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doc_第1页
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doc_第2页
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doc_第3页
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doc_第4页
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D-10疾病ICD-10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S01.001160头皮撕脱伤1、头皮从帽状腱膜下层或骨膜下层撕脱。2、撕脱的皮瓣有时完全脱落,致整层头皮缺损。3、出血较多,甚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4、可并发颅骨感染。1、一般检查常规。2、颅骨X线平片。1、抗炎。2、贫血者可输血纠正失血性休克。3、清创后,头皮血管吻合。4、不能作血管吻合,污染重者择期植皮。5、不能作血管吻合、污染轻者可作成中厚皮片,回植在裸露的骨膜或筋膜上。10301、头皮存活或大部存活。2、植皮创面全部覆盖或大部分无污染。1、头皮大部分存活。2、植皮后创面部分污染,大部创面愈合。S02.902162颅骨骨折1、线型骨折:(1)颅骨X线片显示线状骨折。(2)可合并硬膜外血肿。2、凹陷骨折:(1)颅骨局部变形、凹陷。(2)可并发脑挫裂伤、颅内血肿。(3)颅骨X线片和CT扫描显示骨凹。3、粉碎骨折:颅骨X线片和CT显示多条骨折线,可并发颅内血肿。1、一般检查常规。2、颅骨X线平。3、颅脑CT。1、合并颅内血肿者手术治疗。2、术后综合治疗。3、有脑损伤者给细胞活化药。4、线型骨折一般不需处理。10201、头皮伤,手术创口愈合。2、引起脑受压或刺入脑内的骨折片获得整复或摘除。3、并发脑损伤恢复可留有部分脑损伤症状和颅骨缺损。1、创口(切口)延期愈合。2、留有较大颅骨缺损,需择期修补。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S02.101162颅底骨折颅前凹骨折:1、眶周皮下及球结膜下瘀血。2、鼻内流血性脑脊液。3、可有额叶损伤、嗅神经、视神经损伤。颅中凹骨折:1、有血性脑脊液耳漏。2、可伴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和颞叶损伤。3、可并发海绵窦动静脉瘘或假性动脉瘤。颅后凹骨折:1、乳突部瘀血、肿胀。2、可有咽后壁肿胀、流血或血性脑脊液。3、可有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及小脑、脑干损害。1、一般检查常规。2、颅骨X线平片。3、颅脑CT。1、有脑脊漏者注TAT。2、预防颅内感染。3、神经营养、细胞活化药。4、脱水治疗。5、脑脊液漏持续四周以上,或反复漏液者,应行破损硬膜修补术。6、脑损伤重、合并颅内血肿有脑受压、中线移位者应手术治疗。20301、脑脊液漏停止,无颅内感染。2、脑损害和颅神经损害基本恢复。3、手术者可留有颅骨缺损。留有脑损害、颅神经损害症状。S06.001165脑震荡1、头部外伤史。2、伤后有一过性意识障碍。3、常有头痛、恶心、呕吐。4、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5、颅脑CT、MR无异常。1、一般检查常规。2、腰穿测压、脑脊液常规、生化。3、颅脑CT。1、对症治疗。2、有条件的可给细胞活化药。10151、症状消失。2、无阳性体征。3、能恢复工作。1、症状好转。2、尚有头痛、头晕等症状。3、生活能自理。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I60.802085硬膜外血肿1、头部受直接外力,伴有颅骨骨折。2、多有中间清醒期或中间好转期,有原发昏迷或昏迷持续加深,3、颅内压增高,脑受压症状渐重。4、可出现天幕疝、枕大孔疝。5、颅脑CT显示血肿部位大小。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脑CT。4、颅脑X线平片。5、小血肿稳定前CT扫描追踪。1、急诊手术清除血肿。2、亚急性血肿可择期钻孔溶血引流。3、术后抗炎、细胞活化药等治疗。4、伴脑挫裂伤者,同时给脱水药。5、脑疝形成者术中应去骨瓣减压,气管切开。20301、血肿清除。2、脑受压解除,症状基本消失。3、可留有颅骨缺损。4、能恢复工作。1、血肿清除。2、可有部分症状、体征。3、生活能自理。S06.202165急性硬膜下血肿1、血肿多发生于对冲性脑损伤部位,也可发生在直接冲击伤部位。2、原发昏迷较重、较长。3、有脑挫裂伤和进行性脑受压,可出现天幕疝、枕大孔疝。4、CT扫描示血肿部位、大小。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脑CT。1、急诊手术清除血肿。2、术后抗炎、脱水、细胞活化药等综合治疗。3、有脑疝形成者,术中去骨瓣减压,气管切开。