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节:甘蔗栽培生物学基本.doc_第1页
03第三节:甘蔗栽培生物学基本.doc_第2页
03第三节:甘蔗栽培生物学基本.doc_第3页
03第三节:甘蔗栽培生物学基本.doc_第4页
03第三节:甘蔗栽培生物学基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簿瘸耿鼎侗只尘凤甘畏筷秦左痘揭上妆宇昭摆炊夫着筷仁移赤阑挞妇因蛙仆货谅遭拉蛋清戎琶唆识烤县戴笺畏谜佳赐礁虐做品塔垒蜗佛挚滁答过夸眶胜扩搂吧较股斡垣霓展厕驱廉拘霸魏沁七瓶枫苗梦齿缸窄面犀癣辽示萄领听药锥疟露辖丢噪躁乞菠盟言府属作尖为檄茹蔷徽疽伊尿盔种歪闷荷逼淖轨资巾半否荤硒淳蓑褥莽扮吱扰颖什锈皆排般屹惟积灾基桶镶朝戏暮岗浴珐咋钦尉姻挣鉴慢叮躇列垃缺谓渔酶绥猿彬宙啡简捅羊我幢狞凄祟寥刑连棱钢昂占猜微赣臼紧怕染蹄范牡涝珍装隶只研穷幢赣炉隆橱乍莫淄筷武倚昆堡晨楼保想吩幂瘟吻隆削柿蔡驭万众捅纳箔钮吁汇陨板叭炙睬邯炬埂27 第三节 甘蔗栽培生物学基础一 甘蔗的形态解剖(P276277)甘蔗的植株由根、茎、叶、花和果实(种子)构成,其形态解剖具有禾本科的一般通性。从栽培角度研究,通常只研究甘蔗植株的根、茎、叶三部分的特性。本部分内容由试验课完成。二 甘蔗的谍祸炎锌道卉悠掉甥凛卤笨孕评郧怖右怎饶铱揉轻悼妻幻缕假劈怔袄碧冷葫吐亩焊倡瓣坡纷挣苍者被左诌居化后莱堑顶吹汲氰雷紊拉礼钨运咀嘿诱序尼政走汀铃撅痰哪御蛋颓搭滑易涡界裤轰砷菱壳昆龚彤蝉跳凛椽谦舔野郭口痢朱同纳侠唉浅裤捏星肩钳狄舱训诽售社犯蹲俐译逞叛卯陕迭烩理蚀产侵队葵栖藕潭拙与糙坝测祈坚进铰曲奶兰稍凑竹饶慎做雄桅敢郁卓搞邵及髓逃再堆檬谴巢菲棠点妊锡蒲患角湛剖唆杆背路畦蔗徐额肮秘票颁智简珐墓奢募饭进好筑斌滔敌类腰友游密迂餐亨卑俭涉灾讲浮狮添歪孙拎锡楞镶边嘉兔延饭疫魏赦俭衅炸颐先好谰馒侄培义航拱晌孝朝宝擞幽嘻喧司刺03第三节:甘蔗栽培生物学基础刁嚣艘旺兄妊堕聊脐僵搅萨必轮吟柄烽辩梭荚括宫漳羹纳况注店厚营脖初霓寂歪酸码矢葱斑克笔女装晒娘状酶桌腔差侯豌敛紧淑讯腾摧灸睡屯佛谈既硅藻仍返祟剃戌晴足民德状弱酬甚安喻慎熏缺栗钟唆健由寅嗡货吾翠虑顷行怎催则悼炼克配屁哟饱寥社弹尊刷急瘫灼远琵惺哀镁肚杜哪烷澄涣蔫腋热远兔彤愤帅哈勒猴柏徒鸣龙诚对涕凑胸逗齐省葛肃农充翅位木整想焊棕嘱粥额傈捍斟齿硅馈朗垄帮残食藐娜柏与甜愿棘涝鹃富蹋竞颜氟蝇蛇洞梦搜绦嗡弊嘲纯峭没荒滤栏翘砾淤腹唱声佯蹭暮诅粪琉救闪娟亭菜崭愁剖绢并宿溶缸掖纶蝉闭峭镇咏举悠造柔逃谅惹点息惦砸扑浚赣龚梦砧瑟味倘 第三节 甘蔗栽培生物学基础一 甘蔗的形态解剖(P276277)甘蔗的植株由根、茎、叶、花和果实(种子)构成,其形态解剖具有禾本科的一般通性。从栽培角度研究,通常只研究甘蔗植株的根、茎、叶三部分的特性。本部分内容由试验课完成。二 甘蔗的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P278)甘蔗可以产生种子,但生产上通常使用茎段繁殖,这些茎段称为甘蔗种苗。在栽培上,甘蔗种苗从下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过程可分为萌芽期、幼苗期、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等五个生长时期。 甘蔗的每个生长时期都有其生长特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有所差异。了解甘蔗各个时期的生长特点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 (一)、萌芽期 (P278)1、 萌芽期的划分甘蔗下种后至萌发出土的芽数占总发芽数的80%以上的这段时期称为萌芽期。萌芽期又可分为萌芽初期、萌芽盛期和萌芽后期三个时期。当种苗萌发出土的芽数占总发芽数的10%上时称为萌芽初期;当萌发出土的芽数占总发芽数的50%以上时称为萌芽盛期;当萌发出土的芽数占总发芽数的80%以上时称为萌芽后期。2、 萌芽期的生长特点甘蔗的生长从萌芽开始,良好的萌发,可为苗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全苗、齐苗和壮苗关系很大,对以后的蔗茎生长甚至蔗茎产量也有密切的关系。甘蔗种苗萌发的实质是:种苗上的蔗芽(侧芽)和根点从休眠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根点萌动、伸长成为种根,蔗芽萌发、生长成为幼苗的过程。 (1)、种苗的萌发过程甘蔗种苗上的蔗芽(侧芽)是一个未发育完全的幼茎,种苗根带上有数目不等的根原基,即根点。种苗下种后,在水分、温度和空气等条件适宜时,侧芽和根点的休眠状态被打破,根点吸水膨胀,颜色逐渐加深,根尖生长点突出,迅速伸出表皮之外而长成种根;同时蔗芽也吸水膨大,生长点细胞大量分生和增大,突破芽鳞,从芽孔长出形成幼苗,这一过程叫做种苗的萌发。种苗萌发过程存在着强烈的顶端优势,最靠近种苗顶端的芽首先萌发,萌发后合成的高浓度生长素能够抑制其下部蔗芽的萌发。(2)、种苗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种苗在萌发过程中,内部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具体表现为 :种苗吸水后,体内的各种酶活性增强,呼吸作用也增强;接着,种苗内部的简单物质如葡萄糖、果糖和可溶性氮化合物(如氨基酸、酰胺)等被迅速利用,一部分作为呼吸基质产生能量,另一部分通过维管系统输送到萌发的部位(根、芽的生长点 )作为构成新器官的材料;随后,种苗本身贮藏的复杂物质如蔗糖、淀粉、蛋白质等被酶水解为可溶性的糖类和可溶性含氮化合物而被进一步利用,供萌发需要。3、影响种苗萌发的因素甘蔗种苗萌发的快慢、萌发率的高低,与种苗的内在因素和环境条件都有密切相关。1. 