947 年 10 月 14 日 美国的 首次突破了声障 A F100 飞机 B X1 研究机 C 米格 19 D X5 研究机 21 年 首先试飞了超声速旅客机 A 1965 年 美国 B 1968 年 美国 C 1965 年 苏联 D 1968 年 苏联 22 1969 年 超声速旅客机试飞成功 A 美国的 B747 B B787 C 协和号飞机 D 欧洲的空客 A350 23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客机为 A A380 B B747 C B787 D 协和号飞机 24 隐身飞机的第一个实用型号是 A B2 B F117 C B1 D F22 25 装有远距离探索雷达和相应的数据处理及通信设备 用于搜索 见识空中和海上目标的 是 A 电子干扰机 B 空中预警机 C 侦察机 D 反潜机 26 对敌方雷达和通信设备进行干扰的军用飞机是 A 电子干扰机 B 空中预警机 C 侦察机 D 反潜机 27 专门用于搜索地方军事情报的飞机为 A 巡逻机 B 空中预警机 C 侦察机 D 反潜机 28 在 中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喷气式战斗机 A 朝鲜战争 B 越南战争 C 中东战争 D 海湾战争 29 1991 年的 是现代空军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标志 A 朝鲜战争 B 越南战争 C 中东战争 D 海湾战争 30 在现代局部战争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空中战争是 A 海湾战争 B 科索沃战争 C 阿富汗战争 D 伊拉克战争 31 第四代战斗机的典型代表是 A 美国的 F22 B 欧洲的 EF2000 C 法国的阵风 D 瑞典的 JAS39 32 具有前掠翼的飞机是 A X29 B 苏 30 C 苏 27 D X45 33 下列 直升机属于第四代直升机 A 美国的贝尔 47 B 法国的超黄蜂 C 美国的阿帕奇 D 北约组织的 NH 90 34 属于中国第一代超声速战斗机的是 A 歼 5 B 歼 7 C 歼 10 D 歼 12 35 属于中国第二代超声速战斗机的是 A 歼 6 B 歼 7 C 歼 10 D 歼 12 36 中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是 A 歼 7 B 歼 8 C 歼 10 D 歼 12 37 中国的超 7 战斗机也称 A 歼 7 B 歼 8 C 歼 10 D 飞豹 38 枭龙 FC 1 型轻型多用途战斗机是在中国自行研制 参与开发的新型战斗机 A 伊朗 B 巴基斯坦 C 土耳其 D 英国 39 中国的歼轰 7 飞机也称 A 歼 7 B 枭龙 FC 1 C 歼 8 D 飞豹 40 歼 11 战斗机是中国在引进俄罗斯 战斗机基础上 自行生产的第三代重型空中优势 战斗机 A 苏 27 B 苏 30 C 苏 25 D 米格 29 41 中国第四代隐形战斗机于 首飞成功 标志着中国军用航空已拥有第四代飞机的先进 技术 A 2011 年 1 月 11 日 B 2012 年 1 月 11 日 C 2011 年 10 月 1 日 D 2012 年 10 月 1 日 42 在超视距作战中 探测装置是探测战斗机的最有效方法 A 雷达 B 红外 C 声学 D 光学 43 高超声速飞行是指飞行器最大平飞马赫数大于等于 的飞行 A 3 B 5 C 10 D 20 44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前身北京航空学院的师生设计 生产的新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 是 A 翔凤 B 运 5 C 北京 1 号 D 运 10 4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制造的 北京 1 号飞机可载客 人 A 6 B 8 C 15 D 50 46 有史以来首次成功飞越世界屋脊的中国自行研制的飞机是 A 翔凤 B 运 5 C 北京 1 号 D 运 10 47 2002 年 1 月 中国启动的研制适应中国西部高原机场起降和复杂航路营运要求的新型涡 扇支线客机项目是 A 运 10 B 小鹰 500 C ARJ21 D K8 48 AC313 是中国第一个完全按照适航条例规定和程序自行研制的 运输直升机 A 轻型 B 小型 C 中型 D 大型 49 大气层由低向高排列的顺序为 A 平流层 对流层 热层 中间层 B 对流层 平流层 热层 中间层 C 平流层 对流层 中间层 热层 D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 50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A 无明显变化 B 降低 C 先基本不变再升高 D 升高 51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A 无明显变化 B 降低 C 先基本不变再升高 D 升高 52 平流层大气主要是 的流动 A 铅垂方向和水平方向 B 铅垂方向 C 无明显方向 D 水平方向 53 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 A 无确定规律 B 下降 C 无明显变化 D 升高 54 大气层分布中高空对流层指的是 层 A 平流层 B 中间层 C 热层 D 散逸层 54 热层气温随升高而 A 无确定规律 B 下降 C 无明显变化 D 升高 55 大气层最外面的一层是 A 平流层 B 中间层 C 热层 D 散逸层 56 航空器的飞行环境是 A 整个宇宙 B 大气飞行环境 C 空间飞行环境 D 真空飞行环境 57 范爱伦 