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气候资料.doc_第1页
广州气候资料.doc_第2页
广州气候资料.doc_第3页
广州气候资料.doc_第4页
广州气候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气候资料 广州气候 来源: 广东气象网 来源: 刘碧珠 Laurie的日志 广州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霜日少、日照多、风速小、雷暴频繁。气温高年平均气温21.9。年内以7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为28.4。1月份虽然气温较低,但月平均气温仍在13以上。气温的年较差15。因此,可以说气温终年较高。多年来,极端的最高气温为39.1(出现于2004年7月1日)。日最高气温30或以上的暑热期,自7月11日起至8月20日止,平均为期41天。多年来, 极端的最低气温为0(出现于1957年2月11日),80%以上年份的最低气温在1以上。近年来,最长的冬季为21天,出现在1976年的12月26日至1977年的1月15日和1984年1月21 日至2月10日。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696.5mm。当然, 年与年之间的降水量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如1975年的年降水量达到2516.7mm,而1956年却只有1158.0mm,两者相差1倍多。但是,绝大多数年份的年降水量都在1380mm以上。年内4至9月份雨季各月的平均降水量都在150mm以上,5至8月份则超过220mm,其中5月份达到288.7mm。在10月至次年3月份的干季内,各月的平均降水量也不算太少,有40至60mm左右,即使在降水最少的12月份,也有24mm的平均月降水量。年平均暴雨日数63天,主要集中出现在5至9月份内,平均各月有1天。一日最大降水量的记录为284.9mm(出现于1955年6月6日)。一小时的极端降水量达83.9mm(出现于1975年5月11日),相当于在一小时内向一亩地上浇上1119担水。十分钟内的最大降水量为28.1mm,出现于1961年7月2日。霜日少-广州虽然位于亚热带沿海,冬季气温不太低,但是仍然可以见到霜象。从市区的观测记录来看,约有65%年份有霜出现,即3年二遇。当然, 郊区出现霜的机会还会比市区多些。然而,霜期并不长,据统计,平均霜期为期半个月左右(自 1月2日至19日)。全年的霜日绝大部分出现在12和1月份,平均每年各有1天。结冰现象的出现机会要较霜日少些,其出现机会为 28%。约四年一遇。至于降雪现象就更少了,只在1967年12月28日出现过一次,实属罕见,难怪广州人要看雪景只得上北方了。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有1800小时以上。年内6至12月份日照最丰富,平均每天可有光照5小时多,其中7至11月份平均每天有6小时多,而7月份则多达7小时以上。2至4月份日照相对较少,特别是3月份,平均每天2.3小时。风速小-通常情况下,广州市的平均风速并不大。年平均风速只1.9m/s。10月至次年3月份的冬半年期间,平均风速稍大,各月的平均风速在1.9至2.1m/s之间;夏半年(4至9月份)的平均风速小些,为1.6至1.9m/s。但是, 在夏半年内当热带气旋光临时,则可出现短时的大风。如1964年9月5日在6415号台风登陆珠 海的过程中,广州市出现了35.4m/s 的阵性极大风速 , 风向东北。 当时十分钟的平均最大风速为22m/s。广州市风向的季节性转变比较明显,4至7月份期间,盛行东南风;9月至次年3月份期间,主导风向为北风。雷暴频繁-自3月4日至10月12日为广州市的雷季,持续223天。当然, 这是平均情况,个别年份雷暴来得甚早,如1983年1月4日就响雷了;而1972年则迟至11月15日还闻到雷声。全年雷暴的平均日数78.3天,多的年份有111天,少的也有50天。雷暴以5至8月份相对为多,平均各月有10天以上,特别是8月份,达到15.3天。也就是说,在8月份内每两天便有一天可以听到打雷。各季主要气象灾害春季(3-5月)灾害类型主 要 影 响影响范围(时间)低温冻害越冬作物、水产、禽畜全省寒潮天气越冬作物、水产、禽畜全省倒春寒影响越冬和春播农作物中南部(3月11日后)、北部(3月21日后)出现低温阴雨过程春旱春耕春种受阻南部地区春季低温阴雨早稻播种和烂秧、仓储霉变全省2月1日4月30日雾害交通和空气污染全省大部地区局地强对流天气航运、海上作业、建筑物和人畜安全全省雷电雷电灾害全省前汛期暴雨洪涝和渍害、地质灾害全省龙舟水早稻抽穗扬花全省5月21日6月20日林火森林全省夏季(6-9月)灾害类型主 要 影 响影响范围(时间)汛期暴雨洪涝和渍害、地质灾害全省局地强对流天气航运、海上作业、建筑物和人畜安全全省雷电雷电灾害全省热带气旋大风、暴雨、风暴潮、山地灾害(消暑降温)全省连续高温加剧旱情,影响人民生活全省城市高温影响人民的健康、生产和生活大中城市夏旱夏种作物生长受阻主要是北部地区秋季(10-11月)灾害类型主 