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2138-1989 是一项关于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的国家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袋式除尘器在运行状态下进行性能检测和评估的方法与要求。以下是该标准主要内容的概述:
-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用袋式除尘器,包括脉冲喷吹式、反吹风式等不同清灰方式的袋式除尘设备,旨在通过一系列测试来评价其除尘效率、压力损失及其它关键性能指标。
-
术语定义:标准首先明确了与袋式除尘器及其测试相关的专业术语和定义,如过滤速度、除尘效率、压力损失等,为后续测试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
-
测试条件:规定了进行性能测试时应满足的环境条件和设备状态,包括进气口粉尘浓度、气流温度、湿度、测试持续时间等,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
测试仪器与设备:详细列出了进行各项性能测试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类型、精度要求,如粉尘浓度测定仪、风量计、压差计等,确保测试手段的标准化。
-
测试方法:
- 除尘效率测试:通过比较除尘器进出口处的粉尘浓度变化来计算除尘效率,需在稳定工况下进行。
- 压力损失测试:测量除尘器在一定气流量下的进、出口压差,以此来评估其阻力特性。
- 过滤速度测试:根据实际处理风量和滤料面积计算得到,反映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滤料的气体量。
- 清灰周期测试:对于定时清灰的袋式除尘器,记录并分析清灰间隔时间对除尘效率和压力损失的影响。
-
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标准提供了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如何计算平均值、处理异常数据等,并根据测试结果对除尘器的性能进行综合评判。
-
报告要求:测试完成后,应编制详细的测试报告,内容包括测试目的、测试条件、所用仪器、测试步骤、原始数据、计算过程及最终结论等,以便于用户和监管部门参考。
此标准的实施有助于袋式除尘器制造商、使用者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遵循统一的标准流程,客观、科学地评价除尘器的性能,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和行业技术进步。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文档简介
U DC 6 2 - 7 8 4 . 4,s z o . sc 7 8GB 1 2 13 8 一 8 9袋 式 除 尘 器 性 能 测 试 方 法Me a s u r i n g me t h o d f o r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b a g f i l t e r1 9 8 9 一 1 2 一 2 9 发布1 9 9 0 一 1 0 一 O 1 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 布目次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2 引用标准 第一篇袋式除尘器试验样机性能测试3 测试项目 4 试验装置和测试规则5 试验粉尘6 入口和出口风量7 入口和出口粉尘浓度8 过滤速度、 设备阻力、 除尘率9 漏风率1 0 耐压强度 第二篇袋式除尘器现场使用性能测试1 1 测试项目 1 2 气体流量和粉尘浓度的测定位置和测点 1 3 测试方法 (1)(1) (1) (1) (3) (4) (7) (8) (9) (9)(9)(9)( ll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国 家标 准G B 1 2 1 3 8 一 8 9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Me a s u r i n g m e t h o d f o r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b a g f i l t e r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袋式除尘器的性能测试方法, 共分两篇: 第一篇 袋式除尘器试验样机性能测试) , 适用于新产品研制和现有产品抽样检验; 第二篇 袋式除尘器现场使用性能测试) , 适用于已运行的袋式除尘器验收和定期检验。