辐射带存在于 A 地球空间环境的电离层 B 地球高层大气 C 地球空间环境的磁层 D 行星际空间 58 在标准大气状态下 声音在大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m s A 296 B 340 C 341 D 345 59 对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差值为 A 256 B 264 C 273 D 293 60 流体的可压缩性越大 声速 A 不变 B 越大 C 越小 D 不确定 61 对于气体来说 随着温度的升高 黏性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62 忽略黏性的流体是 A 理想流体 B 可压缩流体 C 不可压缩流体 D 定常流体 63 密度不变的流体是 A 理想流体 B 定常流体 C 不可压缩流体 D 非定常流体 64 流动马赫数越大 空气受到由飞行引起的压缩的程度 A 越小 B 不变 C 不确定 D 越大 65 用管道运输石油时 对石油加温可以起到减小流动损失 节省能耗的作用 这与液体的 有关 A 连续性 B 黏性 C 可压缩性 D 压强 66 可作为空气所受压缩程度大小的指标 A 雷诺数 B 声速 C 飞机飞行速度 D 马赫数 67 当飞机作水平等速直线飞行时 升力的大小等于 A 发动机的推力 B 作用在飞机上的阻力 C 重力 D 向上的爬升力 68 流体的连续方程遵循定律 A 能量守恒 B 质量守恒 C 动量守恒 D 动量矩守恒 69 气流在收缩管道中连续流动时 其质量流量将随面积的减小而 A 增大 B 减小 C 随流动速度减小而减小 D 不变 70 根据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方程 流管横截面变大 平均流速必然 A 变大 B 不变 C 变小 D 不一定 71 伯努利定理是在流体流动中 的应用 A 质量守恒定律 B 相对运动原理 C 能量守恒定律 D 流体连续性定理 72 如下图所示的三根一样粗细的玻璃管 1 2 3 当管道中的流体没有流动时 三根玻璃管 中的液面高度情况为 A 玻璃管 1 液面最高 B 玻璃管 2 液面最高 C 玻璃管 3 液面最高 D 三根玻璃管中的液面高度同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一样 73 如上图所示的三根一样粗细的玻璃管 1 2 3 当管道中的流体稳定地流动时 保持容器中 的流体液面高度不变 则三根玻璃管中的液面高度情况为 A 三根玻璃管中的液面高度同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一样 B 玻璃管 1 中的液面最高 C 玻璃管 3 中的液面最高 D 三根玻璃管中的液面高度比液体无流动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74 低速气流在变截面管道中流动时 A 由伯努利方程可知 当管道收缩时 气流的流速将增加 B 由连续性方程可知 当管道收缩时 气流的静压将减小 C 当管道扩张时 气流的流速将减小 D 当管道扩张时 气流的总压将增加 75 超声速气流在变截面管道中流动时 A 横截面积的变化引起的速度变化占了主导地位 B 横截面积的变化引起的密度变化占了主导地位 C 超声速气流的密度是常数 D 超声速气流在变截面管道中的流动情况与低速时基本相同 76 在飞机失速之前 迎角增大 则升力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不一定 77 为进一步提高飞机的升力 从结构上可以采用哪种增升措施 A 改变机翼剖面形状 减小机翼弯度 B 增大飞行速度 C 改变气流的流动状态 控制机翼上的附面层 延缓气流分离 D 减小附面层的气流速度和能量 延缓气流分离 78 采用襟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 改变俯仰状态 B 减小阻力 C 改变偏航状态 D 增加升力 79 下列哪项不属于低速飞机上的阻力 A 摩擦阻力 B 激波阻力 C 压差阻力 D 诱导阻力 80 由于大气的黏性而产生的阻力是 A 摩擦阻力 B 干扰阻力 C 压差阻力 D 诱导阻力 81 减小飞机迎风面积和把飞机设计成流线型是减小 的有效措施 A 黏性摩擦阻力 B 压差阻力 C 干扰阻力 D 诱导阻力 82 飞机加装整流片是为了减小 A 黏性摩擦阻力 B 黏性压差阻力 C 干扰阻力 D 诱导阻力 83 声障 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的 造成的 A 振动 B 动力不够 C 激波阻力 D 俯冲速度太快 84 与低亚声速飞机相比 超声速飞机机翼的展弦比 A 较大 B 较小 C 相等 D 无可比性 85 与低亚声速飞机相比 超声速飞机机翼的梢根比 A 较大 B 较小 C 相等 D 无可比性 86 与低亚声速飞机相比 超声速飞机机身的长细比 A 较大 B 较小 C 相等 D 无可比性 87 与低亚声速飞机相比 超声速飞机机翼的后掠角 A 较大 B 较小 C 相等 D 无可比性 88 与低亚声速飞机相比 超声速飞机机翼的相对厚度 A 较大 B 较小 C 相等 D 无可比性 89 在超声速扰动源运动过程中 扰动源的扰动区在 A 边界波 的左半平面 B 边界波 的右半平面 C 马赫锥面内 D 马赫锥面外 90 当机翼表面上最大速度点的马赫数等于 1 时 对应来流马赫数 A 大于 1 B 大于等于 1 C 等于 1 D 小于 1 91 超声速气流流过激波时 气流的 将减小 A 密度 B 速度 C 温度 D 压强 92 下列关于激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波面之后空气的压强突然减小 B 波面之后温度降低 