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与营销开题报告.doc_第1页
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与营销开题报告.doc_第2页
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与营销开题报告.doc_第3页
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与营销开题报告.doc_第4页
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与营销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 目: 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与营销 姓 名: 左红艳 学 院: 南京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10级旅游管理(本) 学 号: 10113379019 指导教师: 王凡 职称: 讲师 2013 年 1月 15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1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本课题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调研、定位、设计、管理等多个方面来构造一整套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系统,然后研究了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的两个方面: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旅游目的地形象公共营销组,最后给出结论。本文的研究为现实生活中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和营销提供了参考价值。国内外研究概况:旅游目的地形象(简称旅游地形象,以下同)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已经成为国外旅游学界的热门话题。S. Pike (2002) 以旅游目的地形象分析为题,对1973-2000年全球发表的142篇文献进行了综述。其中,北美和欧洲共有97篇,亚洲有25篇,澳大利亚有19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目的地形象问题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之一,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形象的竞争。我国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起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形象”问题率先在企业界得到关注。1989年,广东太阳神集团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引得国内企业纷纷仿效。一时间掀起了CIS策划浪潮。随着企业形象塑造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人们开始关注区域形象策划问题。应用前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和营销不仅能够对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对现实生活中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系统具有指导作用。主要参考文献:1 陆官虎,姚兰. 不发达地区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与传播初探.黔东南民族师 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4,22(1):32-35.2 中国旅游网/2008-3-05.3 王晞. 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06.4 李蕾蕾. 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M.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5 尹隽. 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65-66.6 汪秀英. 企业形象新战略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57-61.7 吴享,付国道. 浅谈开封旅游形象的设计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0,20(4): 1417.8 吴必虎.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225226.9 李艳. 旅游地形象策划的理论和实践D. 四川: 四川大学,2005.10 黎洁. 论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其市场营销意义,旅游论坛,2001,第1期.11 郭鲁芳. 我国实施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策略初探,旅游科学,2003,第2期.12 李天元. 市场定位还是形象定位旅游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定位问题,旅游学刊,2001,第2期.13 侯志强. 漳平市旅游形象设计与营销策略J龙岩师专学报,2002.2.14 王国新. 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与营销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11,第11期.15 李肖楠. 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研究以天津为例D.天津商业大学,2008.5.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目标:1. 通过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调研、定位、设计、管理来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系统;2. 通过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公共营销组织来说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营销。研究内容:1.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1) 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系统(2) 旅游目的地形象调研(3) 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4) 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5)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管理2.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调研(1) 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2) 旅游目的地形象公共营销组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搭建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和营销系统。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主要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法:前往具有代表旅游形象的目的地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2.文献法:是了解和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研究情况资料等,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做好笔记。技术路线:采用网络技术、文献索引调查旅游目的地塑造和营销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 在具有代表旅游形象的目的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对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 2与同行交流。最好的交流者莫过于与自己有着相同职业的人,与同行交流更能对所从事的行业有着更深的见解。3. 将能查阅到的资料进行仔细的类比,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和营销对旅游业的影响。特色或创新之处1通过亲身经历能表述出最真实的感受;2以前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的研究都是基于调研、定位、设计、管理的单个方面,但是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联系、综合,构造出一套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系统,对现实生活中有指导意义。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2012年12月初 完成开题报告并送审;2013年1月初 完成论文一稿;2013年1月中下旬 一稿开始修改;2013年2月中旬 完成论文二稿;2013年3月初 论文二稿修改;2013年3月中下旬 完成论文三稿; 2013年4月中旬 参加论文答辩。已具备的条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包括利用教学实验中心、科研实验室、实习基地、校外其它企事业单位等条件的计划与落实情况)已具备的条件:1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容易地获得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和营销的资料;2经常在外带团,更直观地了解到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和营销在旅游中扮演的角色;3在图书馆翻阅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和营销的资料,使了解更为全面。尚缺少的条件:1现有的观念很难将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和营销对旅游的影响表述完全;2所搜集的资料较为宏观,细节之处不够全面。解决的途径:1求助于老师和在旅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