2 引用标准GB 6 7 1 9GB 5 7 4 8袋式除尘器分类及规格性能表示方法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第一篇袋式除尘器试验样机性能测试3 测试项目 试 验粉 尘;b . 入口 和出口 风量;c . 入口和出口粉尘浓度;d . 过滤速度、 设备阻力、 除尘率e .漏 风 率 ,f . 耐压强度。4 试验装置和测试规则4 . 1 试验装置 按图 1 所示建立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的处理风量一般可不超过 1 0 0 0 0 m 3 / h , 风机的风量应富余3 0 %以上, 风机的全压不得低于3 0 0 0 P a 。 对于额定处理风量大于1 0 0 0 0 m 压的袋式除尘器, 可做成一个单元或一组袋子的试验样机, 也可以采取结扎或封堵部分滤袋的办法进行测试。国家技术监督局1 9 8 9 一 1 2 一 2 9 批准1 9 9 0 一 1 0 一 O 1 实施G s 1 2 1 3 8 一 8 9 图1 试验装置系统图 i 一试验样机; z 一变径管( 入、 出口 各一个) ; s 一弯头流量计; 9 -斜管式压力计( 3 个) ; 5 -标准皮托管; 6 一风机; 7 一调风蝶阀; 8 -U型管压力计( 3 支) : 9 一排灰装置, 1 。 一入口 集 流 器; 1 1 一小吹 风机; 1 2 二磅 秤; 1 3 一发尘 漏斗; 1 4 一 给料机4 . 2 对试验装置的要求4 . 2 门发尘装置应能连续和较均匀地发尘。发尘浓度一般分为三档: 低档为3 士1 g / m 3 ; 中档为1 0 士2g / m ; 高档为2 0 士3 g / m 3 ,4 . 2 . 2 可采用电 振式、 圆盘式或其他给料机, 并需采取分散粉尘的措施。试验粉尘应是干的, 试验环境的大气相对湿度应低于7 5 0 0 04 . 2 . 3 入口 与出口 管道均采用圆形截面, 直径宜相等。 按预计的最低风量时气流速度为1 2 m / s 确定管道直径。 管道内 壁应光滑, 无凹凸现象。管道与试验样机入口 及出口 应采用变径管连接; 管道各法兰连接面间应加密封垫。4 . 2 . 4 静压测孔的构造如图2 所示, 孔的轴线应与管壁垂直, 孔径为2 m m , 孔周边不得有毛刺。 静压接头为内 径6 m m, 长3 0 m m的管嘴, 与管壁的 焊缝不得漏气。4 . 2 . 5 风量和粉尘浓度测孔的构造如图3 所示。 每个测定截面设两个测孔, 其轴线夹角为9 0 0 04 . 2 . 6 在风机入口 端必须设有调节风量的蝶阀。蝶阀应有调定开度的机构, 能在9 诊 调节范围的任何开度上锁紧。G B 1 2 1 3 8 一 8 9 图 2 静压测孔1 -测静压接头; 2 一管壁或器壁图3 风量和粉尘浓度测孔1 -管壁c 2 一丝堵; 3 -短管4 . 3 性能测定规则4 . 3 . 1 应在拟定的清灰强度和清灰周期条件下, 进行以过滤速度、 设备阻力、 入口 粉尘浓度为主要参数的性能测定。4 . 3 . 2 测试前应先使滤袋上的残余粉尘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其方法是: 使风机在稳定的最小风量下运转( 能吸入试验粉尘即可) , 同时进行发尘。随着滤袋阻力的增加, 逐步增大调风蝶阀的开度, 直到全开,然后复原至小开度位置进行清灰。 每次容尘时间不宜少于1 5 m i n , 反复进行容尘清灰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 4 h o4 . 3 . 3 做现有产品的抽样检验时, 采取的清灰强度与清灰周期应与产品样本相符, 且只需按样本所载过滤速度和入口允许粉尘浓度做出一组数据即可。4 . 3 . 4 做新产品样机试验时, 可用一种清灰强度和清灰周期获得几组主要数据。 此时应按预定的几档过滤速度, 由小到大分组进行试验在做每组试验时, 应以与过滤速度相对应的风量运转样机, 并按4 . 2 . 1 规定的三档发尘浓度, 由低档到高档进行发尘。 在每档发尘浓度下连续运行, 直到每次清灰后设备阻力保持稳定, 即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后方能测定。4 . 3 . 