C 之后气流速度会大大提高 D 波面之后气流密度增大 93 下列关于激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激波始终是随着飞机的飞行以同样的速度向前运动的 B 激波实际上是受到强烈压缩的一层比较厚的空气 C 激波是由固定的空气微团组成的 D 气流流过斜激波后 其速度就变为亚声速 94 超声速飞机的机翼前缘设计成尖锐的形状 是为了减小 A 压差阻力 B 激波阻力 C 诱导阻力 D 摩擦阻力 95 下列关于高速飞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飞机的飞行速度超过临界马赫数时 机翼上就会出现 局部激波 B 通常机翼下表面首先产生局部激波 C 激波分离 现象是由于附面层内的气流由前向后快速流动造成 D 当速度进一步增加时 局部激波将向后缘移动 激波的强度随之减小 96 在低速飞行情况下 通常选用 机翼 A 后掠 B 大展弦比平直 C 三角机翼 D 边条机翼 97 在高亚声速飞行的民用飞机 通常选用 机翼以延缓激波的产生 A 后掠 B 大展弦比平直 C 三角机翼 D 边条机翼 98 在超声速飞行情况下 可选用 机翼以减小波阻 A 梯形机翼 B 大展弦比 C 三角机翼 D 平直 99 下列属于超声速飞机的翼型特点是 A 相对厚度小 B 非对称上凸下平翼型 C 最大厚度位置靠近翼弦四分之一弦线处 D 前缘曲率半径较大 100 航程是一架飞机 的指标 A 飞多远 B 飞多高 C 飞多快 D 机动性 101 对军用飞机来说 飞行速度一般指的是 A 最大飞行速度 B 巡航速度 C 最小平飞速度 D 最大平飞速度 102 对民用飞机来说 飞行速度一般指的是 A 最大飞行速度 B 巡航速度 C 最小平飞速度 D 最大平飞速度 103 当飞机达到理论静升限时 飞机此时 A 水平速度为零 B 垂直上升速度为零 C 会失速 D 垂直上升速度为 5 m s 104 当作战飞机需要迅速增大速度 来提高轰炸和射击的准确度时 通常采取的措施 是 A 筋斗 B 俯冲 C 跃升 D 战斗转弯 105 飞机需要迅速获得高度优势时 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A 筋斗 B 俯冲 C 跃升 D 战斗转弯 106 当作战飞机需要同时改变飞行方向和增加飞行高度时 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A 筋斗 B 俯冲 C 跃升 D 战斗转弯 107 过失速机动是指飞机在 的飞行状态下 仍然有能力对飞机的姿态做出调整 实 现快速机头指向 完成可操纵的战术机动 A 低于最小平飞速度 B 高于最大平飞速度 C 超过失速迎角 D 快速俯冲 108 尾旋是飞机的飞行迎角超过临界迎角后 发生的一种连续的自动的旋转运动 其旋转轴 为 A 滚转轴 B 俯仰轴 C 偏航轴 D 同时绕以上三轴旋转 109 关于飞机的纵向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飞机重心在焦点之前 则当飞机受到扰动而机头上仰时 产生下俯的稳定力矩 B 飞机重心在焦点之前 则当飞机受到扰动而机头下俯时 产生下俯的稳定力矩 C 飞机重心在焦点之后 则当飞机受到扰动而机头上仰时 产生下俯的稳定力矩 D 飞机重心在焦点之后 则当飞机受到扰动而机头下俯时 产生上仰的稳定力矩 110 关于飞机的方向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飞机主要靠水平尾翼的作用来保证方向稳定性 B 方向稳定力矩可在侧滑之前产生 C 机头向左偏叫左侧滑 机头向右偏叫右侧滑 D 只要有侧滑 飞机就会产生方向稳定力矩 111 采用腹鳍是为了使飞机具有足够的 A 俯仰静稳定性 B 方向静稳定性 C 横向静稳定性 D 方向操纵性 112 采用机翼上反角是为了使飞机获得更好的 A 俯仰静稳定性 B 方向静稳定性 C 横向静稳定性 D 俯仰操纵性 113 对于军用歼击机 应在 方面要求高一些 A 机动性 B 稳定性 C 舒适性 D 经济性 114 驾驶员操纵驾驶杆向左或向右摆动 飞机的 将发生偏转 A 升降舵 B 方向舵 C 副翼 D 襟翼 115 驾驶员向前蹬左脚蹬或右脚蹬 飞机的 将发生偏转 A 升降舵 B 方向舵 C 副翼 D 襟翼 116 副翼主要操纵飞机的 A 俯仰运动 B 滚转运动 C 偏航运动 D 旋转运动 117 升降舵主要操纵飞机的 A 俯仰运动 B 滚转运动 C 偏航运动 D 旋转运动 118 方向舵主要操纵飞机的 A 俯仰运动 B 滚转运动 C 偏航运动 D 旋转运动 118 升降舵在飞机的 上 A 机翼 B 水平尾翼 C 垂直尾翼 D 机身 119 驾驶员操纵驾驶杆向前推 发生偏转 飞机产生 运动 A 升降舵 俯仰 B 方向舵 航向 C 副翼 滚转 D 襟翼 上升 120 烧蚀法是消除 的重要方法 A 激波阻力 B 声障 C 热障 D 声爆 121 依赖于空气中的氧气而工作的发动机有 A 冲压喷气发动机 B 液体火箭发动机 C 固体火箭发动机 D 太阳能发动机 122 涡轮轴发动机较适合于 A 超声速飞机 B 低速飞机 C 直升机 D 大型运输机 122 1883 年 发动机的问世 为第一架飞机的试飞成功创造了条件 A 火箭 B 组合 C 活塞式 D 空气喷气 123 飞机突破声障 并使飞机的飞行速度达到几倍卢速得益于 发动机 A 火箭 B 组合 C 活塞式 D 空气喷气 124 下列发动机中不能直接产生推力使飞行器前进的是 A 火箭发动机 B 组合发动机 C 活塞式发动机 D 空气喷气发动机 125 空气喷气发动机不能用于航天飞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它依赖于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 B 推力不够 C 速度不够 