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反应器数学模型及仿真.pdf_第1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反应器数学模型及仿真.pdf_第2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反应器数学模型及仿真.pdf_第3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反应器数学模型及仿真.pdf_第4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反应器数学模型及仿真.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0 卷第6 期 2 007 年6月 重庆大学学 报 自 然科学版 Jo u rn a l o f C h o n 肌i n g U n i ve rs i t y N a t u r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V o l 3 ONo 6 J u n 2 0 0 7 文章编号 1 0 0 0 一 5 8 2 X 2 0 0 7 0 6 一 0 0 3 9 一 0 5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反应器数学模型及仿真 周响球 杨晨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重庆40003 0 摘要 针对国内 选择性催化还原 SCR 脱峭技术尚未成熟 对SCR反应器中主要的化学反应建 立了 集总参数动态数学模型 其中分别建立了 催化剂表面N H 3 的吸附一 解吸附质量平衡模型 反应器 中各气体成分的质量平衡模型以及总体能量平衡模型 利用 M A T L A B仿真语言工具开发了S C R反应 器的动态仿真模型 进行了 模型的稳态计算 并在仿真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N O 浓度 温度扰动下的 仿真试验 试验结果趋势正确 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学 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M A T L A B 动态 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 X773文献标志码 A 随着电 力工业的发展 特别是燃煤电厂的发展 烟 气中N O 的排放量相应增加 由此造成的大气污染问 题将日 益严重 对燃煤电厂的排烟要求更高 面对日 益严峻的环境压力 必须找出有效的脱氮途径 S C R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是目 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 的烟气脱硝技术 国内对 S C R反应器的开发和应用 起步较晚 对S C R反应的内部机理缺乏了解 引进国 外脱氮设备的投资及运行费用很大 且通常工艺复杂 操作与维护困 难 难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在开发S C R 技术的过程中 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和 性能仿真分析 将会大大减少花费 节约人力 为引进 国 外S C R脱硝技术的消化吸收进行了初步的基础研 究 为进一步认识其内部机理 为国内自 主开发烟气脱 硝系统提供依据与指导 I SCR 反应脱除N O x 的化学原理 SCR的 化学反应机理比 较复杂 主要是N H 3 在一 定的温度和催化剂的作用下 有选择地把烟气中的 N O 二 还原为N Z 和H Z O 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N O 二 分 解反应的 活化能 使其反应温度降低至2 50一 4 50 之 间 其主要发生的 反应可 表示如下 4 N H 4 N 0 0 4 N 6 H Z O 1 4 N H 3 2 N 0 0 3 N 6 H Z O 2 其中第一个反应是最主要的 因为烟气中几乎95 的 N O 是以N O的形式存在 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 这些反应只能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 9 80 左右 进 行 通过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本文采用的催化剂是 TI O 一 V 2 0 5 51 0 反应温度可以降低 并且可以扩展 到适合电厂实际使用的2 90一 4 30 范围 Z S C R 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SCR反应器中存在有催化剂参人的复杂化学反 应 按照反应器仿真与性能分析的 要求 为了建立符合 工程应用要求的SCR反应器动态数学模型 进行了一 些简化和基本假设 