要 影 响影响范围(时间)热带气旋大风、暴雨、风暴潮、山地灾害(消暑降温)全省寒露风影响晚稻抽穗扬花和灌浆全省,10月20日前霜降风影响晚稻灌浆全省,10月20日前初霜冻冬种作物冻害北部地区秋旱夏种作物主要是北部地区雷电雷电灾害全省林火森林全省冬季(12-2月)灾害类型主 要 影 响影响范围(时间)低温冻害越冬作物、水产、禽畜全省寒潮天气越冬作物、水产、禽畜全省低温阴雨早稻播种和烂秧全省局地强对流天气航运、海上作业、建筑物和人畜安全全省林火森林全省雷电雷电灾害全省雾害交 通和空气污染全省大部地区静风或逆温层下空气污染环境和人体健康全省大部地区冷空气和寒潮寒潮是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当其爆发时,引起流经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降水天气现象。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寒潮天气也有不同。冬半年,寒潮天气的突出表现是大风和降温。大风出现在寒潮冷锋之后,风速一般可达5-7级,海上可达6-8级,有时短时出现12级大风,大风持续时间多在1-2天。大风强度以我国西北、内蒙古地区为最强,在我国北方为西北风,中部为偏北风,南方为东北风。寒潮冷锋过境后,气温猛烈下降,降温可持续1天到几天。西北、华北地区降温较多,中部、南部由于冷空气南移变性,降温幅度有所减小。降温还可引起霜冻、结冰。降水主要产生在寒潮冷锋附近。在我国淮河以北,由于空气比较干燥,很少降水,有时偶有降雪。淮河以南,暖空气比较活跃,含有水分较多,降水机会增多,尤其当冷锋速度减慢或在长江以南准静止时,能产生大范围的时间较长的降水。春、秋季时,寒潮天气除大风和降温外,北方常有扬沙、沙暴现象,降水机会也较冬季增多。我国冬半年的全国性寒潮平均每年约有3-4次,还有约2次仅影响长江以北的北方寒潮或仅影响长江以南的南方寒潮。但各年之间差异很大,全国性寒潮多者达5次,少者一次也没有。但是一般强度的冷空气则活动十分频繁,冬半年平均每3-4天就有一次冷空气活动。寒潮活动的年变化也很明显。3-4月是寒潮活动频数的最高峰,11月是次峰。这是因为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西风带环流处于转换期内,调整和变动都很剧烈,特别是春天,低层比高层增暖大得多,有助于地面低压强烈发展,从而促使风力增强,温度变化也剧烈。隆冬季节,虽然冷空气供应充足,活动频繁,但是天气形势变化较小,因而南下的冷空气往往达不到寒潮的强度。全国性寒潮一般于9月下旬开始活动,一直到次年5月才结束。每一次寒潮从爆发到结束(移出我国),约需要3-4天。但也有一些寒潮,在冷锋过后,紧接着北方又有一股更冷的冷空气补充南下,致使气温持续下降,这样总的历时可达7-10天。寒潮冷空气堆的垂直厚度可达7-8公里,向东南或南方爆发时,冷空气堆就以扇形向东南或南方扩展。根据广东省气象局制定的广东省各类主要灾害性天气标准的规定,受大范围冷空气侵袭,致使当地日平均气温在冷空气到达后一天内急剧下降8或以上、或两天内日平均气温急剧下降10或以上,同时过程最低气温降至5或以下,这种北方来的强 冷空气称为寒潮。其标准见表。广东寒潮标准温度指标()寒潮强冷空气112指标项目平均气温降温幅度一天内8.06.07.98.0两天内10.08.09.910.0最 低 气 温5.07.0>5.0寒潮入侵时,本地天气特点是气温骤降,气压急升,吹大北风,冷锋过境时有雨或雪;而后若受冷高压脊控制,辐射冷却剧烈,常出现霜和冰冻现象;如果冷空气不断补充,会出现连阴雨天气,低温霜冻维持时间较长。寒潮天气带来的灾害主要是大风和冻害。冻害会给越冬各种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和水果,以及养殖业等造成较大的损失。影响广东的寒潮,以广州资料统计,平均每年出现0.7次左右;粤北出现的机会较多,南部沿海出现机会少。它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出现,1月份出现次数最多。低温和霜冻、冰冻低温定义:广东省某预报区域(片)l3站点日极端最低温度5 ,则称该区域达到低温;某市日极端最低温度5,则称该市出现低温。霜冻定义:当某气象站某天观测到地面有白霜或地面最低温度0或地面有结冰时,则称该地出现霜冻或结冰。根据霜的严重程度分为轻霜和重霜。低温霜冻是冷空气南下导致产生的,通常它主要在12月至次年2月出现。主要造成冻害。霜冻:霜冻在秋、冬、春三季都会出现。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 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它与霜不同,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 ,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有霜冻时并不一定是霜。