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简答和论述1、“治未病”的意义。(1)治未病是一条纲领性原则,从虚实两面创立了治未病的具体方法;(2)知传是治未病的先决条件;(3)整体调节是治未病的关键,要点在已病之脏、欲传之脏、调控之脏,三者并治;(4)医用五行是一个开放的自稳调控系统。2、百合病的病机表现。 百合病既是心肺阴虚为主的病变,故其证候可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心肺阴虚内热而神明被扰,出现神志恍惚不定,语言、行动、饮食和感觉等失调现象,但从形体上观察又如同常人,并无显著的病态,故曰“如有神灵者”。二是阴虚内热的客观可凭症,即口苦、小便赤、脉微数,这些当是百合病常见之症,但并非其独有。根据上述两方面的病情,即可诊断为百合病。其治疗原则,应着眼于心肺阴虚内热,以养阴清热为法,切不可妄用汗、吐、下,以免更伤阴液。3、理解为何叫肾着方,治脾而不是肾。 肾着,寒湿痹着腰部,因腰为肾之外府,故名肾着。多起于身劳汗出之后,冷汗久渍腰部,以致寒湿痹着,阳气不行,所以腰部冷痛而沉重。由于病在躯体下部,邪着肾之外府,留着于经脉肌肉,尚未病及肾之本脏,故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常,所以在治法上,不必温肾,当燠土以制水,去除在经之寒湿,则肾着可愈。4、四饮的症状。 痰饮病可分为痰饮(狭义)、悬饮、溢饮、支饮四类。凡水饮流走胃肠者,属狭义痰饮。水饮流注胁下者,属悬饮。水饮流行于四肢肌肤者,属溢饮。水饮贮于胸膈者,属支饮。5、解释“温药和之”。 “温药和之”表示温之不可太过,亦非专于温补,而应温药调和。此乃痰饮病治本的法则,但并非痰饮病唯一的治法。6、血分和水分的概念。 所谓血分,是指月经先闭,而后病水肿。经水先断的原因有二:一为血脉壅塞不通;二为冲任亏损,气虚血少。所谓水分,是指先病水肿,水湿壅闭,经脉不畅,而后经水断绝。9、了解近血和远血。 便血在先,大便在后,出血部位距肛门较近,故称为近血。先见大便,便后出血,出血部位来自直肠以上,距肛门较远,故称为远血。1 血痹的病因病机主要症状 治疗方药病机: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不畅,阳气痹阳 症候:局部麻木和轻微疼痛 治法:益气通阳 和营行滞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 芍药 桂枝 生姜 大枣2痰饮病分类以及方剂痰饮-饮停胃肠 水走肠间 沥沥有声 腹满 呕吐 眩晕 苓桂术甘汤悬饮-饮停两肋 咳嗽引痛 干枣汤溢饮-饮停四肢肌表 身体疼重 无汗 大、小青龙汤支饮-饮停胸肺 咳逆倚息不得卧 3胸痹的病因病机 主要方子病机:上焦阳虚 阴乘阳位 胸阳痹阻 主症:喘息咳唾 胸背疼 短气 主方:栝楼薤白白酒汤4转胞和下消一为小便不利一为小便反多为什么用肾气丸治疗小便不利是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小便反多是肾阳虚不能划气摄水,病机均为肾阳虚故5治疗虚劳为什么重在脾肾?为何侧重甘温扶阳法虚劳 篇中论虚劳是以五脏气血虚损的发病机制为理论依据治疗上重视脾肾二脏这是因为肾为先天之本内藏真阴真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懒以充养而虚劳病的后期无不关系到脾肾补肾就是固其根本健脾就是资其化源根本已固生化有源虚损才有恢复的可能故治疗虚劳要重视脾肾;侧重甘温扶阳虚劳病症情较为复杂不论始为阳虚或者阴虚最终可致阴阳两虚的复杂症候。故重点应调理脾胃建立中气得以四运,从阴引阳丛阳引阴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6湿病的基本指法及其机理是什么?治疗湿病应当发汗但发汗的要旨是微微发汗是风湿倨去若兼有内湿而见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的应当利小便湿病濡滞非阳不化故发汗 利小便的同时应顾护阳气同时不可妄用大汗 火攻和下发7风湿历节和寒湿病如何鉴别:风湿历节病机:风寒湿痹阻日久渐次化热伤阴症状:肢节疼痛身体瘦弱脚肿如脱头眩短气稳稳欲吐 治法 温经散寒利湿祛风清热养阴主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寒湿病 病机 寒湿痹阻 症状:关节巨疼痛处不移不可屈伸 治法温经散寒利湿 主方 乌头汤8肺萎如何辩证治疗为津伤阴虚内热熏肺气逆而咳其其主症为咳吐浊唾延沫脉数虚。虚热肺萎治疗采用麦门冬汤润肺养胃并清虚火虚寒肺萎的病机为上焦阳虚肺中虚冷气不布津临床表现:不渴不渴遗尿火小便频数 头眩9肠痈如何辩证治疗 方子A急性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脉沉紧 大黄牡丹汤(大黄 芒硝 桃仁 瓜子 牡丹)B慢性肠痈:其身甲错腹皮急 按之痛 如肿状腹无积聚 身无热 肠内有痈脓 薏苡附子败酱散10胸痹如何虚实异治(枳实薤白汤与人参汤的比较)偏于实者多是寒痰浊偏盛 脉以阴弦为主且干心胸满闷腹胀 大便不畅 舌苔厚腻 当以通阳散结降呢除满;偏虚者阳气虚馁 阴霾不散蕴结心胸 其脉以阳微为主并觉倦怠少气甚则四肢厥冷出寒冷12何为中风病因病机主症中风:以猝然昏仆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为特点 多因正气亏虚偶受外邪诱发致病 病因病机:内虚邪中 经脉痹阻13风湿表虚症 临床表现治疗方子表现: 风湿 脉浮 身重 汗出 恶风 方子 防己黄芪汤 防己 黄芪 白术 甘草 生姜大枣 14大小青龙汤在治疗溢饮上有何异同相同点:二者均为表里同病,病机均与外感风寒,肺失宣降饮溢四肢有关,症状均有恶寒发热身体重痛。不同点:大青龙汤证是外寒内热,表证偏重,症状无汗而喘,烦躁而渴,脉象浮紧,舌苔薄黄。治宜散寒化饮清热除烦。而小青龙汤证是外寒内饮,表证较轻。症状咳喘痰多,胸痞干呕,脉象旋弦紧,舌苔白滑。治以温里化饮,止咳平喘。15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乌头汤的比较同治历节病,但两者在病机,症状和治法上均有不同桂汤治风湿历节证以关节肿痛痛处游走发热为主故治应祛风除湿行痹清热乌头汤治寒湿历节证以关节疼痛不可屈伸遇冷加剧为主故治以温经祛寒除湿止疼16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症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百合病正治法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狐惑病: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食于喉为惑,食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食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虐病脉证并治虐母:病虐,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期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虐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1风湿历节,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2寒湿历节,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血痹虚劳病脉证病治重症证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黄芪 