不考虑反应器结构和尺寸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假设催化剂均匀分布于反应器中 反应器中各处的 化学反应速率分布均匀 由于反应器壁面上加装了 保温层 忽略反应器与外界环境的 传热 假定反应器与 外界绝热 流人和流出反应器的烟气流动 温度 速 度分布均匀 反应器内流动为均匀流 不考虑温度 浓度等参数差异和物质交换 忽略反应器前后的压 力损失 认为反应器前后压力不变 不考虑压力对反应 收 稿日 期 2 0 0 7 一 01一 09 基金项目 国 家自 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0 5 7 61 0 6 作者简介 周响球 1 9 81一 男 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热力系统及设备的 计算机仿真与控制研究 杨晨 联系人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Tel 0 2 3 一 6 5 1 0 3 5 1 2 E 一 m a i l y x t c c q u e d u n 重庆大学学报 自 然科学版 第3 0 卷 速率的影响 认为烟气是理想气体 主要成分是 N o x N O N O 5 0 H Z O N 0 C 0 2 2 1 动力学数学模型方程 2 1 I N H 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与解吸附过程 反应过程中 催化剂对N H 3 的吸附过程和解吸附 过程动力学研究已经被认为是符合以前的动力学实 验 可以 用L an g m ui r 的 等温吸附 方程 3 来表示吸附和 解吸 附 速 率 经验吸附和 解吸附率表达式 一 6 可以 表 示为 m o l 一 5 一 E N o 2 为N o Z 反 应 的 活 化 能 k J m o l 一 2 1 4 N H 3 的氧化反应 根据文献 6 N H 的氧化反应率可以 表示为 r 二 k 二 O N H 9 无 x 二 k 岌e x p 一廿云 找 1 1 0 尹产 了 J4 2 护了毛 r 忿二 p 一 爵 C 二 3 一 二 3 r d IEJ 人 a X p 一 前 O N H 3 式中r 和r 己 分别表示催化剂对N H 的吸附和解吸附 率 5 一 0 H 3 为 催 化 剂 表 面N H 的 覆 盖 率 暇和暇分 别为N H 3 吸附与解吸附率常数 耐 m ol 一 5 一 5 一 C 为反 应器中N H 的 摩尔浓 度 m m o l 一 R 为理想气体常数 m ol kJ一 K 一 T为反应器内的温 度 K E 和E d 分别为N H 3 吸附与解吸附活化能 kJ m o l 一 式中E 可以 用及 m k in 一 灯 p e 7 表 示为 君 己 衅 1 一 a 鲡3 其 中 衅为 零 覆 盖 时N H 解 吸 附 活 化 能 kJ m ol 一 为催化剂表面覆盖率系数 2 1 2 N 0与N H 3 之间的化学反应 大多数研究表明 以V Z o 一 W O 3 Ti 0 2 为催化剂 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N O是按El ey一 Ridea 机理进行 的 吸附于催化剂表面的N H 3 与气相中的N O相互作 用 导致反应的进行 因而该反应为一级反应 根据文 献 7 N O 与N H 反 应 速 率 方 程 可 以 表 示 为 式中k o 为N H 3 氧 化 反应 率常 数 m m o l 一 5 一 无 旦 x 为N H 氧化反应率常数的指前因子 砰 m ol 一 5 一 E o 二 为N H 氧化反应的活化能 k J m o l 一 r o x 为 N H 3 被氧化的消耗率 一 2 2 物质和能量平衡模型 2 2 I N H 在催化剂表面的质量平衡 模型考虑了 催化剂对N H 3 的吸附与解吸附过程 同 时催化剂表面上的 氨也因 为参与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掉一 部 分 催 化 剂 表 面 上N H 的 质 量 平 衡 a 4 sj 可 以 写 为 d 0 N H 一 百 丁 r a 一 r d 一 厂 N O 一 乙 r N O Z 一 r 一 1 1 2 2 2 反应器中 各种气体组分的质量平衡 模型考虑参与化学反应的6 种气体组分包括 N O N O H Z O N 0 N H 3 组成 以图1 所示反应器 中 气 体1 质 量 平衡为例 气体 组分的 质量平 衡 可以 写为 十 一 一 9 C 一 一 r 岛H 1 2 声 J J6 了 1 r N o 无 N o C N o O N 无 一 吴 二 p 一 箭 式中仇 为反应器中N O的摩尔浓度 m ol m N o 的 反 应率常数 m m o l 一 5 一 r N 为N O 蛛 为 的消耗 率 5 一 嵘 为N o的 反应率常数的指前因子 耐 m ol一 1 2 1 3 5 一 E N 为N O 反 应的 活 化能 k J m o l 一 N O 与N H 之间的化学反应 该反应的机理与N O和N H 反应一样 也是一级 反应 N O 与N H 3 反应动力学方程可以表示为 矛 卫产 了只 了 了 r N o Z k N o Z C N o Z O N H 无 一 袅 2二 p 一 鲁 图1 反应器中气体成分1 质t平衡示意图 式中1 表示第1 种气体成分 C 为气体成分1 进人反 应器的 摩尔 浓度 m ol m 一 C 