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湘西苗族织锦传承与发展的田野调查预案当代*苗族织锦传承与发展的田野调查预案一、调查预案的主要内容(一)该选题的意义 苗族织锦是苗族妇女智慧的结晶,它扎根于苗族生活的文化土壤中,孕育着苗族人民的生活规约,是苗家族精神生活的寄托和民族认同的象征。*,自古以来就是苗族的聚居区,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苗族人民创造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艺术和民族特色浓郁的织锦文化。例如,著名的*“苗锦”“芭排”,就是享誉海内外一朵耀眼的奇葩。一直以来,*苗锦在自己身具有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下经久不衰,不断被人们承载、传承和发展下来。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中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加速时期。在当代的社会转型加速期和新的文化背景下,苗族织锦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特殊的挑战和困境, 同时又面临着机遇和新生,传承与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同在。如何让这一优秀的文化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是当前我们值得迫切关注与思考的课题。因此,选择“当代*苗族织锦传承与发展”为调查课题,不但对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传承、发展和创新民族文化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二)田野调查的目标 目标之一:对*苗族织锦的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并挖掘民族织锦文化,达到认识、发现和发掘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目的。目标之二:对*苗族织锦的传承机制进行深入调查,探寻传承苗族织锦文化的新方式;同时对其织锦文化的保护、发展与创新机制进行调查,寻找保护苗族织锦文化遗产的新方法,探寻适合当代民族优秀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新路子。目标之三:每天整理当天的田野访谈资料,写田野日记,调查结束将田野资料整理成调查报告,同时撰写相关论文在有关刊物上发表。(三)田野调查的时间、地点与对象 1、调查时间 本课题的调查时间拟为2009年7月1日至9月1日,为期两个月。 2、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大范围为湖南*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具体以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落为主。关于村落的选择方面,是在进入田野后选择有代表性的村落为调查点。如选择类似于被誉为织锦“活化石”苗锦“芭排”所在地*市丹青镇烟竹寨为调查点等。当然,对一些专门从事苗锦的生产手工作坊、加工工厂以及都市社区的苗族织锦文化也要作相关的调查。 3、调查的对象 本课题主要是苗族织锦为切入点,对关于苗族织锦传统与发展的方式方法进行重点调查,特别是一些如“芭排”这样优秀的苗锦则更作为调查的重中之重。如,其具体的历史、现状、传承的方式方法、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等方面都是调查的重点。(四)调查的具体内容与问题 1、此次调查大纲的具体内容,分别见第8页,附录A:“当代*苗族织锦传承与发展调查提纲”;第12页,附录B:“当代*苗族织锦传承与发展调查问卷”。 2、在调查过程中,调查者一定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其一,所问的问题一定要简单明了,要将“抽象问题具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书面问题通俗化”、“深层问题表象化”;其二,在调查中要有耐心,调查者通常是运用非正式(非结构性)访谈进行调查,因此调查中很可能访谈对象会将话题扯远,此时调查者一定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打断访谈对象的谈话,而是在恰当时候寻找机会用巧妙的言语将之谈话转回到主题上来;其三,调查过程中涉及到相关隐私、敏感问题时,调查者一定要注意,当调查对象不愿回答时候,一定不要苦苦相逼,要学会尊重他人私密;其四,在调查中,调查者要有一颗善待和学习文化的心,不要对所调查的问题妄加揣摩和评论,要站在“主位”和“文化相对主义”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文化。其五,在进入田野之前一定要作好吃苦与忍受寂寞的准备,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进行田野调查。