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冻叫初霜冻 ,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叫终霜冻,初终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都较大。冰冻主要由于地面结冰造成。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广东省定义低温阴雨天气过程标准:中南部2月1日起、北部2月21日起出现:(1)日平均气温12.0,且持续3天;(2)日平均气温15.0,日照2.0小时,且持续7天。上述两条标准之一时,即作为一次低温阴雨过程。其强度等级是以持续天数的长短作为标准,具体是:持续35天为短过程;持续69天为中过程;持续10天为长过程。广东的低温阴雨天气产生在早春(23月),当北方冷空气南侵,与北上的暖湿空气在本省上空形成对峙局面之时,其出现的天气特点为长时间的低温并伴有连绵阴雨,少日照的天气。低温阴雨天气是春季播种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之一,它对早稻安全育秧影响甚大,常可导致程度不同的烂秧或死苗。倒春寒:春季气温回升后遇较强冷空气入侵而出现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一般冬春过渡季节,气温逐渐上升,但有的年份,冬末比较温暖,入春后,常因较强的冷空气袭击导致气温剧降,而明显低于常年同期平均值,这种前暖后冷的天气称为“倒春寒”。它不常出现,一旦出现,将危害农业生产。南方的早稻、棉花等喜温作物播种和幼苗生长期间,如遇此天气,容易造成烂种、烂秧和死苗现象。对北方,主要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冬末或早春气温较高,小麦提早返青,如遇气温突然剧降,将使小麦遭受冻害。强对流天气:雷雨大风、龙卷风、飑线、冰雹强对流天气主要是指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飑线和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强对流系统水平尺度小,生命史短;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破坏力大。a雷雨大风雷雨大风是局部天气突然变化现象,它到来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狂风夹着强降水,有时伴随有冰雹、呼啸而过,风力可达6级以上。它涉及的范围只有几公里至几十公里。雷雨大风在春、夏、秋三季都可以发生。b龙卷风龙卷风是从雷雨云中伸向地面的一种漏斗状涡旋云体,有时伴随大雨、雷电或冰雹。它范围小,直径一般不超过一公里;生命短,来去匆匆,从开始到消失最短的不过几分钟,最长的也不超过几小时,所经路程短的几十米,长的也只几百公里;走直线。以巨大风速旋转的龙卷风平均以50-60公里每小时的移动速度行进,不易急转弯,几乎是直线前进的;风力大。龙卷风被认为是自然界最猛烈的风暴,破坏力极大。强大的龙卷最大风速可达120米/秒,甚至达170米/秒以上。所到之处,造成难以想象的破坏和损失。1956年9月24日上海出现的龙卷,把一个110吨重的储油桶“举”到15米高的高空,再甩到120米以外的地方。1925年3月18日美国的一次强大龙卷风,死亡689人,伤1980人。影响广东的龙卷风强度一般较中纬度地区弱。按照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富士达皮尔逊龙卷风强度分类法(简称F,见表)(由美国芝加哥大学Fujita 1971年制订,Pearson 1973年扩充),影响广东的龙卷风强度达F2级以上的只占总数的6 %左右,多数是F1级(占52%)或以下。1999年5月15日影响遂溪潭葛村的龙卷风是较强的龙卷风,它能将一辆汽车卷入空中,抛向50多米外的民房院子,并砸死一人。估测强度达F2或F3级。富士达(F)龙卷风强度等级表等级伴 生 的 破 坏F00 风速小于25米/秒,无或微小的破坏F0 风速小于33米/秒, 轻度的破坏F1 风速33-49米/秒,中等的破坏F2 风速50-69米/秒,相当大的破坏F3 风速70-92米/秒,严重的破坏F4 风速93-116米/秒,摧毁性的破坏F5 风速117-140米/秒,难以置信的破坏F6-12 风速141-330米/秒(声速),不可思议的破坏龙卷风虽然出现几率较小,随机性强,但还是有规律可循。它往往形成在快速发展雷暴的早期阶段,或者发生在移向陆地的热带气旋的右前方,常与飑线、低压、锋面和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相伴出现。对广东近20多年较强的龙卷风分析表明,在热带气旋影响季节,强龙卷多伴随着热带气旋,而3到5月份非热带气旋季节,锋面低气压是产生强龙卷的先决条件。 