4、术后腰穿放液。28421、血肿清除。2、脑受压解除,症状基本消失。3、可留有颅骨缺损。4、能恢复工作。1、血肿清除。2、可有部分症状、体征。3、生活能自理。S06.203165脑干损伤1、头外伤后持续昏迷。2、瞳孔大小不等,多变。3、有锥体束征,交叉或去脑强直发作,4、有呼吸循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5、MR检查显示脑干内有出血灶,水肿。1、一般检查常规。2、颅脑、颈椎X线平片。3、头、颈MR。1、气管切开、鼻饲、留置导尿、监护。2、抗感染,降颅压。3、细胞活化药。4、高热者亚低温治疗。5、强化护理,预防并发症。50701、神清,症状基本消失。2、无神经功能的较重缺失。3、MR显示脑干基本恢复。1神清,可存有智能障碍和运动障碍。2、生活尚不能自理。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I61.304085丘脑下部损伤1、有挫裂伤的症状、体征,伴有视丘下部功能紊乱,可持续高热达41。2、可伴有尿崩症。3、可伴有消化道出血,末稍微循环障碍。4、MR常显示丘脑下部、额叶底面脑挫裂伤改变。1、一般检查常规。2、颅脑X线平片。3、颅脑CT。1、抗感染,降颅压。2、细胞活化药。3、持续高热者亚低温治疗。4、预防应激溃疡和尿崩症。5、必要时气管切开,鼻饲。42561、神清,症状基本消失。2、丘脑下部功能障碍基本消失。3、颅脑CT丘脑下部损伤基本恢复。1、神清,可存有部分丘脑下部功能障碍。2、颅脑CT显示损伤部恢复欠佳。S06.201165脑挫裂伤1、伤口有原发昏迷,多在半小时以上。2、常有颅内压增高、恶心、呕吐。3、常有脑、颅神经损伤症状,如偏瘫、失语等。4、腰穿脑脊液呈血性。5、颅脑CT、MR有脑挫伤,散在点片状出血,伴脑水肿,甚至中线移位。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骨X线平片。4、颅脑CT。5、腰穿测压,脑脊液常规。1、对症治疗。2、脑细胞活化药,防治癫痫。3、脑水肿严重、有中线移位者,可手术减压。4、术后常规治疗。20301、神清,症状基本消失。2、无神经功能缺失。3、颅脑CT脑挫伤区基本恢复1、神清,但有语言、精神、智能恢复不佳。2、尚存某些神经损害,如肢瘫、不全失语等。3、颅脑CT遗有脑退行性改变或脑室扩大。4、生活能基本自理。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I61.904085脑内血肿1、血肿多发生于对冲性脑损伤部位,也可发生在直接冲击伤部位和凹陷骨折碎片刺入脑内部。2、有脑挫裂伤和进行性脑受压征,生命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变。3、幕上血肿可出现同侧天幕疝,晚期则双瞳散大,去皮质强直。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脑CT。4、小血肿,脑挫裂伤较重者,应头部CT追踪。1、脑受压、中线移位较重者或脑疝形成者应急诊手术,清除水肿,去骨瓣减压,气管切开。2、术后抗炎、脱水、细胞活化药等综合治疗。3、未手术者治疗同脑挫裂伤。4、非开放伤的临界大小的血肿,也可择期颅骨钻孔,血肿腔内溶血、引流。28421、症状、体征基本消失。2、可留有颅骨缺损。3、可留有部分脑损伤症状、体征。1、血肿清除。2、可有部分症状、体征。3、生活能自理。I61.904085颅后凹血肿1、枕部受力,常有枕骨骨折,骨折线穿跃横窦,累及枕大孔或枕乳骨缝分离。2、可有中间清醒期。3、早期出现脑受压、高颅压征,晚期双瞳散大,呼吸突然停止。4、可出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去皮质强直等小脑、脑干征。5、颅脑CT可显示血肿大小和部位。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脑CT或MR。1、手术清除血肿,颅后凹减压。2、亚急性、慢性也可择期钻孔引流。3、术后抗炎、脱水、细胞活化等综合治疗。4、有脑干受压、脑水肿重者气管切开。28421、症状、体征基本消失。2、可留有颅骨缺损。3、可留有部分脑损伤症状、体征。1、血肿清除。2、可有部分症状、体征。3、生活能自理。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I61.904085多发性颅内血肿1、头外伤后有急剧的颅内压增高和进行性脑受压体征。2、昏迷常较深,进行性加重,迅速出现高颅压危象征。3、常有头皮多处损伤,颅骨骨折。4、颅脑CT、MR显示多发血肿的部位、大小。血肿可位于同一部位的不同深浅层次,分别位于幕上两侧,幕上幕下。5、常有手术清除一处血肿后,颅内压仍高,病情继续恶化,或手术后一度好转,又出现脑受压征。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骨X线平片。4、颅脑CT。1、手术清除血肿。2、术后抗炎、脱水、细胞活化药等综合治疗。3、未手术者治疗同脑挫裂伤。4、术后继续CT追踪,直至病情稳定。35421、血肿清除。2、脑受压解除,症状基本消失。