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年为什么要送灶神_小年送灶神的风俗简介.doc_第1页
过小年为什么要送灶神_小年送灶神的风俗简介.doc_第2页
过小年为什么要送灶神_小年送灶神的风俗简介.doc_第3页
过小年为什么要送灶神_小年送灶神的风俗简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小年为什么要送灶神_小年送灶神的风俗简介 夏历腊月二十三日,俗称“小年节”。旧时,每到这一天,要举行祭灶的活动。祭灶之“灶”,即指灶神,也叫灶王、灶君、灶君菩萨,俗称灶王爷。大家知道为什么过小年要送灶神吗?下面就来给大家分享小年送灶神的风俗简介,一起来了解吧! 小年送灶神的风俗简介 “二十三、灶上天”,这是东北年俗谚语的头一句。 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王”过小年这天起,就算是正式开始了“过年”的筹备,“小年”相当于“大年”的序幕。 在我国,祭灶的风俗由来已久。这源于人们对火神的崇拜。 在我国古代,火神、灶神和炊神是同一个神。如炎帝,活着的时候是火神,死后则成为灶神,(管子轻重戊又说他“钻隧生火,以熟荤躁,民食之无兹之病,而天下生之”。还有一个掌管火的大神叫健人氏,韩非子五蠢篇中说:“上古之世,民食果蛤,腥躁恶臭,而伤害脾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缝取火,以化腥躁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缝人氏。”由此可见,炎帝和隧人氏都被人们尊称为火神,这是因为他们发明了火种的采集方法。继而他们还是将食物由生变熟的发明者。所以他们不仅是火神、灶神,还是炊神。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这天,设案焚香以祭之。 上古的小年祭灶活动十分简单,到了宋代,虽有仪式,但也仅限于在自家举行。到了明清两代,祭灶活动达到了鼎盛时期,尤其是清代,祭灶礼仪十分繁杂,讲究也多。清代东北,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锅台边的东墙上(或北墙上)供有灶王爷像。画像上一般不只是“爷”一个人,还有他的两位夫人“灶王奶奶”,有的还加上“金童玉女”和其他民间崇拜的神仙,都是木版刻印,单色或双色,两边还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小年这一天,在灶王爷神位前放一张桌子,上面放上林米、谷草、一碗干净的清水,供品中最主要的就是灶糖。 灶糖,也被称之为“糖瓜”,是以糖稀加麦芽、江米等做成的怡糖或称“场”,民间称为“灶糖”。东北各地在“小年”之前有专门的小作坊制作贩卖,正宗灶糖其特点是甜、脆、黏。 这种糖之所以要做得黏和甜,是因为祭灶时人们要用它抹在画像中灶王爷的嘴上(还有的抹在灶门上方),意思是让他上天后“嘴甜”,多说几句“甜言蜜语”,多汇报所在之家的好处,而到说“坏话”时嘴就被糖粘住,张不开嘴,为供灶之家“隐恶扬善”。所以,东北民间的顺口溜说得好:“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这也是人们对灶王爷的希望和祈求。总之,灶王爷作为联系人间与天堂的使者,是这一天最重要的被照顾对象。由于灶神是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正月初一五更回来,所以腊月二十三便被定为谢灶日。 当日掌灯时分,人们在灶神像前点灯焚香,然后向灶王爷磕头。人们在送灶时,要特意用林秸(高粱秆)做成马、狗、鸡,为给灶王爷领路和代步之用。烧香、跪拜、抹糖等诸项仪式结束后,就把灶神像取下,连同这些狗、马、鸡一起焚烧“升天”,并放鞭炮为之“送行”。 过去东北新媳妇过门第二天正式下厨房做饭之前,首先得给婆家的“灶王爷”磕头行礼,对其恭敬有加。按理说,整天围着锅台转、烧火做饭的家庭主妇,是和灶王爷“朝夕相处”的人,祭灶应以她们为主。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因为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辞灶”的规矩。传说,灶王爷长得英俊潇洒,女人辞灶,有“男女之嫌”,所以祭灶只是家中“老爷们儿”的事,妇女没有资格参加。 过去雇长工、伙计的人家,一般都是从这天开始放假回家,准备过年。而自家在外地的人,也都在此后陆续归来,准备团团圆圆地“过大年”了。 俗语说:“二十三,把猪杀”。这一天,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并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将此举动称之为“杀年猪”。东北童谣中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盼望过年和杀年猪吃肉的心情。 祭灶日既然是“过小年”,当然全家人也要吃一顿比平日丰盛的晚餐,有的人家还要包顿像样的饺子吃。 杀年猪是为过年做准备,所以大部分肉是按血脖、里脊、排骨、后锹等部分分解成块,和灌制的血肠、粉肠等一起,放进大缸里冷冻贮藏备用。由于民间有正月初一到初五前不能动刀的习俗,一般在除夕前就把这几天要用的肉料按用途切好剁好,放在缸内的盆碗里,到用时拿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