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各章节知识重点 3.doc_第1页
外科学各章节知识重点 3.doc_第2页
外科学各章节知识重点 3.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外科学各章节知识重点复习笔记(1)-第一单元绪论 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疭方) 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3、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是(圣济总录) 4、正宗派的代表(陈实功) 5、全生派的代表(汪洪绪) 6、心得派代表(高锦庭) 第二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论 一、中医外科专业术语 1、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2、疮疡广义指一切浅显外科疾患。狭义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4、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5、胬肉肉芽组织 6、痈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7、疽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8、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9、根脚肿疡之基底根部 10、护场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约束邪气使之不外散 11、痰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的或软或硬、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 12、结核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 第五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一)内治总则消、托、补(初起、成脓、溃后) 清热法:实火,五味消毒饮;热在气分,黄连解毒汤。 和营法:活血化瘀、活血逐瘀。 内托法:透托法(透脓散)、补托法(托里消毒散)。 (二)外治法 1、膏药适用于一切外科病症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 太乙膏、千捶膏,阳和解凝膏,咬头膏。 2、油膏肿疡期;溃疡期; 肿疡期:金黄膏、玉露膏,冲和膏,回阳玉露膏。 溃疡期: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生肌白玉膏。 3、箍围药肿疡初期促其消散 4、掺药 消散药:阳毒内消散、红灵丹 拔脓祛腐药:升丹,不含升丹的药:黑虎丹 腐蚀药:白降丹,枯痔散,三品一条枪,平胬丹。 祛腐生肌药(回阳玉龙散、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升肌收口药(生肌散、八宝丹) 5、酊剂疮疡未溃及皮肤病 6、洗剂适用于急性、过敏性皮肤病 切开法、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 第六单元疮疡 一、疖3cm 蝼蛄疖:多见于儿童头部。多发型,头皮窜空。可采用“十”字切开法治疗。 以清热解毒为主。 1、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暑疖,好发于夏季) 3、阴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 二、疔3-6cm 1.颜面部疔疮易并发“走黄”。与疖鉴别,有无根脚。 治宜清热解毒。初期,五味消毒饮。 承浆疔(发于颏部),虎须疔(发于人中两旁)。 2.手足疔易损筋伤骨。 蛇头疔(手指末节)透光验脓法。蛇眼疔不易走黄。 蛇肚疔发于指腹,指微屈而难伸。 蛇背疔生于手指甲后。托盘疔发于掌心;沿爪疔发于甲沟旁, 3.红丝疔易走黄。挑刺疗法(砭镰法)用三棱针沿红线寸寸挑断,令微微出血。三、痈6-9cm (委中毒)具有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易肿,易脓,易溃,易敛的特点。(7天成脓) 1、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 2、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颈痈病因病机是风温、风热挟痰蕴结少阳、阳明之络。(形如鸡卵) 初起: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四、发(西医的蜂窝组织炎) 锁喉痈:结喉之处肿势散漫,坚硬灼痛,壮热口渴,吞咽困难。(仙方活命饮) 臀痈:肌肉注射引起。 五、有头疽9-12cm西医的痈 项、背部(内外邪毒互相搏结)蜂窝状,兼见全身症状。 “对疽、发背必以候数为期,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侯脱腐,四候生肌。” 三陷证:火陷型多发于1-2候,干陷型2-3候,虚陷型4候。 1、火毒凝结:清热泻火,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2、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 3、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 4、气虚毒滞:扶正托毒。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六、丹毒 本病病因,血热火毒。发于胸腹腰胯部者,多挟肝脾郁火。 内发丹毒,生于躯干部;流火,发于小腿足部;赤游丹毒,新生儿臀部。 清热凉血解毒的治疗原则。 1、风热毒蕴;疏风清热结毒,普济消毒饮(发于头面部) 2、肝脾湿火;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腋痈) 3、湿热毒蕴;利湿清热解毒。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发于下肢) 4、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新生儿) 七、无头疽 1.附骨疽,好发于儿童,多发于四肢骨干,以胫骨最常见。 具有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的特点。 2.诊断:发病10-14天,X线摄片。 3.治疗:清热解毒、化湿和营。五神汤 八、走黄与内陷 1.有头疽易内陷。三陷证:火陷型多发于1-2候,干陷型2-3候,虚陷型4候。 2.走黄(邪盛)颜面部的疔疮易发生走黄。托盘疔。 九、瘰疬 多发于儿童颈部。成脓数个月。(西医颈部淋巴结结核) 1、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3、气血两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