3、可留有颅骨缺损。4、能恢复工作。1、血肿清除。2、可有部分症状、体征。3、生活能自理。I61.904085迟发性颅内血肿1、头部有直接或间接外伤史,2、伤后有或无意识障碍,初诊CT无颅内血肿。3、伤后症状进行性加重,再次CT发现颅内血肿。1、一般检查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骨X线平片。4、颅脑CT。1、手术清除血肿。2、术后抗炎、脱水、细胞活化药等综合治疗。3、未手术者治疗同脑挫裂伤。4、术后继续CT追踪,直至病情稳定。28351、血肿清除。2、脑受压解除,症状基本消失。3、可留有颅骨缺损。4、能恢复工作。1、血肿清除。2、可有部分症状、体征。3、生活能自理。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I62.002085慢性硬膜下血肿1、有较轻外伤史。2、多以颅内压增高表现为主,晚期有偏瘫、失语、类脑瘤表现。3、颅脑CT显示血肿范围、部位,其内可有分隔。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骨X线平片。4、颅脑CT。1、对症治疗。2、颅骨钻孔引流。3、术后抗炎、补等渗液。14211、血肿引流后无复发。2、症状、体征消失。3、可恢复工作。1、术后仍有少量血肿未引出。2、症状、体征好转。3、生活自理。G91.903060急性硬膜下积液1、有头部外伤史,多发于对冲部位。2、颅内不增高,有同急性或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症状。3、颅脑CT、MR可显示积液的部位、范围。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骨X线平片。4、颅脑CT。1、对症治疗。2、颅骨钻孔引流。3、术后抗炎。10141、积液消除。2、症状、体征消失。3、可恢复工作。1、积液大部分消除。2、症状、体征好转。3、生活能自理。S02.911162静脉窦损伤1、颅脑损伤、颅骨骨折可伤及上矢状窦、窦汇、乙状窦等,造成大量出血,引发脑受压或失血休克。2、颅骨平片、CT显示静脉窦部有骨折、骨片刺入。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骨X线平片。4、颅脑CT。1、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封闭静脉漏孔、抗休克。2、术后抗感染,脑细胞活化等综合治疗。10141、静脉窦修复,无相关并发症。2、能恢复工作。1、静脉窦已修复,但留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2、生活基本自理。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S02.911162开放性颅脑损伤1、有头外伤史。2、开放性脑损是头皮、颅骨、硬脑膜和脑均受损伤,脑组织直接与外界相通者。3、可有昏迷。4、可有相应脑损伤症状、体征,部分并发颅内血肿、感染。5、颅脑CT、MR显示颅内碎骨片、异物嵌入、出血。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骨X线平片。4、颅脑CT。1、急诊清创手术。2、有休克同时抗休克。3、肌注TAT。4、术后抗感染、脱水、脑细胞活化药等综合治疗。14201、创口愈合,无颅内感染征象。2、可有颅骨缺损,也留有小碎骨片。3、症状、体征明显好转。4、能恢复工作。1、创口延期愈合,但无颅内感染征象。2、可留有肢瘫、失语、癫痫等局灶症状、体征。3、生活能自理或部分自理。D33.003042脑室良性肿瘤1、颅内压增高:原发于三、四脑室者早期就可出现头痛、头晕、呕吐,且可有一过性加重、意识丧失,又可自然缓解,表现为Bruns征,病程中常有反复,晚期可出现高颅压危象。2、依肿瘤累积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症状、体征。3、颅骨平片可有肿瘤钙化。4、脑脊液检查蛋白多增高,有时可查到瘤细胞。5、CT、MR可显示肿瘤大小、形态、同周边结构关系及供血状况。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脑血管造影。4、腰穿测压,脑脊液常规、生化、脱落细胞。5、颅脑CT或MR。1、手术原则是尽可能全切除肿瘤,又不允许损伤相邻重要结构;术中发现肿瘤无法全切除时,应打通脑脊液循环通路,否则手术失败。2、有些手术无法解决,-刀也无法解决的脑室内肿瘤,应选择分流术,术后辅以放疗。3、小肿瘤、无脑循环梗阻者,可选-刀或x-刀解决。4、术后抗炎等综合治疗。14281、肿瘤全切除,颅内压正常。2、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3、恢复正常工作。1、肿瘤部分切除,脑脊液循环梗阻解除。2、症状、体征好转。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S06.912165火器性颅脑损伤1、头颅有炸伤、枪伤等火器伤史。