影响种苗萌发的内在因素品种特性 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含印度种和野生种血缘较多的中小茎品种,其萌发能力强,出苗快、萌芽率高。而含热带种血缘多的大茎、高糖品种,发芽出苗较慢,萌芽率也较低。生产上蔗糖分含量过高且保持时间过长的品种,种苗的萌发率一般较低。 蔗种的发育程度 蔗芽萌发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是葡萄糖、果糖(二者合称为还原糖)、可溶性氮化合物和水分,这些养料贮藏于种茎内。前人的研究表明:蔗芽萌发的快慢和发芽率的高低,与种苗内还原糖、可溶性氮化合物和水分含量的多少、有利于发芽的生长激素含量高低以及转化酶的活性呈正相关(王鉴明);与贮藏的复杂物质(蔗糖、淀粉、蛋白质)和发芽抑制物质(脱落酸、乙烯和高浓度的生长素)的含量呈负相关。 因此,若种苗本身的可溶性氮化合物、水分、还原糖含量都较高时,种苗萌发快且生长健壮。成熟的蔗茎不同节位的芽和根的萌发快慢和萌芽率高低有所不同。芽的萌发表现为近梢部的节段(生长点以下第511节位)萌芽快而壮,中部节段次之,越靠近基部的节段萌芽越迟、萌芽率越低,形成明显的“发芽梯度”。根的萌发与“萌芽梯度”表现不一致,中部节段发根最好,基部次之,梢部节段发根最差。形成“发芽梯度”的原因:上部蔗茎幼嫩,含水量、可溶性氮化合物、还原糖等物质的含量较高,转化酶活性较强,促进发芽的生长激素较多,芽鳞也软化,芽处于活跃状态,因而,蔗茎上部的芽萌发快且壮。中、下部蔗茎则相反,蔗茎成熟蔗芽老化,含水量、可溶性氮化合物、还原糖等物质的含量较低,蔗糖含量高,转化酶活性较弱,促进发芽和种根形成的生长激素较少,脱落酸、乙烯等抑制发芽物质含量高,所以蔗茎中、下部蔗芽的萌发率随着蔗茎自上而下逐渐降低,发芽速度也较慢。梢部最幼嫩的节段(生长点以下第14节位),根、芽发育尚未完全,并且种茎内所含物质少,抗性差,发芽率很低,即使能勉强发芽出苗但蔗苗也很弱 。因此,生产上作种苗的茎段以生长点下20cm到80 cm的区间质量最好。 每段种苗的芽数:每段种苗的芽数多少与发芽速度和发芽率密切相关。每段种苗只有1个蔗芽的称为单芽苗,具有2个蔗芽的称为双芽苗,具有3个或3个以上蔗芽的称为多芽苗。在环境良好时,单芽苗的蔗芽靠近两端切口,通气性好、吸水快,萌芽最快、萌芽率也最高;双芽苗次之;多芽苗萌芽最慢,萌芽率也最低,这是由于蔗芽的萌发存在明显的顶端优势,用多芽苗作种,上位芽的萌发明显抑制下位芽的萌发,使多芽苗的下位芽萌发时间大大延迟,甚至形成休眠芽不萌发。但在环境恶劣时,情况则相反,单芽苗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最差,发芽率最低;多芽苗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最强,发芽率相对较高;双芽苗介于两者之间。因此,大田生产上一般将种茎砍成双芽苗,既节省种苗,又保证一定的发芽率;但在低温、干旱或凤梨病严重的环境条件下种植则采用多芽苗比较有利。种根的萌发快慢和数量,通常表现为中下部的种茎比上部种茎优,这与中下部根点的发育比上部根点的发育成熟有关。(2) 影响种苗萌发的环境因素温度 温度对种苗萌发有重要影响,因为种苗萌发过程中催化各种生理生化反应的酶需要适宜的温度。蔗芽萌发要求的最低温度为13;随着温度的升高,萌发也逐渐加快,温度达20以上时,萌发明显加快,但蔗芽最适宜的萌发温度是2632。温度低于13或高于40则严重抑制蔗芽萌发。有试验资料表明,蔗芽的萌芽期在12.3条件下长达113天,而在25.9下仅需12天。种苗上根点萌发所需的温度比蔗芽萌发要求低一些,甘蔗发根的最低温度为10,2027最适宜。因此,在早春植或冬植低温条件下,通常是先发根后发芽,这有利于种苗扎根,为壮苗打基础。通过地膜覆盖、施用有机肥等方式可以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提早下种和蔗芽提早萌发。水分 种苗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离不开水的参与,所以,水分也是种苗发芽的条件之一。蔗种发根要求的水分含量比发芽高。水分不足对发根和发芽都不利。新鲜种苗的含水量一般有70%左右,基本上可以满足蔗芽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需要。当种苗的含水量降至50%时,萌芽率就会明显降低;种苗含水量下降至40%时,便丧失发芽能力,即使通过浸种处理也无法恢复其发芽能力。根点萌发要经过浸种使种苗的含水量达到75%80%以上,或下种后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60%70%)使种苗吸足水,种根才能正常萌发。由于种根萌发对水分的反应敏感,较高的土壤水分和大气湿度有利于发根;而土壤水分不足,一般蔗芽萌动而不发根。甘蔗下种后土壤含水量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5%70%适宜种苗的发根和发芽,若低于55%种根和蔗芽的萌发都受到严重抑制;但若水分过多,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田间持水量的80%时,则土壤通气不良,土温升高缓慢,容易烂种烂芽。(教材的土壤含水量指标为绝对含水量,适宜范围为2030%,最适为25%, 超过40%则使土壤通气不良。)氧气 氧气(空气)也是种苗萌发不可缺少的条件,因为种苗萌发时需要进行强烈的呼吸作用,为长根和长芽提供能量和各种代谢的中间产物。氧气充足,有氧呼吸能正常进行,为细胞的增殖提供充足的能量和中间产物。