芍药 桂枝 生姜 大枣)脉象总纲: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证治1虚劳失精: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2虚劳里急: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3虚劳腰痛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干地黄山茱萸薯蓣泽泻茯苓丹皮桂枝炮附子)4虚劳风气百疾: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5虚劳不寐: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6虚劳干血: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证治1虚热肺痿: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2虚寒肺痿: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吐。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肺痈证治1邪实壅滞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2血腐脓溃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甘草)咳嗽证治1寒饮郁肺: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2痰浊壅肺: 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皂荚)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气。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麻黄石膏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五味子半夏)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胸痹心痛短气证治主症: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栝蒌实薤白白酒) 重症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虚实异治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急症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心痛证治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腹满寒疝宿食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实热证: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之,下之黄自去。 证治1里实兼表实证: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厚朴 甘草 大黄 大枣 枳实 桂枝 生姜)2里实兼少阳证: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枳实 大黄 大枣 生姜) 3里实胀重于积: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4里实积胀并重:痛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需下之,宜大承气汤。5寒饮逆满: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附子 半夏 甘草 大枣 粳米)6脾虚寒盛: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蜀椒 干姜 人参 胶饴)7寒湿积滞: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大黄 附子 细辛)五脏风寒积聚病病脉证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跌阳脉浮而濇,浮则胃气强,濇则小便数,浮濇相搏,大便则坚,其睥为约,麻子仁丸主之(麻子仁 芍药 枳实 大黄 厚朴 杏仁)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三、方证(条文、症状、病机、方药)1、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5-8) 症状:诸肢节疼痛而肿大;身体逐渐消瘦;两脚肿胀,麻木不仁,有如与身体相脱离的感觉;头昏目眩,中气虚而短气;胃失和降,温温欲吐。 病机:风湿痹阻不通,筋脉失养。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方药:桂枝、麻黄、附子、白术、防风、知母、芍药、生姜、甘草。2、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6-2) 症状:寸口关上微为阳气不足之脉;尺中小紧为感受外邪之象。外证身体不仁,不仁者,肌肤不觉痛痒,甚者如风痹状,即不仁兼酸痛感。 病机:气虚血痹,肌肤失荣。 治法:益气通阳,和营行滞。 方药: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3、 金匮要略如何论述虚劳病?多个方症。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6-8) 症状:小腹弦急,外阴部寒冷。目眩发落。脉极虚谓脉极虚弱无力,芤谓浮大中空,迟谓脉象迟缓,三者皆是虚脉,不只见于失精家,亦见于下利清谷,或亡血的患者。虚劳病并可见芤动微紧之脉。 病机:心肾不交,精关不固。 治法:滋阴潜阳,收敛固涩。 方药: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6-13) 症状:里急,腹中痛,心悸,衄血,梦遗失精,四肢酸痛,咽干口燥。 病机:阴阳两虚,脾虚营弱。 治法:建中缓急,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6-14) 症状:腹中拘急,甚则腹痛,阴阳形气俱不足。 病机:脾气虚衰。 治法:健脾补虚,扶助阳气。 