2、头皮、颅骨、脑膜、脑组织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损伤。3、穿透性脑损伤,多有脑脊液、脑碎片流出,常合并颅内血肿。4、有相应的脑损伤征象,可早期出现颅内感染、颅内压增高。5、颅骨平片、颅脑CT显示颅 骨洞形成或粉碎骨折,颅碎骨、弹片、子弹、积气等。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骨X线平片。4、颅脑CT或MR。1、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2、止血、抗休克,处理合并伤。3、急诊手术处理原则:(1)行头皮、颅骨清创。清除头皮碎屑、毛发、泥砂、碎骨、金属异物、修整皮缘、颅骨。(2)有血肿者应正规开颅,清除血肿。(3)盲管伤清创:扩大颅骨入口,成34cm骨窗,清除脑内异物、骨片、失活脑组织。直径1cm以上金属异物,尽量取出,1cm以下的不必勉强取出;清创不彻底,有感染征象者不可缝合。(4)贯通伤清创:有脑受压、活动出血者应先处理;入口部应清除所有污物、碎骨等,出口部脑皮质、颅骨、头皮常损伤较重,应彻底止血。脑压不高者应修补硬膜。(5)经额窦穿透伤清创:扩大入口骨窗,或采用一侧前额骨瓣;脑内清创取筋膜将硬膜破口修补;切除额窦内壁,将窦粘膜经额鼻管推入鼻腔。(6)脑室伤清创:脑室内有血肿、异物时,清创进入脑室内,清除后将硬脑膜修补、缝合,术后脑室外引流。14491、创口愈合,无颅内感染征象。2、可留有颅骨缺损和遗留小碎骨片、弹片。3、症状消失,无神经功能缺失。4、颅脑CT伤区基本恢复。1、神清,但遗留有肢瘫、失语、癫痫等症状、体征。2、颅内留有小异物。3、生活能基本自理或部分自理。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G96.004060脑脊液漏1、颅脑外伤史。2、水样或血性脑脊液自鼻腔、外耳道流出,或流入咽部。3、流出液行糖测定符合脑脊液糖含量。4、颅骨X线平片、CT骨窗有助诊断。1、一般检查常规。2、手术者需查凝血酶原时间。3、颅骨X线平片。4、颅 脑CT。1、手术治疗。2、预防颅内感染。3、常规肌注TAT。4、非手术治疗四周以上不愈者,应手术修补漏孔。10141、漏液停止无颅内感染征象。2、无临床症状。1、漏液停止。2、遗有神经缺失症状。G93.402060低颅压综合征1、颅脑损伤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症状。2、症状直立加重,平卧减轻,头低位好转。3、腰穿压力80mmH2O以下。1、一般检查常规。2、颅 骨X线平片。3、颅脑CT。1、非手术治疗:(1)平卧或头低脚高位。(2)静脉补充等渗液。(3)每日腰穿注入过滤空气1020ml。2、非手术治疗三周以上无效可手术治疗。10141、症状消失,颅压正常。2、恢复工作。1、症状好转。2、颅压低于正常。G40.901063外伤性癫痫1、颅脑损伤史。2、穿透性脑损伤多见。3、脑电有癫痫发作波型。4、有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脑电图、脑地形图。4、颅骨X线平片。5、颅脑CT。1、抗癫痫治疗。2、抗癫痫无效者可手术病灶切除。14281、病灶切除,癫痫发作消失。2、可留有脑损害征象。3、可恢复正常生活。1、癫痫发作减少。2、生活自理。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G06.006061脑脓肿1、有炎症史:开放伤后(外伤性)、慢性中耳炎、乳突炎(耳源性)、鼻窦炎(鼻源性)、风心病(心源性)、身体有化脓灶(血源性)、也有原因不明者(隐源性)。2、多有脑膜、脑炎,渐现颅内压增高、脑损害症状。3、血、脑脊液检查多有炎症改变。4、颅脑CT、MR显示占位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腰穿测压,腰脊液常规、生化。4、颅脑CT。5、脓汁培养、药敏。1、抗感染、脱水治疗。2、颅压高,有高颅压危象,包膜又未形成者,可颅骨钻孔,抽脓。3、脓肿包膜形成后,开颅脓肿切除。14421、脓肿清除。2、颅内无炎症征象。3、颅内压基本正常。4、基本无脑损害症状、体征。1、脓肿基本治愈。2、留有一定神经功能障碍。3、继发脑积水。M86.982122化脓性颅骨骨髓炎1、有开放性颅骨骨折、头皮或其他部位感染史。2、急性患者头皮局部有炎症、头痛、发烧、白细胞高,慢性局部可有脓性窦道、局部死骨。3、颅骨X线平片、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死骨形成,骨质增生硬化等。1、一般检查常规。2、颅骨X线平片。3、颅脑CT。1、急性期抗炎治疗,有脓者切开引流。2、慢性者手术切除病灶至正常颅骨,硬膜外有脓肿者,要刮尽肉芽组织,创面抗生素液冲洗,残腔放引流。3、术后抗炎、换药治疗。14281、经抗炎治疗或手术清除病灶创口愈合,无颅内感染。2、局部和全身感染症状、体征消失。1、延期愈合。2、颅骨遗留慢性炎症。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M86.982122结核性颅骨骨髓炎1、多数有结核病史、结核接触史。