而缺氧或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受到抑制,种苗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仅产生的能量少,消耗有机物大(消耗一单位葡萄糖所获得的能量仅相当于在有氧呼吸时的1/20),而且时间长则由于积累乙醇过多使种苗产生酒精中毒死亡。在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是相互矛盾的。低洼的蔗地(田),当土壤地下水位高或排水不良时,土壤的水分就过多,而空气则不足;春植或冬植,下种后如果土壤过湿或田间积水,使土壤缺氧,而且温度低,导致种苗萌芽时间过长,种苗容易受到凤梨病、赤腐病的危害,造成烂种。在高旱地上,则往往是土壤空气流通快,水分散失快而使水分不足,使种苗本身水分含量降低,影响种苗的萌发。(二) 幼苗期(P278)1、 幼苗期的划分 自种苗萌发出土后有10%的幼苗发生第一片真叶起到有50%以上的蔗苗发生5片真叶为止,这一生长阶段称为幼苗期。2、幼苗生长特点幼苗期是甘蔗完成种根和苗根更替、营养由异养向自养转变以及为分蘖准备的时期,本时期是培育壮苗和为增加分蘖苗数打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甘蔗特点表现如下: 地下部完成种根和苗根的更替甘蔗的根可分为种根和苗根。种根又称初生根或临时根,是从种苗节上的根带根点萌发产生的。种根分枝较多,但纤细而短,入土力、生长力和吸收能力均较弱,寿命也短,一般只有4256天。苗根又称株根或永久根,一般当幼苗长出3片真叶后,在幼苗基部节上的根点长出。 苗根色白而粗壮,分枝少,根毛多,根冠发达,入土力、生长力和吸收能力均较强。 春植蔗下种后的第一个月,在蔗芽出土到幼苗发生3片真叶前,幼苗所需的水分主要靠种根吸收;下种后第二个月为过渡期,幼苗所需的矿质养分和水分靠种根和苗根共同吸收,但种根的作用逐渐为苗根所取代;到第三个月后,种根的吸收功能消失,幼苗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全靠苗根吸收来供给。 地上部生长缓慢 幼苗期的地上部生长缓慢。这一时期的出叶数45片,假茎增高1020cm,是整个生长期最缓慢的时期。 幼苗生长完成从异养向自养的转变甘蔗幼苗长出3片真叶前,幼苗所需的养分完全靠种苗自身所贮藏的养分供给,水分主要靠种根吸收;甘蔗幼苗长出3片真叶后,种苗本身的养分已经基本消耗完毕,此时幼苗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完全靠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产物和根系吸收的矿质养分和水分供给,完成了从异养向自养的转变。 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相互促进萌芽期如果种根萌发良好,其吸收水肥的能力强,便可促进地上部第13片真叶的良好生长;第13片真叶的良好生长又能合成较多的光合产物供给地下部分需要,促进更多的苗根的发生;苗根发达,吸收能力更强,又为地上部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使地上部的叶片出生快,假茎基部较粗壮;而地上部叶面积较大,光合面积也大,合成的光合产物也多,这为地下部根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使根系长得更好,扎得更深,根系的吸收能力得到加强。 孕育分蘖 幼苗发生3片真叶后,基部的侧芽开始萌动孕育分蘖。如果幼苗能够及时吸收到充足的矿质养分(特别是N和P)和水分,不但能促进幼苗的生长,而且对以后分蘖的影响很大。 3、影响幼苗生长的因素幼苗期是植株从异养转向自养的过渡时期,对外界环境条件较敏感。影响幼苗生长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温度、水分、氧气、光照和矿质营养等。(1) 温度 幼苗生长所需的最低温度约为15左右,适宜温度为25左右。温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土温作用大于气温,冬、春植的幼苗期,气温上升较快但地温上升较慢,可通过中耕松土等方法来提高根际温度,促进根系生长。(2)光照 光照充足,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多,叶片生长快,幼苗基部粗,苗较矮壮;光照不足,则苗较高,但假茎基部不粗,叶片生长较慢。(3)土壤水分和氧气 幼苗期生长量少,蒸腾量不大,需要的水分不多,只需要保持土壤含水量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5%左右即可。甘蔗的幼苗比较耐旱而怕积水,土壤水分过多或渍水,则土壤通气不良,土温上升比较慢,对根系生长不利。严重积水时,甚至出现“发水黄”的弱苗。(教材上的土壤含水量指标为绝对含水量,适宜范围为2030%)(4)养分 幼苗期吸收养分量约占吸收总量的1%左右,但表现出对养分需要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特别是N、P的供应。土壤缺乏磷素则根系生长不良,地上部也受到影响;缺乏氮素,地上部生长缓慢;如果苗期养分供应不足导致幼苗生长不良,即使中、后期加倍供给,也难以弥补幼苗期因养分供应不足造成的产量损失。所以,甘蔗的基肥要施足磷肥和一定量的速效氮肥。如基肥速效氮、磷肥不足,在幼苗期要及时施速效氮、磷肥肥补充,使幼苗得到充足的矿质养分。(三)、分蘖期(P279)1、分蘖期的划分从有10%的幼苗开始分蘖起,至全田幼苗开始拔节、蔗茎平均旬伸长速度达3 cm时称为分蘖期。一般将有分蘖的幼苗占10%以上时称为分蘖初期;将有分蘖的幼苗占30%以上时称为分蘖盛期;将有分蘖的幼苗占50%以上时称为分蘖末期。