(五)调查方法与计划安排 1、此次调查是在民族学实地调查基础之上,主要运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2、拟调查计划与进度安排 (1)调查纵向(即长时间段)时间段安排:7月1日2日抵达*;7月3日7日,进行田野点的考察,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田野点;7月8日9日进驻田野点;7月10日15日对调查点进行熟悉,包括与当地人进行沟通、交流,说明调查来意,打消当地人的各种顾虑,为下一步正式调查打下“资源”基础;7月15日8月15日进行正式的田野调查作业;8月16日26日,到相关于苗族织锦的工厂、手工作坊进行调查。同时利用相关时间拜访除调查点以外的比较著名的苗锦传承人;8月27日9月1日,到相关部门(包括政府、文化、民族、高等院校及其科研等部门)收集相关资料;并就其有关“当代*苗族织锦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与当地政府、文化和民族部门进行沟通交流;9月2日返回学校。 (2)调查进度与时间的横向(每天调查的计划)安排: 上午8:0011:00进行调查; 下午2:006:00进行调查; 晚上:8:0011:00整理调查资料,撰写田野日记。(六)田野调查的重难点与调查报告的撰写 1、田野调查的重点 *苗族织锦的现状、传承机制及其传承方式;同时对其织锦文化的保护、发展与创新机制的调查均为调查的重点。2、田野调查的难点 当代*苗族传承机制的调查;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的*,如何在苗族织锦文化方面选择比较典型的田野点;对当代*都市苗族织锦文化的调查;对相关部门关于苗族织锦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绩效调查,对一些敏感但又是重点话题调查等,这些都是调查的难点问题。 3、调查报告的撰写 调查资料整理完毕后,用一定的时间(一般根据所写调查报告字数所需要的时间来定)撰写调查报告,使其调查资料文献化。 二、田野调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一)调查工具的准备 1、在进入田野之前,相关的调查工具是必备的,如:摄像机、录音笔、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必备材料、调查大纲、地图、移动电话、笔墨纸张等。 2、田野调查之前,相关日常生活用品也必备的,例如:备用衣物、鞋子、常备药品、洗刷用品、雨伞等其他相关生活必需品。(二)对*苗族织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锦在*苗语中称为“芭排”,意为“花被面”;也有“倒排”之称,意即“打花”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苗锦又因织物断色纬挖花织造,背面形成密集如麻的线束,形似牛肚,故而俗称为“牛肚被面”。 苗锦大部分属于纬锦,其基础组织是平纹地用丝绒起纬花。通经断纬是苗锦织造的主要技法。苗锦的表现手法及图案组织形式较为丰富,几何纹样是苗锦大量使用的图案形式。它以洗练的手法,运用粗细、曲直、疏密、长短不同的线条变化和交叉排列,使形象简单朴实地表现出来。造型夸张生动的物象,形神兼备,既有动态之韵,又有装饰之美。 传统的芭排质地较厚,非常结实。经线多用红、兰、黑等色的棉纱,纬线用棉纱或蚕丝头(即废茧断头的乱丝束)为原料。织造以“通经断纬”并采用直通暗纬的加固方法,即在每横排的色纬之间再加一根细纬线,这根用来加固的细纬线以“通经回纬”的原则深藏在断掉的色纬中,从表面根本无法看出,但强度却大大加强。芭排素以色彩厚重古朴、粗犷艳丽而著称,以设色自由浪漫而见长。千百年来,*苗族生活在气象万千的*山区,受山区自然风物的影响,芭排在配色上常常借鉴艳丽的山花、雀儿的色羽、天际的霞光和雨后的彩虹等大自然的色谱,信手拈来。一幅芭排有一个主色调,古而不拙,艳而不俗,因为芭排的色纬完全采用天然植物染制而成,色彩十分沉着厚重。*籍苗族著名学者石启贵先生在*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也论到:苗锦“俗称花锦,用丝织物织成,五彩花纹,精美夺目,坚持耐久,苗族喜好之至。如生小孩,三朝或满月送做礼品,尤不可缺。如无此物,则社会常议之,非大家庭人也。” 芭排的工艺比较复杂,仅主要工序就有13道,生产效率很低,一个人每天只能挑织几寸长。而与工业化产品相比,根本区别在于传统芭排在织造过程中具有相当的偶然性,同一图纹,不同的人织,不会完全相同。 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区域经济结构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变化,承载着淳厚*苗文化的芭排已逐步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出现了极度的衰落与蜕变的趋势,成为*最为濒危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苗锦芭排何去何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纺织学专家黄能馥认为:“不能消极保护,而是要积极开发,要在保护中发展、创新,要保持民族的传统特色,继承艺术内涵,把传统与现代生活和现代审美观结合起来。”