为气体成分1 流出 反 应 器 的 摩 尔 浓 度 m al m 一 r n NH 3 表 示 反 应 器 的 气 体成分1 通过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或消耗的净流率 m al m 一 5 一 q e 表 示 反 应 器 进口 的 体 积 流 量 厅 5 一 q 表示反应器出口 的 体积流量 m 一 v 为反 应器的体积 耐 其物理意义 单位时间内 气体成分1 在反应器中的变 化率等于进出 反应器及反应器中 生成和消耗的 净流量 2 2 3 反应器的能量平衡模型 根据参考文献 roj 能量平衡模型可以描述为 式中仇 为 反 应 器中 为N 0 2 的反应率常数 N O 的摩尔浓度 m o l m 一 3 k N o 二 一 d T 丁 不 一 万一 j v p 丽 尹 p 了 一 尹 L p 了 十 m 3 m o l 一 1 5 一 r N o 2 为N o Z 的 消 耗 率 5 一 嵘 0 2 为N o Z 的 反 应 率 常 数的 指 前因 子 耐 艺 一 凡 乓 Vo j 二1 1 3 第6 期周响球 等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峭反应器数学模型及仿真 n份On 八 0钾R 1 T 护 尹 奎 BMCR 1 0 0 THA 7 5 T HA 月 0 THA 0 石0 一 70 80 91 01 11 2 N H N O 二 摩尔比对脱硝效率的影响 Jjr 口n 气 引 9 其中 C 尸 为定压热容 kJ m ol 一 K 一 F F 分别为 进 出 口 的 物 质 的 量 流 量 m d 5 一 乓为 各 反 应 速 率 m ol m 一 一 戈为反应器内 储存的烟气量 m ol Hr为反应热 kJO m ol 一 2 2 4 N 0 x 脱除率 脱峭率 脱 硝 效 率p N O 二 e 一 N O xl N o e 1 0 0 1 4 式中N ox 为脱硝系统运行时反应器入口处烟气中 N o x 含量 m g N m 一 N ox 为脱硝系 统运行时反应器 出口 处烟 气中N o x 含 量 m g N m 一 3 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 仿真模型采用 M A T L A B仿真语言编写 因为模 型是通过一阶常微分方程组的形式描述出来的 所以 在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过程中 采用了M A T LAB 算法库 中提供的功能函数ede 巧5 进行计算 3 1 静态特性分析 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首先利用仿真 模型进行了一些 S C R反应器的静态仿真试验 在反 应器不同的稳态工况下 当反应器出口净烟气组分的 浓度及温度等参数达到了稳态值后 考察氨氮摩尔比 n 反应温度 T 反应器进口N O x 浓度 反应器 进口 烟气流量 妇对脱硝效率 尸 的影响 图2 为机组工作在4 种不同负荷下 N H 3 N O x 摩 尔比 对脱硝效率影响的模拟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 N H 3 N O x 摩尔比在1 0 以下 脱硝效率随氨氮摩尔比 的 增加而迅速增加 当N H 3 N O 二 摩尔比达到1 0 后 脱硝效率达到90 左右 此后N H 3 N O 二 摩尔比再增 加 脱硝效率的增加趋缓 该结果说明 若N H 3 投人 量偏低 N O 脱除受到限制 若N H 3 投人量超过需要 量 N H 3 氧化等副反应的速率将增大 从而降低N ox 脱除 效率 同 时 也增加净烟气中 未转化N H 的 排放浓 度 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 在S C R工艺中 一般应控制 N H 3 N o x 的 摩尔比 在1 1 以 下 图3为 N H 3 N O 摩尔比为 1 0 负荷分别为 ro o T H A 7 5 T H A时 温度对脱硝效率影响的试验 曲 线 可以看出 反应温度对N O 脱除率有较大影响 在2 50一 3 60 范围内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N O 脱 除率急剧增加 升至3 60 时达到最大值 89 8 随 后N O 脱除 率随 温度的 升高而下降 图4 为机组工作在M C R T 负荷 N H 3 N O 摩尔比 等于0 5 时 人口N o 二 的浓度对脱硝率的影响的 模拟 曲 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N O 二 的浓度增加 N ox 转化率逐渐减小 但是由于N H 的浓度随着N O 的 3 0 03 5 04 0 图3 温度对脱硝效率的影响 浓度同幅增加 N O 二 转化率的变化很小 通过比较实 验曲线和修正曲线 可以发现试验结果与参考数据基 本符合 修正曲线 实验曲线 C lmg o N m 一 3 图4 S C R 入口N O 浓度对脱硝效率的影响 当N H 3 N O 摩尔比为 1 0时 温度分别为 3 6 0 3 2 0 时 烟气体积流量对N O 转化率的影响 如图5 所示 由图可见 随着烟气流量的增加 N O 转 化率逐渐减小 这主要是由于烟气流量越大 反应气 体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减小 