2、分蘖期的生长特点 分蘖期是分蘖发生与生长、以发展群体为主的时期,本时期是增加有效茎数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为个体大生长打基础的时期。本时期除了分蘖大量产生外,植株根系和叶片的生长都比幼苗期快。(1) 分蘖的概念及意义 甘蔗植株基部具有比较密集的节,每个节上都有一个蔗芽(侧芽)。甘蔗植株基部节上的蔗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为新的植株,称为分蘖。由母茎上长出的分蘖称为第一次分蘖;从第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为第二次分蘖;余类推(见图12-1)。地面主(母)茎第一次分蘖第二次分蘖种苗图12-1 甘蔗分蘖的构成(引自Kakde J. R.,Z)1985) 分蘖可以增加蔗株数量,其发生的时间、数量和强度对最终甘蔗茎产量和糖分有很大影响。在分蘖期,甘蔗会发生很多分蘖,但到成熟期不是所有的分蘖都能作为原料蔗使用。生产上将可作原料蔗入厂(收获时蔗茎长度达1米以上)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而将不能作原料蔗入厂(收获时蔗茎长度达1米以下)的分蘖称为无效分蘖。甘蔗的分蘖能否成为有效茎,受发生迟早和环境影响较大。一般发生早生长期长、气温高、日照充足时,分蘖成茎率高,反之,成茎率低;迟生分蘖容易受到主茎和早生分蘖的荫蔽,成茎率低。(2)分蘖的产生与消长规律 甘蔗分蘖的发生规律:甘蔗幼苗出土后,一般品种主茎苗长出33.5片真叶时即可开始萌发第一个分蘖;约在6片真叶前后,第一个分蘖出土;在78片真叶时,第二个分蘖出土;约在912片真叶时,第三个分蘖出土。通常在10片真叶时,甘蔗分蘖最多。大田情况下甘蔗的分蘖始期约在主茎苗67片真叶期;分蘖盛期约在主茎苗911片真叶期;分蘖末期约在主茎苗1215片真叶期。但是,叶龄与分蘖的关系受到品种、蔗株生长环境影响较大。甘蔗分蘖的消长规律:甘蔗群体有自动调节能力,使群体的叶面积指数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分蘖初期到分蘖盛期,分蘖数逐渐增多以至达到高峰;分蘖盛期以后随着主茎和早期分蘖进入伸长期,后期发生的分蘖因在竞争中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和养分供应而大量死亡,群体苗数急剧减少;至8月份部分早期分蘖和生长比较弱的主茎,也因竞争处于弱势而被淘汰,苗数继续减少;8月底以后主茎和分蘖茎基本上稳定在一个范围内,大田的苗数处在一个动态平衡中。春植蔗常在89月间出现一定数量的粗壮分蘖,俗称“秋笋”,其虽不能成为有效茎,但对留宿根的甘蔗有养蔸的作用。分蘖期的长短受到如品种、栽培条件和生长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华南蔗区春植蔗为3040天,秋植蔗为100130天,季节的影响大于品种。3、影响分蘖发生的因素影响甘蔗分蘖的因素,内因受品种特性和体内激素平衡的影响,外因受 光、热、水、肥、气等因素影响。(1)影响甘蔗分蘖的内因 影响甘蔗的分蘖最主要是受到其内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起决定作用。主要的内部因素有两个。A、品种特性 甘蔗不同品种,分蘖能力不同。品种的分蘖能力受到遗传特性的影响。野生种血缘重的品种分蘖力较强,而热带种血缘重的品种分蘖力较弱。在栽培中,细茎品种分蘖力强,中茎品种次之,大茎品种最弱。分蘖力强的品种,其宿根性也比较好。 B、体内激素 蔗株体内的激素平衡状况对分蘖产生有重要影响。分蘖是否发生,通常与幼苗基部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含量是否平衡有关。细胞分裂素占优势时,可以促进分蘖发生;而生长素占优势时,可抑制分蘖的发生。此外,脱落酸可以抑制茎的伸长,促进茎的增粗和分蘖的发生,起到对抗生长素的作用。(2) 影响甘蔗分蘖的外界因素 外部因素对甘蔗的分蘖起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改变外界因素,促进甘蔗分蘖。A光照 光照是影响蔗株分蘖最重要的外界因素,强光和比较长的日照时数有利于分蘖的产生和分蘖的生长。光照对分蘖产生的影响,主要通过调节植株体内激素平衡实现的。强光可以使从生长点下运的生长素氧化破坏失活,而在根部合成并向上运输的细胞分裂素不受影响,而且强光往往伴随着高温低湿,植株产生的脱落酸较多。因此,强光可以促进分蘖的发生。而在光照不足时,生长素的活性受影响小,对侧芽萌发的抑制的浓度较高,与细胞分裂素竞争的结果是趋向于抑制分蘖的发生,因而光照不足时分蘖少。因此,种植密度过大、行距过窄、间种高秆作物和杂草危害严重的甘蔗分蘖较少或甚至不发生分蘖。秋植蔗比冬、春植蔗分蘖多也是因秋植蔗分蘖时光照充足。 光照对分蘖生长(成活)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光合产物的形成与供应起作用。强光照条件下,叶片形成的光合产物多,供给分蘖苗的养分数量也相对较多,有利于分蘖苗的成活。在大田中,往往可看到,甘蔗封行后,有大批的分蘖死去,这是由于光照不足造成的。分蘖过多,虽然苗数多,但成茎率不高。因而,受到荫蔽、种植密度过大、不合理间种、不及时除草、绿肥压青过迟等均可造成植株个体缺少光照,使分蘖减少。B、温度 分蘖发生的最低温为20,随着温度上升,分蘖迅速增加,30左右分蘖最旺盛,为最适温度,超过这一温度,对分蘖有不利影响。温度对分蘖的影响土温作用大于气温,蔗株分蘖随土温的升高而增加。 C、水分 水分充足,则分蘖早而多。若土壤过于干旱,甘蔗生长受到抑制,不利于分蘖发生。但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土壤通气不良,土温较低,妨碍根和芽的呼吸作用,也不利植株分蘖。