(三)对*地域环境的认识 据相关文献所述,*地处湘、鄂、渝、*边区结合部,古属南楚疆域的“五溪”,主要聚居着苗族和土家族。多元文化使这里的民族民间工艺丰富而神秘,其中最典型的要数*的织锦。这里不仅有被称为中国民族民间四大名锦的土家锦“西兰卡普”,更有鲜为人知的织锦“活化石”苗锦“芭排”。1、*概况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素为“湘、鄂、渝、*咽喉”之地。全州总面积15486平方公里,现辖*、*、凤凰、*、*、*、永顺、*8个市县,人口*.*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州府设在*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凤凰、乾城、永绥、*等县和永顺、*、*、*等县分属*专区和永顺专区。2、*历史 *州域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唐虞之时,有“蛮地”之称,属“三苗”范围。夏,为“*之域”。商代,属楚“鬼方”地域。西周至春秋,属楚“*中地”。战国时属楚*中郡。西汉属*郡。三国时初属蜀,后属吴。西晋、东晋属*郡。隋唐五代时期属*中道。朱为荆湖北路的辰州、*州。元为湖广行省恩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司。明置永顺宣慰司、保*宣慰司,其余为岳、辰两州地。清置永顺府和凤凰、乾州、永绥直隶厅,东北部为*州地。民国时期,19141922年为辰沅道。19381949年为第八、第九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凤凰、乾城(今*)、永绥(今*)、*等县和永顺、*、*、*等县分属*专区、永顺专区。1952年8月,*苗族自治区成立,辖*、*、凤凰、*、*、*6县,并代管永顺、*、*、大庸(今*区)4县。年底,代管4县亦属直接管辖。1955年4月,*苗族自治区改为*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州府设*,辖*、*、凤凰、*、*、*、永顺、*、*、大庸10县。1982年和1985年,*、大庸先后改县设市。1988年,大庸市升为地级市(即今*市),同年12月31日,大庸市及*县正式划出*州。1989年至今,*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8县市。 3、*的气候特点 (1)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全州8县(市)的主要农耕区(指海拔5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0,积温虽然低于省内同纬度*地区,但1月平均气温偏高。据19611990年气象资料统计: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均在4.4以上,最高为5.2,比同纬度的*区高0.41.2,冬季寒冷。 (2)降水充沛,光热总量偏少。州境位于全国降水偏多地区,降水集中期为46月(俗称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4147。雨季开始时间自4月上旬由南向北逐渐开始,结束时间自7月初又由南向北逐渐结束,一般在7月中旬雨季基本结束。 (3)气候类型多样,立体特征明显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气温递减0.550.60,雨量递增3050毫米,日照减少,无霜期缩短5天,喜温作物生长季缩短6.5天,形成不同层次的气候类型。4、*民族与人口 *州境很早就有人类活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繁衍生息,人口不断增多。州域(今8县市域)人口总量文字记载自唐代开始。唐,公元二十八年(740),人口约*.*万。至清嘉靖二十一年(1816),人口约8l.*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总量大幅增长。1957年末,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8.2人;1982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人;1995年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人;2006年末,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4.6人。 *州现有民族*个,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苗族。2006年末,全州有少数民族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土家族*.*万人,占总人口的*.*%,占少数民族人口的*.*%;苗族*.*万人,占总人口的*.*%,占少数民族人口的*.*%;其他少数民族*.*万人,占总人口的*.*%,占少数民族人口的*.*%。其中,人口过千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瑶族、侗族和白族。 *各民族长期以来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主要分布在永顺、*、*、*、*等县市。