5 在进行分组试验测定与记录4 . 3 . 1 指出的主要参数后应根据所获得的数据, 分析三项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 找出合理的运行规律。4 . 3 . 6 试验系统的温度与湿度可认为与环境空气的温湿度相等。 试验系统的温湿度可不测定。5 试验粉尘 对非指定用途的试验样机, 采用中位径d v s 。 为8 1 2 m , 几何标准偏差o g 在2 - 3 范围内的3 2 5目滑石粉为试验粉尘; 对指定用途的试验样机, 采用实际处理的粉尘为试验粉尘, 并应测定其粒径分布和真密度。 3G B 1 2 1 3 8 一 8 96 人口和出口风量6 . 1 风量测定方法6 . 1 . 1 事先在调风蝶阀不同开度时, 用标准皮托管和斜管式压力计在不发尘情况下测定风量, 同时记录在入口集流器处测出的静压和在出口弯头内外侧测出的静压差, 绘制以静压或静压差为横坐标, 以风量为纵坐标的入口 风量曲线和出口 风量曲线。 试验时按入口 集流器处静压值 读取入口 风量, 按出口 弯头内外侧静压差值读取出口风量。6 . 1 . 2 入口集流器的构造和静压测孔的配置及其与斜管式压力计的连接, 应与图4 和图 ! 相符; 出口弯头的构造和静压测孔的配置及其与斜管式压力计的连接, 应与图5 和图1 相符。 图 4 入口 集流器1 一法兰; 2 -钢丝网( 3 - 4目) ;3 -锥管; 9 一静压测孔( 9 个) ; 5 一风管 图 5 出U弯头1 一弯头; 2 一静压测孔( 2 个)6 . 1 . 3 入口 侧与出口 侧用皮托管测定的截面位置应符合图1 所示的A , B 尺寸的要求。测定时将测定截面划分成若干等面积同心环, 测点位于各等面积环的重心线上; 通过两个测孔, 每环共 测4 点。 测 点至 管壁的 距离 及分环数见图6 和表1 、 表2 ,G B 1 2 1 3 8 一 8 9浏孔测点号测点号至管壁距离 D %. 4。 AnUUJ工阮心一了SQU日弓二J此0至管壁距离 D 0 o 4 . 41 4 . 62 9 . 6,户qU图 6 测点布置( 以1 2 个测点为例)表 1 分环数和测点数管径 D , m r . 6 0 0分环数123测点数 :98 1 2表 2圆形截面各测点至 管壁距离( 以D 计)测点号一条轴线上测点数( n / 2 )29s8i oi z12341 9 . 685 . 4 6 . 72 5 . 07 5 : 09 3 . 3 4 . 41 4 . 62 9 . 67 0 . 4 3 . 21 0 . 51 9 . 93 2 . 3 : - 2 . 6 8 . 21 9 . 62 2 . 6 z . i s . z1 1 . 81 7 . 7G B 1 2 1 3 8 一 8 9续表 2测点号一条轴线上测点数( n / 2 )29681 01 2567891 01 11 28 5 . 99 5 . 66 7 . 78 0 . 68 9 . 59 6 . 83 9 . 26 5 . 8? 7 . 98 5 . 99 1 . 89 7 . 42 5 . 03 5 . 66 9 . 97 5 . 08 2 . 38 8 . 29 3 . 39 7 . 96 . 2 风量计算 根据用皮托管测出的各测点动压, 按下列公式求出动压方根平均值、 工况风量和标况风量, 以绘制风量曲线。了面=寸 瓦 +了P a z + 十召 下 二. 。 . . . . . (1)nU = 0 . 7 5 8 K ,P a ( 2 7 3 + t )。 . . . . . . . . . . . . . (2)B a十 P eQ= 2 7 3 0 K Pp a ( 2 7 3+ )A , . . . . . . . . (3)B a+ P sQ N = 7 3 5 0 K ,P a C B a十 BA. . . . . . . . . . . . . (4)2 7 3十 人式中: 丫.不 . 测定截面的动压方根平均值;知、 知、 ” 际 各测点动压, P a ; 。 测点总数; U 测定截面的平均风速, m / s ; K , 皮托管校正系数; 又 测定截面的气体平均温度( 一般可取环境温度) , ; B a 当地当时大气压力, k P a ; P 9测定截面的平均静压( 各测点静压的算术平均值, 作入口 风量计算时, 可忽略不计) , k P a ;A -测定截面积, m 2 -测定的工况风量 m a / h ;6G B 1 2 7 3 8 一 8 9Q N 换算成标准状态的风量, m 3 / h o人口和出口粉尘浓度,I了 . 7 粉尘浓度测定法7 . 1 . 1 采用称量发尘量的方法测定入口粉尘浓度, 计算公式如式( 5 )c ,今6 0 GT Q ,r ,. . . . . . . . . . . . (5)式中: C i 发尘期间的入口粉尘平均浓度, g / m 3 ;G 发尘量, 9T 发尘时间, mm ; iN 入口风量 ma / h o7 . 