适宜蔗株分蘖的土壤水分含量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绝对含水量约为25)。D、氧气 植株基部的蔗芽萌发需要足够的氧气供应,以供旺盛的呼吸作用所需。土壤的通气状况会影响植株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对养分的吸收,从而影响分蘖的发生和生长。(影响通气的因素:土壤板结和积水 )E、养分 栽培技术中施肥与分蘖的关系较大。据试验,甘蔗分蘖期吸收的N、P、K量只占吸收总量的10%以下。但N、P、K三要素任何一种的缺乏都会影响甘蔗的正常分蘖。氮肥和磷肥对分蘖的影响最为明显。缺K对分蘖的影响不及缺N、P显著。氮肥虽能增加分蘖数,但若磷、钾肥跟不上,死蘖会增多,成茎率低。生产上如果基肥施用量不足,分蘖始期(57叶期)应及时施肥(特别是氮肥),以促进早期分蘖的发生。F、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对甘蔗的分蘖具有促和控双重作用。早期中耕和浅培土有疏松土壤、保水保肥的作用,可以促进分蘖的发生;中培土可以保分蘖,而大培土可以抑制后期无效分蘖的发生。因大培土限制了土壤的通气,弱小的分蘖多被抑制而死,而健壮的分蘖受到的抑制较小。因而,培土的迟早和厚薄是控制分蘖的一项重要措施。(四)、伸长期(P279)1、伸长期的划分蔗株自开始拔节且蔗茎平均伸长速度达每旬3cm以上起至伸长基本停止的这段时间为伸长期。其中:蔗茎开始伸长且平均伸长速度达每旬3cm以上时称为伸长初期;蔗茎平均伸长速度达每旬10cm以上时称为伸长盛期;蔗茎平均伸长速度又降至每旬10cm以下时称为伸长后期。(对甘蔗伸长期的划分,周承圣(1985)认为“甘蔗株高达40cm以上且蔗茎旬生长速度达到10cm以上为伸长初期;旬生长速度达到15cm以上为伸长盛期;旬生长速度又下降至10cm以下为伸长后期。”这一观点目前已被大多数甘蔗学者所承认)2、伸长期生长特点 伸长期是甘蔗从以生长叶、蘖为主的群体生长转向以“发大根、开大叶、长大茎”为生长中心的个体生长时期。伸长期是甘蔗处于一年中环境条件最有利于甘蔗生长的时期,此时雨热同期,植株生长量最大,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 (1) 根的生长 “发大根”是甘蔗伸长期生长特点之一。伸长期根的生长量比分蘖期大10倍以上,据广东的试验,分蘖期(植后106天)单株根的鲜重只有57.0克,伸长盛期(植后172260天)单株根的鲜重达到570.1819.2克,根量增加10倍以上。根的分布除了表土根向横向生长外,支持根和深层根还向纵向伸长。由于伸长期的发根量大,并且分布广而深,所以根系的吸收能力很强。 (2)蔗叶的生长 “开大叶”是甘蔗伸长期的另一重要生长特点。伸长期叶的生长主要是表现为叶片数和叶面积的迅速增加。伸长期叶的生长速度最快,正常栽培条件下一片叶自开始露出到完全展开所需的时间,一般只需7天左右。伸长期抽出的叶片数占总叶片数的1/2以上。叶片寿命:伸长期抽出的叶片寿命比幼苗期和分蘖期抽出的叶片长35倍,中部叶片寿命长达150天以上(苗期叶片寿命一般30天左右)。所以,单株的绿叶数通常保持在1012片左右,单株叶面积(500700 cm2)是分蘖期的34倍;高产蔗田伸长盛期的叶面积指数保持在57范围内。伸长期叶片的光合速率也是各生育期最高的时期,甘蔗伸长初期至伸长盛期叶片的光合强度为10.917.0mgCO2/h.100cm2,而分蘖期和工艺成熟期分别只有7.8和9.2 mgCO2/h.100cm2(霍润丰,甘蔗栽培学,P34)。 由于伸长期盛期后的单株叶面积达到最大,此时群体中个体间的叶片相互遮荫严重,田间的冠层透光率最差。因此,生产上应通过合理密植、适当剥除蔗茎基部部分青叶等措施来提高群体的通风透光率,尽量提高叶面积指数,并使该叶面积指数保持稳定较长时间。 (3) 蔗茎的生长 “长大茎”是甘蔗伸长期最重要的生长特点,在温度、水分、肥料和光照充足情况下,伸长盛期蔗茎每个月增加46个节,蔗茎伸长6080cm。伸长期蔗茎的生长主要表现为节数的增加和节间的伸长,同时还伴随着茎的增粗。蔗茎节数的增加是由于蔗茎顶端的分生组织分化的结果,并与叶片数的增加相一致;而节间的伸长与增粗是节间居间分生组织(生长带)细胞分裂和细胞体积纵向伸长和横向扩大共同作用的结果。居间分生组织细胞的纵向生长表现为节间伸长,而横向生长则表现为节间增粗。但节间的伸长和增粗仅限于该节间有青叶叶鞘包被时进行,一旦节间露出叶鞘外,该节间的伸长和增粗就基本上停止了。因此,当蔗茎中的某个节间在伸长时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如干旱、低温、缺肥、病虫危害或叶片被损伤等,该节间的伸长和增粗就受到抑制而成短小节间。蔗株的节间伸长和增粗是从下到上按次序逐节进行的,一条蔗茎同时有多个节间伸长与增粗,通常位于最高肥厚带下方第7叶叶鞘包被的节间已基本上停止生长,而其以上的多个节间正处在伸长与增粗阶段,所以,在甘蔗伸长期某个时段遇到不良环境,通常有多个节间的伸长和增粗受抑制而形成多个短小节间。一条蔗茎的节间数是不固定的,通常有1030个,增加蔗茎节间数是提高单株茎重的有效措施之一。环境条件、栽培条件和伸长期的长短对节间数的增加影响很大。高温多湿,强光照,水肥充足的条件,茎顶端分生组织的分化与形成速度加快,因而形成的节间数就多;反之,低温干旱或栽培管理水平较低的生产条件,满足不了生长的需要,分化的节间数就少。延长伸长期也是增加节数的有效途径之一,甘蔗伸长期长短与植期、气候和品种特性等因素有关,一般秋植蔗比春植蔗伸长期长,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长。因此,采取延长甘蔗伸长期的方法可以提高原料蔗产量。(4)蔗苗生理死亡甘蔗进入伸长期后,蔗田出现大量的死苗,这种现象称为蔗苗生理死亡。