不利于反应气在催化剂 微孔内的扩散 吸附 反应和产物气的解吸 扩散 从而 使N O x 脱除率降 低 3 2 动态特性分析 3 2 1 反应器入口烟气温度扰动试验 试验结果见图6 当反应器进口烟气温度减小 重庆大学学 报 自 然科学版 第3 0 卷 闷 卜 3 6 0 3 2 0 8 61 一 4 006 00 8 0 0 ql m3 日 一 1 10 0 1 12 0 0 图5 烟气体积流t对N O 转化率的影响 10 阶跃扰动发生时 由于反应器中催化剂上反应温 度降低 使反应速率减慢 从而 反应器出口温度和脱 硝效率迅速减小 出口N O 的浓度随之增加 由图可 知 脱硝效率曲 线降到最低点后 又逐渐回升 4 结论 1 笔者建立的反应器数学模型能够反映反应器 内动力学反应过程 从而更加接近实际过程 2 仿真试验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反 映反应器主要运行参数的影响 趋势正确 本模型对 反应器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 操作条件的优化具有参 考意义 3 在设计和运行中 可人为地控制或改变某些因 素 能够更经济 更有效进行脱硝反应 提高反应器脱 硝效率 0lj01301 Jolf 91XR 矛766工f一 口丹一书RRS只R户R 冰 气 01 02 03 04 05 0 3 2 2 图6 温度扰动对脱硝效率的影响 反应器入口N o x 的浓度扰动试验 试验结果分别见图7 所示 当反应器进口N O 浓 度减小ro 阶跃扰动发生时 由于反应器中的反应物 N O 二 浓度减小 使反应减慢 但由于本身N O 浓度的 降低 反而使脱硝效率提高 出口N O 的浓度随之减 小 但变化幅度很小 9 3r 水 改 9 1 2 03 04 5 0 图7 浓度扰动对脱硝效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lj李敏 仲兆平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 S C R 脱除氮氧化物 的 研究 J 能源研究与利用 2 仪 科 2 2 4 一 25 2 陈代宾 燃煤电厂选择性催化脱硝工艺的实践与探讨 电 力环境 保护 J 2 003 1 9 3 2 1 一 2 3 3 毛在砂 陈家请 化学反应工程学基础 M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2 0 0 4 4 j N O V AI u E T T I L T R O N C O N I E e t al T r a n s i e n t re s p o n s e m e t h o d a p p l i e d t o t h e k i n e t i c analys i s o f t h e D e N 0 x S C Rre a c t i o n J C h e m i c alE n gi n e e ri n gs c i e n c e 2 X 1 5 6 1 2 2 9 一 1 2 3 7 5 L I E 竹I L N o v AI T R O N C O N I E e n a l T r a n s i e n t k i n e t i c s t u d y o f t h e S C R 一 D e N O re a c t i o n J C at a ly s i s T o d a y 1 9 9 8 4 5 8 5 一 9 2 6 N O V AI L I E 竹I L T R O N C O N I E e t al D y n a m i c s o f S C Rr e a c t i o no v e r a T i 0 2 一 S u p p o rt e dv a n a d i a 一 Tun g s t ac o m m e rc i alc at al y s t J C at a ly s i s TOd a y 2 0 0 0 6 0 7 3 一 8 2 7 T R O N C o N I E ll E I r l L F O RZA 竹I p e t a l E x p e ri m e n t ala n d t h e o re t i c a l i n v e s t i g at i o n oft h e dyn a m i c s o f th e S C R D e N O re ac t i o n J C h e m i c alE n gi n e e ri n g s c i e n c e 1 9 9 6 5 1 1 1 2 9 6 5 一 2 9 7 0 8 廖传华 顾国亮 袁连山 工业化学过程与计算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005 9 桑德勒 化学与工程热力学 M 吴志高译 北京 化 学工业出版社 1 9 85 1 0 S C H A U B G U N R U HD W A N GJ e t al K i n e t i c an alys i s Ofa e l e c t i v e c at al y t i c N O re d u c t i o n S C R i n a c a t al yt i c fi l t e r J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a n d