7 . 2 采用滤膜( 筒) 计重法测定出口粉尘浓度。滤膜( 筒) 测尘采样规则 必须对采样系统进行检漏后方能采样。 滤膜( 筒) 的准备和称量, 执行G B 5 7 4 8 的规定。 遵守等速采样原则, 以移动采样方法用一个滤膜( 筒) 在各测点上采样。各测点的采样时间应相 ,. .,、 :八乙,7.7.7.7.同7 . 2 . 4 采样时, 采样嘴轴线与管内气流方向的偏差应不大于士5 0 a等速采样的抽气流率与采样体积 等速采样时通过转子流量计的实际流率及流量计应指示的读数, 按下列公式计算: ,. .,0,9 :了.,了Q m= 0 . 0 3 5 7 d z 凡P a B a+ p 9 2 7 3+ 2 7 3十 t mB a+ P m。 . . 。 . . . . . . (6) m = 0 . 0 6 0 7 d z K p1 !a B a +动 .2 7 3+ 人. . . . . . . . . . . . . . (7)q m 当标定流量计的介质为2 0 0C , 1 0 1 . 3 k P a , 湿度不大的空气时, 根据实际流率Q 。 修正成的流量计应指示读数, L / m i n ;Q m测定状态下通过转子流量计的实际流率, L / m i n ;d 采样嘴入口 直径K P 皮托管校正系数, mm ;P a 采样点的气体动压, P a,B a 当地当时大气压力P 9 采样点的气体静压,k P ak P a t o 采样点的气体温度, ; P m 流量计入口 处气体静压, k P a ; E m 流量计入口 处气体温度, 。2 采样体积按下式计算:口V e 一艺9 iT i X l 0 - 3二 。 二 。 一。 . 。 (g)云 二 14 i = o . 0 4 7 l a Z U. . . . . . . . . . . (9)9 iN= 0 . 1 2 6 9 d Z U a+ a2 7 3+ 。 . 。 二 。 。 . . . . . . . . . ( 1 0 )7G B 1 2 1 3 8 一 8 9.V S 、 一艺, 。 , X 1 0 _ ,。 . 。 。 二。 。 。 。 二( 1 1 ) . 1式中: V , 工况采样体积, m 3 V S N 标准状态采样体积, m 3 f 4 : 在各采样点达到的工况采样流率, L / m i n ; g N 在各采样点达到的标准状态采样流 率, L / m i n T ; 在各采样点的采样时间, m i n ; d 采样嘴入口 直径, m m ; U 在采样点的气流速度, m j s ; B a 当地当时大气压力, k P a ; P e 在采样点的气体静压, k P a ; 在采样点的气体温度, 。7 . 4 出口 粉尘浓度和粉尘排放率7 . 4 . 1 出口 粉尘浓度按下式计算: a W c o -瓜式中: c a 出口粉尘浓度, 8 / m s a w 采样后的滤膜( 筒) 增重, S ti s 标准状态采样体积, m 3 0T . 4 . 2 粉尘排放率按下式计算:。 。 。 。 。 二。 二。 , 。 。 ( 1 2 )E , = e , Q ., X 1 0 - 3. 。 . . 。 . 。 . . . ( l 3 )式中: E o 粉尘排放率, k g / h ;c o 出口粉尘浓度, B / m 3知 出口风量, m 3 / h ,8 过滤速度、 设备阻力、 除尘率8 . 1 过滤速度 根据各阶段试验工况下的入口风量和试验样机的总有效过滤面积, 由式( 1 4 ) 计算各试验阶段的过滤速度: 认片q / 6 0 F ( 1 4 )式中: U f 过滤速度, m 加i n ; 工况入口风量( 见 6 . 2 条) . m 3 / ; F 试验样机滤袋的总有效过滤面积, m Z o8 2 设备阻力( 试验样机压力损失)8 . 2 . 1 试验样机的设备阻力按式( 1 5 ) 计算: 4 p“ 一 E h “ ( 1 5 )式中: p 试验样机的设备阻力, P a ; E 自 样机前后两测定截面至样机入口及出口 法兰之间的管道阻力之和, P a ; Q 样机前后两测定截面的气体平均全压差, P a , 洲=P 一P o . ( 1 6 )式中: P测定截面的气体平均全压, P a ; 角标i , 。 分别代表样机前后的测定截面。 8G s 1 2 1 3 8 一 8 9尹=p , U t + p z U : 十 U , + U z + P , U RU ,二 。 . . 。 . . . . . . . ( 1 7 )式中: P , p z . . . . . . . P n - 测定截面各测点的气体全压, P a ; U 1 , U z , . . . . . . U ,测定截面各测点的 气流速度, m / s ,8 . 