苗族,自称“果雄”,主要分布在*、凤凰、*、*、*、*等县市。旧时,土家、苗族多居住在比较偏僻的乡村,汉族多分布于交通相对便利的河畔叉口、集镇圩场。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团结工作的加强,使民族关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人民休戚与共,和睦共处,共同开发*这片热土。 (四)对田野调查点的选择 进入*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后,在用一定的时间对田野点进行选择与考察。在选择调查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其一,选择的点不能太大,一般是选择居住有几百人的村落;其二,选择的点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即一定要选择苗族织锦文化特色鲜明,苗锦工艺比较繁荣,能代表*苗锦传承与发展的调查点;其三,选点时候不能多选,一般是一次选择一个典型的田野点,调查时一定要深入,不能走马观花;其四,在运用抽样问卷调查时候,选择的样本一定要大,随机样本最少要在*个以上,要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在*个以上。另外,在发放调查问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发放与回收的数量,一般发放与回收的问卷比例要求在*%以上,当然比例越大证明其有效性就越高。三、进入田野后调查预案的调整分析 调查预案和调查大纲一般是在调查者未进入田野之前拟定好的,所以往往在调查者进入田野后会发现很多问题调查大纲并未涉及到,同时调查预案中设计的内容在田野中也不一定存在。因此进入田野后,一般会面临对原调查预案进行调整的问题。对*苗族织锦传承发展的调查,我们必须要进入*选择一个典型村落作为田野点,同时对田野点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特别是关于苗族织锦文化及其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一定要作一个初步、整体上的了解。然后结合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对调查提纲上没有涉及的问题进行补充;调查大纲涉及而田野点所没有的问题也要进行修改,使其调查预案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及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另外,对一些与苗锦传承发展相关的特殊问题,在进入田野初步考察时,即未正式调查期间,也要给予关注,同时将之列入调查大纲之中,以便使其调查内容更加具体全面。当然,即使在对田野点考察期间,将调查预案进行修改补充,调查预案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因此在调查的过程中,也还可能会对调查大纲进行调整。总言之,调查预案的设计和制作必须结合调查点实际,尽量使之科学、具体、完善和可具操作性。附录A 当代*苗族织锦传承与发展调查提纲1、*苗锦主要分布在哪些县市域?所在的县市域中哪些村落比较典型?2、*苗锦的历史是怎样的?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手工艺?其中有相关的文献记载和口头记述吗?3、从事织锦的人员分工是怎样的,年龄大概在什么岁数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工,其原因又是什么?据说当地从事织锦的大多数是妇女?请问是你们这是这样的情况吗?原因又是什么?4、当地的苗锦主要有哪些品种,其中哪些是比较有代表性的?5、当地现状织锦所用的工具、材料有哪些?其种类与功能是什么?6、织锦所用的丝线的来源,线的色彩、颜料的加工与运用,所织的图案与内涵,工具的制作与加工等分别是什么样的? 7、当地是否有相关的手工作坊与加工厂?如果有,其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那么在历史上是否有过?具体情况是怎样?消失的时间又在什么时候。工厂与手工作坊的数量有多少?每家工厂的人数是多少?职工在民族、性别、年龄结构、地域、文化程度等方面有哪些要求?产品生产的工具设备主要有哪些?苗锦生产是传统的手工制作还是机器加工?成品的销售又是如何进行的?8、人们所生产的织锦用途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与审美特征。 9、当地从事织锦的苗族的青年人多吗?其原因是什么?10、人们从事的织锦工艺其技艺是如何传承的,是师传、家传或者是其他的传承方式?当地的年纪较长的传承人有哪些?其独特的技艺是什么?11、目前国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的苗锦有哪些进入了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申报的过程与目的又是怎样的?是否有相关苗锦品种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苗锦主要的传承人有哪些?