D 重量太大 126 活塞发动机目前主要用于 A 超声速飞机 B 小型低速飞机 C 直升机 D 大型运输机 127 四冲程的活塞发动机工作一个循环 发动机主轴转 周 A l B 2 C 3 D 4 128 活塞发动机用的燃料为 A 航空煤油 B 航空汽油 C 航空柴油 D 航空煤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 129 在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生在 A 进气行程 B 排气行程 C 压缩行程 D 膨胀行程 130 活塞式发动机气缸内点火燃烧次数一般为每秒 A 几次 B 几十次 C 几百次 D 上千次 131 关于活塞式发动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耗油率高 B 燃烧较完全 C 功率小 D 效率高 132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航空发动机是 A 涡轮冲压发动机 B 燃气涡轮发动机 C 冲压喷气发动机 D 活塞式发动机 133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单位推力是指每 的空气进入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 A 单位体积 B 单位流量 C 位而积 D 单位时间 134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推重比是指 A 地面最大工作状态下发动机推力与其结构重量之比 B 地面最大工作状态下发动机推力与飞机重量之比 C 飞行状态下发动机最大推力与其结构重量之比 D 飞行状态下发动机最大推力与飞机重量之比 135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单位耗油率是指产生 每小时所消耗的燃油量 A 单位功率 B 单位推力 C 单位里程 D 百公里里程 136 的进气道通常需要采用附面层吸附装置 A 机头正面进气 B 两侧进气 C 短舱正面进气 D 前面都不是 137 亚声速进气道形状一般为 A 扩散形 B 收缩形 C 先扩散后收缩 D 先收缩后扩散 138 Mal 5 的飞机可采用 进气道 A 扩散形 B 二波系 C 三波系 D 多波系 54 轴流式压气机工作过程中 空气经过一级转子叶片后 发生变化 A 压力 B 速度 C 温度 D 运动轨迹 55 轴流式压气机工作过程中 静子叶片的作用是 A 对气流起减速作用 B 对气流起增速作用 C 对气流起增压作用 D 改变气流的方向 56 轴流式压气机中转子叶片的作用是 A 减速 B 增压 C 调整气流方向 D 增速 57 涡轮喷气发动机中对空气有增压作用的部件有 A 进气道 B 压气机 C 涡轮 D 尾喷管 58 喷气发动机燃烧室的作用包括 A 增大气流速度 B 产生推力 C 减小气流的压力 D 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59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与主燃烧室相比有 等特点 A 燃气速度高 B 燃气混合更充分 C 燃烧温度高 D 燃气含氧率高 60 涡轮螺桨发动机与活塞式发动机相比 具有 的优点 A 功率重量比大 B 耗油率低 C 振动小 D 低空性能好 61 涡轮螺桨发动机的推力是由 产生的 A 桨 B 涡轮 C 尾喷口 D 压气机 62 涡轮旋桨动机与涡轮喷气发动机比 具有 的优点 A 功率重量比大 B 在低亚声速飞行时效率较高 C 耗油率小 D 高空性能好 63 涡轮风扇发动机的主要优点为 A 产生的推力大 B 效率高 C 噪声低 D 排气速度大 64 桨扇发动机的突出优点是 A 推进效率高 B 省油 C 适宜的飞行速度较高 可达 800 km h 以上 D 它是大中型客机的首选 65 涡轮喷气发动机规定的工作状态中 严格限制工作时间的有 A 起飞状态 B 额定状态 C 巡航状态 D 慢车状态 66 目前飞机上用的推力矢量发动机产生推力矢量的方式主要包括 A 摆动发动机 B 轴对称全向推力矢量喷管 C 二元推力矢量喷管 D 折流板 67 冲压发动机通常由 组成 A 压气机 B 进气道 C 燃烧室 D 尾喷管 68 现代冲压发动机按飞行速度可分为 发动机 A 低速 B 亚声速 C 超声速 D 高超声速 69 按推进剂类型的不同 火箭发动机可分为 几大类 A 液体火箭发动机 B 固体火箭发动机 C 气体火箭发动机 D 固一液混合发动机 70 火箭发动机与航空发动机相比 其主要优势为 A 推重比高 B 推力不受飞行姿态影响 C 推力与飞行高度无关 D 飞行速度不受限制 71 液体火箭发动机按所用推进剂组元数目的不同 一般可以分为 几种形式 A 单组元 B 双组元 C 三组元 D 多组元 72 机翼的功用主要是 A 提供升力 B 与尾翼一起形成良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C 装载货物 D 输送燃油 73 机翼的基本受力构件包括 A 纵向骨架 B 横向骨架 C 接头 D 蒙皮 74 下列属于飞机机翼纵向骨架的是 A 翼梁 B 纵墙 C 翼肋 D 桁条 75 下列属于飞机机翼横向骨架的是 A 加强翼肋 B 纵墙 C 普通翼肋 D 桁条 76 下列关于翼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最强有力的纵向构件 B 承受大部分弯矩和剪力 C 有组合式翼梁和整体锻造式翼梁 D 在机翼根部与机身用铰链接头连接 77 桁条主要用于 A 承受大部分弯矩和剪力 B 支撑蒙皮 C 承受扭矩 D 将蒙皮的气动力传递给翼肋 78 机翼的典型构造形式有 A 蒙皮骨架式 B 复合式 