2、长期低热、消瘦、贫血。3、头部有软组织炎症或有慢性脓性窦道 ,4、颅骨X线平片显示颅骨圆形、卵圆形穿洞样骨破坏。5、颅脑CT可有骨破坏、肉芽组织形成。1、一般检查常规。2、颅骨X线平片。3、颅脑CT。4、血沉。1、术前抗结核治疗二周。2、手术切除结核病灶。3、术后抗结核治疗36个月。14211、伤口愈合。2、局部症状、体征消失。1、伤口愈合。2、仍有低热、血沉快。G06.202061硬脑膜外、下脓肿1、有颅骨骨髓炎、鼻窦炎、中耳炎或兼有化脓性脑膜炎史。2、有周身感染症状,头皮软组织有炎症表现。3、高颅压征。4、可有脑膜、脑症状。5、颅脑CT、MR可显示病变部位、范围。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脓汁细菌培养、药敏试验。4、颅脑CT或MR。1、抗感染治疗。2、手术清除脓肿,术中残腔放胶管引流;术后每天经胶管抽脓,注入抗生素液。3、硬脑膜外脓肿,术中严禁切开硬脑膜。4、硬脑膜下脓肿术后禁止腰穿。5、抗生素应用要参考脓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21351、脓肿消除,颅内无炎症状。2、颅内压基本正常。3、恢复正常生活。1、出现脑积水征象。2、CT仍有炎症可能。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A17.806+(G0704*)007脑结核瘤1、有或无结核病史和结核病征象。2、有类似脑肿瘤征象。3、可有癫痫。4、颅骨平片可有脑内结核钙化灶。5、颅脑CT可显示病变大小部位、单发、多发。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腰穿测压,腰脊液常规、生化。4、颅脑CT或MR。1、小病灶、重要功能区者非手术治疗。应抗结核治疗半年以上。2、手术切除病灶。3、手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36个月。14211、结核瘤清除。2、脑脊液基本正常。3、可留有一定脑损害症状、体征。4、能正常工作。1、病灶消除,病情稳定。2、可有神经损害征。3、生活能自理。C79.302023脑转移瘤1、身体其他部位有恶性肿瘤或恶性肿瘤切除史,部分病例无上述病史。2、常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3、多数有局部病灶征象。4、CT、MR显示病变,常有明显脑水肿,病变可单发,也可多发。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骨X线平片。4、颅脑CT或MR。5、查原发病灶。1、手术切除:适于单发病灶,患者一般状态较好者。2、-刀或x-刀治疗:适用于小病灶、多发灶、年老体弱者。3、化疗:适用不能开刀,也不能作-刀者。4、原发灶治疗。14351、肿瘤切除高颅压症状基本消失。2、脑局灶症状好转。1、经减压术或化疗、放疗、高颅压征缓解。2、脑局灶症状好转。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G16.404042颅骨良性肿瘤1、表现为颅骨局限性隆起、肿块固定,可伴有头痛,局部压痛;良性者生长缓慢,恶性者生长较快,且可多发。2、板障内骨瘤可向颅内生长,可有颅内压增高。3、结合体征、X线、CT、等表现,可鉴别骨瘤类型。如影像为均匀一致的密度增加多为良性骨瘤;局部圆形破坏者常为血管瘤、胆脂瘤、嗜酸性肉芽肿等;骨纤维异常增生症表现为普遍性骨质疏松及增厚;畸形性骨炎,多见于额眶部局限性骨密度增加与肥厚。4、正确诊断需病理检查。依肿瘤大小、手术难度决定检查项目。1、良性肿瘤应手术切除。2、手术辅以放疗。10141、肿瘤消除。2、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3、颅内压正常。1、肿瘤缩小。2、症状好转。D32.902(M95300/0)042脑膜瘤1、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2、急性发病者多合并肿瘤出血、囊肿、瘤周水肿。3、依肿瘤位置不同,可出现相应症状、体征。4、颅骨X线平片可见有骨质增生、变薄、被侵蚀、破坏等。5、脑血管造影可见抱球状供应血管和肿瘤染色。6、CT、MR显示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或等密度肿瘤影,界限清楚,可明显强化。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骨X线平片。4、颅脑CT或MR。5、脑血管造影。1、肿瘤为良性占绝大多数,手术原则是尽可能全切除。2、肿瘤血运丰富,术前最好行DSA检查,并栓塞颈外供血的血管,术中用肿瘤内微波加温可减少术中出血。3、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辅以超声吸引器多可达到全切除目的。4、术后依术中情况引抗炎等综合治疗。14281、肿瘤全切除,颅内压正常。