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教育管理 学号Jxxxx0分类号G451密级公开学校代码10636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胡炳莲学生类别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指导教师陈国典职称教授专业名称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论文完成日期xx年3月20日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陈国典教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 如因不符而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检索;2)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 论文作者签名胡炳莲xx年3月20日I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胡炳莲指导教师陈国典教授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结合文献分析,探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教师们的主观幸福感现状提出了增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几点建议,为提高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为 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处中等偏上。 2、性别变量上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婚姻变量上,已婚教师与未婚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 4、年龄变量上,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现在生活满意度、负性情感体验、正性情感体验、自述情感体验上四者均存在显著性年龄差异。 5、职称变量上,中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仅在负性情感体验这个维度存在显著性的职称差异,而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自述幸福感方面没有呈现显著性的职称差异。 6、不同类型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仅在负性情感和正性情感上呈现显著性差异,而在生活满意度、自述幸福感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7、中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的分析,教师们的主观幸福感与居住环境相关度不高,但与家庭生活、收入状况、人际关系、目标达成程度、心理状态、健康状况、工作满意度等相关度较高。 8、增强中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1)教师层面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人格魅力II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强幸福能力 (2)学校层面优化成长空间减少教师压力,增强其职业成就感创设和谐人际环境创建学习型组织提供锻炼娱乐的场所优化合理的管理制度让教师有归属感,以感恩的心对待工作 (3)社会层面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寄予教师合理的社会期望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探索性研究IIIAbstract Wemade aninvestigation throughquestionnaires andinterviews togetherwith literatureanalysis tostudy thelev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subjective well-being(SWB)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Then weput forwardsome usefulsuggestions tostrengthe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SWB aordingto thetheir currentsituations sothat wecan givesome inferenceto improve the present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life quality.The mainconclusions ofthis researchare asfollows: 1、The wholesubjective wellbeing lev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isabove themedium. 2、There isno evidentdifference fromthe malesand thefemales. 3、There isa remarkabledifference betweenthe marriedteachers andthe unmarriedones. 4、At differentages,there isan evidentdifference in life satisfaction,negative,positive and self-evaluation emotional experience. 5、In differentacademic ranks,the 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teachersSWB existsan evidentdifference onlyin thedimension ofthe negativeemotionalexperience.There isno distinctdiversity inlife satisfaction,positive emotionandself-evaluation SWBamong teacherswith variousranks. 6、SWB levelof teachersof varioustype isremarkably differentin negativeand positiveemotion,but notso distinctinlifesatisfaction andself-evaluation SWB. 7、Through theanalysis oftheinfluencingfactors,we findthat theSWB ofthe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teachers haslittle relationwith theirhousing situations,but hasa muchhigher relationwith familylife,ine condition,human relationship,goal-achieving degree,psychological condition,healthy conditionand workingcondition.IV 8、Suggestions toimprove theSWB levelof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teachers: (1)Teachers shouldtry toenhance theirprehensive quality.Step uppersonality;Advance thelevelofspecialization;Strengthen theability ofhappiness. (2)The schoolshould optimizespace fornew growth.Lessen the teacherspressure andstrengthen theirsense ofachievement;Create aharmonious humansurrounding;Set uporganizations forlearning;Offer aplace forexercises andentertainment;Optimize areasonable management;Give theteachers asense ofbelonging inorder towork withgratitude. 