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透视重庆市经济发展docx 开放导报XX年第二期 稿 重庆市经济现象透视龙隆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龙隆1955年出生于贵州省贵阳,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 关键词经济地理现象城市空间扩张固定资产投资土地财政摘要大规模的土地开发,高强度的城区建设,是重庆经济现象的一大显著性标志。 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运转高度依赖土地收入是重庆经济现象的基本特征。 大城市与大农村结合的特有经济地理特征为重庆政府的土地经营提供了方便和充分的运筹空间。 但是,其中潜藏着的债务风险开始愈越清晰的浮现。 引言重庆的经济发展现象为国际国内经济界和学界广为关注,评论与说法岐然多途,本文以政府部门公开发布和发表的报告、规划、统计数据为基础,试图通过对“城市空间-土地经营”这样一个典型剖的透面,多少看明白一点重庆经济现象的发生缘由和演化取向。 一重庆经济现象发生的经济地理基础民国以来,重庆一直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水陆路码头和经济中心城市,建国初期一度是中央直辖市,由邓小平任书记的西南大区领导机关西南局就设在重庆。 西南大区辖治四川、云南、贵州、西藏、西康五省区,由此可以看出重庆在开国政治家们眼中的区域地位。 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邓小平的政务活动是从重庆开始的。 1954年六大行政区取消,重庆的直辖也被取消划归四川省。 冷战时期,为防备世界大战而进行了三线工业的战略布局,国家把那一时期的先进技术装备尽可能的配臵到了三线地区,重庆是这个战略布局中的重点城市。 改革开放以前,重庆的工业占四川全省的四分之一,财政收入则占了的三分之一。 但是,重庆的城市经济自主权很小,大型企业几乎都属国务院部委和国防科工委直管,军工及其配套企业主导了重庆的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后的1983年,重庆开启了中国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成为中国的第一个具有省级经济权限的计划单列城市,为中国的城市改革和企业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导引作用,以后发展出了15个计划单列城市。 计划单列的试点,对重庆的城市经济发展路径有着开拓性基础性的作用。 说起来,笔者所在的综合开发研究院和重庆市有点缘分。 重庆的计划单列试点方案是综合开发研究院的建院老领导蒋一苇(时任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所长)和林凌(时任国家体改委委员,四川社科院院长)提出的,他们把方案建议报给了当过四川省委书记、对重庆情况十分了解的时任总理,是他支持和批准了这个方案。 最近十年来,本院城市化研究所一直同重庆的一些区县和经管理部门有着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 xx年,本院课题组参加了国家重点项目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总体规划的研究工作,在重庆库区开展了一定深度的调研,向国务院主管部门提交了“关于库区发展新模式”的政策建议报告。 重庆市还组织了多批区县干部到本院短期学习培训,实地考察了解深圳和广东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创新发展的经验。 1997年,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重庆成为直辖市。 在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正式议案中,给出了重庆直辖的三个理由其一,为了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其二,有利于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的统一规划、安排、管理;其三,解决四川省由于人口过多和所辖行政区域过大、不便管理的问题。 (就笔者了解的情况,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根本动因是为协调和解决三峡移民和库区管理问题。 当时条件下,百万人口以上水库移民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也被中央政府视为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最初的方案是通过设立三峡省来解决,省会拟设在宜昌,筹备办都开始工作了,后来因川鄂两省的诸多问题难以协调,还存在法律障碍,遂取消了该方案。 )重庆直辖市的形成,是一个地理空间不断扩大,农村地区和农业人口不断打包划入的过程。 1983年计划单列试点时,四川省临时决定把永川地区并入重庆,重庆的面积由9600平方公里扩大到2.3万平方公里,人口由650万增加到1380万。 这一次设立直辖市,把三峡库区原属四川的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划了进来,重庆市面积扩大到.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增加到了3040万,其中农业人口近2450万,占80以上的比例。 按当年的常住人口统计,城镇人口比重31%,与全国平均水平差不多。 直辖后的重庆常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城市,其实这只是一个模糊的形象表达,并不准确,世界上哪有一种占总面积约3/4,近6万平方公里的库区及山区地貌形态的城市。 实际上,重庆就是一个大农村与大城市并存的直辖行政区,这种与常态的大都市不一样的“经济-社会-空间结构”,将长期影响着重庆的城市化路线和发展方式,将会导致重庆的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别具风格。 用行政级别来归类,重庆属于国家直管的直辖市类型。 用经济地理的角度看,重庆属四川盆地的一部分,又属长江流域经济区。 为了看清楚重庆的经济发展现象,在一些指标的比较中,本文既将重庆放在直辖市类型中,又将重庆与四川、湖北这两个经济地理关系最近邻最紧密的省列为一类。 二重庆的城市空间扩张现象直辖以来,重庆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加速现象。 十五期间重庆的增长速度与原先母体的四川省大体相当,十一五期间超过了四川。 表1国民生产总值(地区)增长速度比较%1997-xx直辖以来xx-xx(十五)xx-xx(十一五)重庆12.211.114.9四川11.711.213.7全国9.99.811.3xx年以来,重庆经济的增长显得强劲澎湃。 xx-xx期间的年均增长速度排名全国第三,在直辖市中位列第二,与原为一体的四川省和一江下游邻居的湖北相比,前出了近两个百分点。 本地生产总值在xx年过了万亿元大关,成为中国西部10省区(市)中第三个进入万亿俱乐部的行政辖区。 表2xxxx期间,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比较xxxxxxxxxx年均%北京14.59.110.210.38.110.4天津15.516.516.517.416.416.5上海15.29.78.210.38.210.3重庆15.914.514.917.116.415.8四川14.51114.515.11514.02湖北14.613.413.514.813.814.02大规模的土地开发,高强度的城区建设,是重庆经济现象的一大显著性标志。 2000年时,重庆的建成区面积排在中国直辖市的末位,只有当时排第一的上海市建成区面积的60%。 xx年,重庆的建成区面积为1325KM2,在直辖市中,建成区面积第一。 而且,其中的1034KM2就在重庆5697KM2的都市区范围内。 倘只计都市区的建成区面积,重庆排名直辖市第二,第一是北京。 与xx年相比,xx年重庆的建成区新增近500km2,增加量不仅在四个直辖市中数第一,还高于四川、湖北两省的增量。 表3xxxx期间建成区面积比较xx年xx年净增建成区面积kkk北京1289.31231.3-58天津571.5710.6139.1上海885.7998.8113.1重庆872.71325.44452.7四川1328.41788.1459.7湖北1298.71811.6512.9在经济地理关系上,重庆与四川省及湖北省的关联度最高。 在中国过去和今后的城镇化进程中,这三个区块相互驱动,又相互竞争。 重庆都市区、四川省会成都市、湖北省会武汉市已经是三个相邻地理区域的经济中心城市,三者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成为更大的、跨地域的“中心”的城市主体目标重庆市“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基本建成,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使重庆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成都市“把成都建成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 武汉市“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把武汉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增强可比性,这里设计了一组“城市空间-城镇化”的同质性指标,将重庆与经过技术处理的四川*及湖北省作出对比分析。 