2、神经损害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3、恢复正常工作。1、肿瘤大部或部分切除,颅内压增高症状好转。2、神经功能好转。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M95050/1)脑胶质细胞瘤1、病程多缓慢,渐现颅内压增高表现。2、依肿瘤生长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症状、体征。3、急性发作者多为肿瘤内出血者,可突然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形成。4、颅骨平片可显示颅内压增高征象,局部可有骨质变薄、破坏或增生,也可有肿瘤钙化影。5、颅脑CT、MR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骨X线平片。4、颅脑CT。1、脑浅部、非重要功能区者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以放疗。2、对分化较好、界限较清楚者应全切除或行脑叶切除。3、临近重要功能区者可大部或部分切除、去骨瓣减压,术后辅以化疗、放疗。4、脑深部、重要功能区者仅作病理,术后放疗或化疗。5、脑深部小病灶,应立体定位毁损或-刀治疗。14281、肿瘤全切除,颅内压基本正常。2、症状好转或消失。3、生活能自理。1、肿瘤部分或大部分切除。2、症状好转。I67.103084颈内动脉、海绵窦漏1、有颅脑外伤史,也可为自发性。2、搏动性突眼,常为一侧性,也有双侧性。3、眼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4、眼、额、颞部常可听到血流杂音。5、压迫同侧颈动脉杂音消失或减弱。6、常有眶上裂综合征。7、脑血管造影可显示海绵窦区的团状影,可见增粗的引流静脉。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底X线平片。4、颅脑CT。5、脑血管造影。1、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2、栓塞无效时可考虑直接手术修补。14281、眼球突出恢复正常。2、搏动和血流杂音消失。3、颅神经功能渐恢复。1、血流杂音消失或减弱。2、眼球搏动消失。3、颅神经功能好转,尚有轻度突眼和静脉瘀血。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E23.601053鞍区肿瘤1、垂体腺瘤:多有垂体功能低下,如毛发脱落、性功能改变,或有肢端肥大、泌乳闭经、类库兴氏征等。2、慢性头痛、视力下降、神野缺损。3、颅咽管瘤:可有侏儒及尿崩症表现。4、颅骨平片多为蝶鞍扩大、骨破坏,或局部钙化、增生。5、垂体微腺瘤蝶鞍可正常。6、测定内分泌激素含量有助于早期诊断垂体瘤。7、颅脑CT或MR可显示肿瘤大小、相邻关系。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蝶鞍平片。4、内分泌八项。5、颅脑CT或MR。1、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1)口鼻蝶窦入路,适于微腺瘤和鞍内型。(2)经额下入路,适于肿瘤向鞍上,鞍旁,鞍后发展者。(3)经翼点入路,适于视交叉后,向鞍旁发展肿瘤。2、垂体瘤的非手术治疗:(1)内分泌治疗。(2)放射治疗。3、颅咽管瘤的治疗:(1)直接手术切除,可选择经蝶窦、经额下、经胼胝体等入路切除。(2)分流术,适于手术部分切除后,仍有脑脊液循环梗阻者。(3)贮液囊置入术,适于囊性瘤不能全切除者。4、放疗。5、放射性核素肿瘤囊内注射。14281、肿瘤全切除。2、内分泌功能好转。3、高颅压症状消失。4、视力、视野恢复或好转。1、肿瘤部分切除。2、高颅压症状缓解。3、视力好转。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I60.801085脑动脉瘤1、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慢性头痛史。2、后交通动脉可能有动眼神经麻痹。3、动脉瘤破坏出血时,可剧烈头痛、转入昏迷;可因颅内血肿引起急性脑受压。4、脑血管造成影可发现单一或多发囊状动脉瘤影。5、X线平片有时可见动脉瘤钙化;MRA扫描多可显示动脉瘤,并提示载瘤动脉。6、眼眶部有时可听到血流杂音。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脑脊液常规、生化。4、全脑血管造影。5、颅脑MRA。1、动脉瘤一经确诊必须手术治疗或血管内栓塞治疗,而且是唯一选择。2、动脉瘤确诊后的手术时机以越早越好,以防再出血。最佳方法是造影确诊后,同时行血管内栓塞;不能栓塞和栓塞失败者,立即开颅手术。3、级动脉瘤多预后不佳,不宜手术。4、手术依病情选择治疗方法。14281、治疗后造影无动脉瘤。2、症状、体征消失。3、再无蛛网膜下腔出血。4、生活能自理。1、症状好转。2、可留智能减退、瘫痪等神经损害症状。