一项源自欧洲的调查显示,“欧美人拥有的一切都在增多,而幸福感除外。 幸福指数在近50年来没有任何增长,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口比例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在下降。 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兰的研究发现,在1950年,约60%的美国人说自己是“幸福”的,此后,这个比例偶尔起伏外,几乎没有大的变动。 同时,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美国人的比例却由1950年的 7、5%降至今天的6%,而且还在继续下降。 此外,最突出的变化是抑郁症患者的增多。 1幸福感缺失、抑郁、焦虑、倦怠成为现代社会出现频率颇高的关键词。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如何能让人们在享受优越物质生活的同时,获得内心的幸福感受,实现身心和谐,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教师这一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的重要指标。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在工作上的,研究表明,只有 9、79的被调查者是幸福地工作着。 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群体,他们的幸福感状况水平如何呢?影响他们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是什么?特别是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方针下,吸引了众多的初中生入学,可老师们虽没有升学的压力、各科成绩的考核,但他们一方面面对的是特殊的教学对象,另一方面学校专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管理制度的变化如评聘分开、竞争上岗、轮岗、下岗等,使老师们压力很大。 文化课老师怕课时少被下岗,争着上课,抢着干班主任,逼着自己改教专业。 有的中老年教师身体病了也不敢请假,还有的老师通过各种关系调离教师岗位,每年都有好多优秀的教师改行。 带着这些问题,作为在一线工作了近二十年的老教师,本研究拟订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了解教师们主观幸福感的及影响因素,缓解压力,促进教师积极、和谐、幸福地工作和生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另一方面教师的幸福感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关涉到学生的成长进步与学校的整体发展,因而应予以更加额外的关注。 212研究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 (1)探讨职业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2)剖析影响职业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3)探求提高职业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方法和措施并提出相应建议,提高教师个人幸福感、促进专业发展、改善生活品质,从而引导广大教师踏上幸福之路。 1.2.2研究意义1.2.2.1理论意义将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已有理论基础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与分析,能为主观幸福感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从不同角度探询教师的心理,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教师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1.2.2.2实践意义希望通过本研究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增强职业幸福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积极、和谐地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为教师管理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1.3研究假设 (1)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三个维度,三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自述幸福感可以作为主观幸福感的一个参考指标。 (2)主观幸福感三个维度和自述幸福感在不同的变量(如婚姻、性别、职称、年龄、教师类型等)上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3)主观幸福感三个维度与相关因素部分存在着相关关系。 31.4核心概念的界定1.41幸福与幸福感在心理学视野中,幸福(happiness)是人生意义实现时积极的心理感受,具有终极性、动力性、意义性等特征。 幸福感(sense ofhappiness)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以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 它实质上是外在的良性刺激所诱发的一种具有动力性和依赖性的积极情绪体验。 幸福感是人们对从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它既与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人们的需求和价值取向。 1.4.2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就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以及情绪体验。 它包含认知与情感两个成分,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里指标。 主观幸福感有多项衡量指标,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认知评价,是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即生活满意度; (2)积极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精神饱满等情感体验; (3)消极情感,包括忧虑、抑郁、悲伤、孤独、厌烦、难受等情感体验,但不包括重性情感障碍和神经症2。 其中,认知评价是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指标,作为认知因素,它是更有效的肯定性衡量标准,是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另一个因素3。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观性,以评价者自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 (2)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3)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4。 41.5相关研究综述1.5.1相关理论研究关于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幸福理论提出已有近70年的历史,它的研究亦是心理学界重视个人生活质量研究的一个明显标志,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理论。 早期理论建构的重点在于证明外部因素如事件、情境和人口统计项目是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如Diener5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作了区分,但研究发现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因此后来的研究主要着力于内部因素,即个人内部建构决定生活事件如何被感知,从而影响幸福体验。 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Diener6概括出适应理论、社会比较理论、价值观和目标理论等。 