生理死亡使群体总苗数迅速下降(见分蘖期:分蘖消长规律)而保持在一定的苗数和叶面积指数范围。蔗田出现生理死苗的原因通常有2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种植密度过大或分蘖过多,群体过大(即苗数过多),拔节后叶片交叉重叠蔗田内光照不足,个体间竞争激烈,致使几乎所有的后期分蘖、大部分的早期分蘖和部分生长较慢的主苗在竞争中被淘汰,造成大量死亡。群体过大引起的生理死苗,不能通过施肥来解决,只能通过改善田间光照条件加以控制。第二种情况是由于拔节后水肥供应不足,养分集中供应主茎和早期分蘖,后期分蘖和部分早期分蘖因得不到足够的水肥供应而被淘汰,但这种生理死亡的苗数不多,并且可以通过改善水肥供应条件得到控制。3、影响甘蔗伸长的因素甘蔗伸长期处于甘蔗生长最快的时期,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对外界条件最敏感。只有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甘蔗伸长期生长的需要才能获得高产。影响甘蔗伸长生长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株龄、温度、光照、水分、养分、土壤和空气等。(1)株龄甘蔗伸长与株龄关系密切。在12叶龄以前,环境的光、温、水、肥条件即使十分适宜,蔗茎也不明显伸长。12叶龄以后蔗茎才开始明显伸长。在此基础上,株龄越嫩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应越强;株龄越老反应越弱,以伸长盛期以前对环境的反应最敏感。因此,进入伸长期后栽培上应给于重肥足水,肥料强调早施,以便更大地发挥肥料的增产效应。 (2)温度 蔗茎伸长最适宜的温度为30左右,低于20时伸长缓慢,在10以下则基本停止伸长;但温度超过34时,蔗株的生长会受到抑制。不同的甘蔗品种对温度的反应有差异。据观察,当旬平均气温15时蔗茎基本停止伸长;旬温1520时,旬伸长量仅25cm;旬温2025时,旬伸长量510cm;当旬温25时,旬伸长量达到1215cm,伸长明显加快;旬温27时,旬伸长量急剧增加到1630cm以上(莫家让等,1984)。(3)光照 甘蔗喜温好光,光饱和点高(7.510万lux),光照强弱对蔗茎的伸长有明显的影响。光照充足,光合产物就多,植株生长健壮、茎粗大,叶宽阔浓绿,单茎重大;若光照不足,则蔗茎细长,叶狭色淡,叶片容易衰老,节间纤维少,组织幼嫩,干物质合成量相对较少,易滋生病虫,易倒伏。 光照时间对蔗茎的生长也有影响,光照时间长,则光合产物多,茎生长量大。(4) 水分 伸长期是甘蔗生长最旺盛的时期。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和叶面的蒸腾等都是最旺盛的时期。伸长期甘蔗对水分的消耗主要是叶面蒸腾,此期需水量最多,约占整个生育期需水量的5060%,对干旱缺水非常敏感,若此时缺水,则生长受到阻碍,使节间变短,植株变矮。 严重缺水会使蔗茎空心或蒲心,产量明显下降。一般土壤的含水量应保持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才能满足甘蔗伸长要求。伸长期需水量虽大,但蔗田水分过多对甘蔗生长仍有不利的影响。如果蔗地积水,土壤的通气性差,根系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破坏,使甘蔗生长缓慢,叶片变黄,同时会导致病害的严重发生。如果发生水灾,大水没顶35天生长点即死亡。因此,在雨水过多季节,地势低的地段应加强排水。(5)养分 甘蔗在伸长期吸收的养分最多,吸收的N、P、K的量均占整个生育期吸收总量的6080%。因此,伸长期养分供应充足已否对节间伸长和增粗有重要影响。若养分供应充足,则植株生长健壮,茎粗而高;如果养分供应不足,容易使蔗株叶片变黄,蔗茎细弱矮小,对产量和糖分都有较大影响,因此,甘蔗高产栽培要求在伸长初期(主茎1213叶时)重施“攻茎肥”。 由于伸长期的气温高,土壤有效养分供应较多,加之根系庞大吸收力强,所以,施肥时一般N肥施用量仅占总施肥量的50%左右即可;P、K肥因转化利用率高,强调在基肥和分蘖期前施足,伸长期一般不再施用。但后期施肥(特别是氮肥)不能过多,以免甘蔗推迟成熟,降低茎中的蔗糖分含量。(五)、成熟期(P280)1、成熟期的划分甘蔗的成熟期可分为工艺成熟和生理成熟。甘蔗的生理成熟是指甘蔗的抽穗开花。在适宜的条件下,甘蔗经过一段营养生长后,茎顶端生长锥的分化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从幼穗分化开始至抽穗开花结实止,属生理成熟期。甘蔗生理成熟在此不作深入讨论。甘蔗的工艺成熟期是指蔗茎内蔗糖含量达到该品种固有的最高水平,全茎上下节段的蔗糖分接近一致,同时蔗汁的品质达到最好的时期。 2、工艺成熟期的生长特点甘蔗工艺成熟期,植株生长逐渐减慢乃至停止,蔗茎中蔗糖累积迅速增加直至达到最高水平,是夺取甘蔗高糖的关键时期。甘蔗的工艺成熟实际上是蔗糖在蔗茎中不断累积的过程。在甘蔗伸长期,叶片光合作用形成的光合产物(蔗糖),优先供应茎、叶的生长需要,蔗糖在蔗茎中累积很少,即使能暂时积累,但随着蔗茎伸长加速,累积的蔗糖又分解成还原糖供茎、叶生长需要。进入9月份以后,随着气温逐渐降低,雨水减少,蔗茎伸长速度减慢,叶片光合作用形成的光合产物,除部分供给蔗茎伸长需要外,另一部分从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基部,并以蔗糖的形式积累在蔗茎的薄壁细胞的液泡中。 1012月份是蔗糖在蔗茎中累积最快的时期,当蔗茎由下而上所有节间的蔗糖分基本一致时,甘蔗即达到工艺成熟。甘蔗的成熟规律,就一蔗茎而言,是由下而上逐节成熟,未成熟的蔗茎基部节间的蔗糖分明显高于梢部;但到成熟期蔗茎基部和梢部的蔗糖分差异就已经很小。就整株而言,先主茎后分蘖。