2 . 2 设备阻力包括滤袋阻力和设备结构阻力两部分。 设备结构阻力包括入口阻力、 袋口 阻力、 出口 阻力及其他结构阻力。其测定装置见图l ,除尘率除尘率按式( 1 8 ) 计算 o Q a 6 0 G , o) “ 。 。, ( 18 ) - .1才矛.里、 一一 刃:刀 除尘率, %; c o 出口粉尘浓度, B / m 3仇、 出口风量, r n 3 / hT s 进行出口粉尘浓度测定的时间, m in ;G a 在时间T 。 内以称量法加入的粉尘量3中8.式3 漏风率 本标准规定袋式除尘器试验样机的漏风率为尘气箱静压保持在一1 k P a 条件下的漏气百分数。 测定方法是: 先将调风蝶阀置于全开位置, 以5 - 1 0 g / m 3 的入口粉尘浓度连续发尘, 不作清灰操作, 到净气箱静压达到一1 . 5 k P a 时停止发尘, 然后在集流器入口的钢丝网上贴纸, 增加入口阻力而使尘气箱静压达到一1 k P a ; 此时用皮托管测定入口 与出口 风量, 按式( 1 9 ) 计算设备漏风率:。 一 o - 。 X 1 0 0 “ “ ,一 “ ” ,式中:a漏风率, %; 心 。 工况入口风量, m s / h i Q a 工况出口风量, r n 3 / h o 漏风率测定应进行三次, 取其算术平均值。1 0 耐压强度 一般袋式除尘器的耐压强度应满足在一3 k P a 压力下正常工作的要求。 第二篇袋式除尘器现场使用性能测试1 1 测试项目粉尘粒径分布和真密度;气体温度;气体湿度;气体静压;气体流量;气体含尘浓度;过滤速度、 设备阻力、 除尘率、 排放率、 漏风率。以上各项目的测试应在袋式除尘器运转一个月后进行; 作为袋式除尘器定期检验项目 时, 可不测定粉尘粒径分布和真密度。G B 1 2 1 3 8 一 8 91 2 气体流皿和粉尘浓度的测定位置和测点1 2 . 1 测定位置的选择 测定气体流量和粉尘浓度的测孔应设在除尘器入口 和出口总管上, 并尽可能靠近除尘器。 从测孔至弯头、 变径管等能引起气流扰动的部件的距离, 若以上游侧为A , 下游侧为B , 一般应遵守A 8 D , B 2 D 的原则; 当无法实现时, 至少也应达到A 2 D , B AD / 2 o D 为管道直径; 对矩形管道, 则用当量直径D , 按式( 2 0 ) 计算:2 LWL + W 6 1 0 m m, 。 =1 2 ; D 二3 0 0 6 1 0 mm, n =8 ; D e -3 0 0 一6 1 0 m m, n =9 , 当2 D A 8 D 和D / 2 B s t o、- 一- D =3 0 0 -s 1 0八0勺卜|抓喊冕产、喝测孔至上游侧气流左 七 动区距离A ( 以D计)图 7 含尘气体管道最小测点数1 2 . 3 测点布置 圆形截面管道, 按6 . 1 . E 的图6 和表2 来确定测点位置; 矩形截面管道, 按表3 和图8 来确定测点位置。GB 1 21 3 8 一 8 9表 3 矩形截面的分块测点数等面积块的划分93 X 31 29 X 31 69 X 42 05 X 92 46 X4 ! 1_- _一_ .】. I!_ _ _ _一卜一一一一_ _二I 。0 N -口)】.!_ _ _ _. _ _ 一 ._ _ a N.!:一!.一!j一 一 一了一r一 了 -。 N :n : :blbI B图8 矩形管道截面测点分布示例( 1 2 个测点)1 3 测试方法1 3 . 1 粉尘粒径分布和真密度 测定进入袋式除尘器的粉尘粒径分布可使用级联冲击器; 测定粉尘真密度可使用液体置换法。 测定时一般应取三个样品。1 3 . 2 管道内 气体温度 对常温气体, 可使用玻璃水银温度计测量( 需防止测孔漏风) 。一般只需测管道中央部位的温度; 当管道较粗时, 插入深度也不应小于2 0 0 m m o温度计插入后5 m i n 方可读数。 对高温气体, 一般使用热电 偶温度计测量。当温度场比 较均匀, 高低温度之差不大于1 0 时, 可只测管道中央部位的温度, 否则应至少测定一条轴线上各测点的温度, 取其算术平均值。1 3 . 3 管道内气体湿度 对物料锻烧( 湿法或半干法) 、 物料烘干、 燃煤锅炉以及含水物料的磨机、 混合设备等气体含湿量大的除尘系统, 应进行含尘气体湿度测定。1 3 . 3 . 1 气体温度在1 0 0 以下时, 可使用干湿球温度计测定气体温度。 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体积百分数按式( 2 l ) 计算:G B 1 2 1 3 8 一 8 9x*二P 、 一 0 . 