需要特别说明,四川*的面积和人口数据是扣除了甘孜、阿坝、凉山三个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程度都很低的自治州后的概念数据。 四川*的18.8万Km2加上重庆的8.2万Km2,则大体相当于的四川盆地的26万Km2面积。 在经济地理上,四川*与重庆,可略相似于四川盆地的两个组成部分。 表2重庆的城市空间与四川*、湖北省的比较xx年数据建成区辖区辖区辖区城面a面积b a/b%人口c c/b人/Km2镇人口d d/a人/Km2重庆1325Km28.24万Km21.62919万22,0301606万12,120四川*1788Km2*18.8万Km20.957398万41,3753367万18,831湖北1812Km218.6万Km20.975758万31,777,2984万16,467上表可以得出两个判断,其一,重庆的“建成区面积/辖区面积比”(a/b)最高,即,重庆辖区内城市空间开发强度最大。 其二,重庆的“建成区人口密度”(d/a)最低。 那么,这两个判断的经济地理含义是什么呢?三者之间,湖北省的两项比较指标“城市空间开发强度(a/b)”和“建成区人口密度”(d/a)与重庆接近一些。 假设 1、若湖北省的城市空间开发强度达到重庆现在的水平,其建成区面积可增加1164Km2,达到2976Km2。 按湖北省现在的“建成区人口密度”(d/a),那么,可容纳4910万城镇人口,增容1926万。 如果这个现象发生,意味着湖北的城镇化率从现在的44.8%提高到了85%。 假设 2、反之,若重庆的“建成区人口密度”(d/a)提高到湖北的水平,重庆xx年的建成区就可容纳2182万人,以重庆现有的常住人口数,城镇化率可达75%。 假设 3、如果四川*的策略是“重庆+湖北”的优化组合,继续扩大城市空间的开发强度,以重庆的(a/b)指标为上限;,降低建成区人口密度,以湖北的(d/a)指标为下限。 那么,四川*的建成区面积可达3008Km2,可容纳城4954万人,以现在的常住人口数,城镇化率可达67%。 似乎,假设3相对靠谱一些,但是,10年以上的政治和经济的稳定环境是必要条件。 现实是,三个行政辖区政府的行动策略和策略行动都是一样继续土地开发,继续扩大城区建设,继续增加城市人口。 而且,全国各省、各市、各县的政府几乎都在这样做,滞后一步发展的中西部地区,正在浪潮逐起的时期。 从经济地理的现象发生意义上观察,城镇化本质上就是两个现象在同时发生并持续发生的过程,其一是农村人口持续的流向城里,这是一种自然和自发的现象,由寻找新的经济机会驱动,或者由新的经济机会拉动。 其二是城市的空间的持续扩大,在中国,这是由政府主持和主控的,看得见的手在发挥作用。 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制度因素,土地是国有的,土地出让收入归属地方政府。 从制度现象看,中国的城镇化越来越像各层级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赛和竞争。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国人口自发和自然的流动趋势是,农村流向城里,省内流向省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江浙沿海、京津地区是主要的外流人口聚集地带。 xx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回流现象开始发展,但势头还不强.可以观察到的是,回流和流出在同时发生和发展。 城镇化率的提高可能主要是本省市的农村人口向城里的转移,过去那种大规模人口流出增量跨省市向某个城市聚集的现象估计再难看到了。 一个事实,对比“五普”和“六普”数据,2000年到xx年期间,重庆市是人口净流出地区,重庆常住人口减少了200万,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减少了426万。 四川、湖北也是人口净流出地区。 重庆的城市空间还会持续扩大,这件事,政府可以决定。 重庆农村人口还在陆续走向城里,但不一定都是走进重庆的城里。 这件事,农民们自己决定。 当然,外地流出的农民也可能走进重庆的城区,政府做的事对进城农民的选择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当许多城市一起做同样的事时,就会产生分流效应。 这个道理,对也在继续大举扩大城市空间的湖北(武汉圈)、四川(成都圈),对全国正在以同样的远大抱负、大举扩大城市空间的所有城市来说,都一样。 重庆市政府最新的提法是到2020年,重庆总人口提高到3250万人,城镇人口增加到2280万人。 城镇化水平70%左右。 i城镇工矿用地控制规模在1463km2之内ii。 三重庆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土地财政现象固定资产投资是重庆经济现象的一大亮点,1997年-xx年,重庆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总值为38,380亿。 从时间分布看,xx年-xx年,累计为27,145亿,五年时间占了70.7%的比重。 