3、生活能部分自理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Q28.301155脑动静脉畸形1、常有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2、有颅内血肿、颅内压增高表现或有癫痫发作。3、依病变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的脑局部症状。4、脑血管造影可显示病变,包括异常增粗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有时可显示并发的动脉瘤。5、CT可协助诊断。6、MRA可明确诊断。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腰穿测压,脑脊液常规、生化。4、脑血管造影。5、MR和MRA。1、显微手术切除,并发血肿者应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病变。2、血管内栓塞治疗,适于深部病变、重要功能病变、高血流病变。但单纯栓塞治疗有时只能治愈一部分病变,所以可在栓塞后再行显微手术切除。3、主体定向放射治疗,-刀、x-刀治疗适于3cm以下直径的小病灶,栓塞后的残余病灶的治疗。4、非手术治疗:(1)避免诱发原因。(2)预防、控制癫痫。(3)止血,预防再出血。(4)对症。14281、病变消失或大部消失。2、症状恢复正常或好转。3、颅内压基本正常。1、病变部分消失。2、颅内压增高或神经系统症状缓解。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D32.904042椎管内良性肿瘤1、缓慢发病,少数呈肢瘫急性发病。2、可有或无根痛,病变部位以下出现脊髓不全或完全性半横贯,或横贯性损害症状、体征。3、髓内肿瘤可早期出现尿便障碍。4、腰穿多有蛛网膜下腔部分或完全梗阻现象,脑脊液常规 常有蛋白含量高而细胞计数正常。5、X线平片有时可见椎弓根间距增宽、椎间孔扩大、或有椎骨骨破坏。6、MR可精确显示肿瘤形态、位置。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腰穿测压行奎氏试验;脑脊液常规。4、脊柱X线平片。5、MR。1、手术治疗原则:(1)神经鞘瘤 、脊膜瘤等良性瘤,应全切除治愈。(2)肿瘤位于脊髓前方者,应剪断齿状韧带,先囊内切除,瘤缩小后再全切除。(3)亚铃型瘤应先切除椎管内部分,再扩大切口切除椎管外部分。若肿瘤进入胸腔、腹膜后,可23周后再切除。(4)硬脊膜外脂肪瘤应争取次全切除。2、非手术治疗:(1)放疗。(2)化疗。21281、肿瘤全切除。2、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3、能恢复正常工作。1、肿瘤部分切除或减压。2、神经功能部分恢复。3、生活能自理。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I61.902085高血压性脑内血肿1、多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史。2、出血部位以壳部、外囊多见,常累及基底节、丘脑。也可发生在皮层下、桥脑、小脑。多为一侧性,也可发生于两侧。3、多突然发病,昏迷、偏瘫,失语,颅内压增高。小量出血者也可意识清楚。4、脑脊液常为血性。5、颅脑CT、MR显示血肿位置、大小。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脑CT。1、非手术治疗:(1)保持安静,头高15卧位。(2)降颅压、止血。(3)控制血压。(4)预防感染。(5)补充营养,防止水电解质失调。2、手术治疗:(1)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适宜较大血肿、脑疝形成者。(2)经侧裂进入血肿腔,清除血肿,适宜基底节区血肿,显微镜下清除血肿。(3)颅骨钻孔穿刺、血肿腔内溶血、引流。(4)脑室镜下血肿清除,尤其适宜破入脑室者。3、手术治疗者,术后常规止血、脱水、控制血压、抗炎等综合治疗。4、重症者术后常规气管切开、鼻饲。28491、意识恢复正常。2、颅内压增高,神经损害症状、体征好转。3、生活基本自理。1、意识状态好转。2、颅内压增高缓解。3、可留有智能减退、三偏、失语等。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D33.002(M93900/0)042脉络膜丛乳头状瘤1、青少年、儿童多见。2、肿瘤多呈实质性,有明显的分界,表面颗粒状,色泽鲜红或紫红,血供丰富,似杨梅可有钙化。3、肿瘤可阻塞脑脊液通路,并分泌过多脑脊液,故可伴脑积水,产生颅内压增高症状。4、CT增强扫描可见肿瘤明显强化,伴脑室扩大。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脑CT。1、手术治疗。2、瘤体小者可-刀治疗。2128肿瘤全切除,症状、体征消失。肿瘤大部切除,症状、体征好转。G06.102061硬脊膜外脓肿1、呈急性、亚急性发病,患者多急性病容。2、椎旁颈、背、腰部常有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灶,或有全身其它部位感染灶。