吴明霞3对国外近30年来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理论进展进行了总结研究。 综观上述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理论。 1.5.1.1目标理论该理论认为幸福感产生于需要和目标的实现。 目标是情感系统重要的参照标准,它影响情绪,影响主观愿望和快乐,检验它可以很好地了解人的行为。 目标种类、结构、向目标接近的过程和目标达成,都影响个人情感和生活满意度。 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我们用以达到目标的策略的成功与否,明显地影响着我们对自己和生活的满意程度。 尽管有目标并不能保证快乐,但有明确目标并努力工作从而成功地达到目标的人,他们显示出的快乐超过了那些没有目标或达到目标时有困难的人。 研究表明,目标必须与人的内在动机或需要相适宜,才能提高主观幸福感。 自我接受、助人、亲和性等有关的内在价值目标,是自然需要和生长需要的表达,比美貌、名誉、金钱等外在目标,对主观幸福感意义更大7。 1.5.1.2期望值理论当前的一般观点认为,期望值和实际成就之间的差异与主观幸福感相关。 5个人在进行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时总是与一定的标准相对比,其实这一标准就是个人的期望目标。 若目标实现了,则主观幸福感的值高,反之则值低。 但事实上,过高的期望值对个人生活的满意度是不利的。 Wilson提出,高期望值对幸福感是一个重要的威胁3。 然而,在决定主观幸福感时,期望的内容比期望实现的可能性更重要。 测量被试期望目标的信心时,对实现内在期望(个人发展)的可能性估计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而达到外部期望(名誉、金钱)的可能性估计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3。 因此,期望值并非最好的主观幸福感预测指标,而期望值、现实条件与个人外在资源(权力地位、社会关系、经济状况等)和内在资源(气质、外貌等)是否一致,可以作为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指标8。 1.5.1.3社会比较理论早期社会比较理论强调对比的结果,即个人与周围人比较,如果自己优于别人则感到幸福5。 在进行社会比较的过程中,人格特质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幸福的人常作向下比较,由于优于别人而获得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感到不幸的人既作向上也作向下比较,因而处于一种比较矛盾的心理状态中,即中国人所讲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况;乐观者倾向于注意比自己差的人的数目,以此评价自己在某一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从而“知足常乐”,悲观者则相反。 现代生活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层次多样化,使得进行比较的信息呈现出多样性,加之人们运用信息的方式存在差异,因此社会比较理论的内容日益丰富和复杂化。 1.5.1.4人格环境交互作用理论有些收养和双生子研究表明,客观情景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限,而基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 但Veenhoven认为,影响主观幸福感平衡水平的是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因而主观幸福感既有类似特质的又有类似情景的特性9。 因此,基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是直接的,即基因因素影响人的行为,增加经历某种生活事件的可能性,在某种情境下,使某类独特行为反应更可能发生,从而影响主观幸福感3。 后来的研究发现,如果说人格因素不是主观幸福感最好的预测指标,至少也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4。 6人格特质对情绪的影响可以被情境削弱或强化,因而其影响超出直接的主效应;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 Diener等人提出三个主观幸福感交互作用模型9,即交互作用的加法模型,该模型认为,幸福感需要人格和环境相结合才能产生;较复杂的交互作用动力模型认为,环境特征、个人行为和人格特点交互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人格影响情境从而增加或减少主观幸福感的模型认为,人格产生情境,情境增加或减少整体幸福感。 1.5.1.5适应和应对理论现代主观幸福感理论的中心概念是适应或习惯化3。 海森(Helson)对适应的解释为对重复出现的刺激反应减少减弱;重新建构有关刺激的认识,以及刺激对生活影响的认识。 这种适应或习惯化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总是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对自己生活的相对满意度。 但适应更多的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心理生理过程。 应对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具有理性行为、精神信仰;给普通生活事件予以积极意义、对事件进行积极评价、问题焦点式应对以及寻求帮助等有效的应对策略的人,其主观幸福感水平高3。 1.5.2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以上理论显示出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深化和研究领域的拓宽,同时众多的研究探索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1.5.2.1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个人在社会中得到承认的重要体现。 辛自强和池丽萍的研究10表明,朋友、邻里、同事、配偶、父母的支持以及个体的团体参与程度能增加个体的正向情感;缺乏朋友、配偶和父母支持、遇到烦恼时不懂得利用社会支持的个体,会产生较多的负性情感;得到朋友、邻里、配偶、父母支持并主动参与团体活动的个体更经常体验到快乐感。 这一结果也暗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人,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想得到群体的认可和支持更表明了个体的归属感,因此这种爱与被爱、支持与被支持的过程,使得每一个个体得到的正向情感多于负向情感,这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情感指标。 7郑雪等人的研究11认为,外在准则并不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而是通过积极情感、自我体验等维度间接地对其加以影响。 1.5.2.2婚姻和性别婚姻生活被人们视为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证探索中,婚姻状况对幸福感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际性研究表明婚姻和主观幸福感间有积极的联系。 一些大范围的观察显示结婚的人比未婚、离婚、分居、独居的人幸福感大。 12也有研究表明,婚姻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并不显著。 Stock等人的研究报告婚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平均相关0.14。 Willian等人的研究则表明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间存在相关,但比预想的微弱的多。 国内学者邢占军的研究结论是我国城市居民中无婚姻生活者比有婚姻生活者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性别因素对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影响方面,男性与女性是不同的。 婚姻对男性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本是正向的,而婚姻对女性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却是负向的。 