方药:黄芪、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6-15) 症状:肾虚多表现腰部酸痛,劳累后加重。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病机:肾阴阳两虚。 治法:补阴助阳,利水护正。 方药:干地黄、山茱萸、薯蓣、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6-16) 症状:多种虚损证候,感受外邪的证候。 病机:正气不足,感受外邪。 治法:寓祛邪于补正之中,使邪气去而正气不伤。 方药:薯蓣、当归、桂枝、干地黄、神曲、豆黄卷、甘草、芎藭、麦门冬、芍药、白术、杏仁、人参、柴胡、桔梗、茯苓、阿胶、干姜、白蔹、防风、大枣。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6-17) 症状:肝血不足,血不养心,神魂不安,故不得眠;夜不得眠则易致心中烦扰,或心悸,眩晕,口干等。 病机:心肝血虚所致失眠。 治法:补肝养血安神。 方药: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芎藭。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6-18) 症状:虚极羸瘦,是五劳七伤到了极点的结果。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病机:虚劳日久,内有干血。 治法:缓中补虚。 方药: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药、干地黄、干漆、虻虫、水蛭、蛴螬、蟅虫。4、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7-10) 症状:津液耗伤,导致肺胃阴虚,阴虚则火旺,虚火上炎,肺气上逆则喘咳,热灼津伤故咽喉干燥不清爽,痰黏难咳。 病机:虚热肺痿,肺气上逆。 治法:滋阴清热,止火逆,降肺气。 方药: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5、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7-5) 症状:上焦阳虚,肺气虚衰,痿弱不振,不能摄纳和输布津液,故频吐涎沫,无咳嗽和口渴之症。肺气虚寒不能制约下焦,故遗尿小便数。上焦阳虚,清阳不升,故头眩。 病机:虚寒肺痿。 治法:温肺复气,温阳散寒。 方药:甘草、干姜。6、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7-12) 症状:咳嗽胸满,振寒脉数,口咽干燥而不甚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 病机:肺痈脓溃。 治法:排脓解毒。 方药:桔梗、甘草。方后说:“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是服药后促使脓血痰排出,治疗有效的征兆。7、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7-6) 症状:咳嗽气喘,喉中痰鸣似水鸡叫声。 病机:寒饮郁肺,咳嗽上气。 治法: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方药: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苑、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8、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7-13) 症状:外感风热之邪与内在水饮相合,致肺气胀满,上气喘咳,甚则憋胀,胸满气促,两目胀突如脱。风热挟饮上逆,脉浮大有力。 病机:饮热郁肺。 治法:宣肺泄热,化饮降逆。 方药: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9、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7-8) 症状:咳嗽上气,病邪在上其脉亦浮。还当有胸满、烦躁、口渴、倚息不能平卧、脉浮数或浮紧等症。 病机:寒饮挟热,上迫于肺的咳喘证。 治法:散饮除热,止咳平喘。 方药:厚朴、麻黄、石膏、杏仁、半夏、干姜、细辛、小麦、五味子。10、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7-14) 症状:素有水饮内伏,复感风寒而诱发肺胀。喘咳上气,胸胁胀满,烦躁,脉浮。 病机:外寒内饮挟热。 治法: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方药: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五味子、半夏、石膏。11、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9-3) 症状:胸痛引背,喘息咳唾,呼吸短气。寸口脉沉迟,是上焦阳虚,胸阳不振之象;关上出现小紧数,是中焦有停饮,阳虚阴盛之征。 病机:胸阳痹阻。 治法:宣痹通阳,豁痰利气。 方药:栝楼实、薤白、白酒。12、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10-9) 症状:按照六经传变的一般规律,太阳在先,阳明在后,故感受外邪,发热十日以后,又见腹满。脉浮而数,提示表证尚在,但外邪已入里化热,且里证重于表证。饮食如故,一说病变中心在肠而胃气未伤。 病机:阳明腑实而兼太阳表证。 治法:两解表里,调和营卫。 方药:厚朴、甘草、大黄、大枣、枳实、桂枝、生姜。13、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10-13) 症状: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 病机:实热内结,气滞不行,且气滞重于积滞。 治法:行滞除满,通腹泄热。 方药:厚朴、大黄、枳实。14、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10-10) 症状:腹满肠鸣,呕吐逆满。肠鸣亢进,腹痛如切,胸胁逆满,呕吐频作。 病机:中焦虚寒,水饮内停。 治法:温中散寒,化饮降逆。 方药:附子、半夏、甘草、大枣、粳米。15、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10-14) 症状:从腹部到心胸,从脏腑到经络,均为寒气充斥,发生剧烈疼痛,不可以手触近,呕吐不能饮食。 病机:脾胃阳衰,中焦寒甚。 治法:温补建中,散寒止痛。 方药:蜀椒、干姜、人参。16、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12-29) 症状:水饮在肠间,阻遏气机,故腹满。饮阻气结,津不上承,则口舌干燥。此外,饮走肠间,必见“沥沥有声”。 病机:肠间饮结郁热,气机壅滞。 治法:涤饮泻热,前后分消。 方药:防己、椒目、葶苈、大黄。