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板品质问题识别与一般解决方法-1.ppt_第1页
外板品质问题识别与一般解决方法-1.ppt_第2页
外板品质问题识别与一般解决方法-1.ppt_第3页
外板品质问题识别与一般解决方法-1.ppt_第4页
外板品质问题识别与一般解决方法-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板品质问题识别与一般解决方案 工艺工程院 王法峰2010 11 20 1 本材料中呈现的解决方案因书面局限性只能定性 无法定量 仅为解决具体问题时 提供思路参考 2 冲压工艺在特定产品造型下并非万能 外板面品问题识别与解决 滑移线的识别冲击线的识别成形刚性不足外观面压伤外观面起皱 波浪外观面渐变凸凹棱线不清晰R不顺的识别翻边锯齿R 棱线 凸起R轮廓变形 滑移线的识别冲击线的识别 共同点 拔河 原理 成形后 料流朝单向流动区别 滑移线 又称 棱线滑移 双棱线 如下页图所示 可解决冲击线又可称脱模痕 冲击痕 可改善 不可消除 冲击线 滑移线 非典型 滑移线 非典型 滑移线 非典型 冲击线 滑移线的识别 滑移线供选择的解决方法 1 工艺补充 滑移线CAE分析 拉延筋形状数量选择 拉延槛应用 分模线调整 结合运用刺破刀 切角刀或调整落料片形状2 产品设计 减少深拉延造型 外观面断面弧长拉延时尽量由内部向外流料 即成型后材料伸长率不超过板料极限拉延率 滑移线 非典型 滑移线 非典型 滑移线 非典型 不可消除的滑移线 受制于产品及拉延率 该造型两侧滑移线能同时消除 问题解决根本思想 1 不让棱线部先接触板料并成型 2 棱线接触成形后 让料向远离产品外观面的方向 3 棱线初始接触成型后 控制或减少板料朝产品外观面一方的移动量 使滑移线不在最终产品外观面上即可 滑移线 问题表现 圈示窗框处有滑移线 如图中粉红色线条所示 在属于二级外观面 开门后直接可见 无内饰 产生原因 图三角形所示棱线成形后 料流向内侧流动 成形完毕留在紫色三角形所示处 形成了目前的滑移线即双线 根本原因在于棱线成形后 料流向某一方向流动问题解决可能性 1 不需改动产品 目前模具上有刺破刀 加长刺破刀 增加窗框内侧的供料 使滑移线停在原棱线处或使滑向外侧 不在二级外观面上即可 2 加长刺破刀后 通过改变刺破刀高度 调节刺破时机 满足料流向外侧总括 1 该问题从工艺上可以解决2 需不断调试 直至问题解决 时间周期不可控 问题表现 圈示窗框处有滑移线 如图中粉红色线条所示 在属于二级外观面 开门后直接可见 无内饰 产生原因 图三角形所示棱线成形后 料流向内侧流动 成形完毕留在紫色三角形所示处 形成了目前的滑移线即双线 根本原因在于棱线成形后 料流向某一方向流动问题解决可能性 1 不需改动产品 目前模具上有刺破刀 加长刺破刀 增加窗框内侧的供料 使滑移线停在原棱线处或使滑向外侧 不在二级外观面上即可 2 加长刺破刀后 通过改变刺破刀高度 调节刺破时机 满足料流向外侧总括 1 该问题从工艺上可以解决2 需不断调试 直至问题解决 时间周期不可控 问题表现 圈示窗框处有滑移线 如图中粉红色线条所示 在属于二级外观面 开门后直接可见 无内饰 产生原因 图三角形所示棱线成形后 料流向内侧流动 成形完毕留在紫色三角形所示处 形成了目前的滑移线即双线 根本原因 在于棱线成形后 料流向某一方向流动问题解决可能性 1 不需改动产品 目前模具上有刺破刀 加长刺破刀 增加窗框内侧的供料 使滑移线停在原棱线处或使滑向外侧 