131.5.2.3价值观念和健康状况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的一种内心尺度,为个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14。 张河川和李澜仙15的研究发现,影响高校中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社会因素是职称、成就和工作条件,且男性显著地比女性在体现自身价值的职称、成就和工作条件中有更高的期望值,与该人群不适应、焦虑、敏感、愤怒、紧张精神症状之间有较高的相关,且这种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何瑛16的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中,健康的影响十分显著。 这也说明,在个人的生活中,身心健康是基础,而自身价值的实现是个人生活质量高的标志,体现了现代人重视自我实现的新观念。 1.5.2.4经济因素8很多的研究发现,经济状况与幸福感呈正相关。 因为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利和地位,伴有更高的自尊和自信,所以幸福感较高。 17Bradbuvn (1969)研究表明,高收入者有较多的正性情感,低收入者则产生较多的负性情感。 但也有研究不支持上述结论。 一项研究调查了美国1946-1978年间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发现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反倒有下降的趋势。 18可见,经济的影响是相对的,他更多依赖于社会比较。 1.5.3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1.5.3.1国外的相关研究Kinnunen,Ulla (1994)等人调查了1012名年龄超过45岁的芬兰老师的幸福感,用情感(包括工作焦虑、抑郁、枯竭)、行为(包括工作成就和抱负)、健康(包括身心症状和工作能力)三个维度来测量。 结果显示,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职业学校的职业老师,幸福感水平最高的是综合中学的特殊课程教师。 19Birdi,kamal (1996)等人进行了主观幸福感和员工的年龄之间关系的研究,他们调查了九个国家的4356名工作人员,用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作为测量指标。 结果显示,工作满意度与年龄之间呈U型曲线的关系,而工作压力与年龄的关系正好相反,工作倦怠与年龄仅呈现出反向的线性关系。 20John (xx)等人调查了311名小学教师,男性23%,女性77%,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自编幸福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女教师幸福感得分比男教师高。 年龄是幸福感的有力预测指标,整个结果显示老教师的幸福感得分较高。 21Gurm (xx)等人调查了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450名大学里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结果显示,工作环境与员工幸福感呈现较高的正相关。 他们认为所在大学是一个好的工作场所,让员工感到有自主性,控制感,归属感和人文关怀。 22Athanasios DK (xx)调查了354名希腊教师,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对于9领导监督和工作本身感到满意,但是对工作待遇和晋升机会感到不满意,这与以往的部分研究结果相一致。 Titus (1999)发现英国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物理环境和领导管理感到满意,但对工资和晋升感到不满意。 Esther Y (xx)研究发现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最高,对工作条件的满意度最低。 231.5.3.2国内的相关研究陈云英等人 (1994)运用自编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对北京、天津、大连及青岛等四省的小学教师进行了测量,发现教师们在工作性质、职业投入及人际关系这些内在因素上的满意度较高,而在薪水、领导管理、进修提升及物理条件这些外在因素上的满意度较低;女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动机对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24张忠山 (2000)对上海市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了研究,通过自编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对461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从总体上看上海市小学教师对工作基本满意。 具体看,教师对同事关系、校长领导、工作本身也比较满意或基本满意,对工作收入和晋升不满意。 在各层面上,教师工作满意都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除对校长的满意一项外,教师工作满意的其他层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5杨宏飞 (xx)使用人脸量表测量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结果显示,在调查的301名小学教师中,没有人感到非常不幸福,1人感到比较不幸福,3人感到不幸福,16.9%的人感到一般,47.8%的人感到幸福,29.9%的人感到比较幸福,4%的人感到非常幸福。 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教师的幸福感高于女教师;城乡差异不显著;学历上也无显著差异。 26杨婉秋 (xx)探讨了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状况。 采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对116名教师和113名非教师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教师群体在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上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教师群体。 27肖杰 (xx)采用自编职业幸福感问卷对上海市100名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39%被调查者在工作中的情感是积极的,体验到幸福,15%的教师是喜忧参半,46%的教师没有体验到幸福,态度是消极的。 男女教师的幸福感呈现显著性差异,男教师总体比女教师更能体验到幸福,不同工10龄段的教师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 28王陈 (xx)采用苗元江博士论文心理学视野下的幸福附录中的综合幸福问卷,对汕头大学95名教师进行,女教师在自述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体验均高于男教师;婚姻变量上,已婚女教师在自述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方面显著高于未婚女教师;同时高校女教师主观幸福感与一些外在指标如收入状况、居住环境相关度不高,而与一些内在指标如目标达成程度、心理状态相关度更高。 29谢鞅 (xx)采用自编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问卷对成都市三所中学105名初中教师分6个维度(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对学校及领导的满意度、对收入福利的满意度、与学生交往的幸福感、与同事交往的幸福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讲,初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水平、不是很强,且两极分化严重;城乡初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差异,农村教师比城镇教师有着更强的主观幸福感;初中男女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基本相当,没有显著差异;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年龄相关,大致呈现出强弱更强的变化趋势;主科教师与非主科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差异,但主科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略强于非主科教师。 