17、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已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12-24) 症状:膈间有支饮,肺气受阻,心阳不布,故其人喘满,亦即“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的互辞。水饮内结,则见心下痞坚;饮聚于膈,营卫运行不利,故面色黧黑;寒饮内结,脉乃沉紧。服木防己汤之后,心下痞坚变为虚软,表明饮消热清,气机畅行,病即可愈;若心下痞坚结实仍在,此为水饮重又聚结,故曰“实者三日复发”。 病机:饮热互结膈间正气已虚的支饮重症。 治法:通阳利水,清热补虚。通阳利水,软坚补虚。 方药:(木防己汤)木防己、石膏、桂枝、人参。(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木防己、桂枝、人参、芒硝、茯苓。18、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14-23) 症状:风水在表则恶风、脉浮,水为风激,水气泛溢则一身悉肿。风水郁而化热,热蒸汗出不彻,热随汗稍外泄,故无大热。郁热伤津,故口渴。 病机:风水挟热。 治法:发越水气,清透郁热。 方药: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19、皮水之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14-24) 症状:水气潴留四肢皮下,肿胀明显。肿处时有轻微跳动之感。 病机:脾虚阳郁,水气不行。 治法:通阳化气,分消水湿。 方药:防己、黄芪、桂枝、茯苓、甘草。20、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14-28) 症状:黄汗为汗出入水中浴,水湿之邪侵犯肌腠,阻碍营卫的运行,卫阳被遏,湿热交蒸于肌肤,表现为全身水肿,发热口渴,汗出沾衣色黄如柏汁。 病机:湿热交蒸,营卫化热。 治法:调和营卫,固表祛湿,兼泄营热。 方药:黄芪、芍药、桂枝、苦酒。21、黄疸的四个方症。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15-13) 症状:食欲减退,头眩,心胸不安。尚有腹满,小便黄赤而不利等症。 病机:外感邪毒,内伤饮食,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蕴无从外泄。 治法:清泄湿热。 方药:茵陈蒿、栀子、大黄。 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15-15) 症状:心中郁闷烦乱,心中热痛。 病机:湿热积于中焦。 治法:清心除烦。 方药:栀子、大黄、枳实、豆豉。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15-19) 症状: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里热壅盛,迫津外泄,则自汗出。表和无病,里热成实。 病机:热盛里实。 治法:清热通便,利湿退黄。 方药:大黄、黄柏、硝石、栀子。 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15-18) 症状:湿热黄疸中湿偏盛者。 病机:湿重于热的黄疸。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茵陈蒿、(五苓散)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22、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17-21) 症状:寒饮结于胸中,与正气相搏,阻碍胸胃气机,使之不得畅行,则出现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难以名状,烦闷不堪,痛苦难忍之症。 病机:寒饮搏结于胸胃。 治法:宣散寒饮,舒展气机。 方药:半夏、生姜汁。23、肠痈的二个方症。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18-4) 症状:少腹肿痞,拘急、拒按,按之痛及反跳痛,小便数如淋,时时发热、恶寒、自汗出,脉迟紧。 病机:肠痈脓未成。 治法:泻热逐瘀,散结消肿。 方药: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或瓜蒌仁、芒硝。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18-3) 症状:按之腹皮紧张拘急,脓肿濡软如肿状,全身发热不明显而脉数,其身甲错。 病机:肠痈脓已成。 治法:清热解毒排脓。 方药:薏苡仁、附子、败酱草。24、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22-5) 症状:咽中自觉有物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后世称为“梅核气”。病机:七情郁结,痰凝气滞。治法:宣气解郁,散结降逆。方药: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干苏叶。25、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22-9) 症状:妇人五十岁左右,气血已衰,冲任不充,经水应绝。今又阴道出血几十天不止,此属崩漏。腹满里急,或伴有刺痛、拒按等症。阴虚生内热,故见暮即发热、手掌烦热等症。唇口干燥。 病机:冲任虚寒,瘀血内停。 治法:温养血脉,温经行瘀。 方药:吴茱萸、当归、芎藭、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生姜、牡丹皮、甘草、半夏、麦门冬。 四、条文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1-1)2、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3-1)3、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3-9)4、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5-2)5、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5-8)6、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6-2)7、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6-3)8、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6-8)9、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6-13)10、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6-14)11、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6-15)12、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6