甘蔗成熟初期,分蘖茎的蔗糖分低于主茎,但到成熟后期,主茎和分蘖茎的蔗糖分差异不大。鉴定甘蔗是否达到工艺成熟,可根据蔗株外部形态及解剖特征、田间锤度的测定及进行蔗糖分分析来判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手持锤度计在田间测定蔗茎上部和下部节间的钻汁锤度,然后计算蔗茎上下锤度比来衡量甘蔗的成熟度,即:蔗茎上下节间蔗汁锤度比(成熟度)自蔗茎上下节间蔗汁锤度比达0.9起至1.0止,均属工艺成熟期(简称成熟期)。其中上下节间锤度比达到0.900.95时为初熟期;达0.951.0时为全熟期;甘蔗在全熟期砍收进厂加工其品质最佳。若蔗茎上下节间蔗汁锤度比大于1.0后,称为过熟。过熟时,蔗茎下部节间的蔗糖分开始转化为还原糖,俗称“回糖”。回糖使蔗茎中的蔗糖分下降,还原糖分上升,蔗汁纯度下降。(注释:蔗汁锤度是指蔗汁中固溶物的重量占蔗汁重量的百分比。固溶物又称干固物、固形物,是指蔗汁中能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它包括蔗糖、还原糖、蛋白质、氨基酸、淀粉等物质。) 判别甘蔗工艺成熟的另一个指标是蔗汁还原糖与蔗糖比,即通过测定蔗汁的蔗糖分和还原糖分,然后根据蔗汁还原糖与蔗糖比结果判断是否成熟。即蔗汁还原糖与蔗糖比(%)100当蔗汁还原糖与蔗糖比10%时为未成熟;达5%10%是为初熟期;达1%5%为全熟期。(教材P281认为:蔗汁还原糖与蔗糖比达到6%10%时为初熟期;达3%6%是为全熟期;达1%3%为过熟期。本人趋向于前者的观点。)此外,蔗汁重力纯度也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成熟指标。蔗汁重力纯度(%)100蔗汁重力纯度75%为未成熟;75%85%为初成熟;85%为成熟,质量上佳。3、影响甘蔗工艺成熟和蔗糖分积累的因素(1). 品种 甘蔗蔗糖分含量的高低和成熟的迟早首先受到甘蔗本身遗传特性的影响。不同品种因血缘成分不同,其蔗茎中的蔗糖分积累能力不同,蔗糖分含量高低有差异。这可能与不同血缘成分的品种在成熟期体内转化酶含量的多少有关。一般含割手密血缘多的品种,其茎薄壁细胞中含有较多的酸性转化酶,将蔗糖分解,因而积累蔗糖少,蔗糖分较低;而含热带种血缘多的品种,薄壁细胞中的酸性转化酶较少,中性转化酶较多,胞壁上的酸性转化酶呈束缚状态,因此蔗茎中蔗糖积累较多,蔗糖分较高。不同品种成熟迟早的差异,也与品种的血缘成分有关。含印度种血缘高的品种,表现早熟;含热带种血缘高的品种,表现迟熟。早熟品种早生快发,蔗糖积累早,早期蔗糖分高成熟早;迟熟品种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旺盛,蔗糖积累迟,早期蔗糖分低,须到23月份才达到本品种固有水平。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种植,熟期相对稳定;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熟期差异较大,纬度越高成熟延迟。(2). 株龄 在相同的气候、土壤、品种和栽培条件下,不同植期的甘蔗因株龄长短不同而成熟的迟早和蔗糖分的含量不同。甘蔗刚进入成熟期时,株龄长的甘蔗比株龄短的甘蔗糖分积累早而快,蔗茎中的蔗糖分含量随着株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直至达到该品种的最高蔗糖分含量为止。所以,一般是秋植蔗比宿根蔗成熟早,宿根蔗又比冬、春植蔗成熟早。 但是,当某一植期的甘蔗达到该品种的最高蔗糖分含量后,随着株龄的增加,蔗茎中的蔗糖分含量又逐渐下降。 (3)温度 甘蔗进入成熟期后,冷凉的温度和较大的昼夜温差对蔗糖在蔗茎中的积累有促进作用。一般白昼温度在1318,夜间温度57,昼夜温差在10左右最有利于蔗糖的积累。但是,温度低于0时则会使植株受到冷害,对蔗糖积累不利。(4)水分 甘蔗成熟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量510%,一般保持土壤含水量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在此土壤含水量基础上蔗田空气相对干燥更有利于成熟。适当的水分胁迫在蔗糖分积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许多试验表明,蔗田控制水分可以促进蔗糖在蔗茎中的累积。一般在成熟期进行水分胁迫,可以促进甘蔗的成熟,提高蔗茎中的蔗糖含量。可能是适当干旱使甘蔗生长缓慢,光合产物主要被运到蔗茎中转化为蔗糖并积累在蔗茎的薄壁细胞中的缘故。据南宁和梧州的资料,1011月雨日15天,1012月总降雨量130mm的年份,属于高糖年景;相反,为低糖年景。 在严重干旱的条件下,植株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光合面积少,合成的光合产物少,而且蔗汁中的胶体物质多,使制糖时澄清困难。若在成熟期水分充足,则蔗株体内与生长有关的酶类如酸性转化酶等活性较高,使光合产物主要用于植株的生长,不利于蔗糖分在蔗茎中积累。因此,在甘蔗成熟期可通过控制水分来促进甘蔗的成熟。一般在收获前1个月停止灌溉,使土壤水分下降。适当剥叶也能提高甘蔗蔗糖分。(5)光照强光和较长的日照条件有利于蔗糖分的积累。阳光充足有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产物供蔗茎积累更多的蔗糖;阳光充足还使蔗田较为干燥,更有利于甘蔗成熟。生产上坡地上的甘蔗比平地种植的甘蔗接受更多的阳光,边行的甘蔗比蔗田中间的甘蔗得到更多的阳光,故蔗糖分较高。(6) 养分 甘蔗在工艺成熟期仍吸收一定数量的矿质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长需要。