0 0 0 6 6 ( t d 一 t w ) ( B a+ )B a+ ,义 1 0 0( 2 1 )式中: X w 一 气体中所含水蒸气的体积百分数, %; P温度为t * 时的饱和水蒸气压力( 见表 4 ) , k P a ; t o 一 干球温度, ; t w 湿球温度, ; B a 当地当时大气压力, k P a ; P b 通过湿球表面的气体静压, k P a ; p a管道内的气体平均静压( 各测点静压的算术平均值) , k P a o1 3 . 3 . 2气 体 温 度 在1 0 0 以 上 时 , 可 采 用 冷 凝 法 测 定 湿 度; 一 般 可 在 测 定 粉 尘 浓 度 的 同 时 进 行 。 表 4 在1 0 1 . 3 3 k P a 压力下, 不同温度时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 温度 一k P a温度 丫、尸 ,k P a一 。1Y , .k P a一 温 度1Pk P a一 温 度 P k P a1一5 51 5 . 7 47 53 8 . 5 390 . “ 2 12 . 4 9一3 86 . 6 35_ o. 87 2 22 . 6 915 61 6 . 5 08 09 7 . 3 213 96 . 9 9一5 71 7 . 3 018 55 7 . 7 860 . 932 32 . 8 119 07 . 3 72 42 . 9 95 81 8 . 1 4一。 。7 0 . 0 771. 。一9 17 . 7 7II5 。1 9 . 0 09 58 4 . 9 78 0 7 2 53 . 1 7一4 28 . 2 0一6 。1 9 . 9 1:。 。1 0 1 . 2 891. l52 63 . 3 69 38 . 6 916 12 D . 8 41 0,一2 73 . 5 6ii; ;9 . 1 0一6 22 1 . 8 31 1, 3 l2 83 . 7 7一; 59 . 5 8.6 32 2 . 8 41 21. 。12 94 . 0 0一4 61 0 . 0 96 92 3 . 8 91 31. 月。3 04 . 2 4一4 71 0 . 6 116 52 9 . 9 91 41 . 。 。一3 l4 . 4 9一4 8I 1 . 1 61 51. 7 1 3 29 . ? 66 62 6 . 1 3一; 。1 1 . 7 316 72 7 . 3 21 61. 8 13 35 . 0 3一5 。1 2 . 3 46 82 8 . 5 51 71 . 。 。3 寸5 . 3 2一5 11 2 . 9 516 92 9 . 8 1l 82 . 0 73 55 . 6 35 21 3 . 6 117 03 1 . 1 91 92 . 2 03 65 . 9 55 31 9 . 2 92 02 . 333 76 . 2 85 41 9 . 9 9 注: 1 k P a 7 . 5 m m H g , 表中数值乘以7 . 5 即为以m m H g 计的水蒸气压力。1 3 . 4 管道内 气体静压 使用皮托管测定各测点静压, 取其算术平均值。如用s 型皮托管测定, 应以其静压校正系数修正。1 3 . 5 管道内 气体流量1 3 . 5 . 1 在含尘浓度大的管道中, 应使用s 型皮托管测量动压, 然后按下式计算气流速度:一, 2PaP( 2 2 )式中: U测点的气流速度, m / s ; K ,. S 型皮托管的风速校正系数; p a 测点的气体动压读数, P a ; 1 2G B 1 2 1 3 8 一 8 9P测点的气流密度, k g / .m ,P“ 2 . 6 9 5 p , X ( 2 3 )式中:P N 一一标准状态下的测点气体密度, k g / m 3 ; B a 当地当时大气压力, k P a ; P s - - 测点的气体静压, k P a ; i s测点的气体温度, 。 标准状态下气体密度的通用计算式为: 1f “2 2 . 4 以 m 1 X , 十m z x z 1-+ m . 1 J ( 1一 Xw )十 1 8 X w 一 ( 2 4 )式中: m , n Z . . 二 。 气体中 各种成分的分子量;X g z . . . . . . g . 干气体中各种成分的体积百分数, 写;X w 气体中的水蒸气体积百分数, %;对一般除尘系统, 可忽略气体含湿量的影响, 取p N =1 . 2 9 3 k g / m 3 , 则可按下式计算气体密度:P= 3 . 4 8 5 XB a十 P s2 7 3+ 心 ( 2 5 )对高湿系统, 应测出气体湿度, 由下式求出P 值:, 一 : . 6 9 5 C P N, 1 一 二 w ) + 。 . 8 0 4 X w 黑再 P a 乙 d门厂 帐. . 。 . . . . ( 2 6 )式中: P N a 标准状态下干气体密度, k g / m 31 3 . 5 . 2 根据气流速度, 由下式求出气体流量。 