C 整体壁板式 D 夹层式 二 拓展部分 二 拓展部分 一一 单项选择单项选择题题 1 隐身飞机出现于 20 世纪 年代 A 60 B 70 C 80 D 90 2 下列飞机中 为反潜机 A A50 B E3 C F4 D P3 3 所谓超声速巡航是指飞机具有 的能力 A 在其发动机开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 以 1 5 倍声速的速度连续飞行 30 min 以上 B 在其发动机不开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 以 1 5 倍声速的速度连续飞行 30 min 以上 C 在其发动机开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 以 1 5 倍声速的速度连续飞行 60 min 以上 D 在其发动机不开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 以 1 5 倍声速的速度连续飞行 60 min 以上 4 美国的 F35 飞机的飞行速度为 A 亚声速 B 马赫数小于 2 的超声速 C 马赫数大于 2 的超声速 D 马赫数大于 3 的超声速 5 最早的 是 研制的装脉冲发动机的 V1 导弹 A 巡航导弹 美国 B 弹道导弹 美国 C 巡航导弹 德国 D 弹道导弹 德国 6 研制成功的 V2 火箭 成为世界上第一枚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弹道导弹 A 1942 年德国 B 1942 年美国 C 1944 年德国 D 1944 年英国 7 新中国试制成功的第一架飞机是 A 歼教 1 B 初教 5 C 初教 6 D 歼 5 8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并投入成批生产和大量装备部队的第一种飞机是 A 歼教 1 B 初教 6 C 歼 5 D 歼 6 9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是 A 歼教 1 B 初教 5 C 初教 6 D 歼 5 10 新中国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的第一架飞机是 A 歼教 1 B 初教 5 C 初教 6 D 歼 5 11 在中国战斗机中首次采用锥形机头和从机身两侧进气方式的飞机是 A 强 5 B 轰 6 C 歼 10 D 飞豹 12 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小型运输机是 A 运 5 B 北京 1 号 C 运 11 D 翔凤 13 2003 年 10 月 26 日 中国第一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适用于私人商务活动的轻型飞机 首次试飞成功 填补了中国通用航空领域 4 5 座轻小型飞机生产的空白 A 运 12 B 小鹰 500 C 运 10 D 翔凤 14 中国自行研制的 ARJ21 采用的发动机属于 A 涡轮螺桨发动机 B 涡轮风扇发动机 C 涡轮轴发动机 D 涡轮桨扇发动机 15 中国研制的第二代大型直升机是 A 直 4 B 直 5 C 直 8 D 直 9 16 1980 年 中国引进法国专利生产的直升机 是一种代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先进 水平的新型多用途直升机 A 直 4 B 直 5 C 直 8 D 宣 9 17 大气中受地面影响最大的一层是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18 中间层大气主要是沿 流动的 A 铅垂方向和水平方向 B 铅垂方向 C 无特定方向 D 水平方向 19 在河道浅而窄的地方 水流得比较快 在河道宽而深的地方 水流得比较慢 这是流体 的体现 A 连续性定理 B 相对运动原理 C 伯努利定理 D 高速气流的特点 20 直升机受到扰动后 其纵向运动和横向运动一般表现为 A 非周期性衰减运动 B 非周期发散运动 C 周期减幅运动 D 周期增幅运动 21 不属于喷气式发动机的是为 A 火箭发动机 B 组合发动机 C 活塞式发动机 D 空气喷气发动机 22 活塞发动机的活塞的上下移动靠 转变成螺旋桨轴的转动 A 活塞 B 连杆机构 C 气体压缩 D 气体膨胀 23 在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 火花塞点火发生在 A 进气行程 B 排气行程 C 压缩行程 D 膨胀行程 24 活塞式发动机的运转速度很高 气缸内每秒钟要点火燃烧 次 A 几 B 几十 C 几百 D 几千 25 先进的活塞式发动机的功率重量比可达 kW kg 左右 A 1 O 1 2 B 1 45 1 65 C 1 85 1 95 D 2 75 2 85 26 先进活塞发动机的耗油率在 kg kW h 左右 A 0 46 0 48 B 0 36 0 38 C 0 26 0 28 D 0 16 0 18 27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耗油率的单位是 A kg s B kg N h C kg kw h D ml h 28 现代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可达 N A 几千 B 几万 C 几十万 D 几百万 29 下列不属于燃气涡轮发动机核心机组成部分的是 A 尾喷管 B 压气机 C 燃烧室 D 涡轮 30 对于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的空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大多数气流流到火焰筒的后段时又从火烙筒上的孔洞进入火焰筒内 