-16)13、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6-17)14、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6-18)15、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7-10)16、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7-5)17、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7-12)18、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7-6)19、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7-13)20、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7-8)21、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7-14)22、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9-1)23、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9-3)24、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9-5)25、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9-6)26、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9-7)27、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10-1)28、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10-3)29、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10-9)30、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10-13)31、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10-10)32、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10-14)33、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11-16)34、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12-2)35、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12-15)36、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12-16)37、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12-18)38、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12-29)39、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已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12-24)40、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12-25)41、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不便小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14-19)42、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14-18)43、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14-11)44、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14-22)45、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14-23)46、皮水之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14-24)47、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14-27)48、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14-28)49、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15-1)50、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15-8)51、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15-13)52、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1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配送调度算法-洞察及研究
- 锦纶纳米复合功能化-洞察及研究
- 包皮包茎疫苗研发与免疫治疗应用-洞察及研究
- 手持刀具使用安全培训课件
- 量子网络协议互操作性-洞察及研究
- 体育赛事直播版权管理-洞察及研究
- 执法主体管理制度
-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单元试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手影变形记课件
- 生鸡肉买卖合同协议书
- 银行承兑转让协议书
- 浙江省杭州市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分拣系统设计-洞察阐释
- 8S标准培训教材
-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课 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统编版
- 红领巾在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主题演讲稿范文
- 消防水池内有限空间安全施工方案
- 空间生产与社区发展-深度研究
- SMT工艺制程详解
-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计算机高级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