一 9 7 0 0A B a+ P a2 7 3+ t o)n (2 7 ) N 二Q N 1 一X w ) ” ( 2 8 )式中: V A N 气体流量, m 3 / h Q N 干气体流量, m , 干气体/ h ; A测定截面积, m Z 又 测 定 截面 气 体平 均静 压, k P a ; 又 测定截面气体平均温度, ; U 各测点流速的算术平均值, m / s o1 3 . 6 管道内气体含尘浓度1 3 . 6 . 1 除尘器入口 与出口 管道内 的粉尘浓度采用过滤计重法测定, 测除尘率时必须同时在这两处采样。 测孔位置和测点数按1 2 . 1 , 1 2 . 2 , 1 2 . 3 三条确定。 当除尘器出口 管道内 存在气流严重扰动的情况时,可在通风机出口管道上设测孔。 大型压入式袋式除尘器的出口 粉尘浓度可采用大流量采样器进行采样, 见图9 ,1 3G B 1 2 1 3 8 一 8 9卜乏i 风道 图9 大型压入式袋式除尘器出口浓度测定装置 1 一大流量采样器( 5 0 0 L / m i n ) ; 2 -滤袋; 3 一吊袋格栅; 4 一百叶窗1 3 . 6 . 2 采样时一般用移动采样法在各测点以 相同的采样时间 进行等速采样。 当不可能使用移动采样法时, 可使用代表点采样法。 即根据在各测点测定的气流速度, 求出平均流速, 然后选定其速度接近平均流速的测点作为采样代表点, 进行粉尘采样。采样时仍应遵守等速采样的原则。1 3 . 6 . 3 对湿度不大的除尘系统进行等速采样的抽气流率与采样体积可按式( 6 ) 一( 1 1 ) 进行计算。1 3 . 6 . 4 高湿系统的采样装置如图1 0 所示。在进行等速采样时, 可先利用采样系统中的冷凝干燥装置进行湿度测定, 求出气体中的水蒸气体积百分数。其方法是: 取任一 流量 计读数Q ( 一般可取1 0 2 0 L J m in ) , 采样 十余 分钟或更长一些时间, 量出 冷凝 器中产生的凝结水量和冷凝器出口 温度 . 0C ) ; b . 从表4 查出与 相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压力y ,. ( k P a ) 值, 用下式求出所采气体的含湿量:G s* 一 ” ” 9 w R ( 2 7 3 上t , ) 牛上 0 0 0 ( 8 / R w ) p 加 十 P m B a十 P m一 P . ( 2 9 )如果通过流量计的气体分子量和空气的相差不大, 则C g, 一 0 0 炭2 7 3十 l m8 a十 m6 2 2 p mB a+ 夕 。一 P . . . . . . 。 . ” ( 3 0 )G B 1 21 3 8 一 8 9式中: G sw 气体含湿量, g / k g 干气体; 。 , 每单位采样时间的凝结水量, g / m i n ; R m 采样时通过流量计的气体的气体常数, k J / ( k g K ) ; R w 水蒸气的气体常数, k J / ( k g K ) ; tm流量计入口的气体温度, ; m 流量计入口 的气体静压, k P a ; B a 当地当时大气压力, k P a , 气体中所含水蒸气的体积百分数X w ( %) 可用式( 3 1 ) 计算: G 。 二_ , , 。 . 、X w= 二 - 二 下 下 二 二 二 , ,- , 二 一 X l U U 。 , 一 ( 3 1 ) 1 U U U 气 儿 m 儿 。 )十 vw如果通过流量计的气体分子量和空气的相差不大, 则 G n W _ * 。, 。 、Xw=二 二 二 二 - 下 一 二 二 一 X l U U , . . . . . . . . . 二 二 ( 3 L ) 匕 2L 寸,( 扁w求 出 X 、 后 , 即 可 用 下 式 求 出 导 速 采 样 的 抽 气 实 际 流 率 和 转 子 流 量 计 应 指 示 的 读 数 :Q m= o . 0 4 7 i a z a 1 一 X w )B a十 P sB a+ P m2 7 3+ 孺2 7 3+ ( 3 3 )9 m 一 。 . 0 4 2 8 d zU ( 1 一 X w ) B a 艳 口口 一 肠2 7 3+ 瑞( B a+ P m R m( 3 4 )如果通过流量计的气体分子量与空气的相差不大, 则:4 m= 0 . 0 7 9 9 d z U ( 1 一 X w )B a十 P e2 7 3+ 几2 7 3+ 标B a+ p m( 3 5 )式中: 4 m 测定状态下通过转子流量计的实际流率, L / m i n ; q , m 当标定流量计的介质为2 0 0C , 1 0 1 . 3 k P a , 湿度不大的空气时, 根据实际流率Q 二 修正成的流 量计应指示读数, L / m i n ; d 采样嘴入口 直径, m m ; L I 管道中采样点的气流速度, m / s ; 心 采样点的气体温度, ; P s 采样点的气体静压, k P a ; 其余符号意义与式( 2 9 ) , ( 3 1 ) 同。