B 高压空气燃烧后分为两股 C 大部分气流与燃料混合进行燃烧 D 少部分气流用来冷却火焰筒 31 涡轮喷气发动机较适合于飞行 Ma 在 之间的飞机 A 0 4 0 7 B 0 7 1 5 c 0 7 3 D 3 5 32 涡轮喷气发动机在 km 的高度上可以获得最大飞行速度 A 6 8 B 8 12 C 12 20 D 25 30 33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使用高度一般不超过 km A 15 B 20 C 30 D 40 34 涡轮风扇发动机的主要结构与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不同之处是 A 增加了减速装置 B 压气机不同 C 燃烧室不同 D 有内外两个涵道 35 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与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相比 其不同之处 在于 A 混合气体含氧量较低 B 产生的推力更大 C 增加了旋转的部件 D 加力比较小 36 英国罗尔斯 罗伊斯公司研制的 飞马 发动机属于 发动机 A 涡轮桨扇 B 垂直起落 C 涡轮轴 D 涡轮螺桨 37 如图 28 冲压喷气发动机结构中 部件 2 的名称为 A 燃油喷嘴 B 喷管 C 燃烧室 D 进气口 38 比强度是指 A 抗拉强度与密度之比 B 抗拉强度与重量之比 C 弹性模量与密度之比 D 弹性模量与重量之比 39 比刚度是指 A 抗拉强度与密度之比 B 抗拉强度与重量之比 C 弹性模量与密度之比 D 弹性模量与重量之比 40 机翼翼梁酌上下凸缘以 形式承受弯矩 A 拉力 B 压力 C 拉压 D 扭矩 41 机翼桁条的作用是 A 支撑蒙皮 B 承受剪力 C 承受扭矩 D 承受弯矩 42 机翼翼梁的腹板承受 A 弯矩 B 剪力 C 扭矩 D 弯矩和剪力 43 为了充分利用构件 减轻结构重量 飞机起落架上的 可以合二为一 A 收放机构和支柱 B 减震器和支柱 C 减震器和收放机构 D 减震器和刹车 44 飞机起落架支柱的作用是 A 满足地面运动 并有一定的减震作用 B 用于起落架的收起和放下 C 吸收着陆和滑跑时的冲击能量 减小冲击载荷 D 承受地面各个方向的载荷并作为安装机轮的支撑部件 45 发动机开加力燃烧室后 各项参数的变化为 A 温度明显升高 B 排气速度大大提高 C 推力明显增大 D 燃油消耗率增大 46 涵道比对涡轮风扇发动机的 有很大影响 A 耗油率 B 功率 C 功率重量比 D 推重比 47 涡轮风扇发动机的 三高 指标是 A 飞行高度高 B 功率大 C 加力比大 D 经济性好 48 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与涡轮喷发机相比 有 的突出优点 A 飞行高度高 B 功率大 C 加力比大 D 经济性能好 49 无压气机的空气喷气发动机包括 A 涡轮风扇发动机 B 火箭发动机 C 冲压喷气发动机 D 脉动喷气发动机 50 采用挤压式输送系统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 A 结构简单 B 易实现多次启动 C 工作时间长 D 51 飞艇的推进装置一般由 构成 A 发动机 B 气囊 C 减速器 D 螺旋桨 52 飞机扰流片的作用是 A 增大升力 B 减小升力 C 减小阻力 D 整流 53 涡流发生器的作用是消除 A 压差阻力 B 干扰阻力 C 诱导阻力 D 附面层 54 飞机采用跨声速面积律技术是为了消除 A 黏性摩擦阻力 B 黏性压差阻力 C 干扰阻力 D 诱导阻力 55 飞机飘摆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A 横侧向静稳定作用不足 B 横侧向静稳定作用过大 C 纵向静稳定作用不足 D 横侧向静稳定作用过大 二二 多多项项选选择择题题 1 通用航空指用于 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A 小型客运 B 地质勘查 C 公务 D 游览观光 7 下列有关气球的说法正确是 A 气球是靠热空气升空的 B 氢气球是主要作为高空探测使用 不可载人 C 可通过气动舵面进行方向控制 D 多数热气球可载人 8 旋翼机和直升机的区别是 A 动力不同 B 旋翼的驱动方式不同 C 起飞方式不同 D 直升机可以悬停而旋翼机不能 9 国家现在防务的系统神经中枢是由 等组成 A 侦查卫星 B 军用通信卫星 C 军用气象卫星 D 空中预警和指挥飞机 10 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将以 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A 大功率 B 长寿命 C 低频段 D 高频段 11 中国的直升机工业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起步 经历了 等阶段 A 引进国外技术 B 参照设计 C 自行研制 D 进行国际合作 12 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属于捆绑串联式多级火箭的是 A 长征 2 号 E B 长征 2 号 F C 长征 2 号丙 D 长征 4 号甲 13 1999 年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进行了一箭两星的发射 两颗卫星分别是 A 东方红 4 号 B 风云 1 号 C 2 号 D 实践五号 14 作为中国研制的第一艘飞船 神舟一号考核了飞船的 和回收着陆技术 