不在二级外观面上即可 2 加长刺破刀后 通过改变刺破刀高度 调节刺破时机 满足料流向外侧总括 1 该问题从工艺上可以解决2 需不断调试 直至问题解决 滑移线 典型 M209前车门内板实例 成形刚性不足 问题表现 板件 软 手指按下后成 坑 状 有时能回复原状 有时不能 不符型 焊装后如右图所示产生原因 板件拉延不充分 属弹性变形 非塑性 具体 1 工艺补充不充分 拉延筋 拉延槛 余肉 拉延深度等2 压边圈与上模的压料间隙3 压力不足4 产品造型限制解决办法 1 调整压边圈与上模的压料间隙2 加压调试3 修改工艺补充或产品4 成型性允许情况下 降低材料等级 SPCEN逐级尝试SPCC 外观面波浪 起皱 解决方法 1 右图1取消台阶 解决2 右图2放大绿三角处R角 改善3 如为前期 可做两次拉延 产生原因 1 原理同一般起皱 见第一期培训材料 2 右图二件仍属料流不均所致 图示两台阶尤其对应R角先接触料片 与周围成形不同步 造成料流不均衡 如上图演示 件1 方案一效果图 方案二效果图 外观面压伤 识别方法 不同于板料成型后光泽的局部光亮点 线 带 或暗点 线 带 图示红圈处原因 型面料厚间隙不均匀图示硬点问题 属于压伤的另一表现办法 研合 推光 问题难度 1 原因相对简单 方案相对固定 结果易预见 外观面渐变凸凹 一般 产生原因 1 一般由于模具拉延凸模不符型2 拉延凹模研合率不够3 后序模具凸模不符型或凹模研合率不够致变形 解决办法1 凸模符型 油石推光检查 补焊修整2 研合凹模3 同1 2凸凹模非必须符型区可直接空开处理 识别方法 1 手感2 油石推光3 灯光下目测图示刮腻子处 其它非工艺原因 生产中取放料不当 转运不当 存放不当 如无工位器具 工位器具设计不合理 板件自重 外观面渐变凸凹 特例 产生原因 1 成型是否到底 压力是否充分2 拉延模排气孔是否充分 排气是否顺畅 解决办法1 先加压调试 确认到底 看效果2 查看变形处是否有排气孔 打 4排气孔 排气孔数量是否足够 增加排气孔数量 问题表现 1 制件名 M209侧围中段 后段2 油石推光后呈现如右图3 区域规律 如下图框示处相对平整区域 提示 1 相对平整部位一般不需设置排气孔 不是绝对 2 外板件排气孔不得超过 4 3 平整部位必要时可凸 凹模同时设置排气孔 R不顺的识别 产生原因 1 凸R处符型度 凹模符型度2 翻边刀是否有交刀 或翻边不同步3 压料装置 压料效果差4 翻边间隙是否均匀 解决办法1 凸R处凸 凹模符型2 翻边同步3 压料装置 研合或增压4 翻边间隙调整均匀 提示 1 R不顺是外板件相对内板而言 最普遍的问题 2 R不顺概念相对笼统 问题表现类别较多 解决具体问题时需具体分析 以上仅一般情况 翻边锯齿 R不顺的特例 问题表现 制件上外轮廓R角呈锯齿状 不顺 不平 很明显原因 翻边凸模R角呈锯齿状 翻边造成 解决办法 1 补焊 编程 加工 调试 2 复制翻边凸模难度 方案比较明确 需要时间及整改软硬件资源风险 因左前门外板全件周边大部分呈该种状态 全补焊机加后 模具质量 后期钣件质量存在一定风险 R 棱线 凸起 解决办法 1 研合2 光顺R角3 适当增加外围压边力4 适当调整翻边间隙5 提高翻边刀块工作面光洁度 产生原因 1 研合不到位 拉延 翻边 2 光顺R角 拉延 翻边 3 适当增加外围压边力4 翻边间隙紧 刀块回程时摩擦带变形5 翻边刀块型面光洁度不够 提示 1 拉延时部分R角根部有阻料作用 料增厚 CAE分析时可探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