其无被列为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对象。12、当地有哪些织锦技艺消失了?目前濒临消失与失传的织锦技艺又是哪些?哪些织锦技艺遭到破坏与不受人们(特别是传承人与政府)的重视?其原因什么?13、当地有无相关苗族织锦的职业学校与培训班?是否在中小学校进行相关的教育与培训。有无将*苗锦知识引入课堂?有无相关的乡土教材,其具体内容又是些什么?14、当地相关部门有无对这里的苗锦进行普查?具体进行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所普查的重点又是什么?15、相关部门有没有相关措施对苗锦进行保护,如在苗锦的加工、制作和生产等方面。与此相关的文件有哪些?具体执行的过程与效果又是怎样?16、在保护苗族织锦工艺方面,当地政府有无聘请(或者邀请)相关科研人员、学者和管理人员进行参与管理和保护。在保护的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是什么(如进行文物收集、拍摄相关影片与民族志电影、建立实物博物馆进行静态保护、或者建立生态博物馆进行活态保护等。)? 17、当地关于苗族织锦的主要传承人有哪些?目前的生活状况怎样?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有无给予一定的支持与补助?对传承人的技艺绝活有无给予相关的赞许与表彰(如授予“民间艺人”、“艺术家”、“艺术大师”之类的称号等。)?其具体又是怎样操作的? 18、相关部门每年是怎样给予传承人经济援助的?一年相关的配套经费是多少,具体是如何使用的?其效果有如何?是否调动了传承人的积极性? 19、在过去当地苗族从事织锦生产的目的与原因是什么?现在的目的与原因又是什么?当地苗族织锦的动机又是什么? 20、在传承织锦技艺方面,当地苗族有哪些讲究?有无相关禁忌,如“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传内不传外”之类的。21、一般人们通常是在什么时候就开始学织锦技术?过去与现状有什么不同,即初学织锦技艺有哪些变迁?其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22、每年当地有无举行相关的艺术节、民族运动会、织锦表演竞赛等活动?举办方是官方还是民间自主的?具体的动机与目的又是什么?其中关于这种活动举办历史、持续的时间段及其效果又是怎样?其相关操作过程又是如何。23、当地有无关于苗族织锦的节日、传说、禁忌、故事和史诗等。这些对当地苗锦的传承与发展有哪些作用与影响。24、当地有无通过旅游、观光等方式来展示和宣传苗锦文化?其操作方法是什么?25、宣传苗锦的主要方式方法是什么?如拍摄各种纪录片、电影、电视剧、宣传片、广告,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科研和举行相关学术会议与学术活动,创作与相关织锦文学艺术,举办苗优秀织锦省内、国内乃至国际循环展活动,参加国内国际举办的织锦艺术节等。26、当地相关部门有无对苗锦进行开发利用?其开发的动机与主要手段是怎样的?是否将织锦进行文化产业化,将之作为文化产业进行开发与利用?其出现问题与产生效果是怎样的?在开发过程中相关部门是否存在寻租谋利行为?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有无相关措施进行解决,处理的效果又如何?27、当地是否以民族旅游来带动苗锦文化的发展?如果是,其产生的正负效应又是怎样的?有无存在过度开发的现象?如果有,那么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其处理的方法与效果又如何?28、关于苗锦传承与开发的相关文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有哪些?其执行力度的效果又是怎样?29、在苗锦工艺品的销售上,传统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出来的成品有什么差别?具体的表现如何?30、在苗锦文化创新方面?当地有无相关措施与具体事例?例如,类似*土家族自治县将“摆手舞”蹈改编成“巴山舞”之类的。如果有,人们对之的评价与欢迎度又是如何?在进行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有无出现功利化、庸俗化等不良的现象?是如何表现的?31、当地苗族织锦的文化艺术是怎样的?如:民族织锦丝线加工艺术;民族织锦的色彩艺术;民族织锦的制织技艺,包括机械和上机装造、织造等技术。32、当地苗族织锦在州、省、全国的文化、经济、交流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其从中可揭示民族织锦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民族精神、文化多样性价值,民族荣誉与自豪感的事例与表现。)33、当地在培养苗锦的传承人才是怎样进行的?是否从现代市场和企业的观念,文化继承、创新与发展方面,选择和培养人才,使织锦后继有人。 34、当地苗锦是如何进行创新发展的?是否以市场为导向,将苗锦艺术产品的开发和拓宽市场综合起来,使其苗锦走出省界,走向国际。此外,这种方式的有无不良之处。如果有,其解决的手段与方法如何? 35、当地有无创新时尚新产品?如在保持苗锦传统文化同时,结合现代时尚流派,从产品的色彩、纹样及风格设计生产具有本土化、人性化、鲜明的地域特性,承载地域灵魂,让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都愿购买的价廉物美产品。 