龙卷风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春夏是广东龙卷风多发季节,占总数的9成左右,且春季多于夏季,白天多于夜间,其中约三分之一出现在下午2-4时之间。对于龙卷风袭击时如何防御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很好解决的办法。所以,在思想上更要高度重视。春季气压低、湿热,夏季台风来临前的闷热天气,往往容易发生强雷暴、龙卷、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需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当龙卷袭来时,做到以下几点,还是行之有效的:寻找最安全的位置。椐调查表明,最安全的位置是与龙卷风来向相反的方向。科学家认为,东北方向的房间相对比较安全。小房间和密室比大房间安全;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外围墙壁,最好是到地下混凝土掩蔽所,或房子的最低一层,并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要远离大树,以免被砸、被压;在公共场所,应向指定地点疏散。最好的掩蔽场所是低洼的地方;如果在汽车上遇到龙卷,这是非常危险的,应立即把汽车停在低洼的地方,人离开汽车。千万不要开车躲避龙卷风。椐调查表明,汽车遇到龙卷,几乎没有防御能力,许多人死在行驶的汽车内;立刻离开桥、高坎、沿河海岸及危险房或活动房。如果附近没有屏障,则应平伏于低地面,但要注意防水。 c飑线气象上所谓飑,是指突然发生的风向突变,风力突增的大风现象。而飑线是指风向和风力发生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沿飑线可以出现雷暴,大风、暴雨、冰雹、龙卷风等剧烈的天气现象。飑线是强对流系统中破坏性最强和最大的系统之一。飑线的水平尺度一般为五公里至一百公里,宽度由不足一公里至几公里。飑线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此外,台风前缘也常有飑线出现。d冰雹它是从雷雨云中降落的、坚硬 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降水。常见的冰雹大小如豆粒,大的有像鸽蛋那么大,像鸡蛋大或超过的就不常见了。冰雹天气在本省大多出现在冷暖空气交锋激烈的2月份,也有在盛夏强烈而持久的雷暴中降落。暴雨和龙舟水一般而言,一次降水的强度、持续时间、总降水量等特征各有不同,有时尽管风云突变,雷呜电闪,大雨如注,但如果持续时间很短,总降雨量并不大,这样的降雨不至于造成明显的灾害,因此不能称之为暴雨。反之,有时细雨霏霏,时断时续,这类降雨即使持续的时间较长,但总雨量并不大,不会造成洪水灾害,也不能叫做暴雨。暴雨的定义不仅要考虑降雨强度,还要考虑降雨持续时间。我国规定,日降水量达到或超过50毫米为暴雨,达到或超过100毫米为大暴雨,在250毫米以上就称为特大暴雨了。我国地处欧亚大陆季风区东南部的中、低纬度,东邻太平洋,南靠南海,西南隔中南半岛与孟加拉湾相望,水汽来源充沛,加上地形复杂,是一个多暴雨的国家。作为一个季风国家,我国的暴雨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极少有暴雨出现,夏季则是暴雨的多发季节,而且夏季暴雨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某一地区连降暴雨或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常导致山洪爆发(有时还会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水库垮坝,江河横溢,房屋被冲塌,农田被淹没,交通和电讯中断,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每年,我国因暴雨而伤亡的人数以千计,经济损失达数亿元。暴雨有危害人类的一面,也有造福人类的一面,在许多情况下,适量的暴雨利大于弊。久旱之后,一场暴雨会将旱情解除。利用水库及时蓄积雨季的降水,更可以缓解旱季缺水的困难。龙舟水是指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的一次较大降水过程,每每造成江河水位上涨,甚至出现洪涝。此时正是早稻抽穗扬花、灌浆、结实的关键时期,如果出现暴雨以上降水,则会严重危害水稻生长。故龙舟水也是一种灾害。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一大团逆时针方向旋转(指北半球,南半球反时针旋转)极快的空气团,范围达几百公里至几千公里。它多生成在西太平洋的热带海洋上,因为那里气温高,水汽充沛,当外界风场产生切变时会形成旋转空气团,若遇上合适的条件,这空气团越转越快就形成热带气旋。热带气旋的等级划分是根据国际的统一规定为标准,其强度等级是以气旋中最大风力来划分,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