3、病变部位以下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征,并迅速向高平面发展。4、肢体多为迟缓性软瘫,尿便功能障碍。5、病变区棘突,椎旁压痛、叩击痛。6、病变部位硬膜外腔穿刺可抽出脓液,查到脓细胞。7、MR、CT可显示病变部位、范围。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硬脊膜外腔穿刺抽液涂片检查。4、MR。5、脓汁细菌培养,药敏试验。1、硬脊膜外脓肿应按急诊手术处理。2、手术切除椎板,排除脓汁,清除肉芽组织,局部应用抗生素,并留置胶管引流,术后每天用抗生素液冲洗。3、术中椎板切除的范围以露出正常硬脊膜为止;脓肿清除后,严禁剪开硬脊膜探查。4、术后抗生素,应按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5、其余治疗依病情需要处理。21351、脓肿清除局部全身感染征消退。2、神经功能损害征明显好转。1、局部炎症,全身感染症状消失。2、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无变化。3、生活不能自理。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Q27.801155脊髓血管畸形1、发病缓慢,病程中症状可有缓解,病变部位以下平面出现部分或横贯性损伤征象。2、腰穿奎氏试验多呈部分阻塞,也可完全阻塞。3、脑脊液在畸形血管破裂出血时为血性,未破裂者脑脊液蛋白可增加,细胞数可轻度增加。4、脊柱X线平片有时可见占位改变和虫蚀样改变。5、脊髓血管造影可显示病变和范围。6、脊髓MRA可更精确显示病变。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脑脊液常规。4、脊髓CT扫描。5、MRA脊髓扫描。6、脊柱X线平片。1、血管内栓塞治疗,目前为首选方法。2、介入微导管栓塞时,应注意不注入过多栓子;造成动脉主干闭塞。3、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应注意选择手术适应症。(1)脊髓前动脉和畸形血管间的距离长。(2)髓内畸形血管团为团块状。(3)畸形位脊髓背侧髓外,靠近中线。(4)引流静脉不在后方,便于操作。4、术后按椎板切开处理。14281、畸形血管基本消失。2、神经症状消失或好转。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Q05.904153脑(脊)膜膨出1、出生后腰骶部或枕部、额鼻部、颈部、背部的中线处一膨出包块,多为囊性。2、部分患者合并脑积水。3、可有或无神经症状,腰骶部病变常有下肢活动障碍、内翻足,大小便功能障碍。4、可合并其他先天畸形。5、X线平片显示椎板裂、颅裂。6、MR显示膨出组织的性质。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X线平片。4、MR。手术切除为本病唯一途径,其原则为:1、凡神经症状较轻,无脑积水者应尽早手术治疗。2、严重肢瘫、大小便失禁和伴有脑积水者应为手术禁忌。3、手术应注意:(1)俯卧,头低足高位。(2)切口以横切为好,皮肤不可切除过多,防止缝合时皮肤过紧。(3)囊颈要游离到缺损处,必要时切除椎板、瘢痕粘连带,神经组织松解要彻底,尽可能保留有功能的马尾神经,但终丝应切断。(4)骨缺损处应修补,以囊壁、筋膜加强修补,防止漏液。1421 1、膨出肿块消失。2、肢体运动、感觉、尿便功能有明显恢复。3、切口愈合。1、膨出肿块缩小。2、神经系统症状好转,但有较轻尿便障碍。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疗 原 则住院天数疗 效 判 定 标 准疾 病统计治 愈好 转G50.002060三叉神经痛1、反复发作的剧痛,常呈电击样、针刺样等疼痛。2、疼痛发作常因手触摸、面部受凉、洗脸、吃饭等诱发,且诱发点固定,称为板击点。3、疼痛部位可在额部、上颌部、下颌部,可为一侧,也可为双侧。4、常有局部皮肤粗糙、眉毛脱落、面色憔悴等。5、继发性头颅CT或MR常可查到肿瘤、囊肿等继发疼痛的病因。1、一般检查常规。2、凝血酶原时间。3、颅底X线平片。4、头部CT或MR。1、药物治疗。2、封闭疗法:(1)周围支封闭:依疼痛部位不同可选取在眶上切迹、颊孔、下颌神经封闭。(2)三叉神经半月节封闭。3、电热凝疗法。4、手术治疗:(1)周围支切断术和神经撕脱术。(2)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3)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5、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病因治疗。21281、面部疼痛消失 。2、可留部分神经功能障碍。面部疼痛好转。ICD-10病名诊 断 标 准检 查 要 点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