36、当地有无以苗锦为背景开发出的旅游礼品?例如,开发出地域性强,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寓意鲜明,主题突出,制作精美,美观与实用等的旅游礼品。 37、有无开发出关于苗锦的旅游纪念品?如,开发具有时效性和独特的地域性的吸引游客的旅游纪念精品。(这种产品可使旅游者“睹物思情”,无论何时见到纪念品就能唤起所到地的美好回忆,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在苗锦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开发各种新产品中,其出现的问题有哪些?解决的手段如何? 38、有无引进外资及其外来文化资源,结合苗锦艺术进行文化创新?如果有,在处理两种文化的“对接”方面是如何处理的? 39、当地苗锦文化大致是如何变迁的?如“解放前,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期间,十一届*中全会到2000年,21世纪以来”等时段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主要表现在苗锦的“材料获取,工具制作与应用,制作的手段与方法,一年之间进行织锦生产的时间,传承方式,人员结构,产品的用途,生产方式及其加工场所”等方面。产生这种变迁的原因?40、当地相关部门大致是什么时候开始重视苗锦文化的?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41、当代*农村和城市苗族主要从事织锦生产人员的文化程度、性别、年龄。42、目前,当地农村外出打工的青年男女情况怎样?对苗锦的传承与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当地相关部门有无采取一定的措施。43、*除了苗锦之外还有其他民族的织锦艺术吗?如土家族的织锦“西兰卡普”之类的。这些织锦艺术与苗锦有哪些类似与不同之处?其互相的影响,特别是在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又是怎样的?44、关于在苗族织锦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当地苗族老百姓是否明其中的重要性?有关职能部门在进行文化普查与保护方面,是否注意到了“官方切入,民众参与保护”的原则。45、在谈到苗锦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时,当地不同职业和社会分层苗族人民是怎样的观点?其他不同社会分层外族人又是什么样的观点。46、当代*苗锦的流失情况怎样?如优秀织锦技艺后继乏人,精致织锦工艺品、独特的加工技术流失海外等。47、当地苗锦是否申请相关的专利保护?相关部门对该项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其效果如何?48、相关部门有无组织进行苗锦传承与保护的相关工作人员外出考察、学习、交流?其效果如何?对民间一些年幼、新生的传承人,政府部门是否给予相关的优惠与照顾?49、当代*有关部门每年是否争取或投入相关经费进行对苗族织锦文化进行研究?当地有哪些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部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是谁?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哪些?50、在民族文化“抢救、挖掘、研究、整理、开发、生产”的大方针下,*的有关部门是如何处理苗族织锦文化所蕴含的这几种关系的?其效果与解决方法又是怎样?51、在培植苗族传统织锦手工艺的生存土壤方面,人们具体是怎样操作的?(例如,现代人对传统手工艺的抵触心理,大都并不是不能接受,而是缺乏全面的了解。有必要在中、小学开设传统手工艺制作、赏析课,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了解传统手工艺。政府、企业对传统手工艺要多资助、扶持;传媒、舆论对传统手工艺要多宣传、引导。只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手工艺的价值,提高整个社会对传统手工艺的认同感,传统手工艺就能深深地植根于肥沃的社会文化土壤中。) 52、当地苗锦传承与发展的相关问题主要表现哪些方面?例如,传承后继乏人,相关部门织锦文化的保护、开发创新力度不够,经营观念落后,传统方式面临市场化、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等。 53、当代*苗族织锦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前景怎样?其优势与劣势有哪些,具体大致表现在哪些方面?附录B 当代*苗族织锦传承与发展调查问卷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我们是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暑期调查组,欢迎您参加“当代*苗族织锦传承与发展”的问卷调查,并谢谢您的协助与支持。