G B 7 2 1 3 8 一 8 9 图 t oi 一采样嘴; 2 -滤筒高湿系统采样装置; 3 一冷凝器; 9 一冷凝水瓶; 5 一温度计;6 一干燥器; 7 -温度计; 8 一压力计; 9 一转子流量计; 1 0 - - 累积流量计; n一抽气泵1 3 . 6 . 5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 干气体) 可按累积流量计在结束抽气时的读数之差用下式计算:V C N= 2 .6 9 5 ( V sz 一 。 S I ) 黑丰 m 乙1 3 十瑞( 3 6 )式中: v S N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 m 3 干气体; V S 2 累积流量计终读数, m 3 干气体; V S 1 累积流量计初读数, m 3 干气体; B a 当地当时大气压力, k P a ; P m 累积流量计入口处的气体静压, k P a ; E m 累积流量计入口处的气体温度, 。 当采样系统不接人累积流量计时, 可由下式求出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 _n, 。 。 。 z ; B a +P e , ,v、, 。 _ 、4 r a一 V 1 G V J 1I V , 一 i y 1一 w ,二 . . . . 1 31 1 G! J卞 几/V ,一又4 N a T X 1 0 _ 3 , . ( 3 8 )式中: 9 N a 在各采样点达到的标准状态采样流率, L 干气体/ m i n ; d 采样嘴入口直径, m m ; U一 一在采样点的气流速度, m / S ; B a 当地当时大气压力, k P a ; P a 在采样点的气体静压, k P a ; 在采样点的气体温度, ; X w 气体中所含水蒸气的体积百分数, %; ? . 在各采样点的采样时间, m i n o1 3 . 6 . 6 干含尘气 体中 的粉尘 浓度用下 式计算: _.n w = 石 丁 一 一二, , , . . . , , . 。 . . . . 。 。 ( 3 9) Fs N式中:C 干含尘气体中的粉尘浓度, g / m “ 干气体;G B 1 2 1 3 8 一 8 9入H 厂i S N采样后的滤筒增重, g ;标准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物流行业常识知识培训课件
- 活动13 丝网绽放百合花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劳动六年级北师大·深圳报业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主编:韩震)
- 数字时代背景下文学教育的新发展
- 2025医学垂体疾病诊疗考试题目及答案
- 第10课 影韵悠长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美术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4七年级上册-沪书画版五四学制2024
- 2025成年人英语听力专项训练考试题目及答案
- 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体系优化实证分析
- 物流知识培训内容
- 二氢辣椒素对高糖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 2025成年人编程数据结构应用考试题目及答案
-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课时讲稿
- 王力宏经典歌曲歌词全集
- 2023年山西日报社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衔接
-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及其治疗
- 2022年省直辖行政单位政务中心综合窗口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YY/T 0127.11-2014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盖髓试验
- 制药工程导论课件
- T-CIATCM 002-2019 中医药信息数据元目录
- 班主任培训讲稿(共12张PPT)
- 推拿手法精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