A 舱段链条和分离技术 B 调资和制动技术 C 升力控制技术 D 防热技术 15 有关推力矢量的描述的是 A 通过远离飞机重心的发动机喷管喷口的偏转改变推力的方向 B 通过发动机喷出的气流对飞机产生较大的操纵力矩 C 通过改变发动机相对于飞机机身轴线的夹角来改变推力的方向 D 可以使飞机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 16 外形隐身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 主要部件的轮廓线力求互相垂直 B 尽量避免雷达垂直照射飞机表面 C 消除强散射源 D 消除能够成角反射器的外形布局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飞机的特点是 A 单翼布局飞机逐步取代双翼飞机 B 飞机的起落架可以收起放 C 最大速度达到 700km 每小时 D 开始使用自动驾驶仪和无线电技术 18 能够垂直起降的飞机有 A 英国的鹞式飞机 B F18 飞机 C 苏联雅克 38 D Su30 19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固定翼航空器是通过其螺旋桨的旋转来提供升力 B 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机翼安装形式不同 C 直升机和旋翼机都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D 目前的航天飞机是可以像飞机那样水平着陆的飞行器 20 附面层分离的前提条件是 A 流体有粘性 B 存在激波 C 存在逆压梯度 D 速度达到一定值 21 三角翼飞机适合于超声速飞行的主要原因是 a 机翼相对厚度较小 B 机翼后掠角大 C 机翼焦点变化范围大 有利于机动飞机飞行 D 激波阻力小 22 飞机在超声度飞行中 波阻较小的翼型有 A 双弧形 B 菱形 C 楔形 D 椭圆形 23 提高飞机最大飞行速度的措施有 A 减小飞机的飞行阻力 B 增加发动机的推力 C 优化飞机外形 D 增加载油量 24 在飞机飞行过程中 使飞机自动恢复横侧向平衡状态的滚动力矩 主要有 的作用产生 A 机翼上反角 B 水平尾翼 C 机翼后掠角 D 垂直尾翼 25 一般情况下 直升机受到扰动后 可能会出现的运动状态有 A 非周期衰减运动 B 非周期发散运动 C 周期等幅运动 D 周期增幅或者减幅运动 26 下列有关活塞式发动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把热能转化机械能 B 能直接产生使飞行器前进的推力 C 耗油率低 D 通过带动螺旋桨转动而产生推力 三 综合部分 三 综合部分 一一 单项选择单项选择题题 3 中国的冯如最早成功地设计了第一架飞机 他于 年驾驶自己设计的飞机试 飞成功 A 1899 B 1903 C 1909 D 1910 4 第一架滑翔机是由 于 1891 年制成的 A 英国人凯利 B 美国人兰利 C 莱特兄弟 D 德国人李林达尔 5 第一艘硬式飞艇是由 设计并制造的 A 蒙哥尔费兄弟 B 齐柏林 C 莱特兄弟 D 吉法尔 6 1939 年 试飞成功世界上第一架装有涡轮喷气发动机的 He 178 飞机 A 英国 B 德国 C 法国 D 美国 7 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的飞机名称为 A 初教 5 B 歼教 1 C 初教 6 D 歼 8 8 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制造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名称为 A 直 5 B 直 8 C 直 9 D 直 11 9 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的飞机名称为 A 初教 5 B 歼教 1 C 初教 6 D 歼 8 10 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名称为 A 运 5 B 北京 1 号 C 歼 5 D 小鹰 500 11 历史上第一次国际航行是在 年由法国人布莱里奥开创的 A 1783 B 1852 C 1899 D 1909 12 空战史上的首次夜间轰炸是利用 辨别目标和方向的 A 月光 B 篝火 C 强光手电 D 探照灯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战斗机的主要武器是 A 机枪 B 机炮 C 步枪 D 火箭 14 喷气式战斗机之间的空战始于 A 朝鲜战争 B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 C 越南战争 D 苏伊士运河危机 15 现代隐身技术的发展重点是对抗 和 探测 A 雷达 可见光 B 红外 声波 C 可见光 声波 D 雷达 红外 16 获得 王牌 飞行员资格的最低标准是击落 架飞机 A 10 B 5 C 6 D 8 17 世界上第一个科学思考和研究飞行的人是 A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 芬奇 B 中国汉代科学家张衡 C 英国科学家威廉 汤姆生 D 俄罗斯科学家门捷列夫 18 按照西方标准 我国自行研制的歼 8 属于第 代超声速战斗机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19 按照西方标准 我国自行研制的歼 10 属于第 代超声速战斗机 A 二 B 三 C 三代半 D 四 20 激波是由较强压缩波组成的边界波 波面之后空气的压强突然 而气流流 速大大 A 增大 降低 B 增大 增大 C 降低 增大 D 降低 降低 