Proc e s s i n g 2 X 3 4 2 3 6 5 一 3 7 1 叶 Lglo OJn6 43 第6 期周响球 等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稍反应器数学 模型及仿真 Ma the ma ti c a l Mo d e l o f S e l e c ti v eC a tal y ti c R e a c ti o no f N O i nR e a c t o r a n dl t s s i m ul a ti o n 2 日 O UX 伯 ng一 q iu YAN GChe n C o l l e g e o f p o w e r E n g i n e e ri n g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c r s i ty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3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s t h e d o m e s t i c t e c h n o l o 群o f s e l e c t i v e c a t a l yt i c re d u c t i o n S C R h a s n o t b e e n m a t u Aa s s e m b l e d 一 P a ra m e t e r d y n a m i c m a t h e m at i c alm o d e l i s e s t abl i s h e d fo r t h e p ri m a 叮c h e m i s t 叮re a c t i o n p ro c e s s i n S C Rre a c t o r T h e m a s s b a l a n c e e q u a t i o n o f t h e N H 3 a d s o 印 t i o n 一 d e s o 印 t i o n o n t h e c a t a l y z e r s u rfac e a n d s i x g a s c o m p o n e n t s a n d t o t a l e n e r 群b a l a n c e e q u at i o n i n S C Rre a c t o r a res e t u P re s p e c t i v e l y Ad y n a m i c s i m u l a t i o n m o d e l h a s d e v e l o P e d b y u s i n g M A T L A Bs i m u l a t i o n t o o l T h e s t e a d y c al c u l a t i o nfo r m o d e l i s c a rr i e do n B a s e do nt h e e s t a b l i s h e dd y n a m i c s i m u l a t i o nm o d e l t w o d y n a m i c s i m u l a t i o n e x p e r i m e n t s h a v e b e e n d o n e w h i c hi n c l u d e 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e x p e ri m e n t ofs t e Pd i s t u rb a n c e abo u t N 0 x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n d t e m p e ra t u re 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re s u l t s c u rren t i s c o rr e c t l T h e a n a l y z e d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t e t h a t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e d d y n a m i c m a t h e m at i c alm o d e l fo r S C Rre a c t o r i s c re d ib l e a n d p ro v e t h a t t h e s i m u l at i o n m o d e l i s p r a c t i c a l K e yw o r d s s e l e c t i v e c a t al y t i c r e d u c t i o nr e a c t i o n N O M A T L A B d y n a m i c m a t h e m at i c alm o d e l 编辑吕 建斌 上接第20 页 Re s e s r C ho nt h eC0 n tami n s t i o nLe V e l o f the L u b r i c a ti o na n dH y d r a uli cS y s t e m you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