从空间分布看,xx-xx年,对都市区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1373亿,占同期比重42%;对一小时经济圈的固定资产累计投资20,347亿,占同期比重75%。 从区域比较看,xx年时,在直辖市中,重庆固定资产投资排位第三,xx年超过北京,排位第二,xx年超过上海,排位第一,以后持续三年都在直辖市中的第一,五年(xx-xx)累计也是第一。 邻域的四川,在xx年突增了4000亿,应该是因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建设的专项资金所致。 川鄂两省都是中国人口和经济大省,四川在xx年、湖北在xx年就相继跨入了万亿元GDP俱乐部,2020年以前,长江中上游的重庆都市区、成都市、武汉市三大都市是否能在相互驱动和相互竞争中,找到并确立自己的“中心”位臵和引力半径,还得继续观察。 表3xxxx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单位亿元xxxxxxxxxx累计北京5579540346173815390723321天津7068627847383390235223826上海4962510850444823442024357重庆7686693453184045316227145四川1422213117113727128564051479湖北125571026278675647433040663从资金看,xxxx期间,重庆累计可用固定投资资金达31856亿元,不仅覆盖了全部的实际投资,期末还有约4710亿元的未动财力。 必须承认,此期间重庆政府的运筹能力非凡了得。 下表列出了此期间重庆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种“四两拨千斤”的精彩图景,五年中,政府平均每年只用400亿预算内资金,就驱动和吸引了各种近3万亿元的资金云集和投资重庆。 一般说来,资金总是流向利润预期和投资环境都好的地方,谨此意义上,重庆政府做到了。 需要注意的是,预期一旦改变,资金流就会大幅衰减,甚至中断或流出,这是地方政府必须时时警惕的事。 表4xxxx重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单位亿元国家预算内资金2,0156.3%国内贷款6,27019.8%利用外资499亿1.57%其他资金7,87224.7%自筹资金15,02947.2总计31,856注1其他资金,指在报告期收到的除以上各种资金以外其他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包括社会集资,个人资金、无偿损赠的资金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等。 2自筹资金,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报告期收到的,由各地区、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筹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外资金。 3债券141亿未列在上表中。 政府债务有多大,是否具有偿还能力,是舆论界和经济学界对重庆的焦点,也被认为是重庆经济现象可否持续的关键。 按重庆市长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大致是2,600亿,但是,这是指重庆财政承担的实际债务,还是政府融资平台的总负债,不甚清楚。 这里,我们不妨看一看重庆的财政收支状况。 1997年xx年,重庆的地方财政总收入累计为9,890亿,总支出累计为14,602亿,赤字累计4,712亿。 实际过程中,也是年年赤字。 xx年以后,赤字规模快速扩张,xx年到xx年,五年累计3,247亿,占了直辖15年累计总额的68.9%。 准确的说,这个赤字并不等价于政府负债。 因为,可能有其他的一些表外资金,包括中央部门的专项资金冲减了部分赤字。 但是,这些数据可以说明此期间重庆政府自己的常规财力是收不抵支的。 重庆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土地出让金收入比重很高。 xx年xx年,重庆土地出让金收入累计3282亿,占了同期总财力的1/3。 在统计口径上,地方财政收人通常由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收入构成,全部地方税收、与中央的分成税收和常规的非税收入都归集在一般预算收入项下,土地出让金归集在基金收入项下。 xx年xx年,重庆财政的一般预算收入累计为4209亿,土地出让金累计收入相当于前者的77.97%。 再以xx年的财政收入为例一般预算收入为1488亿,其中各项税收总收入为881亿;基金收入1420亿,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1309亿,相当于税收总收入的.6倍。 