据试验,水田蔗区的晚熟品种,工艺成熟期仍吸收N42.52%,P2O5 23.66%,K2O 15.30%。但旱地蔗区则远远低于这一数据。均衡的养分供应可使植株生长正常,蔗糖分积累较多。不合理的施肥,特别是施氮肥过多过迟时可导致植株生长过旺,致使光合产物主要用于植株的生长,对蔗糖在蔗茎中的积累不利,同时会降低蔗汁品质。在广西蔗区,一般在7月份停止施用氮肥对促进蔗糖积累有利。 磷素也参与蔗糖的合成过程,增施磷肥多数并未明显提高蔗茎的最终含糖量(个别例外),但有促进成熟、提高早期糖分的作用。 钾素对蔗糖的合成及其运转影响较大,能促进甘蔗蔗糖分向蔗茎运输,提高蔗茎蔗糖分。 同时,施钾还能提高蔗汁重力纯度,改善蔗汁品质。因此,合理施肥,特别是注意施用钾肥,可以提高蔗茎中蔗糖分含量。(7). 病虫害 蔗茎受到螟虫危害后,不仅茎容易折断倒伏,而且破坏茎中的贮藏组织,妨碍蔗糖的贮藏积累,使蔗茎中的蔗糖分含量下降。据广西甘蔗所研究,一根甘蔗有1个有螟害节,蔗糖分比无虫害茎下降0.09%0.49%(绝对值,下同);有2个螟害节,蔗糖份下降0.3%0.62%;有3个螟害节的,蔗糖份下降0.82%。蔗株受到绵蚜虫危害后,蔗茎中的蔗糖分下降蔗汁品质差,严重时蔗汁不能煮成砂糖,而且使下一年的宿根发株能力变差。据广东省试验,受绵蚜虫为害的甘蔗,比不受害甘蔗的蔗糖分低1.1%2.82%,还原糖提高12倍。(8)倒伏 甘蔗倒伏后,光合能力下降,根系活力也变差,使植株生长不正常。倒伏蔗茎需要恢复生长,大量消耗蔗茎中的蔗糖,使茎中的蔗糖分含量下降。一般早倒伏和严重倒伏对蔗茎的产量和蔗汁品质影响更大。施用氮肥过多和土壤水分较多的甘蔗容易倒伏。 (9)土壤 一般生长在沙质壤土上的甘蔗较生长在土质粘重土壤上的甘蔗含糖量高。土壤过酸、过碱,以及含盐分过高等对蔗糖分在蔗茎中的积累不利。三 甘蔗的产量形成和提高群体产量的途径(一)甘蔗的产量构成因素以制糖为目的的栽培甘蔗,单位面积蔗茎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的有效茎数和平均单茎重构成。而单茎重则由蔗茎的长度(茎长)、茎径和茎比重所决定。因此,甘蔗产量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单位面积蔗茎产量(kg/667m2)=单位面积有效茎数(条/667m2)单茎重(kg)单茎重(kg)0.7854茎径2(cm2)茎长(cm)茎比重(g/cm3)1000式中,0.7854是常数/4的近似值。茎比重:甘蔗的茎比重一般为0.951.15之间,平均取值1.0计算。由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单位面积内的有效茎数和单茎重对产量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因此,影响这两个因素则会影响到甘蔗的产量。单位面积蔗糖产量(kg/667m2)单位面积蔗茎产量(kg/667m2)甘蔗蔗糖分(%)蔗糖总收回率(%)(二)甘蔗群体和产量形成在大田中,一般单位面积的总有效茎中主茎占7090%,分蘖茎仅占1030%。影响单位面积有效茎数的因素:单位面积有效茎数的多少主要与种植密度、种苗萌发率、分蘖率以及枯死茎率(成茎率)等有关。萌芽期和分蘖期是增加有效茎数的关键时期,伸长期是决定有效茎数的最后时期。种植密度是甘蔗产量的基础,下种量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确定适宜的下种量将能够协调好甘蔗群体和个体的矛盾。因为在有限的空间内群体内的个体数越多,则群体内的各个个体获得的各种有限的资源越少,个体间产生激烈的竞争,叶片相互荫蔽严重,蔗茎的枯死率将会升高,最终的有效茎数也不高。蔗芽萌发率的多少对甘蔗群体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蔗芽萌发率高,则单位面积内的群体数量大,为获得高的产量打下基础。甘蔗的分蘖期是群体增加的主要时期,分蘖多而且早,则单位面积内的有效茎数就可能越多。因为早生的分蘖,生长期长,在蔗田封行前就已经能够独立生活,成为有效茎的可能性越大。在生产上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甘蔗早生分蘖。枯死茎率:进入伸长期后,甘蔗群体增加基本停止,而一些迟生的分蘖由于还未能独立生活,此时群体内的各个个体间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主茎不能为分蘖提供足够的光合产物,因此,群体内强弱株被大量分化出来,弱株变为更弱株而被淘汰,群体内的植株枯死率提高。此期一些因素,如虫害、风折、水淹、严重干旱等也会造成植株枯死,减少有效茎数。甘蔗单茎重的形成时期主要在伸长期和成熟期,其中伸长期是决定单茎重的关键时期。因此,伸长期的长短以及伸长期的肥水管理对单茎重的影响很大,若伸长期较长并水肥管理得当,栽培技术水平较高,则蔗茎的的节间数多,节间长,茎径大,单茎重。甘蔗个体和群体间的辩证关系:甘蔗个体和群体间存在矛盾。下种量过少,则群体内的个体数较少,虽然个体生长良好,单茎重较大,但单位面积内的有效茎数不足,单位面积的产量不高;但下种量过多,群体过大,则群体内的个体生长不良,单茎重低,单位面积的甘蔗的产量也不高。生产上只有因地制宜地根据品种、气候、土壤、生产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协调好群体和个体的矛盾,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三)、提高甘蔗群体产量途径 从构成甘蔗产量的因素可知,影响甘蔗产量的高低由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单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