30王雷 (xx)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法探讨了河南省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揭示主观幸福感各个结构维度对情感承诺和工作满意的影响效果,考察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河南省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模型包括3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与情感承诺、工作满意具有显著的相关,其中生活满意和积极情感与情感承诺和工作满意呈现正相关,消极情感与情感承诺与工作满意呈现负相关;不同的性别、从教科目、职称、从教年级、教龄、经济收入以及学校类别等人口学变量对河南省高中教师均显出了差异,不同的职称、教龄、经济收入和学校类别的高中教师的各个维度均显现出了极其显著的差异,性别、从教年级和从教科目在不同的维度上略有不同。 31舒远雪 (xx)采用由Diener、Emmons和Larsen等人 (1985)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the SatisfactionWith LifeScale,简称SWLS)和由kammann11Flett (1983)编制的情感量表通过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选取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共250名小学教师发放问卷,对其中208名小学教师进行分析,对其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对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及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后,表明性别、婚姻、民族、年龄、学历、工作地区等变量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人际关系、工作性质、身心状况、工作地区及生活预期目标达成程度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有高相关。 32综观上述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已有研究由于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测量工具,不同的研究者用自编问卷或已有问卷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 总体来说,我国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并不乐观,有近一半的老师只是偶尔从工作中体验到幸福。 多数研究都表明,教师们在人际关系、工作性质这些外在因素的满意度较高,但在薪水、领导管理、进修提升等外在因素的满意度较低。 而且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象并不广阔,研究领域分布并不均匀,特别是对职业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确定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向,作一个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小样本的探索性的研究。 12第二章研究方法2.1文献法文献法利用图书、报刊、杂志、网络等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了解本课题相关研究发展情况,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问卷法2.1.1问卷的选择和结构本研究采用苗元江博士综合幸福问卷,从中截取主观幸福感问卷和自述幸福感部分。 其中主观幸福感问卷包括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三个维度。 问卷个人信息主要涉及教师的5个特征因素,即性别、年龄、婚姻、职称、教师类型。 同时借助C项即自述幸福感,评价在整个生活中的幸福或痛苦体验。 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为7级计分,A项为对生活满意度的自评,分值体现为1分=明显不符合;2分=不符合;3分=有些不符合;4分=介于中间;5分=有些符合;6分=符合;7分=明显符合。 B项为对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的评价,分值体现在1=没有时间;4=一半时间;7=整个星期。 C项为自述幸福感(即评价在整个生活中的幸福和痛苦的体验)的评价,分值为9级计分,用C项来评价整体幸福感水平,得分越高,幸福感水平就越高。 D项作为相关因素的研究,查阅了前人研究资料及主观幸福感相关理论后拟定的9个指标,采用自评的5级计分,其中1=很不满意;2=不满意;3=过得去;4=满意;5=非常满意。 得分越高,对其指标的自评满意度就越高。 2.1.2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分别在山东省潍坊经济学校、诸城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四处中等职业学校分别发放问卷100份,共400份,总回收347份,回收率为87%,剔除无效问卷19份,有效问卷328份,有效回收率为94%,将回收的问卷分别按性别、年龄、婚姻、职称、教师类型等变量进行。 13调查所得总体样本的分布情况如图21可见从性别看,在所有的328位教师中,女性225人,男性103人;从婚姻状况看,已婚243人,未婚85人;从教师类型看,专业教师171人,非专业教师134人,行政管理人员23人;从年龄看,青年教师69人,中年教师195人,老年教师64人;从职称分布情况看,初级82人,中级144人,高级102人。 250xx5010050从样本图中看,性别分布看女教师人数多,婚姻状况看已婚教师多,年龄分布看中年教师人数最多,职称分布看中级最多。 2.1.3问卷的收集与采用集体施测,教师匿名答题。 施测完毕,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最后采用SPSS16.0for windows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3访谈法为了对所研究问题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研究,本访谈结合调查问卷,设计如下访谈提纲 (1)作为一名教师,从整体上看,您感到幸福吗? (2)哪些因素能影响您的幸福感?0性别婚姻状况教师类型年龄职称分布女性男性已婚未婚专业教师非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初级中级高级14 (3)如果有机会,你愿意放弃教师这个工作吗?或愿意换一个学校工作吗? (4)您心目中理想的教师是怎样的? (5)请简单描述一下您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根据访谈提纲,有选择地对个别教师进行深度访谈,结合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教师们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分析影响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各因素。 15第三章研究结果3.1主观幸福感现状3.1.1中职教师总体主观幸福感对328名教师在主观幸福感及其三个维度的得分和自述幸福感得分情况进行描述统计。 结果如表3-1所示。 表3-1教师总体幸福感得分描述统计一览表样本量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标准差生活满意度328264.5630.978正性情感328364.1671.085负性情感328151.6140.652自述幸福感328385.6341.123问卷总分328112619.282.534从表3-1可见,教师群体的自述幸福感得分均值9级计分接近6分(介于中间和有些幸福间),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均值7级计分在4分以上,负性情感得分7级计分在2分以下。 总的来说,中职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 在总样本的主观幸福感已知的情况下,将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