21 正激波的波阻 斜激波的波阻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两者无关 22 飞机在飞行时产生阻力的原因多种多样 不同原因产生的阻力有不同的名称 其中 伴 随升力的产生而出现的阻力称之为 A 摩擦阻力 B 诱导阻力 C 干扰阻力 D 激波阻力 23 在高速飞机飞行所产生的阻力中 以 为主要阻力 A 摩擦阻力 B 诱导阻力 C 干扰阻力 D 激波阻力 24 F 16 F 17 和苏 27 战斗机都采用 A 变后掠翼 B 前掠翼 C 鸭翼 D 边条翼 25 飞机的翼展是指 A 飞机的长度 B 飞机的高度 C 飞机的宽度 D 机翼的宽度 26 对大后掠角机翼低速飞行性能差的问题可采用 来解决 A 变后掠翼 B 三角翼 C 小展弦比机翼 D 平直翼 27 飞机低速飞行时 气流流过机翼上表面的速度 流过机翼下表面的速度 造成上表面的压力 下表面的压力 从而产生一个 向上的升力 A 慢 快 高 低 B 快 慢 低 高 C 快 慢 高 低 D 慢 快 低 高 28 正常情况下副翼安装在飞机的 A 机翼前缘外侧 B 机翼前缘内侧 C 机翼后缘外侧 D 机翼后缘外侧 29 是指机翼前缘线与垂直于翼根对称平面的直线之间的夹角 A 前缘后掠角 B 迎角 C 后掠角 D 临界迎角 30 表示飞机能飞多远的飞行性能指标是 A 速度 B 升限 C 航程 D 巡航速度 31 足够的升力是保持飞机飞行的必要条件 升力的大小与飞机的飞行速度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平方成反比 D 平方成正比 32 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为增加升力应操纵 A 副翼 B 升降舵 C 方向舵 D 襟翼 33 飞行器的飞行马赫数为 0 85 Ma 1 3 时的飞行称为 A 亚声速飞行 B 跨声速飞行 C 超声速飞行 D 高超声速飞行 34 为实现飞机的俯仰运动应操纵 A 升降舵 B 方向舵 C 副翼 D 后缘襟翼 35 下列发动机中哪种不是空气喷气发动机 A 涡桨发动机 B 涡扇发动机 C 冲压发动机 D 活塞发动机 36 梁式机翼中主要的受力构件为 A 翼梁 B 纵墙 C 桁条 D 翼肋 37 喷气发动机的单位耗油率是指产生一单位推力每小时所消耗的燃料 单位是 A kg N h B kg KN h C kN W h D N kg h 38 航空上常讲的 拉瓦尔喷管 是指 A 收缩管 B 扩张管 C 收缩扩张管 D 扩张收缩管 39 飞行器可分为 三类 A 固定翼航空器 旋翼航空器 扑翼机 B 航空器 航天器 火箭和导弹 C 火箭和导弹 人造卫星 载人航天器 D 以上都不是 40 防止空气喷气发动机轴流式压气机喘振的措施是 A 取消静子 减少涡轮叶片数 B 放气 调节静子叶片的角度 双转子压气机 C 增加涡轮叶片刚度 D 用好材料制造压气机叶片 41 跨声速飞行的飞机 将机翼 机身连接部位做成 蜂腰 形的目的是 A 为了美观 B 为了降低波阻 C 为了是飞机重心位于焦点之后 D 为了减重 42 属于低 亚声速飞机外形的主要特征 A 机翼的展长一般大于机身的长度 B 尖头机身 驾驶舱与机身融合成一体 成流线型 C 机身比较细长 D 以上都不是 43 喷气发动机的推重比是指 A 发动机全加力推力和发动机结构重量之比 B 发动机空中最大工作状态下推力和发动机结构重量之比 C 发动机地面最大工作状态下推力和发动机结构重量之比 D 发动机地面最大工作状态下推力和飞机结构重量之比 44 涡轮风扇发动机的 三高 是指 A 高使用率 高压缩比 高耗油率 B 高推重比 高增压比 高涡轮后温度 C 高增压比 高涵道比 高涡轮前温度 D 高推重比 高涵道比 高发动机推力 45 从 20 世纪 50 年代 实现超音速飞行以来战斗机发展经历了 代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46 喷气式飞机通常采用的起落架布置形式为 A 后三点式 B 前三点式 C 自行车式 D 浮筒式 47 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比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更早进入使用 中国早在 就有可升空作为 战争中联络信号的 孔明灯 出现 这就是现代 的雏形 A 10 世纪初期 飞机 B 12 世纪初期 热气球 C 10 世纪初期 热气球 D 12 世纪初期 飞艇 48 大气中最低的一层为 在这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A 对流层 降低 B 对流层 增加 C 平流层 降低 D 平流层 增加 49 平流层中空气沿铅垂方向的运动较弱 因而该层气流 A 虽不稳定但能见度较好 B 不稳定且能见度差 C 比较平稳且能见度较好 D 比较平稳但能见度较差 50 对于可压缩气体 当压强增大时 温度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51 飞机采用翼梢小翼是为了减小 A 粘性摩擦阻力 B 粘性摩擦阻力 C 干扰阻力 D 诱导阻力 52 在飞机失速之前 迎角增大 则升力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不一定 53 气流在收缩管道中流动时 质量流量 A 增大 B 减小 C 随流动速度减小而减小 D 不变 54 压差阻力与 因素有关 A 飞行器形状 B 飞行器表面状况 C 升力 D 机身尾部形状 55 进入燃烧室的气流分成两股的主要原因是 A 使气流流动更加通畅 B 与燃料混合更充分 C 使推力增加 D 冷却火焰筒 56 采用变后掠翼的主要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