从财政支出口径来看,相当于xx年xx年期间个年度的财政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 总之,土地出让金收入俨然重庆的第二财政。 如果说,债务的偿还能力是重庆经济现象可否持续的关键,那么可以说,只要土地经营能够持续,有足够的土地储备,土地卖出去也买得起价,重庆就可以继续高歌猛进。 看起来,重庆市长是有底气的,他说“我的奥妙就是土地储备。 国务院xx年要求全国各地搞土地储备的,我xx年刚到重庆就储备了,储备了40多万亩地,这十年用了20万亩,每亩地赚200万,这就四千亿,扣掉土地征地本身的成本,大约有两三千亿的额外收入,就把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支抵掉了”iii。 市长讲得不错,重庆的奥秘在于土地储备。 土地储备的前提是拥有充足的可征土地资源。 没有土地,何以收储?现在,绝大多数的省会以上城市的可征土地资源都已十分稀缺,外围还能够留下来的耕地都在基本农保的红线内,可以巧立名目悄然占用的生态用地也不多了。 在重庆,相对于其扩大城市空间的土地需求而言,可征土地资源可以“充分供给”,重庆大都市大农村的空间结构确实为它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条件。 通过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土地、土地修复等政策允许和支持的方式,重庆可以从容不迫的进行时空运筹,主要在都市区千多km2和一小时圈和.万km2内进行耕地征用,同时在渝东北的三峡库区、渝东南的武陵山区修造出新的耕地,弥补耕地的减少,以确保基本农田的红线总量。 下表是从最新版的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出来的,其实就是重庆市土地收储的时空运筹图。 表5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表iv(xx2020)单位亩建设占用耕地补充耕地任务重庆市1,099,5001,099,500一小时圈678,750500,550其中主城区(都市区)606,64583,100渝东北(三峡库区)193,800418,800渝东南(武陵山区)89,250180,150根据目前我们能够查到的数据v,xx年xx年,重庆市原有耕地累计减少了125万亩,新造55万亩,当年耕地净减少70万亩。 减少的原有耕地同期已转建设用地41万亩,其余84万亩现安排为生态用地(包括林地、园地、草地等),在需要时,也是可以调出来转为建设用地的。 xx年xx年,重庆市累计审批供地774,513亩,累计出让土地441,942亩。 据此,我们列出土地出让收入的三种情况,以理解土地经营在重庆的价值及其取向。 1、按统计年鉴数据,五年土地出让金总收入3,282亿,此期间全市土地出让均价为74万/亩。 2、按表5数据推算,主城区出让土地占比为55%,243,068亩,以重庆市长说的200万/亩为出让价格参考,此期间主城区出让的土地收入可达4,860亿。 3、国土管理部门正式公告的数据vi,xx年,重庆土地出让均价为107万/亩,其中,主城区土地出让均价为222万/亩。 以上三种情况可以看出,重庆土地市场价格是随时间上涨的,从核心向外围递减。 主城区土地价格最高,然后由一小时圈向东北东南两翼递减,显然,重庆的楼房也是这样的一种价格分布。 更显然,这是人们都知道的常识和行情。 在这里不赘繁琐,是想呈现一种逻辑关系重庆政府需要土地价格上涨以获得更多的出让金收入,以支付城市日趋扩大的公共建设资金,因为它的税项收入连覆盖公共福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邮寄劳动合同解除协议
- 灌装加工劳务合同范本
- 街道投资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考研心理学专业实验设计试卷(含答案)
- 绿化苗木供货合同范本
- 礼品订制采购合同范本
- 租房托管服务合同范本
- 福州家电运输合同范本
- 物业门面转让合同范本
- 网销与公司合同协议书
- 电力营销安全培训教学课件
- 设备安装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信息安全及保密意识培训课件
- 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工智能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研究报告
- DB61T 5006-2021 人民防空工程标识标准
- 城市景观智能化设计-洞察及研究
- 文化产业编剧及导演聘用合同及收益分成协议
- 钢栈桥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禁毒宣传知识竞赛题库大全
-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居家护理
- 2025年匹克球裁判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