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苗族织锦技艺的生存状况和传承现状,拟为政府部门有效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政策建议。调查是匿名的,不涉及其他相关利益冲突性问题,问卷要求如实回答,无须填写姓名、单位等,填写的结果将严格保密,希望您能有兴趣参与。在填写调查问卷前,请认真阅读各个问题与选项,有的问题只选一项,有的则可以多选。占用您的宝贵时间,请多多谅解,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大学研究生暑期调查组 2009年6月29日请填写相关数字,或在处用“”表示您的选项。1、性别: 男 女2、年龄: 岁3、居住地(具体到*县*乡镇*行政村): 4、婚姻状况:未婚 已婚 离异5、文化程度:不识字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以上 其他6、家庭经济收入:一年合计 元7、你知道苗族织锦吗? 不知道 听说过 比较清楚 很清楚8、当地有关于苗族织锦的传说吗? 不知道 听说过但不太了解 比较了解 很了解9、*的苗锦主要分布在哪些县市?(可多选)* 凤凰 * * * 永顺 * *10、*的苗锦比较著名的主要分布在哪些县市?(可多选)* 凤凰 * * 永顺 * *11、当代*从事苗族织锦主要是?(可多选) 女青年 男青年 中年妇女 中年男性 老年妇女 老年男性 12、人们从事苗锦工艺的目的是? 自家实用 销售 用之赠予亲戚朋友 其他如果你认为还有除上述选项之外的目的,可以填写 12、当代*苗锦主要的传承方式是? 师传 家传 自学习得 其他13、当代*苗锦在传承时是否传授给其他民族?(如果是,请继续回答14选项;如果 不是直接跳至15选项。) 是 否 不知道14、如果传授给其他民族,那么主要是从传授给哪些民族呢? 汉族 侗族 土家族 白族 其他 如果你认为还有除上述选项之外的民族,可以填写 15、当地中小学校是否开设与苗族织锦艺术相关的课程?(如果是,请继续回答16、17选 项;如果不是请直接跳至18选项) 是 否 不知道16、在小学开设苗族织锦工艺课主要是在哪个年级开设?(可多选) 一年级以前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17、在中学开设苗族织锦工艺课主要是在哪个年级开设?(可多选)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18、当地是设置有关于苗族织锦的职业学校? 是 否 不知道19、你认为*苗锦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可多选) 经济价值 实用价值 文化价值 科研价值 开发价值 如果你认为还有除上述选项之外的价值,可以填写 20、当地是否有关于苗族织锦的研究部门?如果有,请在 处填写。 有 无 不知道如果有,那么其部门的名称是 21、有关部门每年是否划拨一定数量经费用于苗锦的传承和保护?(如果有,请继续回答22、 23、24、25、26题;如果无,请直接跳至27题)有 无 不知道22、乡镇有关部门每年投入多少经费用于苗锦的传承和保护?五百元以下 五百至一千元 一千至五千元 五千至一万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移动秦皇岛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计算机类
- 2025年南阳社旗县公开招聘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专业技术人员250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自主公开招聘高层次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合肥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招聘6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年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招聘编外2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城市低保申请书汇编15篇
- 钣金喷漆业务承包合同5篇
- 2025年网络直播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文化与娱乐产业新机遇
- 2025年植物组织培养在花卉产业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自然语言处理在工业智能仓储管理中的应用报告
- (完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 大规模模型蒸馏技术
- 贝朗DIALOG+透析机水路设计概览课件
- 光电功能材料课程-13-18课件
- 施工现场污水排放方案
- 黔西市中医医院金阳院区环评报告
- 我的家乡-枣阳
- 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讲座男生篇
- 高中期中考试家长会PPT课件 (共51张PPT)
- 全球卫生治理课件
-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